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2015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莫让表面迷惑双眼》
2015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莫让表面迷惑双眼
2015年安徽高考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室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示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满分作文展示】
莫让表面迷惑双眼
本是无色的蝴蝶翅膀,在我们一双双平凡的肉眼看来却是色彩斑斓的,不正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吗?所以,我们需要拨开眼前的面纱看清世界!
由古至今由成败论英雄的事例数不胜数。然而,成败仅在一瞬间,哪个失败者不是因为过于相信亲眼所见而导致的悲剧?
因此,莫让表面迷惑双眼。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歇后语,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那么周瑜为什么要打黄盖?黄盖对东吴可谓是赤胆忠心啊!当然是为了迷惑曹操的双眼。
曹操豪言壮志,挥兵南下,将士何其多。孙刘联合才可以勉强抵御。对曹操来说,这是多么有利的形势,却因自己被黄盖虚假投降的表象所迷惑,从而兵败于赤壁,仓促而逃。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又再次被表面所蒙骗。曹操一心想试探刘备是否有称王的狼子野心,却被刘备唯唯诺诺、懦弱至极的表象所欺骗,他怎么不想想若刘备真是如此懦弱,又怎能让关羽张飞这样的英雄豪杰忠心追随?
如果当时的曹操不被刘备所表现的假象迷惑,哪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呢?也许历史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曹操的两次经历教导我们,不要被表面所迷惑。当然,也有很多没被表面迷惑的人。
伽利略——著名的物理学家。是他提出的斜塔定律,当时人们都被物体的表面所迷惑,他们都认为在同一高度扔下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质量大的先着地。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有伽利略推翻了这个理论,他登上了斜塔,亲自实验,从而证实了斜塔定律,奠定了他在物理学界的地位。
篇二:《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
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
歌中唱到;借我一双慧眼,把世界看的清清楚楚。是啊,仔细想来,我们看到的很多的只是事物的表面,更多时候我们被这表面现象所蒙蔽,酿成大错。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看清真相,不被假象蒙蔽。
周幽王没能认清实质,酿成大错。
周幽王的爱妃褒义整天闷闷不乐,于是周幽王为讨美人一笑,犯下了烽火戏诸侯的愚蠢错误。周幽王的失败在于他只看到了诸侯上当能够博得美人一笑的表面现象,却没有看到他的这种举动会在诸侯中引起愤怒,最终导致在危急关头也无人挺身相救的后果。正因他只看到了表面的好处,却没能认识到实质的错误,才使得他失去美人,失去江山,失去生命,失去自己多年来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一切。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不要被表面想象所蒙蔽。
曹操没能看清真相,错杀好人。
曹操借宿在吕伯奢家中,半夜听到磨刀声,便认为是蓄意谋害他,愤怒中杀了吕伯奢全家。实在令人感叹。曹操刚刚逃出魔爪,保住了性命,心中恐慌未平,半夜听到磨刀声,难免恐慌,便简单地以为是有人要谋害他,根本没想到其实是好友在让家人杀猪准备宴请他。他因为恐慌和猜忌没能弄清楚事情的真想,错杀了好人,失去了朋友 ,从此心中充满了歉意,犯下了永远也不能弥补的过错。曹操的教训警戒着我们,一定要认清真相,不可以被表象蒙蔽以至于犯错。
扁鹊看清真相,成就自己。
扁鹊当年周游列国,遇到了一位生了怪病的王子,许多名医都无能为力。一天王子突然发病,就在大夫宣布王子去世时,细心的扁鹊发现王子其实是假死,并没有真正死亡。于是他开始了研究,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救活了王子,治好了王子的病。正是因为扁鹊没有只看表面现象就下定论,才挽救了王子的性命,最终赢得了人们的敬佩,成为了一代名医。不被表象欺骗,认清真相,我们才可以实现自己,最终赢得成功。
生活中有太多虚假的表象:美丽的蘑菇总是带着剧毒,看似营养的奶粉中也能查出三聚氰胺的身影,林肯总统家的农场中看似巨大的石头也只有一尺深而已。{不要被表面迷惑的议论文}.
