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别让电池无家可归作文 无家可归的电池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作文》

莫让电池无家可归

电池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样东西,从计算器、电子手表、遥控器都需要电池的帮助。有人说:“电池使用过后就没用了,就可以把它扔掉。”有人说:“电池不可以随便乱扔,随便乱扔会对任何人有伤害。”

我从电脑上查到了关于电池危害的一段资料: 当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反应完全后,电池再也不能供电了,成了一颗废电池,通常情况下人们就随手一丢,再买过另一颗新的。大多数人会说,这是很正常的哩。但他们没有想到,就在那举手投足之下,也是在破坏他们的家园 —— 地球。也许有人会问: “ 就这么一个小东西对于地球来说,能有什么了不起呢!还说什么破坏? ” 电池看上去并不那么具有破坏力,但是看东西不能全看表面。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地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 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 60 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就近全球 50 亿人来计每个月每人丢一颗电池,一年累积下来 600 亿颗电池,对地球的破坏力可说是很大的了,其对人类健康危害造成的后果更难以想象了。据统计,仅北京市每年因废电池而进入自然环境的汞竟然达到 29.6 吨,这数目不能不让人头痛。所以废旧电池是不可以随意丢弃的。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70亿只…… 电池中含有汞,汞:汞即水银,是一种液体金属。比重13.6,熔点-39.3℃、沸点357℃。汞在常温下即可蒸发,其蒸气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七倍。汞及其化合

物毒性都很大,特别是汞的有机化合物毒性更大。鱼在含汞量0.01-0.02毫克/升的水中生活就会中毒;人若食用0.1克汞就会中毒致死。

电池中还有镉:镉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其化合物也大都属毒性物质。震惊世界的日本“痛痛痛”就是因镉污染而致。

那么,这废旧电池该怎样处理呢?废电池回收上,各国都很重视。另外,发达国家生产的各类锌锰子电池已是无汞电池了。而且发达国家也不允许进口含汞电池。因此中国的含汞电池也不能进入欧美发达地区。 一颗钮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1. 我们利用过的废旧电池可以进行回收,这样就可以不伤害到我们。2.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小区内设置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站,这里就可以不随便乱扔电池了。

请不要再乱扔废旧电池了!

篇二:《3年级作文:无家可归的小鸟》

无家可归的小鸟

宜昌市实验小学303班 李思仪 我是一只小鸟,我的名字叫“安妮”。我和妈妈还有几个兄弟姐妹住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把一棵棵大树砍下来,回家烧火做饭,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小。

有一天,我们一家太饿了,分头出去找吃的。姐姐首先发现了一条小虫子,于是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没想到她当场死了。原来那是一条被农药毒死的虫子。看见姐姐很晚还没回来,我们等得着急了,就到处去找姐姐。大哥和二哥没注意警戒,倒在猎人的枪口之下。妈妈也因为误食了喷洒过农药的果实,离开了世界。

一家人全死了,就剩下我孤伶伶一个人了。树木越来越少,食物也不再安全,我只好离开这伤心之地。可当我飞上天空时完全不感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一片湛蓝的天空,如今已成了一片阴暗,到处黑烟密布,乌蒙蒙的。

我飞向田野,这里的大地原来是绿油油的充满生机的,而现在却变了模样。黑乎乎的油四处横流,白花花的塑料袋洒落各地。远处一片五彩斑斓,走进一看,原来不是美丽的鲜花绿草,而是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垃圾堆成了小山…… 我继续向前飞,昔日清澈见底,鱼虾嬉戏的小河,已经变得浑浊不堪,因为河流的上游新建了一所化工厂,人们把

化工厂和生活污水排进了小河,所以小河变得又脏又臭,小鱼小虾也不见了踪影。突然“砰”的一声响,我晕倒了,等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被关在鸟笼里了,猎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唱歌跳舞了呢?”我没搭理他,他见我不理睬他,很生气,于是就开枪把我打死了。

现在,我和我的父母姐妹兄弟已在天堂团聚,我们终于有了一个不被担扰的安定的家。可是愚蠢的人类,难道你们真认为,你们破坏的仅仅是我们的家吗?要知道,那也是你们自己的家呀!醒醒吧!

指导老师:付老师

{别让电池无家可归作文}.

2013 03

篇三:《无家可归的小鸟(环保作文)》

无家可归的小鸟

从前有一群高山,山上树木非常茂盛,层峦叠嶂、苍翠欲滴。树叶非常茂盛,就连雨珠落下去都被染绿了。地上铺了一层万紫千红的地毯,小草们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把山林打扮得格外光彩夺目。小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唱大自然的赞歌呢!

