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上饶师范学院教务处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第一篇】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上饶师范学院学生留(降)级申请(审批)表

上饶师范学院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留(降)级申请(审批)表

注:1本表一式二份,学生所在学院、教务处各存一份; 2.留(降)级后,随下一年级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学习。

【第二篇】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上饶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模板(最新)

上饶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系

学别:业: 级: 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上饶师范学院教务处

××××年××月

××××××××××××××

(中文论文标题。,开始菜单→样式→论文标题。简短明确,字数不超过25个字)

摘要(开始菜单→样式→摘要)

××××××××××××××××××××××××××××××××××××××××××××××××××××××××××××××××××××××××××××××××××××××××××××××××××××××××××××××××××××××××××××××××××××××××××××××××××××××××××××××××××××××××××××××××××××××××××××××××××××××××(摘要正文。开始菜单→样式→论文正文。附注:摘要是对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

关键词(开始菜单→样式→关键词)

×××;×××;×××;×××;×××(中文关键词。开始菜单→样式→论文正文。附注: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一般列3~8个,关键词应在摘要中出现。)

××××××××××××××

(英文论文标题。开始菜单→样式→论文标题)

Abstract(开始菜单→样式→摘要)

××××××××××××××××××××××××××××××××××××××××××××××××××××××××××××××××××××××××××××××××××××××××××××××××××××××××××××××××××××××××××××××××××××××××××××××××××××××××××××××××××××××××××××××××××××××××××××××××××××××××(英文摘要。开始菜单→样式→论文正文。英文摘要一般为1500印刷符号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Keywords(开始菜单→样式→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开始菜单→样式→论文正文。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一致)

目录

×××××××××××××× ………………………………………………………………………………………….. 2 (中文论文标题。,开始菜单→样式→论文标题。简短明确,字数不超过25个字)

………………………………………………………………………………………………………………………. 2

摘要(开始菜单→样式→摘要)…………………………………………………………………….. 2

关键词(开始菜单→样式→关键词)……………………………………………………………… 2

×××××××××××××× ………………………………………………………………………………………….. 3

ABSTRACT(开始菜单→样式→摘要) …………………………………………………………. 3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KEYWORDS(开始菜单→样式→关键词) ……………………………………………………. 3

绪论(开始菜单→样式→绪论)…………………………………………………………………….. 1 1. ×××(章标题,开始菜单→样式→章标题) ………………………………………………… 1

1.1 ××××(节标题,开始菜单→样式→节标题) ……………………………………………. 1

1.1.1 ××××(条标题,开始菜单→样式→条标题)…………………………………… 1

1.1.1.1 ××××(款标题,开始菜单→样式→款标题) ………………………………………. 1

结论(开始菜单→样式→结论)…………………………………………………………………….. 2

致谢(开始菜单→样式→致谢)…………………………………………………………………….. 2

参考文献………………………………………………………………………………………………………… 2

附录:……………………………………………………………………………………………………………. 2

(论文完成后,点击引用菜单(目录)→更新目录→更新整个目录,便可更新整个目录。最后,手动删去题目到Keywords之间的页码和标点)

绪论(开始菜单→样式→绪论)

××××××[1],××××××××××××××××××××××××××××××××××××××××××××××××××××××××××××××××××××××××××××××××××××××××××××××××××××××××××××××××××××××××××××××××××××××××××××××××××××××××××××××××××××××××××××××××××××××××××××××××××[2-4]、××××[5-9]、××××[10,11] ××××。(绪论正文。开始菜单→样式→论文正文。绪论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1. ×××(章标题,开始菜单→样式→章标题)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论文主体。开始菜单→样式→论文正文。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1.1 ××××(节标题,开始菜单→样式→节标题)

××××××××××××××××××××××××××××××××××××××××××××××××××××××××××××××××××(论文主体。开始菜单→样式→论文正文。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1.1.1 ××××(条标题,开始菜单→样式→条标题)

××××××××××××××××××××××××××××××××××××××××××××××××××××××××××××××××××(论文主体。开始菜单→样式→论文正文。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1.1.1.1 ××××(款标题,开始菜单→样式→款标题)

××××××××××××××××××××××××××××××××××××××××××××××××××××××××××××××××××(论文主体。开始菜单→样式→论文正文。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1

【第三篇】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上饶师范学院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

