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123、*4、*5、北京喜获6、 别了,"7、*8、*910、*1112、*131415、*16、*1718尔曼等)
19、*
(苏轼) )
(龚自珍)
(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一、总体要求
1.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力型转变。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4.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
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 二、具体措施
(一)关于阅读:
1.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网络,浏览电子图书馆,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
2.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 3.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 a.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 b.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c.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d.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二)关于写作:
1.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 。 2.改革作文评改方法
采取互评法。 (详见具体方案)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口语交际教学:
普通话朗读及发言。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若干次讨论课或实话实说课。以学习方法、学校生活、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社会公德等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主题 。
(四)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1.硬笔书法作业:每日一篇,并督促学生学用结合,搞一次书法作品比赛。 2.手抄报:每月一期,搞一次展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3.流行音乐、影视作品讨论: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4.诗词抄背:——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
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五)、思想教育:
寓于阅读和听说训练之中,并通过艺术作品欣赏陶冶学生情操。逐步使学生的感情丰富、敏感、纯洁、高尚、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 (六)、教学评价:
平时多考,规模小,难度小,反馈快,以促进记忆为主要目的。 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其他各项语文活动,也应考评,记分或奖励。 做好学生学习动态观察资料的搜集整理。 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及时通知家长。
做好家访工作,尽最大可能降低学生流失率。 三、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34课时 略读课文:14课时 写作训练:21课时 口语交际:7课时 综合性学习:3课时 写字练习:2课时 课内阅读:18课时 复习测试:14课时 机动安排:7课时 四、教改专题
1.作文评改的新模式探索 2.“情趣导学”中的激趣
山人何恒
二00七年秋
巴东三峡教案((11))
教材简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活动式、研讨激发式。 教学内容、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
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提供参考网址给学生:
三峡古诗选集:.tw/DREAM/
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gofad/ 三峡工程的全面介绍:http://news.sina.com.cn/z/sanxia/index.shtml
第 二 课 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zh^angyīn
qu^a
zhàng
xī
yǎn
shǔyǐn
āizhuǎn
正音:阙 嶂 曦 巘 属引 哀转
【篇二】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课前,让我们一起回顾一首诗: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大家能背诵出来吗?
生:(大声)能。
(师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生:白帝城。
生:是从白帝城出发,经过长江。
师:对,诗人是坐船经过长江,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同学们李白乘舟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是顺流——————(千里江陵一日还)船走得很快。
教师:对,是溯su流而下,从白帝城到江陵大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我们学习地理都知道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当然也晓得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白帝城是在重庆,荆州在湖北,李白当年是自西向东乘船行驶,因此是顺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2、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此句引用渔歌反衬了三峡的险恶凄凉。
总之三峡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险峻,山高水急,景色雄伟秀丽。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不是顺流而下观风景,而是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领略三峡的雄伟秀丽的风光,去感受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私馈赠吧。
4、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 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选论》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其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两种。
一是:移步换景法
二是:定点观察法
二,播放课文录音
1、注意字音
2、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
3、那么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教师:三峡是指哪三个地方?
((齐)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4、由此可见,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按作者游踪顺序全文可分为多少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西
陵
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轻松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很悠闲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教师:边讲解边完成表格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教师:作者第一站——西陵峡,而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其特点“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虽然山高不险,水急不狭,但作者游览三峡的心情是怎样的?(紧张),可以说黄猫峡无险奇之处,所以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其理由是什么? 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
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
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特点:浓厚的江南风味)。(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色和谐统一)
看到灯影峡两岸景色,领略黄陵庙一带风光作者先前紧张的心情此时有怎样的变化?(轻松悠闲)
不过轻松悠闲心情由于路程短很快结束了,不到两三分钟,船就驶入西陵峡的第三段的什么峡?
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极为可怕)
其特点是: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 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是什么?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所谓的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这个谚语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是对其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是什么?(兵书宝剑峡)。
其特点是: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这里的距离不长,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 出了峡便是“香溪”,香溪是怎样得名的?这里有个典故是“王昭君浣妆”
还引用了杜工部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工部是谁?(杜甫)
(其作用是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把山势写活了),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如马奔驰)。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其特点是:最奇险最美丽,正是因为最奇险最美丽,因此作者着墨最多。
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是哪三种?
