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五四运动的文章 关于五四运动的文章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考作文预测: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

高考素材: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

“五四”不是历史的回声

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90年前的“五四”,我们也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 1919年5月4日,这个既象征着狂飙般的社会运动,又具有沸腾的思想文化内涵的日子,已经过去90年了。虽经90年的栉风沐雨、岁月销蚀,但“五四”却依然在人们的心中“活着”。说它活着,是因为在今天人们仍在对它的一切进行着不绝的争论与不竭的探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90年前出现的“五四”,至今还具有一种生命的活力!

是的,“五四”并不是悠远的历史回声,也不是寻常的暮鼓晨钟,更不是被供奉的彩塑,而是以一种独特的形式炽热地“活着”。活在人们的争论中,活在每一次历史的大变迁后的思考中,活在一代代中国人对五四代表人物历史命运的不衰兴趣里,也活在人们总是在用它来与现实生活的对照中……

作为一支精神火炬,它之所以永不熄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在那场运动中,青春的炽热与愤怒的烈火点燃了赵家楼的那把大火吗?

我们说“五四”之所以还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它为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铸就了一种不可违背的“政治铁律”。当年运动的参与者以极为高涨的喋血神州的爱国精神唤醒了几亿中国民众,并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一犀利而鲜明的口号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动员。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运动,不仅使它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而且使它具有一种更为长远至今仍存的意义。我们所以称五四运动是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爱国”与“民主”正是这场运动为现代中国定下的“政治铁律”。90年来的历史在不断证明:无论是拥兵自重的军阀豪强,还是搅浊浪、倾天河的阴谋家野心家,谁不尊重遵循这个“政治铁律”,谁就会被历史唾弃,灰飞烟灭。从北洋军阀到“四人帮”概莫能外。

我们说“五四”还活着,还因为它“活”在那个90年前已经提出,至今还在为之奋斗的理想中。这个理想就是中国人追求了近百年的“科学”与“民主”。如前所述,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但它并不是一种盲目的、排外的爱国运动,而是把爱国与学习外国有机结合的运动,把抗议列强侵华辱华与学习西方

先进文化加以区别的运动。在主张大胆地、有鉴别地努力地学习外国的同时,“五四”的领军人物又反对食洋不化的照搬。对这些主张与态度给予最准确、最简洁表述的就是鲁迅先生的杂文名篇《拿来主义》。人们曾经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殊不知,我们民族脊骨上这“最硬的”一块却是来自先生对世界先进文明的认知,也来自他对中国民族性冷静的剖折与评判。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秉持的这种高度理性的“拿来主义”态度,才第一次把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最为稀缺的“科学”和“民主”写在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旗帜上。

我们说“五四”还活着,还因为它“活”在至今没有结束的争论中。提到“五四”就必然要说到这一社会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的冲击。这一点,也是后世今人对五四时期文化指向感到疑惑、抱有怀疑、批评的重要方面。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当然可以作为评判“五四”的一个内容,但笔者以为,这并不是对一个历史事件衡长量短的标尺。“五四”是革故鼎新的运动,是除旧布新的运动,它把矛头指向千年不变的旧道德、旧文化,是这类社会运动的应有之义。当那些吮吸着民脂民膏的独夫民贼、昏庸的王朝、腐败的政府都向一种学说顶礼膜拜时,当一个把大好河山拱手相送给列强的军阀政权在丧权辱国的同时竟然企图用儒学约束国民时,作为叛逆者、救亡者、革新者、爱国者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作为犹如杜鹃啼血般呼喊着救国的青年来说,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对主张旧道德、旧文化以及封建礼教的“孔家店”发起猛烈批判和冲击呢?!如果我们仅仅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断裂的角度去看待新文化运动,用今天的生活感受去看待90年前“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恐怕就只是一种毫无价值的历史苛求。事实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它的领军人物,对儒学的批判并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抛弃,而更多的则是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精神状况的担忧与忿懑,是对个性自由与张扬的赞扬与渴望。

即便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需要继续解放思想的今天,我们仍然应该像五四时期的中国青年那样,有那么一股“大胆地说活,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鲁迅语)的闯劲。像五四的热血青年那样,秉承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主题,弘扬《新青年》先驱身上的宝贵精神,为“中国模式”的创新发展、“中国道路”的科学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马克思早就悦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五四”前夕的毛泽东曾经这样形容过“我(即个人)”与“宇宙”的关系,他写道:“吾从前……以为只有宇宙而无我,今知其不然,盖我即宇宙也。若除去我,即无宇宙;各我集合,而成宇宙”。毛泽东这里所说的“我”当然不是蝇营狗苟的个人,而是指被旧礼教旧宗法所压抑的人的尊严和人的创造力。因此,

{五四运动的文章}.