,各领风骚些许年文坛代有潮流出,文坛代有潮流出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思潮概观

程佩指导老师:余和生

(中文与新闻传播系2003级1班)

摘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都会以其独特的时代背景、经济条件、文化氛围等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则会涌现不同的文学思潮,呈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学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当时,正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大潮汹涌之年。1981年以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为开端,文学开始把眼光集聚在社会改革这一热点上,“改革文学”思潮兴起。没有一种文学的现象能够绝对地统摄文坛,或者成为潮流的主导倾向。紧接着人文主义思潮、中国式现代主义思潮、寻根文学思潮,通俗文学思潮、先锋文学思潮层出不穷,文学现象纷至沓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文坛又出现“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现象,90年代中国文学的思潮现象并不如是单纯,表现了文学思潮的多元形态。当文学迈入21世纪时,城市文学已经改变了整个中国文坛的面貌,为文学的现代性提供了极为深广的展示空间。

关键词:文学;文学思潮;文学现象

绪论

进入21世纪,回首过去20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各种文学现象不断产生。文学思潮可谓风起云涌,一个接一个起起伏伏相碰相撞,似乎又一场“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局面。

针对文学领域这一特殊现象,我准备从21世纪的文学现状入手,较为乐观的梳理20世纪80年代起的文学思潮,并分析阶段,理清文学演变的发展思路等。通过资料的查阅,许多名家对此已有所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文学思潮流变系统,我将在现状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的认识和见解,但都将通过资料和自己的认识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一、新时期以来文学发展的主题概括

没有距离,便没有观察,没有观察,更没有明白。拉开距离,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奇怪而真实的发现比如说—–文学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主题却在文学外!

“新时期”。文学界也便将文1、从70年代末开始,政治等领域,把文革结束后的历史时期称为年代末开始,政治等领域,把文革结束后的历史时期称为“新时期”。文学界也便将文

“新时期文学”革后的文学称为“革后的文学称为新时期文学”

这一概念的运用,在时间的起讫上,基本上与“八十年代文学”复合,因此也可以看做是可以替代的称谓。

由于种种原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在对资本主义的病态的狂热批判中,一种穿着干部服装的封建主义又得到了改头换面的恶性膨胀。而被五四运动刚刚唤起的人道主义,则由于被持续不断的批判,甚至没有得到正名的权利。

问题的麻烦之处还在于,反对封建主义的问题尚未解决,我们又在意识形态方面受到了这次席卷世界的现代主义大潮的冲击!现代主义从表面看是一堆非常复杂的现象,而其核心却不过是人的自我价值的寻求。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创作,我认为新时期十年来的两大主题就是由此而生的!随着文艺形势的日益宽松,持着这两大观念的中国作家们竞相表现自己,从而使我们的文学出现了两股大势力。

诸如《啊!》《人到中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这一类作品,其实是反映第一次大潮的作品。其实质是对人道主义的讴歌,而《星期六的晚上》《你别无选择》等等这一类作品,则是反映第二次大潮的作品,其实质是自我实现的渴望!

那些把笔尖探入遗忘了民主,遗忘了政治,遗忘了科学,遗忘了进步,遗忘了人性,遗忘了爱情……的角落的作品,是为人而奋斗的作品,是人道主义的作品。这类作品,多是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的作品。那用有条不紊的叙述方式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故事,常能使读者的

心灵得到震撼。在唤起人民良知的同时引发人们改造那些角落的强烈的愿望。而另一些把笔尖探入当代青年骚动的心灵。表现他们在这复杂而厮拼着的显示生活中的欢乐、痛苦、思绪、徘徊、追求与希冀的作品,是为人的个性而奋斗的作品,是表现自我的作品。

从伤痕文字、反思文字到改革文字,从揭露黑暗,批判失误到呼唤人生、人道人情,思想和题材的禁区连连被打破,在社会、历史时空内,所涉及内容的深广度,都走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出现了一批家喻户晓的优秀作品,作家们以极大的热情向文学“寻根”;或向人文历史,或向世风民俗,或向情感心理,或向民间乡土,或向人性深处,或向“俚人”“蛋户”努力采集挖掘,力图向读者展示一片可以透视很远的新天地。

2、与八十年代文学不同,九十年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小说创作呈现热点迭出和不断推移、与八十年代文学不同,九十年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小说创作呈现热点迭出和不断推移的波浪型发展

