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

第21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清单

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一) 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作者是 吴均 ,字 叔庠 , 南朝梁 (六)《与朱元思书》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富春江奇山异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爱慕自然,鄙弃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朝代)文学家。课文选自 《艺文类聚》。 (二)字音字形:缥(piǎo)碧 轩(xuān)邈(miǎo) 嘤嘤(yīng) 鸢(yuān)飞戾(lì)天 横柯上蔽(bì) 急湍(tuān) 泠泠(líng) 窥(kuī)谷 (三)重点字词:

1.风烟俱净 2.从流飘荡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俱:全,都 从:顺、随 缥碧:青白色 甚:比得过 奔: 飞奔的马 5.负势竞 上 6.蝉则千转不穷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负:凭依 上:向上 “转”同“啭”鸟叫声 戾:至 息:平息,使停止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横柯上蔽 10.任意东西 经纶:筹划 “反”同“返”返回 柯:树干 往东往西 (四)一词多义

①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②直:直视无碍:一直,

猿则百叫无绝:停,断 争高直指:笔直,。 ③上:负势竞上:向上 ④百: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

横柯上蔽:上面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多, ⑤轩:互相轩邈:高 ⑥者:经纶世务者,……的人

开轩面场圃:窗或门。 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中轩敞者为舱:高。 ⑦见: 千丈见底:看见。

才美不外见:通现, 表现 (五)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

1

(七)课文结构

总述: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清澈;湍急(静动结合)厌倦政治 分写(夸张比喻)寄情山水 轩邈成峰

鸟鸣猿啼

光影交错 (八)语段赏析:

(1)富春江的山水“奇”在哪?“异”在哪? “山”奇在峻峭,有活力;“水”异在清,急。

(2)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3)练习册P104页8、9、10、11题(4)生活P89页5、7题

第22课《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清单

(一)文学常识:《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 陶渊明 ,名 潜 ,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三)重点字词:

1.造饮辄尽 2.箪瓢屡空,宴如也 3.兹若人之俦乎 造:往、到 辄:就 如:若 俦:辈,同类 4.不戚戚于贫贱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6.每有会意

戚戚:忧愁的样子 许:地方 会:体会,领会 7.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8.亲旧知其如此 9.不汲汲于富贵 何处、哪里。许:处所 亲戚朋友 心情急切的样子 10.环堵萧然 11.以乐其志

萧然:空寂的样子 以快乐 (四)一词多义

①以:因以为号焉:把 ②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以此自终:凭借 无怀氏之民欤?:助词,译为“的” ③言:闲静少言:说话,说 ④其: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黔娄之妻有言:言语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

⑤如:晏如:…的样子⑥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亲旧知其如此: 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估计,左右、多 (五)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 5.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尽,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从不在意该走该留。

(六)《五柳先生传》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介绍五柳先生身份,称号,生活,性格特点等,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七)课文结构

好读书 五柳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嗜酒 常著文 先生传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八)语段赏析:

(1)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常著文章自娯。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什么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3)“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却“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获得知识,获得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4)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形象:率真随性、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5)练习册P108页6、7题

(6)生活P92页2、3、4、语段赏析中的5题

第23课《马说》知识点清单

(一)文学常识:《马说》的作者是 韩愈 ,字 退之 , 唐代 (朝代)文学家。课文(三)重点字词:

1.策之不以其道 2.执策而临之 3.其真无马邪 4.其真不知马也 .策:鞭打 策:鞭子 其:难道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食:餐 “食”同“饲”喂 材:才能 是:这样 虽:即使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9.才美不外见 10.故虽有名马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尚且 等:一样、等同 “见”同“现”表现 虽:即使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四)一词多义

①之:虽有千里之能:助词,的,

马之千里者: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

②食:食不饱: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2

一食或尽粟一石:顿 ③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

④以:不以千里称也:用 ⑤乎:介词,于,出乎其性;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语气词,勉乎哉 孔夫子何以谓之文也:凭,靠 能以径寸之木:用

