【 – 小学作文】
【篇一】端午的味道
作文专题:思其始而图其终——文章的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是写作文前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则,就会出现“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问题。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而考试作文则要求在一两分钟之内完成审题任务,确定文章立意,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要快,不能磨磨蹭蹭、慢条斯理地去分析和揣摩。
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题目,审题的程序是:
①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②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③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
④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⑤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通过以上程序的思考和分析,然后再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情。
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文题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一般规律是:
1、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3、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另外,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1、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纪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一月一日,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新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义发生某种联系。
2、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3、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
4、弄清人称的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老师,我要告诉您》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教师讲述内容。《雷锋就在我身边》这个题目,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第三人称写,下笔写就要定好用第几人称写。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在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做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5、弄清蕴含的意义。有的题目有象征意义或有引申义。如《路》、《雨露润心田》、《白雪》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
6、审题的难点是材料作文。要写好材料作文,审题时必须把握下面几个步骤:
(1)粗读题目,审清要求。
文题要求是题目中的指令性文字,是构思写作之前必须认真审读的基本内容。比如2004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2004年宜昌市中考题)题目:亲爱的同学,看到下面的这两组词语,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中选出一个与文化有关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或讲述一个故事,或抒发你的感慨,或发表你的观点。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如果写诗,不少于20行。
春节 端午节 饺子 元宵 京剧 风筝 龙舟 春联 牛郎织女
圣诞节 情人节 麦当劳 巧克力 奥斯卡 摇滚 迪斯科 牛仔 亚当夏娃
要求:话题必须与文化有关。不要简单地选择一个词语,写成类似“春节记事”“风筝随想”“话说迪斯科”等这样的文章。
[佳作欣赏]
对鹰妈妈的访谈录
据某地爱鸟协会报道:当幼鹰长到足够大得时候,鹰妈妈竟然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当幼鹰开始往谷底坠下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本领——飞翔。
一位记者看到这一报道后,觉得很有趣。第二天,记者慕名采访了一位鹰妈妈。
记者:鹰妈妈你好!我看到有关你的一则报道,说你教子女学飞时,不亲自指点,不做示范动作,而是把它们赶下山崖……
鹰妈妈:这你就不懂了,我怎么会不指点它们呢?幼鹰稍大后,一个个张着嘴,瞪着大眼,看我飞来飞去给它们找食物,这不是示范动作吗?当它们长到足够大的时候,就应该自己去练了,光讲理论没用。
记者:(似有所悟)哦!这同游泳一样,不下水,一辈子也学不会,应该让他们锻炼,实践出真知嘛!
鹰妈妈:对呀,不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比起小麻雀啦、杜鹃啦、喜鹊啦等等小鸟的实践活动更具挑战性、冒险性。
记者:那你就不怕它们万一坠入谷底,永远飞不起来了吗?
鹰妈妈:(噙着泪水)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己的儿女,我能不心疼吗?可是如果不这样做,它们哪能炼得出铮铮铁骨,啥时才能翱翔于蓝天呢?将来还怎样传宗接代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为了延续生命啊!
记者:都说逆境造就人才,看来这险境也可造就人才,并且是非凡的人才啊!
鹰妈妈:是啊,相信我的心血不会白费,我这样“狠心”,幼鹰长大后,会理解我的一番苦心的。
记者:我还有一件事不清楚,万一幼鹰一时无法掌握飞翔的本领,坠入谷底,摔个粉身碎骨,那你不会伤心吗?
鹰妈妈:(笑着说)其实告诉你也无妨,我早就在谷底铺了一层厚厚的芦苇,即使掉下去也不会受伤的。然后,我会把它们带上来,让它们继续练,直到学会为止。
记者:我这下可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什么心都得操啊!,鹰妈妈,我的采访目的已经达到了,感谢你就收我的采访,再见!
鹰妈妈:再见!
采访后语:鹰类为了生存,延续生命,竟然让幼鹰在险境中学会飞翔的本领。人类亦应如此。生存的道路不满荆棘,坎坷不平,在重重磨难面前,不要退缩,不要放弃,否则就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只要不气馁、不畏惧,总可以化险为夷,学会生存的本领,成为生存的强者。
时代车轮已进入21世纪,学会生存就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身处优胜劣汰的社会,适者生存。学会生存很难,因为要成为优秀的人,学会生存其实也很容易,因为只要适应这个社会就行了。
在篱笆外奔跑
华北石油采一中学初二(1)班 张祎旸
小格,你也和我一样铭记着那个夏天吧?
在那段废弃的弄堂里,常有乌鸦呼啦啦地飞过,深灰色的影子掉落下来,落在柔软的青苔上,发出清晰而巨大的声音。那声音在深深浅浅的时光中飞行,寻觅,永不停歇。
一
小格是一个画家,我永远深信着这点。他那干燥的手掌上总残留着色彩明媚的味道,那些缤纷的颜色渗入他纵横的张文,让他的手成了一幅独立的画。
那段废弃的弄堂是小格最宝贵的的财富。里面有着凌乱的画夹和成叠的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颜色随着小格的手跳跃,奔跑,飞翔,落下。橘色的灯斜斜地照着小格苍白的手指,感觉像一幅寓意深刻的画。
你要离魏小格远一点。妈妈坐在橘色的灯下对我说,你要像我一样当个医生,别像魏小格一样……我望着妈妈苍白的嘴唇在橘色的灯下一张一合,厌恶一点一点聚集起来。明白吗?妈妈忽然提高了声音。声音尖锐地刺破了橘色的灯光,望着满地斑驳的碎片,我机械地笑了笑,明白了,我会当个医生。
明白就好,学习去吧。我眼上房门,从床下拖出一叠叠儿时的画,眼泪无声无息地滴落,激起细碎的尘埃。泛黄的纸上对记者陈久的颜色,一张又一张,像一个又一个离我而去的古老而陌生的童话,在早已远去的岁月里带着嘲讽的微笑冷冷地望着我。
二
坐在弄堂潮湿的地上,魏小格自信满满地告诉我,苏朵,我要当一个画家。
望着小格闪闪发亮的眸子,我用力点点头。
我是那样羡慕小格,也是那样同情小格。我知道,那些无意被小格带回家的画,会被小格的妈妈用力撕掉——小格的妈妈,那个烫着棕色头发的女人,留着泪,咬着牙,让那些无辜的画变成无数浸染着明媚颜色的碎片,再用力把这些碎片扔在小格头上,让它们纷纷扬扬地落下。那场景孤独而无奈地映入小格的瞳孔,成了我们心中共同的忧伤。
而小格没有把他的颜色封印在时间中,他让他的颜色随他的梦一起在时间的河上生长繁衍——尽管他的妈妈也是那样期望他成为一名医生。
小格在他凌乱的画夹中画着画。他苍白的手指在同样苍白的纸上游移,像深海中一条独立的鱼。
我站在小格的旁边,翻着他的画,色彩浓郁地抱在一起,像凝固的时光。
画好了。小格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仿佛是从某个极为遥远的岁月缓慢地抵达现在。画面是那样凌乱,让人不知所措,像一块破碎的壮锦。我仿佛见到那些在小格笔下游走的颜色在尖锐地破碎,明于玻璃,终碎成一地眼泪。
小格,你画的是什么呢?
