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第一篇 赞美酒的文章
《父亲与酒》
当兵之前,我对酒是深恶痛绝的,这都源于父亲与酒的缘故。
父亲喜酒,但不善饮,且每饮必醉。为此,我和母亲便时常替父亲担心。每每父亲大醉之时,便是我们母子受难之日。母亲经常是一边以泪洗面,一边悉心照料着人事不醒的父亲。我除了陪母亲伤心之外,只能在母亲身边轻轻地劝慰她。我知道,父亲一生辛劳,将对家的所有情爱全都尽情地播洒在了耕耘一生的土地上,以求五谷丰登,好让我们母子衣食无忧。父亲平日不善言语,亦无其他嗜好,只是喜欢在劳作之余,独饮数杯,以解困乏。于是,日久成瘾。
一次,父亲与村中几位叔伯共饮。酒醉返家,却不许他人相送,竟忘记回家之路。正午出门,夜半未归……等到我们找到父亲时,父亲正醉倒在稻田里。当时稻田里尚有少许积水,父亲半边脸被浸泡得肿胀发白,被水呛得气息奄奄,其状甚惨!幸好田中水少,否则……我强忍泪水将父亲背了回来,一气之下便将家中所有的酒具砸了个粉碎,父亲醒后看着被我砸碎的酒具,竟一言不发,就在父亲悄然转身离去的瞬间,我分明地看到了一颗晶亮的东西从父亲脸上滚落了下来。从此,父亲不再饮酒。
父亲戒酒后愈发地少言寡语了,只是整天埋头在庄稼地里干活,对我们兄弟更是少有搭理。两年后,我高中毕业,名落孙山。为了能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我决定不去复读,父亲知道后只是一个劲地叹息。我想对父亲说点什么,可又不知说些什么才好。其实在这两年里,我无时不刻都在承受着良心的煎熬。父亲那唯一的嗜好竟被儿子给无情地剥夺了。多少次,父亲劳作归家后望着原先放酒的地方愣神;多少次,我将自己下定决心买给父亲的酒又万分不舍地送还给了商店。才短短两年啊,父亲竟一天老似一天,也不知何时父亲的双鬓已被岁月浸染得斑白,那挺直的腰背也给岁月压弯了许多……
就在我高考落榜的那年冬天,我幸运地穿上了这身军装。行前,经过再三权衡,我最终还是给父亲买了一套酒具和两瓶酒,悄悄地放在了父亲先前放酒的地方。站台上,母亲对我讲,你父亲今天有事可能就不来送你了……话还没有说完,泪水就从母亲的脸上滚落了下来,“嗯”我强忍着应了一声,泪流满面拿起行李转身就走,母亲一把拉住了我,“看”,顺着母亲的指向,我清楚地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父亲是父亲!我一下子跳了起来,父亲气喘吁吁地挤过送行的人群,将一包水果塞到我的手中,“爸,有这么多了”。父亲没言语,只是紧紧地抓着我的双手,我两眼一热,泪水再次滚滚而出。父亲用他那粗糙的大手轻轻地为我拭去泪水,“走吧,好好干,别学爸”,父亲转身而去,透过模糊的泪眼,我真切地发现父亲的脚步已没了往日的稳健,寒风中已有些飘乎不定……
一晃就过了五年。近乎两千个日日夜夜啊,我无时不刻都在思念着我的父亲。一想到父亲的沉默,一想到父亲的坚韧,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我前进的脚步。一想到父亲的善良,一想到父亲的慈爱,心中就会激起阵阵暖流,为我增添勇气。五年来,我入了党,立过功,受过奖,我想当我把这些喜讯告诉父亲的时候,他一定会很高兴的。那年年底,我争取到一次探家的机会,回到久别的故土,握着父亲的双手,一向善谈的我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一刻,我只能任由不争气泪水肆意流淌。老了,父亲确实老了……那晚,母亲拿出了两瓶酒,那是我多么熟悉的两瓶酒啊,那分明就是我五年前离家时买给父亲的那两瓶酒!五年了,父亲竟然没有……说来也怪,那晚父亲没事,我却醉了。真没想倒,戒酒多年的父亲竟比先前善饮了许多。
如今,我早已结婚成家,已为人父。但不知始于何时,我改变了对酒的根本态度,亦象父亲一样喜欢在归家之后小饮数杯。母亲便时常在电话里告诫我,不要学习父亲。听母亲讲,父亲那晚与我对饮之后破戒了又喝上了,不过还好,从此没再醉过。
第二篇 赞美酒的文章
《赞美葡萄酒的诗歌》
I taste a liquor never brewed(我品尝未经酿造之酒) I taste a liquor never brewed (我用精美的珍珠酒杯)
From Tankards scooped in Pearl (将一杯未经酿造的酒品尝) Not all the Frankfort Berries(纵然莱茵河畔所有的酒桶)
Yield such an Alcohol!(也未盛过如此美味琼浆)
Inebriate of air – am I (我在空气中沉醉)
And Debauchee of Dew (我在露珠间放荡)
Reeling – thro' endless summer days (如洗的天空,看见我从酒吧踉跄而出) From inns of molten Blue (在无尽的夏日中徜徉)