八十年代末,贾平凹连续发表了《白朗》、《五魁》、《美穴地》三个以土匪生活为题材的中篇小说,一时引起寂寥文坛的注意。进入九十年代后,土匪文学聚然成了小说创造的一个热点。

由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是人们生活感触最多,情感最复杂却又表述最困难的一段日子。商业浪潮再一次以如此迅猛的势头席卷全国,社会意识处于剧烈震荡的状态,社会转型刚刚开始起步。人们普遍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精神困惑和迷惘,不知道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对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更不知道处在这么一个迷惘的时代能否把自己心中的迷惘表述清楚。

于是,土匪小说作为一种情境假设,同时满足了作家对话语禁忌和想象发挥的要求,从而在虚构人物之间的冲突和想象性世界里所发生的故事中,自然而然的以一种实在性姿态展现出人的心灵一旦失去平衡后的迷惘。

随着社会转型初见端倪和市场经济开始运作,作家们已经从改革开放加大力度中寻找到新的创作热点,这就是盛行至今所谓的“商战文学”尽管迷惘有可能引导人们遁入空虚,但它却是首先让人们开始思考的标志,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出迷惘成了九十年代文学必须面对的一个主题。

当小说创作热点向历史题材转移时,是否意味着九十年代文学开始回视历史?事实上,作家们并未在此时发怀古之幽思。社会的急剧变化,生活的压力逼迫,均使作家们走出迷惘的困惑。

与此同时,有一类着重思考人类生存状态的终极价值的小说,逐渐蔚为风气,这类小说一般都具有一个极具生活感性状态的故事。但稍做研究,则不难发现这个故事与生活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作家其实并不注重故事的客观现实性或历史客观性。他们只是在小说里借历史与现实的题材开展故事叙述,从而将他们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的终极思考赋予了个感性的外在形象。由此,可以把这类小说概括为生存小说。

九十年代初,文学从内到外对传统的写实意义进行了颠覆,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好好过日子”发展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的“过好好日子”,一种屏弃理想主义,放逐精神价值的写实主义的世俗哲学,便以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完成了对物欲心灵的全面扫荡,建立起对大众日常生活实施舒展性控制的文化霸权。

九十年代独特的都市文化语境生成着独特的都市文学主题话语,“性”、“身体”、金钱”“豪华别墅”等这些无法绕过“欲望化”“物质化”符号经由市场的消费逻辑编码后堂皇登场,成为一个时代的作家日益明确的表现主题。

而早在九十年代初,有些文化学人敏锐的意识到“今天时代的热点不在精神而在物质,不在追求完美而在追求舒适,行而上的道远水救不了近火,行而下的器则有利于生存、、、、、、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世俗、浅表的消费文化繁荣的时期。[2]

3、文学三方面的变化发展

陶东风先生指出:“在今天的情况下,我以为文学将向三个方向变化:一是朝纯文学的方向发展,以先锋姿态取胜;二是朝私人化方向发展,成为远离社会公共领域的隐秘写作;三是朝商业化、感官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我理解的休闲文学或消遣娱乐的文学。”[3]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讲究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时代,时尚的力量似乎是难以抵挡的。追逐时尚,跟踪流行,成为当今文坛许多人创作与阅读的风向标。我们看到,欲望的文坛充斥着“宝贝”系列、“戏说”系列、“美女”系列;欲望写作所有力表现的是钱、酒吧、跨国婚姻,是宠物,是名车洋房……,俗望文学的人物有踌躇满志的白领丽人,有酒色财气的潇洒先生,有玩弄权贵的公务人员,有商海角逐的富豪大贾……惟独少见底层人民的苦乐、悲怀、爱恨情仇,文学已少有与最下层人民群众的共鸣。

文学作品的主题也正从过去的一元走向今天的多元,过去的文学是从属政治的,强调的是政治第一,此种中心话语实际上是一种霸权话语,现在的文学强调的是“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作品主题明显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状态。

老作家刘白羽最近呼吁“作家要去描写,去表现中国先进生产力,要写出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伟大气派的作品,科学与文化标志着一个国家文明的核心要素。21世纪的文学,我提倡多写科学。”

[4]

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主流二、20二、

新时期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思想意识最为舒展、活跃、艺术形式最为丰富、多样、艺术观念最为健全、开放、艺术个性最为多彩、鲜明的鼎盛期。新时期文学极其“多变”,时而悲愤泣诉,时而蹙眉敛额,时而热血烧身振臂一呼,时而饱经沧桑回眸远眺,它的意向有如飘忽的云,有如回处撞击寻求出路的激流。

