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中国气质作文刚柔 刚柔并济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中国的气质作文教案》

中国的气质作文教案

中国的气质作文教案孙长江

气魄芳水

高三学生

翟文雯

瘦弱的身躯,易折的骨干,然而“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还虚心”,是竹的气质。 娇嫩的面庞,轻柔的脚步,然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梅的气质。 低矮的姿态,班驳的身影,然而“为木当作松”、“松寒不改容”,是松的气质。 古老的土地,飞扬的红旗,然而“两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不甘”,是中国的气质! 我想说,中国的气质是一种节操,无论外表柔弱或者刚强,黄皮肤下都是一腔热血,都是“正气冲霄汉”的气概,都是“寒凝大地发春华”的豪迈。

我想说,中国的气质是一种内涵,或许没有释放强盛的气焰,可是却无人可挡他高昂的气魄,无人不慨叹宽广气度,无人不仰望它刚劲笔直的气节。

是谁说燕儿娇小,请铭记她辗转于两个世界,传播着春天的希望。“微风燕子斜”的图景,可曾经撼你心魄?是谁说鱼儿安逸,可是否知晓逆流而上的冲波逆折、永不回归的悲壮?是谁说羚羊乖巧,请看清十米山涧,你看到了它们以自己老弱的身躯充当跳板了吗,那是古老的使命,为了下一次阳光的牺牲,为了后代繁荣的抉择

中国的气质是陶渊明的一壶酒,一丛菊,那酒中远离“车马喧”的不是懦弱的隐忍,那菊“枝头抱香死”、“不落北风中”才是彰显高贵为人;中国人的气质是刘翔的一次怒吼,一次跳跃,那吼声中是冲破歧视的力量,那跳跃是挺起中华脊梁的刚强;中国的气质是张海迪的一张笑脸,依次演讲,那笑脸是对生活美好的追逐与眷恋,那演说中是中华外柔内刚的诠释与赞叹。

溪流叮当,可以承载落花的风流,也可以磨平顽石的棱角;大海涨落,可以欣赏“海上生明月”的碧波,也澎湃“肆意”出一片惊涛。中华气质若水,流出千山万壑的壮阔,也流出江南“杂花生树”的清幽,流出中华柔中带刚的伟大气魄!

春秋家园梦

高三学生

刘婉荟

我不知道什么是民族的气质。

我只知道,除夕夜,家家户户的红灯笼把街道串连成火红的中国结。我只知道爆竹声声中,是老人们的安恬、孩子们的嬉闹,是祥和,是团圆,是家的味道。我知道我们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温暖和煦热情善良,我知道,这是中国的表情,没有一丝冷冽或残忍。 中国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家是什么?是唐太宗的峨冠博带连起东南西北的蛮荒之地,四海归一,是文成公主千里迢迢带去的文明,是郑和七下西洋不欺寡凌弱送去的请柬,是宽容,是友爱,是天下为公四海为家,是一股因善良和平而愈加浓厚的乡情。

正因如此,我们才书写了罕见的没有侵略的民族史,才会在四方有难时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因为这个民族的性格如此温存善良,从逐水草而居到在世界东方屹立,那股家的情愫,从未改变。

我知道,这份温存与善良让我们遭受屈辱,让铁蹄踏上了华夏土地。我知道这份知足安乐让我们“关”上家门渐渐落伍,直到炮声轰破家的围墙但是别忘了,也正是因为对家的眷恋和烘热的爱让枪不如人炮不如人的我们用鲜血捍卫了她——我们共同的家。 时代飞速前进的今天,所有国家都在拼命地向前追,甚至透着些许凶狠和霸气。中国巨

龙在腾飞,可看他依旧是一条宽宏博大的龙,向离家的孩子敞开温暖的怀抱。在蓝天下展开亘古不变的友善的笑容。所以“团团”、“圆圆”是十三亿中国人的选择,所以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所以我们在飞奔的同时,给所有热爱和平的民族烙下中国印,所以家是中国人心里最柔软的角落,在喧闹的街上,微笑的脸上依旧可以看到千百年前我们对团圆安乐的渴望。

当渥巴锡带着土尔扈特的民众千里迢迢赶回家中,当余光中遥望着浅浅的海峡泪眼朦胧,当我们对因中国崛起畏惧的民族承诺“绝不称霸”,当我们对欺侮华夏的邻邦说“以史为鉴,共创未来”,当我们为了家的兴盛呕心沥血,当我们伸出手去援助别人的家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一抹笑容,那博爱温柔善良的笑容。

我不知道民族的气质是什么。

但我热烈地爱着我们的家!

