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一句连用三个没有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破阵子

《破阵子》五环节教学流程设计

石国珍 执笔 刘艳红审核 九年级语文组

一 单元导入 出示目标

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词。

目标:1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的意境,

2把握词的主旨。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 了解背景;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3、学生读。(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有点评)

4(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一)上阕: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二)下阕:

1、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三 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见上)

四、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破阵子》和《江城子》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请同学们试着把这两首词和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晏殊的《浣溪沙》作比较,看看他们在内容上,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 尝试背诵两首词。

五、课堂小结 单元回归

【篇二】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破阵子

破阵子(沾益县播乐中学 张合彦)

自主探究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

4、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合作探究

1、本词的词眼是什么?在题目中找。( 壮 )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1)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2)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3) 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破阵子

自主探究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4、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5、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合作探究

1、本词的词眼是什么?在题目中找。( )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1)从题材上看,

(2)从思想感情上看,

(3)从语言风格上看,

【篇三】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中考古诗词鉴赏资料

2013年暑假作业:课内古诗背诵与理解篇目:

《诉衷情》《破阵子》《丑奴儿》《天净沙》《天净沙秋思》《四块玉别情》《水仙子》

1、《诉衷情》 陆游 宋 诗人 放翁

主题:描写了词人慷慨从军和离职闲居两个场景,抒发了词人命运多舛、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宋 词人

主题:通过现实与梦境的鲜明对比,抒发了词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主题:这首词通过“少年”与“而今”,无愁与有愁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一)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检测一

1.本篇是南宋 (人名)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2.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是回顾自己早年的生活。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中的“胡”原意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在词中指的是金。

D、“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的是自己在沧州隐居,慢慢老去。

检测二

1.这首词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如“觅封侯”,暗用 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当年从军抗敌的情景。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表明作者雄心不已,依然在前线战斗。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现作者不能报国杀敌的悲愤情感。

D、“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既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也表现出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检测三

1.“尘暗旧貂裘”一句借用 的典故,表现了作者 。

2.对词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放眼西北,神州沉陆,妖氛未扫。 B、作者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

C、作者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作者自许自信,慷慨激昂,豪雄飞纵。 检测四

1.词的上片叙事,作者回想到的当年情景是 。

2.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词人对前线的关切和对自己脱离军队的遗憾。

B、表现词人难以忍受闲居家乡、不能实现壮志的痛苦。

C、词人以天山指代抗金前线,以“沧州”指代闲居的湖边,发出了痛苦的呼喊。

D、这些句子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检测五

1.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检测六

1.“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 和 ,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年梁州”两句,是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心怀壮志,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的情景。

B.“关河貂裘”两句,语势急转直下,与前两句形成强烈落差。

C.“胡未灭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感情浓烈。

D.“此生沧洲”三句,表现出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检测七

1.“关河梦断何处”一句的意思是 。

2.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想象自己依旧在前线从军抗战。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包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

C、“天山”代指抗金前线,而“沧州”代指词人闲居的湖边。

D、对比是这首词主要的写作手法,词人的情感主要是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来的。

检测八

1.这首词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以下对本词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词由回忆当年的英雄气概起始。

B.“关河梦断”两句中字字表达了作者对前线的关切之情。

C.“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作者晚年安逸生活的字眼。

D.整词抒发的是报国壮志难以实现的忧愤。

检测九

1.“关河”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检测十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词下片中的“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检测十一

1.“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 。

2.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检测十二

1.“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

2.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检测十三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两句写诗人当年慷慨从军,充满豪情壮志。

B.“关河梦断“两句写诗人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鬓先秋”三句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沉痛悲愤之情。

D.“此生谁料,心在天山”三句写诗人退隐故乡,情感由忧愤转为豁达。

检测十四

1.“梦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 B.下片着力抒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

C.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转为激昂。 D.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既悲愤又深沉的。

(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检测一

1.“麾”的意思是 _

2.下列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 )

A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作者酒醉挑灯看剑回忆战场。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B .词的上阕描绘沙场点兵,表现出军容雄壮士气高昂的场面。

C .词的下阕全部写实,为收复失地赢得建功美名头发都白了。

D .全词表现了作者报国之志难酬,抒发了无限的感慨与悲愤之情。

检测二

1.“沙场”的意思是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画出一副酒后容光焕发,并拔剑在手,跃跃欲试的神态。