(山、水、云)
教师:写江水是哪句?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教师: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教师: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什么字?(险),抓住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等词来突出它的特点。
教师:“山的妙处,在不单调”。
巫峡的山不单止奇妙、不单调,还有高,你看:“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教师:这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拟人)
教师:这个拟人句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群山写活了。
教师: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即是把上一句末尾的词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使首尾相重合,形式上成为一种链式的结构,表达上前后意思紧相扣,气势连贯而下。
教师:我记得在初一《木兰诗》一文中有很多句子是运用顶真这种修辞的句子。大家能回忆回忆说说?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火伴皆惊忙)
“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教师:写巫山高俊此段中还运用了一个侧面烘托的句子,能找到吗?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教师:好的,大家把最后一句读下去。
教师:这句再现江水之急,江水之险,那么你是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来?
(冲、卷、怒吼)
教师:冲、卷、怒吼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
(视觉和听觉)
教师:至于巫山的云,作者有没有看到?
(没有)
教师:为什么没有看到巫山的云?
(因为天气晴爽)
教师: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教师:描写云乃是道听途说,发挥想象,运用比喻抓住巫山云雾奇形怪状,应有尽有的特点 教师: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两段,在读中体味巫峡的“奇险”与“美丽”吧。
(生齐读七、八自然段。)
教师: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其特点是: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教师:白帝城,坐落于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为王,筑城自卫,因城中有一口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飞腾。公孙述借此称“白帝”,改城名为“白帝城”。
教师:写白帝城引用了什么典故?(刘皇叔托孤)
教师:三国时期蜀国君子刘备临终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教师:而“孙夫人庙”是周瑜和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教师:所谓“八阵”是一种作战阵法,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八阵散布为八,复合为一,分合变化,令敌军难以对付。
教师:引用刘皇叔托孤、描写孙夫人庙、八阵图其目的都是增加三峡景色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由此可见作者的感觉是“凄凉”的。
大家看表格本文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我们来分析其作用。
1. 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2、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3、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4、典故“刘皇叔托孤”
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教师:初次之外文中还引用一句谚语,大家能找到吗?
教师:对,“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个谚语形象地概述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这是全文的基调。
教师:本文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其作用是: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教师:全班朗读总说部分,此段总写三峡险恶、感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文中通过作者的心理变化描写情绪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
教师:先前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种宗教的感情,只有赞叹,只有恐怖。作者看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感觉心情随之而变,时而紧张,时而轻松,时而害怕,时而感到别有情趣,时而凄凉,最后游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有一种怎样的愉快?(脱去危险)
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五、归纳文章的写作方法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六、教师:同学们我们品味了本文的语言,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就可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总体而言,作者对三峡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三峡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无比雄伟奇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三峡雄奇秀丽风光的赞美之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师:说得对,我们学习这篇游记后,面对三峡如此奇险秀美的风光,我们怎能不激荡出对三峡的热爱,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呢?
七、齐背诵郦道元《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以描写为主,《三峡》以记叙为主文字十分洗练。
2.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抓住景物的特色,进行描绘。 八,总结
三峡的景色时而秀丽、时而艰险、时而高峻、时而平坦,这一切都是自然的伟大力量造就而成的,是自然的伟大杰作。在作者看来,平坦是美,曲折是美,艰险更是一种美,这其实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有平坦、有坎坷、有曲折、有艰辛,但就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完美,我们的生活才会那样的多姿,真切地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张开你们的双臂去迎接生活中的朝霞、雨露,更能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生命中的狂风和暴雨。
一、诗歌朗诵,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及李白诗《早发白帝城》的配乐朗诵,字幕显示诗《早发白帝城》。]
【篇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1. 背影 """"""""""""""""""""朱自清(2)
2. 永久的悔 """"""""""""""""""季羡林(5)
3.*铁骑兵 """""""""""""""""""杨 朔(10)
4.*苏珊·安东尼 """""""""""乔安娜·斯特朗等(13)
第二单元
5.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青(17)
6. 现代诗两首"""""""""""""""""""""(20)
长城谣
一片槐树叶
7.*致空气""""""""""""""""""""邵燕祥(23)
8.*樵夫,别砍那棵树""""""""乔治·铂金斯·莫里斯(25)
第三单元
