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二年级下期数学同课异构,论文范文
同课异构伴我成长
同课异构 伴我成长
尚嵇小学:唐香
【摘 要】: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希望每一节课都上得好,让领导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喜欢,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从老师本身的业务素质着手,我校领导针对提高教师的能力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活动促进步,我从“同课异构”中明白一节好课的概念、学会了反思、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去评价学生、学会了不再怕上公开课。“同课异构”伴我一路成长,我还会继续努力,从中吸取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同课异构 老师 成长 反思 欣赏
近几年来,我校老师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课异构”是指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这个平台中,教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处理教材的构思,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在这个活动中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课异构”让我明白一节好课的概念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上过无数的课,也听过无数的课,我们希望每一节课都上得好,让领导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喜欢。那“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这是我们天天上课的老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什么是一节好课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认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一节课的评价也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喜欢热闹的课,有的人喜欢有深度的课,有的人喜欢有新意的课,有的人喜欢严谨的课因而对一堂课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 特定的时期,一堂好课还是有一些基本要求和基本标准的。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
实的课。我很赞同叶澜教授的观点,我认为做到以上几点那就是一堂好课。
二、“同课异构”让我学会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从、“同课异构”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反思的:
(1)、 反思“自己”。
第一,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成功的经验,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课堂上精彩的课文导言、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中的突发事情的处理、教学中的教学机智、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运用以及配合本节教材补充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生动性和富有说服力的材料和教学事例等等,有些做法实质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亮点”之处,都能在以后的教学中锦上添花。
第二,反思教学中失败之处及其原因。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找出失败之处并客观地分析原因:比如:在执教《胖乎乎的小手》一课后,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除了让学生通过读文知道外,引导学生观察文中图片从中体会是一个较直观的方法,而我却忽略了这一点。而后面的教学中我却紧紧抓住图文结合进行指导效果相当的好。
(2)、 反思“班级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和学生的练习等可以获得有关教学的一些反馈信息,也可听过课后教师通过谈话、 问卷等形式也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将这些来自不同学生的反馈信息综合归纳后写入教学后记中,为后阶段的语文练习与复习、下一次同课内容的教学提供依据, 也供今后备课和改进教学方法时参考。
(3)、 反思“别人的课堂” 。 我在讲授《匆匆》这一课时,当讲到第一次讲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时,我让学生仿写一句话,我想多让几名学生说一说,也可以起到互相学习的作用。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不够理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内在潜力,我认为这主要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差的原因。而在我听别人上这一课时,才发现我看法是不对的。老师说:“同学们,时间既看不见也摸不到,但它却实实在在地从人们
身边匆匆流逝,作者是怎样用它那丰富的想象力,形象的捕捉时间的踪迹的呢? 学生纷纷在书中寻找答案,知道了时间在洗手时,吃饭时,睡觉时,遮挽时,叹息时都会悄然而逝。她又启发:“同学们,作者的语言魅力无穷,同学们的创作潜力无穷,愿不愿意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时间匆匆流逝的例子也写一写呢? 下面请同学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仿写一段话,小组交流,选择最好的句子组成一段话,全班交流,看哪组写得精彩。”同学们个个充满写作的冲动,笔下生花: “当我躺在床上不愿起床时,日子轻轻地从被子上飘过; 上学路上,当我边走边玩时,日子大摇大摆地从我身边跳过;课堂上,当我东张西望时,日子伶伶俐俐地从我眼前流过”这种设计使我有很多感悟:1、抓住了语句训练为重点这一契机,让学生充分在语言文字中畅游一番,学生深深地领悟作者的语言魅力, 这时才会产生写作的动机,进行仿写,才会产生“笔下生花”的效果。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仿写效果更好,具体表现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集思广益,择优组段,才会出现佳句连连的态势,同时对字、词、句、标点等方面也进行了训练,真是一举多得。这是第一次设计与它无法比拟的。3、更注重情感的熏陶。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推动学生的也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在推波助澜中点燃了学生的感情之火,合理地发挥了语言魅力,用充满激情的、生动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了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同课异构”让我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去评价学生小学二年级下期数学同课异构,论文范文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的评价通常是:“很好”、“非常好”、“棒极了”、“大家表扬他”等,这样的评价很平淡、含糊,没有激励学生学习,没有滋润学生的心灵?古罗马一位诗人说:“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已被打动。”而通过“同课异构”后我明白了评价是一门艺术,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都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把教育譬喻为诗,那么,教师的赞赏和激励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首最真最美的充满爱的诗。于是在我的教学中也开始常使用有赞赏的激励的语言表扬孩子们,如:“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
