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

第八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

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录音机、磁带、写有算式的26个大苹果、六棵智

慧树、2张写有算式的楼梯图、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1张写有思考题的智慧王国图。

学具:写有口算题和思考题的练习纸(每人一张);每组准备1块小黑板、1支

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1.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年级一班的“小小玩具店”正式开业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都有哪些玩具,好吗?[教师出示标有价格的6种玩具:大赛车(40元)、小轿车(2元)、飞机(6元)、布娃娃(30元)、小狗熊(3元)、大花猫(20元)。]

师:都有哪些玩具,价格是多少?(学生回答,要说明礼物是什么以及它的价格。)

2.这些玩具都有自己的价格,你们要想得到它必须怎么办?(生:用钱买)在每个组的信封里还有一样东西,倒出来看看是什么?(生:人民币)

师:数数看,有多少人民币?(学生合作数人民币,并报总数。)

1组:35元 2组:35元

3组:29元 4组:87元

5组:64元 6组:38元

师:你们小组商量一下要买哪种玩具?

3.你能根据玩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总数,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提出数学问题:)

生1:我们组一共有35元,买一辆小轿车要用2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2:我们组一共有35元,买一只大花猫要用20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3:我们组一共有29元,买一架飞机要用6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4:我们组一共有87元,买一个布娃娃要用30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5:我们组一共有64元,买一辆大赛车要用40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6:我们组一共有38元,买一只小狗熊要用3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4.要想解决“还剩多少元钱?”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最后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5.展示大家列的算式:请每组的代表把小黑板放在前面。

1组:35-2= 2组:35-20=

3组:29-6= 4组:87-30=

5组:64-40= 6组:38-3=

交流合作 学习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a.我们先来帮1组算一算。挂起1组的小黑板:35-2=

b.那么35-2得多少,应该怎样口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c.请一个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可随机进行引导。

(生:先不看十位,先看个位,5-2=3,再把3和30合起来,就是33。) d.你的这种方法很好,说得也很明白。(这时,教师再征求一下其他组的意见,如果都是用的这种方法,再请一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

e.这个过程大家都明白了,谁能用上先算再算比较简单地说一说。 (先算5-2=3,再算3+30=33。)

师:×××说得好不好?鼓励一下。你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说给同位听一听呢?

f.先请一名中等生说,再请一名学困生说。

g.教师根据出现的算法与学生一起进行小结,教师板书口算过程(略)。 h.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算出了这道题。看看其他组的算式,有没有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

生:29-6=和38-3=

同位合作一人一题说一说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请一位同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订正。

2.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a.过渡:我们再来看2组的这个题“35-20=”。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走进小组与学生一起学习。)

b.请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生1:先不看个位,先看十位,30-20=10,再用10加上个位的5就是15。 c.师:你说得非常好,谁能比他说得更简单一些。

生2:先算30-20=10,再算10+5=15。

师:和他们方法一样的同学起立,进行表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征求学生不同的意见。)

如果没有其他方法了,让学生集体说,教师把刚才的口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略)

d.拓展练习:

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组的算式,有没有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

生:87-30=和64-40=

对桌合作一人一题说一说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指两名学生说,进行集体订正。

e.知识应用:

师:前两天,鹿老师去逛书店,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价格是26元,可是我只带了10元钱,同学们知道我遇到什么难题了?

生:老师遇到的难题是:钱不够了,还需要带多少钱?

师:谁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呢?

生:还需要带16元。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从书的价格26元里面去掉老师已经带的10元,就是还要带的钱数。我列的算式是:26-10=16,所以还需要带16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师:谢谢你,明天,我就再带上16元钱去买这本书。

3.小结: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同位商量一下。 生:第一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第二组是两位数减整十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师:大家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都是减法,被减数都是两位数。

生2: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如果减数是一位数,就从一位数里减去,然后再和整十数相加;如果减数是整十数,就从整十数里减去,然后再和一位数相加。(这一点如果学生找不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师:在今后的口算中,大家只要掌握了规律,相信你一定能算得又对又快。 巩固反馈

1.口算练习。(共两组)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两种评估形式。

在做完第一组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比较上下两行算式的异同,这有利于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

76-4= 57-3= 68-5= 99-6= 85-2=

76-40= 57-30= 68-50= 99-60= 85-20=

(二)

99-50= 87-40= 98-5= 66-20= 36-3=

76-2= 48-4= 77-60= 58-6= 89-20=

2.综合练习:玩“摘苹果”的游戏。

教师出示贴有大苹果的六棵智慧树(每棵树上贴有6个写有本课所学两种算式的苹果)。

如图:

并说明游戏要求:每个组的小黑板上贴有一个得数,是这个得数的苹果有6个。请小组同学合作根据自己的得数接力摘苹果,最后请听课教师评定。全对的小组可获得合作星。

(学生按要求玩游戏。)

2.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练习:玩“爬楼梯夺智慧星”的游戏。

教师任选两组学生进行比赛,根据口令同时接力做题,先做完的小组拔智慧星。

(先选出一名学生当主裁判,其余学生当副裁判,然后请参加比赛的两组同学作好准备,按要求进行比赛。最后由主裁判带着大家集体订正,评议。)

4.思考性练习:去智慧王国做题。学生随音乐做小燕子飞的动作来到智慧王国。

教师打开智慧大门出示思考题。

想一想:下面每个( )里可以填什么数?

