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写作指津》
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写作指津
分类:高中作文 时间:2014-1-22 浏览:2956 次 字数:2555 字
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题,一般提供三种性质的材料。
1.正面材料
如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二的“同学关系调查”,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山东卷的莫言在被“咬”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认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广西卷的捡手机者没有用贪心来对待爱心。这类材料感情倾向明显,彰显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对于此类材料,考生一般可以写议论文。以全国新课标卷二为例,考生可以从以下思路构思立意。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确实如此,同学之间只有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关系才能变得融洽,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就事论事,略写)
第三步:分析、阐释观点。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的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②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清华朱令案;③网友给同寝室的大学同学发短信“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同类拓展,详写)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要成才,先成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高尚的人,其之于社会的作用,恐怕要大于那些学富五车却不惜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人。让我们用尊重、理解和包容,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略写)
2.反面材料
【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社会原子化”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所谓社会原子化是指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中间组织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危机。社会原子化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疏离化,二是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三是规范失灵,社会道德水准下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此材料作为反面材料,考生可采用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来行文立意。
第一步:开篇引述材料。人际关系疏离化,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规范失灵,社会道德水准下降""这一切,让我们的社会陷入了“原子化时代”!(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找准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剖析其谬误,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是的,为什么社会文明在进步,我们的心灵却越来越远?放眼身边,有多少熟悉的陌生人,有多少宅男宅
女不知不觉地沦为“低头族”""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破心灵的“围墙”,让心融合。(先破后立,略写)
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一般以反例为主),阐释所立的观点。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当下孩子们的日常用语中,已经渐渐少了兄弟姐妹的称呼,更弄不明白伯伯、叔叔、舅舅以及姑妈、姨妈、舅妈的差别,传统的称谓在一代人语境中的渐行渐远,反映的是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的巨大改变;②因子女上学或工作而成为空巢家庭的人员出现了中年化的趋势,空巢家庭引发孤独、焦虑、忧郁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③湖北大学生宅男王小林饿死家中,折射出个人及社会的悲剧""(同类拓展,详写)
第四步:结合试题材料再次强调所立观点,总结全文。“寂寞像一条蛇”,正悄然啃啮着都市人的心灵。让我们打破心灵的“围墙”,远离“社会原子化”!(略写)
3.开放性材料
