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优秀乡土人才事迹 乡土人才事迹材料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乡土人才田其高先进事迹材料》

乡土人才先进事迹材料

“办法自己想,路要自己闯,眼光面向大市场,不能随便找局长。”这是一下岗职工田其高说的一句顺口溜。话虽朴素,却句句实在,透出了一名下岗职工不甘现状、勇于拼搏的气魄与胆量。几年前,因为改制,田其高一下子成了名下岗职工;几年后的今天,他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拥有了千亩林木、百头猪场和一个水泥砖厂,资产近百万元。

他本来就是个农家子弟,对农事样样在行,所以他计划当个“猪倌”。第二年春天,正逢国家林权制度改革,个别地方尝试将林地使用权进行拍卖,田其高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商机,他当机立断,与润镇甘沟村签订了15年的林地使用权合同,在该村的

七、八两组的水沟、龙渠两旁的荒地上共栽植2000多株杨树苗。栽树的那两个多月里,体重160多斤的田其高足足瘦了28斤,一把一尺多长新打的铁锹磨得锃亮,还剩下30公分长;他一个人挖了1万多立米的土那段时间,田其高白天栽树浇水,晚上巡逻护林,累得靠在墙跟都能睡着,但他依然咬牙坚持。三个月过去了,他栽的树苗成活率达100%;一年过去了,他

的树苗枝繁叶茂;年复一年,他的树苗茁壮成长,五年过去了,树苗已长成树木。如今,他承包的1200多亩林地,横竖成行,郁郁葱葱,高大挺拔。成为县里有名的绿化样板工程。就连《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都报道了他的事迹。据测算,这片林每年增加效益15万元,到合同终年,收入可达200多万元。

树苗栽下去了,平日只需管护管护就行了,大部分的宽裕时间里,田其高又琢磨起其它事情来。为充分发挥原在粮食企业懂经营,会管理的优势,他利用前几年粮食价格不高的有利条件,办起了养猪场,从原先的二十多头,四五十头到现在的一百多头,自己钻研养猪技术,购买母猪回来搞自繁自育,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他还瞄准国家墙体改革,提倡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的契机,利用靠近国道的优势,办了个水泥砖厂,生产新型节能环保空心水泥砖,产品供不应求,年产值达100多万元。他还根据附近村民的需要,上了一个小型粮食加工厂和家禽购销点,每年都能够赚上两、三万。 富裕了的田其高无法忘记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当时饲料公司倒闭时有十多名职工工作没有着落。这十多个人中,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30来岁。田其高对他们

说,愿意干的,不怕吃苦的,你们就跟着我,有我吃的,决不会让你们饿着。就这样,有6名职工跟着他下了乡,他们都敬佩田经理、信任田经理,他们觉得跟着田经理心里踏实。田其高总是根据各人的特点、专长安排他们各显其能。如今,他们每月都能拿到七、八百元工资,高的达到一千多元。在水泥砖厂工作的李立东,经过几年的锻炼,现已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去年,县开发区一家建材厂高薪来挖他,被他断言拒绝。他说:“是田经理在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现在也该我们帮助田经理了。”原公司的总帐会计小潘下岗后,就业无门。老田知道后,利用自己的关系、门路帮他开了一个自行车配件门市,指导他经营,几年下来,收入颇丰。小潘逢人就夸田经理是一个关心职工的大好人。前年,原公司有两位即将退休的老工人找到田其高,向老田要工资。按理说,公司倒闭几年了,他可以不管不问。当老田了解到这两位老工人家庭生活实在困难时,便安慰他们说,你们放心,你们的工资我发不了,但生活费由我发,今后不用你们跑,我每月给你们送上门去。就这样,田其高从自己的口袋里拿钱发老职工的生活费一年多,去年

又掏出一万多元为他们补交了劳动保险金,同时为到龄老职工办理了退休手续,使他们晚年的生活有了保障。

篇二:《乡土人才先进事迹材料》

乡土人才涂平和同志事迹材料

“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作为乡土人才,一定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这是万载县康乐街道里泉村生猪加工企业经理涂平和肺腑之言。涂平和,一个平凡的农村人,用自己的言行成为了里泉村农民发家致富的领头雁,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群众进行生猪加工及加工,使数十户群众踏上脱贫致

