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高三期中作文分析及佳作赏析》
高三期中作文分析及佳作赏析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肖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二、关于审题(罗宽海 撰写)
审题立意时,可以从肖伯纳或者周国平的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大致可分为三个角度:
从肖伯纳的角度,看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这是用悲剧(消极)的眼光看人生,是从占有欲或者从满足或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的,体现了悲剧的人生观。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是双重悲剧。这两种悲剧的根源都关乎欲望,没有实现欲望就痛苦,实现了欲望就无聊、空虚。这样看来,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与叔本华的悲剧观是一样的。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大的,而实现欲望的能力是相对的。这两种的矛盾很难调和,因此,人很难得到永恒的快乐,总在痛苦与无聊、空虚之中摇摆。可以从欲望与痛苦的角度深入思考。
从周国平的角度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是用审美的眼光看人生,为得到而寻求、创造的过程以及得到后品味、体验的过程,都是同样幸福的事情。周国平的话强调人不应当从功利的角度去审视生活,而应从审美(非功利)的角度去打量人生,从而可以提出:创造(或者体验)的过程就是快乐、幸福;立足于创造,收获快乐人生;艺术的、审美的去看待人生也是快乐和充满激情的。
整体上把握材料,可以从浅层和深层角度来立意。
从浅层次看,肖伯纳和周国平因视角、心态的不同,带来了认识、观念的不同。由此,可提出:不同的心态、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与结果。
从深层意义来说,肖伯纳与周国平的出发点是一样的。肖伯纳揭示出这两大悲剧,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有太多的占有欲,不要只重视人生的结果。因为太重视结果,追求结果时,就会把过程视为一种苦役;另外,要是太看重结果,那么,即使实现了结果,也会因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快乐,陷入无聊、空虚。肖伯纳是从反面来说的。周国平则从正面来说,生活的快乐,人生的幸福,应更注重创造的过程,以审美的眼光关注过程,也就是说在追求、创造的过程中,要是摆脱了占有欲,至少可以使人免除许多琐屑的烦恼和渺小的痛苦,活得豁达些。因此可提出:幸福、快乐既可以体现在结果上,又可以体现在过程中,只是要注意的是,放在结果上,往往是只能收获短暂的快乐,而放在过程中,既能体会过程的快乐,也能体会到收获结果的快乐。也可由此得出,摆脱了占有欲,就能收获快乐;痴迷占有欲,就会陷入痛苦与无聊的泥淖之中。
其它有关契合内容的立意都应该算切题。
三、佳作赏析
找寻生命的无限
星海实验中学高三(4)班 顾洁婧
帕斯卡尔对人有这样一种认识:人既伟大又悲惨。人认识到了自己所能取得的有限,不会诸事顺遂己愿,却仍渴望着无限,因生命中未得的残缺而不断追求。
正因如此,未得的悲伤被巧妙地转化为追寻的快乐,这一份对无限的渴望使人清醒地定位自己,付出无悔的努力。遥想当年《法国大革命史》这部巨著的形成过程,是著者卡莱尔在失去原稿,不复可得的悲惨遭遇中,重新鼓起勇气,再次完成,并更为精益求精的第二部成书。这部书是卡莱尔的梦想,是在一直渴望取得的顶峰。倘若就因一次失去的悲惨,认定此生无法企及,那卡莱尔何尝能在找寻未得,找寻无限的过程中重拾作为一个史学家的欣慰和喜悦呢?