如2013年高考广东卷的“富翁捐助”,北京卷的“文学家与科学家对手机的认识”。此类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考生只需抓住一个观点自圆其说即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广东卷为例,考生可以按以下步骤行文。
第一步:开篇引述试题材料。有一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定向三个贫困家庭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捐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选择材料的一个角度分析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赞成,可反对,可辩证。在对捐助的态度上,“我”很赞赏第三家的做法。因为,别人的捐助毕竟是有限的,暂时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施舍。一个人要想彻底走出困境,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以第三家为切入点提出观点,略写)
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阐释自己的观点。考生可以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郑州高龄老人孙玉兰靠卖气球为儿子治病,被网友称为“气球奶奶”;②“87版《红楼梦》”中晴雯的扮演者安雯为爱复出,独立还债,拒绝施舍;③中国式慈善往往大张旗鼓地捐赠,从不考虑受捐助者的感受;④诈捐门的反复出现,让受捐助者对捐助者也失去了信任。(同类拓展,详写)
第四步:结合试题材料再次强调所立观点,总结全文。第三家的做法让人看到了他们走出困境的勇气与希望,因为独立是对自己最好的捐助。(略写)
以上行文思路,我们可以基本概括为“就事论事,同类拓展”。就事论事是指考生的写作对象必须是试题材料所展示的社会现象。一事一议的最大缺陷是文章内容单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考生必须运用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寻找一些和试题材料同类的素材以充实文章内容,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同类拓展。
【失误警示】
考生写作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容易出现以下失误,需要引起警惕。
盲目地提某些大道理。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就事论事,不能让文章的中心游离于事件之外,但是一些考生所谈的话题和材料事件毫无关系,以至于文章跑题。
内容空洞,缺乏深度。有些考生围绕材料大谈特谈,甚至对材料反复叙述,缺乏对文章中心必要的拓展,导致文章内容单薄,缺乏深度。
结构严重失衡。开篇引述试题材料,这仅仅是个引子,因而需要略写。选择材料的一个角度分析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向外拓展,阐释自己的观点,才是文章的重点,此部分需要详写。一些考生却恰恰相反,花大量篇幅叙述试题材料,而向外拓展的部分极少,造成文章结构严重失衡。
篇二:《2015年中考满分作文》
2015年中考满分作文
2015年山东济南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倾听内心的声音
倾听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人云亦云,不荒废青春,沿着我们选择的路走下去,相信每一个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
当外界的干扰使我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这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努力。古今中外,坚守内心,取得成就的人不胜枚举。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如果听从父母的安排他将会坐拥万贯家财,但他并没有被金钱和名利冲昏头脑,而是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内心。他选择了文学创作,留下了《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名著,成为了文坛巨匠。
比尔·盖茨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发现自己的才能在学校不能得到发展,于是,他倾听自己的内心,毅然放弃学业,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研究。后来,他创办了微软公司,成了家喻户晓的全球首富。
我们敬仰的鲁迅先生本想学医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国人被耻笑为“东亚病夫”的命运。可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被国人精神的麻木所震惊。即便有强健的体魄,思想是麻木不仁的,强健有何用?他倾听自己的内心,决定弃医从文。从此,他用笔做武器,与黑暗的现实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他用文学做良药,医治国人麻木的心灵。他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终于成为历史上耀眼的一颗恒星。