小格,你画的是什么呢?几个月后也有一个女孩这样问小格,她有着细长而迷蒙的眼睛。倚在小格瘦削的肩上,带着浅浅的笑。
他是蒙子。她的到来使小格冰一般冷冷的眸子略略闪出些细碎的温度。
小格在作业本的末页为蒙子画了像。像上蒙子细长而迷蒙的眼睛像一口充盈着无穷诱惑的井,令人沉醉地闪着。
谁也没有想到小格的爸爸发现了这幅画。在小格家宽敞的客厅里,小格妈妈尖锐的哭叫有力地击打着满屋坚硬的沉默。小格爸爸与小格之间是用那种男人的对视。爸爸眼中含着愤怒,他的眼神是单一的愤怒就在其中疯狂的演绎;小格望着爸爸,他的眼神是那样复杂,一边倔强一边恐惧,一边无助一边忧伤。
说吧,魏小格,你画的是谁。
爸爸拼命压抑着他的愤怒,而他所讲的内容忽然让魏小格有了一种滑稽的感觉,他笑出声来。
魏小格的笑声在那一刻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刺耳。这笑声扯破了爸爸的压抑和妈妈的哭叫,他们几乎同时站了起来,在魏小格连两侧各搧了一个巴掌。
魏小格愣了一下,他在那一刻感到了什么。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独立的,而没有想到,牵着他的两根线,一直没有断裂。
魏小格转身跑了出来,他的动作时那样迅速。他把门狠狠摔上,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
三
妈妈忽然说,魏小格是个独立的孩子,只是独立的方式过火了。
我愣愣,既而点点头。
四
魏小格告诉我,他要走了。
魏小格告诉我这句话的时候,夏天已经要结束,空中飘着雨,打在对面的房檐上,檐上有黑的瓦翎,细致得像描出来的。雨又从檐上摔下,摔成更小的碎片,无声地隐入空气。
魏小格背着画板带着那种我无比熟悉的颜料味道走上火车。他的笑很从容也很坚定,洗去以前的冷漠,他仿佛真的独立了。
火车开出去,小格的爸妈匆匆赶来,他们只看见了小格在白雾中挥动的手臂,带着一种坚定的独立感。我猛地想起我们曾经走过的岁月和那条弄堂里雨润烟浓的长街。
向远处望去,我仿佛见到天与地的交点上,一个人在缓缓行走。在那笔直的银亮中,仿佛一个独立的剪影。
五
长大后,随妈妈的愿,我成了医生。在一天的报纸的角上,我看到一画坛新人魏小格画展于今日举行。
一瞬间,无数的人与事重新在我脑海中蔓延:小格、蒙子,那些画面从已逝的时光中站起来,抖抖灰,又重新浓艳起来。
小格,他真的独立了,可我呢?
望着逐渐远去的岁月,却不知用何种表情面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起程,笑笑,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立蓝天。
【篇二】端午的味道
八年级学生作文:端午的味道(4篇)
端午的味道,有如百合花的清香,淡而优雅。端午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端午的味道,有如玫瑰花的芳香,鲜而浪漫。早盼,晚盼,日盼,夜盼,盼盼盼盼望已久的端午节终究到了,可是今年的端午节与往昔不同,由于在外地求学,为了中考的奋力一搏,我不能不留在学校里过端午节。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不能和家人一起庆祝端午节。本来以为这是件很悲伤的事,可没想到却是如此快乐。一大清早,还没睡饱呢,就被几个室友吵醒了:快起来啊,我们到后面那座山上去采艾蒿了!以后莫名其妙地被人拖出了暖和的被窝,再以后便是一阵忙乱。十分钟以后,我们各自整理好了衣装,迈开了豪放的步伐,朝后面那座山进军,哇!端午的味道,布满了豪情。到了山脚下,我们不谋而合地抬头望着这高似喜马拉雅山的山峰,相互打气后毅然向山顶攀去,由于刚刚下太小雨,所以没登多高我们裤管都被打湿了。啊!艾蒿。顺着声音望去,嘿!别说还真有哇,我们一窝蜂似地涌过去,开始疯采,边采边在嘴里嘟囔着:希望中考顺利,祝贺家人一切平安呀!端午的味道,满载欢乐。我们手中握着艾蒿束,头上戴着艾蒿环,兴高采烈地下山回到学校。刚坐到位子上不久,一个熟习的身影走了进来。我定睛一看,啊!是妈妈。妈妈看到我说:初三了也不能不过端午节啊!想不想吃粽子啊?来,把粽子拿过去和同学们解解馋吧!呀!不听妈妈提及,我差点忘记吃粽子了。哇!太棒了,妈妈竟带来这么多粽子,我们都涌上去把妈妈围住,剥开粽子皮,鲜红的大枣就显现在眼前了,接着一股沁鼻的糯米香飘来,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一口下去,粽子少了半边,妈妈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开心肠笑了,呵!端午的味道,幸福加甜蜜啊!你知道我这一生中最难忘的是甚么吗?就是2010年的端午记忆,我永久都不会忘记这一天,端午的味道四个字幸福多多!!【满分亮点】1、描写细腻,情真意切。全文围绕端午节自然展开,细致描写了端午节这一天发生在我、同学和母亲之间的诸多生活场景:清晨被室友叫醒,采到艾蒿相互祝愿,妈妈意外到校送粽子这些情形,富于生活力息,很轻易唤起读者的共鸣。2、结构新巧,富于创意。文章最富创意的地方是三个段落结尾句的设计,分别体现出端午布满豪情、满载欢乐、幸福甜蜜的特点,结构上自然构成段尾排比句,使文章显得层次清楚。文章的开篇也颇具特点,诗意的排比句把端午的味道做了形象的比喻;结尾设问自然,奇妙扣题。从语言看,综合应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是非句结合,修建出端午节的浓浓意境。作为传承了数千年的节日,端午节始终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端午节有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植于民间,根植于古老的民族传统,并融入了民族的血液。这便是端午的味道,一种散发着亘古的芳香,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味道。
【篇三】端午的味道
川河散文《端午的味道》