勇气。”,“你很有见解,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老师没有教,你都会读了。真了不起!”“看着你们这么用心地读课文,老师真快乐!你们快乐吗?”“小朋友读得真专心!被老师摸过脑袋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读得特别认真,所以老师情不自禁地摸了一下你们的小脑袋,很喜欢你们!”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听了这样的评价后,内心比吃了蜜还甜。
四、“同课异构”让我不再怕上公开课
上过公开课的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如同“扒皮”。一节课下来,看见老师们的评价,密密麻麻——天啊,原来自己这么差,那感觉就像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但通过这两年的“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的参与以后,从中看到了别人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听进别人的忠言后,我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对公开课有了新的感触和启迪。公开课并不难,我肤浅的认为我们注意以几点就可以了:
1、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公开课,把它当作磨练自己的场:2、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重难点:3、根据学情,制定教学方法;4、教学环节不宜太多,清楚明了就行。记得在《欢庆》《雷雨》《三个儿子》等课异构时,我就根据以上几点来做,结果一次比一次的效果好,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同学们也学懂了。所以我也不再害怕上公开课。
总之,教师的实验场地在课堂。“同课异构”为教师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教师的教学生活丰富了,同伴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研究的氛围浓厚了,我们从这项活动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课堂上就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
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教育诗》
[2]叶澜教授: 《新基础教育》
【篇二】小学二年级下期数学同课异构,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为了避免课程的突然更换,令广大师生因为不适应,而给教学带来影响。我就有了用旧教材尝试新课程的想法。
一、让旧教材体现新精神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
从课堂教学“学、思、乐”三字经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小学中底年级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针对这一时期的期待,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童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既是帮助他们做好学前心里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热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
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若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简单的提示,并鼓励、表扬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孩子,最后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去解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寻求帮助。比如在讲质量问题的时候,我先提出: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哪一个比较重?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有人说当然是铁重。也有人认为一样重。我让双方自由辩论,认为一样重的是甲方,认为铁重的是乙方。学生各讲各的道理,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我抓住时机肯定了甲方(胜方)的正确判断,同时也表扬了乙方(败方):“谢谢乙方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讨论辨别是非的机会,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好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乙方的同学并不因此而消极,反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才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二、让旧教材焕发新活力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教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有权调控课堂,并引领教学的进程,但教师的过度控制又会妨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新世纪新课堂的重要特征。为此,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
创意和合理的要求均需得到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
每个孩子都是活泼的生命体,他们会幻想、会想象,会玩耍、会创造,他们有主观、有个性。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他们自己的含义,这也是他们的权利。教师千万不能用成人的心理或目光来挑剔他们。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不仅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更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的道理。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况且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在教学“巧数线段”时,我决定不直接讲解,而是尝试让学生用合作探讨的方法数一数A B C D 中有几条线段,同学们马上积极思考、研究起来。几分钟后,我请两个小组的代表起来说一说:
学生A说:“因为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 2 1=6(条)线段。”
学生B说:“我们的方法是以A为左端点有AB、AC、AD三条,又以B为左端点有BC、BD两条,再以C为左端点有CD一条线段,所以共有3 2 1=6(条)。”
我大大表扬了这两名同学的勇敢和自信,并肯定了他们都是正确的。这时,其他同学也开始议论纷纷:我和A的方法一样,我和B的想法一样。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露出了神气的表情,我才放心了。看来,我们真的要适应新课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发展。千万不能再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了!
