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苏格拉底之死
【篇二】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2016-2 八年级下语文长春版教案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教案
目 录
一、 诗歌二首 ……………………………………………………… 1
二、 格律诗八首 …………………………………………………… 10
三、 词二首 ………………………………………………………………………………………………………………… 38
四、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 45
五、 驴和人的新寓言 ………………………………………………………………………………………………….. 52
六、 金岳霖先生 …………………………………………………………………………………………………………. 59
七、 棋 王 ………………………………………………………………………………………………………………… 71
八 回延安……………………………………………………………………………………………………………………. 76
九、 外国诗歌二首 ……………………………………………………………………………………………………… 88
十、《孟子》二章 …………………………………………………………………………………………………………… 95
一 一 岳阳楼记 ……………………………………………………………………………………………………….. 105
一 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110
一 三 长城的价值 ……………………………………………………………………………………………………. 115
一 四 像山那样思考 ………………………………………………………………………………………………… 119
一 五 苏格拉底之死 ………………………………………………………………………………………………… 125
一 六 《宽容》序 ……………………………………………………………………………………………………. 131
一 七 大战风车 ……………………………………………………………………………………………………….. 139
一 八 短文二篇 ……………………………………………………………………………………………………….. 144
一 九 弈 喻 …………………………………………………………………………………………………………… 151
二 ○ 三顾茅庐 ………………………………………………………………………………………………………… 155
一、 诗歌二首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掌握背诵的技巧。
2.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领会诗中的哲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致,进一步学习抓关键词欣赏诗作的方法。
3.形成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体会其思想中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 教学难点
形成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体会其思想中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书·杨恽传》中有这样的句子:“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这几句所体现的情感是崇尚田园自由恬淡的生活,主张人生之乐亦有自然朴拙之乐。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中国诗歌史上的“田园诗”。被认为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的人是谁?我们学过他的哪些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诗歌二首》,走进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二、学习《归园田居》。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1.了解一下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仕宦家庭。
陶渊明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陶令即指陶渊明,桃花源是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脱化而来的。出任彭泽令时,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离职回乡。这时,他41岁,以后再没做官。
《归园田居》共五首,推测写于辞官归家的次年,即42岁时作。课文选的是第三首,是能显示陶诗风格特色的一首。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归隐田园。全诗表现了诗人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2.读读、讲讲、问问。
先由老师朗读,然后学生齐读、自由读,读顺畅。
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1)这首诗表现的是怎样的生活?
劳动生活。
(2)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3)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
锄草。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4)劳动时诗人的心情如何?
乐此不疲。
(5)诗人告诉我们的仅仅是如何劳动吗?
不是,诗人是在表达自己的生活追求。
(6)你觉得文中的“愿”是什么?
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返璞归真,逃离世俗。
(7)你觉得“盛”与“稀”的对比用意何在?
写出了田地的荒芜。另一说乱世之秋,小人当道。
(8)第三、四句意在表现什么?
诗人的辛勤。
(9)第五、六句意在表现什么?
劳动的艰苦。
(10)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赋的手法、描写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意境平淡而奇特。
3.小结。
诗的前四句记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即“早早地起身”;“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本作“穢”,也指田中杂草(“秽”的这个意义现已消失,只作污秽解)。第四句说归家已是月儿初升之时。 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
4.第五句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
既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 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以抒情为主。
5.课堂小结。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下面我们从这组诗中另择几个“镜头”供大家欣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一)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其二)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其五)
6.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前六句)劳动情形:地点、原因、劳作、归家——赋、描写
(后两句)抒发情感:愿望——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返璞归真,逃离世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吗?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卷。大家还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来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请大家把课本打开,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静世界。
二、作品简介。
陶渊明41岁时辞彭泽令隐居躬耕。当他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 《饮酒》诗共二十首,据序文知这些诗因为都是醉后所写,故总题曰《饮酒》。这组诗的写作年代当在诗人40岁之后,即在其刚刚离开彭泽令的职位归田园隐居不久。
三、初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1.听范读,弄清诗歌的朗读节奏。
2.边读边议,理解诗句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僻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青霭中,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眼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3.思考一下,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朗读?
提示:第一、二句用深情的、自得其乐的语气来读;第三、四句应读出恬静、闲适的心情;第五、六句应读出满足的、得意的心情;第七、八句应读出陶醉、悠然的心情;第九、十句应读出意味深长、感慨无限的感觉。
四、品析诗句。
1.诗歌前四句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
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2.怎么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然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表现高洁的情操。
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会的完美的境界。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味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一“护”字,“绕”字也显得那么多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描写有何关系?