新时期文学之所以是生机勃发的文学,之所以能将不断摆脱传流的重轭,毁坏过时的观念,教条和偶像,之所以呈现上下求索和多方借鉴的特色,之所以具有躁动不这发的思考性和尝试性,是因为它存在着一个原动力和一条生命线,那就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众多作家,呼吸领受了民族自我意识觉醒的浓厚空气,日益清醒地反思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情神状态,不倦地、焦灼地探求着处身今日世界如何强化民族灵魂的道路。对民族灵魂的更新发现和更新踌造就是十年文学划出的主要轨迹。这就是我所确认的文学思潮。

1、伤痕文学

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如果要寻找一个标志的话,可以说是从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开始的,作品以大胆、率真的真实描写,较深刻地揭示出“四人帮”愚民政策对宋宝瑜、谢惠敏这样的青少年所造成的巨大心灵摧残和毒害。

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伤痕文学产生于“文革”刚刚结束的那个历史阶段,是一种控诉性的文学,它是东方大地上一次精神火山的大爆发,是对十年劫难的一次巨大群体性的情感抗议。伤痕文学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文学,文学开始正视生活中的矛盾和群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

到1978年《伤痕》、《我应该怎么办》、《我是谁》、《重逢》、《内奸》、《啊》等一大批作品涌现,伤痕文学形成热潮,以振撼人心的内容和世人瞩目的方式率先否定了“文革”,控诉了极左路线倒行逆施所造成的无数人间悲剧。文学作品或以悲欢离合的故事,或以鲜血淋淋的场景,对长达十年的大动乱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精神创伤予以“字字血,声声泪”的强烈控诉,对肆虑横行的极左路线予以了强烈的谴责。

伤痕文学使当代文学重新回到“人学”的正常轨道;它摆脱了“假、大、元”的浮泛创作年找而使文学重新回到真实的艺术世界;它一反空洞说教的文艺观而强调了感情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它用真实感人的艺术人物与“三突出”模式的脸谱化人物作出强烈比照。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代表。作品以1975年冬四川沱江流域偏僻的葫芦坝山村生活为背景,在许茂老汉和四姑娘秀之以及大女婿金东水,四女婿郑百如之间的家庭纠葛,矛盾冲突和纵横交错的复杂社会关系网中,透视了当时农村发生的政治风暴。许茂老汉由“爱社如家“而”爱钱如命”,再到明辨是非,舍已为公的思想历程,深刻地概括了中国旧式农民走过的曲折道路和“文革”给这样的农民心理、精神、思想上造成的践踏和残害。而“贤良、敦厚、含蕴、深沉”如深谷幽兰的四姑娘许秀之的凄惨遭遇以及最后被迫自杀的结局,则更是对“文革”造成的种种丑行和人们的封建观念扼杀青春和美的生命的强烈控诉。其他如莫应丰的长篇小说《将军吟》,丛维熙的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张弦《记忆》,刘克的《飞天》,叶辛的《蹉跎岁月》等,都是堪称翘楚的作品。这些小说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思想解放的先声,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前进,也为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立下了不可抹煞的功绩。[5]

一种文学思潮的出现是有历史阶段的时效性的,所以并非只要是描写文化大革命为内容的所有作品都属于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大约在1979年后因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失去势头,但它不是被抛弃而是被扬弃,它将在新的文学思潮中以新的面目再生。

2、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不久出现于新时期的又一个新的文学思潮。这是以伤痕文学直接作为思潮基础的。如果说伤痕文学沉浸在噩梦般的过去,用血泪来控诉这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历史浩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劫的话,那么反思文学首先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场浩劫?这场空前浩劫是如何在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时期得以形成的?左的路线是怎样从出现苗头到愈演愈烈最后终于形成大气候的?