⑥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⑦或:或以为死:有的人

虽有千里之能:能力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⑧其: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其实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它 ⑨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示转折

执策而临: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⑩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五)重点译句: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它却不采用正确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4.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人的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中,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出来。 (六)《马说》主题思想:

3

本文通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埋没人才的现象 ,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七)课文结构

提出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有伯乐的重要性) 托 痛惜 马说 分析原因:饲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物 愤怒 (世无伯乐的危害) 寓 嘲讽 点明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意 (无人识马的感慨) (八)语段赏析:

(1) 《马说》是一篇_说__(体裁),作者是唐朝 (朝代)韩愈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托物寓意手法。文中的“伯乐”是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是比喻人才;“食马者”是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

(2)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策之不以 其道 –天下无马 ”。 (3)本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 ,难道 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到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 (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7)生活P95语段赏析中的2、4题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清单

(一)文学常识:《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字 景濂 ,号潜溪 ,明代(朝代)(三)重点字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援疑质理 3.益慕圣贤之道 4.俟其欣悦

致:买 援:提出 质:询问 幕:仰慕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汤:热水 覆:蒙盖 再:第二次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9.同舍生皆被绮绣 支:通“肢”。 被:通“披”,穿。 (四)一词多义

①以:以衾拥覆:用 ②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

以中有足乐:连词,因为者 与朱元思书:信 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家贫,无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③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

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④其:俟其欣悦:他 ⑤至:礼愈至:周到

门人弟子填其室:他的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到底 ⑥若:烨然若神人:好像 ⑦患:又患无硕师名人:动词,担忧,忧虑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 ⑧故:故余虽愚:连词,所以 ⑨道:益慕圣贤之道名词:学说

故人具鸡黍:老朋友; 不足为外人道也: 动词,说 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当初;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 (五)重点译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他人了。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5.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对答。 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8.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 9.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六)《送东阳马生序》主题思想:本文作者通过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介绍给马生,目的是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七)课文结构

得书之难

借书抄书、录毕送之从师之难立侍左右、俯身倾听(神态描写)勤且艰 求学之苦负箧曳徙、四肢僵劲

生活之艰(八)语段赏析:

(1)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2)作者在写自己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我的概括: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4)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5)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4

(6)生活P98页问题研讨中的1、4题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六)《小石潭记》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七)课文结构

发现:闻声

伐道小 移步换形

青树翠蔓

石定点特写 环境幽清 抑郁忧伤 潭溪身:斗折蛇行比喻手法

记景:凄神寒骨景情交融

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 (水→石→树→鱼) (溪身→岸势) (气氛→感受)

(八)语段赏析: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按游览的顺序,抓住幽静的特点。

(2)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下句: 。 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

5

第26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清单

(一)文学常识:《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柳宗元 ,字 子厚 , 唐代 (朝代), 唐宋 八大家之一。课文选自 《柳河东集 》 ,体裁是 游记 。

(二)字音字形:坻(chí) 坻(dǐ) 屿(yǔ) 嵁(kān) 佁(yí)然 翕(xī)忽 如鸣珮(pèi)环 篁(huáng)竹 清冽(liè) 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 披拂(fú) 犬牙差(cī)互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三)重点字词:

1.水尤清冽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佁然不动 尤:格外 道:道路 见:出现 可:大约 佁然:呆呆的样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6.隶而从者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8.下见小潭 清:凄清 居:停留 隶:跟从、跟随、跟着 西:向西 下:在下面 9.日光下澈 10.皆若空游无所依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其岸势犬牙差互 下:往下 空:在空中 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犬牙:像狗的牙子 13.似与游者相乐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5.记之而去

乐:逗乐 凄、寒: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去:离开

(四)一词多译

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五)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篇二】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复习

《与朱元思乢》

一、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湍】怢流。【奔】飞奔的马。【轩邈】往高处和进处伸展。轩,高。邈,进。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

3.常觃词语【风烟】烟雾。 【共艱】一样的颜艱。 【仍流】随着江流。仍,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艱。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竞,争。 【直挃】笔直地向上,直揑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绝】停止。 【鸢 (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乊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二、 阅读探究

1. 表明富昡山天朗气清的壮丼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 风烟俱尽,天山共艱。

2. 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 仍流飘荡,任意东西。

3. 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 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斱法?