刚似山 柔如水

高三学生

何双双

同样是山,名山,华山险,泰山雄,黄山奇,娥眉秀。同样是水,秀水。长江一泻千里,黄河雄浑奔涌,漓江则流出婉约缠绵来。同样是吃,名吃。京味淡,鲁味咸,川味辣,粤味甜。

中国自古就倡导着“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没有人会因山的刚毅就否定了水的柔美。所以如果有人问我中国的气质是什么,我想都不用想,就会告诉你:中国的气质刚如山,柔如水。

刚硬,就像中国的脊梁。

“谁说女子不如男,血战沙场有我功”,我请你抬头,抬头看那“替父从军”戎马关山不提半个“苦”字的女子,看她的坚毅果敢,看她的壮志报国;抬头看那“身不得男儿烈,心却比男儿雄”的女子,看她摇旗呐喊,英勇起义;抬头看那“穆桂英挂帅”,看那“占西女王”,她们与他们一起支起中国和世界的脊梁。

刚强,就像中国的书法。

“挥起如椽之巨笔,尽写我中华气魄”的揩圣钟繇,“字有华夏魂,文如炎黄纹”的王羲之,“学高八斗,功成九载”的启公他们就是中国的气质!

刚毅,就像中国的军人。

身着绿装,手握钢枪,在战争年代,他们冲锋陷阵,勇不退缩;在和平年代,他们坚守岗位,无怨无悔。万家灯火,合家团圆少得了他们吗?

柔媚就像中国估计。

平遥古城,是被现代喧嚣遗忘了的角落,凭借着她千年的蕴藉,平抚着匆匆过客的心,净化着躁动的灵魂这就是中国的气质!

柔和,就像中国的善良。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祖国,不会永远没有灾难。但98洪水终被千万人用血肉筑起的长堤喝退;唐山地震也没有震垮中国人民的团结;03年的“非典”让我们又重温了一次人间的真情这就是中国的气质!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如山般刚,如水般柔,这就是炎黄子孙华夏文明,中国气质! 万紫千红总是春

高三学生

项楠

一朵花能装点整个春天的绚烂吗?一滴水能成就长江的浩瀚吗?不,不能。那么我们中华的气质,又怎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可爱的“五福娃”,又怎么能把我们的气质概括净尽

呢?

甩一甩衣袖,正一正衣襟。你在江边行吟,江水浊,世风浊,于是你纵身一跃,那一跃便是我们中华的高贵与高洁!

摇一摇铜铃,拍一拍毛驴,你就这样离去,那繁华的长安,那冠盖相属的京师,到底是藏尽了天下的污浊;于是,你转身离去,“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也是我们中华大丈夫不屈的脊梁!

青青翠竹,幽幽琴音,你们幽居在竹林,诗酒相伴,不出仕,不论政,寄情山水,扪虱而谈。饮醉则卧于山间,这一卧便道尽了我们中华的豪迈!

当古人的身影在历史的画卷中渐渐隐去,他们的形象却永远矗立在了我们的心间。 或许是袁隆平吧,那个蹲在地头田间的科学家,孜孜不倦是我们中华的自强与坚忍;或许是李素丽吧,那个站在车门前的售票员,热心的服务,甜美的笑容便是我们中华的柔美与华彩;或许是张海迪吧,那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不变的意志与坚实的信心便是我们中华的刚强与刚毅或许是邰丽华,或许是洪战辉,或许是刘翔,或许是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用思想的珍珠把我们中华五千年的鸿篇历史缀成一串,这融会在一起的就是我们中华的气质:自强,自尊,热爱,坚忍,恬淡,坚定

如果说一朵花能看出整个春天的绚烂,那么某一个伟人的精神就足以展示我们中华气质的伟大;如果说一滴水能折射世界的光芒,那么随便某一个中国人就足以展示我们中华气质的高尚;如果说一粒沙能看出整个世界,那么我们所有的中国人便足以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气质的博大与精深。我们所有的“花”都绽放,便是我们永不消逝的“春”!

