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身份的作文 交换身份的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话题作文身份》

话题作文身份

【佳作赏析】

1.论身份

高三(10)班 郑薇

身份之说,古之有也。带着色彩,带着尺度,它几乎成了每个时代不可或缺的标签。 身份非毒,却胜似毒。“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自先秦之初,“硕鼠”的肆无忌惮,至魏晋之交,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专权垄断;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忿起呼号,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落魄凄凉······及至当下,身份之差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因为“你不是上头的”,所以冷眼相待;因为“我爸是李刚”,所以开车可以横冲直撞······这种种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身份”这枚“红字”之下,人们畸形而可悲的生活状态。

把身份当做生存的标签,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化的退化吗?古人早已作出“学而优则仕”的评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唐时期建立起的科举制也充分体现了当时人重品学的选才标准。人不患无名,患所以立,君不见乌燕曾宿寻常,陌巷亦存英雄,影响历史的正是这样一群自耿介中成长起来的人物。于是有了管仲相齐成就一代春秋霸主,于是有了孔明出山奠定三国鼎立之势,于是有了胡雪岩弃下牛鞭成为商界翘楚······身份,何足以论英雄!

然而,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人因为“身份”而被拒之门外呢?一大批“蚁族”在就业的巨大压力下踽踽独行;高考招生多少高校考的是“爹”而不是学;多少农民工子女还在城市人冷漠的侧视中巴巴望着学校的门槛······“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一定论不知从何时起已遗失了它原有的光彩,而今已演变成“身份不是万能的,没有身份却是万万不能!”嗟乎,“身份”之说,害人甚矣!{关于身份的作文}.

轻学识重身份的思想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人们阶级观念的固化,是一种思想的倒退与人文的沉沦,是一种对社会发展不负责任的心态!身份不是才学,它推动不了社会的进步;身份不是美德,它辅助不了灵魂的发展。但是,若把身份观念化,尺度化,制度化,让人随“身份”沉浮,因“身份”进退,那不比封建时代的“门第之说”更可笑吗?

我以为,伯乐相马,相的是千里驹。真正的用人识人绝非“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而应策以其道,用尽其才,以真知处事,以真识治世。而这些,都是身份,所替代不了的。

谁言非要承受“身份”不可承受之重?

【简评】这篇文章应该成为绝大多数同学的一个标杆,一个全体同学的努力的方向。它值得大家学习思考的东西很多,若论根本完全是饱经书香涵养后的自然流淌,这和写作的技巧没有关系。

2.身份之病

高三(11)班 陈志康{关于身份的作文}.

百年前有孙中山之喟叹“大清国人人有病,乃愚昧、封建之病”;今有作家许宏语曰“中国人,人人皆有‘两性人格’之病”。中国人,何病之有?只因那荒唐的身份意识,把国人弄出了个“身份之病”,,人人都病得不轻。

从郭美美的炫耀,到李启铭的嚣张;从夏俊峰的哀号,到张晶的孤苦,无不显示了“身份”这东西的神奇魔力。这些社会事件,宛如一片片叶子,与中国人的民族劣根,共同构成了“中国病”这一参天巨树。而透过其中一片,我们看到了“身份之病”,它让我们拥有了一叶知秋的能力,似乎能洞察到这棵巨树的飘零与衰败。 君可知——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一直所倡导的“仁”,却在今天演变成了“身份之病”?孔老夫子的处事主张,似乎唯有圣人才能做到,于是庸人们便学会了皮肉之仁而内心之狠,这样形成的阴阳两性人格则为“身份之病”的形成提供了原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与否都视身份而定,身份成了尊严的象征,人人都暗地对位高权重之人谩骂,人人却都为了身份而往上爬一切以身份为识别标志,一切围绕身份做事,这便是中国人的“身份之病”。

这身份之病,该如何治?——只需三味药,一是民主,二是公平,三是坦荡。 民主之根基早已存在,但选票被金钱吸引却是屡见不鲜之事。诚然,这种现象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弦更张来减少此类现象的出现。倘若能将民主理念贯彻,则高官不再炙手可热,选民能不顾虑他人身份而自由地投票,岂不乐哉!