川河散文《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
川河
所有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的。
雪不会再来,寒冷回到了北方。鞋子被丢进床肚,裤腿卷过了膝盖。可以到村东头的河湾里摸鱼了;女伢们会站在屋檐下,看归来的燕子,在嫩绿的秧苗上飞远飞近。学是要上的。推上铁环,在乡村小道上飞奔,书包在屁股蛋上直扑直扑的。端午的味道
最先迎来的是六一。要是能被选上公社汇演,妈妈会四处举债,到集市上扯回几尺布,油灯下一针一线的缝;选不上也不要紧,娘不嫌自己的崽儿。只是没了新衣裳穿,沮丧会是丝丝的,但不会长久。过不了几天,端午就到啦。
端午前几日。天没亮,妈妈叫醒了你。套上补丁褂子,光着脚,
影子一样随妈妈身后,到邻村的圩塘里打芦苇。妈妈会告诉你,那梢
上的太嫩,粽子会被煮炸,下边的太老,味儿难出。就打中间的叶儿。我一片一片的打,妈妈一叠一叠的垒。叶是湿漉漉的,妈妈说,你摇碎了露珠儿的梦。太阳刚露弯线儿,妈妈左手牵我,右手挎起装满粽叶的篮。朝家走。接下来,妈妈每天都认真的摊晾粽叶。江淮之间的梅雨季来了,不晾是会长霉的。而端午节的前一天早上,妈妈又会把粽叶泡进水桶。傍晚时分,淘好的糯米被装进盆里,由大一点孩子端进小院,一大家人围上来,热闹的包。小一点的孩子不会,妈妈耐心的教。
端午当日,鸡叫三遍的时辰,爸爸摇醒了你。你要跟爸爸去南山采艾蒿了。你是想光着脚的,爸爸说天黑路上的碎石多呢。你钻进床下,找出落满灰尘的鞋。南山很远,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在山岙处的一条小溪边,那艾蒿长的比我还高。爸爸从腰带里抽出镰刀,像电影里武士抽出佩剑,唰唰两下,便倒下一片。爸爸插回“佩剑”,把艾蒿捆出大小两捆,小的我扛。回家的路上,爸爸说,艾蒿到处都有,但屋后垄上的没有山里的好,山里的又长在水边的就更好。我问为什么,爸爸仰头半天:反正…反正是你爷爷说的。一定是要趁着天还没亮,把艾蒿插上门头和窗框的。这时,妈妈已煮熟了粽子。屋里屋外,到处飘着粽子的味儿,并和着艾蒿的清香无限弥漫。连妈妈的衣服、头发都散发这些味儿……你会凑紧你的小鼻头,使劲的嗅,从清晨到夜晚,不愿停息。我一直以为:端午的味道,其实就是妈妈的味道!
学还是要上的,妈妈早把粽子和煮熟的鸡蛋塞进你的书包,并叮
嘱你,谁家伢子没带,送他几个。端午节的学校热闹,老师也好,把课间操给自由活动了。我们蹦蹦跳跳的、把自己的粽子分给没有的同学,和有粽子的同学比大小,最好玩的是所有伢子都掏出鸡蛋,相互轻轻的碰,看谁的坚固。
前年端午节的早上,还是学生的女儿背上书包打开门,妻子说,带几个粽子吧?女儿未加思索脱口“不要”两字!让我想去很多……有一年的端午,妈妈来回跑了近百里,到江苏的亲戚家要回几斤糯米。那时伢子多,总得让大家都吃上几个吧。妈妈就在糯米中加了白米,感觉还是不够,又把上年存下的山芋干剁成丁,掺进去。如今粽子花样多,蜜枣豆沙的、蛋黄咸肉的,比过去好吃了许多,孩子却闻都不闻。有年旱灾,庄稼没有收成。第二年的春节刚过,村里很多人就出去逃荒了。端午不会因为贫穷而不来的。只是连饭都没有吃的,谁家还包得起粽子!就有传说在端午节的前几日流行:说某家庭殷实的主妇去圩塘打苇,忽然从苇丛中冒出一个“白胡老头”,告诉她,今年不让吃粽子了。妇人没理会继续打。“白胡老头”又说,回去吧,我在粽叶上按了三个手印,谁吃谁会生病的。说完便瞬间消失。妇女吓得跑回家就卧床不起,最后还是把打来的粽叶送回圩塘才好。不信?今天你仍可以看到粽叶中间的三个手印。但这肯定是智者编出的善良故事。贫穷年份,揭不了锅的端午节,家家都吃不上粽子,自有一种平衡的慰藉。没有攀比,心境自然踏实。节过与不过都是要离开的,日子继续朝下走。今年的端午又来了,眼看着这个我喜欢的节日,越来越没有什么味儿了,心里隐隐的痛。我不是恋旧的人。孩提时懵懂
无知所经历的,今天一想起就会让你心酸的事,我弄不清它的理由所在。像今天我依然不懂,端午节为什么要吃鸡蛋,艾蒿为什么要采撷于山水之间,并且一定要在要在天亮之前插上门头?就连小时扎粽子的细长且结实无比的草类植物,我早忘了它的名儿。而今天超市出售的粽子,白线红线的,捆的不成个样子。
也许我真该遁入殷尧藩“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的境地了。只是我坚信端午节是有味道的,那就是母亲的味道!没有了母亲的味道,端午节将会沦为只是放几天假的事儿了。
2016年端午 醉翁亭
【篇四】端午的味道
端午美文:中国的味道
(陈南南)
可能,充满了中国的味道,比如花,突然扩散开了。
今天是端午节,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传播了节日 – 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不得不吃饺子,把叶子插在门口。这种习惯从未停止过。
这个节日,有十个全中国风味,很长时间不能分散。
早上,当吃饺子。饺子喜欢胖胖的孩子,很可爱。解锁绳子,米饭香鼻。然后,用一个长豆和枣饺出来了。包饺子的工作人员真的很聪明啊。一个饺子,一个真相的副本,包括在这个饺子。味道浓郁,香味浓郁,味道浓郁。
中午,插在门口的叶子的叶子的气味充满了走廊的词语。
这留下,有一种香味,充满中国味。
今天应该是快乐的一天,但因为我的家人独自一人。妈妈去上班,我的父亲去山西工作。 这时候在山西的父亲,不应该通过端午节。因为他现在,可能在空腹里工作,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吃 白饭。我根本不能为他分享任何东西,有时让他生气。在过去,我们可能坐在这里,聊天在一起,吃饺子,享受我们应该享受的生活。但现在,我们只有一个月有一个全职,只玩十天。我真的想回到过去,那种幸福属于我们快乐和无忧无虑的时间。但它永远不可能。所以,我只有当他回到他,被认为是对他的赔偿。
中国人的口味,传统节日的味道,到目前为止传播的食物的味道,家庭团聚的味道,以及我父亲的小姐的味道。
【篇五】端午的味道
端午情结
如果有一个记忆永远是鲜活的,那么该用怎样的姿态去祭奠那些泛黄的岁月?