B、“马作的卢飞快”二句写投入战斗。

C、全词写阅兵场面,从当日早晨拂晓写起。

D、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检测三

1.这首词的作者是_ (朝代)著名的爱国诗人_ ,与 并称“苏辛”。

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气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检测四

1.从词中可看出词人早年的梦想是“ , ”

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八百里分麾下炙”描绘了连绵不断的军营中大家共同分享牛肉的情景。

B.“梦回吹角连营”是说军营阵势强盛,吹号声把人从梦中唤醒。

C.“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军营中各种乐器奏出塞外悲壮粗犷的战歌的情景。

D.“沙场秋点兵”记叙了秋天时节在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的往事。

检测五

1.“天下事”指的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渴望重回沙场的心情。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将士的英勇。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D.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虚实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

检测六

1.“塞外声”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八百里分麾下炙”描绘了豪壮而具有边地色彩的军旅生活。

B.“的卢”代指奔跑迅速的战马。

C.词中“八百里”专指牛名。

D.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建功立业后的一腔豪情。

检测七

1.“八百里”原意是 ,这里兼指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八百里”和“的卢”都是性烈的快马。

B.这首词上阕写战斗激烈,下阕写理想破灭。

C.“醉里挑灯看剑”,写出词人时刻不忘杀敌报国。

D.“破阵子”是正标题,“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副标题。

检测八

1.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 、__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下列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现实与理想对比,抒发了词人能够为国效力的豪情。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句显示词人抗战杀敌的愿望极其迫切。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中的“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检测九

1、词中“五十弦”的意思是 。

2、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这是一首写给挚友陈同甫,并与之共勉的作品。

B、“壮词”是指战前豪迈出征的“雄壮”与战场奋勇杀敌的“悲壮”。

C、“沙场秋点兵”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威武的军队接受检阅的画面。

D、“可怜白发生”一句包含着作者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

检测十

1.“可怜”的意思是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百里”两句,写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 B.“马作”两句,写军中日常训练的场景。

C.“了却”两句,写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D.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检测十一

1.“点兵”的意思是

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篇四】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5《词五首》学案

《词五首》学案

杨俊彦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3、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

纳、综合的能力。

第一学习时间 自主学习 不读不讲

学习任务:

1、学习理解赏析《望江南》

一、预习导学:

1、《望江南》,选自《 》,《望江南》是 。作者 ,是 (朝代)词

人,诗词兼工,是 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李清照(1084—约1151),号 ,济南(今属山东)人。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

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

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

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

养。

3、给加线字注音 倚( ) 脉脉( ) 白蘋洲( ) 舴艋( )

二、理解、赏析:

(一)《望江南》

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

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

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

(二)《武陵春》

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 , ”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3、“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3、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如

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第二学习时间 合作探究 不议不讲

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规律

⑴、从题目认识对象 ⑵、从字面读出感觉 ⑶、从注释破解难点 ⑷、从作者了解背景

⑸、从原作找到根据 ⑹、从题干得到启示 ⑺、从首联找到特点

⑻、从尾句渗透主旨 ⑼、从景物把握情感 ⑽、从意境洞察心胸。

规律:诗、词的内容特点一般以前(景)事后情,或前事后理居多,鉴赏时要把握住作者具体用了什么

样的写法表情达意。

第四学习时间 积累运用 不练不讲

三、练习反馈:

(一)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

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却 。 ——李清照《一剪梅》

(二)【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1、(2007广州市中考题)《武陵春》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

将它们找出来。

2、(2007广州市中考题)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第一学习时间 自主学习 不读不讲

一、预习导学:

1、范仲淹: (朝代) 家、 家,他有“ ”的旷达胸襟和

“ ”的政治抱负。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

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

2、《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我们在初二学过他的一

文一词,分别是 , 。

3、给加点字注音

千嶂里( ) 燕然未勒( ) 羌管( ) 擎苍( ) ....

貂( )裘( ) 鬓微霜( ) 千骑( ) 酒酣( ) .....

何妨( ) 谴冯唐( ) ..