When "Landlords" turn the drunken Bee(当房东哄走了喝醉的蜜蜂) Out of the Foxglove's door (留下了指顶花独守闺房)
When Butterflies – renounce their "drams" (当蝴蝶不再啜饮) I shall but drink the more!(我仍将继续我的品尝)
Till Seraphs swing their snowy Hats (直到天使们挥舞雪白的帽子) And Saints – to windows run (直到圣人们扑向了街窗)赞美酒的文章
To see the Tippler(来看这小小的酗酒者)
Leaning against the – Sun!(醉倚着残阳)
—By Emily Dickinson(艾米莉·狄金森,美国传奇诗人) 西班牙语:
AL VINO
En el bronce de Homero resplandece tu nombre,
negro vino que alegras el corazón del hombre.
Siglos de siglos hace que vas de mano en mano
desde el ritón del griego al cuerno del germano.
En la aurora ya estabas. A las generaciones
les diste en el camino tu fuego y tus leones.
Junto a aquel otro río de noches y de días
corre el tuyo que aclaman amigos y alegrías,
vino que como un 07ufrates patriarcal y profundo
vas fluyendo a lo largo de la historia del mundo.
En tu cristal que vive nuestros ojos han visto
una roja metáfora de la sangre de Cristo.
En las arrebatadas estrofas del sufí
eres la cimitarra, la rosa y el rubí.
Que otros en tu Leteo beban un triste olvido;
yo busco en ti las fiestas del fervor compartido.
Sésamo con el cual antiguas noches abro赞美酒的文章
y en la dura tiniebla, dádiva y candelabro.
Vino del mutuo amor o la roja pelea,
alguna vez te llamaré. Que así sea.
——Jorge Borges
译文:葡萄酒之歌
在荷马的青铜杯里闪烁着你名字的光芒
黑色的葡萄酒啊,你使人心花怒放
千百年来,你在人们手上传去传回
从希腊人的兽头觞到日耳曼人的羊角杯
开天辟地以来,你久已存在
把力量和神威奉献给一代一代
你与日夜交替的光阴一齐流淌
朋友和快乐为你欢呼、鼓掌
在神秘的激情洋溢的诗词的字里行间
你是玫瑰花、红宝石和小巧玲珑的短剑
在你的勒忒河里,让别人痛饮伤心的忘怀
我却要寻求共同分享的节日的欢快
在漆黑、诱惑和仙影拳中间
我要用“芝麻”打开长夜漫漫
“相互爱恋”或“血红的搏斗”的美酒啊
有时我将这样称呼你 但愿这不是歪曲
——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
第三篇 赞美酒的文章
《一篇关于品酒的文章》
酒类知识与品评
论文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11级1班
姓名:郑永佳
指导老师:佟长青
葡萄酒大师 T. G. Shaw 曾说:从四十年以前直到现在,我始终坚持一个信念,所谓葡萄酒品鉴和葡萄酒的各种话题, 不过是集所有名不符实的言行
( 诈欺的言行 ) 之大成于一身罢了! Wine, the Vine and the Cellar, 1863
品尝葡萄酒是从桌上到嘴边,在身体与葡萄酒接触时,自然而然所建立的顺序。首先将酒杯举起,注视葡萄酒的外观,这是品酒的第一个步骤。然后,将酒杯朝鼻子靠近,让鼻子充分的吸入从酒杯里散发出的香气,品酒的第二个步骤。酒杯接触到嘴唇,并喝下杯子里的葡萄酒,同时体验葡萄酒的所有的真实感受,品酒的第三个步骤,也是真实的品酒之始。 综合以上所言,相关连的有:以眼观视,以鼻闻气,以口品尝。而最后的步骤,是在印证视觉、嗅觉所获得的相关印象。第四个步骤, “ 结论 ” ,是在总结所有的感想与印象,以及对葡萄酒做出最后的定论与裁决。开始品酒前,应确认所采用的酒杯是适宜的,灯光照明也合乎要求,同时要有白色的背景物,衬托葡萄酒杯,使得观察葡萄酒的色泽更清楚、更容易。