尽管有这么多足以迷惑我们的假象,但是只要我们擦亮双眼,细心观察,就能认清真相,不被生活中虚伪的假象迷惑。
篇三:《2014高考满分作文——江西卷》
2014高考满分作文——江西卷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棵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记叔文或议论文;②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700字。
专家解析
一、命题传承
2014年江西卷作文依然保持自己一贯的命题特色:贴近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强化文体意识,规范文体;防宿构、套作,力求“逃逸”。从命题形式看,今年江西卷作文依然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与前三年保持一致。从内容上看,江西卷作文历年都积极引导考生从“小教室”走进“大社会”,关注自己成长。2011年以“君子三乐”为材料的作文题,紧扣南科大招生受限、食品安全问题等因“三乐”缺失而产生的社会热点话题;2012年以“拥有与缺少”为材料命题,引发考生从“知足”与“追求”等角度关照自我;2013年的作文题以校园流行语切入,引导考生对“奥数、英文、周树人”的“怕”或“不怕”、“喜欢”的现象谈体验思考或理解,选材贴近考生实际,每位考牛都有或深或浅的切身体验,都有自己可写的内容;2014年的考题内容与2013年如出一辙,以“新课标倡导的”探究这种考生应当熟稔的学习方式作为主题,所有这些考题都让考生在熟悉的领域立意写作,都让考生的感悟之情成为有源之水,都让考生的关注点既出自“小教室”,又走进“大社会”。
二、试题特点{不要被表面迷惑的议论文}.{不要被表面迷惑的议论文}.
江西卷的命题特点是“回归教材,导向读书”,从狭隘范围而言,“回归教材,导向读书”强调了“教材”与“阅读”的重要性;从广义范围而言,“回归教材,导向读书”,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两者,它实际上指向的是回归教学过程,侧重考查考生在高中学习中的体会。2014年的作文题就将这一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命题人直接将时下倡导并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作为立意落脚点,让每个考生在回忆自身学习经历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写作,让每个考生的思考及体会都有有效载体,而不至于出现假大空的写作现象。
这个话题考生非常谙熟,符合江西命题人不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的一贯命题做法,但也正因为考题问得非常直接,要求考生的回答要更有针对性,所以考生要将探究这个话题讲透,讲出道理,甚至从中理出哲理,却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那些既走进书斋,又能走出书斋,关注生活的考生才能获得高分。坦白而言,只有那些真正进行了探究学习的学校,真正有探究体会的考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获得高分。历年江西卷作文题给我们的教学提示就是,踏踏实实关进课堂,认认真真避免假大空。
三、写作构思
选材贴近考生学习实际,时代感强,每位考生都有或深或浅的切身体验,都有自己可写的内容。这则材料作文给考生写作留了较大的空间。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从个人经验角度谈探究。这个角度适合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如果考生将文章写成记叙文,则可以将探究需要的元素作为切人点来进行故事写作。写作时将探究需要的这些元
素——毅力、勇气、坚持、兴趣、方法、动力等作为切人点,并通过结合自我的学习经历与体会将这些元素阐释,应当能让探究故事复杂起来,文章内容生动起来,而不至于流于叙述探索这一过程的表面。课本《游褒禅山记》是一篇可以借鉴的范文,如果写成议论文,则可将这些元素作为分论点,谈这些元素对探究的意义,在这基础上进行材料选择并对分论点进行论证。
2.从名人启示角度谈探究。这个角度写议论文比较贴切。既然是启示,自然主要是对他人探究行为的思考,这个思考与启示是建立在他人探究行为之上的,在写作过程中,为了突出启示与思考的合理性,应将他人的探究行为当作议论文的主要素材与沧据。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先从名人探究行为本身去推得启示,这个启示可以是反面驳斥获得.如爱因斯坦晚年为了探究神学,终究一事无成,你可以从中得出启示 探究要重视方式方法,不能盲目探究。义如孔乙己去探究“回”字的多种写法,你可以从中得出启示——探究要与时俱进。这个启示也可以从正面赞美获得,比如沈克泉、沈昌健为了探究油菜的产量,两代人在农田单不断探究,你可以从中得出启示——探究要持之以恒。
3.从事物发展角度谈探究。事物发展是属于纵向角度,由于跨度大,很难用记叙文这种文体去阐述,一般选择议论文进行写作。进行写作之前,要选好具体的事物,它可以是某一件具体的物件,也可以是一种抽象的理念与规划。具体的物件,如选择我国核潜艇的发展过程中,探究的重要作用。要选择这个角度对考生平时积累要求颇高,考生要熟知这个领域的发展过程。抽象的理念与规划方面,如可以写探究形式对于创新的重要性,探究对于我国登月计划的重要性等。
专家寄语
今年的江西卷高考作文投有审题立意的障碍,但写作过程中出现的这几种现象,应当引起注意:
1.记叙文“假大空”。因为这个考题是考生所熟知的内容,所以阅卷时针对记叙文这一文体强调了内容的真实与情感体会的自然。部分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刻意煽情、夸大体会、忽视探究过程的展示。在此提醒考生,我们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对事件过程的真实还原,而且这个还原必须是符合事情逻辑的真实,不能矫揉造作。
2.议论文揭示的启示不深刻。有考生700多字的文章写出了十几段,十几个启示,行文过散,揭示的启示流于表面,启示成为r“口号”,过于生硬。这类文章甚至有阅卷老师认为是文体不鲜明,而给了很低的分数。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耍注意张弛有度,详略得当,不能泛泛而谈。{不要被表面迷惑的议论文}.
