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高一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一节 社会财富增长之源
财富,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进入我们视野的财富,包括各类生活消费资料,生产资料,大自然中的土地、河流、矿藏、森林、草原等也可以纳入财富的范围,但它们大多需经过一定的劳动加工方能为我们所用。
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它的任何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始终是一国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1. 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2. 社会的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无论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还是参政议政的政治活动,都要以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含义:人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内容:劳动者 生产工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含义: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最重要,基础)
各个社会集团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形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阻碍—调整)
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生产力作为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以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不可能由单个人的活动提供出来。只有当人们按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即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才能进行社会生产,社会财富才能被创造出来。而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社会生产过程必须有多种要素的参与。任何一种要素的缺失或不足,都会影响到社会和生产的进行。社会生产需要哪些基本要素呢?
1.劳动者的劳动:一切社会生产,讲到底,都是人类自觉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都需要有人的劳动参与其中,因此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这里所说的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溯到土地。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3.资本: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
资本的货币形态——资本一开始总是表现为一笔一定量的货币,用它可以购买生产所需要的所有要素。区别一笔货币是不是资本,看其使用的目的是用于消费还是用于生产。
资本的实物形态——通过市场购买,货币资本转化称了厂房、机器、设备、原料、燃料等实物;它们是生产过程中实际发挥作用的资本。
资本的商品形态——当商品已经被生产出来但是尚未售出以前,这些未售出的产品对生产单位来说也是资本,如果它们能够顺利售出,不但包含在其中的成本收回,而且还能为企业带来一定量的利润。
4.经营管理: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的作用,不会自动发挥出来,必须有另一种生产要素对它们进行组织、联结和整合,才可能发挥它们的合力作用。这种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因为经营管理要素是企业家提供的一种特殊的复杂劳动,因此它又被称为“企业家才能”。
怎样在竞争激烈和复杂多变的市场上做到眼光敏锐、判断正确、善抓时机、果断决策,并且在企业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不仅对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所以经营管理也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
5.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这个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劳动、土地、资本、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有自己土特的地位和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劳动、土地、资本这三类要素看得见,摸得着,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各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地搭配组合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的和有效的社会生产。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就是我们在全面分析自己的基本国情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的总结,顺应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大趋势而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一般是指它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这样一个过程。
1.中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总的来说,传统的工业化是以大量人力或资本的投入为特征的,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突出问题。我国要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决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
2.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是:
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国民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在一起。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本身也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标志。
(2)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3)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密切,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者相互联动互相促进,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GDP)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有了这个指标,可以比较准确地知道本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也能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的比较
2.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采用“国土法”;国民生产总值(GNP)统计则采用“国籍法”。
(引进外资多于海外投资,其GDP大于GNP,相反则小于;GDP是各国征税的基础)
3.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已经最后加工完毕而能够直接进入消费领域的消费品和进入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厂房、机器、设备、设施等生产资料。
之所以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全部产品”,这是为了防止重复计算。
4.GDP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的价值,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文教、卫生、金融、邮电、旅游、商业、通讯、政府机关等部门)提供的无形产品(服务)的价值。这样就能比较全面的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
5.GDP统计采用“不变价格”。(把某一年份确定为“基年”并将该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然后以此来调整其他年份的GDP水平。
6.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
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7.绿色GDP:单位GDP能源消耗(按可比价计算的每万元GDP的能源消耗量,以吨标准煤作为单位)
第三节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1.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
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怎样才能真正实现?
(1)首先,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企业单位
公民个人{发展十三个改善新生活}.
实现:必须依靠一套由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共同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发展十三个改善新生活}.
内部因素:人们的道德自律能力和守法习惯
外部条件: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
(2)其次,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宏观经济的管理者,指挥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大方向
直接掌管一定的社会经济资源,为大众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使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有良好的态势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经济资源使用更好、更有成效
(3)最后,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较大“落差”
影响生产目的的实现
不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3. 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
(1)前者是物质基础,后者是根本目的
(2)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1.积累关系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只有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2.积累的含义,积累基金的主要用途和主要来源
(1)所谓积累,就是指把新创造的财富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准备和物质准备的过程。
当积累用一定的价值量表示出来时,称积累基金,而它在GDP总量中所占比重,称积累率。
(2)积累基金的主要用途:用于扩大再生产;用于国家行政、科教文卫、国防等部门的基本建设;用于应付意外事变、自然灾害的物质贮备。{发展十三个改善新生活}.
(3)社会积累基金主要来源于三条渠道:
第一,政府的财政渠道。在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每年要有一个部分被留作积累基金,用于建医院、建学校等公共设施方面的支出以及救济物资的提供等。
第二,企业的利润留成。正常情况下,企业每年都要把利润的一部分留在企业,作为企业的发展基金,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第三,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当居民把消费后的余钱存入银行或者购买股票和债券时,其中的一部分资金实际上就在一定时期内转化为社会积累基金了。
篇二:《前言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前言 第一章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考点一:识记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其地位
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考点二:理解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国家的富
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让我们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建设事业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既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又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考点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涉及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坚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 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考点四:理解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在人娄社会的数百万年历史中,不管是漫长的史前时期,还是迄今为止数千年的文明时期,其存在的基础就是人类的社会生产。通过社会生产,自然界的许多物质材料发生了变化,成为适合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如果没有这种生产活动,人类社会本身将不复存在。因此,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2)社会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只有当一个社会所提供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其成员的衣、食、住、行等经济生活需求,而且还有较多剩余的时候,人们才可能有物质基础和闲
暇时间,去从事经济活动以外的其它各种社会活动。无论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还是参政议政的政治活动,都要以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变动,使整个社会逐渐地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因此,社会生产又是一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
考点五:理解社会生产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着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这就是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2)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候,它就需要作变革或调整了。
考点六:理解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及其在社会生产过程的地位和作用
(1)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生产条件怎样变化,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劳动者的劳动始终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性要素。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在内的任何一个行业和部门,其生产必须管助于土地才能进行。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溯到土地。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3)资本。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
(4)经营管理。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的作用,不会自动发挥出来,必须有另一种生产要素对它们进行组织、联结和整合,才可能发挥它们的合力作用。这种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