二是公平。公平之药便是完善法律、制度的空缺。一群农民工设计的蓝图,由一群大学生修建,易钻的空子自然多。修补好上层建筑,促进社会公平,打破“阶层固化”,这样哪还有身份炫耀可言?

三是坦荡。人们做事应秉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而不是“谁权势大,我就附庸谁”,否则国人之心哪有坦荡?这点西方人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 众只会对炫耀身份等现象予以谩骂,却不懂得对此施以解决之良方!{关于身份的作文}.

众只云为富不仁之可恶,却忘记了自己也在附庸权势

众只知制度、人心之缺憾,却不知身份之病乃是国人之剧痛!

不要再为身份之病所折磨了!要治好它,需要每个中国人都拾起这三味药,作出改变!

【简评】这篇文章行文简洁、老到,给人的感觉不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写的,酣畅淋漓一点不拖泥带水。作者把文章重心放在了怎么办上,抓住主要矛盾重拳出击,发人深省,这篇文章会让很多大人汗颜。

3.别让身份决定状态

高三(9)班 廖丽滢

从前,身份只是一种存在的证明,而如今,谈及身份,更像是一种如何存在的证明,它可以是标签可以是尺度,但,别让它成为你唯一的标签和衡量你的唯一尺度。别让身份,决定了你的状态。(富有哲理的开头,分寸感敲到好处的语言迅速引出观点,这样的开头,你怎么看??)

一个显赫的身份难道可以成为逃避过错的挡箭牌?“我爸是李刚”的张狂告诉了我们这最终会自寻死路。一对有权的父母可以让孩子一生都倍受关照?暴露在众人眼下的招录干部子女的红头文件惩罚了滥用职权的腐败者。(作者使用材料的方式给大家什么启示呢?)但在我们看不到的背后,“身份”的作祟,的确还给了不少不劳而获者甜头。究其根源,还是人们浮躁和懒惰的心理、金钱主义的驱使导致的。可难道没有一个显赫的身份、没有有钱父母的庇佑,我们就什么都不是了吗?没有了身份,我们就没有炫耀的资本了吗?也许贫富差距日益严峻的现实让许多社会底册渴望那么一个身份、抱怨这社会的不公,但真正的成功,不需要身份这样的绿卡,有手有脚,我们能自己走。

每每听到别人与自己对话时只滔滔不绝地谈论你的父母甚至曾父母时,你只是一个角色的沿袭,而没有自己鲜活的生命。还记得当年在小渔村一心一意卖自家水饺的臧建和吗?没有所谓身份与背景的她靠自己的汗水让她成为如今响当当的“湾仔码头”的始祖;还记得给自己创立的公司解雇的乔布斯吗?在车库中开始一切的他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股信念与执着,最后再登CEO宝座;还记得今年让我们为之呐喊的国门健将李娜吗?进网球队时的她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将,是她的双手成就了自己在澳网的辉煌。成功前的他们,跟许多的你和我一样,一无所有,但真正能展示在众人眼前的成功者的绿卡,没有身份这回事,身份,也决不能就那样轻易地决定我们的状态。(这段文字作者使用论据上有什么特点?哪是你不熟悉的?哪是你熟悉而当时想不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短路现象?)

也许还在奋斗的你抬头望着不着边际的苍穹不解自己为什么不能拥有像别人那样的身份,但身份永远不是决定你现状的原因。也许社会仍然存在许多不公,但谁又能保证身份是那些纨绔子弟通关的绿卡呢?(这两句表达上有何特点?你能想到它的表达效果吗?)真正让人羡慕与有资格炫耀的身份一定是经过自己努力创造了辉煌凭证。于丹说:“真正的能仁志士,怕的不是生活上的贫困,而是精神上的潦倒。”所以,别让污浊的风气蒙蔽了你的双眼打击了你的勇气。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找准定位,绽放光彩。你就是你,每个人都有书写辉煌的权利,都有改变现状的可能,成功的绿卡永远在你自己手中。抬起头来,别让身份,决定了你的状态。

4.不妨对“身份”进行解剖

高三(10)班 杨丹

提起“身份”,层层黑暗而腐臭的渔网劈头盖面呼啸而来——“我爸是李刚”,无视法律;武警城管,蛮横无情,无视仁德;公关部门、食品垄断大亨,无视公道。“身份”就像是被严禁的毒品,有人鄙弃之,有人沉迷其间。可“身份”之意不在此,我们不妨对“身份”进行解剖。

