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第一篇:《鼓励孩子的文章》
鼓励孩子
我的经验是,觉得不错,看着有理不等于我们做得到。但是还是要常常看看我们作为家长是否有错,错在哪里。如果说孩子不争气,我们父母难道就争气吗? 各位优秀的家长:大家好。今天上午有个案例很适合今天的讲座,即:
女儿从学校回来,我让她做作业,半小时后发现她还悠闲地在客厅里看电视。见此情景,我板起脸向她吆喝:“关掉电视,快去做作业。”
女儿悻悻然向我撇嘴:“哼,等哪一天我做了妈妈""”
我好奇地问:“你做了妈妈预备怎么办?”
女儿不加思索地回答:“等我做了妈妈,我才不会像你这样管着孩子,她爱看电视,由她看;她要吃什么,买给她""”
听着女儿的话,我笑了。我回到了孩童时代,小时候的我也如女儿般叛逆。那时家里穷,我几乎没有新衣服穿,有一次看到小朋友穿花衣服,我向母亲要,看到母亲无奈地摇头时我气愤地想:等哪一天我做了妈妈,我一定常给我的孩子买新衣服;还有一次,因为写错生字,被母亲罚写20遍,我更暗暗发誓:等哪一天我做了妈妈,我一定会原谅孩子偶尔粗心犯下的错""我整个童年时期几乎都在与母亲做着思想抗衡,我坚信,理想的母亲应该像我想的那样。
但是等我有了女儿,我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开始知道母亲曾经对我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情有可原的,像俗话说的那样“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终于读懂了我的母亲,知道母亲爱我的心是毋容置疑的,哪怕她不能给我买新衣服,罚我抄生字,偶尔还向我举起手掌。而这些,女儿现在都还不懂,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知道我爱她。
这个故事很美,但这种“爱”是一个美丽的但非常错误的神话。为什么这么说? 我先来说说有哪些典型的、美丽而错误的神话。
有三种神话说起来非常动听、美丽,便实质上非常错误:
1。孩子不够“顶尖”不够“好”,就意味着他不勤奋,不上进或不聪明; 2。成为最好的或最好的之一,将来就会有好的前途,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3。我是对孩子好,我的方法将来一定是对孩子有利的,因为我爱孩子。 我分开来说,这几个“美丽的神话”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个神话:学生不够“顶尖”或不够“好”,就意味着他可能不勤奋、不上进或不聪明。
是不是这样?事实上,处于班级学业中等或80%学生以下的学生在学习中实际上比人们想像的努力得多,中等的学生被“标签”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如不主动自觉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而排在80%学生以下的学生被告知“有学习障碍”或“缺乏动机”。
【案例】如群里前几天提交了一个案例,有典型性。提交案例的家长是位称职的家长,她非常期望孩子一直保持好成绩。
具体情境是:我孩子上初二,自己觉得很努力,但成绩不稳定,一般是开学成绩好,学期快结束就掉下来了。导致的结果是小考很好,大考很糟。老师就一直认为她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她自己很委屈。我分析,可能是动力不足。
这个案例中的孩子,或这类的孩子,有时候比那些所谓“顶尖”“好”的学生更想学得好,学的时间更长,更加努力,但他们得不到来自教师和家长耐心的鼓励和方法上的指导,孩子不仅得不到欣赏,而且还被家长或老师主观地推断,然后大人们再根据这些推断来“说”孩子如何不用功。
上面这个例子,“老师就一直认为她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很典型,说明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孩子是否“努力”挂在一起了,这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孩子“很委屈”,说明孩子很可能比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更努力学习,学的时间更长,更着急。而家长也认为,“孩子动力不足”,其实,这个推断很可能不正确,想想我们成年人自己,当自己是中学生时,如果不是在班级里属于优秀的,而是排在中等或偏下时,难道我们自己不努力吗?难道我们没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吗?不是,而是怎么学也排不到“顶尖”或“好”的行列里。排不到名列前茅不代表孩子不用功、不努力、不上进、没有学习动力。只能说明孩子努力了,但学习成绩不够好。所以,今天,我想和家长重点强调“耐心”这个词。我常听有家长说,“我鼓励孩子了,但他就是不做,老是不成器。说什么都没用。”听这句话,就听出来,家长的耐心还不够。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体验一下,耐心有多重要。积极心理学有个很好、很有趣的实验,叫做〈不同语境测试〉。一定会有启发作用。
【实验一】
第一步:给家长一组词,这些词都是在某情境中,对孩子表达不满意而常用的批评“孩子坏”的词,如:
Stupid愚笨;
Trickster撒谎;
Useless无用;
Disruptive破坏性;Disappointing令人失望
Eccentric古怪;
Nasty讨厌;
Troublesome棘手,等等。
让家长对孩子重复说,如:
你真笨,记什么记不住,这么笨还不抓紧时间背书;
你老是撒谎;养你有什么用;
你老是说了不算,该写作业不写;