实现新旧教材过渡的前提在于教师从“教教材”到会“用教材”,创新性的“整合教材”,把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上,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对数学知识解释、应用的过程。教会学生把握自己,积极探索,主动发展。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学生认同了,我们才能圆满完成从“教材”到“学材”的过渡。
【篇三】小学二年级下期数学同课异构,论文范文
同课异构体会
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同课异构
实验中学 王文肖
引言
“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正值教研室组织七年级教师同课异构活动,研究过程定为:协商定课—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和资源—撰写教案和说课—抽签定班定授课顺序擂台式现场评委打分—写出反思材料。“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这种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背景
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不全然依靠自己,而会向他人(如校外专家或同事)学到更多;教师更并非孤立地形成与改进其教学的策略与风格,这种策略与风格的形成与改进更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自己共同营造的“教师文化”。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部分内容是三角形学习的重点,已知三边做三角形更是一个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学好本章知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这节课的异构不仅能起到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还为教师睿智处理全章教材提供了方便。
研究过程:
一、定课
讲课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二节《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
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和资源
在对教材的研讨时,我注意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对教材深度的把握
《三角形全等》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但在实际练习中我感觉规范的证明格式也很重要;另外,已知三边做三角形这个尺规作图也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就需要认真研究。因而我采用了把精力放在探究全等的条件上,特别是已知三边对应相等的条件,在突破画图的难点同时,也突出了探究过程,给学生的探究过程力求印象深刻。对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要求严一些,对例习题的处理以注重思考的思维方式的训练为主,非常注意梯度,甚至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是首要的。
(二)对探究活动顺序的安排
对于三角形全等第一个条件边边边公理的探究,课本概括说明包含了所有的情况,考虑到课堂容量我一是舍弃了一边一角的情况,同时也打乱了顺序,按先角后边的六种情况很自然地进入到三边条件的探究上,给学生的感觉是自然合理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到后面研究其它的判定条件时在补全所有的情况,若学生提出来,首先给于肯定并直接说明后面学习将会逐一讨论。
(三)对学习者的分析
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指出有效的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现实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但不稳定,对感兴趣、新奇的和自己身边的事物的探究欲望最强烈,因此从问题引入到探究过程,最后是例习题的安排都体现选择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帮助他们克服机械记忆、套用格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种,我注意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真正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撰写教案说课材料小学二年级下期数学同课异构,论文范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认真研讨,我写了详案和说课稿,并在蓟县四中借班上了这节课。
教学设计思路:情境引入→激疑猜想→实施探究→得出公理→巧妙应用→解决问题
四、会诊式研讨
课后,县教研室郭老师对我们五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
郭老师:我们知道两个人交换自己的一个苹果,每个人的到的仍是一个苹果,但每个人交换一种思想收获的却是两种思想。同课异构体现的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教师是引导者,应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新课程理念,最后达到殊途同归,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每位教师都能准确把握教材,针对自己的理解合理处理教材,均运用了计算机课件,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较好。
A老师的课:解读到位,环节清楚;B教师的课:把握教材准确,领悟了新课改理念和教材编写意图;C教师的课:设计巧妙,安排合理;D教师的课:习题有密度,有意识培养学生能力;E教师的课:基本功扎实,注重学生行为。
通过这样的上课,我感觉受益匪浅。现把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体会写下来与各位同行分享。
五、我的体会
