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福民中心小学 王美兰
【教材分析】
《回自己的祖国去》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里的第二篇主题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
本课的教学设计属于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中的精讲部分。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故事发生的时代离学生也比较遥远,故事内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爱国的情感对于他们而言也比较抽象,因此理解华罗庚的回国原因有困难。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学会对提示语的想象,初步体会其中的感情。
【设计理念】
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教学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当堂积累一些句子和段落。
2、学习运用关键词展开合理想象(斩钉截铁、总算等)。
3、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对话,通过给对话加提示语和想象,感悟语言的妙处,并从中体会人物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过抓住关键词,体会其中的感情。
2、能准确运用提示语。
【教学过程】
(一)翻开课文,齐读课题2遍。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总共说了几次?分别对谁说的?(华罗庚、2次、妻子和美国教授)
师:整篇课文都是围绕对话展开。请同学们先看华罗庚和妻子的对话:
A、全班齐读华罗庚与妻子的对话。 B、男女分角色读 c、同桌互读
(二)课件出示句子:
1、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向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2、“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3、“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
到了!”
4、“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都是人物的语言描写,都有提示语) “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你能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吗?(指名读)你觉得华罗庚的心情怎样?从其它提示语当中你又感受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结合“疾步、惊喜、冲着”等词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小结:提示语不仅可以看到人物说话时的神情动作,甚至人物说话时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语气的缓急都可以听得一清二楚,给人一种真切感。
(三)师:这些提示语的位置可调换吗?(引导学生调换提示语的位置)
课件出示例句:张老师指着墙上的奖状,说:“这张奖状,是拔河拔来的。那天,大家齐心协力,丁丁的手都发疼了,还没命地拉。” 师:提示语放后面怎么说?提示语放中间怎么说?
小结:原来,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提示语在前就强调提示语里的话,提示语在后,就强调说的话,提示语在中间不仅突出前面说的话,也是前后意思得到了区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华罗庚与教授的对话,看看与妻子的对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没有提示语)
(四)学生结合第十自然段,给对话添加提示语。(引导学生结合“赶到”“紧紧握住”等词,说明添加提示语的理由。)
师:加了提示语的句子与不加提示语的对话有什么区别?(没有提示语,对话紧凑,不拖沓。)
小结:看来,加提示语要联系上文,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这样才合理。简洁的语言留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有时不用提示语,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
自由练读华罗庚的两次对话。
(五)作业
妈妈 说:“小红,你越来越懂事了!”
老师 说:“冬冬,犯错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你能知错就改。” 说:“ ”
【板书设计】
3、祖国在我心中
回自己的祖国去
惊喜 激动
斩钉截铁
总算 快步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设计
【教学反思】
《回自己的祖国去》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放弃优越舒适的海外生活,不顾朋友的挽留,带着家人毅然回到自己祖国的感人故事 ,表现了华罗庚身在国外,心系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本文人物对话多,教学时,我重视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突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1、自读第一部分,找出华罗庚与妻子的对话语句,自己尝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对话内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怎样才能读好。这样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读出应有的语气。
4、找出关键词,学生同桌对读,相互纠正。
5、重点指导最后一次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华罗庚为什么坚决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通过指导朗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篇二】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 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
2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解华罗庚说的话,能理解他说话是的心情,再有语气的读出来。
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华罗庚的话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设计
一、检查预习情况
预习时提示学生查资料,了解华罗庚的有关情况。可有学生根据资料自己介绍对华罗的了解导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致。
二、学习课文
1 教学时,注意朗读指导,特别是华罗庚与妻子和美国教授的对话要指导学生读出语气。此时,可结合“语文天地”中3的要求让学生读中体会,体会后在读。
2 重点指导第三五自然段华罗庚的话。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指哪一天?(是指祖国解放的这一天)引导学生体会“疾步”“坚定”“喊”等词语的意思。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语气。
3 学习课文第10`13自然段
华罗庚又一次说:“回自己的祖国去”是否只是简单的重复?读的时候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设计
4 学生反复朗读华罗庚的话,体会他说话时的心情。
三、学生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朗读课文
2 提问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指导:
处: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冲:“冲着”的“冲”读chong不读chong
憾:“遗憾”的“憾”与“感”字比较,加深记忆。
授:“授”可与“受”比较,加深记忆。
三、思考交流
为什么华罗庚放弃那么优厚的待遇也要回国回国?看一看“语文天地”中表现中国人骄傲的几幅图,完成“笔下生花”。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抓住文中人物对话来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华罗庚的爱国热情。在指导时,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反复朗读,训练后效果较好,学生大多能够读出气势。
【篇三】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3.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难点: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词语
2.强调多音字
(二)细读课文 理解感情
1.学习第1——9自然段
同桌一起朗读课文1—9自然段,“这一天”是指哪一天?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一天”指 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华罗庚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总算”一词表明:华罗庚长时间的盼望着新中国的诞生。
“斩钉截铁”一词说明:华罗庚回国的决定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3.学习第10——14自然段
(1)当华罗庚决定回国时,美国朋友是怎么做的?从“赶到”“送行”可以看出华罗庚受到了美国朋友的尊重。有位美国教授对即将回国的华罗庚做了什么?从“紧紧”一词中你可以体会到那位美国教授怎样的心情?(舍不得华罗庚走,想留他为美国做贡献。)
(2)美国教授说了什么?