可它们万万没想到,人类就要把它们的家园破坏了。有一个工厂急需要木材。就到那个美丽的树林里乱砍滥伐。小鸟儿突然听到“吱吱”的声音,就哇哇直叫,乱成一团。那声音离他们越来越近了,往前一看,原来有一个人正拿着锋利的电锯在砍伐树木。他们就慌乱地逃跑,想逃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而且一边飞一边说:“大自然母亲,我们的家被破坏了,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亲爱的人们啊!请爱护大自然,还小鸟一个美丽的家园吧!

篇四:《广东省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语文 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2016年广东省语文适应性测试作文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解读(一)

广东省2016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作文题“流浪汉与好心先生”审题立意浅析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

一位先生上前说:我可以给你们一份工作。流浪汉拒绝了。

于是,这位先生也举了一块牌子,站在他们身后,牌子上面写着:“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的机会,但他们拒绝了。”

流浪汉很尴尬,想要换个地方,这位先生又跟了过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解读:{别让电池无家可归作文}.

这则材料选取了当下社会比较常见的一个场景——流浪汉街边“晒”身世(遭遇)、博同情以求得路人在经济上的援助作题材,应该说,这样一个题材,不管是对农村的学生,还是对城里的学生,都是比较熟悉的,具有普适性和可写性。

在中国,流浪汉街边乞讨现象自古有之,它是众多社会现象中很常见的一种。在古代,老百姓往往会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而被迫流浪、以乞讨为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大大减少了,但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除了确实是自身原因(残疾,缺乏自理能力)外,还因为它有了新的“使命”——骗钱,通过可怜的身世或者不幸的遭遇骗取路人的同情并获得经济上的支助,不劳而获。

材料中,那位“好心先生”的非同一般的热心肠行为让两位流浪汉的真实目的暴露无遗——原来,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温饱,也不是工作的机会,而是金钱。或许,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两位流浪汉所举牌子的信息都是假的。对于这种行为,“好心先生”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揭穿,并决定一揭到底。

本次作文题,出题者只是客观地叙述了这么一件事,并没有就事件发表任何的观点和评论,叙述的语言也看不出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这就需要我们的考生在审题立意时作出正确的选择。考生可以从流浪汉这个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从“好心先生”的角度立意(如果抛开这两大方面,从“社会的不公”“论工作的重要性”“如何防诈骗”“和陌生人沟通的注意事项”“欺骗无处不在”等方面进行立意则有偏题之嫌),开放性较大,就这一点上,和当下大家热议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那么一点点的相似性,但就整体而言,和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别让电池无家可归作文}.

不过,话也说回来,虽然材料并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和价值评判,但考生在立意时应该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就是你的立意(观点、思想)最好要符合社会主流思想,要体现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对流浪汉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否定、对“好心先生”的行为表示认可和肯定的立意,或许才是本作文题的最佳立意,反过来,可能就有点悬了。

鉴于此,本人认为以下立意较为妥当:{别让电池无家可归作文}.

1.好逸恶劳要不得/做人要懂得自力更生(流浪汉角度)

2.利用可怜骗人最可恨(流浪汉角度)

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流浪汉角度。注意:此“可怜”要加双引号)

4.与欺诈行为斗争到底(“好心先生”角度)

5.要敢于揭穿欺诈行为(“好心先生”角度)

6.你若欺诈,我必揭穿(“好心先生”角度)

附:材料作文写作建议:

沿袭了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风格,本次作文题的要求是“选好角度”“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本人觉得考生在行文时可参考一下思路(以议论文为例):

第一段:“引”——简单地回顾材料内容,选好角度(流浪汉或者“好心先生”),并鲜明地表明自己对其的态度(褒或者贬),切勿模棱两可或面面俱到。{别让电池无家可归作文}.

第二段:“议”——围绕材料内容,就其行为进行适当的评论,说明你对其褒(贬)的理由,探究事物本质,得出做人、处事等方面的中心论点。

中间段:“联”——依据材料内容,结合书本知识、影视动态、历史事件、热门素材或身边现象,从古今中外正反等多方面进行举例论证,可适当引用一下名言警句,尝试打一打比方,通过多种论证方法,对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行深入的论证。

结尾段:“结”——再次回归到材料内容上,强化中心论点。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个人见解,如有不当,请多多指正,也欢迎大家提供优秀的下水作文。

{别让电池无家可归作文}.

