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不分文理科》
高考不分文理科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目的就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高考,都主要是按文理分科,考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外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成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x,高校在招生时依据这些考试的高考总分数进行录取。
不分文理科 高考总分由两部分组成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改革的重点是探索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两依据、一参考”。目的是破解“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高校科学选才。
改革时间表:上海 浙江今年试点
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这次改革将先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开展试点。今年底,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二、高三学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不进行试点省份的学生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篇二:《高考将不分文理科》
高考将不分文理科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教育部负责人就这次改革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2014年启动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
问: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四是改革监督管理机制。五是在少数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问:如何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
答:201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为76%,最低省份录取率达到70%,两者的差距由2007年的17个百分点缩小至6个百分点。这次改革主要采取3项举措,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一是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二是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三是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力争到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问:如何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机会?
答:这次改革主要采取两项倾斜政策:一是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二是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力争到2017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 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优质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
问:对中小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何考虑?
答: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是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次改革的重点:一是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二是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三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问:如何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答:这次改革的重点,一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必修课程,避免严重偏科。二是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统一组织实施,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三是要求各地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
问: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怎样保证其评价真实可信?
答:这次改革重点,一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二是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三是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
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试点地区不分文理科
问:如何实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答:这次改革提出了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措施。一是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二是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三是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问:对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有何举措?
答:这次改革主要采取3项措施。一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二是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三是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
问: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自主招生?
答:这次改革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的措施。一是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二是试点高校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三是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四是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五是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问: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将有哪些变化?
答:这次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方式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二是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三是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四是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五是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六是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七是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八是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主要试什么?
答:高考综合改革重点进行两个方面的探索:一是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二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
制。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试点省(市)的其他在校高中生和没有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高中生,仍实行现行高考办法。
篇三:《江西省明年全面推行高考改革 2015年入学新生开始不分文理科》
江西省明年全面推行高考改革 2015年入学新生开始不分文理科
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5日下午,针对新高考改革方案,教育部召开了各省级教育部门视频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并要求各省制订具体方案。近日,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慧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结合我省实际对新高考方案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杨慧文表示,我省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同时结合江西本地实际,尽快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并将按照实施方案逐步推进。
目标:5大任务
杨慧文接受记者采访时,将此次高考改革的重点概括为五大任务:
改计划
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明显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破解义务教育学校择校难题。
改考试
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功课;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分类考试成高职招生主渠道;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卷省份。
改录取
大幅减少加分项目;全面规范自主招生;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淡化录取批次,推行平行志愿;注册入学、宽进严出、弹性学制、学分转换。
改监管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升考试安全水平;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综改试点
2014年,上海、浙江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改革时间:外语单项改革今年先行试点 高考全面改革最快明年实施{从什么时候开始高考不分文理科}.
