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五六单元全部涵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五六单元文言文注解与练习(有答案)

《与朱元思书》

【共色】 【从流飘荡】从,

【缥碧】 【直视无碍】

【甚箭】【奔】这里指

【寒树】形容 【负势竞上】【轩邈】轩, 邈,这里做用。 【直指】 【千百成峰】意思是【泠泠作响】泠泠,词,形容。【相鸣】

【嘤嘤成韵】。嘤嘤,。 【千转】千,转,。【无绝】就是与上句中的相对。【鸢飞戾天者】这里比喻鸢,。戾,【望峰息心】意思【经纶事务者】经纶,【窥谷忘反】“反”【横柯上蔽】柯,【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五柳先生传》

【何许】许, 【不详】 【因以为号焉】,以为,焉, 【不求甚解】这里指 【会意】指。会,。 【亲旧】。亲,。旧这里指 【或】。 【造饮辄尽】造。辄,。

【期在必醉】。期,。 【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曾布,。曾,。吝情,。去留,意思是。 【环堵肃然】。环堵,,形容。肃然,。 【短褐穿结】。短褐,。穿结,指。 【箪瓢屡空】形容。箪,。瓢,。屡空,。 【晏如】。 【自终】。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汲汲,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若人,,指。俦,。【 衔觞赋诗】。觞,

《马说》

【祗】【骈死于槽枥之间】骈,骈死,并槽枥【不以千里称】意思是【一食】【食】【外见】。见,【且】【策之】策,【以其道】道【尽其材】。指。材,【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临】面对。【呜呼】【其真无马邪】邪,表示,相当于

《送东阳马生序》

【致】【假借】【弗之怠】。弗,。之,【走】【逾约】【以是】【硕师】硕,【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德隆望尊】【稍降辞色】。辞色,。【援疑质理】。援,引、质【俯身倾耳以请】【叱咄】【至】。【俟】【负箧曳屣】【穷东】【皲裂】【舍】【支】【媵人】【汤】【沃灌】【衾】【寓逆旅】逆旅,【被】【缨】。【腰】腰,用作。【容臭】臭,【烨然】【缊袍敝衣】蕴,。敝,。【略无慕艳意】。慕艳,【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口体之奉,

《小石潭记》(

【小丘】【篁竹】【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尤,冽,【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卷,以,。【坻】【屿】。【嵁】【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可百许头】可,。许,【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清】

【隶而从】【二小生】

《岳阳楼记》

【越明年】【政通人和】【具】【属】【胜状】【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横,际涯,【朝晖夕阴】。晖,。【大观】。【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南极潇湘】【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至若【淫雨】【霏霏】【开】【排空】【日月隐曜】【山岳潜形】【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景】【波澜不惊】惊,这里有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万顷,【翔集】集【锦鳞】【岸芷汀蓝】芷,【郁郁】【长烟一空】一【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何极】【宠辱偕忘】宠,。偕,【把酒临风】【求】【古仁人】【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庙,堂,。庙堂,指【处江湖之远】【其必曰······乎】。先,;后。【微斯人,吾谁与归】微。谁与归,归,

《醉翁亭记》(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蔚然,【峰回路转】【翼然临于泉上】临,【名】【太守自谓】。【意】【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野芳发而幽香】。芳,。【佳木秀而繁阴】。秀,【风霜高洁】【负者】【休于树】【伛偻提携】。伛偻,。【山肴野蔌】山肴,。蔌,【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丝,竹,。【射】【奕】。【觥筹交错】。觥,。筹,。【苍颜】【颓然于其间】。颓然,这里形容。【阴翳】。翳,【鸣声上下】上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谓】

《满井游记》

【冻风时做】冻风,作。【局促】【廿二日】

【稍和】【土膏】膏,【若脱笼之鹄】【于时】【波色乍明】。波色,乍,【鳞波】【新开】新打开。【匣】指镜匣。【山峦为晴雪所洗】晴雪,【娟然】【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倩女,。靧,。掠,。【梢】。【披风】。披,【麦田浅鬣寸许】。鬣,这里形容【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蹇者】茗,。罍,蹇,。泉、茗、罍、蹇都是【劲】【浃】。

【曝沙之鸟,呷浪之鳞】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毛羽鳞鬣】毛,指;羽,指;鳞,指鬣,指。合起来【未始无春】

