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2017初中语文七下新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7审定新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7审定最新教材)
教案说明:本教案是新版教材表格式全册教案。本教案严格按照高效
课堂模式进行编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
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 科 : ; 任课班级 : ; 任课教师 : ;
2017年 月 日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 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导语设计 设计1:(背景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提问: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设计3:(激情导入)
激情朗诵: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
三十五年前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粪土
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 捷音频年传 许身国威壮
课时蔑视核讹诈 河山 第1 学习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点) 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难点) 学习过程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重难点)
【篇二】2017初中语文七下新教材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目录
2017年人教版新编(部编)初中语文教科书目录
七年级下册
单元
主题 群星 闪耀 家国 情怀
阅读策略 学习精读,字斟句酌,
把握人物特征 学习精读,学做批注,了解抒情方式,感受作
者的情怀 学习精读,熟读精思,把握叙事角度,分清详
略
课文
1.邓稼先/杨振宁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
段/臧克家
5.黄河颂/光未然 6.最后一课/都德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三
凡人 小事
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10.老王/杨绛
11.台阶/李森祥 12.卖油翁/欧阳修(旧文回归)
抓住细节
3.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8.木兰诗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一
二 学习抒情
四
修身 正己
五
生活 哲理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16.古文两篇 读重点,能够对内容和14.梅岭三章/陈毅 陋室铭/刘禹锡 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15.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爱莲说/周敦颐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7.紫藤萝瀑布/宗璞 20.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比较阅读,了解描18.一棵小桃树/贾平凹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写方法,学习托物言志19.外国诗两首 望岳/杜甫
的手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登飞来峰/王安石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游山西村/陆游
怎样选材
文从字顺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六
科幻 探险
学习浏览,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思考和质疑
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22.太空一日/杨利伟
23.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
24.河中石兽/纪昀
语言简明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篇三】2017初中语文七下新教材
2017春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
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a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六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2017初中语文七下新教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
二: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读欣赏
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2.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3.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
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4.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o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
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3.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教后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导 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
4.听读课文: 要求:听清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并思考问题。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篇四】2017初中语文七下新教材
【人教版】2017年春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
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a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六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
二: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读欣赏
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2.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3.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
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4.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o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
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3.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教后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导 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
4.听读课文: 要求:听清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并思考问题。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篇五】2017初中语文七下新教材
2017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2017初中语文七下新教材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
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a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六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2017初中语文七下新教材
三、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
二: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读欣赏
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2.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3.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
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4.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o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
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3.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2017初中语文七下新教材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教后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导 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
4.听读课文: 要求:听清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并思考问题。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篇六】2017初中语文七下新教材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017春新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017春版) 1 邓稼先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法 揣摩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观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视频。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邓稼先(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 安徽省合肥县人,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一九五七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这项贡献得到
极高评价,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他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的,那年他们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最后一段,他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三、检查预习
一.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kuàng) 可歌可泣 (qì) 彷徨(pánghuáng)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 yün 鲜红 xiün 殷切 y"yn 鲜为人知 xiǎn
二.选择义项:
1. ( B ) A.说明 B.明白,了解 C.比喻,比方
2. B ) A.完结 B.全,完全 C.完成
3.( A ) A.停止 B.已经 C.后来
4 ( C ) A 极端 B 彻底 C.穷尽
四、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2、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品,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
史性贡献的原因。
第四部分,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五、探究写法
1、 以小见大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2、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一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是鲜为人知
三是以小见大
第二课时
六、研读课文
1、默读第一部分。
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2、默读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对比: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当 文化背景 不同
学术水平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人注目
奥本海默 善于辞令 邓稼先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奉献精神 “纯”
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述这句话。
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3、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排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它们集中写出邓稼先成为“两弹元勋”,是因为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2)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衬托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表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
(4)结尾处用“五o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中国男儿” 即邓稼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五o四”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
七、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B.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D.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感人至深的文章?
首先,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深知邓稼先在科学界的位置、价值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所建立的卓著功勋,从而给予客观公正而具有权威的评价。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经历、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从邓稼先一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体现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提示人物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中华民族魂。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八、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弹元勋 科技先锋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忠厚朴实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忠诚纯正
九、体验与反思
1、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启发和感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邓先生的故事?
2、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杨振宁。全班讨论
十、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二、三。
3、小作文: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
板书设计
邓稼先
奉献认识邓稼先
拼搏精神永存
无私学习邓稼先
课后反思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
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情感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法学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
——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欣赏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