所以,对生命无限的渴望,对未知的那种期盼,恰是人们创作的不竭源泉。纪伯伦曾指出:“一个人不在于他成就了什么,而在于他企求成就的东西。”在找寻生命的无限中,人们练就了坚持不懈的品格,他们品尝了人世的悲欢,终于在找寻无限,追求未得中暂且放下了不圆满的缺憾,努力形成别具一格的伟大。
的确,就算人在知、情、意方面总会有个限度,可这也提供了一个未得的契机,使自己突破已往的极限。正如当年的培根,为了润色自己的随笔与人生箴言,时刻将笔记本放在身边,不断修改。或许在旁人眼中,那已经是足够完善的作品了,但培根认为他的文字还远未达到满意的标准。这也就激发他去不断超越自我,近于完美。
而今,当人们读着《培根随笔》时,是否品味出了那因“未得”而更上一层的语言?又是否体会到找寻未得,渴望无限所给予的活力和热忱?它确实融进了人的生命,让他们的议论文章都有了热度,让他们的智慧汇聚为文明的长河。
从中,我们可以知悉人的伟大和悲惨了。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是有可悲之处,那是人终将走往的限度。可当我们知晓了无限,进而追求和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方显出生命的本色,达到更高的境界。
其实,生命的意义也便是这样。从二律背反中清醒过来的人们,在得和未得间感慨不已,弱者安于所得,但强者找寻生命的无限,让卑微的生命铸成一座永恒的雕像。
得分:61
点评:这篇文章延续了小作者一贯的风格,语言优雅而有哲理意蕴,厚积方能薄发,这与她扎实的阅读功底密切相关。整体思路架构清晰,各部分有序有效展开,材料能够有效支撑观点,思维思想是作文的灵魂,小作者平时的思维训练是有效的。(指导教师:宋建州)
多一度热爱
星海实验中学高三(2)班 凌扶摇
纪德有言:“我愿为一切美好的事物燃烧自已的灵魂。”这美好的事物就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这燃烧,便源于热爱。有了这样的爱的追求,人生就没有悲剧。
热爱一项事业,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走得无悔而多姿;在达到终点后也未曾放弃执着。 为了这度热爱我们在追求。科比有对篮球的热爱,35岁“高龄”脚祼重伤也不言退役只为一个篮球梦;著名考古学斯坦因,终身未娶,在被截去脚趾后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还能远行么?”他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心中有追求,于是踏着荆棘也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凄凉。对事业的热爱,给予了他们走下去的信念与勇气。斯坦因一个人开创了“敦煌学,”冒着各种危险驰骋于世界。这份快乐,比待在家中悠哉地喝咖啡豪迈得多。若缺少热爱,就若缺少了领略这份快乐的资格。
因为真正热爱这份事业,即使得到了心爱的东西,也仍会细细品味和体验。杨绛对文学的热爱使她历经百年仍旧风华如初,品读她的文字,能感受着她内心的执着。我热爱着我所执着的事业,这份爱源于内心。得到了它,我便站在山顶,对这份快乐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只是这种热爱已不多了,现实中满眼可见的是得到你喜爱的东西后的“悲剧”。高学历的研究生在实验中摇晃着仪器,因为要证书要荣誉。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恐怕仅是因为要“吃饭”,要文凭找工作,一旦荣誉证书到手,他们的脑海中的光环便黯然褪色,最终沦为平庸一族。缺少真正的热爱的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沦为肖伯纳所说的悲剧。我们多的是像于丹那样不热爱灵魂只热爱名声金钱的人,这份爱太肤浅。只顾眼前的浮华与喧嚣,少了一份对事业的执着。他们的人生才是肖伯纳所言的悲剧。
圣埃克苏佩里说过“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换取无限的价值。”这创造,来自热爱。因为有了热爱,我们收获了追梦的信心。《逆光飞翔》中的黄裕翔是快乐的,即便盲了,但他有对钢琴的热爱支撑着他;文学家桑坦格是幸福的,他愿意为了文学而写作,虽然可以逍遥度日,但热爱拒绝了悠闲。
我们若想要快乐,必须热爱一项事业,方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也只有热爱,才不会让你收获果实时为失去方向而迷茫,才会让你“人生有两大快乐”。
每一段热爱都会成为不朽。历史作证。星河作证。生命作证。
得分:60