【堕事】堕,【适】【恶能】

答案

《与朱元思书》(吴均)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年版)卷七。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吉安)人。南朝梁文学家。【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缥碧】青白色。【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做动词用。【直指】笔直的向上,直插云天。【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泠泠作响】泠泠的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千转】长久不断的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无绝】就是“不觉”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鸢飞戾天者】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纶事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通“返”。【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人们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不详】不知道。【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直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或】有时。【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布,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环堵肃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肃然,空寂。【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醇厚朴实。 《马说》(韩愈)选自《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伯乐】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祗】只是。【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不以千里称】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一食】吃一顿。【食】通“饲”,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且】犹,尚且。【策之】鞭打马。策,用鞭子打。【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尽其材】竭尽他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临】面对。【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丛书》本)。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东阳,地名,现在浙江东阳。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本名,一般用以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等。唐初,亲友离别,赠言规勉,又有赠序。本文既是一篇赠序。【致】得到。【假借】借【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因此。【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稍降辞色】吧言辞放的委婉些,把脸色放温柔些。辞色,言语和脸色。【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路。援,引、提出。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身子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叱咄】训斥,呵责。【至】周到。【俟】等待。【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穷东】隆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社,书馆。【支】通“肢”。【媵人】这里指服饰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缨】帽带。【腰】腰佩。腰,用作动词。【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蕴,旧絮。敝,破。【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的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小石潭记》(柳宗元)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代)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小丘】在小石潭东面。【篁竹】竹林。【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冽,凉。【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而。【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米。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想当于同样用法的“来”。【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的见,时而看不见。【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那样参差不齐。【凄神寒骨】感到心起凄凉,寒气透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清】凄清。【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龚古】作者的朋友。【宗玄】作者的

【篇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1、系统两个单元的文言文知识结构,梳理复习要点,总结考点题型。

2、巩固课内重点词语的解释,掌握特殊词语的用法。

3、完成相同课型的只是整合,初步培养比较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二、导入:

今天我们进入文言文单元的复习中来。大家都知道文言文难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言与现代语言之间有较大差别,和现代生活距离遥远,咱们很难跨越时空理解和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课文当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也很繁杂,所以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复习阶段,从某种程度上说,能不能复习得好,决定着能不能考得好。今天我们用一种分类整理法来复习两个文言文单元。这种方法很多学科都适用,能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分类整理所学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它是把同类知识点联成知识线,从而形成知识网,归纳、总结所学的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记忆,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做好应考的准备 结合我们学过的两个单元共六篇课内精讲课文和十六首古诗词我们今天不妨作如下分类,同学们可以简单看一下发下来的复习材料。

第一, 文学常识积累。

第二, 字词积累。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第三, 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包括反义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等。 第四, 翻译句子。

第五, 理解性背诵。

第六, 理解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第七, 古诗的理解性背诵。

好,今天我们边梳理边练习,以点带面,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有效利用复习课的时间,按照我给大家理出的线索和体系,即要做到掌握复习方法又能通过强化联系,巩固这些知识点。在复习之前请同学们尽量不要翻书,考察一下没经过复习,自己有哪些不足,这样才能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你掌握地不牢固的地方。

一、 学常识,要求我们熟记作者,字号,朝代和简单的经历背景等。分别写出《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及朝代。

二、 字词积累

1、 通假字:在整理通假字时,就是将所学古文中的通假字全都挑选出来,制一个《通假字表》,将每个通假字的出处、所通字、通假义都明确化。

要:“便要还家”阙:“略无阙处”

2、 古今异义:对于古代的词语仍然沿用至今的,但有些的词性、词义却发生了变化,学习是要注意他们的意思不能用我们现代汉语意思来理解。

交通:妻子:无论:

鲜美:闲人:至于:

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听妇前致词

出入无完裙或王命急宣

3、 一词多义:文言文词语简练而用词灵活多变,有时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甚至读音也会有变化,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到。

舍便舍船寻寻向所志志处处志之

屋舍俨然寻病终寻向所志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绝沿溯阻绝

自非亭午绝谳多生怪柏

三、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除了通常我常见的一些句式,如陈述句、疑问句一些古汉语特殊的句式同学们也要了解。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

请同学们区分一下这些句子都属于哪一类,并说明翻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是谓大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相与步于中庭

何陋之有菊之爱

念无与为乐者问所从来便要还家

(总结):判断句的标志“也”、“者也”、“为”、“谓”等。

倒装句的特点及作用是有宾语前置、助词“之”提到动词前表示强调、介词后置等。 省略句特点是句子不完整:有的前省主语、省宾语、主语和宾语都省略等。

四、 理解文章内容

我们学习的两个单元,共有六篇重点考试篇目,虽然题材不同,但从写作内容和手法上我把他们分成三类分别是:叙事类《桃花源记》,托物言志类《陋室铭》、《爱莲说》,写景抒情类《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等。

叙事类文章复习要点:

1、 把握文章写作线索:《桃花源记》:发现——进入——离开——再寻

《石壕吏》:夜宿石壕村——听妇致词——天明启程

2、 把握故事具体情节内容

渔人看到的桃源村的生活情景?美景、社会风尚、人们精神状态

村中人热情招待的情景?