1.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本学期学校计划中按教研室要求重点布置了各年级的同课异构活动,因此从学期初我们教研组就搜集资料着手准备,几次研讨校内课题定为《实数》的复习课。通过三个人对同一课题的不同处理展示、通过评审组领导老师的针对性评议,使我们对实数这一章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对同课异构活动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崭新认识。我与每位听课教师进行了认真沟通,清楚认识到自己在教态和过渡语言处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为此我又认真准备了第二个课题《一次函数的应用》,而正式在四中开课的已是我精心构思的第三个课题《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正如刘校长所讲:只要认真没有干不好的事。若想效在课上必须功在课前。这次活动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2.精读教材,巧设环节
本节课的成功主要在于对教学环节的巧妙设置。在教研室确立课题时郭老师对我们讲:一节县级课通常要准备15天左右,一节市级课最少要精雕细刻一个月,你们这次也比较厉害,同一课题不同处理,效果如何内行一眼便知,所以你们要认真准备。当时我
们五人的压力都很大,但压力就是动力。回校后我首先认真研读了课程标准,明确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由于课改后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深刻,因而确定教法让我煞费苦心。为此我上网搜寻打印了数篇新课改范例和新理念下的好课标准等资料,利用晚自习时间精研细读,最后决定采用问题——探索——发现—-应用的教学模式。首先一个情境问题就浪费了我三个晚上的时间,我感觉引入问题极为重要,而课本和网络的一些引例都有些牵强、生硬。可能真的是突兀的灵感使我的头脑中出现了我课件中的情境问题,欣喜之余引言也就随之而出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是新教材的主要特点,因而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我打破了教材顺序,采用由角及边、由少到多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方法,让学生经历挫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现在感觉效果很好。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人人都要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都学习必须的数学。所以我对课本上的例习题都进行了处理,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例题,并通过变式转化为另外几个习题,直到最后解决引例问题,都能使学生真的体会到学以致用。如何小结已经是令教师头痛的事,甚至让我们感觉无关紧要,因此我给学生出示了带有启发性语句的提纲式小结,并要求落实到纸上,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主动评价自己的良好习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题内容往往决定教法的选择。
3.同中求异,共同提高
同课异构讲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殊途同归,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5月7日在四中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讲课结束之后,刚刚离开报告厅大门,有几个兄弟校同学科教师马上围住了我。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对我说:王老师,我是一个比较挑剔的人,但您的设计真的吸引了我。能把您的课件考给我们吗?以后我们可以多交流吗?几句话让我感慨很多,深深地被年轻教师谦虚好学的精神所打动。接下来我听了其他几位教师的课,认真揣摩她们的每一句话,体会她们的每一个构思。四中老师的干练、渔阳老师的学生自主式回答方式、燕山老师的几何画板演示和二中老师驾驭课堂能力都深深吸引了我。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这样的活动,相信每位教师把握和处理教材的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第一轮的同课异构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我的心情还没有平静。这种活动因为有竞争,重视的心理会让人讲求严谨,追求完美,课堂的设计也会颇为考究。而平时的课堂我们只注重了课堂内容的充实而忽略了很多细节的处理。而对细节的推敲才能真正领略课堂真味,才助于提升课堂艺术素质!相互间的听课更是优化课堂结构,完善课堂语言,改善教法教态的好方法。想起刚开始听说这项活动的程序时,心里确实也有想法,认为那简直是一场场无奈的“作秀”演出,待到“演出”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作秀的过程正是提升的过程,被人品评的过程也正是收获的过程。结果并不重要,但过程却是教学工作的方法大餐,大家各取所需,吸取别人有营养的小菜,纳入自己的分餐盘,塑造完美的饮食结构。感谢教研室学校给我这样一个锻炼提高的机会,感谢同行老师给我无私的帮助,感谢校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指导。在此谢谢大家。并祝愿“同课异构”这朵小花常开不败。
【篇四】小学二年级下期数学同课异构,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人们常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这句话的误导下,很多人只是把数学与思维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只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其实不然。在数学学习中也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基本学习能力,如:认真细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通过数学阅读可以使学生具备个性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本文首先从数学阅读的现状分析入手,然后探索了数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接着阐述了数学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阅读能力 培养
在批改作业时,常常听到老师讲:“唉,这么简单的题目又做错了,真是太粗心了!”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不应该的错误呢?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只要老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什么原因呢?