点评:本文论点明确突出,对两则材料均有一个辩证的分析。结构清晰,利用几个分论点彰显主论点。思想具有一定深度,关注生活,在很常见的事情上挖掘并论证。语言不死板,能引用名句,增加文章内蕴。同时联系了当今现状提出反思具有时代气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白坤峰)
高三期中作文阅卷小结
西交附中 姚铁意
本次材料作文是由两段名言组成,按理说,审题上比期初的“懒蚂蚁勤探索”这则材料作文降低难度了,因为至少学生已用不着大费周折地要按照我们老师所指导的几大审题立意方法,去“提炼主要信息”、“分析核心立意”、“辨明几种关系”、“把握情感倾向”、“以果溯因”(这种方法还是很有用的)等等,于能力和心理上对学生已然都是一种“降难减压”了!学生可以从肖伯纳的角度立意,也可从周国平的角度立意,也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整体上进行把握。
但问题的关键是,即便材料审题上没有难度,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依然写不出条理清楚的、论述严密的议论文,更遑论个性深刻的考场议论文了。(记叙文也是乏善可陈。)平时老师们的指导讲评不可谓不到位,学生们习作的训练也不可谓不用力,但何以一到考场,立马都被“打回原形”,“低幼的依然低幼”、“腐朽的还是腐朽”、“混乱的照常混乱”、“瞎编的仍旧瞎编”,这真是令人头痛和纠结的地方!所以,不得不说一句,这则材料作文出得还是很高妙的,审题难度是降低了,技巧方法也不甚管用了,但实则对学生的学识素养功底、理性思辨能力、人生态度和修养程度都是一个不小的综合考察和挑战,要写出真正优秀的考场文章也实属不易!
下面想就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个人思考择其一二稍作阐释,纯属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供同仁们参考:{人生为求一知音作文赏析点评}.
一、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维浅表化,多为“擦边球”:
绝大多数学生看到材料“想不开,想不深” ,停留于浅表理解。这是本次作文暴露出来的最大的问题!
学生们一看到材料中的“悲剧”和“快乐”,马上就浅表地理解“不同的人生态度”,然后在行文中就大谈特谈“要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要不屈服于命运;面对挫折,要乐观豁达;态度决定成败,成功源于坚持”之类的;一看到材料中的“没有得到”和“得到”,马上就肤浅地勾连“得与失”,然后在行文中议论“得与失的转化;如何面对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前社会得到了物质方面的,却失去了自然风景和精神道德”等等之类的;一看到材料中两个人名两段话,一则悲一则乐,立马思维定式“要换位思考”“要发出不同声音”“要从不同角度”。读到这样的文章,真的既无奈又无语,评分时很难下手。上述种种“擦边球”倘若语言卷面都不错,很容易给老师带来评分干扰。这也是在仲裁时常常发现同篇文章分数高低很悬殊。
作文中多为“擦边球”,究其原因,则是学生们实在缺乏对材料的“深根究底”的“追问”精神!缺少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强烈意识!
试想,看到萧伯纳的话,我们的学生若能追问“为什么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就觉得人生是悲剧?”然后在内心里试着做出类似的思考和回答:“因为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所以会“辗转难眠,寤寐思服”,“为伊消得人憔悴”,想得却不可得,甚至努力去得仍未可得,可以想见为此你肉体上精神上都倍受折磨痛苦,人生能不悲剧吗?何况你不得的是自己心爱的东西呀,何谓“心爱”,一心钟情衷爱的,视作心肝宝贝的,没有它,你会觉得生命就没有意义,但无奈和悲哀的是你还必须这样地活着。这样的人生能不悲摧吗?”
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得到了心爱的东西,人生还是悲剧啊?”然后再在内心里尝试做出类似的思考和回答:“因为得到了,所以就满足了,满足时是快乐的,但这种满足的快乐转瞬即逝后,继而就感到无聊空虚;无聊空虚后又会滋生出新的渴望得到的东西,而又不得或又不得不去求得,肉体、精神又进入新一轮的痛苦折磨,人生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折磨着痛苦着,所以得到了心爱的东西,还是悲剧!再者,“距离产生美”,万一心爱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却发现跟你原先心理上的期待和需求有差距,你就会产生失落、懊恼、后悔、难过等等的情感,这难道不是更进一层的折磨和痛苦吗?”