介绍村中人来此地缘由?

妇人致词经过?

官吏的凶狠残暴?

托物言志类文章复习要点:

1、 把握所托事物的特点或品质:陋室的特点、莲的特点

2、 抓住中心句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刘禹锡、周敦颐

3、 写作方法及作用:托物言志、类比、比喻、衬托、引用等

写景抒情类文章复习要点:

1、 了解具体描绘的景物:《三峡》:山、水、四季景色

《答谢中书书》:山水、溪流、树木、鸟兽虫鱼等

《记承天寺夜游》:月光

考查题目大多在文中寻找美点或自己概括美点,要抓住所描绘的景色特征作答。

2、 把握文章结构、层次

总分式、总分总式等

3、 景物描写方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观景视角多变:俯视仰视平视远眺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引用、衬托等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关键句子翻译

六、 诗理解性背诵

1、 写风景诗句:对自然风光的书写如茫茫大漠、两河风光、山林小溪、名胜古迹等

例:“大漠孤烟直,”“迷津欲有问”(长江)“山随平野尽,”山:“好峰随处”“青山横北郭”等

2、 人生态度、人生感慨:(积极乐观)“谁道人生无再少”、“少壮不努力”、“会当凌绝顶”、“山重水复疑无路”等

3、 写友情:“浮云游子意”

4、 写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日暮乡关何处是”、“乡泪客中尽”、

5、 忧国忧民:“国破山河在”、“僵卧孤村不自哀”等。

6、 其他如写四季、写月、写水等自己积累。

总结:复习并不是重复性学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积累、分析、的过程,既要全面复习,又要掌握方法以点带面,分类整理法是一种科学的复习方法,这节课交给同学们这种方法同时也将重点的知识作了归纳,课后同学们把他总结完整。

【篇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八年下语文第五六单元文言文练习

八年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文言文练习(答案附后)

21《与朱元思书》习题

一[基础知识训练]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从流飘荡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蝉则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互相轩邈 猛浪若奔 (三)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听觉感受的: 。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①. 蝉则千转不穷,( ) 欲穷其林。( )

( ).( )

( )( )

(六).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了优美的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 ②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4?找出具体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图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6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 听觉: 表达效果:7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8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9、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一、(二)略(三)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四)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2.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3.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4.当人们仰望盘旋峰顶的老鹰,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欲望 。5.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6.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五)①尽,完 走完 ②停止 消失 ③停止或平息 呼吸时进出的气

(六)山水小品 富春江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二、1.C 2.B 3.①形容词作动词 消失 ②使动用法 使平息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22、五柳先生传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造饮辄尽( ) ②箪瓢屡空 ( ) ..

③短褐穿结( ) ④衔觞赋诗 (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 ...

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 ....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 ....

3、翻译:好读书,不求甚解

4、本文是一篇 ,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

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_______ __ ②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

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8、“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柳先生传》参考答案

1、略 2、①对书的旨意有独到的体会 ②就 ③冷清的样子 ④安然自若的样子 ⑤忧愁的样子 ⑥心情急切的样子 3、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4、传记 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5、①往、到 ② 酒杯 6、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7、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 8、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9、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23《马说》练习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 )

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他和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 才美不外见 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②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_____ _____通____ 含义:_____

③ 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 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③ 食不饱,力不足。( )( )

④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9.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0.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13、“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其境过清 C、属予作文以记之D、全石以为底

1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太守之乐其乐 D.骈死于槽枥之间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马 说(参考答案) 一、2.①只是 ②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③可是3.①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②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二、(一)5.①有时 ②它,代千里马 ③等同,一样6.①见 现 显露(或表现) ②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③邪 耶 吗,表疑问7.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④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①shí吃 ②sì喂 sì喂 ③shí吃 ④sì喂9.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10.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11.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12略,13、B,14、B。15、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24《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

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B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①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6.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

【篇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八下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动词注释归纳

八下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动词注释归纳

一.与朱元思书

从:顺,随。

(任意东西)东西:方向,在此名词活用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甚箭)甚:超过。

激:冲击

穷:穷尽

负:凭借

轩邈: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

交映:互相掩映。

经纶,筹划、治理.

