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有一天我程嫦娥号登上了月球 假如有一天我登上月球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专题2月球(高三)》

专题二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单项选择题

(一)关于“嫦娥一号探测器”的重大事件:

1、“嫦娥一号”升空过程中 A.大气密度越来越大 B.水汽含量越来越丰富

C.气温越来越高 D.气压越来越低

2、观察“全月影像图”发现月球上陨石坑的数量比地球上多得多,主要原因是

(注:陨石坑是陨石撞击星体表面形成的)

①月球质量小,引力小 ②月球没有大气层

③月球表面的外力作用微弱 ④月球自转速度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嫦娥一号”撞月这一天,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最接近

A B C D

(二)2009年7月22日上午10时34分前后发生日全食,上海等城市可观赏到日全食的全过程。

1.这天的月相与潮汐分别是

A.上弦月 小潮 B.望 大潮 C.朔 大潮 D.下弦月 小潮

2.下列是关于地球上观测到的有关月球的现象及其成因的配对,其中错误的是 ..

A.东升西落——月球自转

B.自西向东移动——月球绕地球公转

C.始终以同一月面对着地球——月球自转、公转周期相等且方向自西向东

D.位相一直在变化——日月地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3.月球表面的温度日较差达300℃,对此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月球 ..

A.夜间无大气保温作用,温度低 B.自转周期较长

C.白天无大气削弱作用,温度高 D.公转周期较短

(三)从今年至2012年,将会出现少见的“中国日

食年”,这6年间在中国境内可看到各类日食达8

次之多。其中2009年7月22日上午10时34分前

后将发生日全食,上海等城市可观赏到日全食的

全过程。

1.出现日全食时,月球在图2中的位置是 ( )

A.a处

C.c处

A.上弦月 小潮

B.b处 D.d处 B.望 大潮 太a c 光 图2 2.2009年7月22日月相与潮汐分别为( ) C.朔 大潮 D.下弦月 小潮 3.天文爱好者在我国某地拍摄到一组日食照片,其中为日食结束阶段的是( )

A. B. C. D.

(四) 2008年12月1日(农历初四)在我国各地乃至东半球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观赏到“双

星伴月”天象奇观,月亮和金星、木星同时出现在夜空中,远看犹如一张笑脸。

1.下列有关金星和木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属于远日行星

B. 金星质量小,平均密度大;木星质量大,平均密度小

C. 金星主要由氢、氦、氖等元素构成;木星中心有铁核

D. 金星有一颗卫星;木星是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行星

2.12月1日这一天的月相应是

A.蛾眉月,亮面朝西 B.蛾眉月,亮面朝东

C.凸月,亮面朝西 D.凸月,亮面朝东

3.下列关于月球的叙述,错误的是有一天我程嫦娥号登上了月球

A. 月球上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

B.人们在地球上可看到月球的全貌

C.月球的昼夜温差可达300℃以上

D.月球上明亮的部分是山脉和高原

(五)“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月球

资源,探索太空的新时代,人类的美好愿望准将变为现实。

1.月球的表面形态给人类深刻印象。下列因素中,影响月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的能量 B.地球的引力 C.陨石的撞击 D.太阳风侵袭

2.若科学家在未来的月球表面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其利用的月球表面特殊条件是

①弱重力 ②超高温 ③低辐射 ④高真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

A.质量差异 B.形态差异 C.自转差异 D.公转差异

(六)潮起潮落反映了日、月、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

1.随着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变化,依次出现的潮汐现象是

A.大潮、小潮、大潮、小潮 B.大潮、大潮、小潮、小潮

C.小潮、大潮,小潮、大潮 D.小潮、大潮、大潮、小潮

2.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①稻田灌溉 ② 候潮进港 ③潮汐发电 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七)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我国首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搭载长

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升空。本次探测的任务:一是对月面的形貌进行探测,另外一个对月球

的地质构造进行探测,第三个方面开展月基的天文观测,还有一个就是可以进行空间环境

的探测。

1.“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可能拍摄到的月貌类型是

A.石芽和峰林 B.三角洲和新月形沙丘

C.火山堆和岩浆岩 D.丹霞地貌和沉积岩

2.下面对月球表面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月球上建航天基地发射宇宙探测卫星,比在地

球发射更省能源

B.月球上昼夜温差比地球小

C.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大约4个星期

D.“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的留下的痕迹将长期保留

3.月球车担负“看天、探地”等任务。看天,就是在月球上看天体。有人说“月球是一个

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

A.月球昼夜交替周期长,适宜观测时间长

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C.月球上天气状况稳定,便于观测

D.没有空气遮挡,没有污染,看得非常清楚。

(八)2013年12月14日晚21时11分,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面成功着陆。