二、理解、赏析

(一)《渔家傲》

1、词中“”字直接点明了季节,“”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2、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⑴⑵ ;⑶ ;(4) 写出了边塞萧瑟、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3、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的,

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

倚, , 句。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4、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

“ , ”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6、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江城子》

1、上阕叙事,记叙了 的壮观场面。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3、下阕抒情,抒发 的爱国之情。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第四学习时间 积累运用 不练不讲

学习任务:

(一)【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读《渔家傲.秋思》做题

1、诗歌欣赏:

⑴、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⑵、根据词意,请回答下面问题

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

2、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题。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

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

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3、(2008四川眉山)面对失意,李白吟出“,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 ,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

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第一学习时间 自主学习 不读不讲

一、预习导学:

1、《破阵子》选自《 》,作者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我

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2、给加点字注音

麾下( ) 炙( ) 了却( ) 的卢( ) ....

3、解释

吹角: 八百里: 麾下: 炙: 五十弦: 翻塞外声:

沙场: 霹雳: 了却:

二、理解赏析

1、上片写 生活,战前准备。首句是 写,后几句是 写。

2、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 、 、 ,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

和“ ”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沙

场秋点兵” 暗示战斗即将开始。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 的气氛,暗

示战斗即将开始。

3、赏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下片写战斗场面,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4、“ , 。” 用 修辞手法,从 觉和 觉两个

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与上阕“ , ”遥相呼应,又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

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 的悲愤。

5、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可以读

出?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从语言风

格上看,意境开阔,豪迈激越。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在这五首词中, 和 也属于“壮词”。

第四学习时间 积累运用 不练不讲

(一)请根据提示,写出你学过的爱国诗词。

① ,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② ,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二)1、《破阵子》词中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下边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

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用简洁的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篇五】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名师工作室[附答案]-学人教版七级语文上册练习:《次北固山下》练习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

2、解择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 次: ②客路青出下客路: ③乡书何处达乡书:

3、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 “鸿雁传书”或 “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

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2005年四川眉山市中考题)

8.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9.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2003年河南中考题)

10.“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11.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1、《次北固山下》是唐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律诗,内容上属思乡之作。

2、次:旅途中暂时停歇 客路:旅途 书:信

3、顺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6、从江苏镇江市北寄向河南洛阳 向西北方向

7、家信怎样寄给故乡的亲人呢?北归的大雁正飞向洛阳城边。

8.客游他乡思念故乡 9。言之成理即可

10.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等) 11。思念故乡

12.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1、上阕:

⑴ 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⑵ 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⑶ “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2、下阕:

⑴ 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⑵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篇六】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14—-词五首导学案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词五首》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

1、读通读顺诗词,整体把握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2、抓住关键词语,认真体会其中深意,品味诗词情感。

3、比较不同词的风格,背诵积累,准确默写。

二、自主学习

读通读顺五首诗词,争取能够背诵。

第1课时

一、学习内容:学习《望江南》、《渔家傲·秋思》。

二、自主学习

1、读题:“望江南”,谁在望?望谁?为什么望? 参考:思妇在望自己的丈夫,因为丈夫长久在外未归。

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写了“望”的准备。人物有哪些准备?这些表现了人物怎样

的情感? 参考:主要准备是洗脸梳头。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

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写了“望”的过程和结果。其中“尽”和“皆”

写出了人物在望的过程当中怎样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斜晖脉脉水悠悠”是以景写情,表现

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参考: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斜晖脉脉水悠悠”是

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思妇的思想工作情绪。她

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

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4、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给你怎样遐想? 参考: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

5、小结:《望江南》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旧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6、读题:你从“秋思”这个词语中读出了什么? 参考:感受到深沉的思念。

7、“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哪个词点明了地域?“秋”和“异”分别点明了什么?

参考:“塞下”一词点明了地域。“秋”点明了时间,是秋天。“异”,不同的意思,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8、“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都是在写“异”。

具体来说分别是哪些方面的“异”?

参考:“衡阳雁去无留意”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四面边声连角起”是写边塞特有的风

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的声音,“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边塞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情形。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燕然未勒”用的是什

么典故?它表达了作者此时怎样的感受?你从这两句中读出了作者和“征人”的哪些情感?

参考:用的是“勒石燕然”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到燕然山,刻石

纪功而还。它表达了作者立志要打败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

10、“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景传情,渲染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用了互文,应怎样理解句子?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参考:“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戌不归,所谓“三军尽

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三、合作探究

1、《望江南》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请从“时

间”、“景物”和“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加以说明。 参考: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

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景物层出,情感起伏。

2、《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渔家傲》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

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

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

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

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第2课时

一、学习内容:《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自主学习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如何理解?怎样“狂”了?表现了太守怎样的精神状态?