肩起世界的责任

高三学生

马聪

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不是雄鹰,而是看似柔弱的雨燕;世界上最锋利的不是虎牙不是熊爪,而是金枪鱼头顶上的锐刺。一个大力士,最不缺乏的就是力量,所以就无须把“大力士”三个字整日里贴在自己的脑门上。{中国气质作文刚柔}.

中国的气质是什么?

大漠上,一个驼队载着丝绸在缓缓地前行。他们的目的地是罗马,他们是中华派出去的使节。大汉帝国有着百万铁骑可以踏平匈奴的草原,有着千万的步兵可以东征西扩。然而使节却是首选!他们走出了繁荣的丝绸之路,走出了罗马、波斯,汉帝国两百年的和平,走出了世界早期文明沟通的伟大篇章。

长安城,你看到中国话还说不好的阿拉伯商人在诵读着李、杜的诗歌;你看到作坊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学习造纸,放弃了发霉的羊皮卷大唐帝国把自己的技术无私无偿地传到了世界各地,为中世纪的沉闷与黑暗点燃了文明的圣火。

海面上,帆影如墙,波涛如怒,那是郑和的船队。也许没有人能考证出郑和是否在哥伦布之前就踏上了美洲的土地;但却没有人不知道这只船队,不是贩卖黑奴的罪恶之船,也不是占领、征服与杀戮的殖民之船。这只船队,打击海盗,维护和平,她开拓航道,传播文明,是大明帝国的和平之船。

中国的气质,不是美国西部牛仔腰中别着的左轮手枪,不是欧洲贵族腰间佩带着的寒光逼人的重剑;中国人的气质也不是阿拉伯商人永不离身的腰刀中国的气质就在巴黎和会上那绝不签字的傲骨里,就在战后照顾日本遗孤的温柔的目光里;中国的气质就在改革开放中的敢打敢做敢拼的中国企业的奋斗史中,就在新世纪外交中的谦和的态度和每一次“联大”投票时那负责任的手中。

中国的气质内敛而深沉!她不需要像美国的“国旗文化”,把星条旗贴在它所能到达的

篇二:《2015年上海作文 刚柔并进》

04、刚柔相济

人心是刚与柔的统一体,坚硬与柔软的并存使人既得以留有珍贵的棱角,保存鲜明的个性,坚持内心的准则,又得以体味世间的温情,维持人性的温度,感知世事的温暖。只有刚柔相济,均衡统一的健全人格才得以成就和谐的自我。

太过强硬的人往往过分在意自我意志的实现,过分恪守自我的准则。性格中不掺柔软的坚硬最终会如一堵围墙一般隔绝与他人的正常交流与交往,将冷漠与隔阂一并种在人心底。海瑞有“抬棺骂嘉靖”的凌然与强硬,却没有半点柔情留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恪守三纲五常的伦理,以致将拿了男家丁一块糕饼的女儿饿死。可见,过分的强硬即意味着不知变通的固执和不懂情感的麻木,最终会如双刃剑一般伤人伤己。

但内心太过柔软同样不好,因为过分的柔软会让人丧失正确的是非观。当好人与坏人,好事与坏事均被无差别的平等对待,泛滥的爱心与同情心就廉价到无意义,一味的妥协与退让只会促使大罪恶的滋生。

由此观之,过分的强硬与柔软都会导致人格缺憾的产生。真正和谐的自我,应当如稼轩一样,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亦有“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的刻骨柔情;应当像龙应台一般,有与儿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慈母情怀,又有愤而质疑“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浩然正气。生而为人,我们既要对大是大非的恪守,又应有对小情小爱的珍视;既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与态度,