9. 日出(节选)"""""""""""""""""曹 禺(27)
10.钦差大臣(节选)"""""""""""""""果戈理(34)
11.* 放下你的鞭子""""""""""""""""陈鲤庭(37)
第四单元
12.为人民服务""""""""""""""""""毛泽东(41)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44)
14.我有个梦想""""""""""""""马丁·路德·金(49)
15.* 你是你的船长""""""""""""""""崔卫平(53)
第五单元
16.南京大屠杀""""""""""""""""""温书林(57)
17.寻找时传祥""""""""""""""""""孙德宏(62)
第六单元
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4)
21.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68)
22.* 古文二则""""""""""""""""""司马光(70)
孙权劝学
祖逖北伐
23.* 公输"""""""""""""""""""《墨子》(72)
24.诗词五首""""""""""""""""""""""(76)
第七单元
25.桃花源记"""""""""""""""""""陶渊明(79)
26.岳阳楼记"""""""""""""""""""范仲淹(82)
27.* 醉翁亭记""""""""""""""""""欧阳修(85)
28.* 湖心亭看雪"""""""""""""""""张 岱(88)
29.诗词五首""""""""""""""""""""""(91)
学期期末试卷""""""""""""""""""""""(96)
背影
教学目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
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 差使 狼藉 簌簌 妥贴 踌躇 迂 蹒跚 箸 拭 琐屑 晶莹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师】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中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稍停)找几位同学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讲解全文。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论讨讲解
【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分析〗
(理解记叙的要素)
【讨论】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分析〗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
【讨论】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分析〗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板书〗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
〖板书〗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板书〗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书〗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讨论】4、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分析〗
①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这是“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板书〗悲哀之泪
②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
这是“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板书〗感动之泪
③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不舍之泪”,父子即将离别。
〖板书〗不舍之泪
④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
读到父亲的来信,触目伤怀,又想起了往昔父亲的背影,这是“伤心之泪”。
〖板书〗伤心之泪
【讨论】4、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不可以吗?
〖分析〗2、3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
4、5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顾,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影”。
二、小结
(以讨论的方式进行)
【讨论】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板书〗父子情深
三、布置作业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
2、思考课后第一题。
课后心得:
1、“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2、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永久的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篇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马丁o路德o金的梦想和主张。
体会演讲稿中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朗读演讲能力。
3、 情感目标:
体悟马丁o路德o金的崇高献身精神,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二、教学重点:
体悟马丁路德金崇高的献身精神。
体会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马丁o路德o金崇高使命以及献身精神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提几个人的名字,奥巴马(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黑人血统的总统)、科比(科比o布莱恩特是前NBA篮球运动员)、丹泽尔.在(《训练日》中的表演使他获得奥斯卡影帝的荣誉)
大家可以找出这些人有哪些共同点吗?美国黑人
近几年来,黑人在美国乃至国际的影响越来越大——
可是,我们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时的的黑人生活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另一个美国黑人之口来了解当时的黑人现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马丁o路德o金,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他积极参加和领导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一生三次被捕,三次被判刑。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o路德o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刺杀,年仅39岁。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他主张以怨报德,以爱报恨 。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1963年春天,马丁在伯明翰城领导一场为黑人争取工作并反对禁止黑人在白人餐馆就餐的斗争时,警察使用凶猛的警犬对付抗议群众,逮捕了马丁及许多儿童,甚至在拖往监狱的途中进行殴打。这一事件引起了重大反响,人权领袖们决定为了结束黑人二等公民身份必须在华盛顿举行一次抗议游行,他们推举马丁路德金作为主要负责人。8月28日,25万人聚集在林肯纪念碑前,倾听了马丁的演讲,也就是我们要学的这篇演讲词——《我有一个
梦想》。
(三)整体感知
思考: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
(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我们现在速读课文3分钟,看看作者是不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为什么要实现梦想?(1-6节)
怎样实现梦想?(7-16节)
梦想是什么?(17-23节)
(四)具体分析课文内容
1、探寻“梦想”的原因
指名朗读1-5节,概括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思考1、请大家齐声朗读第2段,用文中的一个成语来概括黑人面临的现状。文章又是怎样描述黑人的现状的?