一、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专家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追问数学阅读的本义。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出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因此,老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活动,这可以使老师对阅读的本质有更为深切的了解。阅读实质上是阅读主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并重组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最后将所获信息作用于主体已有知识结构,达到重整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认为,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根据已有旧知,在一定阅读动机的驱使下,依托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将文字语言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并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数学
阅读能力指顺利完成数学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①对已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在阅读的新情景中的重现;②对新情景中的数学语句进行分解和组合;③对新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的理解和记忆;④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学的知识加以整合。
三、探寻数学阅读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现代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展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进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以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
数学的语言包含有通常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因此,在数学阅读常须对各种语言进行转化,把不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把抽象的条理不清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条理清楚的问题,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来表述,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另外在数学阅读中也常要求在思维形式上频繁变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所有这些都要求阅读者要有灵活的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也正是数学阅读所能培养的思维能力之
一。那么,数学阅读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一)、变换方式、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速度快,即能对问题迅速作出反映。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可以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持久地加以训练。
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例题“小雪得了12朵小红花,小磊得了8朵,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小红花?”老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拿出学具摆一摆。(用小圆片表示小雪的12朵,三角形片表示小磊的8朵。)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表示花,把它们画下来,进而顺势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数学思维的形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多次往复。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让思维活动充分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越准确、越清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借助各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顺利地由具体向抽象过渡。久而久之,学生阅读文本信息时,就能自然地想到画几何图、线段图或列数量关系式等,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加强,阅读能力也就相应地得到提高。
(二)、大胆质疑、合理探索、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能有主见地分析判断。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去疑——质疑——探索——释疑,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
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进而锻炼思维的独创性。
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在阅读中感知、体验、思考,学生在交流收获后提出一系列问题:
1、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2、人们什么原因要用百分数?
3、百分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近百分数,学习了百分数的读写,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和优越性。学生在亲自经历了这些问题的发现、探索,总结的过程,不仅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较深,而且仍享受到了研究、探索、发现的喜悦,进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能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纵横比较、求同存异、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深入地钻研思考问题,不满足表面的认识,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对于概念、性质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逐句、逐字的推敲、剖析,直到弄懂其真正含义。让学生养成读书时动手、动眼、动脑时多种器官合成运作的习惯。另外,要与其它相近的概念加以比较、区分、总结、归纳,加深理解,整体把握,这样即见“树木”,又见“森林”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把所学内容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四)、丰富想象、驰骋联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广开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进行思考,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以能性的思维训练。
例如研究转化的策略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通过阅读,学生发现转化的策略可以在不同领域得到运用,利用数形结合可以把1+1/2+1/4+1/8+1/16+1/32转化成1-1/32计算,可以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联想到生活中很多问题也可以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学生的思维的宽度、广度得到了有效地拓展。
四、探索数学阅读的策略。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以身作则,引起关注。
数学老师的示范阅读的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老师的示范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通过老师阅读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而老师如今的课堂,多
数老师习惯把题目一出示,然后指名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开始让学生“开工”。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身为老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老师的学生认真读题呢?老师不能因为自己已充分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如果老师在每次读题时能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来阅读,那么学生对阅读也会更加关注。如在《圆柱的认识》一课中,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这句话的理解,通过阅读先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词,又通过与“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等知识的比较后就真正地理解圆柱的概念。
(二)、课内课外,双剑合璧。
老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课外也要让学生尽情地读。课内阅读以读图、读符号为主,课外阅读应以游戏为主,不带任何任务,自由的阅读、自在的游戏。
1、课上读什么
(1)提供各种形式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读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读;在教学中,可以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不仅能反映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并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变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2)提供综合信息的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除法的教学中,主题图的呈现一般是图文并茂的,有时候只是一个相关的条件,而其他的条件则在图中,需要学生的阅读才能获得。学生要从主题图中“读”出数据信息,那么在此过程中,学生阅读的不仅仅是数字信息、文字信息,更重要的是以图文形式呈现的综合信息,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
