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人教版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最新目录(2017年部编)

邓稼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回忆鲁迅先生

孙权劝学

写出人物的精神

黄河颂

最后一课

土地的誓言

木兰诗

写作:学习抒情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阿长与《山海经》

老王

台阶

卖油翁

写作:抓住细节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驿路梨花

梅岭三章

最苦与最乐

短文两怎样选材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紫藤萝瀑布

一棵小桃树

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

写作:文从字顺

伟大的悲剧

太空一日

带上她的眼睛

河中石兽

写作:语言简明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约客

附:本册全部http://teacher.ruiwen.com/left.php?grade=2

【篇二】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飞来峰》导学案

1.易错字

千寻塔(xún) 自缘(yuán)

1.词语释义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一说为七尺),形容高耸。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1·世纪*教育网

缘:因为。

眼:视线。

塔:铁塔。

最高层:最高处,有两层含义。一指千寻塔的最高层,二指政治的最高层。

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文题解说】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浙江绍兴城外有一座塔山,此山又称宝林山。山上有一座应天塔。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越王勾践曾在山上筑游台以观天象。塔山始建于晋末,高30余米,分七层,塔山因此而得名。公元1050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一诗。

 【创作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登飞来峰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上的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上的峰时的感想。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入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全诗。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哲理。

 2.对古诗词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重点】

 1.背诵、默写全诗。

 2.利用想象和联想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难点】

 最后两句蕴含的哲理。

 导入⇒资料助读⇒理解内容⇒感悟哲理⇒拓展小结

导入一:简介型

 [设计意图] 通过简介作者,一方面巩固文学常识,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从而揭题。

 猜一猜,他是谁?(教师逐次口述下列内容)

 ①他官至宰相,且两度任相;

 ②他是现在的江西临川人;

 ③他坚持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④他还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⑤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我们学过的他的名句。

 ⑦他字介甫,号半山,被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

 【此环节由教师依次逐条口述内容,或者用课件逐条展示,直到学生猜出人物,然后直接引出本课主题,板书课文题目:登飞来峰】

导入二:激趣型

 [设计意图] 通过飞来峰的图片展示,让学生的认知产生悬念,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飞来峰的图片,学生欣赏。

 师导:孩子,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看后的感受吗?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3.谈话,揭题。

 师导:在你们的眼中,飞来峰是那样的美丽、雄伟壮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结果认识不同,感受不同。我们北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政治家也登上了飞来峰,并留给了我们一首千古传颂的《登飞来峰》。(教师板书:登飞来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品味诗人独特的感情、豪迈的气魄。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当过宰相。在北宋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途经杭州时,登临杭州西湖飞来峰,有感而发,写下这首七绝。这一年王安石正好三十岁。

 2.关于作品:这首绝句,是王安石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上的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上的塔时的感想。

 3.关于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多媒体展示古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最好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明确〕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谁能代替诗人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两人读,并正音)

 (3)我们一起当王安石,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师导:孩子们,学习古诗,就是透过字面去想象当时的画面,和古人对话,体会他们的感情。

 (4)你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从这首诗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交流要点:人、峰、塔、云、日等,其他人可以补充,老师随机板书。)

 (5)再现古诗画面。

 它们又有着一种怎样的联系呢?能不能把这几个字连起来说一说?

 (6)质疑问难。

 过渡:在读的过程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提问,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学贵有疑,有了这些疑问,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去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三、诵读诗歌,理解内容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主旨,感悟诗歌的内容。

 1.解读1、2句。

 出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指名读诗句。

 (2)理解词语。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如我们学过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夸张)

 闻说:听说。

 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

 (3)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谁能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呢?(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4)想象太阳升起时的美景。

 师导:此时,诗人就站在飞来峰高高的塔上,想象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情景。(出示:日出时的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几句话描述当时的景象吗?

 (5)指导朗读。

 师导:这样的景象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那你认为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呢?