我们也许无法成为名人,但我们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是苹果树,就努力结出最香甜的苹果;是玫瑰花,就努力开出最娇艳的花朵;是小橡树,也不必自卑,只要努力地长啊长,一定能长成参天的大树。到那时,很多很多的人会来树下栖息会仰视橡树。
一棵橡树永远也结不出苹果,也无法开出美丽的玫瑰,但他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最终他为世界奉献了自己的绿荫,成了最好的大橡树。
2015年山西中考满分作文赏析:乡关何处
【真题】
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连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我国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等;2、叙事感情真挚、朴实、自然;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书写4分。(40分)
【解读】
从题目命制来看,今年的作文题与2014年一脉相承。2012年的“的魅力”或者“魅力”的
半命题作文,关注的是对“魅力”一词的精准理解,2013年的“我书”的半命题作文,关注的是对我与“书”之间的学习生活,到了2014年发生变革,延续多年的半命题作文改为材料作文,以材料为依托,以材料为引导,2014年选取“曾参与的某一次语文活动”为考察重点,而今年则继续与山西高考接轨,将材料作文作为作文能力考察的手段,是为稳。
从写作内容上看,今年的作文更侧重于生活实际的考察。2013年的“我书”的半命题作文,关注的是对我与“书”之间的学习生活,2014年的“曾参与的某一次语文活动”的材料作文,虽然在命题上发生变化,但依旧把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上,可今年的作文题明白了然地直指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让给学生没有畏惧感、疏离感,而是有亲近感、熟悉感,是为变。
审题关键点:
给定的“传统节日”的选材范围,以“文化”为立意点,自拟题目,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命题的立意点在于引导我们关注日常生活的同时,能积极地传承传统文化,发现传统节日的内在魅力。
我们在这里提醒考生,要想写好“一个传统节日”,就要从以下3方面深入思考:
1.审题。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审题是至关重要的。要学会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信息,明确写作的范围和内容。该作文的核心词汇是“传统节日”,那么我们所知道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就不符合题意要求。
2.结构和语言。文章的结构力求有独特的开头和结尾,详略得当,全文浑然一体;在语言上则要能恰当地使用词汇,真实而有文采地叙说故事,流畅生动地表达感受,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努力做到有创意地表达。
3.立意。选取某一个传统文化节日,力求做到新颖,使它能在万马过独木桥中脱颖而出。关于传统节日的叙说,可以选择不同的立意。我们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叙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某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发生的有趣故事,从微观层面进行细细研磨;也可以用散文的形式娓娓道来某一个传统节日里的历史渊源与人文素养,从宏观层面追溯千年历史。
【误区】
本题目容易出现的审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脱离“中国”“传统节日”而独立成文。没有紧扣“中国”则描写“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没有紧扣“传统节日”则描写传统文化,写诗词、写儒道、写艺术等,将题目内容扩大,导致游离文题之外。
2.狭义地理解“传统节日”,缺少升华的提炼。
3.“传统节日”写得不充分,很多人都会单纯地叙说在某个节日里发生的事情,而忽略了对这个节日的感受与思考;局限于对事件的描述,而缺少“传统节日”内涵的认识,写不出独特的体会,流于千人一面。
【范文】
乡关何处
街上空空荡荡地,孤零零的灰砖一路延伸着,轻轻踏下去,分明响起了孤单的抱怨,这是春节前的伦敦。一点也没有中国的那种感觉,照常过下去,但只感觉丢了什么。
两边的商店都开着,买东西不必担心有人疯狂的抢购,车站人也很少,不像中国那样拥挤。人也很有礼貌,说话很轻,可是却不知为什么,怀念那拥挤的抢购,疯狂的春运,大声的谈笑。
路的右边突然闪过一幢小红楼,远远就看见门口挂着大大的红灯笼,下面还挂着一对中国结,氤氲开几分暖暖的笑意。一问,是中国餐馆。才推开门,一阵熟悉的香气便飘来,很舒服地呼吸着,对英国菜不敏感的胃也松弛了下来。不知为何有种满足,很微小,不像看白金汉宫那样严肃,不像看夕阳沉泡的大本钟那样浪漫,只是很寻常、很普通的感动。
一声轻轻的汉语招呼:“有人吗?”立刻跑出两三个人来。见到黄皮肤、黑头发,轻轻地笑了。安顿好后立刻上菜。你吃的时候他就坐在旁边。话匣子一旦打开,便像洪水般不可阻挡。
突然,店主叹了口气,说他回不去了。问他从哪儿来,说是台湾,祖籍山东。一直很想回去,回到家乡,回到童年。眼里,好像还荡漾着中国红。
突然明白了春运时人们苦苦地等待。乡关何处?这是中国人的根,春节也因此而感动。 走出去,轻轻地看看中国结,便徘徊开每个中国人都有的乡土情结。
过了几天,又踏上了中国的土地,穿过喧闹的大街小巷,踏过铺满炮屑的土地,笑了。乡关何处?春节,是中国人无以释怀、久久难忘的根。
