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乡村生活800 乡村生活作文800字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乡村生活800(一)

“乡村”主题阅读鉴赏

原载《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2012年第11期

推荐人语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梦中的乡关,依稀隐约,烟波浩淼,然而,“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作家王开岭如是说。不要走得太快了,请等一等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一起沿着乡间的小径与流水,去寻味追思飞花与月光中那久远的逝水流光,重拾一份本真而诗意的生存状态。让心灵去远游,往昔的美好与当下的生活交相辉映,在一次次寻找生命止泊之乡的精神漫游中,一个个失去的乐园又在我们面前飘过。于是,怀乡之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正如德国诗人诺瓦利斯所言,哲学原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生活在喧嚣的城市,无数次眺望魂牵梦萦的宁静的乡村,或许这就是精神还乡吧?

推荐阅读一

八月的乡村

孙守名

忽拉拉一阵突出其来的骤雨,北方八月的乡村便又沉浸在清爽和温润之中。 八月的乡村,大大小小的池塘是最迷人的梦幻。池塘,是乡村的岁月记忆。一场雨过,满池盈盈,四周枝叶婆娑的柳树俯首向水,沉沉稳稳地汲取着甜滋滋的水分。种类繁多的鱼儿飘浮在水面,唼喋嬉戏。①那些被夏季潮湿的空气憋闷已久的青蛙,鼓起腮颊,演奏出美妙的江北曲调,哇,哇哇,哇哇哇……一声,两声,众蛙和鸣,天地浑然,青草间,绿树下,瞬间全都成了音乐的海洋。

这时候最热闹的还要属于那些喜欢游水的孩子。七八岁,年龄太小,大人一般是不放心你跳进汪洋般的池塘中的,你只有眼睁睁观看的份儿。十八九岁,年龄过大,不宜脱得光光溜溜地跳水。十四五岁的年龄,对于乡村的池塘,是再适宜不过了。大雨一停,飞奔池塘,脱得一丝不挂,做些起跑动作,然后助力发跑,腾的一声,凌空飞起,随后,轻轻地,如惯水的鱼儿般落入大水中,三两分钟后,从离岸很远的水中钻出头来。看看四周,池塘中早已是欢腾一片。

八月的乡村,柳阴匝地,槐叶沁香,绿意盎然,是避暑的胜地。吃过午饭,拿张凉席,找个僻静去处,寻个枝叶繁茂的树下,铺开席子,往上面一躺,饮点酒微醺最佳,这样就可以悠哉游哉地沉入甜甜的梦乡。当然,只要你心情好,还可以读点这样或那样的书籍,还可以听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枝间、草窠上传

出的蝉鸣声。比起那些高堂舞会上演奏的曲子,蝉鸣会让你产生无数的梦幻和思乡的情怀。

其实,远还不只这些。只要你喜欢,午饭后,还可以踱步到池塘边的槐树下。那儿早已聚集了好多棋艺爱好者,不是高雅的围棋,普普通通的一盘象棋,或许破破烂烂些更好。围好一圈儿人,两人对弈,十人指挥,众说纷纭,执棋者左顾右盼,另一方神清气定。一会山崩地坼,狂呼海啸;一会风平浪静,天下太平:这一场棋只下得妙趣横生,天真烂漫。池塘中,有些活蹦乱跳的孩子早已爬上水牛的脊背,打着唿哨炫耀着自己的水技呢!