 2.解读第三、第四句。

 (过渡,师导:登上高高的塔,仿佛看见了日出时美丽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学生齐读第三、第四句。

 (2)理解词语。

 不畏:不怕。

 缘:因为。

 (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明确〕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整体理解诗意。

四、诵读诗歌,感悟哲理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王安石的经历和时代背景,使学生感悟深刻的哲理。

 师导:现在我们理解的只是诗句的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诗和我们现在写文章是一样的,是想通过字里行间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愿望。我们要想读懂诗人的心声,那就必须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

 1.教师出示:王安石变法的故事,“浮云”的典故。

 学生自己读读。

 出示:在北宋仁宗时候,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于是王安石就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法,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可是各项新法的实施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新法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他一登上飞来峰上的高塔,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2.理解“浮云”的深层含义。

 师导:读完了王安石的故事,知道了“浮云”的典故,你认为王安石眼中的“浮云”还指什么?

 3.深层次理解“不畏”。

 师导:同样王安石也在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奸邪小人,那他的反应是什么?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说吗?

 “不畏”说明了什么?坚决果断地读读这个词。

 4.理解“最高层”。

 师导: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反动势力怎样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他能如此坚持和毫不畏惧,全都源于“自缘身在最高层”。“最高层”又有了什么样的深层含义?仅仅指的是他站的比别人高吗?还指他身上的哪些方面?

 5.指导朗读。

 读出诗人豪迈的气势。

 6.学生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请同学们合上书本一起诵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豪迈气势,读出诗人的雄心壮志。

 [设计意图] 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全诗,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学法,感受独特情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1.试题:填空练习。

 飞来峰上    , 

     鸡鸣见日升。 

     遮望眼, 

     身在    。 

 2.结束语。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那豪迈的气势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为之喝彩。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积蓄能量,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声诵读这首诗来结束本课。

 课后作业,拓展练习。

 (1)自学古诗《题西林壁》。

 (2)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古诗读一读,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登飞来峰

 借景抒情

 (铺垫) 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

 借情喻理

链接:《登飞来峰》一诗应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本诗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塔远望,一览无余的视角直接描写,来抒发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作为座右铭。

一、默写《登飞来峰》。

二、阅读《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与解析】

一、略

二、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李杰

【篇三】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最新2017年部编教材)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 得分: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为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4分)

攥( ) 炽痛( ) 滞笨( ) 赫然( )

倜tǎng ( ) jié( )力 祈dǎo( ) 鞠躬尽cuì( )

2、出下列错别字,并用正楷改在下面的括号中(2分)

人生鼎沸( ) 形式紧张( ) 妇儒皆知( ) 锋芒必露( )

3、积累与应用(8分)

(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参军战地环境艰苦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木兰诗》中描写军情紧急,将士奔赴前线,行军疾速的句子是:。

(13) 现在正是春天,请默写一句古人有关春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学了《黄河颂》,你一定对黄河有了更多的了解,请默写古人有关黄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B.《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曹汉文,是东北作家群的杰出代表。

C.《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一篇新诗《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作品有诗集《春风集》、《欢呼集》、《藏客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D.《台阶》作者李森祥是当代作家,其代表作有《抒情年代》《济南的冬天》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B.19岁生日那天,我接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这不能不说是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C.关于陈凯歌与胡戈就《馒头血案》发生纠纷一事,电影导演陆川发表自己的看法:“他的动机我不好猜测,但不管动机如何,都是一种不聪明的做法。”

D.要正确处理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选取新的工业项目,利用新科技提高“环保”手段,改善人居环境。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7、“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现在检查一下你的运用能力(2分)

邻居说:“你家小华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他在弹琴。” 你能听出邻居的言外之意吗?请写出来: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 8、课外知识阅读。(7分)

( A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祥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车轮像阵利庵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 B )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分)

(2) A 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 段写样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列举三件事)(3分)

(3)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2分)

二 阅读理解(45分)

㈠ (9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选文中的“钟声”和“号声”有什么特殊含义?(2分)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这里的“惨白”一词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表达爱国的情怀呢?(3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 餐桌上的谜底(11分)