端午,像是一本泛黄的书,翻得已经卷了边儿,破了沿儿,只是书中的内容不管风雨如何的漂洗,还是粽子、龙舟、艾草、菖蒲,还有,屈原的故事。
只是我的家乡没有龙舟,我也没有亲历过赛龙舟的弘大的情景。
屈原的故事也不再新鲜,五月初五的粽子是为他而做,那龙舟也是因他而诞生,只是我的笔墨,如此的清浅,又如何会有新意在笔端呢?也只好搁置了泛起的念头,在心里默默地凭吊一番,算是对他老人家的缅怀了。
我的端午是母亲的芦苇叶的粽子,以前吃的多是黄糯米的,以后陆续有了江米,但是芦苇叶一直没有变过,苇叶的颜色泛着悠悠的黄色,有着一股纯正的清香。母亲把粽子包成永久的三角椎体形状,也没有变过。那个用来系住粽子的绳儿,不是一般的绳子,而是马兰花的细长的带着韧性的叶子。
马兰花的叶子要在秋天的时候割下来,晾晒好,千万不能闷捂了,然后一小捆一小捆的扎起来,挂在墙壁上,为了防潮,也为了防老鼠。待到端午节包粽子时,和着苇叶一起煮,那股淡
淡的清香随着袅袅的蒸汽升腾,在屋子里胡乱的串着,平淡的日子就有了端午的味道。端午的味道
用马兰花叶子做捆绑粽子的绳子,最大的好处是不慌扣,系的牢,免得糯米在煮的时候丢失。味道也清香。每当动手解开束缚着粽子的马兰花叶子的时候,就好像看到那一朵朵蓝紫色的马兰花在粽子上馨香着朝我点头微笑着,或许还有蜜蜂遗落下的一滴兰花的蜂蜜呢,不然那粽子怎么如此的又香又甜呢。
母亲的粽子我一直一直都没有吃腻过。如果在端午没有吃到母亲包的粽子,就觉得我的端午一直都没有开始,就有了缺憾。
每年五月的初一二,母亲就会让弟弟打来电话,告诉我,粽子包得了,让我回家去拿。如果实在腾不出功夫来,或者母亲,或者弟弟,就会送过来。还要带过来一小捆艾蒿,十几个用彩红纸叠的葫芦,还有一些菖蒲。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因为住着楼房,无法在门楣上,窗子上插艾,只好在各个门的把手上插上艾蒿,只在瞬间,满屋子都是艾蒿的香了。我在它们的头顶上系上几个红葫芦,开启和关闭房门的时候,艾蒿的香气和那些红葫芦就摇曳出缕缕的清香和风情来,把已经淡了的端午又浓重了起来。
那些菖蒲我多半就放在窗口处,目的是为了驱赶蚊虫,虽然楼里的蚊虫很少见,可是母亲一直坚持着这种习惯,我也会顺了母亲的意,也不枉母亲的一片心。
在我的意识里,艾蒿的意义是高于菖蒲的,也说不出道理来,就是这样觉得,有些固执的偏激。直到前几天看了雪小禅的文《菖蒲》,对菖蒲才有了全新的认识。
雪小禅引用了席慕容的一首的诗《花》
“《菖蒲花》
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你
但是不可以
在那样荒凉寂静的沙洲上
当天色转暗风转冷
当我们所有的思维与动作都逐渐迟钝
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黄昏
而此刻菖蒲花还正随意绽放
这里那里到处丛生不已
悍然向周遭的世界
展示她的激情
她那小小的心
从纯白到蓝紫
仿佛在说着我一生向往的故事”
觉得菖蒲那小小的心,从纯白到篮紫,纯粹的好美,好向往。
“在古代,那是驱妖销邪的。门口要挂一束菖蒲,有比邪恶更邪恶的气息。对付邪恶,就是更邪恶!
菖蒲,到底是什么植物?为什么一念起来就心生邪念,为什么一看到就意乱神迷?”