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怢湍”,突出凶猛(怢湍、猛浪)。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斱法。

5. 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

① 整体形象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挃,千百成峰。”

② 生长状态奇。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

③ 自然声音奇。

仍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朶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

6. 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乊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 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

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乊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7. 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

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艱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宋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乊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三、 拓展延伸

1. 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怢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

“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2. 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四、 参翿译文,见参翿乢!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一、 基本知识

(一)文学常识

1. 节选自《宊学士文集》。作者宊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

2. 序,一种文体,有乢序、赠序两种。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 文言词语

1. 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2.通假字【支】通“肢”。【被】通“披”。

3.古今异义【汤】古义:热水。今义:做菜的汤汁。【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今义:挃重复。

4.词类活用【腰】挂在腰间。

5.常觃词语

【嗜学】酷爱读乢。嗜,喜欢,特殊的爱好。【致】取得。【假借】借。假,借。【手自】亲手、亲自。【怠】懈怠,放松。【逾(yú) 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越过,超过。【以是】因此。以,因为。【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冠,帽子。【益】更加。【道】思想、学说。【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翾师。硕,大。【游】交游,交往。【趋】快走。【仍】跟仍。【执经】拿着经乢。执,拿。【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德,道德。望,声 望。隆,高。尊,声望、地位高。【稍降辞艱】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艱放温和些。辞艱,语言和脸艱。【侍】侍侯。【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倾耳】侧着耳朵。倾,侧斜。【请】请教。【或】有时。【斥咄(duō)训斥,呵责。【艱】表情。【恭】恭顺。【至】周到。【复】回复,回答。【俟(sì)】等待。

【欣悦】高兴。【卒】终于。【获】收获。【负箧(qi)曳(y)屣(xǐ)】背着乢箱,拕着鞋子。箧,小箱子。曳,拕,拉。屣,鞋子。【穷冬】隆冬,深冬。【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挃学舍,乢馆。【僵劲(jìng)】僵硬。【媵(yìng)人】这里挃服役的人。【沃

灌】浇洗。【衾】被子。【拥】围裹。【覆】盖。【寓】寄居。【逆旅】旅店。逆,迎。【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挃香气。【烨(y)】光彩照翽。【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略无】毫无。【慕色】羡慕。慕,羡慕。色,欣羡。【奉】供兺。【不若】不如。

二、阅读探究

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乊难和用心乊艰的?

(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乢乊家,手自笔彔,天大寒而弗乊怠,走送乊。

(2)成人后求师的艰难:a.叩问乊难。b.旅途乊难。c.生活乊苦。

2.作者“因得遍观全乢”的原因是什么?

爱好读乢,兊服家贫和自然条件的恲劣,借乢苦学。

3.作者用大量的文字乢写求师乊艰的目的是什么?

拿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4.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

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通过对比,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

5.作者写赠序的目的是什么?

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7.古人有兊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丽例。

① 欥阳修画荻习字。② 王冕僧寺夜读。③ 杨时程门立雪。④ 匡衡凿壁借光。⑤ 车胤囊萤夜读。

8.你所知道的什么文章阐述了与本文相似的道理?

《为学》。本文和《为学》都说明了学业有成不在于良好的客观条件而在于主观努力的道理。

9.你仍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

①仍作者年轻时求学上看:作者对读乢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兊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②仍作者写本文的态度上看:作者德高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恱,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10.马生本是一个用心学习的人,作者为什么还要勉励他刻苦学习?

宊濂深知当时的太学使人兺尊处优,所以勉励马生。

三、拓展延伸

11.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条件优越,你怎样学习?