How to Ready 品酒前需准备的:
1 、适当的酒杯
2 、光源与白色背景物
3 、品酒场地的温度以及无任何的异味
When to Taste 品酒的时机
理想的品酒时间约于用餐之前,同时又可当作餐前的开胃酒。早上的 11 时,或傍晚 6 时左右的时间,都颇符合这样的时段。若您不想空腹之状态下品酒 ( 空腹之状态下酒精很快地就会被吸收 ) ,这时可喝下一大杯的牛乳或水,以及一份淡味的三明治作为 “ 添底物 ” 。如果您的酒量甚差,建议您于品酒进行其间,可饮下大量的水分,这种方法相当的有效用。
ISO 葡萄酒品酒专用杯
品酒所使用之酒杯被认定以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葡萄酒杯最为理想。
理想葡萄酒杯之诸元 ( 尺寸 ) :
杯底宽度 65 公厘 ±5 公厘
杯脚长度 55 公厘 ±3 公厘
杯体长度 100 公厘 ±2 公厘
杯体底宽 65 公厘 ±2 公厘
杯口宽度 46 公厘 ±2 公厘
酒杯总长度 155 公厘 ±5 公厘
酒杯总容量 215 毫升 (C.C.) ±10 毫升
酒杯杯体厚度 0.8 公厘 ±0.1 公厘
无色、水晶玻璃杯,含铅量比率约 9% 或更高。 品酒时,斟入酒杯内之容量约 35-50 毫升
(C.C.)
适当的酒杯 The Wine Glass
适当的酒杯可使品酒时的准确性提高,无论是酒的外观之判断,以及气味的辨识,都比不适当的酒杯优越许多,因此,专家们都推崇以 ISO 葡萄酒杯,作为品鉴葡萄酒最佳的选项。
葡萄酒杯影响闻气的四个因素:
1 、酒杯的外型 ( 观 )
2 、葡萄酒杯内部有较大的面积,可让延伸的范围增加,旋转与摇动更容易,葡萄酒液里的芳香物质挥发的更快、迅速。
3 、杯子内部到杯口,葡萄酒可容纳的空间有多大。这个空间足以影响葡萄酒气味的对流、发展和气味之集中。
4 、杯体与杯口之大小亦是另一个重要的关连性。这两者之间需取得相当的均衡性,必须能达到释出气味,以及防止气味外泄过于迅速。
光源 Lighting
自然的阳光当然是最佳的光源,人造光源会影响饱和度与色调。特别是要避免荧旋光性的光源,这种光线会使得红色看起来好像是不健康的棕色,甚至带有类似紫色之隐色。 烛光可强化葡萄酒的外观,但比较正式的品酒场合,烛光只能利用于观察葡萄酒的真正纯净度,所以烛光大都使用在酒窖,观察刚从酒桶里抽出之浅龄葡萄酒,或者在晚餐过酒时使用。
间接日光 ( 折射 ) 颇为理想但比较不实际。以人造灯光来说,标准的灯泡比起荧光灯应是较佳的选择。但两者光源对于红酒外观来说,或多或少会使得酒的颜色比较偏向褐色,同时酒的色泽表现的比实际的年份 “ 老些 ” 。坐定式品酒可在桌面提供白色的背景物,例如:白色的桌布、白纸巾、厨房用的白色卷纸,都相当的适宜。
正式的品酒场合,可使用白塑料版,在每次品酒会结束后,可轻松、容易地将之擦拭干净。 站立式品酒之场所,除了光源的要求外,还需考虑某些白色背景物,如白色的墙壁或白色的大板子,提供品酒人观察葡萄酒所需的背景。
场地与温度 Place and Temperature
第一个主要的重点是需要一个足够空间之场地,能方便的自由活动,书写、以及吐酒时不会影响到其它人的通路。假如可以达到这样配置的场所,那就万事皆备。假如酒的种类太多,或者是所有的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将使与会的人感到不舒服。
烟味及男性或女性香水。虽然人的嗅觉可迅速的适应这些气味,但在某个程度上,是一种不尊重与侵犯他人的行为。
温度控制总是有些错综复杂。其间比较重要的是葡萄酒在酒杯里难免会逐渐地升温,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将葡萄酒置放于冷却器里保温,胜过暴露于温热的地方。理想的温度式品酒时重要的条件之一,同时当我们以手持杯时,酒的温度会渐渐地变得温热。假如品酒人采取自助的方式品酒,那么白酒可置放于 “ vinicool/ 冰酒桶 ” ,或者用加有冰块和水的桶子,保持酒的冰凉状态,尽管以后面保持凉冷的方式感觉上有些肮脏,但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品酒顺序 Tasting Order赞美酒的文章
无甜葡萄酒先于甜味葡萄酒,白酒先于红酒 ( 正常的状况应是如此 ) ,淡质葡萄酒先于浓质葡萄酒,浅零葡萄酒先于陈年葡萄酒。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完美无缺的品酒顺序,有时必须对现况而有所妥协。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需记得,站立式品酒或者当你面对着数杯葡萄酒,挑选你想品鉴的酒时,没有人可按照上述的顺序品酒,但可使人乐在其中。 葡萄酒之外观 Appearance