反思文学的作品最初是悄悄出现于文坛,并且是混杂在伤痕之作中出现的。早年以阴柔风格著称的茹志娟,这时由“微笑到沉思,把笔触伸向1958年的“共产风”、“浮夸风”,写出了这段《剪辑错了的故事》,它借用电影蒙太奇的结构手法,把革命战争年代体现着党群战斗情谊的游击队长老甘和积极支援革命战争的群众老寿的关系,同“大跃进”年代体现着党群深刻矛盾冲突的区委书记老革和仍是群众与老寿的关系,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以冷峻,深沉的笔墨,揭露出“大跃进”时的历史真实,着力鞭挞当时所犯的“左”的错误,从刘真的《黑旗》,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到1980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叶文玲的《心香》,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直至1981年古华的《芙蓉镇》等,构成了再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派”、“四清”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民曲折历史的系列小说。

反思文学作品由于把视角投向更为广阔的历史之间,更注重哲理的思考,这使它在艺术上也开始出现变化。当茹志娟在一个短篇中对二三十年的历史作反思性的文学表达时,她的“故事“很自然就以“剪辑错了”的结构方式表达;当高晓声在短短的万余字中反思三十年的农民运动时,其“苦涩的现实主义”风格特点也就油然而生。

反思文学在1980年底后失去了爆破性的势头。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失去了反思的品格。

3、改革文学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是贯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旋律。一个时期的文学总是当时社会状况,人民思想感情的直接反映。出现了改革时代,就必然出现改革文学。

如果说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是向后看,那么1981年以蒋子龙在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为开端,文学开始把眼光聚集在社会主义改革这一热点上。

《乔厂长上任记》以磅礴的气势,豪劲的文风和粗犷的语言,为新时期文学树立了第一个改革者形象——乔光朴,他那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作风、超人的智慧和超前的预见力,以及知难而上的勇者气概,都凝聚着作家对改革者的理性期望和由衷赞赏。这一人物不仅直接开启了蒋子龙改革小说的“开拓者家族”的形象塑造,也成为80年代处期改革小说中改革者形象的基石。

80年代中叶,随着改革文学创作讨论的开展和作家创作经验的积累,改革小说逐步摆脱了初期单一叙事模式,开始侧重开倔人们在改革大潮中的意识和观念,心理与心态的变革;在表现正面的改革冲突之外,更注注改革风云,在人情世态上的投影,注意以普通人的悲观喜乐,小人物的命运波折来从侧面反映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这一创作潮流最突出地体现在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中。从何士光的《乡场上》到张炜的《古船》,再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以及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浮躁》等为代表的“商州系列小说”都是这一阶段改革小说中的杰出之作。

“寻根”与“寻根文学”4、文化、文化“寻根”

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文化“寻根”并非是突兀而至的文学现象。从“伤痕”到“反思”,再蕴蓄成目前众说纷纭的文化“寻根”,体现了文学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

在1983、1984年间,以“知青作家“为主的一批青年作家,曾对文学”“寻根”的问题交换过意见,做过一些准备,也开过不为外界所知的会议。1985年,韩少功发表了《文学的“根”》的文章,这一般被看成文学“寻根”的“宣言”,他提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果,则叶难茂。”并认为我们的责任,就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6]

在“寻根”的诸家中,刘杭育、贾平凹的创作不仅完全表现的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内容,而且甚至经常表现出与时代同步的特点,刘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虽没正面展开变革时代的政治与经济变革,却以不同的生活方式为参照,深刻地反映了传统与当代两种文化,两种文明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之上的是更高层次的对于自由的心灵的追求及向往。它探寻人心的秘密,把这种冲突置于变革时代的大潮中,便不仅见出了波涛汹涌,也见出了水面下的岩石——那相对稳恒的民族心理构成。与此相近的是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在商州地理、风情、历史、习俗的描摹中,透出了社会生活变迁的信息。

“寻根文学”以民族文化为“本位”,为求获取一种囊括生活的更高的角度。它们有时候也涉足于原始的生活形态,却是为了表现一种自由强悍的心灵对于宗法制的封建文化与规范的否定,借远古演出现实需要的场面,突出风俗化的描写,又是为了创造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为深入人心民族

性格作殷实的铺垫。

“寻根”思潮的发生,似乎也包含着一种必然的价值取向。喧嚣一时的“现代派热”,在新时期文学发展中尽管是一个短暂的插曲,但毕竟完成了自我觉醒的第一步。而对西方文化思潮的猛烈冲击,自觉守护民族文化精魂,并深刻阐释民族文化丰富性的文化意识。

1983年以后,随着贾平凹的《商州初录》、张承志《北方的河》、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等作品的发表和引起轰动,许多青年作家加入到“文化寻根”的写作之中,并成为文学潮流的主体。