这句话是雪小禅说的。是啊,菖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植物?在雪小禅的笔下是如此的有着疏朗的美意?就去网上收索菖蒲,才是看到了菖蒲的美丽妖娆的花朵。可是在自己的记忆里,是没有见过菖蒲花的,只看到它的果实——“蒲棒”,像火腿肠般粗细的软绵绵的东西。就去问母亲,母亲说,咱这儿的菖蒲是不开花的。
就释然了,原来我的家乡的菖蒲是不开花的。又去查不开花的菖蒲,说也有不开花的,但是具体品种不详,可能我的家乡的菖蒲就是不开花的那种吧。只是,无论开花与否,我的父老们祖祖辈辈都是用艾蒿和菖蒲一起驱赶邪恶,还有蚊虫。也许这不开花的菖蒲比那开了花的驱邪消灾更纯粹呢。
前几天去超市就见了卖各式各样的香包了,就是在公路两旁,也都是卖香包,五彩绳的。现在做的香包都不是纯手工的,上面镶着金光闪闪的,或者银光璀璨的假钻石,美丽中透着一股俗气。还有那些五彩绳,也绝不是单纯的五彩线了,上面穿着各种精美的装饰,有铜钱,桃核,还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的珠子,云云,可以说是玲琅满目,美不胜收,可就是觉得怎么也爱不起来。拿起一个香包放在鼻子下嗅了,没有香味。又拿起一个,有了一股香味,但绝不是乡下艾草的纯正的香味。
【篇六】端午的味道
端午节的段落
端午节 端午到了。栀子醇厚的香气是上苍赐予端午节特有的香味,山野里到处都是,弥漫了整个天空,袅袅袭来,直浸心脾,全身都被这香气盘活,身上的闷与沉消的无影无踪。 闻到栀子花的香味,人们便开始按照风俗与程序干起属于端午的那份活。于是,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菖蒲和艾蒿,为了驱蛇,农夫还沿着屋墙撒下生石灰,……。女人们便开始浸糯米,等糯米完全湿透水浸胀后,加上腊肉或绿豆、豇豆等料理,用箬叶包出不同口味的粽子。箬叶的香味从锅里的溢出,爬上树梢,站在屋顶,向正在欢天喜地的小孩们招手,把要快点回家尝鲜吃粽的信息传递给他们。在各处玩耍的小孩们闻到香味,垂涎欲滴,赶忙回家,在吵着要吃粽子的同时,顺势缠着母亲给他们穿早已备好的新衣新鞋子,节日要新求美的想法得到满足,孩子们又赶忙出户凑到一块,热热闹闹里把把端午的节日气氛慢慢推向高潮。
父亲从楼上瓢了半碗蔗糖,静静地坐在桌旁,吃起粽子,细品箬叶粽子的香味,像是感悟自己一生的得失,让不经意的时间消失在年轮的罅隙里,留下那模糊但还能辨出轮廓的时光背影,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尽在唇齿盈满开来。而我们却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和人生的蹉跎,全然不顾大人们为了生活而艰难的景状,只知围着桌子,过节就要有好吃的,在鸡蛋、大蒜、粽子之间找寻那份属于儿趣的乐子。
我的端午是母亲的芦苇叶的粽子,以前吃的多是黄糯米的,以后陆续有了江米,但是芦苇叶一直没有变过,苇叶的颜色泛着悠悠的黄色,有着一股纯正的清香。母亲把粽子包成永久的三角椎体形状,也没有变过。那个用来系住粽子的绳儿,不是一般的绳子,而是马兰花的细长的带着韧性的叶子。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因为住着楼房,无法在门楣上,窗子上插艾,只好在各个门的把手上插上艾蒿,只在瞬间,满屋子都是艾蒿的香了。我在它们的头顶上系上几个红葫芦,开启和关闭房门的时候,艾蒿的香气和那些红葫芦就摇曳出缕缕的清香和风情来,把已经淡了的端午又浓重了起来。
待到端午节包粽子时,和着苇叶一起煮,那股淡淡的清香随着袅袅的蒸汽升腾,在屋子里胡乱的串着,平淡的日子就有了端午的味道。
用马兰花叶子做捆绑粽子的绳子,最大的好处是不慌扣,系的牢,免得糯米在煮的时候丢失。味道也清香。每当动手解开束缚着粽子的马兰花叶子的时候,就好像看到那一朵朵蓝紫色的马兰花在粽子上馨香着朝我点头微笑着,或许还有蜜蜂遗落下的一滴兰花的蜂蜜呢,不然那粽子怎么如此的又香又甜呢。
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飘浮。??笛声悠远,麦子饱满,汩罗江边,先生那愁苦悲愤的面容,记忆犹新。??兴楚无望,为保高洁,你愤然跳入汩罗江。??刹那间,滔滔江水化作奔涌的激流,你大笔一挥,《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依然震撼着世人的心灵。??暮色苍远,心绪蜿蜒,有谁在时刻注视着你???麦子金黄,艾草幽香,有谁在时刻聆听着你的呼吸???冷艳的孤寂、凄切清冷的时光,在炙烤着你滴血的心。??迷失的渔火,重新点燃你对未来的期盼。??端午是竹叶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涩,端午是麦收的季节,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们永远的牵挂!
青春和校园 门与路(初三奋斗) 青春绘画P4
黑板上的记忆 P5 梦想P6 P11 多少同窗旧事
一壁蔷薇绕校园,扶风弱柳秀缠绵。
红白花朵交相映,馥郁香浓蝶流连。
何处鸣禽隐嘉树,哪间教室书声传?
闻听久久不能语,无悔此身祭杏坛。
深秋的早晨是那样的宁静,一切都在熟睡当中。晴空里,一轮圆月,带着少女般的羞涩已经掩藏在深蓝色的苍穹里去了。空气也特别的清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直凉到了心底,精神为之一振。踏着晶莹的晨露,缓步而行。两弯花圃,千日红举着一盏盏紫红的灯笼,拥着四根乳白色的灯柱,与电子屏上“离省运会还有47天”的猩红大字相辉映,把整个乳黄色的校园联廊建筑群烘托得朝气蓬勃。
太阳越过马鞍岭,用它金色的光芒将校园唤醒。校园两侧的香樟,翻动着绿色的波浪迎接太阳的洗礼。校园四周的柔柳摆弄着柔美的舞姿彰显着晨风的妩媚。还有那疏落在各个绿色方阵的桂花树,满满地盛着阳光的温暖,鼓鼓地收藏晨风的温馨,厚厚地积攒一季浓郁的芬芳。 “踏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欢快的乐音响彻校园。住宿区敲响了杯盆和乐,水龙头哗哗的水音清洗着一夜的梦幻。一个,两个成群结队,匆匆而充满朝气的身影,和着那敲打着校园小径急促而有韵律的足音,依次进入各自的学习岗位。拿出课本,心在你的胸膛跳动,火一般流出的热情,与书本上的铅字合成琅琅的读书声,花瓣一样,徐徐打开,香飘满园