对于品酒来说,葡萄酒外观之重要性与影响,远不及于嗅觉和味觉。
尽管成熟的葡萄酒,所散发出之光泽可满足我们的视觉,假如一个人只乐于享受这样的葡萄酒,那几乎与眼盲的人一样,因为若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可能会误导你的嗅觉判断力。当然;酒的外观仍然具有它的重要性。假如只因为根据最初所看到的葡萄酒外观,而推论喝下葡萄酒之优劣,如前言所说,纯粹是先入之见。
牛乳看起来白晰而不透明,新鲜之柳橙汁浓稠还带有果粒,可引起人的食欲。我们期盼所饮下的葡萄酒是洁净的、亮眼的,同时没有任何的残渣出现。在不提示品酒 ( 盲品 ) 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在葡萄酒的外观上,因为酒的颜色已能提供足够之讯息。粗略的扫视葡萄酒的干净度与明亮度即可,然而;毕竟葡萄酒的外观与酒的气味、品质、口感仍然是息息相关的。任何酒液里出现悬浮物,或模糊的情形,若葡萄酒有这样的外观,表示酒的清澈度有瑕疵,同时也是一种警告的讯息。赞美酒的文章
颜色转换的速度根据葡萄品种,以及葡萄年之特质而定。
褐 / 棕色转化的色泽程度经常被称为 “browning/ 转化中的褐色 / 棕色 ” ,而这个颜色与葡萄酒是否成熟有关连 ( 葡萄酒是否准备可饮用 ) ,比实际上已陈熟多少年数还精准。在某些情形下褐色转化的速度比较快。我们发现有些葡萄品种,如梅洛 (Merlot) 、格那希 (Grenache) 等,转化的速度比起其它的品种快,酒酸偏低,阳光照射多的地方,及年份比较不稳定的葡萄酒,其转化的速度比较快。
红葡萄酒成熟各阶段颜色之变化 (The Varieties Colour of Red Wine Maturity ):
白葡萄酒 成熟各阶段颜色之变化
白葡萄酒之颜色的呈现,由浅至深,分别呈现出 Pale Yellow-Green( 浅黄带绿 ) 、 Yellow( 黄 ) 、 Yellow- Gold( 黄色带金 ) 、 Deeper Yellow( 深黄 ) 、
Gold/Ambers( 金色 / 琥珀 ) 等,代表着生产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地的气候型态,其次;也代表着葡萄酒贮藏时间之长短,和葡萄酒酿造时,酿酒人所赋于的葡萄酒型态。无甜味白葡萄酒,在它生命周期的起端,通常色泽都很清淡,然后随着时间的增加,颜色逐渐的加深,这点与红葡萄酒有很大的差异。
甜白葡萄酒
葡萄成分里的酚,能提供浅龄葡萄酒黄颜色的色素,而颜色的多样性,随着使用葡萄品种与酿制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风貌。
桃红葡萄酒 ( 桃红酒 ) Rosé wines
桃红葡萄酒之颜色的变化与深度相当的多样性。每个产区皆有自己的型态,葡萄品种与酿制的方法,都可能造成颜色上的差异。优异的桃红酒以红葡萄酿制,酦酵时让果皮与葡萄汁液保持接触足够的时间,使葡萄皮的色素分解到葡萄汁液里。廉价的桃红葡萄酒,有时会以红葡萄酒兑上白葡萄酒,调配成桃红葡萄酒。
一些商业型态的香槟,使用 兰斯 山 (Montagnes de Reims) 的红葡萄酒,掺入白香槟内,使之成为粉红香槟。桃红葡萄酒的魅力与吸引力有一半是来自于颜色。通常桃红葡萄酒于浅龄时饮用,若将桃红葡萄酒置放陈年,则会渐失其新鲜度,颜色与口感也会散去大半。有些桃红葡萄酒的颜色颇似洋葱皮,这类型的桃红葡萄酒被称之为洋葱色葡萄酒 (pélure d'oignon) 和灰葡萄酒 (vin gris) 。
Rosé 桃红色
第四篇 赞美酒的文章
《酒与诗歌 (800字)》
酒与诗歌
摘要: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纵观诗酒文化发展史,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
关键词:诗歌 酒鬼 诗仙 诗酒交融
酒,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含糖的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酒精,再加其他物质进行勾兑,便成为各种香型的酒。大自然不停地运行,某种物质由于天气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诸条件在适合演变规律之下,天然地造化出酒。中国早年就有“猿猴造酒”的传奇之说。无独有偶,法国也有鸟类造酒的传说。这就证明,酒存在于大自然的物质世界,由于各种条件符合酿成的必然,于是就出现了酒。人类,在自然规律的启迪下,发现酒,进而自觉地酿造酒,这是顺理成章的行为了。