作文审题立意解读(二)

从材料类型上看,这是一则叙事性材料。新材料作文的一个特点就是立意角度的多元化,考生既可以选择流浪汉作为角度,也可以选择好心先生作为角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材料各个部分的比重是相等的,流浪汉的角度固然不能算错,但选择好心先生的角度会更切合核心立意。为什么?从材料的重心上看,材料显然想让学生发表对好心先生的行为的认定与判断,流浪汉的行为在整个事件中处于次要地位。也就是说,从地位上讲,流浪汉与好心先生在材料中的地位不相等,他们不是同类视角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

首先来看流浪汉的角度,我在网上读到一篇相关的审题立意的文章,文章说:“那位"好心先生"的非同一般的热心肠行为让两位流浪汉的真实目的暴露无遗——原来,他们需要的并不{别让电池无家可归作文}.

是温饱,也不是工作的机会,而是金钱。或许,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两位流浪汉所举牌子的信息都是假的。对于这种行为,"好心先生"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揭穿,并决定一揭到底。”也就是说,在这篇文章的作者看来,流浪汉的行为完全是一场骗局,而好心先生则是一名揭穿骗局的勇士。在此基础上,立意便定为:与欺诈行为斗争到底、要敢于揭穿欺诈行为、你若欺诈,我必揭穿等。其实这是有问题的。

从材料上看,这则材料虽然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但并不意味着流浪汉就是骗子,材料中也没有任何信息透露出流浪汉是在设计一场骗局。虽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我们立意的基础不能是推测,而是要扎扎实实地立足于材料本身。这就像法官断案,结论只能来自确切的证据,而不能是主观臆测。只要有其他可能性,就不能轻易得出确定性的结论。例如材料中的流浪汉一定是骗子吗?有没有其他可能,例如流浪汉本身的价值观念有错误,就是想不劳而获,作为路人,既可以施舍,也可以视而不见,因为流浪汉并未在主观上设计某种阴谋以达到敛财的目的。因此,我们不能先在地认定这就是一场骗局。

在材料中,流浪汉之所以成为流浪汉,直接原因是因为破产导致无家可归,暂时的物质生活也出现了问题。好心先生出于帮助他们的目的,希望提供给一份工作,但被拒绝了。这就说明,流浪汉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他不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体面的生活,甚至换取一碗饭吃,这其实是典型的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心态。好心先生的行为并不在于揭穿骗局,而在于激励他们甚至是逼迫他们追求上进,通过双手换取劳动果实,希望给他们一份工作,改变他们的生活。好心先生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他是用心良苦,不带有其他不纯粹的目的。 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看,部分考生会选择流浪汉的角度,批判他们的行为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念,部分考生会选择好心先生的角度,对其行为表示支持与赞赏。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文章便会千篇一律,出现“一边倒”的状况,更可虑的是,考生可能会站在某种道德的制高点,对流浪汉与好心先生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这样的立意难免单一,缺少思辨性。

所谓思辨,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辨析。就拿好心先生来说吧,他的行为固然值得称道,但完全正确吗?绝对合适吗?首先,流浪汉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本质上是他的自由,他们不就是好逸恶劳吗?他们妨碍他人的生活了吗?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转了吗?他们没有主动行骗,是否得到金钱完全取决于路人的态度。或者说,他们的行为虽然与主流行为方式不符合,但没有违反法律,甚至没有违反公共道德。作为路人,或者好心人,

可以对其进行规劝,也可以提供恰当的帮助,但采取如此咄咄逼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方式,恐怕有点太过火了。其次,流浪汉拒绝了工作,说明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方式有问题。作为真诚想帮助他们的好心先生,仅仅是采取某种极端的手段“逼迫”他们就范,强行塞给他们一份工作,意味只要有一份工作,流浪汉就可以获得温饱,甚至获得体面的生活。这种想法未免过于简单。不能内心深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不能从价值观角度改变他们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只是采取某种直接简单的行为手段,恐怕是治标不治本。即使他们得到了工作,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不改变,他们的生活依然得不到根本的转变。

范文:

莫让高尚成为卑劣者的通行证

广东佛山顺德乐从中学 谢植宣

面对流浪汉的举牌讨乞,多数人要么选择视而不见,唯恐避之而不及,要么出于对人性的信任,施以金钱,以表善心,材料中的好心先生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我可以给你们一份工作。而这善意的帮助却无意间暴露了人性中卑劣的一面,他们需要的是不劳而获,而非自立自强。