广播里又一次响起那熟悉的音乐。参加省运会开幕式“尾声奔跑”舞段的同学们,放下书本,来到校园广场,站列横竖。哨声处,男子汉们挺胸前视神情肃穆。踏着一二三四,手张双臂,似雏鹰在蓝天下展翅,自由翱翔;俯身低首,仿佛亲吻正努力绽裂的花骨朵儿;挺身昂扬,拳擎蓝天,志冲霄汉,汗洒身下土。英武的姿势,喜得鸟儿翔空鸣脆;闪光的汗珠,忙得风儿撩衣抚发。
太阳笑得更灿烂了,依旧是那样的温和。校园里如茵绿草眉绽笑,似锦繁花腹含香。教室里“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抑扬顿挫的诗词歌赋的吟唱,排练场上奔跑飞翔的一招一势的呐喊,是苦练强国本领的最强音,是成梁栋柱的新乐章。
校园草丛,寒露待滴,那是高山流水的前奏。天地柔静,梦里香樟,那是青春大剧的序幕。可爱的校园,充满希冀的晨曲,那年青的心房共同吟唱:悦耳银铃催奋进,披星戴月著华章;闻鸡起舞苦心志,学海无涯出栋梁。
校园晨曲
起床的“号角”缓缓传入耳际,睁开惺忪的双眼,凝视白色的天花板,床的摇曳声,踢踏的脚步声,哗哗的水声,掀开了新一天的忙碌。跃身而起,洗漱完毕,冲出宿舍,却别有情味。 淡青色的天际抹了一层粉红,粉红色的下面隐藏着万道金光,好像蒙着轻纱的妙龄少女,朦胧婀娜,楚楚动人。洁白的鸥鹭在美丽的天际翔舞,善歌的鸟儿,尽情的欢唱。风儿滑过草坪,漫过香樟,空气里弥散着树木花草的芳香。细细的品味,神怡心旷。
天际那粉红色的云片儿被冲开了,天空顿时开展起来,一轮朱红色的太阳紧接着爬上了马鞍山顶。它打个哈欠,伸了个懒腰,瞬间变成了一个金灿灿的圆盘。它辉映下的马鞍岭似一位慈爱的老者,和蔼地向着校园张望。那樟林竹海显现的青苍,彰显着年轻勃发的豪壮。 操场那边,响起了的紧急集合的哨音是那样的嘹亮。高一的新生们身着绿色的迷彩服,迅速地整出了一个个威严的方阵。学弟们英武豪壮,学妹们英姿飒爽。教练标准的步伐,吸引着年轻的目光。“立正”“向左转”“向右转”号令铿锵,“正步走”年轻的步伐是那样的昂扬。晨风习习,还是擦不干军训的汗水,额头上的汗珠儿,在阳光的照射下,让我真正懂了什么叫青春闪光。那一张张看起来还略显稚嫩的脸庞,在这一刻却透着一份独有成熟的光芒。 远远地书声,侵入耳鼓,让我警醒着自身的那份责任,加快步伐融入我的书香。同学们端坐教室,发奋的书声形成一股热浪,飘出窗口,升上天空,催红太阳。太阳修正自己,让那美丽的晨光书写勤奋的华章。
班主任的身影时钟般地出现在讲台之上,那暖阳般的目光巡视着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庞。琅琅的书声掀开了他满意的笑靥。英语老师美丽的身段接替了班主任岗位,标准的发音正在进行知识的领航
清晨的风儿领着缕缕阳光,穿过敞开的窗儿,给我们一份清爽,给我们一份力量。我们年轻的心房涌动的情绪,给那和风,给那柔阳一份满满的希望
操场那边的号音,教室里的书声,都是主宰清晨乐音。它们和着晨风显得更加婉转、悠扬
在我们的青春岁月中,如果要找一种颜色代表它的旋律,那毫无疑问是茁壮成长中的新绿。
雨后,漫步在清爽怡人的小路,看着一个个刚刚抽出新绿的嫩芽苞,放眼一片新绿,如诗如
画的草坪,让人眼里心中尽是活力的绿色。哦!我的心情是淡绿色的清新。
每天都被繁重的作业包围,强大的学习压力束缚着我们,只能无休止地呆在无色的教室中,看着漫天飞舞的练习题,听着枯燥无味的解说,看着墨绿色黑板上老师罗列的知识点哦,我的心情此时是墨绿色的无奈。
体育课上,我们尽情挥洒青春的汗水,踢足球的男生洋溢着他们的热血青春,女生这一边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各自诉说心中的无奈。诉完苦衷便心情开朗起来,尽情玩耍,将所有不快抛之脑后。哦,我的心情尽显青绿色的欢快。
回到家里,热气腾腾的饭菜端正地摆放在桌子上,唠叨却也担心自己的父母都围在桌子旁,与家人共进晚餐,和弟弟闹着的和谐画面让人心中一暖。哦,我的心情是暖绿似的温馨。
青春就是这样,有漫天飞舞的萦绕,,有无法更改的无奈,也有清亮的欢声笑语。我们的青春像茁壮成长中刚抽出的嫩芽;我们的青春叛逆像仙人掌上柔弱的、倔强的刺;我们的青春像山中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溪水;我们的青春像五、六点钟的太阳;我们的青春就是那绿色,那看上去似乎毫不惧怕前方未知路途上的危险和困难的绿色。
有一种色彩属于我,有一种色彩属于青春,有一种色彩描述青春岁月,没错,是绿色,青春的绿色,令人向往,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欢快,那属于青春年少的绿色!
同学情谊端午的味道
春暖花开时,时间走得最快。
又是一年春好处,但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因为我们是初三的毕业生。害怕中考的来临;害怕重山般的压力;却更害怕即将和你们分离。
如今的天气,热得吓人。就好像是在暗示我们过不了对多久,就会在这样的天气里分离。这三年,是我们回头想来用我们无心的浇灌成了一段美好的青春。还记得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笑得好开心。时间过得很快,就像昨天下午刚刚看过的电视剧,但是很难让人忘记。
还记得和你们一起吃过的棉花糖;还记得和你们一起看着那些像被动过大手术的考卷;还记得和你们一起聊过的山田海地。那些个痛又快乐着的日子,让人流连忘返。我们一起唱着我们自己的歌谣,一直唱到分别。端午的味道
我有过秘密,你也有过秘密,但是分别之后都会变成回忆。会想到有时你们的脸也会变得像天一样阴晴不定,但是最后都会有办法补救。但是,分别——是一种无法补救的必然。
又会想到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些下着雨,刮着风的日子。( 文章阅读网:
又会想到我们即将会曲终人散的场景。
又会想到我们春暖花开时的笑脸。
所以,春暖花开,我学会了珍惜。
一个人去旅行
背一个不大的旅行包,买一张集满渴望的火车票,一个人搭乘北上的火车.一路观看别人的悲伤欢乐,紧握一支笔,丈量梦想的长度,看那脆弱的笔尖是否触的到那个叫做新疆的地方.
携一个相机,一路追随审美的眼光拍摄平淡却动人的景物,然后配一段优美的文字,记录心灵的轨迹.一个人,一支笔,行走天下.从现在开始勾勒那梦想的美好,收集所有的渴望,撑大心中的妄想.放下所有的纠纷和烦扰,带一颗从归于宁静的心,一路狂妄下去,所有的准备做好即可上路.