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90年前的“五四”,我们也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

一思想大解放“惊醒几多痴人”

20世纪之初的中国,风雨飘摇,民族危机深重。仁人志士一次次上下求索,探寻着救亡图存的出路。

中国的先进分子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进行认真反思,高举起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礼教发起全面挑战。“德先生”——他宣扬民主制度,推广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赛先生”——他提倡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更为国人带来了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两位先生的到来无异“暮鼓晨钟惊醒几多痴人”,醒国人于混沌,开一时之新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这一次思想大解放,也为一场更巨大的革命风暴提供了孕育的准备。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以爱国主义为精神核心,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树立了一座丰碑,标志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历史起点。

当时北京大学学生的游行队伍(资料照片)。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正是从‘五四’起,民主与科学开始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社会意识或价值观念。”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这两面旗帜鼓舞着中国人民朝着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的目标不断迈进。

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民主、科学的理念和五四运动中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不同阶段

的奋斗实践相结合,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升华到新的境界,成为中国人民在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高扬的旗帜和不竭的动力。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5月2日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所言: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和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感召下,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

“今天,青年人对于民主和科学的理解,更加理性、更加务实,体现了大国的自信与包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所副所长邓希泉说,但是,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延续并融化在当今青年的血脉中。

“青年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探索真知,这就是新中国的希望。”邓希泉说。

二 民主与科学推进中华民族不断走向繁荣富强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继承和发扬五四民主和科学的传统,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中,忠实地实践并不断发展着五四精神。

6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并不断完善。

60年来,科学精神与科学技术日益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革命力量。1978年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随着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决策,中国的发展进步不断开拓新的境界。

武汉大学教授陆伟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新中国发展建设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它是继承五四爱国主义传统和科学民主精神的写照,也是今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精神财富。”

“历史是祖先的脚印,是一艘摆渡民族的巨轮,是一个民族曾经的精神符号的记忆。”正如全法学联主席李正日前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法国华人青年演讲大赛上的慷慨陈词——纪念五四运动及其引发的90年巨变,就是利用这笔宝贵的财富,锻造我们走向未来的钥匙""

三 血脉传承再铸辉煌

如今的中国,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并有着与时俱进的发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房宁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主政治进一步显示其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这也是党日臻成熟的执政能力的体现。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政治必将继续发展,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成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雷颐指出,五四先驱提出要以现代“科学”作为新的认知体系,他们所主张、表现出的“科学”精神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这是社会发展、演进的重要前提,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仍然十分重要。

今天,当代中国青年接过五四运动的火炬,要把爱国热忱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民主与科学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作为新一代青年,秉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就是要以民主、科学的方式报效祖国,要以理性、求实的态度,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而不懈奋斗。”毕业于北京大学、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张杰说,“我更愿意把五四精神理解成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私奉献。这种奉献源自血液,源自我们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

“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胡锦涛总书记5月2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座谈时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深深镌刻在青年们的心头""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断奋斗的壮丽画卷。在这109年进程中,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它为中国的前进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人们也许会问:五四运动前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呢?

只要把五四运动以前和以后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爱国救亡:五四运动的出发点

五四运动决不是凭空发生的,也不是单靠少数先进分子的主观意愿和决心就能够发动起来的。它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爱国救亡怒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说

篇二:《有关五四运动的稿子》

有关“五四运动”的纪念活动

一, 活动主题:

“迎五四,颂青春。”

二, 活动内容:

以加强班级团组织建设为基础,通过开展主题纪念活动,回顾“五四”九十三年的光辉历程,展望新形势下的共青团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社会意识和服务意识。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营造氛围。 三, 活动步骤:

1. 各班级,各年级举办一次“光荣五四”的黑板报,各班务必尽快完成此项工作。要求贴近主题,宣传深入。

2. 举办纪念“五四”图片展。为满足青少年了解“五四运动”及“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少年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各学院团委将按要求举办“‘五四运动’及共青团发展教育图片展”。

3. 开展一次主题为“迎五四,颂青春”的征文活动。现在各学院开展活动。各学院挑出优秀文章参与校级比赛,最后推选出优胜文章并给予奖评。

四, 活动意义;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三周年,共青团成立九十周年,通过活动进一步引导我校优秀青年深入了解“五四”的精神和意义,坚定跟党走社会主义路线的信念,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篇三:《关于青年节的作文:五四运动的感想》

关于青年节的作文:五四运动的感想

五四运动至今七十年了,台湾岛外的朋友,希望我谈谈五四。做为以思想家、历史家自居的我,也自信能够把这题目彻底的谈一谈,藉以纠正几十年来大家对五四的错误认识。

我父亲李鼎彝是五四运动后一年进北京大学的,他正赶上五四带来的排山倒海,在巨浪之中,他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已经无法冷静观察这一运动,再予以评价。奇妙的是,晚他三十六年的我,却在大江东去,浪淘尽五四人物的边缘,得以冷静的观察了它。胡适、罗家伦,都是我认识的,五四时代,他们固一世之雄也,但在世乱飘荡之际,他们都局促海隅,无复当年了。这些雕谢了的身影,更是我观察五四的具体人证,使我在下笔时候,别有领悟。