从古至今中国就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族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
诗,是概括生活,浓缩语言,凝练真情,富于内在,旋律优美的文学样式。她为时代脉搏跳动,是人们精神世界最敏锐的触须。以诗的总体而论,她是人类进入文明的象征。在人类精神领域和文化艺术领域里,她对哲理、道德、文学、美学进行广泛而深远的探索,从中凝聚、提炼诗的真谛。
提到诗歌,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唐诗,其实中国的诗歌早在大唐之前一千多年的商周时代就产生了,而中国的酿酒业也正是从那个时代起出现的。传说中的杜康造酒就是商代之事,而杜康就是商朝的一代国君,似乎这诗和酒一出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据历史记载,诗歌一经产生,就与酒结下不解的姻缘。如《诗经》305首诗歌中就有40多首关于酒的。从《诗经》开始,我国古代的诗辞歌赋,无不散发出浓郁的酒香。荆轲的《易水歌》、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都是酒后抒发的壮志豪情。当时三国时期的曹操虽然因从严治军而禁酒,但他在诗歌中也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时代的“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都是个个嗜酒如命,醉里成诗的。
有人说,中国喝酒成风源于传统,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若以脍炙人口的传世诗词为证,文人武士孰能离得开美酒,真可谓世事一番醒醉,人生几度炎凉。试看在高兴时要喝酒,为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落魄时也要喝酒,叹的是“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在忧愁时更要喝酒,想的是“饮
尽东风三百盏,醉来愁断几回肠”;武士出发征战时要喝酒,怎奈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人夜色朦胧中独酌,抒幽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现实者当数屈原,愤世嫉俗吟九歌,哀叹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浪漫者必推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免,欢歌“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但细思量,酒亦有何好,暂醉得相忘,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酒,使诗人们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诗情;酒,也使诗人凭借勇气和力量,突破传统成规而写出直抒胸臆、浪漫奇特的诗篇。写诗的人大都好酒,大都饮酒。许多文人墨客与酒的关系甚是暧昧,每到文思枯竭,使劲捏须之时,三杯两盏下肚,便又可洋洋洒洒。王羲之酒后成书《兰亭集序》,唐伯虎大醉而作《桃花庵歌》,王勃饮罢而就《腾王阁序》;陶渊明性嗜酒,李白痴酒,喝醉的李白抽出一把刀断水,一股水流进唐诗,一股水流
进酒坛,诗成了千古名篇,酒成了中华佳酿。白居易善酿,欧阳修自称醉翁,苏轼爱豪饮,甚至李清照都常常沉醉不知归路。他们那些才华横溢的诗篇文章,恐怕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酒。
东晋时出现了第一位山水田园大诗人陶渊明,他一生追求天下安乐的桃源之境,然仕途艰辛,官场污浊,只好退耕田园,淡泊度日。他在自传体短文《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是“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称酒痴也。在他的组诗《饮酒》中,诗人更是一次又一次表现了自己对自然风光和美酒琼浆的无限神往与喜爱。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酒鬼”,当然还要数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他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太白平生以“诗伯”、“酒仙”齐名,其中“李白斗酒诗百篇”,更是成为诗酒交融的名句。