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简单的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简单的分数》教学设计
曲靖市麒麟区珠街庄家屯小学 翟联明
一、教材分析
“认识简单的分数”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平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二、教学策略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简单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丰富对“几分之一”内涵的认识。
五、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秋高气爽,我们一起去秋游吧!
(出示食品图片):你们看,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些郊游的物品,我要和我的好朋友分享,你认为怎样分我们两个才会都满意?
2.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叙述:怎样平均分呢?
引导学生回答:
(1)两瓶矿水:平均每人分一瓶;
教师追问:每人分一瓶,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1)
(2)四个苹果:平均每人分二个;
教师追问:每人分两个,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2)
(3)一个蛋糕:平均每人分“一半”
教师追问: “一半”是怎么来的吗? 你认为“一半”该用哪个数表示
小朋友真聪明,在我们数学里面,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出示1/2)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
(二)指导认识1/2
1.认识蛋糕的1/2
提问:谁能试着说说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吗?
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分
引导说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认识其他物体的1/2
师叙述:你已经认识了一个蛋糕的二分之一,那么你认识其他物体的二分之一吗?
课件演示: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一张树叶平均分成2份
一朵花平均分成2份
学生交流1/2的意义。
3.进一步认识1/2。
教师叙述:你能画出一个图形的1/2吗?
学生活动。
①拿出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涂上颜色。
②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
③汇报成果。
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结:无论是哪种图形,你们都是怎样得到它的1/2的?(对折)为什么要对折?对折的目的是什么?(平均分)
4.了解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叙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1/2的意义,你想了解我们这位新
朋友——分数的哪些方面呢?
学生独立阅读书本。
集体交流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教师重点说明分数的读法、写法。
(三)认识其他的分数
1.教师叙述:我们已经认识了1/2,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分数里面就只有1/2呢?你还能找出其他这样的分数吗?请大家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试着画出其他的几分之一。
学生操作
交流汇报
师小结:像1/2、1/3、1/4、1/5这些都是分数!
2.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朋友。现在老师要考考你,看你能不能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正确地把它们辨认出来。
完成“想想做做”第1、2、3题
(四)学习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提问:你会折出一个圆纸片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自由折
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把表示1/2和1/4的两个圆片贴到黑板上
【篇二】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三江中心校 朱法智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能通过动手操作和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取数学学习的经验。
3、情感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方法,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可能接触过表示“二分之一”意义的日常生活情景。如把一个吃的东西,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给别人,另一份给自己。这是学生学习分数初步知识的实践基础。
2、学生从对日常生活情景的认识到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述分数的概念具有一定难度。从整数到分数,这是一次知识的扩展和思维的跨越。对于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在有很大差异。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分数的起始课。分析其内容,有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步:认识二分之一;会读、写二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其含义。
第二步: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自主探究几分之一的分数及其意义。
第三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来了两位大家喜欢的动物朋友,认识他们吗?
生:熊大和熊二。
师:他们准备了几道题想考考你们,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成功?
生:有。
师: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看一看他们为我们准备了哪些问题。
(显示课件1)有一天,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它们找到了4个大苹果。熊大说:“我要吃3个。”熊二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他们应该怎么分?
生汇报。
(显示课件2)又一天,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它们走了很久,才找到了1个大苹果。他们应该怎么分?
生答。
师结合生汇报板书:每只熊分半个苹果。
师问:同学们,想知道一半在数学中用什么数来表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表示方法,你们有信心把它学好吗?
生答:有信心。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师课件放映: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2)提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除了用一半表示以外,还能用什么来表示呢?
(3)学生汇报,师结合生汇报板书。
师一边课件演示一边说:在数学里把这种分法用分数表示,板书二分之一(1/2)。
(4)学写二分之一
师边放映课件边讲解:刚才老师是怎么写这个1/2的?先写短短的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了两份,就在这条横线下面写上2,表示这样的一份就在横线上写1。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边写边读。教师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5)活动
请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它们的二分之一。
(6)自主探究学习四分之一的表示方法
在学习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探究四分之一表示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分法,指名生汇报,要求学生说出具体分法和写作、读作方法,并指名生说出所表示的意义。
(7)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分数。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如果平均分成了20份、50份、100份呢?