第一层解剖:弄清楚“身份”是什么,有什么用。人非生而平等也,孰能逃过。世间本无绝对的公平,因为“不公”已从娘胎里便被烙下。有人一出生便是权贵环绕,有人至死未能目睹国家主席之真颜;有人脱口名牌、入口珍馐,有人大字不识、止

步于温饱。“身份”是一个起跳板,它影响你人生的起步,影响你是否能等至高峰,从而“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第二层解剖:我们该如何看待身份,利用身份。身份此物,是终身之印章,它影响你起步的海拔,却不起决定作用。既得之,则安之,我们要积极并更好地看待与利用身份。在我们看来,为官阶层的李刚与比尔盖茨肯定不一样,至少他们的儿子前程便绝对不同。好身份可遇而不可求,好的教育与个人修养便是不可求而可遇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不是一入豪门就能强占的;一筐鲜鱼不敌一只钓竿,财富不是一朝得而永世存的;好文凭不如真实干,一个求职门槛并不意味着你的未来发展。若为掌权者,则不是滥权,而是要利民;若为记者,则不是甘于沦入大众趣味,而是具有高远的意识;若为商人,则不是为得金钱而唯恐方法不能胜用,而是要有可持续的观念,好不会一夕落网,康庄大道就顷刻灰飞烟灭。

第三层解剖:若无身份。重要的不是你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而是你本身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清楚“导火索”与“根本原因”间的区别。“身份”便是“导火索”,它不能锁定事态的最终走向和个人的一生,关键的是“根本原因”。前日看微博,见到这样一段话:如果韩寒不能成为今日的韩寒,但你某一天,在陋巷中与之相逢,仍会感叹他的牛逼。言之敝,而理之实也。

身份只是个标志,却不是核心。

【点评】这篇文章值得同学们借鉴的主要有两点:清晰递进的脉络结构和作者分析问题的方法路径。如果你不会分析,这篇文章的做法能不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呢?

5.身份问题的恶性循环{关于身份的作文}.

高三(2)班 丘志彬

自古以来,人就被分出个三五九等。在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就已经开始规范各个等级的行为,而作为中华传统思想的儒学中也有这种划分身份等级的思想。而当今“和谐公平”的社会上,大概是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身份”不平等现象也成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社会问题。

当下,人们被分成“官二代”、“富二代”、“农民工”等等身份。这些对不同等级的称呼多多少少反映了社会在对不同“身份”的不同的情感倾向。先前在称呼“官二代”、“富二代”时表现出的情感有羡慕,而在历经几番如“我爸是李刚”之类的风波后,憎恨的情绪又夹杂其中。不同身份的群体之间矛盾日渐加剧,一种阶层对立的情绪在社会上渐渐漫延开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除了历史原因外,当下在人们心目中普遍存在的身份崇拜,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君不见,现在许多地方的小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花钱买官”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就已经种下了“身份”意味着荣耀和特权的种子;君不见每年国家各级公务员考试,百万大学毕业生拼命要挤上那个独木桥,只是为了一个公务员的身份。最可悲的是这种现象会影响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身份高”,就这样,这个社会的成员用他们的行动制造着“不平等、不公平”的肥料来培养这个民族未来的花朵,如此恶性循环,“特权思想”根深蒂固,

“身份传统”发扬光大。

究其根源,身份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权力”的制约不够。在呼喊“公平”、“和谐”的社会下,许多所谓的“官员”应该是人民的公仆,为什么会爬上国家的主人——人民的肩膀上作威作福了呢?其实是因为国家关于对权力制约的制度不完善、群众监督意识和维权意识不够。除此之外,在这种制度不完善、近乎无人监督的条件下,部分官员们的个人素质和自觉意识差,所以有权的可以滥用权力来牟利。偏僻山村小户小家的救命钱成了某些官员吃喝玩乐的资金,慈善机构的钱流入了“美美”们的口袋;于是,因权生利,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就此无限恶性循环,社会发展能够平衡吗?由此看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和身份被划分的根本原因恐怕大都在此吧。