又应葆有对风花雪月作出灵敏感知的能力。

梁晓声有言:“以敢憎而与可憎较量,以敢爱而捍卫可爱。以与可憎之较量而镇压可憎之现象,以爱可爱而捍卫可爱在我们生活中的发扬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强硬,才可守住所真爱的柔软;适当的柔软,方可凸显出真正的强硬。柔软与强硬虽泾渭分明,但并非南辕北辙,事实上,他们相傍相依。

愿我们皆能追求刚柔相济的健全人格,收获自我的和谐统一。

05、亦坚亦柔,成就和谐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

诚如毕淑敏所言,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让对“自己的勇气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担忧战胜被“人世间的阴雨灰色帘罩”蒙蔽的恐惧。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也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才能成全生命伟大力量的展现。

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坚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也便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

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由寸草不生的荒芜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的行为构成的将不配被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封存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坚亦柔的心灵,方能塑造成和成谐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词作者荀夜羽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构形。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 心在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和成谐。如此,方能一路撷美好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

06、刚柔并济

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

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

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

篇三:《江苏省2013高考语文作文最终押题 专家解读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例题+思路点拨+例文展示)一 刚柔 新人教版》

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一:刚柔

摘要:高考作文确实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加上时间环境等的限制,要想写好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平时的积累就比较重要啦,什么素材啊,例文啊,预测啊,分析啊这时候就可以多看看了。正如这篇所示,希望能让你们在考场上灵感一现!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自己的文章。

老子的老师叫长枞,长枞去世之前把老子叫到床前,伸出舌头问:“这是什么?”“这是舌头。”“牙齿呢?”老子回答:“掉光了!”长枞又问:“明白了吗?”老子想了一想,说:“谢谢老师,我一定记住老师的教诲。”长枞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老子的老师似乎是要告诉他“刚者早逝,柔者长存”的道理,请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方面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刚者早逝,柔者长存”的道理似乎与当今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难以引起共鸣。但若将“刚”和“柔”细解,了解到它们的各个引申义,将会很容易得到三个立意:

1.不要太“刚”,要“柔”;

2.若无“刚”,有“柔”又有何用;

3.“刚”极则易折,“柔”极则易屈,“刚柔”并济方可无坚不摧。

如果说“刚柔”并济,便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充分的论述:

1.“刚而无柔,刚愎自用,脆若折枝”;

2.“柔而无刚,奴颜屈膝,卑如蝼蚁”;

3.“刚柔并济,恩威并重,坚如磐石”。

若文中再用例证诸如西楚霸王项羽、司马迁、李陵、苏武、蔺相如、廉颇、触龙、秦始皇等,便可使文章气势雄浑、严谨缜密。文中如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切身体验表达独特感悟,将会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应根据自己对情景材料的感悟和理解,或者叙写对社会人生的体悟;或者描述评点生活现象;或者记叙阐述文化意蕴的内涵。总之,立意关键在于对“刚柔”理性的思考,思想不要偏激。

运用具体的典型的新鲜事例或掌故,论述观点,且能联系人生社会现实,必与高分有缘。考生的作文如果缺少必要的事实和名言警句,或者偏向新奇的构思,盲目追求“另类”,信马由缰,漫无边际,将不会有好的效果。

【例文展示】

在柔与刚的边缘

青青河岸边,柔软的柳枝飘荡在徐徐清风中,那婀娜的身姿展露出了柔的气质;巍巍高山上,刚劲的松柏挺立在凛凛寒风中,那挺拔的腰杆展示出了刚的力量。

空中,出神入化地演绎着逍遥派武功,羽翼翩跹,一招一式中蕴涵着柔的气质;地上,震人心魄地演绎着降龙十八掌,气壮山河,一拳一掌中爆发着刚的力量。

柳枝的柔和松柏的刚,构成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逍遥派武功的柔和降龙十八掌的刚演绎了武侠世界的亦真亦幻。在柔与刚的边缘,我们看到,柔是气质,刚是力量,刚柔并济是最完美的融合。

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常常哀叹人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中国气质作文刚柔 刚柔并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