2、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
(1)师出示课件:熊大和熊二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它们都想吃的多.熊大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熊二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 问它们谁吃的多?为什么?
(2)生猜想:哪只熊吃得多一些?
(3)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结果。
(4)让生汇报讨论结果,师结合生汇报小结。
(5)师生共同小结后,出示课件: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分得的每一份就越多,这个分数就越大;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得的每一份就越少,这个分数就越小。
(三)综合实践,拓展运用:课件出示,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能用分数表示,并说出能与不能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及时评价
1、说一说这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2、让学生结合本堂课的表现,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评价。
五、小结:学生口述,教师补充不完整,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地方。
六、作业:复习今天所学的内容。
板书:
1、分数的概念
2、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篇三】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直观演示、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途径,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水彩笔、各种图形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分”的情境,从自然数过渡到“新数”。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师:春天来了,小熊和小猴准备去野餐,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水和1个蛋糕。谁能帮他们将这些食物分一分呢?
课件演示:
师:(分完苹果和水后)听出来了,你们不偏不向,每人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板书) 师:蛋糕只有一个我们要怎么分呢?(出示蛋糕实物图) 生:一半、半块(用蛋糕图片演示)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师:你们知道,所说的“一半”,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吗? 生:二分之一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像这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数无法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了,于是我们就迎来了数学中的新朋友——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评析:通过创设一个平均分的情境,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表达“分”的结果时产生认知冲突,体会到:自然数不能表达一些结果,于是引出了数的扩展的需要,由此引进“新数”。】
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师:同学们说的“一半”就可以用表示。那蛋糕的到底指的是哪部分呢?谁来指一指?
师:“二分之一”怎么写呢?先用尺子画一小横,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数字“2”,它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两份。上面的数字“1”,叫做分子。表示取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
【评析:基于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概括出“一半”的共性特征:把一个图形分成大小相同的两部分,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为了强化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了解,教师结合分数的读写,再一次强化意义,即“—”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1”表示这样的1份。】
三、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和初步理解分数
1、深入理解二分之一
师:我们找到了蛋糕的,这张长方形纸的,在哪里呢?请大家折一折。
折之前请读一读“活动提示”。
课件展示:
学生交流,作品展示:
师: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却都能表示长方形的呢?
生:将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看来折法不是关键,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评析:教师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本质:不管怎么对折,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小练习:判断正误
学生判断,集体评议。
师:为什么第一和第四幅图不可以用分数表示呢?
生:没有平均分。
师:再看第四个图形,大家大胆的猜一猜,它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那可以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呢?
生:三分之一(课件演示)。
活动二:认识几分之一
师:折出了二分之一,认识了三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下面请大家继续用纸折一折,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学生折纸并合作交流,展示部分同学的作品。
师:这么多同学表示出了四分之一,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
生1:我将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生2:我将圆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生3:我将三角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生4:我将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师:这四位同学所用的图形不同,涂色大小也不同,为什么却都能表示呢?
生:他们都是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 师:看来什么图形也不是关键,只要将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就会得到它们的。
【评析:通过让学生“折图形”认识几分之一,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并通过适时的追问,使学生体会到:四分之一具体代表的大小不同,是因为被平均分的整体不同。这是在向学生渗透分数的基本属性:无量纲性,即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时,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形状、大小,只看把这个物体或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要表示这样的几份,分母、分子就对应的是几。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正确认识分数的无量刚性这一核心知识,就建立了清晰、稳定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这位同学折的格子真小呀!请介绍一下你表示的分数。
【篇四】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江苏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执教: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张齐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
1、丁丁和当当在数学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
书上图:四个苹果 2瓶水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
生2:把2瓶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生:切成两半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生:二分之一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
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它指的是谁?