着陆区

1.嫦娥三号在月面着陆当日,北半球可以看到如右图所示的月相,该日的农历日期大约是

十一月的

A.初七 B.十二 C.十五 D.二十二

2.当嫦娥三号平稳登月时,着陆区正处于月球一天中的

A.凌晨 B.正午 C.黄昏 D.子夜

(九)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携带“玉兔”成功登月。

1.“玉兔”车的热控分系统利用导热流体回路、隔热组件、电加热器等以应对月球上的

A.复杂地形 B.强太阳辐射 C.真空环境 D. 较大昼夜温差

2.“玉兔”号月球车设计寿命为3个月,这意味着它将在月球上经历大约

A.90个月球白天和夜晚 B.14个地球白天和夜晚

C.3个月球白天和夜晚 D.5个地球白天和夜晚

二、读图分析题

(一)2008年8月1日北京时间18时左右,在我国西北部发生了一次日全食,日食只在地

球的一部分地区能欣赏到,而且日全食更是只会光顾地球上一条窄窄的带子,称为“日食

带”。

1、日食形成的基本条件 日食一般发生于 (农历时间)

2、中国新疆哈密和甘肃酒泉是观测此次日食的最好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3、当我国境内日食开始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经度范围是

4、3所在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地形原因: 人为原因:

(二)、读“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当月球位于A位置时,在地球上被月球

本影扫过的地区,人们会看到的天文现

象是 ,说明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比

较 (远、近)。

2.图中从A至A’的周期被称为

3.钱塘江大潮举世闻名,观看钱塘江大潮最佳的时间(仅从天文角度)应在每年农历的8

A A’

第二篇:《与“嫦娥一号”有关的物理调研试题》

与“嫦娥一号”有关的物理调研试题

万有引力黄金搭档:GMm

mgGM=gR22R

GMmv222

mmR=mRR2RT常见推论:

42R3T2注意R的含义)GM2

2

42R3

M=

GT2

42R3

2M324VGT3R3

问题聚焦:能量 速度 加速度(卫星、重力) 周期 做功 估算 推算 比例运算 常识(地月、地到卫星距离) 一、能量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物理期末调研试卷

8.“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其成功送入太空,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假定地球、月亮都是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向月球发射一探测器。假定探测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脱离火箭。用W表示探测器从脱离火箭处飞到月球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用EK表示探测器脱离火箭时的动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EK必须大于或等于W,探测器才能到达月球 B.EK小于W,探测器也可能到达月球

1

W,探测器一定能到达月球 21

D.EK=W,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

2

C.EK=KEY:BD 二、速度

宜昌市200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试题

KEY:B

南京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高三物理

KEY:A

山东省淮坊市2007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KEY:A

三、速度、加速度、周期、做功

2007学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13.据新华网报道,在11月5日前后,嫦娥一号将迎来奔月旅程的最关键时刻——实施首次“刹车”减速.在接近月球时,嫦娥一号将要利用自身的火箭发动机点火减速,以被月球引力俘获进入绕月轨道.这次减速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不能减速到一定程度,嫦娥一号将一去不回头离开月球和地球,漫游在更加遥远的深空;如果过分减速,嫦娥一号则可能直接撞击月球表面.该报道的图示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施首次“刹车”的过程,将使得嫦娥一号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势能,转化时机械能守恒.

(B)嫦娥一号被月球引力俘获后进入绕月轨道,并逐步由椭圆轨道变轨到圆轨道.

(C)嫦娥一号如果不能减速到一定程度,月球对它的引力将会做负功.

(D)嫦娥一号如果过分减速,月球对它的引力将做正功,

撞击月球表面时的速度将很大. KEY:BCD

湖南省邵阳市教研室2008年期末调研物理试题

8.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 地月转移轨道 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如图所示。之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

两次“刹车制动”,最后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圆形轨道Ⅲ

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刹车制动”,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上Ⅰ长 B.虽然“刹车制动”,但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上Ⅰ短

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速度比沿轨道Ⅰ运动到P点(尚未制动)时的速度更接近月球的第一宇宙速

D.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Ⅰ运动到P点(尚未制动)时的加速度 KEY:

BC

2007—200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高考物理调研试卷

8.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卫星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a,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半径之比为b,卫星在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上均可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速度之比为a

b

B.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周期之比为b3

a

C.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2

b

D.卫星在停泊轨道运行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KEY:AC

四、估算、推算

2007学年上海市奉贤区调研测试高三物理试卷

12.2007年北京时间11月7日早上8时34分,总重量达2300kg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周期为127分钟圆形越极轨道。经过调整后的127分钟圆形越极轨道将是嫦娥一号的最终工作轨道,这条轨道距离月面200公里高度,经过月球的南北极上空。由于月球的自转作用,处于越极轨道的嫦娥一号可以完成包括月球南北极、月球背面的全月探测工作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有一天我程嫦娥号登上了月球 假如有一天我登上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