你够烦人的,快把我累死了;
你太让我失望了,我看你是没救了;
你老是搞出这么麻烦的事,让老师找家长,搞得我没面子。
每次任选二到三个说,然后家长再说“我希望你做到或完成某事”。
刚开始,孩子听了生气,家长也生气,孩子不想按家长说的做;家长继续说,过一会,孩子就不理家长了(觉得说不过家长,而且孩子知道不能和家长“顶嘴”),或苦着脸勉强做起来,家长一看孩子不理自己了,还拉着脸做事就更生气了,家长这时甚至会用超出我们给出的词去指责孩子。几个回合过后,孩子要么想扬长而去,要么开始回击家长,家长几乎气爆。一般在3分钟之间,双方都会很不舒服,谁都不爱理谁,更别提按对方要求做事了。 第二步:再给家长一组词,是评价“孩子好”的词,
Courageous勇敢
Honorable诚实
Impeccable无缺点的
Lovely令人愉快的
Delightful快乐的
Responsible有责任
Smart聪明的
Self-control自控的
Talented天才的
Unique唯一的
Determined坚强的
Discipline守规矩的
Excellent出色的
Earnest热情的
Neat整洁的
Thankful感恩的
Temple controlled可以控制脾气的
要求家长将第一步“孩子坏”的词,结合这第二步“孩子好”的词,一起说给孩子听,但是“孩子好”的词要多于“孩子坏”的词,然后才能提出希望孩子做什么,希望孩子做到什么程度。
如果到2分钟,孩子还没有按照家长所要求的去做,2分钟后,要求家长必须全部说“孩子好”的词,而不允许再说“孩子坏”的词,即全部用积极词汇鼓励孩子。
2~3分钟的对话,家长和孩子之间约有十个回合,结果发现,有些家长可以坚持下来,坚持下来的家长,孩子都能愉快接受家长的要求,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有些家长坚持不下来,说到第四五个回合,孩子不答应,或不做,家长就不耐烦了,说“我简直无法和孩子对话了,这孩子老是顶嘴,太不听话了。”
这是一个经典实验,主要用于说明语言消极或积极对孩子有没有作用。如果家长能认识到积极和消极确实有区别,相信家长们会创造性地应用积极语言,不局限在上面这些提供给大家的词语。
说明:如果家长有了足够的耐心,而且坚持用积极的话鼓励和激励孩子,孩子会变得愉快,会愿意听家长说话,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而积极情绪本身会让孩子产生愿意去做某事的愿望和决心,专业用语是,会激起孩子自愿做某事的动机。
为好记、好看,我用箭头表示积极词语的作用:
家长积极语言→孩子愉快感受→孩子情绪变得积极→孩子愿意去做事。
关于第一点神话,我们小结如下:
1.多说“孩子好”,少说“孩子坏”的话,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
我们展开分析一下。细细品品“孩子好”的话,能品出味来:勇敢、诚实、令人愉快的、热情、有责任感、聪明的、有自控力的、天才的、唯一的、坚强的、守规矩的、出色的、整洁的、感恩的, “孩子好”的话,都不仅仅是对目前状态的肯定,而更多地是表达了大人们的一种态度和期望,更多的是包含对孩子的理解、信任和期待,能让孩子感受到,大人对我抱有希望,所以,“孩子好”的话,更多地是指向未来的,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说“孩子好”的话时,作为家长,情绪上一般比较稳定,心态容易比较积极,对孩子容易耐心,容易相信孩子是可以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
而“孩子坏”的词语,更多地是发泄成年人的不满情绪,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帮助孩子,更没有激励和引导作用。比如:“你真够笨的;你老是撒谎;你真没用;你老是破坏纪律,说了不算;你够烦人的,快把我累死了;你太令我失望了;你老是搞出这么麻烦事,让老师找家长”等等,想想,作家长的,我们是不是常说,或在什么情境下总说。“孩子坏”的词更多地指向过去,是“你曾经怎样”,众所周知,历史不会重来。所以,“孩子坏”的话常常说不但毫无意义,而且还破坏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
“孩子坏”的话基本都是“情绪话”,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不知大家听到过这句话没有:“对孩子的不满意,就是对自己的不满意。”不满意的情绪不等
于教育和帮助孩子,二者之间没有丝毫联系,所以,建议家长们,不说或少说类似“孩子坏”的词,而连续去说“孩子好”的词,引导孩子找到符合他们兴趣点和天分的东西,这些东西将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
今天上午家长群大连女13-百合(394592066)2012-3-15 8:14:13推荐的故事就很有典型性:
【案例】有一个女孩,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讲不清数学题,不到一周被学生轰下台""
母亲为她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 有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又随本村的伙伴一起外出打工。不幸的是,她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剪裁衣服的时候,手脚太慢了,质量也过不了关。
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别人已经干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得了?