① 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谗了。

② 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_____(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 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 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我___________(支撑、支持、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⑦ 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 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 是的,我知道了。

⑩ 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 那年,我11岁。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1、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__ ______、__ ____。(2分) 2、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2分)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 ⑨段写道:“是的,我知道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请结合文意简要地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㈢(15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事多。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4分)

(11) 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 (1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 (13) 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 (14) 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1) 蒙辞以军中事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___ 4、孙权是如何说服吕蒙学习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请结合本文与《伤仲永》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㈣(7分)

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上文中加粗的词:(3分)

益:____________ 市:____________ 数: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与本文“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意思大致相同

的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作文 (45分)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文。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接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用“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1)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

(1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二)请以“有 才有真正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的词语如:志气、宽容、付出、自信、真诚、善良的心、无私的爱……)

【篇四】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勋.(xūn) 含蓄.(xù) 调羹.(ɡēnɡ) 鲜.(xiǎn)为人知 B.选聘.(pìng) 筹.(chóu)划 赫.(sh^a)然 兀兀.(wù)穷年 C.彷.(pánɡ)徨 署.(shǔ)名 绞.(jiǎo)肉 深恶.(^a)痛绝 D.涉.(sh^a)猎 通宵.(xiāo) 澎湃.(bài) 迥.(jiǒnɡ)乎不同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潜心惯注 心会神凝 一反既往 家喻户晓

B.慷慨淋漓 锲而不舍 历尽心血 刮目相待 C.搏学多识 一拍既合 锋芒毕露 可歌可泣 D.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杂乱无章 不以为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仰天长笑这是豪壮的选择。 B云南鲁甸地震救灾现场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C年过半百的广丰县农民郑春枫锲而不舍终于圆了几十年的大学梦。 D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个常常是一见如故。

4.(2016,天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运河》等。 C.《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7.古诗文填空(5) (1)、《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惟解漫天作雪飞。 (4)、《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孙权劝学中 一句。 8.口语交际——根据下面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活动。(2分)“与母亲同行——向建党九十六周年献礼”的长跑活动中,一些同学常常是气喘吁吁,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半途退场,这也影响到了其他同学的情绪和信心。

如果你是班长面对这些半途退场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告他们坚持参加这项活动?

二、阅读理解(一)(17分)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5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3)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 ) (4)蒙辞以军中多务( )(5)及鲁肃过寻阳( ) 10.划分朗读节奏:2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2.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2分)

13.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3分)

14.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3分)

(二)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文,完成下列题目。(12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5】画“ ”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6】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有什么特点?(2分)

【17】为了革命,推翻反动统治,需要大力宣传。那么闻一多进行群众大会演说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8】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3分)

【19】“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一句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与内容上加以分析)(3分)

(三)阅读《温暖心窝的话语》完成下列各题(14)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20.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分)

21.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22.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23.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3)三、写作(40分)

24.请以“你是我最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内容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篇五】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部编教材七下课下注释

2016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下注释

1、《邓稼先》

选自1993年8月21《人名日报》。有改动。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西南联大: 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期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往长沙,合并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三校回迁复校。

于敏:1926年生于河北宁河(今属天津),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家和技术专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国家最高科技奖。

奥本海默(1904—1967):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玻恩(1882—1970):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获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人帮”: 即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反革命集团。

工宣队:“文革”中“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

军宣队: “文革”中“解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

钱三强(1913—1992): 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物理学家。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葛罗夫斯(1896—1970): 美国陆军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美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寒春(1921—2010): 本名琼·辛顿,美国女物理学家。1948年来华定居,长年投身于中国农业机器化建设。

费米(1901—1954): 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获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2年领导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反应推。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吊古战场文》: 唐代李华作。文中描述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平沙: 平旷的沙地。这里指旷野。