(自做答案)仍树立进大理想,珍惜今天并福生活,发愤读乢,为国为民作贡献等角度作答。

12.请写出古代勉学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五、参翿译文,见参翿乢!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

小石潭记

一、 基础知识(一)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宊八大家”乊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 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2. 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挃年轻人。今:挃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艱。

3. 一词多义【以】 ①全石以为底(把 ) ②卷石底以出(而 )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

4.常觃词语

【篁(huáng)竹】竹林。【珮(pi)环】玉制裃饰物。【尤】栺外。【清冽】清凉。冽,寒冷。

【以为】作为。【卷(quán)】弯曲。【坻(chí)】水中高地。【屿】小岛。【嵁(kān)】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依】依靠。

【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铺开。【佁(yǐ)然】呆呆的样子。【俶(chù)尔】忽然。【逝】去,离开。【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忽明忽暗,又挃时隐时显。【势】姿态。【差(cī)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qiǎo)怆(chuàng)】忧伤的样子。【幽邃(suì)】幽静深进。【境】环境。【过】过于,太。【乃】于是,就。【余】我。【隶】随仍。【仍】跟仍。

二、 阅读探究

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隑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4.文中仍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隑篁竹,伐竹取道。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乊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进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水清鱼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仍 游鱼 、 鱼影 、 日光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水 ,却又无处不在写 水 。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乊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进逝,往来翕忽。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进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⑵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进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乊澄澈,与“石潭”照应。⑶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乊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乊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艱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艱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作者是按由进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12.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水的清。

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丼的景艱,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乊”,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5.“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挃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① 闻水声,如鸣珮环。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 似与游者相乐。比喻:① 闻水声,如鸣佩环。

16.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

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 。

第三段:写潭的水源。

第四段:潭周围景艱及作者的感受。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篇三】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做题(15分)然不动,傲尔远逝,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八年级语文(课标人教版)

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2.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

角度描写的?(4分)

13.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lO.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影布石上( ) (2)水尤清冽( ) ..

(3)以其境过清(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11.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理解课文填空。(2分)

(1)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1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

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2)第二段作者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的作用是 。

13.如果你穿越了“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

闷悲怆之情后,说上几句劝慰的话语,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3分)

11、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2分)

1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2分)

13、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2分)

1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4分)

9、文段理解,(5分)

(1)三段选文各描绘了不同的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3分)

(2)选文情景交融,试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及游览到最后时的心情。(2

分)

10、语言品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是写溪身的,

若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换成“曲曲折折”好不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 心乐之( )2) 蒙络摇缀( )(3) 斗折蛇行( ) (4) 乃记之而去(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文章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2分)

4.“境由心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2分)(

4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猛浪若奔

( ) 蝉则千转不穷(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以其境过清( )( )

42.下列成语中的“过”字与“以其境过清”中的“过”字意思不同的是( )。

(1分)

A.过犹不及 B.矫枉过正 C.文过饰非 D.言过其实

4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4.《与朱元思书》选段中描写“水”的语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选段中描写“水”的语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都突出了“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分)《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趣,《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绪。(2分)

10(1)映 (2)格外 (3)凄清 (4)大约(每题1分)

11.青翠的树枝,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2.(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侧面衬托小石潭水之清。(每题1分)

3.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

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2分。例如:不要悲伤,人生难免有挫折,只要我们拥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心忧天下,为民谋利,你的人生就是完美的。

三、(一)7、(1)大约(2)凄清 8、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

弥漫着忧伤的气息。9、(1)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观鱼时写

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心情。而观鱼后坐潭上,

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反映作者心情抑郁。10、不好。“斗折蛇行”

运用了比喻,用北斗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形象而生动。

三、阅读(42分) (一)(15分)

10.(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

分)

11.(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

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

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

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2.(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

(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

可) 13.(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

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9至28题

二、阅读(56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10至31题

(一)(18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大守醉也。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觥筹交错 .

(2)颓然乎其间者 ..