39-10>( )

95-( )<55

64-( )=84-( )

(这一题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留给学生课下完成。)

课堂总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除法。

2.师: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发言。

3.结语:通过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的口算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教材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标明各种儿童玩具价格的情境图,由图中所提供的素材引出例题。在备课时,我感到这幅图设计的购物情境很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但是,这幅图是静止的,不利于学生和教师操作。所以我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现实情境,并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篇二】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一个单元教学下来,我觉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

本单元要让学生学习行、列时,既要明确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还要弄清数数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综合性比较强,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和领会。本单元的教学让我体会到:

1、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观察班中几名同学排队顺序变化和观察几张以班级其中一个小朋友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喝的饮料瓶子,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顺序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

2、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上、下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第三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而且完成的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

1、在教学《认识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币》时,我就强调,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1-8=2(角)这类错误,后来我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尽量写上每个数的单位,如1元-8角=2角或10角-8角=2角。

2、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3、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52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篇三】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

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习内容看: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

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是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因为本单元主要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些计算题。这些计算是100以内加减法(二)口算的基础。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是难点,学生对“满十进一”和“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这一做题方法不容易理解,所以常常感到困难,这样就形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一年级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篇四】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2013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列表、连加或连减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既是对已经学过的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用连加和连减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还为今后学习乘法和除法作了铺垫。

单元教学目标:

1、 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口算的算理,能口算100以内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式题。

2、 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3、 学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目比较大的同数连加、连减同数的实际问题。

4、 通过数学学习,感受到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建议

1、 重视从“单一性概念结构”到“多单位概念结构”的过渡。

2、 运用“齐性”“有结构”的直观学具,帮助学生建立“单位”的概念,理解算理。

3、 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4、 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5、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一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1、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口算的算理、算法。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学校有来了一批新书,老师正在发新书呢!想不想去看看?

二、 合作探究。

师: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1、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那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本书,怎样计算?

生1:10+20

生2:我与他的不一样,我是20+10。

师:你能算出10+20等于多少吗?请与你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

生1:用数数的方法:10、20、30。

生2: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生3: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3个十,也就是30。

生4:我们组是用小棒摆出来的: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一下。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2、探究整十数减整十数。

电脑继续演示:30本书已经发下去了20本。

师:现在还剩下多少本书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生1:用30减20。

生2:30-20=10。

生3:我是这样想的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老师没有讲,你们就知道怎样做了,下面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算出的结果对不对,好吗?

三、 实践应用。

师: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花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电脑演示)“花花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和小朋友们能解决吗?老师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1、先做钓鱼游戏吧。我这有很多鱼等你们钓,可是啊,你要把鱼身上的算式答对了,才能钓上来。出示带有算式的鱼卡片。

2、写算式比赛。

师:你们都算得很快,那么你们能写出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式吗?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第一组谢得数是50的算式,第二组写得数是60的算式,第三组写得数是70的算式。要求写出的算式又对有多,可以选一个记录员,也可以轮流写,其他人要帮忙检查,看看有没有写错的。

四、 总结深化。

同学们,相信这节课你又会有很大收获,回家与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完成第1、2、4)

学生独立完成,并选两题讲讲计算方法。提倡多种算法。

二、变式练习。(完成第3)

1、知道学生看题,独立完成 。

2、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完成第5)

1、自主读题,获得相关的数学信息。

2、完成题目。

3、学生反馈数学信息,老师给予肯定及订正。

教学反思:

第二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整十数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知。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2、比较以上两组题中前后两算式的不同点。

二、合作探究。

1、看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教材第64页例1的情境图。显示小林与小红的对话。

师: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生1: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

生2:小红才写了20个字。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生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2、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这个问题好不好?谁能列出这个问题的算式来呢?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25+2

师板书到黑板上。

师:结果是多少呢?现在可以独立思考,直接在头脑里想,也可以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

小组汇报。

小组1:先摆5跟小棒,加上2根得到7根小棒,再和2捆小棒合起来是27根。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小组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25根、26根、27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小组3:先算5+2=7,再计算20+7=27。

小组4:用点数的方法算:25、26、27.

