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在历史上阿尔萨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兰西曾多次交替拥有其主权),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兰西人的爱国情怀。下面是zw234作文网www.zw234.cn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最后一课阅读题答案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课阅读题答案
最后一课郑振铎阅读题及答案
《最后一课》阅读原文(一)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讲下去。学生们照常记着笔记,默默无声的。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恋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的嗒嗒的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的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最后一课阅读题答案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点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的立了起来,默默的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的啜泣着②。
没有一个学生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没有顾虑。个个都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么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定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的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那些喧哗的慷慨激昂的东西们,却在忙碌的打算着怎样维持他们的学校,借口于学生们的学业、校产的保全与教职员们的生活问题。
【注】①1938年12月8日,日军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军事侵略,作者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了当日的情形。②事变前,爱国教授与学生商定,只要看见日军进校,就结束上课,以示抗议。
《最后一课》阅读题目(一)
16.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文中;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表明了师生沉着、郑重、临危不惧的气度。
B.文章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全文具有很强的纪实特点。
C.全文以叙为主,兼有抒、议,没有描写的语言。
D.文章语言平实,感情深沉,详略得当。
E.这篇文章和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样都属于小说,但其结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引起人们对小说主题的思考,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7.文中作者赞扬了什么?揭露了什么?(3分)
18.作者在文中准确记录日军出现的时间——;上午10时30分”,作者把这句话独立成段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时间是可信的,请结合文中的一处伏笔说明。(5分)
19.当见到日军进校宣布下课时;学生们一致的立了起来,默默的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的啜泣着。”是否说明学生们胆小,特别是几个女生;啜泣”,结合上下文看该怎样理解学生们的表现?(3分)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请你就本文的阅读体会结合生活实际对;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爱国”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理解。(5分)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一)
16.AC
17.答:作者赞扬了爱国师生的正义行动讴歌了他们的对祖国的热爱,揭露了妥协(投降)分子的可耻行为,表达了对侵者的痛恨。(3分)
18.答:独立成段起到突出、强调作用,(1分)说明这一时刻在师生心中留下强烈印象,突出了这一时刻到来的严重性。表示要牢记这一时刻,永远不会忘记。(2分)文中有一伏笔:;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的嗒嗒的走着。”在日军出现的严重时刻,;我”一定会看表。(2分)(共5分)
19.答:学生们的表现;默默的不说一句话”特别是几个女生;啜泣”并非胆小害怕,(1分);默默的不说一句话”;啜泣”是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母校的不舍,对祖国家乡的热爱,这些反而更加体现了学生们赤诚的爱国之心。从后文;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没有顾虑”,;个个都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可以看出。(3分)
①作为一个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是最起码最基本情感。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
②我们要像文中的同学们一样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要有抵御外辱的心态。对那种扭曲亵渎的历史的丑恶言行要有清新的认识。
③立足现实从身边做起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在践行对祖国的热爱。(4分)
(共8分)(第二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适当给分)
《最后一课》阅读原文(二)
1941年,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许多地方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12月8日上午,暨南大学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郑振铎像往常一样捧着厚厚的讲义夹,走进教室,只是步履显得十分沉重。教室里依旧挤满了听课的学生,他们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摊开笔记,鸦雀无声地准备聆听郑先生的讲课。郑振铎神情肃然地环视着教室,鼻翼不由得抽噎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眼泪。;今天的事,你们大概都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即停课。”
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他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不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这一堂课,他讲得格外的亲切,学生们也心无旁骛,不停地做着笔记,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
10点30分,不幸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从学校顶楼的窗口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见,萧瑟的北风中,;太阳旗”鼓满着嚣张的气焰,盛气凌人地招摇而至。
郑振铎停止了讲课,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他挺直了身体,做了个立正的姿势,毅然合上了讲义夹,严肃而又坚定地宣布:;现在下课!”学生们随之站了起来,他们都已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走向哪里。许久,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同学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啜泣声。暨南大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天那样坚决、统一,从校长到工役,从教师到学生,所有的人用热血铸就的身躯,迈着;可杀而不可辱”的脚步,走出教室,集合在教学大楼前,炽热的心将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最后一课》阅读题目(二)
12.选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中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情?(2分)
13.第3段中写道:;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对其原因,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4.第2段中写到郑振铎的;抽噎”,第五段中写到几个女生的;啜泣”,这是否有损于师生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2分)
15.文中说;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你认为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是什么?(2分)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二)
12.(2分)动作 神态 语言 心理 表现了人物沉重、悲哀的心情。
13.(2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震动。
14.(2分)他们为国土的沦丧而感到屈辱,极度的悲痛正是他们爱国主义的表现。
15.(2分)这将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南大学乃至在他教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这节课将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