夐: 辽远

萦带: 环绕

纠纷: 指群山交错在一起。

曛:昏暗。

蓬: 即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遇风飞旋。

铤: 疾走

亡群: 失群

燕然勒功: 典出《后汉书·窦融列传》。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

殷红: 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仰之弥高:和后面的“钻之弥坚”都语出《论语·子罕》,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弥,更加。 锲而不合: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切诊。望诊是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沥: 滴。

漂白了四壁: 语出闻一多诗《静夜》:“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群蚁排衙: 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旧时主官生座,衙署陈设仪仗,獠属依次参拜,分立两旁,称为“排衙”。

《校补》: 指闻一多著的《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指闻一多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等的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一书。 何妨一下楼: 闻一多在西南联大工作的早期很少下楼,人们称他“何妨一下楼主人”。

迥乎不同: 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独裁: 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李公朴(1902—1946): 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山阳(今属江苏淮安),爱国民主人士。因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警报迭起: 这里指国民党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的信号多次出现。迭,屡次、接连。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气冲斗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3、《回忆鲁迅先生》

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徐先生: 指许广平(1896—1968),广东番禺(今广州)人,鲁迅夫人。

安顿: 安稳。

阿司匹林: 一种解热镇痛药。

《海上述林》: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1899—1935)的译文集。在瞿秋白被国民党杀害后,由鲁迅搜集、编辑,分上下两卷出版。

存心: 心里怀有的念头。

《死魂灵》: 俄国作家果戈理(1809—1852)的长篇小说。

揩: 擦,抹。

周建人(1888—1964): 字松寿,浙江绍兴人,鲁迅胞弟。

阖: 闭合。

珂勒惠支(1867—1945): 德国女版画家。

5、《黄河颂》

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6、《最后一课》

这篇课文是根据几种版本的译文改写的。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分词: 法文里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

画眉: 一种鸟,叫声清脆悦耳。

普鲁士: 18世纪至19世纪德意志境内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它在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

征发: 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督学: 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郝叟: 法文人名的音译。

柏林: 当时德意志帝国的首都。

圆体字: 法文的一种书写体,字母的拐角处呈弧形。

课桌的铁杆: 这种课桌是斜面的,有点儿像放乐谱的架子,上边有一根横的铁杆,可以挂字帖。 画“杠子”: 指初级班学生初学写字。

ba,be,bi,bo,bu: 这是法语音节,大致可以按照汉语拼音读作ba,be,bi,bo,bu。

哽: 声气阻塞。

7、《土地的誓言》

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有改动。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

挚痛: 诚恳而深切。

标直: 笔直。

嗥鸣: (野兽)大声嚎叫。

狐仙姑: 东北地区民间传说中的神仙。

谰语: 没有根据的话。

亘古: 远古。

族系: 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

镐头: 刨土用的工具。

大熊: 指大熊星座。座内的北斗七星常被用来作为指示方向的标志。

污秽: 肮脏的东西。

9、《阿长与山海经》

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名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谋死: 谋杀。

隐鼠: 即鼷鼠,一种小鼠。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切切察察: 细碎的说话声。

絮说: 絮絮叨叨地说。

福橘: 福建产的橘子。因其名带有“福”字,为取吉利,旧时江浙民间有在正月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 顺顺流流:顺当。现在写作“顺顺溜溜”。

元旦: 这里指农历正月初一。

辟头: 开头。

长毛: 太平天国的军队回复蓄发不剃的传统,用以对抗清朝剃发留辩的律令,所以当时被称为“长毛”。 洪秀全(1814—1864): 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

啊呀: 现在写作“啊呀”。

那里: 现在写作“哪里”。

远房的叔祖: 指周兆蓝,字玉田,是个秀才。

制艺和试帖诗: 科举考试规定的程式化诗文。这里指当时书坊刊印的八股文和试帖诗的范文。

陆玑: 三国时吴国吴郡人,著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该书是解释《毛诗》中动植物名称的书。《毛诗》即《诗经》,今传《诗经》相传为西汉毛亨、毛苌所传,故称《毛诗》。