乡村的夏夜,是浪漫多情的季节。天一擦黑,你就得早早地掇条板凳奔向村中宽敞的场院,那儿正有一场电影或一出戏要上演。占个地方听戏,这是早年乡村的习俗。戏种,在北方的乡村各式各样,梆子,柳琴,豫剧,什么都有。

早些时候,乡村无以为乐,听戏或看电影成了最富诗意的生活节奏。小孩子们图个快乐,找上一群小伙伴,十里八乡窜着看同一部电影也不觉得无趣。其实,那乐趣一半在电影,另一半无非在夏夜能玩个痛快。老人呢?只愿看那些与戏有关的电影,有时也会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最为奇妙的是那些半大小伙子和俊俏的姑娘,趁着这节骨眼,以看电影或听戏为名,跑去谈情说爱。场院的草垛边,村外的小径上,池塘边的僻静处,全是他们的足迹。

八月的乡村,尤其是北方,是永远唱不完的一首歌。八月,是个醉梦的时节;乡村,是一场岁月的回味。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乡村的记忆永远是一场心的恋曲。

(摘自《新华副刊》,有删节)

可读理由 本文是描写乡居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回忆的触须伸向童年八月的乡村,因为那里没有俗世的喧嚣,更没有现代商业气息的熏染,是心中的世外桃源。回忆从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徐徐展开:梦幻的池塘中鱼儿嬉戏、众蛙和鸣,游水的孩子争相竞技,将池塘幻化为一片欢腾的海洋;池塘边的槐树下或饮酒微醺沉醉梦乡,或惬意读书、悠闲下棋,妙趣横生;乡村的夏夜,听戏或看电影,更有甚者以看电影为名谈情说爱,富有无尽的诗意和浪漫气息。一幅幅情景交融、极富生活情趣的图画,看似随意挥洒笔墨,实则独具匠心,从人在乡村中的外在动作逐步转到人的情感和精神活动,全方位地展示了八月北方乡村的从容闲适、惬意本真的生活状态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那是一首沉淀在岁月深处的心的恋曲,浸润着从灵魂深处静静地流淌出来的一种温情。作者说:乡村,终究是我的精神家园。他以文字为桥梁,穿越时空,让灵魂行走于大地之上,实现生命的诗意的栖居。宁静的乡村之于喧嚣的城市,是一种情感的慰藉,更是人在路上的一种精神上的诗意回归。

推荐阅读二

扛着铁锨进城

刘亮程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十几年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我在一家报社打工。我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年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了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早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纸当成一块土地去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一个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和不同读者的品味插花地、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就这样,三个月后,我结束了试用期,开始正式打工。我编辑的文学、文化版也受到读者的喜欢和认可。

这次小小的成功极大地鼓励和启发了我,它使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始终扛着一把无形的铁锨,在我茫然无措,流浪汉一样沿街漂泊的那段日子,我竟忘了使用它。 ②记得有一个晚上,我梦见自己扛一把铁锨背着半袋种子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我在找一块地。人群像草一样在街上连片地荒芜着,巨石般林立的楼房挤压在土地上,我从城市的一头流浪到另一头,找不到一块可耕种的土地。最后我跑到广场,掀开厚厚的水泥板块,翻出一小块土地来,胡乱地撒了些种子,便贼一样地溜了回去。醒来后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肩膀,我知道扛了多年的那把铁锨还在肩上。我庆幸自己没有彻底扔掉它。

经过几个月浮躁不安的城市生活,我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静下来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我握过的那些粗壮黑硬的手,如今换成了细皮白嫩甚至油腻的手。

我在土墙根在田间地头与一伙农人的吹牛聊天,现在换成了在铺着地毯的会议室,一盘水果,几瓶饮料和一群文人商客的闲谝。

我时常踩入低矮土屋、牛圈、马棚的这双脚,如今踏入了豪华酒店、歌舞厅——我并没有换鞋。我鞋底的某个缝隙中,还深藏着一块干净的乡下泥土,我不会轻易抠出它,这是我的财富。

每个人都用一件无形的工具在对付着生活和世界。人们从各自的角角落落涌进城市。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携带着他使唤顺手的一件工具在干着完全不同的活儿。只是他自己不察觉。

而我呢,是扛着铁锨——这件简单实用的农具在从事我的非农业的工作和业务。我的同事常说我能干,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件好使的工具——铁锨是劳动人民

