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新闻两则导学案及答案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新闻两则》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闻两则》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a yù suíjìnɡ kuì jiān xiá ^a

dànɡ dānɡ sài sāi s^a s^a

2、负隅顽抗:凭借险要地势,顽固抵抗。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悍然拒绝:果断的,毫不犹豫的的拒绝。比喻没有商量的余地。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业已:业经;已经。

3、消息。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导语、主体。 主体 4、B 5、D

6、时间——从20日夜起24小时内 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三路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全线告捷。

7、泄气 厌战 8、突出我军所遇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

9、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B、D

第二课时

1、人物——中原我军 地点——南阳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2、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其余部分为主体。

合作探究

1、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

2、作者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争战,目的是证明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蒋军走上节节败退,我军走上节节胜利的道路。

3、比喻。写出了我人民解放军在江淮河地区不仅壮大了队伍、巩固了根据地,而且深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人民中间深得民心

【精读精练】答案:C、B 【拓展练习】答案:A、C

“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胜过了天然”,而句中的“苍山”“洱海”本来就是“天然”之物,“巧夺天工”在此犯了使用对象错误的毛病。B 中“耳濡目染”的意思是“耳听眼见,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在此使用正确。C 项“灯红酒绿”往往作贬义用,但它还有一个不常用的本意就是“热闹非凡,人们尽情欢乐”,在此用它的本意,是对的。D项“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在此使用也是对的。

【篇二】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九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 教学课时 2课时

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自读法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播放毛泽东《七律o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歌曲,见音频资源,教师板书文题)

二、新闻知识你知道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准备,分小组讨论,并代表各自的小组上台讲解,能讲多少是多少,要多鼓励学生。

教师备案,投影展示:

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2、新闻的特点: ⑴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虚构不夸张。 ⑵ 报道迅速及时。 ⑶ 语言简明扼要。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3、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基本结构:

①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②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③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④主体: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⑤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学法指导:我是这样读新闻事件的。

(一)读“标题”。

1、标题告诉我们什么内容?你认为这标题有什么特点?

《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 横渡 长江》 (简明扼要) (说明对象) (军队数量) (渡江气势) (渡江地点)

质疑:标题中“百万大军”是不是虚数?文中哪些数字可以印证?(不是虚数。下文说,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合计百万,照应了标题)

(二)读“导语”。

2、文中哪句话是新闻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导语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导语揭示了: ①渡江人数( 百万 );②渡江区域(1000余华里,西至九江,东至江阴);③渡江结果(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体现了渡江的气势雄壮和战线之长。}

4、导语前面的小号字“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在新闻中叫什么?有什么作用?{这小号字,叫“电头”, “电头”是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的文字。这个“电头”写明了通讯社的名称(新华社)发电地点(长江前线)和发电时间(22日22时)。此“电头”表明了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三)读“主体”。

5、学生朗读“主体”,了解“主体”内容。(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6、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主体”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

主体部分:“ 20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 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情况。 第二层:(“ 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

7、合作探究,画画地图。

①学生试一试:画画地图: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箭头标出。(可画在课本上的地图上)

②教师展示地图并解说。

8、把握主体部分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1000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

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教师点拨: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2、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⑴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②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③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④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泛,) “24小时内”,时限明确,(“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 “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

⑤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⑵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①“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②第4小题第一句,对战况、战果的介绍比较笼统,不够准确之外,也不够鲜明。而第二句中,“整天激战”介绍了战况,“歼灭及击溃”更鲜明的报道了敌军惨败状况,“广大地区”既准确说明了并非全境,又鲜明指出了大局已定,“控制江阴要塞”鲜明的表述出“封锁长江”的确凿态势,更切实可信。将“东路军”改为“我军”在不影响准确明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了亲切自豪的感情色彩。

③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例如“百万大军”、“1000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 锐不可当

西(较详) 中(略) 东(详)

长_______________横 ↓ ↓ ↓ ↓ 渡 ______________ 江

(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 溃不成军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入

上节课,大家第一次了解新闻这样文体,也从毛主席的一则新闻稿中领略了我解放军雄姿。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一、整体感知:

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思考品味: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2、明确: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①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②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③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④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⑤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三、拓展延伸:

1、思考题: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 阅读全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第三组,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例:比较下面两段话:

A、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B、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分析:上面两段话主要意思一样,但第1段表达较笼统。第2段中将“越过”改为“突破”,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是经过激烈的战斗才取得胜利的。“渡至”比“到达”的意思具体确切,说明人民解放军是从水路进军的。而第2段中的“24小时内”和“即已”则比“共”字更具体、更准确了,突出人民解放军渡江时间短、进军神速。第2段是毛泽东的原文,和

第1段作比较,充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和简明。

四、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一)相同点

【篇三】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 新人教版

《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

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 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

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o雪》、《卜算子o咏梅》、《水调歌头o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

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kuì ) 歼灭(jiān ) 督战(dū ) 芜湖(wú )签订(qiān ) 取.....

缔(dì ) 对峙(zhì ) 要塞(sài ) ...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B )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

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

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

叶茂盛了。”这里采用了 比喻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

【合作探究】

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战犯汤恩

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等句,回答问题。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__________,这段

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比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

是 ,其作用是( ) (多项选择)

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分析敌人

毫无斗志的原因

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

党广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项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

略过

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

是正义的

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

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0、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A派认为,

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

支持哪种意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1、关系复杂的长句,会使语意晦涩难懂。读下面一句译文,完成⑴⑵两题。( 分) 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⑴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作出让步? ⑵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不得改变

原意。

【精读精练】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

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 )、( )。

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

【主题阅读】

英雄救人不留名 受奖反遭人妒嫉

本报讯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85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他2000元,共计1.7万元。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1.7万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1.7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报》刘东林

18、这是一篇( )。

A.消息 B.通讯 C.小说 D.议论文

19、“英雄救人不留名”从新闻知识角度说,这句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新闻消息知识的写法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四】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陕西省靖边六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导学案

1《新闻两则》导学案

【课时计划】两课时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 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世界著名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 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o雪》、《卜算子o咏梅》、《水调歌头o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

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

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教师导引

组织学生以“解放战争”为话题说一段话,学生可以讲故事,可以谈历

史,共同感受解放战争是人民胜利的战争,是振奋名族精神的战争。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 ) 歼灭( ) 督战( ) 芜湖( )签订( ) 取缔( ) ......

对峙( ) 要塞( ) ..

2、常识填空:

新闻,又叫 ,它的结构通常包 、 、 、 、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 、 、 、__________ 、 。

3、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导语从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2、这则新闻的主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部分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3、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4、本文的语言有以下特点,请你在文中找出几例并加以分析。

(1)语言的准确、概括。

(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三、交流展示

四、达标练习

英雄救人不留名 受奖反遭人妒嫉

本报讯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85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他2000元,共计1.7万元。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1.7万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1.7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报》刘东林

1、这是一篇( )。

A.消息 B.通讯 C.小说 D.议论文

2、“英雄救人不留名”从新闻知识角度说,这句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新闻消息知识的写法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以“新闻”为话题说一段话,学生可以谈自己所了解的新闻知识,可以谈当前的社会热点,还可以推荐自己喜欢的新闻栏目。

二、学习过程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一)自主学习

1、生字词

阌乡( ) 潢川( )鄂豫皖( ) 绥靖( ) 阻遏( ) 管辖( ) 襄阳( ) 逃...

窜( )

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人物:

地点:

时间: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3、划分层次,了解结构: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二)合作探究

1、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2、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

3、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

4、如何理解“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中的比喻?

三、交流展示

四、达标练习 (一)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

1.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

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

3.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二)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国际知名科学家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来京参加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的斯蒂芬·霍金教授等国际知名科学家。

江泽民首先向霍金及在座的国际知名科学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江泽民高度称赞霍金倾毕生精力,为科学为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同时强调:中国政府十分尊重科学家独特的敏感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开展探索性的科学研究;科学规律的发现将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江泽民祝“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取得成功。

霍金说,非常高兴在1985年访华后再次来到中国,中国在过去17年取得的巨大进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保持和发展重视基础科学的传统,因为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要靠基础科学。他表示相信,再过50年,中国有望成为领导世界科学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等会见时在座。

参加国际弦理论会议和将于明天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外国专家丘成桐、爱德华·威滕、大卫·格罗斯和安德鲁·斯特罗明格等也参加了会见。

1、新闻结构:

导语:

主体:

2、读了这段新闻之后,你觉得中国政府对科技持什么态度?