所以说,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这很大程度上是人性使然。
由这一角度可以衍生出相关契合的立意:
1、为伊消得人憔悴:“伊”指材料中的心爱的东西,引申类比到议论文习作中可以是“爱情、尊严、自由、信仰”等等;引申类比到记叙文习作中就可以构思一件你很心爱珍视并且它承载(或象征)了你某段生命历程或精神成长的东西,描写出你得到或没得到的种种心理变化,由实及虚地抒情议论出它对于你的价值。
2、距离产生美(“得到”一定快乐吗)
3、论“围城”之人生悲剧:“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4、论欲望的不可满足,由此引申出的“知足常乐”
5、引申出对悲喜、祸福、幸不幸的辩证思考:如“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变工”、“诗穷而后工”、“祸福伏倚”等的思考。
同理,关于周国平的这段话也可做这样的追问和自答。事实上,材料中给出的周国平的话,命题者已经给我们做了示范,给出了我们追问和思考的方向:如“为什么没有得到你心
爱的东西,人生仍很快乐?因为没有得到,所以你就可以去追求和创造,在追求和创造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为什么得到了心爱的东西,人生很快乐?因为得到了,所以你就可以细细品味、好好体验;在品味和体验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快乐和美妙!” 只可惜,绝大多数学生都忽视了或根本就无视于“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的隐含着命题者提示的核心话语。(如果说,我们一定要给这则材料定个核心立意的话,我以为这两句话就是整则材料的核心所在!)
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得出相关的立意:
1、追求(创造、品味、体验)是一种快乐
2、我们要重视过程
3、永远“在路上”
4、“生命在于折腾,活着是种修行”
5、幸福到底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至于对两者的整体把握后能否得出契合的立意,实则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思辨要求:既要分析出萧伯纳的这段话主要是看重“结果”得出人生有两大悲剧的结论;又要分析出周国平这段话主要是看重“过程”得出人生有两大快乐的结论;同时还要把两段话观照起来思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生是悲剧还是快乐取决于你重视结果还是重视过程。至此,我们可以做出个性化的诠释了:我认为“幸福快乐重在过程中”;我认为“幸福快乐既要看重过程,又要看重结果”;我认为“幸福快乐只与内心相连,无所谓得到和不得到;无所谓结果和过程。刹那即永恒,当下快乐即快乐,活在当下!”
我个人认为评分意见上给出“不同的心态带来不同的认识和结果”太笼统不是很确切,给评分造成误导。因为这种笼统地所谓整体把握很容易导向我开头提及的学生的“擦边球”:立意走向“积极心态”,走向“豁达乐观”,走向“坚忍坚持”,走向“宁静淡然”等等之类的。悲哀的是,我们学生都以为材料的整体很好把握,认为“不同的心态视角带来不同的认识与结果”几乎是这则材料的最好立意了,结果多数作文都在上面兜圈赘述,至于不少学生全盘托出上学期的那篇“两个导游面对坑洞,一则抱歉说麻子路面,一则诗意说酒窝大道”,然后写“积极心态”也就不足为怪了!