他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只好终日与酒为伍,时时长醉,醉中则诗兴大发,连杜甫写诗也叹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李白留下的千古佳句不胜枚举,他一人独处花前月下,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以花以月下酒。“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可见李白对酒的理解已近仙见。又诗云:“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此乃李白醉中抗旨而成的名篇。为了饮酒,可卖五花马、千金裘,可散尽千金,甚至典当三尺龙泉剑也在所不惜。李白之所以用酒咗诗,以酒度日,皆因当时政治浑浊、佞臣当朝,自己才无可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故而他心灰意丧,以酒消愁。实际上,李白所说的饮者大都是那些“以文载道,以才扬名威的人物,饮酒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1]最后,李白月夜游江,舟中豪饮,醉后入江捉月而亡。以酒醉入江捉月来结束了他豪放、飘逸、浪漫而有孤寂的一生。几乎所有李白的事迹都与酒有关。“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的杜甫在为众诗人画像的《饮中八仙歌》中生动地描绘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位诗仙在《将进酒》中吟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把酒问月》中唱到“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杜甫的咏酒绝唱,称著于世。可
以说酒与诗人是形影不离,酒助诗兴,诗扬酒名,“诗仙”、“酒鬼”相得益彰。与李白同代的爱酒诗人,先后还有贺知章、孟浩然、王昌龄、白居易、刘禹锡、元
稹、李商隐、皮日休等等。从唐代诗人嗜酒,诗歌繁荣,可以看出诗酒交融的盛况。
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是在他饮酒微醉中写成的。无独有偶,北宋时的诗人苏东坡,在山东密州(现诸城),中秋节饮酒,喝到微醉时,诗兴大发,写下豪迈悲凉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其实,鸟是知人之乐,且与人共乐的。
南宋抗金名将辛弃疾,身怀一腔报国济世之志,但是,朝廷腐败、苟安偷生,他北伐去收复失地的宿愿终不能实现,也只好以酒为友、借酒解愁。“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读罢此词,谁的心中能不生出一股酸楚?
诗人悲时饮,喜时亦饮。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情绪,又颇有恬然自得、欣然忘怀的情调。诗人写饮酒,意不在酒;写醉酒,未必真醉,更多的是借酒抒情咏志。[2]我国古代的诗人们,以独特的人生态度去体验酒、赞美酒,为我国的酒文化做出了别具一格的贡献。琼浆玉液,浇灌出了多少风流千古的传世佳作啊!难怪有人戏称中国的诗人大都是些“有文化的酒鬼”。
酒与诗人的忧乐相伴,诗人的悲喜与酒相依。酒中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忧思,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怀,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有“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豪情,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苦闷,有“人生由命不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的无奈,有“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洒脱。倘无酒,中国的诗,还会这样的美妙么?倘无诗人,中国的酒,还会如此的有味道么?[3]