反:“反”同“返”。返回

见:同“现”,显现,显露。

二.五柳先生传

不详:不知道。详:清楚地知道。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用。 为,作为。 以为,以之为。 慕,羡慕

求,追求。

解,了解。

会,体会、领会。

嗜:特别喜欢,酷爱。

造,往,到。

辄,就;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娱:使…欢娱。(意动用法)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以:凭借。

终,终了,结束。

(以乐其志)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三.马说

骈:两马并驾

称,称颂,称道。

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食:同“饲”,喂养。

见,同“现”,表露。

欲:想要,要。

等:相当。

策:鞭打。

临,从高处往下看。这里为面对。

以:按照

通:通晓

知:懂得。

四.送东阳马生序 嗜:喜欢、爱好.

致:得到.

假借:借.

走:跑.

患:担心.

游:交往

叩:请教.

援:引,提出.

质:询问.

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复:这里指辩解.

俟(sì):等待.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沃灌:浇洗

被,通“披”,穿.

腰:挂在腰间.名词作动词.

慕、艳,羡慕.

五.小石潭记 伐:砍伐。

以为:把……当作。

卷:弯曲。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彻:穿透。

差互:互相交错。

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居:待、停留。

去:离开。

隶:作为随从,动词。

六.岳阳楼记 越:超过,过了.

具:通“俱”,全,皆.

增:扩大.

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

记:记叙.

衔:包含.

吞:吞吐.

极:尽.

会:聚集.

览:看.

开:放晴.

排空:冲向天空.

潜:隐没.

行:通行.

倾:倒下.

薄:迫近.

有:产生.

去:离开.

畏:害怕.

谗:说坏话.

讥:批评指责.

感:感慨.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鸟停息在树上.

临:迎着.

把:持,执.

求:探求.

归:归依.

七.醉翁亭记

环:环绕。

回:回环,曲折环绕。

名:命名。

号:取别号。

曰:叫做。

谓:命名。

辄(zhé):就。

寓:寄托。

开:散,消散。

归:回,里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薄:迫近。

发:开放。

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渔:捕鱼。

酿:酿造。

陈,摆放,陈列。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翳:遮盖。

述:记述。

谓:为,是。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八.满井游记 作,起.

新开:新打开.

靧,洗脸.

掠,梳掠.

披,开、分散.

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

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

【篇五】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八下人教版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翻译

第五单元 与朱元思书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马说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

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小石潭记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篇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五、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

文言文复习

一、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样的颜色)。从.(顺、随)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左右)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青白色),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急流的水)甚.(比)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使寒)树,负.(凭借)势竞上,互相轩.(往高处)邈.(往远处);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成峰。泉水激.(冲击)石,泠泠作响;好.(美丽的)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通“啭”,鸟叫声)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至)天者,望峰息.(平息)心;经纶..(筹划)世务者,窥.(看)谷忘反.(通“返”,返回)。横柯.(树木的枝干)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8.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1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总写富春江山水特点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写富春江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写富春江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找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1)从视觉来写: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2)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二、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先生不知何许.(处所)人也,亦不详.(知道)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语气助词)。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体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爱好)酒,家贫不能常得。亲.(亲戚)旧.(旧友)知其如此,或.(有时)置酒而招之;造.(往、到)饮辄.(就)尽,期.(期望)在必醉。既.(已经)醉而退,曾.(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离开)。环堵萧然..(空寂),不蔽风日,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常常)空,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凭借)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富贵。”其.(大概)言兹.(这)若.(这)人之俦.(辈、同类)乎?衔觞.(酒杯)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句末语气词,相当“吧”“呢”)?葛天氏之民欤? 二、翻译句子。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为住宅傍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

5.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6.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7.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9.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1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11.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从这句话看,他应该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 1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14.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三、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现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自娱 (3)描写五柳先生家境及其态度的句子是:环堵萧然晏如也。 (4)“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与“不戚戚于贫贱” 相照应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简要概括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及其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分别写出了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1)读书,刻画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喝酒,刻画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写文章,刻画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4)生活状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3、简要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是一个率真放达、淡泊名利,虽处于贫困之中却能安贫乐道、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三、马说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表转折,但是)伯乐不常有。故虽.(即使)有名马,祇.(只是)辱.(受屈辱)于.(在)奴隶人之.(结构助词,的)手,骈.(两马并驾)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因为)千里称.