5、先锋文学

1987年以后,文学“寻根”作为一股潮流逐渐消退,80年代中期在诗、小说方面出现的喧哗趋于平静。文坛显得沉寂,严肃文学有朝着文学圈子里退缩的趋势。这时,代替寻根小说的,是一些青年作家的明显的“实验”性质的作品的问世。它们或者被称为“先锋小说”,在更多的场合则被冠以“实验小说”的名称。

马原发表于1984年的短篇《拉萨河女神》,是80年代大陆第一篇自觉运用叙事技巧,以叙事作为小说目的的小说。他后来又陆续发表《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康巴人营地》等。洪峰在1985年以后的《瀚海》、《极地之侧》也表达了自觉运用叙事技巧的明显倾向,先锋小说在1987年形成一股潮流,除了马原、洪峰的小说外,还有余华的短篇《十八岁出门远行》、《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和中篇《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格非的《迷舟》、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苏童的《桑园留念》、《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故事:外乡人父子》、以及叶兆言《五月的黄昏》等。

先锋派小说是一批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青年作家,一方面接受外来后现代主义文学及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融合了中国当代环境中自身的生存感受,而在小说创作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实验。

“先锋文学”思潮是80年代文学向90年代转化的契机,它的出现改变了新时期已有的文学图景与文学路向,在80年代前半期,思想文化界的启蒙主义,人道主义思潮,虽然不可能形成五四时期那种占绝对优势的社会思潮,但也颇有这样的趋势。

“先锋文学”的出现,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它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和美学探索成为可能。以马原的“叙事革命”为例,马原对传统叙事方式“似真幻觉”的破坏,以及随之显现的经验的主观性,片断性与不可确定性,打破了任何一种传统叙事方式企图重新整合个体经验的可能,这使得充满个人性与主观性的现实凸现了出来。先锋小说正是这样一种打破统一的世界图像与文学的图像的努力,它是新时期文学进入90年代多样化的个人写作状态的一种过渡和桥梁。

20世纪90年代文学发展线索三、20三、

20世纪中国文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着时间与空间上的困境,文学时而徘徊于纯文学,通俗文学的主流支流的航道;时而从中心走向边缘;时而沉浸于先锋,新潮颠覆传统的狂欢;时而陷入某某主义冲击波的困惑等等。当下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一个转型期社会文化的“缩影”。就文学自身而言,它更多表现了文学思潮的多元形态。因此,细致辨析90年代中国文学思潮的流变线索,能够寻觅到当下纷繁复杂的文坛诸种现象的脉博。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首先,我们的作家面临着“生活原生态”和“个人心理经验”的两难写作困境的徘徊。这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经济的迅速增长。文坛出现了“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现象。活跃在文坛上的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王朔等年轻作家,以表现普通人生活的原生态为主旨。他们不再将文学写作赋予社会“中心化”实践功能,不再讲述“大写人”的故事。文学中的人物变成了角色,符号,或者“大写人”的故事。比如单位、家庭、上班下班,洗衣服做饭弄孩子,对付保姆,还有如何巴结人搞到房子,如何求人让孩子入托等等。他们写尽了小人物的不如意,甚至无奈的日常生活的真实。

与此同时,又出现另一部分作家的创作新追求。他们从忠实各观细节的真实,转向勾勒主观心灵经验的真实。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余华的《呼唤与细雨》、《活着》,这些作品带有自传体的写作方式,以儿童或少年的眼光叙述“昨天”的故事,旨在凸现个人的心理经验的真实。这种真实是他们对“叔叔一代人”命运与心灵的反思,是对“昨天”的苦难生活的回味。正是这些作家的自觉努力,90年代初,文学从内到外对传统的写实意义进行了颠覆。

其次,90年代文学对传统历史主义的挑战起了文学的主观化,个人化、当代化的历史写作使命,

【第四篇】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小学一年级都学啥

小学一年级都学啥

语文:一个月学完拼音、第一学期认400个汉字、会写其中的100个字

数学:两个学期学会100以内加减法、认人民币、空间与图形

英语:一些小学一年级开始教,一些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教

记者调查发现,福州各大小学的教学提纲都是一样的。第一学期的第一个月,语文老师会教完63个拼音,包括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课上老师会配上儿歌等有趣的方式,让孩子轻松掌握,后面进入儿歌和认字的学习。第一学期学会认400个汉字,“认”要求会认会读知道意思,同时要学会写其中的100个汉字,“写”要求更高,不但会写还要会运用该字组词等。到了二年级,需要认2000个汉字,而幼小衔接班2个月就让孩子学认1000个汉字太“超前”了。