纵观古代诗坛,诗人们高兴时,美酒是他们快乐的兴奋剂;诗人们痛苦时,美酒是他们悲伤的忘忧水。酒可以遥寄相思,也能够排遣孤独。昂扬奋进时诗人用酒壮行色,没落挫折中诗人以酒解忧愁;失意时诗人在酒中寻找解脱,苦闷时诗人在酒中寻找
慰藉;黑暗中诗人借酒麻醉自己,逃避现实。顺境中诗人施展抱负的同时也不忘畅饮抒发豪壮情怀,逆境里酒更成了诗人愤世嫉俗、对抗黑暗社会的最好工具。酒鼓舞诗人意气风发,承载了诗人的忧国忧民,在诗中酒似乎化作了诗人的热血豪情,铸就了诗歌激昂澎湃的生命,变成了牵动诗人艺术哲思、引发诗人艺术灵感的灵丹妙药。诗人们借助酒抒发的感情和抒写的生活丰富多彩。
酒是一种物质性和生命性的东西,他真正激发的是我们的生命精
神,唤起的是我们心灵的声音。而诗是天地之心,是精神性和艺术性的。生命精神经过诗心的点化,诗意的提升,诗情的催发,而进入一个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生命诗境。[4]南宋时,诗人陆游曾感慨地咏吟:“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中国是一个慕古文化国家,从遗留下来如烟海的诗与酒交融的史料中,摘取点点,可窥豹一斑了。对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的形成,从史料上看,诗的形成到酒的出现,两者即结合在一起,诗酒撞击的灿烂火花,一直照耀着诗酒文化漫长的画卷。审视诗与酒文化,象参观历史博物馆,又象游览奇特的乐园,风光无限,目不暇给。[5]
诗人艾青把诗酒交融,比喻为“诗酒联姻,源远流长”。
诗人贺敬之把诗酒交融誉为“诗情如酒,酒意如诗”。
诗人绿原对诗酒从各自的内涵向对方伸延,说:“诗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诗”。
第五篇 赞美酒的文章
《喝着啤酒写散文》
喝着啤酒写散文
武志强
桌上放着一瓶啤酒,几卷书,书页敞开,像是刚刚翻过,两支笔,凌乱的几张白纸,上面已有一些笔迹,笔迹看上去也杂乱无序,像是涂鸦,并且随时准备着主人再涂几笔,又像是狂草,让人看不懂,单等再去随意狂舞一番。
喝几口啤酒,写几笔,文字里就有了酒味,让人熏陶和迷醉,怕的是自己不胜酒力,也让纸上文字醉倒一片。
其实,这样的下午时光,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陈设,这样的安静,单是看着绿色的啤酒瓶,静静立着,和浮起的啤酒花泡沫,白白的一团一团,再看这些敞开的书页和纸张,看这些笔迹杂乱无序,有点歪斜不齐的,只代表了主人一时的灵动和瞬间的感悟,所展现的却也是一己思想的所得和闪烁的灵光,急于捕捉的一点意绪。此刻,主人坐在自己的椅子里,有点慵懒闲散,或许还有一点颓唐。
即使不再写什么,这样的场景看上去,就已经是一篇散文了。一篇不错的散文,是不错。因静而生的散文,写不好散文往往就是因为心态不到位,没有那样的自在,没有那样的安静,没有那样的忘我,没有那样的与周围的东西融为一体,分辨不出来。此生彼生,此长彼长,在一种共生共荣里存在或者一同消亡。人们常常写到草木,但自己是否就真正具有了草木的形态和神态?及至它的生长与死亡,兴盛与枯萎,那种无间无隔的共生互处,写的没有一点间隔。或许正是因为有间隔的存在,才使得人们写草木而不真不实,脱离了自然原初本来的样子,文字所呈现出的就有点虚,有点空,有点假。人们是还真正的深入不够,不到位,所以也就达不到自己想要到达的状态,留有遗憾。
外界的诱惑太多,个人的欲望也在膨胀,心思浮躁,不得安宁,渐渐的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我是谁,这些都不利于写出散文,不利于写出好散文。有自我的散文好,那是在凸显个性,但若能将自我融汇在一种大的环境中并得以自处,获得一份安然自在,那就必是好散文,难得的散文,上品味的散文。
喝着啤酒写散文,这在主人还是第一次,觉得新鲜有味,值得品思一番。其实,到后来主人也明白过来,看着这绿意森森的啤酒瓶,看着酒瓶里面静静的啤酒花泡沫,看着这些书页和纸张,看着随手搁置的两支笔,一支是浅蓝色的,另一支是橘黄色的,蓝的轻逸,黄的醇厚,蓝的有点清凉,黄的有点温暖。加上闲来无事的心境,没有什么必须做的事,没有什么上赶着要走的路,一切都在可有可无之间,一切都在可干可不干之间,于是在这样的散淡时光里,在这样的场景呈现中,一篇心愿的散文已经渐渐浮现出它的面貌。那是本色的,素面朝天的,不期而遇的,自然而然就发生的,天人感应的,和谐共存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于是乎,意犹神会,主人可以满足了,他也确实得到了一点满足,靠在椅背上,微微闭上眼睛,摸了摸自己昨天才理的光头,屏气敛息,又在一个长长的呼吸里,感到了一点舒畅和快意,或许,这里面还有一点微微的酒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