明确:骇人听闻
用了三个排比句描述黑人的受压榨,穷困,受苦受难
思考2、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去掉后面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主要内容不变,但语气显然不如原文更有气势。强调一百年后的今天说明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之长,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补充排比作用: 感情充沛 语言有气势 会使听众受到鼓舞
思考3:3、4两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
思考4:第4段是如何描述诺言的破灭的?
明确:用了比喻来描述。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当做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们明白他们与政府的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清醒的投入战斗。
(小结: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2、怎样实现梦想?(斗争策略)
这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内容分别是什么?
第一层(7,8)提出斗争原则——不使用暴力和对白人的态度——团结大多数白人。 第二层(9,14)提出斗争的目标——黑人获得自由,争取正义的权利。
(这一层使用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飞瀑直泻,表达了黑人争民权,争平等,争自由的强烈愿望。作者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以诗一样的语言和酣畅淋漓的排比句式,正面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内心最热烈的梦想。他呼吁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能早日到来!他呼吁自由与平等在美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实现!这几段文字情感充沛,文采斐然,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第三层(15,16)指出坚定的信念。斗争是长期的,不是这一次游行就能解决的,黑人的境遇也许暂时得不到改变,但只要我们怀着不变的信念和热忱坚持下去,正义的愿望终会实现。
3、梦想是什么?
思考:学生齐读10-23节,结合文章背景,概括出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明确:黑人享有平等 、自由
思考:对比以前的议论文,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没有按提出观点——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非常新颖。逻辑上环环相扣,非常严密,别致。梦想放在后边起到的作用?
明确:引人思索,让人振奋。影响深刻。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
2、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500字的演讲词。
【篇五】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版初中语文《春》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六】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学设计(精品)
《芦花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通过阅读、思考、研讨,能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②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①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②理解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
③充分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
学习过程:
课前交流(投影一:课题)
开场白:进教室前,我就听说我们初二(6 )班同学非常优秀,据说有以下的光荣传统:一是坐得直,二是笑得美,最突出的就是上课发言积极、响亮了。看到大家这么好的精神状态我也很兴奋,对我们一起上好这节课充满期待和信心。先请同学们在美妙的轻音乐中,欣赏一下美丽的芦花荡风光,开启今天美妙的学习之旅。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看着这样的图片,听着这样的音乐,展开你丰富的想象,你想到了什么? (注意点评,如你的描述让我也不禁神往了;真美)
师:真不错,同学们的想象使美丽的芦花荡更添魅力。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孙犁笔下抗战时期的这一片芦花荡,来认识一位平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
二、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
①通过阅读、思考、研讨,能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②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概括故事,整体感知
(投影: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板书学生不会读的字。
可能有:竹篙 疟子 飒飒
师:这位平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文中称他为“老头子”。那好,看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复述故事情节,告诉同学们全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引导学生点评。
师: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非常好。复述故事情节时,就应该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四、赏析人物,深入研读
师:讲完老人的故事,你觉得这位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结合相关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投影:议一议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学生一般只分析到老人的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爱国等,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老人性格的另一面。
师:老人身上就没有让大家不喜欢的地方?
(学生思考、分析、交流)
师: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学生明确:①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许诺一切靠他,一切保险;②通过敌人封锁线,老人就像一个没事人,显得悠闲自得;③送两个女孩进苇塘,他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菱受伤,确实过于自信;他觉得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又有些过于自尊。④老头子发誓要讨回血债,这场极其精彩的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自信的。
师小结:课文从多方面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他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气,有胆略,只身制服敌人。作家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各个方面,使他身上具有一种立体美(板书)
同时,这个人物想象并不是完美无缺、高大全;他也有疏忽、也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也会自责、懊悔、内疚""他就是我们身边一个真实、可爱的人,具有一种真实美。(板书)
五:角色体验,说出所想
师:这样一位率真而又个性鲜明的老人,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呢?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二菱,你亲眼目睹了老人的英雄行为,你会怎么想呢?把你心中所想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投影:说一说
(教师点拨: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
引导两生交流、点评
六、品味景物,适当延伸
师:老人的形象无处不折射出可贵的人性之美,但我要说:芦花荡美丽景色的映衬使老人的形象更美。你们同意老师的这个观点吗?
投影:品一品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
明确: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学生齐读写景语段,展开想像,感受那浓浓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