一个人沿着心灵的轨迹把那幻想与现实对接,四处搜寻着幻想的景物,忍受现实带来的落差感,然后依然绝决的向北
听一路别人故事,在心中构思自己的结局,带着企盼去兑现自己许下的承诺,那魂牵梦萦的地方一直戴着面纱静静等待迷失的孩子,带着心才不会被沿途的风景迷惑了方向.脚步一直指向那亘古不变的地方,没有什么可以侵蚀心中的执着.
买一本地图,圈定一个地方做为驿站,而心中的那个女神无可替代.一个人点一桌佳肴,边吃边拍下自己当时的模样,把照片发给最想念的他,然后笑着说一个人的旅行才不孤单.
还有好多地方没去,一个人却步行到了梦想的地方.立在人群中看过客的背影,看那被风卷起的黄沙铺天盖地,看那被贫困压榨的泥土,还有那带着渴望眼神的孩子的眸子,握住笔记录此刻的心情,我要的仅此而已,带着得意宣布:我一个人到过新疆!( 文章阅读网:
戴着耳机隔绝世界的嘈杂,顶一个鸭舌帽盖住翻飞的头发,步行一个人旅行.低头细数路边不知名的野花,抬头仰望叽喳的鸟,哼一支小曲,脚步轻起.观看路旁的田野里的丰收,
【篇七】端午的味道
端午 端午
端午是什么样子的?
端午是三角形或梯形的。这是在《节日的形状》里读到的。
软米加红枣,青青的粽叶层层包裹,翻转,扎成一个个三角的或者四方的米粽子。上笼,蒸熟,再出笼,浸水。在一双双或大或小、或粗糙、或细嫩的手中,层层剥开,粽叶的清香早已融入软软的米与紫红的枣里了。米香、枣香合着粽叶香形成了一种特别香浓的味道,这,就是端午的味道,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味道,醇香,浓郁,历久而弥香。
每一个节日都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时间的洗濯演变而来的,地域、风俗的迥异,又使得相同的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所蕴含的人文历史有所差异,所庆祝的方式亦有不同。
我没有亲身所历南方端午的场面,我关于端午的印记,是从我成长的晋北神头小镇,一点一滴,层层叠加起来的。
最先感知端午的临近是从嗅觉开始的。
农历五月是粽子飘香的季节,那粽叶裹不住的香甜最能体现出端午的韵味,而最早释放出端午味道的则是艾蒿。刚到农历四月底,艾蒿便率先挂在了屋檐下、门头上。作为一种辟邪的药草,艾蒿颇受人们喜爱。晒干的艾蒿燃起来,在黄昏时分的小院里袅袅娜娜,浓郁的草药香弥弥漫漫,孩子们穿个小背心、小短裤也不必担心蚊虫的叮咬了。蚊虫们早已逃离每一个小院,成群结队地聚集在镇南的河岸边,像一团不知飘往何处翻滚着的黑雾。孩子们永远不知道疲倦是什么,在黄昏的街巷里奔跑嬉戏,脖颈上挂着的苦豆香包来回拍打着小小的胸脯,每个人身上都是怪怪的苦豆味。我不喜欢苦豆的味道,说什么也不挂苦豆香包,奶奶就在我的手腕上缠几圈五彩丝线,在裤腰上挂麻和五色线绕成的扫灾刷刷。
因为是五月,又是五日,端午就又是五彩的了。五色线在女子们纤巧的手中玩转着花样,一缕缕新麻,一根根丝线,一圈圈缠绕,一层层色彩,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缠出来的扫灾刷刷严密紧实,花花绿绿。公鸡是端午的吉祥物,是仲夏之季毒虫们的克星,香包的形状因此被女子们缝成了公鸡的样子。大红的或者大黄的布做底,包几颗苦豆,五色线镶边,颜色艳丽的香包最能展现女子们的手彩。五彩斑斓的公鸡香包刚挂到小孩子们的脖颈上,小家伙们便迫不及待地聚在一起比谁的公鸡最好看,最鲜艳。不会缝公鸡香包的就撮成一个布疙瘩,里面塞几颗苦豆,奇形怪状的也镶五色边,同样也被赋予了辟邪的意义,只不过大孩子们不会去挂,只有不分四六的小嘎子们傻乎乎地挂在脖子上乱跑。
五月初一的前一天,纸剪的大红公鸡飞上了大门、家门、窗玻璃,惟妙惟肖的样子尽显着剪纸艺术的魅力。镇子里会剪纸的大多是像我奶奶那么大年纪的老人们,年轻小媳妇们会剪纸的可不多。刚进四月的时候,她们就开始选样子了,镇上手最巧的剪出来的才会被大家认可,做为传遍全镇的样板。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把纸样子借回来,贴在折叠裁剪好的红纸
背面,在煤油灯的灯头上面慢慢熏,直到把纸样和红纸间所有空着的地方都熏黑。熏完了揭起纸样,红纸的背面便清晰地显现出公鸡的轮廓,然后沿着轮廓的黑边,小心翼翼地或剪或剜或旋,心细手巧的能剪出和原样一模一样的公鸡来,这只剪好的公鸡也许就是下一家临摹的样板了。年轻人喜欢新颖、奇特,会剪纸的小媳妇们常常不依着老样子剪,有时候在熏好的样子四周再描些花草,也或者在公鸡的大尾巴下描几只小鸡仔,嘻嘻哈哈地调侃着看谁描得更像,更生动。这可不是画蛇添足,待那灵巧的纤手左剪右剜过后,轻轻地展开折叠着的红纸,一幅幅精美漂亮、生机勃勃的剪纸作品就呈现在眼前了。这一代代人手手相传的剪纸艺术,把每一个农家小院的门啊、窗啊点缀得红光满面、喜气洋洋。
镇子有些年头了,称得上是老镇了,这个老字老在悠久的神话传说。一说是北魏的拓跋公主,一说是神头山脚下西神头的一个员外之女,在神头山上生出三条龙,也就是被神头人尊称为三大王的传说和遗址。我小时候常常和伙伴们上山玩,留下遗址的那块大石头上的印迹清晰可见,像屁股印、小脚印、剪刀印和手掌印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逼真。更神奇的是,干燥的山顶,这些印痕里一年四季却都是湿漉漉的,经上山顶看过的人绘声绘色地描述听来的神话故事,众口相传,越传越神,再加上山下草丰水美的旖旎景色,因此,吸引着无数男女老少们在每年端午的时候,从四面八方赶来观赏祭拜。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定时定点的大庙会,而庙会的中心就在山脚下的小镇里。