今年6月份,我省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提到,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初步设想分两步走:2014年新学年入学的高一新生,着手实施“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单项改革试点;2015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实施高考统考科目改革,不分文理科,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至于如何组织实施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分值如何设计等问题,杨慧文表示,我省此前确定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向基本上体现了国家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我省将待教育部相关配套实施意见发布后,尽快确定我省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并报教育部备案。
“是否可以先进行单项改革试点,全面改革何时推进等,还要经教育部同意。”杨慧文表示,我省最快将从2015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全面推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但如果教育部有新要求,也有可能适当延后。
政策解读
综合评价:我省将建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意见》提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不分文理科,高考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个科目的成绩。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其中包括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每门都是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自身特长,在六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招生录取机制也将进行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解读:杨慧文表示,今后,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考录取依据,我省将从新生入学开始,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这一改革举措打破围绕高考指挥棒的做法。投档录取将不完全看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成为升入高校的重要依据。
招生倾斜:江西农村学生上名校机会将增多
《意见》提出:要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解读:长期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偏低。为了让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更加公平,此次改革强调,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目的是要让优秀的农村孩子不仅有大学上,还要上好大学。
杨慧文介绍说,从规模上讲,我省高招录取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名牌高校招生计划在我省投放较少,老区孩子就读名校的难度较大。此项改革意味着今后部分名牌高校的分省计划将向中西部地区加大权重。
自主招生:各种联考方式将不复存在
《意见》提出: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解读:杨慧文表示,高校自主招生不规范,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全国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有90所,招生人数占试点高校招生人数的5%。近年来,自主招生出现了“掐尖”“小高考”的趋势。“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也就意味着老百姓俗称的‘华约’‘北约’‘卓越联盟’等联考方式不复存在了。”
篇四:《辩论论点-高考不分文理科的好处》
文理分科之后,学习内容虽然减少了,然而学习深度却上去了。如果拿涉及面广泛而难度较低的考试和涉及面窄而难度较高的考试让人们做选择,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前者。此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够做目光短浅狭隘的“井底之蛙”。文理分科以后,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在高考报考的可选择面上都大大变得狭窄了,而文科可选的专业更是相对于理科来说是相形见绌。由此可见,文理不分科不管是从考试的难度来说,还是从选择大学专业的角度来看,都是比文理分科要有绝对优势的。
从国外学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文理是普遍不分家的。西方不少科学家都具有深厚的人文学科功底,比如牛顿、笛卡尔、莱布尼茨等人具有深厚的哲学功底。瑞士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也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边界在逐步模糊化。毋庸臵疑,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自然科学研究者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人文学科根据需要适当运用自然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知识面宽广的“宽口径”人才。在这种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双重因素驱动下,文理不分科这一政策不仅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对于个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不失为一项惠及社会,关爱人才的明智之举。文理不分科有利于基础教育阶段人才的培养。 从就业来看,文科生比理科生的选择空间要小许多。如果今后不再分文理,那么考生的选择面就要变宽,竞争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激烈了。
文理不分科对学生成长是有益处的。目前,江苏的高考是实行XXXXX模式,考生参加高考,实际考的是9门课程。但由于高考选拨的需要,一些大学课程已经下放到高中阶段,学生的潜在能力被提前挖掘。而目前高二的分班,学生的学科兴趣还不成熟,强制性分科,并不是兴趣特长的体现,不利于其长足的发展。文理不分科,可能学习的深度不如以前,但是从广度上看,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取消文理分科,对于中学来说,不用刻意让学生必须“学这个不学那个”,给教学带来了平衡,对学生的考察难度降低,实际上会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究竟适合学文科还是理科?还是在某一个大学科方面的某个专项有特长?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很明显的苗头,如果不是将来从事某一方面的学术研究,学生应该在高中阶段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全方位的能力培养。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文理不分科方案将很快出台。
不分文理科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对于纠正学生学习偏科、学习知识不系统、不全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文理不分科的好处就是因为绝大多数行业需要用到综合知识,文理不分科可以让学生兼备文理素质,对以后的工作有好处。
长远来看,不管是自然科学素养的欠缺,还是人文科学素养的欠缺,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都是有害的。 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形成应该是全面的,文科的知识有利于感性思维的培养,而理科的内容又有利于理性思维的形成,因此作为一个思维全面的人,只有在不分文理科的情况下才可能培养出来。文理本来就不是两家,而是人们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强硬地把它们割裂开来。结果呢,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是不全面的,比如现在一些文科瘸腿的理科生解题时最大的问题是看不懂题,结果只能干瞪眼没办法。而那些文科同学在阅读科技资料时也象是被扔进云里雾里,虽然有文学知识,但是仍不懂材料所云的是什么。还有就是在作文方面,理科生的作文往往生动有余而文采不足,而文科生的作文虽然看起来很华美,但读起来不过是玩弄词藻,缺乏生活的气息
学知识和摄取营养一样,一方面要防止太过或不及;另一方面又要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平衡。基础教育应该涵盖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外语、文史、地学、天文、法律等十门功课都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必须全面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我国现阶段的高考模式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系统。中学生为了适应这一模式,在学知识最关键的高中时段被人为地划分为文科和理科。文科学生不学物理、化学、生物;理科学生不接触历史地理知识。结果文科生不知道自由落体;理科生则认为屈原是解放前的人……
当西方国家健步如飞追赶科技革命的浪漫时,我们的学生居然是一条腿走路,一蹦一跳地和约翰逊赛跑。 地球上的文明发达国家都不存在中学教育文理分科的现象。因为数学、物理、化学、国文、天文、地学、历史、生物、法律是自然、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是每个青少年学生必须熟悉掌握的基础知识。如果人为把这些基础学科割裂开来,每个学生只修习其中的一半,那么他们在知识结构上就是一条腿独跳的残废,无论如何也跑不过两条腿走路的外国人,这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崛起是极为不利的。现代社会推进文明取得重大进步的人才大多是知识全面的“通才”,文理分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成为杰出的“通才”。历史上那些在学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学者如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里程碑式的科学巨匠,基本上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哪一个不是知识全面的杰出“通才”?我们平时总是抱怨国民思想狭隘短视,诸不知这种文理分科式的教育体制正在加强这种狭隘短视的民族思维。一个只掌握“半边”基础知识的“知识残废”能够养成全局、整体、博大、久远的思维习惯吗?
在高考那种恶性竞争的升学环境里,如果不列为必修的考试科目,学生在学习这门功课时会认真主动吗?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会花费必要的心血吗?当老师和学生都是磨洋工式应付时,学生能学好这门功课吗?
现在中学生的负担重并不是学科过多造成的,而是对每门学科的;过份复习”造成的。基础学科知识只需要掌握个大概,等上大学时再精修其中的某一门。基础学科的许多知识并不需要掌握得特别精确,比如历史知识,我们没必要准确无误地背诵历史年代,只要掌握历史前进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