3、针对科技发展,外国科学家提出了什么宝贵意见?

【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五】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则》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则》导学案

执笔人:杨泽菊 研讨人:八语文组 审核人: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新闻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1 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

【补充资料】: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小组交流。

3、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区域( ) 溃( )退 锐( )不可当 歼( )灭 要塞( ) 绥靖( ) 阻遏( ) 管辖( )逃窜( ) 4、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合作探究】: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一、合作学习: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 (1)请你用一句最精要的话概括新闻的内容。

(2)请你在文中找一句或一段话来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4)为什么按照中、西、东的顺序叙述?层次间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二、自主探究:根据以上所学内容分析归纳新闻的要素及结构。 新闻的要素:

新闻的结构及作用:(见课本P7)

新闻的特点:真实、迅速、简明。

三、合作学习: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自主学习第二则新闻。 四、自主探究:(见课本P7——T2)

——学会用比较法、从词语含义、感情色彩、生动形象等角度品味句子。

【拓展延伸】:观察下面两则新闻及其标题,想一想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襄阳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本报讯(记者龚莉 通讯员李仕华 袁睿)2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我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受到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隆重表彰。据了解,这是继2008年之后,我市再次获得这一殊荣。

章锋获“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 本报讯(记者王雨婷 通讯员张亚)日前,第七届“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锋榜上有名。

“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由香港理工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等协办,旨在表扬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创业征程和成功经验,并通过搭建互动平台促进内地与香港合作,推动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

据了解,“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自1997年创办以来,一直秉承“严肃、认真、公开、公正”的原则,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同。

我发现新闻的标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合作探究

学生交流新闻标题拟题特点后教师进行系统归纳。

新闻标题的拟题要求

1、题文一致: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的内容要清楚准确。 2、一语破的: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

3、简洁明快:①善于省略,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只保留事情发展的结果,省略其他部分,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省去消息来源;省去不必要的议论;②善于概括,锤炼字句,采用简称。 4、生动活泼:①注意选择词语;②修辞手法的运用,为了使标题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表现力,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新闻标题的拟题方法

1、 细读新闻;2、找准导语;3、精抓要素4、精美表达;5、注意时态;6、控制字数

二、实践练习

1、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6字。

本报讯(记者刘惠 通讯员康继耘 张伟)3月9日,我市首个“社会面移动警务平台”在火车站亮相并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的启用,将有效促进警力向社会面前移,实现警务向社会面延伸。

移动警务平台可以在随时随地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在提供法律法规、户籍政策等咨询服务的同时,延伸防控触角,及时处置各种警情和治安问题。平台民警充分利用空间及相关设施,可先期处置刑事警情、保护案件事件现场、开展治安巡查、身份相验,审查询问违法犯罪嫌疑人、及时采集嫌疑人员信息、网上审批案件,形成高效的办公流程,便于及时有效打击、震慑违法犯罪。

2、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字。

本报讯【通讯员潘阿文 记者刘德祥】从今天起,襄樊学院将启用新校名——湖北文理学院。

3月30日晚,襄樊学院大门口灯火通明,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大门口原有的“襄樊学院”几个大字,已经变成了“湖北文理学院”,学校的校旗也变了模样。昨日,记者在襄樊学院采访时看到,该校行政楼前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4月1号起正式启用湖北文理学院新校名。没有烟花爆竹,没有彩旗、空飘,襄樊学院更名在静悄悄中完成。

3、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8字。

本报讯(记者黄金晶)16日上午,“雷锋精神耀襄阳”主题征文活动启动仪式暨《永远的雷锋》赠书仪式在南湖宾馆举行。

今年是学雷锋活动50周年。自今年5月起,我市将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读书征文活动。活动中,各地、各单位将把《永远的雷锋》等书籍作为基本读物,组织青少年深入学习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并在读书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引导青少年独立撰写并自愿提交学雷锋读书活动征文。