《花镜》: 即《秘传花镜》,清代杭州人陈淏子著,是一部讲述园圃花木的书。

全体: 全身。

震悚: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帝江: 《山海经》中能歌善舞的神鸟

执干戚: 拿着盾、斧。干,盾牌。戚,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刑天: 《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也作“形天”。

《尔雅音图》:宋人注明字音并加插图的一种《尔雅》版本。《尔雅》是我国古代的辞书,作者不详,大概是汉初的著作。

《毛诗品物图考》: 把《毛诗》中动物画出图像并加简明考证的书。日本冈元风作,共七卷。

《点石斋丛画》: 一部汇辑中国画家作品的画谱,其中也收有日本画家的作品。尊闻阁主人编,共十卷。 《诗画舫》: 画谱,汇印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画家的作品。

图赞: 写在画面或图页上的赞美诗文。

郝懿行(1757—1825): 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清代经学家,有《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等。 孤孀: 寡妇。

三月十日: 指1926年3月10日。

10、《老王》

选自《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有改动。杨绛(1911—2016),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干校: 指“五七干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干部集体下方劳动锻炼的场所。

塌败: 塌陷破败。

默存: 本文作者的丈夫钱锺书的字。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作家、学者。代表作有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家》《管锥编》等。

伛: 弯(腰)曲(背)。

翳: 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滞笨:呆滞笨拙。

11、《台阶》

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节。

凼: 方言,水坑。

活做得去: 方言,能干活的意思。

晌午饭: 方言,午饭。

茬: 农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茎根。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选自《读书》1990年第1期。有删改。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丁卯年:这是干支纪年法的表述。

《左传》:记载春秋历史的史学名著,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实际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语出《论语o述而》。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吕叔湘(1904-1998):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的一条胡同,因在东四北大街东侧的多条胡同中排序第八而得名。

天坛:这里指北京的天坛公园。

跌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o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是别人事事行得通。

14、《驿路梨花》

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通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哀牢山:山名,在云南省南部,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云岭南延分支之一。

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

火塘:室内地上挖的小坑,四周垒上砖石,中间生火取暖。

红河:中南半岛大河,发源于云南省西部。

麂子:一种小型鹿类动物,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

哈尼:哈尼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几个州县。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菌子:俗称“蘑菇”。

15、《最苦与最乐》

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o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君子有终身之忧:语出《孟子o离娄下》。意思是,君子有终生的忧虑。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语出《论语o泰伯》。意思是,(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17、《紫藤萝瀑布》

选自《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终极:终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18、《一颗小桃树》

选自《平凹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垂垂,渐渐。暮,(时间)将尽、晚。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摞:量词,用于重叠放置的东西。

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一段,在陕西西安南。

马嵬坡:地名,在陕西兴平西。

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诗经o桃夭》里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

19、《外国诗二首》

选自《普希金诗集》。普希金(1799-1837),俄国是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顾子欣译。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21、《伟大的悲剧》

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战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生活o读书o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舒昌善译。有改动。题目是编者加的。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拽:拉。

就像""一样:这是英国小说家笛福(1660-1731)的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一个情节。 太古:最古的时代,指人类还没有开化的时代。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罗盘: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

毋宁:不如。

吞噬:吞食。

羸弱:瘦弱。羸。瘦。

告罄:指物资用完。磬,尽、空。

22、《太空一日》

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版)。有删改。

大约6G的负荷:指约6倍于人体自身体重的负荷。

聂海胜:中国航天员。2005年10月,他和费俊龙成功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整流罩:飞行器上罩于外突物或结构外形不连续处以减少空气阻力的流线型构件。

黑障区:当飞船、卫星等以高速返回大气层时,在一定高度区域,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会中断,这个区域被称为“黑障区”。

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屏,抑止(呼吸)。

无虞:不用忧虑。虞,忧虑。

23、《带上她的眼睛》

本文由作者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写。

德彪西(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创者。

心有灵犀:之彼此心意相通。镍:读niè。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