富道路,为农民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穷则思变寻找致富路

艰苦的生活条件,敢想敢做的性格使涂平和产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认真分析后,他决定发展生猪加工业。1985年,东拼西凑了1万多元钱,他跨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并逐步攻克来自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坚定不移的发展生猪加工业。1999年,他多方筹集18万元,购进2个大型冻库。2003年,他赚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并利用这资金做垫本,逐步扩大生猪加工线。2005年,再次扩大了加工规模。直到2009年,加工企业投入已达到100万余,实现年均收入20余万元。如今,涂和平在村里建起了新楼房,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引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涂和平富了,但他深感肩负的责任,要“带动广大群众一同致富”。于是他决定在村内去寻求生猪养殖户,亲自给加工户传授经验,上门为养猪户提供技术指导,涂和平每天辛苦的奔波,不仅缓解了生猪加工来源的紧张,而且带动了周边群众创收。2003年,生猪加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涂和平在

反复思考后,决定迎合市场的新需求,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他开办了生猪养殖与加工技术培训班,每月召集养猪户学习培训一次。同时以我县农业科学技术阳光培训工程为依托,组织村民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目前,我村及周边数十户农户成了里泉猪肉深加工企业的长期供应商,里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猪深加工地。现在乡亲们说起涂和平,都竖起大拇指,感谢他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

科学发展拓宽致富路

多年的实践,涂和平感受到,生猪加工业只有坚持走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信息化道路,才能走得更好更远。他多次到南昌、高安、上高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生猪加工业,回来后,将新技术通过反复研究,多番尝试,增强了科学加工、规模加工、规范加工的意识,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他安装电脑,上互联网,开拓网络销售渠道。他以打造绿色食品为目标、注册成立了里泉猪肉生加工企业,建起了省内先进的生猪加工生产线,在管理中实行以公司加农户的组合方式,是以互助互利为基础的经营性结合体,吸收养户自愿参加,实行集中到生猪养猪户家中进行疾病防疫、饲料供养、统一保护价收购,统一绿色屠宰,赢得了农户的称赞,促进了生猪产业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科学化的加工道路。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经过二十五年的磨练,涂和平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养殖户的引路者、加工户的主心骨,成长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他时刻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一花开放不是春,只有群众富裕了,才是硬道理。在今后漫长的日

子里,涂和平还将不断探索企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争取带领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篇三:《高水乡优秀乡土人才先进事迹材料(上报)》

高水乡优秀乡土人才先进事迹材料

邓帮忠,男,汉族,现年36岁,中共党员,任高水乡丰岩村支部书记。该同志一心为全体村民谋福利,为带动全体村民致富呕尽心血。几年来,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执着与追求,诠释着对党和农村事业的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他用慧眼和丹心,把科学技术带给群众,使绿色的田野收获着不尽的希望和硕果,他用科学文明新风,剔除愚昧迷信,帮助广大群众走向了致富奔康之路。他根据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转变农业发展观念,以种植业为重点,养殖业为辅的致富路子,并采取先树立典型,自己先示范,以点带面的方法逐步推开,根据这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该同志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及农业科技知识,提升自身服务本领。

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熟悉党的方针政策,通过电视、文件、会议掌握各项惠农政策,并及时把这些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积极参加乡、县组织的各类农业技能培训,学习各项农业技能,在走村入户时指导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并适时引导群众转变传统种植业观念,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果树种植和水产、畜{优秀乡土人才事迹}.

牧规模化养殖。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邓帮忠同志深深地认识到“没有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要实现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目标是难以达到的。

二、率先示范,积累经验带民致富。

为了让村民能切实感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适合本村实际,又是能实现致富的的好路子,彻底打消村民们的顾虑,他积极向乡争取政策支持在该村新寨至落王渡一带,依托乌江这一天然资源发展网箱养鱼;2009年,他率先作出示范,自筹资金15万元,发展果树种植产业,为了减少风险,规模从小做起,先从余庆引进了布朗李、葡萄和枇杷等进行小面积种植,经过请技术员指导,阅读果树种植技术书籍,果树长势喜人,看到这种情况,2010年,他又向银行贷款6万元,扩大种植规模,承包村里的荒地和部分村民的责任地共计400余亩,发展成立了丰岩果园场,为了确保产业发展成功率,他多次往返于湖南、遵义、福泉等省市和地区,引进技术和果树苗,目前,果园场有涫溪蜜柚、温州蜜橘、甜柿、五星枇杷、樱桃等品种。在他的带动下,该村30余户也加入到果树种植产业,现在,先期的布朗李已挂果上市。此外该村还有100余户在邓帮忠同志引导和鼓励下,响应县关于发展核桃产业的政策,也预订种植核桃300余亩。

三、无私奉献,一心为民。

为降低群众发展果树种植的风险,他主动为群众提供{优秀乡土人才事迹}.