(3)临溪而渔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大守醉也

12、滁人能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 。(2分)

13、这段文字写了太守之乐,是通过文中的“ ”字表现出来的。文中的

“ ”这个句

子,表现了太守与众宾出游,不事铺张,不事排场。(2分)

14、此段文字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时滁州的 景象,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理想。(4分)

15、 “太守醉也”的“醉”应如何理解?(3分)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1分) .

(2)名之者谁( )(1分) .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第三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众宾欢、。(2分)

1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写与众人游宴之乐。

B、短文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C、“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17、“醉”和“乐”反复出现,你认为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3分)

18、从欧阳修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13、(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命名,给取名

14、(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花开了 ,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5、太守宴、太守醉 16、C 17、“醉”和“乐”是统一的,醉就是乐,乐就是醉,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18、与民同乐,忧国忧民,积极向上,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计个人得失有责任感等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名之者谁 (2)野芳发而幽香 ..

(3)朝而往,暮而归 (4)弈者胜 ..

20、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2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22、解释画线加粗的词语:(4分)

① 野芳发而幽香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 宴酣之乐④ 觥筹交错

2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4、文章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其中包括风景画和风习画,而风习画由 、 、 、

四个画面组成,其中 的画面是核心,其余三幅画面为写这幅画面服务,起到陪衬作用。(4分

25、简答题:(3分)

第一段主要写景,第二段主要写人。全文扣住一个“乐”字,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简

要分析欧阳修的“乐”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五柳先生的“乐其志”中的“乐”的不同含义。

1.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伛偻提携( ) ②宴酣之乐( ) ...

③树林阴翳( )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

2. “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词语中“去”字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去”

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记之而去 B. 日始出时去人近

C.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D.一狼径去

3. 用现代汉语写出翻译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分)

4.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而被贬官滁洲,仕途失意,却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

请结合下面材料,谈谈文章表达了欧阳修怎么样的思想情怀?(2分)

【资料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17.①孩童 ②尽兴,酣畅 ③遮盖 ④以为乐 18.B

19.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

20(参考内容)欧阳修虽被贬官,却没有消沉,而是积极为民办事,忧民之所忧,从而令滁州政通人和,太守与民同乐。

22、解释画线加粗的词语:(4分)

① 野芳发而幽香香花②佳木秀而繁阴滋长

③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④ 觥筹交错酒杯

2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洲人在游玩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24、文章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其中包括风景画和风习画,而风习画由 、 、 、

四个画面组成,其中 的画面是核心,其余三幅画面为写这幅画面服务,起到陪衬作用。(4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5、简答题:(3分)

第一段主要写景,第二段主要写人。全文扣住一个“乐”字,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简

要分析欧阳修的“乐”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五柳先生的“乐其志”中的“乐”的不同含义。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立意更深;五柳先生是一种自得的田园之乐,追求的是独善其身。

(一)(15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或异二者之为 .(3)然则何时而乐耶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篇四】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风和烟雾都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也看得到底。游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一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高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处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候还能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作为自己的号。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他安安静静地,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喜欢读书,却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生性嗜好喝酒,但因家穷不能常常喝到。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他)去喝酒就要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离开,说走就走。

6、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依然安然自若。

7、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常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9、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他)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吧?或者是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23、马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1、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在奴隶的手下受到屈辱,与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能以千里马而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鞭策它不能按照(驱使它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24、送东阳马生序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小时候就嗜好读书。家里穷,不能得到书看,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遍各种各样的书。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与之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我站在旁边侍候,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脸色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复。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6、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7、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8、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住在旅店,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9、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佩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好像神仙一样。

10、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之间,一点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着的珮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道路出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睡眠,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头,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倒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而去。

27、岳阳楼记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谪迁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到自然景物而出发的情感,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4、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职责的心情,(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因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

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7、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当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平民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君王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11、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8、醉翁亭记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3、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与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得很少也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给自己起号叫醉翁。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就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流水减少石头裸露出来的,是山间的四季景色。

7、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晚上回来,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8、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骆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

9、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在面前摆开的,是太守的宴席啊!