女儿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然而每次女儿沮丧回来时,母亲总安慰她,从没有抱怨""
三十岁时,女儿凭着一点语言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辅导员。后来,她又开办了一家残障学校,再后来,她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她已经是一个拥有几千万资产的老板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凑到已经年迈的母亲面前,她想得到一个一直以来想知道的答案。那就是前些年她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 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她那么有信心呢?
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不济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听完母亲的话,女儿落泪了,她明白了,实际上,母亲恒久而不变的信念和爱,就是一粒坚韧的种子;她的奇迹,就是这粒种子执着地生长的奇迹。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有足够的耐心,对女儿有足够的信心,她的爱伴随女儿一生,她是女儿最好的支持系统,她一直相信女儿非常勤奋,结果,女儿真的在母亲的影响下一直很努力、求上进。这位母亲是积极语言的典范,她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积极的信念。所以,人是否努力与成绩好坏没有必然联系。
2.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点,少给孩子帖“差、坏、不行”的标签。
当孩子处于中等水平,或在班级里成绩处于80%以下时,这些孩子被告知或被认为是“后进生”(被视为是“懒惰”或“愚蠢”的礼貌说法)。其实,不是这些孩子学业欠佳,而是这些孩子缺少欣赏和被激励。机会就存在于孩子的天赋中。当孩子的表现与学校、家长或教育者的期望相冲突时,并不能说明这个孩子就是“懒惰”或“愚蠢”,家长应帮助孩子发现他(她)自己的天赋和兴趣点。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有充分的耐心。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神话有什么问题。
第二个神话:孩子成为最好的或最好的之一,将来就会有好的前途,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所以,大人们都敦促孩子要成为最好的学生。在常人眼里,“最好的”学生将进入“最好的”大学,进入了“最好的”的大学,将带给孩子美好的人生。人们还假设,如果孩子不是一名优秀的、顶尖的学生,这个孩子将不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实际上,我们的假设是错误的。对孩子来说,成为最好的学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是:在学校,B类和C类学生被A类学生管,在工作中,A类和C类学生被B类学生管,在困难时,A类和B类学生向C类学生求助。说明什么,说明最好的学生不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所谓的差学生也不一定没有好的人生。
去年,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即问学生/孩子们:老师说什么话,你就会喜欢这个老师?你最怕老师说什么话,为什么?结果发现85%的孩子们都说“最怕老师说你太令我失望了!”。学生们最喜欢老师说的话是:我相信你!而并非是“你最棒”。“最棒!”太少了,孩子们说“最棒只有一个”,而老师们相信我,我感到有希望。
“我们很希望老师对我们抱有希望,如果有希望的话,可能我们自己能找到实现希望的方法。尽管暂时找不到,但我们总会去找。但如果对我们没希望,我们觉得学起来没意思,甚至有时觉得活着都没意思。”有些话,居然是学校、班级到处听到的话,却是学生很不喜欢的话。在家庭中,也同样,很可能是家长天天都在说,却是孩子一直都非常反感的,比如:我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可你就是学不好。请问:红烧肉和学习成绩之间有关系吗?孩子会说:那你别做呀。
【案例】这里,我非常感谢家长群中山东李德峰(595244232) 2012-3-15 21:45:00推荐的一个故事,其中兰兰妈妈在面对孩子班级有四个100分,而自己的孩子是98分时,是如何处理的,如何说的。我给大家提交上来:{关于家长鼓励孩子的好文章}.