(著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吃)或.(有时)尽粟一石。食.(通“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来)食.(通“饲”,喂)也。是.(这)马也,虽.(虽然)有千里之能.(能力),食.(吃)不饱,力不足,才.(才能)美.(美好的素质)不外见.(通“现”,表现),且.(尚且)欲与常马等.(同样)不可得,安.(怎么)求其能.(能够)千里也? 策.(用鞭子打)之.(代词,它,指千里马)不以.(按照)其.(代词,它的)道.(正确的方法),食.(通“饲”,喂)之不能尽.(竭尽)其材.(通“才”,才能),鸣之.(无意义)而不能通.(通晓)其意,执.(拿)策.(马鞭)而.(表顺接)临.(面对)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相当于“吗”)?其.(恐怕)真不知马也。 二、翻译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3.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到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8.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三、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2、简要说说本文中“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象征意义)。 千里马:寓人才;食马者:寓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4、请从语言、内容方面分析第三段第一句话的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食马者“不知马”的种种表现,表现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浅薄昏庸、愚妄无知的批判、讥讽与强烈的愤慨之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6、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出韩愈怎样的人才发展观?放到当今社会来看,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如果统治者不能发现并任用人才,人才就会被埋没。(第二问略)

四、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余幼时即.(就)嗜学。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来)观,每假.(借)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不)之.(指代抄书)怠.(懈怠)。录毕.(完毕),走.(跑)送之,不敢稍.(稍微)逾.(超过)约。以.(因为)是.(这)人多以.(把)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成年),益.(更加)慕.(仰慕)圣贤之道.(学说)。又患.(担心)无硕.(大)师名人与游.(请教学问),尝.(曾经)趋.(跑向)百里外,从.(随)乡之先达执经叩.(请教)问。先达德隆.(高)望尊,门人弟子填.(挤满)其室,未尝稍降辞.(言辞)色.(脸色)。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疑难)质.(询问)理.(道理),俯身倾耳以请;或.(有时)遇其叱咄..(训斥,呵责),色愈.(更加)恭,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顶撞);俟.

(等待)其欣

悦,则又请焉.(向他)。故.(所以)余虽愚,卒.

(终于)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背着)箧.(书箱)曳.(拖着)屣.(鞋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隆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而不知。至舍.(学舍),四支.(通“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热水)沃灌..(浇洗),以.(用)衾.(被子)拥覆,久而乃.(才)和。寓.(住)逆旅..(旅店),主人日.(每天)再.(两次)食.(通“饲”,给饭吃),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通“披”,穿)绮绣,戴朱缨.(帽带)宝饰之帽,腰.(挂在腰间)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香气),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若神人;余则緼.(旧絮)袍敝.(破)衣处其间,略无..(毫无)慕艳..(羡慕)意,以.(因为)中.(内心)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比)人也。盖.(大概)余之勤且艰若.(像)此。 二、翻译句子。 1.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2.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3.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4.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8.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 9.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10.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1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1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14.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15.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17.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2

1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9.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三、理解

1、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又是怎样克服的?找出原文。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求师叩问,跋涉艰难,衣食粗劣,生活简朴等方面。主要语句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趋百里外,求师叩问; (4)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5)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⑴家贫无书,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 ⑵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 ⑶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

3、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1) 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马生充满殷切期望。 (2) 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4、本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对比,突出了作者求学生活的艰苦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5、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

26、小石潭记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好像)鸣珮环,心乐.(以为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格外)清冽..(清凉)。全石以为..(以之为,用作为)底,近岸,卷石底以.(相当于“而”)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约数,相当于“来”)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映)石上。佁然..(呆呆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互..

(参差不齐),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感到凄凉)神寒.(感到寒冷)骨,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于是)记之而去.

(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二、翻译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三、理解。 1、 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课文写了潭水、树木、石头、游鱼和小潭源流五种景物,各自特点是:水清,树密,石多,游鱼活泼闲适、轻快灵敏,源流曲折悠长。 2、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特点:幽静

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3、 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4、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5、 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描写心情的句子:“心乐之”“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⑶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7、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8、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衬托水的清。 9、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0、默写填空:

(1)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2)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

(3)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27、岳阳楼记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越.(到)明年..(第二年),政通.(顺利)人和.(和乐),百废具.(通“俱”,全,都)兴。乃.(于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在)其上。属.(通“嘱”)予作文以.