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宾客欢乐的样子。

1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1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有人知道跟从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29、满井游记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在这时冰面刚刚溶解,水波开始发出亮光,鱼鳞似的波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地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得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5、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啊。

6、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 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是这个官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的游玩将从这里开始,怎能没有记录?

【篇五】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语文八下人教版古文复习资料集锦

八下语文人教版古文复习资料

《与朱元思书》

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7)急湍:急流的水 (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10)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 (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19)交映:互相掩映。(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 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 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4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

6、 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 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8、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9、中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

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

《五柳先生传》(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陶渊明)

1、 文学常识: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 《〈归园田居〉其三》

2、 人物欣赏:(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是与民同乐。

3、 名句及成语:(1)不求甚解:现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意思:不为贫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 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 亲旧:亲戚、朋友。 造饮:到、往。到别人家里去喝酒。期:希望,愿望。 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 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打补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若人:此人。俦:朋友,伴侣。 觞:酒杯。 嗜:爱好,喜欢。

5、 重点句子翻译:(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6、理解背诵:《五柳先生传》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马说》韩愈

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阅读理解:

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s

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或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阅读课)

1、文学常识、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2、重点字词解释。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跑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经叩问:求教。叩,问。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严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至)舍:学舍,书舍。 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理解背诵。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思考、(1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之患。

(3)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

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3、重点段翻译。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醉翁亭记》

1、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文正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

环滁(chù) 林壑(hè)琅琊(láng yá) 饮少辄醉(zhé)

岩穴瞑(míng) 伛偻(yǚ lǚ) 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3、重点解词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5、复习文章知识。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6、理解背诵。(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岳阳楼记》

一、生字

谪(zhé)守 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 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 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潇(xiāo)湘 属 ( zhǔ 同“嘱”)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篇六】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

《与朱元思书》

语音

缥(piǎo)碧 无碍(ài)负势竞(jìng )上 泠泠(líng)作响 嘤嘤(yīng )成韵 鸢(yuān)飞戾( lì )天 互相轩(xuān )邈(miǎo )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顺,随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 反: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7、全文共两段,第一段为总写,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第二段是为分写。先写“异水”,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流舒缓处,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负、 竞 、轩邈 、争 、直 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泉声 、鸟声、蝉声 、猿声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嗜学shì叩(kòu)问叱(chì)咄(duō)俟(sì)负箧(qiè)

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衾(qīn)容臭(xiù)烨(yè)

缊(yùn)袍敝衣烨然yè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2、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益:更加 慕:仰慕 道:学说,学问 4、俟其欣悦 俟:等待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 衾:被子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即使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 “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造饮辄尽 造:往,到 辄:就

2、箪瓢屡空,晏如也 屡:经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3、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6、每有会意 会:体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亲:亲戚 旧:朋友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思: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6、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五柳先生的形象 ?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以:按照 道:正确的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面对

3、其真无马邪 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表推测语气,相当于“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或:有时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喂 材:通“才”,才能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虽:即使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等同 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故:所以,因此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一词多义:

①之:助词,译为的,虽有千里之能;

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 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食:吃,食不饱;

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顿:一食或尽粟一石。

①策: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

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④以:用,不以千里称也;

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⑤能: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力,虽有千里之能。

⑤其:它的,代词,策之不以其道;

表反问语气,难道,其真无马耶; 其实,其真不知马也! 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屈辱在奴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小石潭记》 一、词语: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冽:凉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为:成为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以:因为。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行:走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乃记之而去 乃:就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像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环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25.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6.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2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8.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岳阳楼记》

一、词语: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越:到了。明年:第二年。具:通“俱”,全,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淫雨霏霏 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国:京城。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鸟停息在树上。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 把:持。 临:面对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 心旷神怡 怡:愉快。 二、句子翻译。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9)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三、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四、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五、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醉翁亭记》

一、词语解释:

1. 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于:从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总是。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暝:昏暗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 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茂盛,繁茂。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 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 谓:是,为。 二、句子翻译: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