芸芸和兰兰住同一小区,两人都上小学一年级,同班同学。一次数学考试,芸芸和兰兰都得98分。放学回家后,芸芸兴奋地告诉妈妈:“妈妈,我数学考了98分。”妈妈正在炒菜,心不在焉地问:“你们班几个考100分的?”芸芸愣了一下,小声说:“四个。”“那你高兴什么呀?下次要考100分,知道吗?”“知道了。”芸芸应声,垂头丧气地悄悄走出厨房。 兰兰告诉妈妈这个消息时,妈妈也在做饭。听了女儿的汇报,妈妈转过身问:“你说什么?”兰兰似乎被吓了一跳,怯怯地说:“我数学考了98 分。”妈妈笑得特别灿烂,开心地说:“兰兰,你真棒,真优秀,刚上一年级就考得这么好。妈妈今晚加几个菜庆祝一下。”“我们班有四个同学考了100分呢,我下次一定要考100分。”兰兰信心十足地向妈妈保证。 同样是“下次要考100分”,芸芸是在妈妈的呵斥声中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的,兰兰则是在妈妈的赞赏下产生了自觉动力和愿望。得到激励与成功,会变得主动,得到打击与失败,会变得被动,与成人相比,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要学会告诉孩子:“相信你是最棒的。” 故事的前面部分非常有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只是最后一句话,进了教育的误区,进了美丽但错误的神话——你是最棒的。兰兰妈妈说“相信你”说得好,与我们调查和结果一致,是孩子或学生最希望听到的,这是最激励孩子们的话语,对孩子抱有信心。
但“最棒的”在当时情境中,可能有激励作用,但从孩子人生发展角度看,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正确看待自己,小学一年级还尚可这么说,但再高几个年级,不但没有了激励作用,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无穷无尽的压力和烦恼,孩子们说,老师(也包括家长)对我有希望让我感到有动力,而“最棒”不一定是动力,相反会让我们感到更多的压力。因为我们觉得,如果我不棒了,老师(包括家长)可能就不喜欢我了,可我们不可能总是那么棒啊。孩子们说“最棒”只有几个,我很难成为“最棒”,所以,不希望家长和老师们期待我们最棒(优秀),我们太难做到了,而且今天我最棒了,明天可能就是别人最棒了。所以,“相信你是最棒的”可以改为包括对未来更好引导的话语,如:相信你会比这次更有进步,相信你会找到更好的方法,相信你会更加自觉地复习和做作业。{关于家长鼓励孩子的好文章}.
【案例】这样的文章常见报端,感人而泣:
因为我爱女儿,所以会想着改掉女儿磨蹭的坏习惯;因为我爱女儿,所以会每天陪着女儿做作业,哪怕女儿认为这是一种监督;因为我爱女儿,所以即使女儿对我心怀怨意,我也愿意""我始终相信,等女儿长大,女儿一定会知道,天下所有的母亲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终有一天,女儿会读懂母亲,就像现在的我,读懂我的母亲一样。
第二篇:《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写好作文》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写好作文
作文,一直是许多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题,也是最让家长头疼的地方。
京翰教育从事中小学1对1辅导第15年,揭示很多家长在谈到孩子作文的时候都是眉头紧蹙,并且把孩子作文分数提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老师身上。京翰教育的小升初语文教师樊老师称:“其实,孩子能否把作文写好,除了一定要依靠老师的教堂教学、课外辅导外,还要依靠家长的帮助,而这一点往往被一些家长忽视。”
写好作文,被曝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功和一个方面的实践:两个基本功一是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二是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一个实践就是多练习。
在对作文感到头疼的小学生中,据调查大部分遇到的难题是面对作文题目感到没有内容可写。孩子作文时感到没有内容可写不足为怪,因为他们的生活毕竟有一定的局限,这对孩子通过生活搜集、积累素材有一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作文有内容可写,能够写出好作文,家长必须投入一定的辅助力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有意识的帮助孩子积累素材,启发孩子寻找素材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介绍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新鲜事及社会见闻等,尽可能讲得情结完整、生动有趣,并加以分析,让孩子知道写哪一类作文时可以运用这些内容,必要时,还可以让孩子把事情简要地记下来。并且可以引导、启发孩子回忆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让他们自己动手练习。
二、带领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拓宽视野
在节假日中,有目的地带领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被曝是丰富孩子生活、拓宽孩子视野的很好机会。家长还要注意在活动中启发孩子热爱生活,体察生活,学会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三、经常检查孩子的作文本,帮助孩子建立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京翰教育的语文樊老师发现,有些孩子不太关心文章中老师批改的内容,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真正理解老师提出的优缺点,同时要引导孩子修改,使他懂得其中的字、词、句、标点符号修改的原因,这样孩子对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才会更加清楚。
四、引导孩子多练习,形成有利于孩子作文的氛围
在家庭中,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的作文情况。业余时间可与孩子就生活中双方都熟悉的事件命题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作为一种口头练习。另外,要培养孩子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适当地看些书籍报刊有利于丰富知识,激发写作兴趣。
当孩子对一些事件有自己独到看法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将这些记录下来。调查发现,即使是随笔的形式,这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