(1)诗句的表面意思: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2)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篇三】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
1
2
3
4
5
【篇四】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参考教案
【课题】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苏格拉底的审判”、“夜探苏格拉底”、“共同的追求”三个环节归纳以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参与“写给苏格拉底的墓志铭”和“雅典学园”两个环节的情景创设勾画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的发展轨迹。
2. 在情境创设的各个环节中,学生通过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升分析材料并提取史料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后,通过表格类比的方式,归纳、概括人文主义的内涵,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写给苏格拉底的墓志铭”则将历史情境、现实情境合二为一,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的思考和随之展开的活动中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 在“审判苏格拉底”的情境中,学生通过角色体会、理解“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的可贵性;在“写给苏格拉底的墓志铭”、“共同的追求”环节中,学生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从学生理解人文思想的内涵,把握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脉络,体悟生活中的人文精神的目的出发,本课把教学重点放在苏格拉底、智者学派的思想内容及意义上,进而认识到几位思想家的思想在西方人文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2. 教学难点
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因此在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站在不同的角度体悟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价值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内涵和价值解释具体现象和解决现实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 史料教学 探究学习 【教学媒体】历史文献 历史图片 学 案 【教学过程】
1
2
3
【篇五】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案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新课导入】
ppt展示帕特农神庙图片: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宫殿。传说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争夺雅典。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城就归谁。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jǐ]敲了一下这个城的岩石,一匹战马破石而出,这是战争的象征;雅典娜则用她的长矛敲了一下岩石,岩石上长出一株油橄榄树,这被人们认为是和平的象征。结果,这座城归了雅典娜,从此她便成为雅典的守护神。希腊首都雅典就是以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
神庙不仅仅意味着对神的尊崇,还体现了雅典民主制的萌芽。在神庙内有一幅巨型壁画描述雅典人庆祝节日的盛况,其含义是“所有雅典人的节日”,表明修建神庙的决定来源于城邦所有公民的直接投票。另外,工程的预算和开支都被刻在石头上,供城邦公民监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欧洲文明的摇篮,寻访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讲授新课】
什么是民主?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与民主对立的是“专制”。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希腊文明兴起的条件)
(1)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天然良港众多。
(2)山岭纵横,河流交错。
这些特点对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有什么影响?(见经济条件与政治条件)
2、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天然良港众多。有利于航海和海外贸易。而工商业阶层更追求平等,渴望民主。
3、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山岭纵横,河流交错。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和海岛上,形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体制,使公民能更直接的参与城邦政治。
公元前8~6世纪,希腊出现了200多个城邦。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城邦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城邦的基本特征就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古希腊最大的两个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城邦之间贸易活跃,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国家,城邦之间摩擦不断,战事频繁,但是又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希腊世界,称自己为希腊人。(古希腊和现在的希腊是不同的概念。
城邦的狭小,使公民更能直接参与城邦政治,公民: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的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公民从小就接收系统的训练。城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头脑灵活、四肢发达,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善于从事政治和文艺活动,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城邦
事务中。
合作探究: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什么没有孕育出民主政治呢?(展示古中国与古希腊对比表)
时候就需要庞大的治水工程,这就需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统一的指挥之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就这样萌芽、发展、成熟。
自然环境对于希腊文明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越是在远古时期,生产力越低下,人们对环境的依赖性却强。西方的民主政治来源于希腊,而希腊的民主政治以雅典最完备。下面我们以雅典为例,了解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典型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展示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人头像,说明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关键人物。请比较三人的改革。(从内容、影响、时间等方面)
(一)梭伦改革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改革的背景参加p23历史纵横: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要求打破旧氏族贵族的政治垄断。
2、内容:
①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力越大。
材料:梭伦根据每年谷物收入,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
应的官职:第一等级为500麦斗以上,可以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为300麦斗以上,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为200麦斗以上,只能担任低级官吏;第四等级为200麦斗以下,无权担任公职。
以上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但它打破了贵族垄断特权的局面。使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为奴隶主民主制奠定了基础。
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公民大会: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由500人会议中一专门委员会召集,每年分为10期,每期召开1次(后增为4次),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通常用举手表决,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
哪些人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通过什么方式决定城邦事务?