的专用工具,它可以铲、可以挖、可以剁,万不得已时还可当武器抡、砍,但是使唤惯铁锨的人,无论身居何处,他们共同热爱的东西是:劳动。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的确是一片荒地,你可以开着车,拿着大哥大招摇过市,我同样能扛着铁锨走在人群里——这像走在自己的玉米地里一样,种点自己想种的东西。

上月回家,父亲问我在城里行不行,不行就回来种地,地给你留着呢。走时还一再嘱咐我:到城里千万小心谨慎,不能像在乡下一样随意,更不要招惹城里人。

我说:我扛着锨呢,怕啥。

(摘自《书城》2000年 第8期,有删节)

可读理由 “每一个作家都在寻找一种方式进入世界”,我想,作为农民的刘亮程,“扛着铁锨进城”是他与世界相遇的方式,同时也是本文的一个独特的写作视角——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来审视城市:当初“我”是带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愿望进入城市的,并且以开垦荒地的方式编报,获得读者的喜欢和认可;接着回忆梦境阐述了没有扔掉那把无形的铁锨是我走向成功的关键;最后通过今昔对比表明体面、繁华的城市生活只是乡村生活的翻版与延续,而 “我”在情感上依然归属于乡村。文末一句“我扛着锨呢,怕啥”掷地有声,表现出一种以劳动者的身份征服现代都市的勇气和自信。

扛着铁锨,是一种劳动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作者在城市里的独特的存在方式。从乡村进入城市,而又从城市回望乡村,最终仍无法在繁华的都市中找到精神的家园,只能从乡土之“根”出发去寻找自己内心的“村庄”,从这个意义上说,“村庄”更代表了作者的生命,是他在内心深处一片不断构筑和丰富的灵魂领地。

对比鉴赏

刘勰说:“情动于衷,始能为文”,两篇散文均是笔墨酣畅,饱抒真情。虽然它们在选材与叙写的角度上不尽相同,但情感的指向非常一致:大多奋斗在城市中的人们,其内心都有一个“宁静的乡村”,那是灵魂的诗意栖居地,是精神的彼岸。《八月的乡村》文笔清新,富于诗意浓郁的抒情氛围,开篇直接导入回忆,将视线聚焦在池塘中、槐树下、场院里,让三个生活场景承载起童年岁月中的那些悠悠往事,在选材上注意动静结合以体现张弛有致的生活情趣,在描写上情景交融以彰显如诗如梦的优美意境,在抒情上寓情于事表达对乡村诗意而本真的生活状态的热爱之情。《扛着铁锨进城》视角独特,作者选择了“铁锨”这一意象作为身份的标志性符号,并赋予它特定的情感内涵,正是这把“铁锨”让作者在现实生活与心灵归属的矛盾之中拓展了自己的生命空间,维护了生命的质量和尊严。全文没有波澜起伏的内心冲突和尖锐的文化对立,只是在舒缓而质朴的叙述中展现了一个农民与世界相遇时的精神指向。

美句赏析

《八月的乡村》中画线句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是乡村的代名词,众蛙和鸣,创造了天地间最美妙的音乐。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调动视觉和听觉,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八月乡村池塘里欢腾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不仅为下文孩子的出场提供了一个热闹欢乐的背景,同时景物与人物相映成趣,全方位展现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扛着铁锨进城》中画线句②:以梦境的方式,来表达对乡村生存方式的坚守。运用比喻手法及人物心理描写,通过写人群“荒芜”如野草,楼房被无情“挤压”,“我”到处“流浪”,“胡乱”地撒种,“贼一样”地开溜,含蓄委婉地表现出“我”初次进入城市生活的迷失与慌乱,以及潜意识中对城市生活的抗拒。

本期作文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柳永《归朝欢》)

我向你致敬,你这偏僻荒凉的一角/恬静、劳动和灵感就在你这里栖息/在这里,忘情地沉湎于幸福的怀抱/我如水的年华悄悄地流淌而去。(普希金《乡村》)