参考:“狂”是指豪情。“左牵黄,右禽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卷平冈”的“卷”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参考:卷字极言行走之快。

3、“亲射虎”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打

死了老虎。这就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4、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记叙了出猎的情况? 参考:装备、规模、精神状态等方面。

5、“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参考:“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

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

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

样重用自己。“

6、“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参考: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7、词的下片写了什么?

参考: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

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三、合作探究

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1、词中用典有哪好处? 参考:言简意丰,含蓄委婉,富有表现力。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与《望江南》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参考: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不但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同时也表现了他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第3课时 《武陵春》

自主学习: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了解词作背景。 3。领悟词中的感情。

合作探究: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

赏析上阕:

1.上阕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交待了季节特征——说明已是暮春时节。寓寄着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借景抒情,手法含蓄。

2.“.日晚倦梳头”描写了什么?展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描写了主人公典型的生活细节,“倦”字展现了人物心灰意懒的心理。表达了词人浓重的哀愁。

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

遭遇?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人非”具体指词人所经历的国家败亡、家乡沦

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4.在上阕中,词人内心浓重的哀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

词人通过“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前两句是间接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

赏析下阕:

5.“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这句中的“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词人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念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中,词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来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

哀愁?好在哪里?

这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形象地说明了愁之深、愁之重。词人创意出奇,化虚为实,将

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渲染了愁之深重。

7.下阕中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闻说”、“也拟” “只恐”欲抑先扬,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8..概括该词的主旨:_____________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9.. 说说你所知道的写愁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丑奴儿》

第4课时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自主学习:1.熟读这首词。 2.课下搜集作者有关资料,准备课堂交流。

合作探究:小组内合作,用通顺的话疏通该词大意。

赏析上阕: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回”是什么意思?说明了

什么? 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

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梦回”是梦醒的意思。它告诉我们,以下词句所描写的战斗场景不过是作者的旧梦重温。说明作者虽已退居山林,但仍在忧国忧民,不忘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三句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 每句写了一件事:在军营分食牛肉;听雄壮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表现力 将军和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秋”,不仅点明了季节,还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赏析下阕:

4、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给读者一种将士铁骑飞驰,弓弦雷鸣,万箭齐发,场景壮观而激烈的感受。

5“.了却君王天下事”指什么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指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6.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

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7.这首词的文眼是“壮”,“壮”是雄壮、悲壮之意,结合作品说说“壮”体现在哪里。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号角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都极雄健、勇猛;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

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8.小组合作,总结全词。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斗争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归纳写作特点。

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

其一,构思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

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的描绘了一

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

的特色。

其二,结构奇特巧妙。双调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

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

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

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一、同步练习

1.阅读《梦江南》,回答问题。

(1)表达女主人公两句表现女子盼夫早归,望眼欲穿的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

(2)品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独倚望江楼 .

2.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从 军 行 王昌龄 渔 家 傲(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对这两首作品语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诗“孤城遥望玉门关”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作者是出于平仄需要而颠倒

了语序。

B.王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的意思是黄沙滚滚,战斗频繁,战士们穿着坚固的铠

甲奋勇杀敌。

C.范词“四面边声连角起”是说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都从各个角落传来。

D.范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事还不能谈起。

(2)对这两篇作品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范词“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既写出了时令和环境,又映衬出边关将士们对故乡亲

人的思念。

B.王诗中的“终不还”,范词中的“归无计”,都表现了他们爱国思乡的矛盾情绪。“终

不还”中一个“终”字表达了将士们夺取胜利的决心。

C.范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可以使人想见充满肃杀之气的边塞景象。“羌管悠悠霜满地”

是写夜景,从时间上看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D.两篇作品都描写了西北边塞将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家献身的

精神,表现了激越雄壮的风格。

3.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习题。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怎样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怎样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写出猎时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是哪句?

(4)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

是: , , 。

(5)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哪句?

(6)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报效国家的宏愿、伟大气概的句子

是: , , 。

(7)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简单的赏析。

4.阅读《武陵春》,完成习题。

(1)表达作者晚年生活的磨难和内心的悲观的句子是哪句?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4、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一句连用三个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