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梭伦从古代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了100人,组成一个:“四百人会议”,前三个等级的公民还可以当选。“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订仪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
【篇六】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新课标》为依据,主要围绕“示今通古”的宗旨,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备课活动依靠课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本课的教学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编体例的设计,即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遵循新教材编写原则,即注重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政治文明的内涵还不甚明了,对古代西方的历史更是陌生,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知识比较深奥难懂,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教师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另外,本课涉及的民主政治话题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论,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典型——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和政治制度模式的影响、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利与弊。
五、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古代希腊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殊城邦政治景观,探究其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
2.在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相关资料时,引导学生剖析、归纳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
3.通过开展让学生合理想象和自编自导活动,设置历史情景,让学生体会历史的发展过程。
六、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四个图片分别代表哪些古代文明,大家来猜想。
这些文明包括中华文明都是古人留给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其中四个在大河流域起源,被称为大河文明,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文明是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埃及文明是尼罗河流域。希腊文明呢?没有大河,但它有地中海,被地中海环抱,它又吸取了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的一些养分,既综合又有自己的创新,也就有了同样辉煌灿烂的海洋文明——希腊文明。
一提起古代文明,人们往往想起大型的工程、伟大的建筑等,两千多年前,雅典公民在这里(露天剧场)欣赏戏剧表演,不仅不用花钱买票,还可以拿钱,(国家给钱)。甚至还能参与决定某一个人的生死。这是喝下毒酒前的苏格拉底,判他死刑的不是皇帝、君主,而是公民,公民竟然有这样的政治权利,而且是在2000千多年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大家翻开课本22页。我们将通过第二单元第5课来了解。
Ⅱ、讲授新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最终形成。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
马克思曾指出:越往远古,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就越大。在历史学中,有一种观点叫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地理环境对古代社会的极大影响。确实,希腊被称为海的宠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社会发展有比较深切的影响。
自然条件——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
这是希腊的地理位置图,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
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
这是希腊地形图、地貌图,从中可以看出地形上有哪些特点?
(2) 地形特点:①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天然良港众多;
②多山、山峦起伏;形成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和海岛
但隔而不绝,不是崇山峻岭,岛屿之间的距离比较近。这种地形有利于从事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希腊境内多山地,不适合发展农业,天然良港多,特别适合从事商业活动。而因为有较丰富的矿土资源,使得雅典等城邦出现了较发达的手工业,如制陶业非常有名。
2、经济条件——商业、手工业比较发达
希腊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它的经济活动,一些城邦例如:雅典,它的商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形成了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工商业奴隶主阶级,正是在工商业奴隶主不断推动下,希腊一些城邦逐渐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
而不少地区彼此相对孤立,难以形成真正统一的政治中心,使得希腊不容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出现了200多个城邦。
3.政治条件——城邦的形成
阅读教材,归纳、思考:
(1) 什么叫“城邦”?
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及特点。
归纳:(1)城邦(city-state),希腊语“polis”。原指公民集体、城池,引申为城市国家,城邦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希腊城邦专指古代希腊长期存在的一种国家形态。
(2)形成: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希腊出现了200多个城市国家。
(3)突出特征:
1.小国寡民
通过与潮州市的比较理解小国的“小” ,潮州市面积约3000多平方公里,雅典约2000多平方公里,比潮州市还小,它还是比较大的城邦,就是一个国家了。而寡民呢,雅典约40万 人口中,公民只有3万多。奴隶占人口约一半,但没有公民权。
2.处于奴隶制阶段
3.城邦之间摩擦不断,战事频繁
希腊城邦之间为什么战争不断呢?
古希腊人认为城邦意味着同一血缘人群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绝对独立。而200多个城邦林立,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必然有摩擦与冲突,用什么方式来解决摩擦与冲突?如何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专制或民主。专制国家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国家力量,民主可以极大的激发公民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让公民为了城邦可以舍生忘死呢?这需要让他们把城邦真正当成自己的家国,是国家的主人翁,也就是给予什么权利?而专制也好,民主也好,都是当时国家选择的结果。
正是在这些特定的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其中,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典型。
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典型——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民主——Democracy,希腊语, “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
民主就是人民主权,即主权在民,人民管理国家事务。
雅典民主政治经过了200多年的发展,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民主政治体制。
大家看课本23~24页,找出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三个重要时期、三个杰出人物分别是谁?