一个人长大了,走向远方,投入闹市,足迹印上大洋彼岸,他还会固执地指认:故地处于大地的中央。他的整个世界都是那一小片土地生长延伸出来的。(张炜《融入野地》)

请以“梦里乡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作者:顾建芬,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乡村生活800(二)

我的乡村老师800字作文

让我一生中触动最深的老师是一位乡村老师,她是让我一生中最受益的人。

还记得,有一次,我没有写作业。那是因为,有好多次,我忙忙碌碌地写完作业后,老师竟然连看也不看一眼。(那时我们还没有组长),有一次,下课后,老师毫无预兆地走到我的座位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写作业可不好呀。”当时我惊讶得半天回不神儿来,冥冥之中我当时幼稚地觉得,老师一定是比孙悟空还厉害的神仙,别人干什么坏事老师都知道。从此以后,我更加小心了。

还记得,那几个月,我的作业总是最先完成,于是我就去让老师改,但我有个坏习惯,就是老师在那里忙其他事情时,我总是爱跺脚,因为我不想喊“老师”这个词,所以每次我都是跺脚之后再交作业的,终于有一次,老师对我说,跺脚干什么呀,你也可以喊老师呀!我的脸红到了脖子根,真是的,我为什么非得跺脚呢?喊老师怎么不好!从此,我对老师更有礼貌了。

还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练字,次次都是丁,从来没有得过甲。这次,我练完字后,拿给老师看,老师看后说:“这是什么字呀?回去再写一遍吧。”我沮丧地回到座位。这时,我们班的书法大王李永辉走到了我的桌前。“哎呀,看你这字儿写的是啥呀,来,我给你写一个,你瞅着这字儿写吧。”说着写了一个漂亮的楷书“八”字,我临摹后,看看还是没有李永辉写的好。我只好拿给老师,老师仔细地看了一阵儿后,指着李永辉的字说:“我觉得这个字最好。”我尴尬万分。从此,我更热爱学习了。

这就是我的启蒙老师,虽然以后教我的老师对我也有影响,可她教会了我一个习惯,一种态度,一个心情,是她,让我从无知变得爱学,从幼稚变得成熟,她撒下了一片希望的种子。

近年,我从同班同学李永辉那里得知她已从教师岗位荣誉退休,我衷心祝愿她幸福安康!

乡村生活800(三)

建设美丽乡村 共享美好生活

——安吉县近年来全力以赴开展“中国美丽乡村”纪实

安吉美丽乡村创建四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自2008年创建以来,已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150个、重点村14、特色村4个,创建覆盖面已达到89.8%。构建了一个县域大景区的基本雏形,开通了“黄埔江源”、“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美丽乡村精品观光带,初步形成了“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个层次的美丽乡村大格局,一个全域景区化打造、立体式经营的“可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现代型美丽乡村正在逐步成型。打造了一张响亮的国家级新名片,以“中国美丽乡村”为总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得到一大批领导、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家质监总局把安吉县作为“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县;省委常委会把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省战略全面推广实施,使“中国美丽乡村”成为继“中国竹乡”、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后的第三张名片。

四年来,安吉县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被授予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先进单位;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荣誉;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荣誉;被国家标准委员会授予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示范县荣誉;2011年度,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荣誉。安吉县新农村建设考核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一等奖,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胜单位,2011年在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考核中名列第一,全国“三农”专家将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经验明确为“安吉模式”。

尽心谋划,成功探索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模式

创设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系。一是出台相关文件。 2008年初,安吉县农办在深入研究上级精神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提出了美