(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在洞庭一湖。衔.(连接)远山,吞.(吞噬)长江,浩浩汤汤,横.(广远)无际涯..(边);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也,前人之述备.(详尽)矣。然则..(虽然如此,那么)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多会于此,览.

(观赏)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像那)霪雨..(连绵的雨)霏霏..(繁密),连月不开.(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冲向)空;日星隐耀.(光辉),山岳潜.(隐藏)形;商旅不行,樯.(桅杆)倾楫.(桨)摧.(折);薄.(迫近)暮冥冥..(昏暗),虎啸猿啼。登斯.(这)楼也,则有去.(离开)国.(国都)怀乡,忧谗.(诽谤)畏讥.(讥讽),满目萧然,感极.

(极点)而悲者矣。 3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

(起,动),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小洲)兰,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而或.(有时)长烟一.(全)空,皓.(皎洁)月千里,浮光跃.(闪烁)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荣耀)辱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对着)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心.(思想感情),或.(或许)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何哉?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己悲;居.(在)庙堂..(朝廷)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地方)之远则忧其君。是.(这)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些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

7、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8、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9、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 山岳也潜伏起形体; 10、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和 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桨折断; 1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暗,(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1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会觉得)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的了。 1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

1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15、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 茂盛、青绿。 1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湖面上金光闪烁 17、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玉璧,静静的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1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遗忘了,(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1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2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因为)他们不因环境顺心而高兴,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 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22、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2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他们一定会说“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吧! 2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理解。

1、用课文语句填空

(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第二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天气阴冷时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天气晴朗时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古仁人之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古仁人”的忧乐观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点明中心)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3、“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4、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5、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6、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7、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 8、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9、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

10、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1、“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指(呼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进”指(呼应)“居庙堂之高”,“退”指(呼应)“处江湖之远”。 12、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 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

14、“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么人?古仁人(暗含滕子京)。

1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17、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8、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

4

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19、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2)悲景色隐晦,喜天光晴朗。 2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提示: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生活。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谈,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谈;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和民族责任感谈。)

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滕子京在自己的政治生涯遭受挫折之时,仍然奋发有为,政绩卓著,有积极的政治理想,这是他身上最宝贵的东西。这启示我们: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不畏逆境,志存高远之人,方能使自己的人生永闪光芒。

28、醉翁亭记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环.(围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山.(顺着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并列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在)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

(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翻译句子。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这就是醉翁亭了。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字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思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的。

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以后,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1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象。

1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1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走累了在树下歇歇脚,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回应,拉着老人和孩子,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在游玩。

1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在溪水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酒味清;野菜野味,随意放在地上,这就是太守的酒宴。

1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有的站了起来,有的坐了下去,吵吵闹闹的,是诸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1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那个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1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要落山了,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们跟从啊。 17、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着,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18、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后可以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0、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三、理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 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后文与“暮而归”相呼应的句子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7)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2、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写景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4、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5、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

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6、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7、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8、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 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突出了太守之乐。 9、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

10、“太守之乐”有哪些?

(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5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29、满井游记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起),作则飞沙走砾.(碎石)。局促..(拘束)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疾行)行,未百步辄.(就)返。 廿.(二十)二日天稍.(略微)和.(暖和),偕.(偕同)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肥沃)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天鹅)。于时..(在这时)冰皮始解,波色乍.(初、始)明,鳞.(像鱼鳞似的)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打开)而冷光之乍.(忽然)出于匣.(镜匣)也。山峦为.(被)晴雪所洗,娟然..(美好的样子)如拭.(擦拭),鲜妍明媚,如倩女..(美丽的女子)之靧.(洗脸)面而髻鬟之始掠.(梳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柳梢)披.(开,分散)风,麦田浅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寸许.(左右)。游人虽未盛,泉.(汲泉水)而茗.(煮茶)者,罍.(端着酒杯)而歌.(唱歌)者,红装..(穿着艳装)而蹇.(骑驴)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猛),然徒步则汗出浃.(湿透)背。凡曝.(晒)沙之鸟,呷.(吸)浪之鳞.(代鱼),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因为)游堕.(坏,耽误)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只)此官也。而此地适.(正好)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怎么)能无纪.(记录)?己亥之二月也。 二、翻译句子。

1、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 2、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冷风经常刮起来,飞沙走石。 3、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我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 4、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5、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二十二日天气稍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 6、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出笼子的天鹅。

7、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山峦被晴天融化的雪水洗过后,纯净清新,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过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