阶段
梭伦改革
公元前6世纪
初
克里斯提尼
改革
公元前6世纪
末
伯利克里时期
公元前5世纪
内容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作用 奠定基础 (1)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2)设立五百人会议、 (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4)实行“陶片放逐法” 确立架构 (1)扩大公民的参政范围、 推向顶峰 (2)改革公民大会、 (3)改革五百人会议、 (4)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
(5)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
(6)发放工资与津贴,发放“观剧津贴”。
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民主政治究竟是如何运作。
在雅典民主政治全盛时期,几乎所有的国家机构都对全体公民开放,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组成,决定雅典的大政方针和许多具体事务,其主要职责是通过各种法令。五百人会议划分为10个主席团,轮流当值。陪审法庭的陪审员是从三十岁以上的公民中抽签选定,总数达6000人,更让人叫绝的是,在战场上,如果不只一名将军在场,往往由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每人1天。雅典其他各类权力机构,也都由多名公民主持。陪审法庭除了履行司法职能,还有产生行政公职人员、监督公职行为的职能。为了让更多的公民有机会参与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当执政者退任之后,便也成为被治者,由另一部分人主治。这样,全体公民轮流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通过刚才的了解,请同学们结合伯利克里时期民主政治的运作,概括出雅典民主政治有什么特点?
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在古希腊雅典民主化进程中,有哪些因素推动民主不断向前发展?
A平民和贵族的斗争 B杰出人物的作用 C战争
3、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
我们将从漫画和故事来领会和思考雅典民主政治。
《一个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故事中的小问题。
图A:里克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三十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太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里克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提问:他为什么愿意去?
图B:里克的妻子伦娜也想跟着丈夫去公民大会瞧瞧热闹,里克说不行,但实在扭不过妻子,两人一同前往。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看见里克夫妇,大声地冲着杰克喊道。 “喂!你的妻子不能来这个地方” 提问:里克的妻子为什么不能进入会场?
图C:伦娜怏怏地离开了会场,里克一个人进去后,听到执政官宣布今天的议题有两项:第一项是投票选出民主防碍者。里克不识字,他只好请旁边的一位体面的贵族写,写了谁也不知道。这次获票最多的是一个贵族李维。他的名字被宣布时,整个会场一片欢呼雀跃,人们争相谴责他不利国家的行为:“他以为自己在对波斯人的战争中立下了功劳,就居功自傲,现对国家大事从不关心,总是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提问:这项议程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内容?你如何评价它?
图D:公民大会结束后,里克参与法庭审判员的抽签,倒霉的里克在参加数次抽签后,这一次终于如愿地抽中了黄豆而不再是黑豆。他成为陪审法庭中审判员的一名,这次他审判的对象是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并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哲学观点。里克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他听见旁边有人说:!应该判他死刑。结果表决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提问一:里克为什么可以审判苏格拉底?提问二:如果你是当时民主法庭上的一名审判员,你会投票判苏格拉底死刑吗?图E:显示油画《苏格拉底之死》,教师旁白:苏格拉底被称誉为西方的孔子,他没有罪,不在于是伟大的思想家,而是他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它罪行。苏格拉底本来可以越狱逃跑,但他拒绝了,他对朋友说,作为雅典的公民,他就必须接受这个判决,即使它是极为不公正的。
同学们,你们究竟如何看待雅典民主政治?学生看书、思考、讨论。
教师综合学生看法:
利:(1)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
①政权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决策更全面;
②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群众负责,受社会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③激发每个公民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从事各项事业,有利于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
④高度的民主政治促进了希腊文明的辉煌。
(2)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对后世来说是伟大的创举创造了民主运行的新方式:运用差额选举制、任期制等。
下列各图分别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哪些权利?这些权利哪些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
图A:美国大选期间,美国公民积极投票。
图B: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对国家事务举手表决。
图C:美国国会议员聆听政府报告。
图D:英国议会议员就国家事务进行辩论。
弊: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完美无缺吗?为什么?
广大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公民利。雅典的民主制是奴隶主的民主。
当雅典的民主政治弊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什么问题?
三、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衰落
(1)奴隶制城邦内部的混乱和城邦之间的混战内部混乱和城邦之间的混战,使得希腊城邦精疲力尽,实力被削弱了。奴隶制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在极大的冲击着小国寡民的体制。最终,当一个强大的外来力量进来时,就把它们全都征服了。
(2)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征服了希腊
Ⅲ、本课结构:
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
1、自然条件——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
2、经济条件——手工业、商业比较发达
3.政治条件——城邦的形成
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典型——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
利:(1)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
(2)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弊: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三、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衰落
(1)奴隶制城邦内部的混乱和城邦之间的混战
(2)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征服了希腊
Ⅳ、课堂小结:
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文明辉煌的体现,古希腊文明则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也是西方人的偶像,每逢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西方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把他们的眼光转向希腊,希望从希腊文明那里寻找灵感。就在一千七百多年后,当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进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他们所借用的思想武器,正是来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确实,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
Ⅴ、课后探究:
2000多年前,依托海洋文明的古雅典,形成了发达的民主政治,而依托大河文明的古代中国,却趋向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两者为何有此差异?你从这一历史比较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