胡适生前,我写过一篇「播种者胡适」,其中指出一九一九年「有件事情对胡适来说可能是不幸的,那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新文化运动本来该是针对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而做的非政治的革命,当时那些健将们都相信唯有思想革命成功,政治革命才有了真正的保障,才不会一垮再垮。半路杀出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当然有「广为流传」的贡献,但它也未尝不是新文化运动的「罪人」,因为它使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都纷纷忍不住了,纷纷忘了他们真正的深远的使命了,他们不怕「任重」,但却有点嫌「道远」了。最后,他们终于暴露了狂热的本质,选择了感情的求近功的反应方式,大家都不肯再静下心来研究问题了,大家都跑到十字街头,投身到党派的阵营里,高倡他们的主义去了。」

我这篇文章发表后,胡适写信给我,可是还没写完,他就死了。死后他的文件都被监管,不过据看过这封残信的台大校长钱思亮见告内容,并没否认我上面的论断。事实上,胡适是肯定我的看法的。早在他死前四年和我的一次谈话中,他就批评五四以后各路人马抢青年去搞政治的举动,他怪国民党、怪共产党、甚至还提到「梁任公(启超)他们也抢青年」,言下不胜惋惜。另一方面,我在「播种者胡适」中提到「只有胡适仍然守住不谈政治的诺言」,引起陈独秀在台湾故旧的不满,写文章质问我根据什么证据,『确知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的「相约」?难道是胡适亲口告诉你吗?』事实上,胡适所写他回国时「打定不谈政治的决心,要想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以外,有一封失传了的信,便是证据。在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中,就收有这封信。信是写给陈独秀的,中有「若要『新青年』改变内容,非恢复我们『不谈政治』的戒约,不能做到。」他建议由北京同人发表一新宣言,「注重学术思想艺文的改造,声明不谈政治。」可见大家讲好专心为中国做文化和思想的奠基工作,的确是经过相约。不幸的是,这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最后终于在五四的排山倒海下,被政治席卷以去。

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只有在广义的说法里,它才包括一九一七和一九一八年的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才是五四运动的基础。新文化运动

是孙中山所命名的词儿,他在南方,深思远虑的把眼光投射到北京,他肯定了「一二觉悟者」所引起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他写信给海外同志,告诉他们「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他极力赞美从北方起来的那个变化。可惜的是,所有的革命者都在思想变化过程中,就先政治挂帅了一切。于是,五四变成了一条岔路,「吾党」应五四而兴,五四却完了。 为什么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一条岔路呢?因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虽然是

「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但是达成这些主流的基础,不是别的,乃是个人的解放。而个人的解放的前提,乃是思想的解放。五四运动以后十六年,胡适写「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回忆说:「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蔡元培先生在民国元年就提出『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的原则了。他后来办北京大学,主张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百家平等。在北京大学里,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和陈独秀、钱玄同等同时教书讲学。别人颇以为奇怪,蔡先生只说:「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这样的百家平等,最可以引起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但是,思想解放的达成,却又有赖于显示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胡适回忆:「我们当日介绍易卜生(Ibsen)的著作,也正是因为易卜生的思想最可以代表那种健全的个人主义。这种思想有两个中心见解:第一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就是易卜生说的:「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像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戏剧里的斯铎曼医生那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因为信仰「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人们深信:「一个新社会、新国家,总是一些爱自由爱真理的人造成的,绝不是一班奴才造成的。」而这种「健全的个人主义」,在十多年后,已由胡适印证为不是别的,「其实就是『自由主义』(Liberalism)。」

不幸的是,五四运动以后的「吾党」,却丢开了「健全的个人主义」,而走上集体主义的路子。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罢,他们都「以俄为师」,输入了苏联式的党组织与党纪律,而这种老毛子的玩艺儿,却含有窒息思想解放的可怕祸害。胡适回忆:「苏俄输入的铁纪律含有绝大的『不容忍』

(Intoleration)的态度、不容许异己的思想,这种态度是和我们在五四前后提倡的自由主义很相反的。」由此可见,不论是右派的国民党、还是左派的共产党,他们左右逢源的、「吾党所宗」的,其实非布尔什维克即法西斯,他们都走上集体主义的路子。而这种路子,对个人解放与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说来,却是令人痛苦的歧途。

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启蒙」,是思想的、文化的、洗自己心革自己面的;五四运动的主题是「救亡」,是政治的、进而拥党自肥的、洗别人心革别人面的。在救亡图存的紧迫感觉下,举国若狂,认为时不我与,而要中风疾走、结党营公,是我们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如果没有这些各路英雄来救国,中国是不是会更糟呢?会一定等不及了呢?戊戌政变时,与康有为同为「救亡」人物的王照,在三十多年后回忆说:「戊戌年,余与老康讲论,即言「……..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的改变,再行一切新政。」老康

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路如何来得及?」迄今三十二年矣。来得及,来不及,是不贴题的话。」照王照的意见,中国拖了三十多年还没亡,可是当年若不「救亡」而去救小孩子,第一代不去救国而去救第二代、第三代,则三十年后,民智大开,思想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五四运动的文章 关于五四运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