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2、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品。
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 )里画“勾”。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1/8、1/3、1/6……(师板书)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组内交流。 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3)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5)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
5、比较分数大小
(1)展示作品:圆形表示的1/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用学生作品验证。
(3)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6、分数的书写。
(1)师教写1/2。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书上练习)
汇报:1/3 1/6 1/9 1/8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样的?请生阅读书P98
中间短横,是?(分数线 板书)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4)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书上题目)
长方形 1
1/3 先估,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估,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有什么窍门?
生1:1/3是下面的2倍。
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
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生说。
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7、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 五角星 (1/5) 巧克力(1/8)
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 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形的1/3 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1/4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8、黑板报。《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艺术园地
科学天地
生:《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
师: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
生:把《科学天地》再分,黑板版面就平均分成了四份。
9、瞧,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
图:一岁 现在的我
课件演示把一岁儿童的身长(图)平均分成四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4
把现在的我的身长(图)平均分成七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7
估计:八、九岁孩子的头占身高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
师提供资料:十岁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10、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4?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1/9?
1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五】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和平均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创设了大量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氛围,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从而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这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模型、面积模型和数线模型,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多元表征的操作活动,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实现数概念的扩展。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课件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引发冲突:
1、 谈话:同学们,平时分过东西吗?这分东西中也有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件)两位小朋友去郊游带了好多东西,瞧瞧!都有什么?(4个果冻、2包巧克力、1个蛋糕)
2、分一分
4个果冻怎么分?(每人两个);
2包巧克力怎么分?(每人1包)
仔细观察,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就叫什么?(板书:平均分)
3、质疑: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吗?每人分得多少?(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创设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境,以小华和小丽分一分果冻、巧克力体会平均分,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通过分蛋糕,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一学习过程既自然又流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分数的产生过程。〗
活动二、主动建构 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交流:刚才我们把蛋糕怎样分?(平均分 相应出示分数线)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这其中的一份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出示
读、齐读)
(2)想一想,谁能说说刚才是怎样得到蛋糕的二分之一的?
(3)汇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2、 动手折一折二分之一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1,现在你能折出一张纸的吗? 22
1(出示操作要求: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并用斜线把它的涂上颜色。) 21) 21)谁会读?(带2(1)刚才我们认识了蛋糕的
(2)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
竖着对折、横着对折、斜着对折,涂色的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1; 2
(3)讨论交流:这三张长方形的纸它们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呢? 2
1。 2(4)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平均分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
3、强化巩固二分之一
认一认:老师还带来一些图形,涂色部分都是图形的
〖借助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学生逐步积累了
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操作,尝试建构
时巩固1吗? 21的基本表象,接着通过教21的意义,最后用几个图形及211,说说不能用表示的原因,进一步明析“平均分”的重要。使学生22
1对这一分数的认识逐渐完整。〗 2
4、过渡认识其它几分之一
(1)(幻灯片出示把一圆平均分成三份的图)这个图形的涂色部分还能用
1表示吗?你觉得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31来2
(2)刚才我们认识了
5、动手做分数 1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3
折一折:拿出桌子上的另一张纸,你想认识几分之一就用你的纸把它折起来,并用画斜线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学生进行操作) 说一说:你用纸折出了几分之一?是怎样折的?(在交流中认识
6、写分数
(1)写一写: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分数,这些分数怎么写呢?比如
到老师怎么写的吗?
(2)示范:先写表示平均分的这一横线叫分数线,接着写表示分成的份数叫分母,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子。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1〖由研究入手,初步建构起分数学习的模式,过渡到其它分数,然后通2
过折纸创造分数,将“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体会,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深化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活动三、联系实际 应用拓展
1,谁看211、) 46
【篇六】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015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二、课标解读
课标: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含义。
解读:“探索”可分解为: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观察、猜想、发现分数的含义。“掌握”可分解为:能运用分数的含义解决有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初步认识分数时主要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进行,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奠定基础。通过以上分析,本节内容学习的重点是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含义。
(2)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 (3)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
(4)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5)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能自创新的分数,发展探究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
四、学习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初次学习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解决措施:
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