英语方面,大多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教英语,但有些学校是从三年级开始才教英语的。一年级整个学年,数学只要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第一学期还会教简单的空间与图形,认识人民币等,二年级开始才有学九九乘法表。

学知识是其次行为养成最关键

学拼音、认汉字、做算术不是重点,关键是学习习惯、生活技能和情商的培养。

福州中山小学邓老师:对待孩子的教育,家长在认识上有误区,如何促进孩子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孩子的认知问题,孩子的汉语拼音问题,可能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是孩子入小学最大的一个难点,其实这是以偏概全的一个概念。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的准备,应该更多的是能力的准备,比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生活技能以及情商。

竹屿小学教务处林主任:小学不像幼儿园,每个班级配备厕所,想去的时候随时可以去。家长要对孩子讲清规律和时间。一些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女生辫子掉了不会绑,男生鞋带松了不会系,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没掌握,比不会认拼音算术更糟。家长还要为孩子做好情商储备,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这样孩子上了小学,跟老师、同学相处交往好了,每天心情愉快,学习自然也好了。

鼓山苑小学总辅导员林老师:现在小学生入学早都取消了入学考试,所以拼音汉字算术不是升学的必备基础,我倒认为要多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对学好数学特别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知识掌握挺好,但思维能力不行,比如同一知识点的题目,换一种题型学生就转不过弯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强迫孩子提前学拼音数学,多锻炼思维能力更有用。

陪孩子阅读调整作息在家也能做好衔接

不去上幼小衔接班,家长可趁暑假自己为孩子做好衔接。比如每天抽空陪孩子阅读,调整作息时间,掌握生活自理能力,这也有助于让孩子顺利地进入小学一年级。

旗汛口幼儿园陈园长:趁着暑期,家长可以在家教孩子一些东西,首先是主动阅读的培养,小学课程以书本为主,不像幼儿园有教具、玩具,而且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自己读故事,家长要每天抽半个小时陪孩子看书,逐步让孩子学会主动阅读;其次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小学生到校上课要准时不迟到,不像幼儿园有半个小时的入园时间,傍晚一放学要养成先做作业的习惯,而不是拖沓或玩耍,这些需要家长帮忙调整;拼音书写、算术方面,家长可以自己教一点,但是笔画笔顺等不要教,这些留给专业的小学老师去教,因为家长没教对再让孩子纠正更难。

福州仓山区万升幼儿园林园长:幼儿园里的小孩累了可以随便坐,但上了小学后就要端正坐姿,家长要教孩子正确的握笔方式和阅读距离,同时要培养孩子自我安全意识,因为幼儿园里有老师跟着,小学老师可能上完课就走了。

晋安实验幼儿园高园长:在家里要教孩子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保管、收拾自己的物品,整理自己的玩具、衣橱等,做事情学会定时,慢慢地养成规律守则。

【第五篇】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一年级学生要学什么

2014-08-14 钱江晚报钱江晚报

离开学只剩半个月,记者采访了杭州卖鱼桥小学、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和杭州采荷一小等多所学校的多位老师,他们都表示没有为“零起点教学”做专门准备。“因为我们本来就是按零起点的标准在教的呀。”几位即将任教一年级的老师直言不讳。

为让新学期零起点入学的新生和家长放心,几位热心的一年级老师还晒出了超详教案——孩子在一年级将学点什么,老师会怎么教。

9月1日

第一节语文课的重点,是学握笔和看书的姿势。这两个重要姿势,还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渗透到每堂语文课。

教姿势前,老师还会给孩子们讲一下课堂常规。比如课前要做哪些准备,听到上课铃要做些什么,上课要认真听讲等。

接下来的两三天

语文课上,会继续进行入学教育,包括读和写的规范,读书要大声、不拖音。 第一周的后半周

进度快的班级,就开始学拼音啦!先学单韵母a o e。小学一年级,一周有9节语文课。这3个韵母,老师一般用两到三节课教学和练习,会从它们的4声读法,一直教到怎么往四线格里写。学习诀窍,是多听、多读。一次学3个韵母,对多数孩子来说,回家多读几遍肯定没问题,但也有个别孩子会认得比较慢,看到a要想半天。爸妈不用着急,因为接下来要学拼读,孩子还有大把时间巩固。