一条细碎的石子铺就的大路由镇子的西头开始,从镇政府门前的老戏台子边拐过,穿过小广场,再从沿街挤挤挨挨的店铺中间一直通向镇东头。这是小镇十年前的样子,十年前的老街每逢集会,你若是在赶集的人群中挤一圈出来,热汗淋漓不消说,鞋袜和裤腿更是惨不忍睹。刚穿的新鞋就像从土里扒拉出来的一样,白袜子成了灰黑色,尘土扑满了裤腿,热闹之余不免让人有些许遗憾。我最不喜欢在街上挤啊挤,那闷热和漫天尘土就受不了。后来,村村通公路的时候,这条街也硬化了,包括镇里的小巷子也都打了混凝土,大街小巷一下子干净整洁了许多,走在街上再不必担心脚下会尘土翻滚了。
端午的热闹是因为有了庙会,而庙会则是喧嚣繁华的代名词。庙会的主题是唱戏,作为地方大戏的晋剧自然是最受欢迎的。那独特的胡琴声响起来,悠扬、悦耳。胡琴其实是晋胡和月琴两种乐器,人们习惯了合在一起称呼。咿咿呀呀的唱腔在胡琴的伴奏下吸引着每一个上了年纪的与喜好喜剧的人,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不大,他们赶庙会不光是为了图热闹,还有一个每个年轻人都心知肚明的秘密,那就是在摩肩擦踵的人群中是否有自己心仪的女子。后生们挤在人群里,随着人流从集会的街西头挪到街东头,再挤挨着挪回街西头,这强忍着的耐心只是渴盼着有一次美丽的邂逅。
声音是庙会的主旋律,远在镇外的路上,晋剧婉转细腻的腔调就隔空传来。渐渐地近了,大篷歌舞团震耳欲聋的摇滚乐、马戏团售票口声嘶力竭的吆喝声,混杂在南腔北调的叫卖声中,聒噪着每个人的耳鼓膜,嗡嗡的头都大了好几圈。但是年轻人就喜欢这样的红火和嘈杂,唯有这样才能显出庙会的热闹与繁华。年轻人三五个一伙,挤在人堆里,大声地说笑,女子们勾手挽臂,嘻嘻哈哈地从后生们面前擦过,后生们兴奋得你推我,我挤你,得意忘形地起哄。人多声杂,没有谁会怪他们放浪形骸,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正值青春,而青春是分不清对与错的。一个暧昧的眼神儿,挑动着后生们的神经,两条腿不由自主地尾随着钻出人群,绕过大戏台,来到小河边寻找搭话的机会。河边的景致不在花和草之间,也不在鱼和水之中,树荫下,草滩上,三三两两的少男少女们才是这里最美的风景。年轻真好,青春真美!
河边草滩上的另一道风景是骡马交易,小镇最初的集会其实就是骡马大会,后来随着做买卖的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了以货品交易为主的大集会。早年来自河北、内蒙的牛马贩子们,在端午这几天不约而同地齐聚小镇,展示各自的牲口或者选择自家所需的耕田拉车的牛马。看身架,评成色,掰牙口,手插衣兜,互捏手指论价,一来二去,成交与否,尽在脸上显现。马牛驴骡们不关心这些,也由不得它们关心,它们只须专注地吃好眼前的草就行了,偶尔也抬头茫然地望一望不远处的红男绿女们,打一两个不知道是惬意还是不满的响鼻,静静地等待未卜的命运。
燥热和嘈杂随着夜幕的降临,一点点地被夜色笼罩,一点点地被夜色吸收。灯火最辉煌的地方是戏台子的周围,夜戏好看,演员们的戏装和头饰在舞台灯光的照耀下灼灼生辉,与白天截然不同。看戏的人猛增了许多,舞台的左右两侧挤满了半大小子们,不小心被挤下来,也不气恼,台上的嬉笑着伸出手,一把又拽了上去。白天街上摆地摊的、算卦的、抓奖的、套圈的、摆气枪的、抓玻璃球的、摆残棋的、镶牙祛痣的、耍把戏卖药的都收了摊儿。这些跑江湖的兜里揣着或多或少的毛票,心满意足地在街边的小吃摊弄点小菜,来点小酒,摸摸厚实的兜兜,得意地看着挤挤挨挨的人群,惬意地撮上一口小酒,幸福地想象着明天的收入。帆布或者彩条布撑起来的小吃摊沿路边参差不齐地延伸着,凉粉面皮摊、炒面河捞摊、杂各包子摊、炒菜炖肉摊、烤鱼烤肉摊,摊挤摊,灶挨灶。你炒你的菜,我捞我的面,香气随着腾腾的热气弥漫在每一个路过小摊的人身边。玩累了,转乏了,坐下来,灌一大杯啤酒或冷饮,想吃什么就来点儿什么,反正也不贵,就算贵一点的熟肉之类的,切上一点也无所谓。来赶庙会,就是转一转、玩一玩、吃点喝点减减馋,虽然如今城里人见过的吃过的,农村人也大多吃过见过,但是置身于闹哄哄的庙会中,听着南腔北调的吆喝声,真不由得人想要体会一下这种简朴原始且带着古风的饮食文化。
小镇历年的老习惯是初三起会,初九落会,初四到初六是高峰期,也是人最多的时候。小镇里人山人海,摩肩擦踵,镇外的公路上车堵得水泄不通,想要进镇子,只得把车停在路边,挤在蜂拥而至的人流中缓慢前行。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学校在镇外,赶上端午这几天,去学校就得绕河边走。如果走当街,那就惨了,挤在人堆里前进不了,后退不得,没有几个小时别想挤出来,那种又闷又热的感觉实在是不舒服。尽管如此,那个时候还是非常盼望端午快点到来,因为有许多平时见不着的亲朋好友带着表哥表姐,还有姨弟姨妹们来赶庙会,免不了要来家里聚一聚,或者住上一两天,总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到了要走的时候,依依不舍的那份亲情把每个人都弄得眼窝湿漉漉的。
端午又临近了,我已经七八年没赶过庙会了,我所住着的街口外前些日子就卖开了粽子,过几天就要贴公鸡了,只是城市里不挂也不燃艾蒿,我居然想闻一闻艾蒿的味道了。我想,今年要是还有庙会的话,我得回小镇赶一次会了,尽管我是个不太喜欢喧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