技术、信息服务,资金困难的群众,他主动为他们提供担保筹措资金。亲自集中授课与现场演示果树栽培和管护技术,组织观看录象与印发技术资料,自筹资金到湖南、遵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其先后组织群众开展各项技术培训达10余场次,受训人数达50余人次;发放果树种植技术宣传资料100余份。他还经常组织村民到自己的果园场进行参观学习。为解决技术难题,他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资源,组织群众学习、观看果树种植技术。同时,鼓励本村青年到外面学习先进经验和专业技术后回来创业。

四、关注民生,强化社会治安治理,为群众致富奔小康扫除后顾之忧。

在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邓帮忠同志进组入户了解全村群众的生活状况,及时解决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各类困难,不能解决的,积极向乡反映争取政策解决,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应急水池,确保全村群众的人畜饮水安全,实施进组公路硬化工程,解决群众交通不便问题,同时也为产业发展打下基础;他同时抓好全村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认真对待每一个来访者,分析每一个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症结在哪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将心比心地分析给群众听,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积极地帮助解决,为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创造稳定的环境。

篇四:《东坡乡拔尖乡土人才李玉先先进事迹材料》

东坡乡拔尖乡土人才李玉先先进事迹材料

在东坡傣乡沙拉河畔,有一位敢拼敢闯的致富能手,只要一提起他,大家都竖起大拇指,他就是庄房村委会沙土咪村民李玉先。提起他的发家致富先进事迹,那还得从1993年说起。

1993年以前,李玉先已经先后外出打工和创业,经过多番摸索打拼和学习,他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学到了不少致富知识,提高了他的科技意识,也懂得了很多道理,为他今后的发展做出了有力的积累。1993年,他决定返乡发展,开始发掘家乡资源,充分利用漫山遍野的山草,统一收购并外销供纸厂造纸之用。成为庄房村带动村民增收脱贫第一人。遗憾的是,随着造纸厂改制,其后扩大投入经营的资金血本无归,但李玉先骨子里那股百折不挠的农民朴素情怀让他不气馁,不放弃,吸取经验,重新探索另一条致富之路。

1995年,李玉先吸取了造纸厂失败的原因,多方调研学习,确定了从事基础建设项目来致富的路子。他在调研中发现大家建房热情高涨,但建房材料却需要从外乡运入,不仅成本高,运输也十分不便,如果自己能从事这一行,一定能打破这种现状,重现自己的致富之路。于是他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本事,家乡丰富的资源,着手经营砖瓦厂。多年下来,他以一个农家人的宽广胸怀和一个赤子为民的拳拳之心,艰苦创业,守法经营,通过良好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为自己 1

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市场,带来了收益,每年净利润均超过6万元。

近些年来,已经颇有积蓄的李玉先积极着手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承包土地,加快土地流转,努力探索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他以远见的意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先后共主动种植香(芭)蕉100余亩,甜玉米50余亩,依靠自己主动向科技推广员学习的科学种植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收益,让政府的惠民指引政策落到实处。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示范,打消群众疑虑,充分带动村民们的种植热情,使大家一起走上了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发家致富的广阔大道。他为了让大家无后顾之忧,全力开拓市场,多番联系运输人员,积极寻找买家,保证产品不愁运输和销路。他始终有这样一种信仰:“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所以他不但只顾自己发家致富,同时还不忘带动身边的村邻,只要有人来请教,他毫不保留,总是耐心地帮助别人,如果发现了新的致富路子,他就会第一时间与村民一起分享,帮助带领全村人一起致富,为大家创收积极谋划路子,为群体增收提供可靠保障。

此外,李玉先本人还格外勤劳,他自学了实用养鱼技术,依靠东坡水资源优势,修建了占地2亩左右的鱼塘,依靠技术,每年能产销鲜鱼达3000多公斤,产值5万余元。2010年,他又在东坡街上自建房子,开办 “傈僳园”,从事餐 2

饮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身边的人传递着“勤劳致富”这一理念。

李玉先在群众中具有良好的口碑,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还为家乡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献计献策,多次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他热心于公益事业,乐于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自己的力量。不仅在邻里遭遇困境之时,主动过问,慷慨相助,每年还自发出资慰问庄房村委会10名患病困难老人,并多次带头捐资改造、修复乡村道路。2008年“5.12”地震时,为汶川地震灾区一次性捐款1000元,并自费前往汶川灾区进行慰问捐款。诸如此类的李玉先所作的各类善举,真实枚不胜举。

李玉先不但是事业的成功者,更是活跃在我乡群众组织中的领导者和倡导者,是诚信、守法、道德模范,是朋友圈中不能缺少的知心人和乐观派。李玉先团结邻里、与人友善,是村民和朋友们的良师益友,好弟兄。借用李玉先常说的话来透视李玉先同志的内心世界,敬业精神和厚德品质,“做事业和做人是同一回事,坦诚、认真、诚实、守信,一定能成功。”这是对李玉先的真实写照,是内涵与外延的和谐统一,是带领农民致富的乡土人才。