又如:学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联系生活中的走近路、认识比时联系黄金分割点;数学史上有著名的祖冲之、华罗庚 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在阅读、交流、讨论中明白了“阅读材料”里的故事,在故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又如:学习了小数时让学生阅读故事《0与小数点的“战争”》,在与小数点的斗智中“0”大展神威,让孩子们在惊叹之余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阅读《 小数点的代价》让学生了解了前苏联的一次航天事故:由于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联盟1号在返回地面时失事了,从中深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痛悔,理解了计算来不得半点马虎,结下严谨这位良友。小学二年级下期数学同课异构,论文范文
2、课外读什么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获得心
理发展的。”适宜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能激发儿童学习的欲望,增强其主动探究的意识,并促进自身发展。因此,老师要留给学生自由阅读数学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一些有效的数学阅读材料,(如《数学史》、《趣味数学》、《小
学生数学报》、《快乐数学》等课外数学读物及数学学习指导读物),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数学阅读中,抽象与形象自然地融合,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促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融通。
例如,学习“年、月、日”之后,让学生多方搜集资料,动手制作了当年的年历卡;学习了“千米和吨”之后,结合书后的“你知道吗?”,让学生上网查找我国测量工具不断变革的材料,制作成丰富多彩的数学小报。又如:学习统计后,收集一些统计图表和相关的文字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独立阅读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阅读后思考、发现、并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独特的见解,使学生对统计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小学二年级下期数学同课异构,论文范文
总之,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拓宽阅读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细化要求,教给方法。
1、激发兴趣,以“疑”导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例如:教学 “厘米、分米”时,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阶段,编写小华的一天,小华早上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穿上15分米长的上衣,和9厘米长的裤子。又穿上20厘米长的鞋子,拿出5毫米长的牙膏,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拿着15分米长的牙刷在刷牙.。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错误,能及时加深对“厘米、分米”的感知。另外,在教室里张贴著名数学家探索数学规律中所发展的有趣事迹或趣味数学谜等,也不失为激励学生主动去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2、手脑并用, 以“动”带读。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数学中的语言常常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老师可以边读边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例如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相等的扇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周长增加了6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解决这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边读边画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示意图,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增加了两条半径,问题很快迎刃而解。又如教学“画平行线”。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画的步骤。又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画,对在画时出现的问题仍可以提出来大家解决。这样边读边动手,学生学得轻松,方法记得牢固。
【篇五】小学二年级下期数学同课异构,论文范文
同课异构主持稿
西语系开展“同课异构”实践教学观摩活动主持稿 (同学们请安静,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把手机调整到静音或者震动状态,谢谢合作。)
A: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主持人xxx B:我是主持人XXX
A:欢迎大家来到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西语系“同课异构”实践教学观摩活动的现场。
B:本次活动特别感谢西语系主任赵晓光老师的悉心指导、精心策划以及大力支持,再次表示感谢。
A: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莅临本次活动的老师和嘉宾,我们荣幸的请到: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xxx老师,四平市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陈京锋老师,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陈力老师,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姜焕老师,以及西语系全体教师。同样也欢迎观摩此次活动的其他同学!
B: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西语系主任赵晓光老师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词!
A:感谢赵主任的精彩致词。
B:同课异构,曁同一节课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理解,备课并授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授课结构,风格,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的不同构思。
A:本次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潜心研究加强教学的方法,帮助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路,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通过本
次活动让广大学生感受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寻求特性,从“异”中求“同”提高师范专业学生讲课技能。 B: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今天的活动流程,我系经过精心的策划,与长春,四平的各优秀英语教师联合研讨后,本次活动我们将选手分成了两个小组,每组10人。每组每人分工不同,对同一个课题进行设计,研讨,练习,讲课。今天我们进行小学组的课程展示。 A:本次讲课活动的主题是xxx,让我们欢迎第一位讲课的同学—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西语系xxx同学。
A: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xxx同学的精彩讲课。下面让我们一起欢迎第二位讲课的老师—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陈力老师为我们带来课堂展示。
B:感谢陈力老师为我们呈现精彩的课程,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吉林师大附属小学姜焕老师为我们带来课堂展示。 A:非常感谢姜焕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课程展示。
B:非常感谢姜焕老师,接下来,让我们轻松一下,欣赏由西语系XXX同学带来的歌曲。
A:轻松过后,活动继续。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四平市铁东区教师进
修学校的陈京锋老师为我们进行课堂展示。
B:非常感谢陈京锋老师,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长春外国语学校吴秋莉老师为我们带来课堂展示。
A:今天的活动激烈而又精彩,让我们欢迎四平市教研员XXX老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点评。
B:感谢XXX老师的点评,有请英语教学专家XXX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
A:感谢XXX老师的点评,下面有请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xxx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
A:感谢三位老师的精彩点评。
B:下面有请各位老师,嘉宾以及参与同学合影留念。
A:现在,我宣布,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西语系“同课异构”实践教学观摩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以及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谢谢大家,再见!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学二年级下期数学同课异构,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