3.流于表面。无论足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有部分文章被阅卷老师贴上了“流于表面”的标签而被判低分。如记叙文流于表面主要指文章揭示的主旨仅仅停留在探究本身,或者探究活动本身,没有对其意义进行升华,如有的考生写了自已查字典确认一个宁的读音的探究活动后,就仓促结尾,没有对其意义进行提炼,同时这个查字典的活动本身探究意义也不是很大,导致得分偏低。
标杆样卷
在探究中学习
◎江西一考生
当下我国实施的探究性学习,实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该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
可使学牛多方面发展。对于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值得推广。
首先,在探究中学习,可大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学生深入探究后,就会自己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方式相比较,它摒弃了学生不动脑的弊端;老师不再和盘托出,而是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探究中自我领悟,自我学习。 这样,才能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固。此方法既让老师轻松,又让学生受益,两全其美,岂不乐哉?
其次,在探究中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安格拉曾指出:探究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的确,传统的学习方式有时会让学生听得厌倦、无聊,以至于学生不大愿意听讲,而造成分心。而探究性学习,不会让学生这 样,反而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的东西令其喜悦、高兴。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会大大提高了。
当然,仅在课堂上探究还不够,应当将教室移到户外,让学生深入外界探究、感受。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黄老师曾带领全班同学去户外探究自然,去感受当地的人文底蕴,这远比从书本中来得更猛烈,更有感受,更令人回味无穷。古人讲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确,要想领悟到真正的知识,还需我们脱离课本,去课外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奥秘,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剖析得透彻。
探究性的学习,确实解决了不少以前的教育弊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潜能。学习就要讲究知行合一,学就是从前人那里传承,知就是在探究中加以推究研读,并得出自己的结沦。
由此可见,学生可在探究中学习,何不大力推广呢?
◇专组句评:本文审题准确,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平实的语言体现出思维的逻辑层次胜。全文围绕“探究性学习可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值得推广”的中心论点,按“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论证。理由充分,层次清晰,结尾结合“解决教育的弊端”,深化“推广探究性学习”的论点。
◇仿写点:视野宽广 社会热点{不要被表面迷惑的议论文}.
◎江西一考生
探究是一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所学内容。高一时,生物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个学期的探究课,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为了让我们对生物更加感兴趣,老师决定在班上种几株花生让我们观察,探究植物的生长。开始的一段时间,花生籽一点反应都没有。大家不免沮丧。老师看我们一脸失望,便说:这才几天,要知道妈妈们等你们‘破土而出’可要等十个月呢!我们从这简单的一句话中体味到了母亲的伟大,也为自己缺乏耐心而羞愧。不久,有一个花盆里冒出了小芽,同学们都兴奋地周上去看,大家都忍不住去摸它。结果一个同学一摸,小芽竟然断了,大家纷纷指责他。老师却阻止我们,说:植物芽的成分大多都是水,本就脆弱。就像婴儿一样,需要温柔细心对待。大家都摸了小芽,所以大家都有错,不应泼只指责他一个人。 我们默默低下了头,没有吱声。
过了几个星期,花生们都长大了,开出了淡黄色的小花,同学们更加认真地照顾它们,不让它们受一点伤害。这时,老师却提出要将花盆移到操场上去,我们都无法理解。在班上缺乏光照和露水,花生长不大,而且没有蝴蝶授粉,花生也无法长出果实。温室里的花是
结小出丰硕的果实的,这个道理不仪你们要懂,你们的父母更应该懂。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望着淡黄色的小花,深有所思。
花生被放在操场后,果然生长得更加茁壮,淡黄色的小花凋落了,我们虽然遗憾,却也怀着等待果实的期待。可是花落后却没有结出果实,而是长出绿色的小刺,小刺长大了,还不见花生。看样子我们还是失败了,种花生这种事不是我们能干的呀!有同学感慨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小刺虽不起眼,花生看似没结出果实,但那小刺落进沙土里就是花生。所以不要被表面迷惑,也不要轻易放弃。老师眨眨眼睛,告诉了我们真相。原来是这样!对!我们小学学过一篇课文《落花生》就是这样说的!一个同学恍然大悟。后来花生成熟了,老师把花生拔出,根部结满了花生,虽然少,但味道却很好,香甜可口,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经过一个学期对花生成长的探究,我们不仅了解,植物的生长,也学到了许多与生物学无关的东西。{不要被表面迷惑的议论文}.