第二周中段

单韵母学完了,语文书上出现声母,一次4个,最早学的是b p m f。加上之前学的韵母,拼音拼读,开始进入语文课。

很多孩子会卡在拼读环节,觉得很难,搞不懂b和a在一起,为什么会变成ba(“爸”的读音)。但老师说,这个过程其实只有3~5天,在爸妈配合下,每个孩子都会顺利过这关,所以并没那么恐怖。

另外,这些拼音下面是与之对应的字,认字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每次2到3个,只要会认,不用会写。

9月20日后

老师开始教ao ai ou之类的复韵母。接下来大半个月时间,老师教韵母,从开始每次3个,逐渐增加到每次4到5个。各种有趣的儿歌和诗歌也会在课本上露脸,每个字都会有注音,帮助孩子巩固拼读方法。

第七周,差不多是10月中下旬

一个半月的拼音学习结束。老师正式开始教认字。第一个学期的识字量是400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其中有100个字,还要求学生会写会用。如果按照一天两节语文课来计算,孩子每天要认的生字,从这时的8、9个,后面会逐步增加到10多个;这些字当中,每天还要学会写3~4个。 11月

课本上的课文,从两三句话,增加到了两三段话,但不超过100字。孩子开始学习段落的概念。 第二个学期

稳定一个月后,老师让孩子尝试模仿课文,写一句话。写不出的字,可以用拼音。但语文课本上正式出现写话的内容,要等到二年级。写作进入语文课,则要等到三年级。

一年级数学会这么教

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开学第一周

数学5节课,有三块内容要教:数数、比多少和位置。前两块内容,各教一节课,爸妈不用太操心,这些算是常识了,幼儿园小朋友都会。老师通常教20分钟,把另外的20分钟花在教课堂常规上,提醒孩子别走神。“位置”这个章节有3节课,会有部分孩子卡壳。第1节课学上、下、前、后,没问题;上到第二节课“左”和“右”时,有些学生傻傻分不清楚。所以第3节课做练习,进行复习巩固。

第二周

开始教“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要上10节课,整整两周时间。认数字、比多少、分与合、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老师会拆成很多个知识点,一点一点教孩子。不过大体没什么难度,

唯一有可能卡壳的地方是“第几”,会有孩子一下搞不懂“5个”和“第5个”的概念。从这时起,小学生每天要练口算了,每分钟正确完成8到10道,算过关。

第四周

认识图形。主要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这5种立体图形。在3节课里,学生只要看到这些图形能说出名字,知道他们放在地上稳定不稳定,就算过关。

第四周后半周

孩子要学“6到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一共有19节课,老师会花将近1个月时间来教。其实,大体上和“1到5的认识”差不多,就是增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几块计算内容。

第三个月

内容多起来了。前半个月,要认识11到20,6节课;认识钟表,2节课。后半个月,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有足足11节课。

第四个月

主要是总复习。一年级上学期,学会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减法就完成任务。

第二个学期

要求认全1到100,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

【第六篇】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小学一年级该上什么英语培训班

小学一年级该上什么英语培训班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刚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无论家长是给他们报名英语语法培训班还是英语口语培训班,都是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英语能力的。给一年级的学生报名什么样的英语培训课程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培训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有些家长迫切的希望孩子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熟练掌握英语语法,而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这样很容易适得其反,孩子反而会开始排斥学习英语,从而失去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昂立外语的老师通常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来教导一年级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大多数小学会从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而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应在起跑线上,也会在课外给孩子报名英语培训班,希望孩子通过在英语培训班中的二次学习能够掌握知识点。那么,一年级的学生应该上什么英语培训班呢?有些家长觉得应该报名英语口语培训班,一年级正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阶段,错过了这个时期,之后再学就会变得困难了;也有些家长认为应该上英语语法班,虽然小学的语法知识点不算难,但是初中开始就会有大量复杂的句型、语法以及繁重的词汇,所以应该从小就打好英语基础。提前学好英语语法可以保证孩子不落下学校中的英语课程,也能保证孩子不会因为初中、高中骤然提升的英语难度而一时无法适应,在英语学习方面落了下风。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上饶师范学院的一年级的开始,什么? 上饶师范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