3

篇五:《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在引导农民群众摆脱传统观念束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建立一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完善乡土人才工作机制。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发展的思想观念,增强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兴一方人才,保一方发展”的责任感,把培养乡土人才作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首要工作。一是构建乡土人才政策体系。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乡土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乡土人才发展计划,明确乡土人才开发的措施和目标,制定乡土人才培养和管理办法及表彰奖励办法等有关政策,为乡土人才的开发培养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二是建立乡土人才扶助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扶助机制,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乡土人才的迅速崛起。政策上支持: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生产项目,采取政策倾斜,重点扶持,为乡土人才的创业解决后顾之忧。资金上扶持:乡土人才不像专家和科研工作者,背后有企业或专项资金的支撑,在资金上有一定的实际困难。要通过设立乡土人才项目开发基金或者贷款担保机制,对进行特色高效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金融部门积极提供开发资金或者配套贷款,解决他们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技术上支持: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通过开展专家与乡土人才结对活动,帮助乡土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以县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管理为重点,以乡镇、村党支部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乡土人才信息库,做到县、乡有人才档案库,村组有名册,实行一人一卡的动态管理。改变乡土人才开发无序的管理状态,切实把乡土人才纳入“人才兴靖”战略管理中,使乡土人才的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加大乡土人才培训力度。加强乡土人才的技能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乡土人才,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一是在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利用农村远程教育、乡农校、县职教中心等组织形式定期开展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着重进行现代科技、市场经济、农村实用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运用能力。同时,以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二是在开阔视野上下功夫。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乡土人才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加强与外界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加快乡土人才知识更新步伐。另外,组织突出的乡土人才组成学术报告团,在乡域之间开展巡回学术报告,既介绍自己的先进经验,又学习其他乡土人才的成功做法,促进县域之间乡土人才的相互提高。三是在基地示范上下功夫。积极鼓励、支持乡镇干部、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示范样板,便于组织乡土人才在现场观摩中进行实践技术指导,促使乡土人才提能升级。四是在“三培养”上下功夫。一支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干部队伍,对一村乃至一方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要把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乡土人才培养成村组干部,把村组干部培养成致富能人的“三培养”活动作为乡土人才建设的主要手段。通过开展“三培养”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增强乡土人才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能力,建设一支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村,能够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

三、搭建乡土人才创业平台。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搭建乡土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作用。一是产业带动。近年来,我县优质水果、食药用菌和羊、牛、家禽等特色农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乡土人才活跃在科学种养、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成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随着各项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乡土人才及时组建杨梅协会、茯苓协会、蔬菜协会、养牛协会等各类专业协会,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共谋发展,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从而改变乡土人才的分散状态,为乡土人才的培养、管理和创业提供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农民增收,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活动带动。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以农民党员为主体,开展“优秀党员”评比活动;以妇女为代表,开展“双学双比”、“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功”评比活动;以共青团员为对象,开展“青年岗位成才”和“优秀青年”评比活动等等,全方位构筑各类乡土人才施展才华创新立业的平台。三是结对帮带。根据乡土人才的专业特长,组织县中青年拔尖人才、乡镇村优秀科技人才与农民进行“科技结对帮扶”,开展结对联户活动,探索和解决在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遇到生产科技的难题。每名乡土人才联系一定数量的农户,搞好技术推广和指导,发挥乡土人才在实践中牵引辐射作用。四是企业带动。采取政策扶持、激励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村优秀人才组建龙头企业,运用“公司+农户”形式,通过提供种苗、技术、销售产品等环节,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创新乡土人才激励机制。科学的激励机制是保持人才上进的源动力,只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一是政治上激励。对政治成熟、有管理能力的优秀乡土人才,积极推荐他们参与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将其牵动产业和管理村务的双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年轻、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推荐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搭建舞台,提供用武之地,使其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生力量。二是荣誉上激励。积极开展乡土人才“创优争先”、“优秀乡土人才”、“拔尖人才“等评比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弘扬他们的精神,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对他们的奖励、表彰力度,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三是待遇上激励。建立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把乡土人才的选拔同职称评定相结合,让“土专家”、“田秀才”有名有份,并落实相应待遇,明确权力和义务,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发展农村经济的潜能和热情,促使他们带领群众走发展致富道路。

稿源:红网 作者:廖国豪

篇六:《2015年“江西省农技协优秀乡土人才”》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优秀乡土人才事迹 乡土人才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