后来分班了,但我们与高一的同班同学都没有生疏。我们从那一次探究学会了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学会了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学会了体谅父母,学会了自强,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了太多太多,让我们终身受用。在探究植物生长的同叫我们也探究了自己的成长。
◇专组句评:文章详细记叙了花生的生长全过程,条理清晰。几组看似随意的对话,实则精心设计,清晰表达了探究知识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文章夹叙夹议,阐述了探究学习过程中由自然知识上升到人文知识的感悟和收获,可谓匠心独运,不失为一篇考场记叙文佳作。
◇仿写点:思路清晰 干净利落
探究课上乐哈哈
◎江西一考生
丁零零……伴着上课铃声,老师跨步到讲台,说了句让全班为之一震的话:同学们,走,咱户外探究去!耶!反应过来之后,同学们开始收拾东西,笔和纸是一定要带的,便于写过程和结论嘛。有些男同学才懒得带呢,只知道拍桌子大笑,还有更甚者,勾着老师的肩膀哥俩儿好似的说说笑笑,以示自己很喜欢这样的安排。
终于到达探究目的地——操场边的小树林。老师也终于肯宣布此行的探究对象,可让众多同学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的对象却是,啥?蚂蚁!同学们的反应好似在老师意料之中,只听老师哈哈大笑说:大家可不能小瞧蚂蚁呀!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蚂蚁可是很有探究价值的哦!说得也是,好吧,那就让我来会会你吧,勇敢的小蚂蚁,我一定把你探究个遍!
我挑了只正准备上树的蚂蚁进行跟踪。小样儿,我来喽!虽然它个头小小的,但爬起来还真不慢,六只腿频繁地向前移着,跟无影腿似的,一下就从树的根部爬到了我稍稍弯点腰就能平视的高度。嗯,麻雀虽小还五脏俱全呢,这蚂蚁虽小,也着实不容小看了呀!
脑袋上灯泡一亮,一个小想法冒出来。我从地上捡了根树枝横在它面前,不让它过,没想到它放都不放在眼里,直接迈腿翻过去了!再挡,再翻;又挡,又翻。
嘿,你个倒霉孩子,我就不信还治不了你了!跑去教室
拿了瓶胶水,围着树干涂了一圈,我看你还往上爬!
果然,它小心伸出一条腿,发现差点黏上去,急忙退了几步,立定不敢上前。看吧,我说你斗不过我的,这不是往下爬了吗?
咦?奇了怪了。它怎么又爬上来了,到胶水边缘又往下爬,又上来,碰到胶水又下去。
一来一回好几遍,我凑近了一一看,才发现,原来它去衔了泥土覆在胶水上,如此反复,胶水上沾满泥土,对它已没有威胁了。
我腑袋里轰的一声,头皮都开始发麻。不得不承认,我被这小小的蚂蚁震撼到了。 小小蚂蚁不畏艰险,遇到问题不冲动,善动脑筋,这不正是老师常教导我们的吗? 回到教室我把这一发现说了出来,老师赞赏地点点头;嗯,我的目的就在这里,其实世事万物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我们下节课换个对象,再看看能发现什么。
耶……全班再现轰动,欢笑声羡煞旁班呐!
探究课,爱死你,呵呵……
◇专组句评:本文记叙探究小蚂蚁的过程,将蚂蚁的智慧巧妙地展示出来,以致“我”被这小小的蚂蚁所震撼,从而揭示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意义。
◇仿写点:风格清新 形象具体
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 一类文上 ★★★★★
让探究擦亮双眼
◎江西一考生
罗丹曾说:世界上不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