丽乡村建设的四大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步骤、工作原则和领导机制,为“中国美丽乡村”搭建了最初的框架体系。二是制定规划编制。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的基础上,邀请浙江大学高标准编制《“中国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按照全县一盘棋的“大乡村”理念,形成了“一体两翼两环四带”的美丽乡村总体格局,为美丽乡村的科学实施提供了根本保证。三是落实启动实施。出台《2008年“中国美丽乡村”实施意见》、《2008年“中国美丽乡村”考核办法》等工作文件,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架构、责任分工、考核标准、相关政策等工作体系,牵头搭建了各部门分工负责、乡镇属地管理、行政村主体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组织体系,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

构建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根据美丽乡村阶段工作特点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县农办出台每一年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深入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课题,相继出台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中国美丽乡村”考核验收办法》、《安吉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安吉县经营乡村行动计划(2010-2012)》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构建起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机制,使“中国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美可持久,形成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把美丽乡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规程,并提炼成为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成果。

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品牌形象。认真总结宣传安吉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编印《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系列丛书1-3册,举办“中国美丽乡村节”和各类推介会,扩大美丽乡村影响力。从2008年创建以来,先后引起《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新浪网专门开设专栏,深度报道安吉美丽乡村建设。 2009年,安吉县被国家农业部、旅游局联合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被民革中央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基地。 2010年,安吉美丽乡村建设被评为2010年全省十大创新案例,被国家质监总局命名为“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县。 2011年1月,省委、省政府以安吉经验为样板,出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纲要》,美丽乡村上升为全省发展战

略,确立了“中国美丽乡村”在全省、全国的品牌,使之成为继“中国竹乡”、全国首个生态县之后成为安吉县第三张国家级名片。

扎实推动,形成城乡一体美丽乡村整体格局

强化督查指导,超计划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开展对美丽乡村创建主体工作的全程管理,精心安排各年度创建工作,起草年度工作意见,明确工作重点,拟定工作方案,分批、分层、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具体包括:做好年度申报工作,确定年度创建名单。四年来,全县共有168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建成精品村150个、重点村14个、特色村4个,建设的覆盖面达到89.8%以上,12个乡镇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开展美丽乡村业务培训,四年培训村级两委干部800余人次。开展环境提升专项设计和评审工作,对各创建村环境提升专项设计进行严格评审把关,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高标准、高品位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全县“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总体形象已经初步形成。开展部门与乡镇、村的结对帮扶工作。每年安排15个重要经济职能部门与乡镇、85个部门与创建村、近百家企业与行政村结对共建。采取个性化考核和政策倾斜等办法支持平原土斗区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做好两个集中,做活五大要素”的要求,明确创建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平原斗区偏远山区创建比例达到82%。

认真落实项目对接,全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县农办会同有关部门,通过“五+X”的办法整合各类涉农项目,集中力量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根本改变了全县农村的环境面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四年来,共实施了各类重点建设项目1957个,完成项目投资17.88亿元,12个乡镇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农村环境得到全方位提升,安吉县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中国人居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普惠面不断扩大,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一批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村乡土文化全面得到挖掘和繁荣。共建成郎村、上张、迂迢、尚书圩村等一批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文化类型和不同展示方式的村落文化生态展示馆31个。 全力推进美丽乡村精品区建设,“一环四带六区”美丽形成格局加快形成。牵头主抓美

丽乡村精品区建设,2009年,集中三个月左右时间,投入1.2亿,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水平整体推进,完成了;黄浦江源”精品观光带、中国大竹海”精品观光带、;昌硕故里”精品观光带、;白茶飘香”精品观光带集中整治提升工程,基本实现了四条美丽乡村精品观光带全线贯通,使其亮点更集聚、特色更鲜明、内涵更丰富,在全国;乡村旅游节”举办期间很好地展示了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的创建成果和良好的品牌形象。 2010年,全力开展;一环四带六区”建设经营工作,以县域交通环线为脉胳,做精四条精品带,串起六大核心区,基本形成了;一环四带六区”的整体格局,并通过实行建设经营区块责任联系制度,重抓22个重点项目,全县休闲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升。 2011年,启动;风情小镇”建设,狠抓精品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乡村生活800 乡村生活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