3、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啦!自己就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25+2的结果。现在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请你再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吧。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生1:先摆2捆加2捆是40根,再和5根合起来是45根。

生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25+20:25、35、45.

生3:先算20+20=40,再算40+5=45.

4、探究两位数加一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异同。

师: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学生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一件,板书计算过程。如:

25 + 2 =27 25 +20=45

7 40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实践应用。

1、口算。

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四、总结深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例2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理解进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

2、在观察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合作探究。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

小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实践应用。

1、练习十五第1题。让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五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深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66~68页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熟练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9+27= 9+14= 25+7= 6+28=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该怎样算)

二、课堂作业

【篇五】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套10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 董彩玉

本节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我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着力体现以下一些新课标理念:

一、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

二、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三、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本课学习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 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2014.4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一年级董彩玉

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的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在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写百数表时,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所以我让学生去独立填写,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解和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

2、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比较活跃,效果较好,但是时间上把握的不太好,在观察这一环节花费时间太多,后面有2道习题没有完成,以后教学时要注意适当控制。

2014.5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一年级董彩玉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做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实践,、反思,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工作。并且要把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2014.5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与生活又有本质的区别,数学是对生活现象的理性思考和提升。做老师的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点,并且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主要教学例7和例8。

教学例7问题不大,他们都知道买几样东西就把几样的价钱加起来。在教学2元+4角时,有的学生得出结果是6角。我抓住这个“错误”挈机引导学生意识到2元不是2角,不能直接相加。从而懂得算加法是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并且结果要保证符合日常生活实际。如结果不应该写成15角,而应该是1元5角。

例8有两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有两种情况用到减法:一是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二是比较两种价钱贵和便宜也用减法。计算人民币减法也和加法一样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计算。我本想例8无非就是把加法变成减法,学生应该也是迎刃而解。可是真正教学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高估了学生,自己又一次犯了自以为是的错。学生能理解找回多少钱,但不明白找回的钱就是花掉后还剩的钱。“找回”两个字和他们所学的加和减的含义好象脱节。可见我平时的教学不够灵活,在教学加减法的意义时,我应该给学生提前渗透花钱的时候,花掉就是去掉,找回就是还剩,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

在我教学例8的时,学生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要买一个皮球6元,付出1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马上就能说出是4元,但让他们用算式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他们却只有少数能说出。这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他们的生活经验远远高于他们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啊。于是我又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始引导。如果你要买一根5角钱的雪糕,你给了售货员1元,他应该找你多少钱呢?他们说是5角。怎么列算式呢?他们意识到是用1元减去5角等于5角。我再次引导为什么用减法呢?因为这5角钱是买雪糕花掉的,而且是从1元里花掉的,花掉就是减去,要找的钱就是你自己还剩多少钱。当找回多少钱和还剩联系起来时,他们好象又有很多人理解了。到是计算方法上还比较顺利。

2014.6

《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

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教学新理念,凭着自己对它的理解,我尝试上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余,想法颇多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努力希望能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我设计的情境是买玩具:电动赛车的价格是36元,小明带了8元钱,想买一辆赛车还要攒多少元?引导学生列算式:36-8,由个位不够减,引发孩子拆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在引导学生探索36-8这一道退位减法之前,我先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29-7,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6-8不够减怎么办?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让学生自己探索实质。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4.是优化练习。注重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等。5.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游戏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节课的不足之处:

1、 学生在讨论36-8=?时,由于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所以方法较多,但对算法优化时对基本算法强调不够,致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没有牢固地掌握16-8=8,20+8=28这种基本方法,所以在口算技巧方面效果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机智得做到“收”、“放”自如。

2、本节课“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大部分学生明确算理,但在口算时速度太慢,原因是没有做好充足的铺垫练习,20以内退位减不熟练,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还需要强化训练。

【篇六】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反思13篇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认为: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总之说,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作为我们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十几减7教学反思

十几减7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相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十几减6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而言,学生已经能够顺利迁移,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自主迁移、正确解答,就连平时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也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是速度稍慢。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渐渐熟悉、掌握了这种类型的题目的思考方式;二是,重视学生对已学减法算法的口头表述;三是,学生 20以内的进位加练习得比较扎实。 用 数 学

在整堂课中始终觉得自己有点罗嗦,学生讲的太少,教师扶得太牢,给学生的空间有点狭窄,用我的方式将他们框在一个房间里面,怕他们太自由乱了自己的方寸,在驾驭课堂组织的能力上我离运筹帷幄还有很大的距离。

分 类与整理(一)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让学生装扮成气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而且在给气球学生分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

如果再上一次,我会多加入一些比赛形式的题目,如:分类整理自己的书包 、学具盒等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在认识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民币的分类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 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

回顾本课的教学,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又估计不足。第二是认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