【解读】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感情真挚,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的情。一开篇便是独在异国他乡的落寞、孤独;一个“闪”字,便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温情的小饭馆,几番寒暄,心中已满是感动;因店主是台湾人,祖籍山东,笔锋一转,乡关何处的惆怅便荡漾开来。
清新的文字流淌在读者心间,韵味悠长,感慨无限。
2015年浙江温州中考满分作文:月亮离我有多远
阅读下面文字,请按题目要求作文。
月悬高空,朗照千年。照关山万里,照庭院篱墙;照书中古人,照眼前你我。
请以“月亮离我有多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套写、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解读】
2015年温州中考作文《月亮离我有多远?》是全命题作文。2015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命题组在《解析温州中考试卷新亮点》中这样讲述:
命题作文“月亮离我有多远?”更是引导学生凝望审视自己的生活:简单的导语配上“洗
月亮”“登月”“月亮等我们”三幅意蕴丰富的图片,充满“召唤”意识,它努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他们的言说欲望,帮助他们打开想象之门,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学生由此进行自我追问,观照并反思自己当下生活和生命状态,激发他们追求生活的真善美。
理想的中考作文命题,题目和导语中的每个词语、每个信息、每个提示,都应当带有启发与召唤的力量。中考作文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召唤结构”,是属于青春与智慧的魅力空间。它在学生面前应该是亲切的、可爱的、富有启示性的、让人萌发写作愿望的,至少它要让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月亮离我有多远?”这一题目和导语的设计,是命题组于“走,到另一个地方去”(2014温州作文考题)之后,再一次命制“体验与思辨并重”型作文题的延续和尝试。它保有思辨的空间又充盈诗意的情怀,它依然努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他们的言说欲望,帮助考生打开想象之门,走上思考之路。由题目适度解读和调度已有生活阅历,考生进入对生活、文化、社会、环境等的凝望与审视,继而形成对“月亮离我有多远?”的一次想象、探索、思考、实现。在当下与别处的转换中,在实与虚的穿越中,摩擦出诗意的火花,碰撞出思辨的电光,从而体验生活的丰富,感受生命的丰盛。
【误区】
这道试题审题的难点在于没有拓宽思维。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犯以下错误:
1.读题时,部分考生一下子就被这样的疑问句问蒙了。作文不自觉地流于一种答句的拼凑,进行空洞的有感而发,没有融入自己的生活、生命、人生的体验。
2.“月悬高空,朗照千年。照关山万里,照庭院篱墙;照书中古人,照眼前你我。”这样的导语,一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孩子没有读懂,理所当然的以为是三个部分的并列。于是,他们没有从导语中得到一些思维的火花。
3.一部分考生关注到了三幅插图,于是把平时积累的有关童趣、探索、梦想方面的素材套进去,却没注意在过程中注意加入铺垫的细节。文章真实,却缺少了思辨性。
【范文】
月亮离我有多远{关于疏离的作文}.
月亮离我有多远?很远很远。远到,那轮金光四射的明月,只能与其中影影绰绰的人影一起在模糊中晃动。
我真的连一点儿爱,都不愿施舍给仙人球。它丑丑的,长满了刺,一点儿也不讨人喜欢。 我也一样,普通的成绩,普通的外貌,却有着仙人球般的尖锐性格。他们也说我长满了刺,一点儿也不讨人喜欢。但不管别人怎样评论,我依然我行我素。就像这盆独立特行的仙人球,不论我怎么样讨厌它,它也不会变成我手上正在精心伺弄的薰衣草,开满美丽紫花,芬芳扑鼻。它还是那样坚硬、丑陋还带着尖刺。
但今天,好像有了些不同。不知仙人球在哪个繁星低垂的夜晚,有了自己的秘密。居然悄
悄地,悄悄地,从层层盔甲中探出了一支柔嫩的带着花苞的茎。面前的花茎已有两三寸长了,以优雅而决然的姿态亭亭玉立着。花茎呈紫灰色,紫灰中又隐隐透出丝丝深蓝。我为这抹丽色迟疑了良久,手中的水壶终于偏到仙人球上,洒了一些水。
那夜有月亮,在暗沉的夜幕下慢慢升起。我坐在椅子上静静地观赏,却猛然发现仙人球与这背景形成了一种错觉:修长的花茎朝着月亮伸展,距离月亮竟然只有三四寸了。我笑自己的异想天开,却依然凝神注视着仙人球。
三寸,两寸""花茎顶着硕大饱满的花苞,慢慢地,慢慢地向着月亮生长。它们,真的要登月了!
在一个月圆的夜晚,花苞到达了月亮。它似乎忍不住心中的激动,绽开了满枝鲜红似火花瓣,纹着精致的脉络,伸向月亮,娇艳动人。它与月亮相互映衬,竟似开在另一个星球的花。
原来,月亮很近。
请问,有通向月亮的路吗?
我看不清它,但只要未来有光投射过来,哪怕只有一道,一丝,只要是明亮的,温暖的,我都会沿着它奔向月亮,在漆黑的路上放歌,舞蹈勇敢地做自己的梦。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也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只因我想在月亮上绽放。
【解读】
“我”,一个坚硬,丑陋还带着尖刺的仙人球。仙人球与月光相互映衬中,无限地接近月亮。月亮是诱因,月亮是陪衬,月亮恍若又是主角。那么,在一丝、一道明亮的温暖光线的指引下,在放歌、舞蹈中,“我”要勇敢地奔向月亮,在月亮上绽放自己。原来,月亮又是舞台,又是希望。情景交融,富有哲思!
2015年江苏淮安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回味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