对于这样的问题,许多人表示无奈,也有许多人觉得这就是社会竞争的残酷而妥协,还有人努力学习报考公务员改变身份寻求自己的出路。但这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身份等级问题只会恶性循环,加剧社会矛盾。

我们应该以思想和社会舆论为武器,用思想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重视身份问题造成的危害,用媒体及其他方式监督那些有身份的公仆们,减少贫困差距,消除不公平现象,慢慢淡化人们的“身份意识”。

让我们用“公平”来化解正在恶性循环的身份问题,为共创干净的蓝天下的和谐社会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简评】这篇文章大的文章脉络比较清晰,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思路清晰,重点比较突出,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需要用心打磨。

{关于身份的作文}.

6.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不是应改成“身份之重”?){关于身份的作文}.{关于身份的作文}.

高三(11)班 温紫鹏

现今身份似乎已经成为了热点。那些日趋频繁的“富二代”“官二代”事件的发生,又或是那些因没有显赫身份在旁而遭遇种种困难的人群。无论何种,都切实的从侧面反映了这样一种状态── 一种基于身份之上的生存状态。但这种基于身份为标准建立的世界大概分成了两种:身份之重及身份之轻。

轻视自己身份的人不少,种类也繁多。一种是身份地位太高已不足以引起他们的重视,还有就是看破红尘只求心里释然的。他们摆脱了身份这一枷锁,使自己上升到了精神高度,而那些物质性的东西已无法打动他们了。

但更多的人却承受着他们所不能承受的身份之重。有被自己的身份压着的,也有被他人身份压着的,总之都是些触目惊心的场景。之前网上爆出一拾荒老汉欲在一超市为生日的孙女买一礼物却被赶出,只因拾荒身份?城市中无数蚁族的艰难处境,以及社会中发生的许多看似正常的事情,却都向我们展示着那些人对身份决定一切的担忧及对阶层固化的焦虑。

长此下去,只怕是终有一天人们会承受不住那身份之重,塌了。

可想要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就必要有所作为。而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将身份这一尺度破坏掉,也只有如此,人们才能公平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才能够达到解

篇二:《之于身份,之于未来作文》

当身份、权势、欲望越来越膨胀时,那些曾经一度引以为豪的事情,被挤到了哪里? 你的身份,最初可能只是打工仔。于是,你很开心,也很乐意去帮助别人——无论贫富。当你帮助了一位富人后,他付给了你一些报酬,你便开始笑嘻嘻的点头哈腰——谄媚。有了

第一次的回报,自然就会有所希望了。于是,你的欲望开始膨胀,你开始区别穷人和富人。 尽管,你对穷人一如既往的不吝啬笑脸,但是,那表情已经不复最初的单纯。 你帮助了很多人——富人,也得到了很多回报——报酬。于是,你有钱了,成了小资产阶级。从此以后,你便不再轻易帮助别人——无论贫富,也补再将“助人为乐”作为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当有人向你求助时,你通常会换一件衣裳。着最旧的布衣,伸手救助等候多时的伤者。这时候,人们还是觉得你挺好,毕竟,还愿意救助他们。可是,你的心里却在叹气——这是最后一件旧衣了,扔了以后,可就没了

你开始回避人们的求助,因为,你的旧布衣,已经没有了

人们开始疑惑,当年笑靥如花的少年,如今的嘴脸,为何如此陌生?

你的权势开始随着身价的上升而膨胀。你开始雇佣下人、打手和穷人——那些你曾经视为朋友或家人的人。

你的家里变得极尽奢华,每一块地板都是摄人心扉的金色。穷人们带着泥的脚踏上了这片金色,沾污了你心中的神圣。你大打出手,将他们扔出了家。

可能,你已经忘记了。你的这双手,正是你曾救助过、扶持过穷人们的手 穷人们或伤、或死。

他们依旧疑惑,将他们乱棍打出的少年,为何有着一副,和几年前救助过他们的少年,相同的脸?他们依旧执迷,那位救助过他们的少年,或许是把他们忘记了

你冷静下来后,泪水盖住了沾染着血的双手

可是,你不能放手啊身份、权势、欲望的膨胀,让你身陷其中无法自拔 我多想告诉你,救人,与身份无关。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只要你愿意,救人——随时都可以。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身份的作文 交换身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