2、思维偏狭化,分析很无理:
按照学生分析的无理无赖程度,可以分成若干等级。下面撷取较为典型的几例,供大家参看:
病例1:人生之快乐,就是在于不断追求一个人心爱之物。在我看来,这就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有了理想,才有一直支持和帮助自己前进的动力。
拥有理想,就拥有帮助你自由翱翔的翅膀;拥有理想,就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拥有理想,就拥有一个不让自己失望的未来。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要怀抱自己的理想前进,无论实现还是没有实现,它都将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下面举例分析孙杨、马云之类的理想以及他们为理想坚韧的奋斗与拼搏) ——《谈理想》
师:你的“心爱之物”真的是理想吗?我表示又钦佩又怀疑。即便真是,你在文中大谈特谈理想,跟人生之快乐有什么关系呢?跟材料中 “周国平”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
病例2:追求一生,却不曾拥有,也是一种快乐。诗人陆游一生渴望朝廷收复失地,临死前也不忘嘱托子女:“南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穷极一生都在追求着天下一统,他上言朝廷,拖着老弱身躯依然亲赴沙场。即使在梦中,也仍“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翻开陆游的诗篇,我们感受到的是他的一颗赤子之心。纵然,朝廷最后也
篇二:《以知音为题的作文》
以知音为题的作文 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一 何雨洋 她的五官非常平凡,眼睛总是略微眯着,好像半睡不醒的样子。留着一头短发,可是看起来好像很油亮,甚至在阳光下都会反光。 但她却不是个普通人,她蓄着很长的刘海,刘海长得完全遮住了她那张脸的三分之二,为了不让刘海挡住视线,她总要用手把刘海往后拨,或者直接一甩头把刘海甩到后面去。 如果把刘海全部放下来就跟贞子没什么区别了——这是我对赖亭洁最初的印象。 开始了解她是换了座位之后。她就坐在我前面,我常常盯着她的后脑勺发呆。她时不时地甩甩头发,露出白皙的脖子。 某次,我从小卖部买水回来,发现她正坐在座位上看书,全神贯注,好像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我刹那间震惊了! 她手上捧着的书,正是我一直想买的《小说绘》! “什么时候出的?!”我扑了过去,抢走了她手上的书,贪婪地快速翻阅。没错!是最新的一期! 她愣了
一下,随即笑了起来:“最新的,学校后门那儿的书报亭刚到货。”她顿了顿,“你也看?” “当然啊,《龙族1·火之晨曦》我都买了!”我一边快速浏览着最新一期的《龙族》,一边回答。 没想到一提起这个,她先前淡定的表情忽然消失了,眼中迸发出狂热的光,简直判若两人:“我终于找到知音了!《龙族》里你喜欢哪一个人物?” “当然是诺诺!还有零!酒德麻衣!” “路明泽也很可爱啊,小正太什么的太可爱了” “看
《海贼王》吗?” “当然看啊!” (此处略去长达8分钟的动漫谈话) “知音啊,知音啊!”她握住我的手激动地摇晃着,“终于找到一个跟我程度相当的动漫爱好者了!” 深入了解以后,我才发现她不为人知的一面。她会为了买某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跑遍学校附近所有的书报亭,为了买到某漫画而跑到东门的动漫城一家店一家店地找,更为了买到某个动漫的系列产品一掷千金,哪怕买了以后要连续几个星期吃泡面 跟她聊天总是很轻松,虽然内容无非就是学校的学习什么的,没办法啊,学生总是背负着学习的压力,动漫什么的都是上的时候谈。但偶尔也会谈谈未来的打算。 “赖亭洁同志,你有什么梦想吗?”中午午休的时候,我小声地问她,怕吵醒别人。 “搜罗到全世界的漫画!” “正经点儿啦” “正经的啊”她闭上眼睛,微皱着眉头,好像在大脑内的图书馆中寻找着一本已经落满了尘埃的书。 许久,她睁开了眼睛。“当一个作家!边写作边环游全世界!” “我们真是有默契哎,就连梦想都是一样的!”我嘻嘻笑着,“我要写让人看了心里温暖的东西!” “到时候就一起去祸害人
间吧,哈哈!” ;好啊——喂,等等!谁要和你一起当祸害啊?我可是好人” 午后的阳光很温暖。 之前看过一本书,书名不记得了,但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句话—— 人的一生其实就像搭公车,你在起点站上车时车上是没有人的,但陆续会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上车。有些人坐了一站后就下车了,但终究会有一个人坐到你身边的空位上,陪你一起欣赏时光路上的风景,一直坐到终点站。 不知道我们能不能一起坐到终点站? 愿岁月静好,你我不曾错过。 点评: 一开头就对人物进行极有个性的外貌描写,那一头;油亮”的短发与刘海,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