无疑,这两个流浪汉在利用我们的善良人性、高尚的灵魂,所以,当这位先生举牌揭露他们的骗局时,流浪汉尴尬了,因为他们发现,在这位先生面前,他们的谎言无法继续,他们的卑劣暴露无遗,高尚不再成为卑劣者的通行证。

诗人北岛在《回答》一诗中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或许,这才是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感伤与绝望。我们不畏惧人性的卑劣,但无法接受善良、高尚成为了卑劣的通行证,让卑劣者得逞,让善良者受伤,让高尚者无力。而且当这样的伤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我们不再相信人性的真善美,不再用善意的目光看待这个无法确定的世界,不再用高尚的灵魂去触摸这个冰冷、沉沦的人间。此情此景,或许,尴尬的不是这两个流浪汉,而是每一个还依然对这个世界报以信任的善良者、高尚者,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我错了吗?

篇五:《广东省2016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作文题“流浪汉与好心先生”审题立意》

广东省2016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作文题“流浪汉与好心先生”审题立意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

一位先生上前说:我可以给你们一份工作。流浪汉拒绝了。

于是,这位先生也举了一块牌子,站在他们身后,牌子上面写着:“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的机会,但他们拒绝了。”

流浪汉很尴尬,想要换个地方,这位先生又跟了过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解读:

这则材料选取了当下社会比较常见的一个场景——流浪汉街边“晒”身世(遭遇)、博同情以求得路人在经济上的援助作题材,应该说,这样一个题材,不管是对农村的学生,还是对城里的学生,都是比较熟悉的,具有普适性和可写性。

在中国,流浪汉街边乞讨现象自古有之,它是众多社会现象中很常见的一种。在古代,老百姓往往会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而被迫流浪、以乞讨为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大大减少了,但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除了确实是自身原因(比如残疾,缺乏自理能力)外,还因为它有了新的“使命”——骗钱,通过“可怜的身世”或者“不幸的遭遇”骗取路人的同情并获得经济上的支助,不劳而获。

材料中,那位“好心先生”的非同一般的热心肠行为让两位流浪汉的真实目的暴露无遗——原来,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温饱,也不是工作的机会,而是金钱。或许,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两位流浪汉所举牌子的信息都是假的。对于这种行为,“好心先生”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揭穿,并决定一揭到底。

本次作文题,出题者只是客观地叙述了这么一件事,并没有就事件发表任何的观点和评论,叙述的语言也看不出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这就需要考生在审题立意时作出正确的选择。 考生可以从流浪汉这个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从“好心先生”的角度立意(如果抛开这两大方面,从“社会的不公”“论工作的重要性”“如何防诈骗”“和陌生人沟通的注意事项”“欺骗无处不在”等方面进行立意则有偏题之嫌),开放性较大。就这一点上,和当下大家热议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那么一点点的相似性;但就整体而言,和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

不过,话也说回来,虽然材料并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和价值评判,但考生在立意时应该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就是你的立意(观点、思想)最好要符合社会主流思想,要体现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对流浪汉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否定、对“好心先生”的行为表示认可和肯定的立意,或许才是本作文题的最佳立意,反过来,可能就有点悬了。

鉴于此,以下立意就较为妥当:

1.好逸恶劳要不得/做人要懂得自力更生(流浪汉角度)

2.利用可怜骗人最可恨(流浪汉角度)

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流浪汉角度。注意:此“可怜”要加双引号)

4.与欺诈行为斗争到底(“好心先生”角度)

5.要敢于揭穿欺诈行为(“好心先生”角度)

6.你若欺诈,我必揭穿(“好心先生”角度){别让电池无家可归作文}.

附:材料作文写作建议:

本次作文命题沿袭了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风格,要求“选好角度”“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考生可参考以下的行文思路(以议论文为例):

第一段:“引”——简单地回顾材料内容,选好角度(流浪汉或者“好心先生”),并鲜明地表明自己对其的态度(褒或者贬),切勿模棱两可或面面俱到。

第二段:“议”——围绕材料内容,就其行为进行适当的评论,说明你对其褒(贬)的理由,探究事物本质,得出做人、处事等方面的中心论点。

中间段:“联”——依据材料内容,结合书本知识、影视动态、历史事件、热门素材或身边现象,从古今中外正反等多方面进行举例论证,可适当引用一下名言警句,尝试打一打比方,通过多种论证方法,对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行深入的论证。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别让电池无家可归作文 无家可归的电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