4、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字。

本报讯(记者龚莉 通讯员邱玉)昨日,从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传来消息,我市喜获湖北省第五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称号,这也是我市第五次夺得该荣誉称号。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楚天杯”每三年评一次,是由省政府组织对全省各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成果进行综合考评后授予的奖励。2008年以来,襄阳市着眼于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站在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高度定位城市发展目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精心谋划城市建设,大力提升城市品位,襄阳的城市辐射力、带动力显著增强,魅力进一步彰显。

5、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山西太原电(记者杜守雨)2月17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上,我市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表彰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绪春出席会议。

6、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本报讯(记者刘明 通讯员何柳)近日,从团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传来喜讯,襄阳团市委被授予“2011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这是自2009年以来,团市委连续第三次荣膺“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2011年,团市委积极服务“四个襄阳”建设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团的基层基础工作和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两项重点”,深化实施青少年文明、青少年成长和青少年维权“三大工程”。市领导和上级团组织多次对团市委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共青团创先争优、青年志愿服务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答案:

1、我市首个移动警务平台投用 2、襄樊学院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

3、“雷锋精神耀襄阳”主题征文活动启动 4、襄阳五捧“楚天杯”

5、我市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6、团市委连续三年获全省先进

【篇六】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导学案

1、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

2、把握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方法】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导学8分钟、朗读10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展示15分钟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走进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一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新中国第一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2、有关“新闻”的知识

(1)新闻的定义: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 (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3)新闻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标题、副标题;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给读者以总体印象,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正文前面的部分是“电头”,它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4)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5)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加入议论、描写。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4、《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字词积累

1、给下面带点字词注音。

芜湖( ) 荻港( ) 溃退( ) 歼灭( ) 锐不可当( ) .....

要塞( ) 星宿( ) 绥靖( ) 阌乡( ) 杜聿明( ) .....

阻遏( ) 宋希濂( ) 白崇禧(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锐不可当: 阻遏:

溃退: 绥靖:

3、读课文,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

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三、初步感知

1、速读课文,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的起因:

经过与结果:

2、根据前面的资料助读,理清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 标题:

导语:

将主体分三层: 第一层(从 到 ):写 第二层(从 到 ):写 第三层(从 到 ):写

第二课时

环节预设:自读4分钟、组内交流6分钟、展示28分钟、小结评价2分钟

模块二:合作探究(课前完成)

一、美文品析

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报道?

(提示:参考前面对主体的的分层,及其遇到的敌情)

2、新闻语言具有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提示:每个特点至少找出一个句子说明,说明时注意体会句中关键词的作用)

二、我们的疑惑。

请同学们将独学或对学、群学中发现的小组未能解决的其他问题摘抄下来,与全班一起分享。 模块三:形成提升(课外完成)

1、 比较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回答问题。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

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用横线画出这篇新闻的导语,并回答:导语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从结构看,这篇新闻包括了哪几个部分?

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字数不多于15字。

本报讯(记者毛羽)昨天,北京首批500余名网络保安员开始正式上岗,监控全市网吧、网站、宽带公司、病毒公司的网络安全。

据了解,网络保安员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是网络、人防、技防业务。今后网络保安员将进入全市942家网吧及3800多家网络介入服务单位,每个网吧至少要安置保安员3名。网络保安员没有执法权,主要通过网络监控,为服务单位及时删除各种不良信息,一旦发现有人在网吧里光临黄色网站或者在网上“钓鱼”,发布虚假信息进行网络诈骗时,网络保安员将立即叫停违法行为,然后向网监部门报警。

答:

4、将下面这条简讯改为“一句话新闻”。

简讯:我们国家继一亿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和“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以及全国治沙工程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后,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将全面启动。加快太行山绿化,能改善太行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涵养水源,对华北和京津地区的建设意义重大。

5、把下列简讯改为“一句话新闻”。

今年2月19日上午10时20分,在新闻传媒中频频掀起波澜的天安门城楼一对旧的大红宫灯,随着首席拍卖师高德明的落槌声,以1380万元的竞价,成为北京中华百亭鱼乐园的“囊中物”。至此,有关拍卖天安门宫灯的争议,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是是非非后,打上了句号。

(1)一句话新闻:(不出现“北京中华百亭鱼乐园”的字样,不超过15字。数目字算1字,下同)

(2)一句话新闻:(出现“北京中华百亭鱼乐园”的字样,不超过30字)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常识填空 新闻两则导学案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