“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讲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改写)
贫穷落后的土地指:贫穷的旧中国。
是啊,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和美国真是没法比。(点击对比课件)可华罗庚是怎样回答那位美国教授的?(请同学们齐读)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里能读出华罗庚回国的决心,他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报效祖国。
华罗庚归心似箭,请同学们齐读14自然段。
(三)感情升华
你想对这位伟大的数学家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科学家的故事?(课件出示)
2.钱学森的故事
(五)爱国古诗链接
出 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示 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篇四】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2.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à”。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篇五】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设计
《回自己祖国去》教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情朗读课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使学生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华罗庚的话,感受人物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屏,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句。
1、揭题:齐读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板书:华罗庚)【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把握,同时也使三年级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3、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
4、过渡:今天让我们跟随着这句话再次走进课文,走进华罗庚的内心世界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适当提示,使学生在浏览全文,感知整体的基础上,巧妙地抓住了文本的中心,使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后思考题: 华罗庚为什么回国?
(明确:华罗庚回国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要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尽力。)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讲解部分重要语句,体会情感。
(二)观看《开国大典》视屏,体会华罗庚听到伟大祖国解放时的激动心情。 (三)学习第十到第十四自然段。
1 .教师范读10-14自然段,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段落,并说明原因?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3.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讲解部分重要语句,体会情感。
4.课后思考题:课文中哪些词句表现了华罗庚回国的决心?画下来,读一读。 明确:
1.“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会自己的祖国去!”
2.“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三、欣赏图片,提升爱国情感。 四、拓展延伸
为国尽力
【篇六】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了解华罗庚对祖国的热爱;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设计
3、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重、难点:
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华罗庚,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吧,(出示华罗庚简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他有关,(板书),讲的是他回国的故事,题目是《回自己祖国去》。
二、 检测字词,初步感知
1、 认读词语:
华罗庚 疾步 冲着 敬佩
遗憾 优雅别致 学识渊博 斩钉截铁
2、 理解词语:
渊 博:学识很广,博学多才。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为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3、 按自己的节奏读课文,找出斩钉截铁、学识渊博等词在文中的位置,华罗庚毫不犹豫地说的是哪句话?
三、 再读课文,熟读理解:
1、“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以此为依据,把课文分为两部分:决定回国(1-9),乘船归国(10-14)。
2、出示自学提示一:
华罗庚第一次说要回国是在什么时候说的?他是怎么得到这个消息的?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心情如何?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那他的妻子呢?画出相关语句。
3、华罗庚决定回国,那美国的一切怎么处理呢?分角色读夫妻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华罗庚回国的决定那么坚定,是祖国的条件比美国好吗?
4、出示自学提示二:
默读十至十三段思考:
美国的朋友怎么看待华罗庚回国的事?华罗庚又是怎样看待的?画出相关语句,华罗庚认为遗憾吗?说说你的理由。
5、让我们再现当时的场景,读读他们的对话。
6、引读“不,把学识为祖国尽力!”
7、学习第十四自然段:
华罗庚的话再一次让我们感受他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回自己的祖国去”,我们看到画中的华罗庚一家深情地望着远方,那是哪呢? 他会说些什么?课件出示:
四、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了吗?(因为华罗庚是中国人,要为自己的祖国尽力),是啊,祖国从成立到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许多像华罗庚那样的爱国科学家,为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课后请大家收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