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只说不做作文 只说不做的故事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20个不 文档 (4)》

江苏作文名师点拨:记住20个“不”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6-03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3年江苏高考将于本周拉开大幕,高考作文作为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成绩深受考生关注。记者邀请有多年高考作文阅卷经验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为大家指点迷津。喻老师还专门为高三学生命制了6道作文模拟题,包含了三种不同的类型,并为考生们解析了如何审题和写作思路。

不要引用太多名言

不要机械模仿满分作文

喻旭初说,高考作文水平取决于平时作文的基础。想临时提高作文分数是不现实的,但以下20个“不”字可以帮你减少失误。

一、取材的八“不”

1、不要用已被用滥了的文化名人的例子,这些人物已毫无新鲜感。

2、不要写敏感的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因为你说不清楚。

3、不要写早恋一类的故事,因为阅卷老师对此早已厌弃。

4、不要写语文老师看不懂的科幻故事。

5、不要写不合高三年龄特点的低幼儿的故事。

6、不要照搬杂志上的文章,一旦查出是抄袭,就完了。

7、不要机械模仿近几年来的满分或高分作文,这样的文章得分较低。

8、不要以题目提供的材料为素材演绎一个简单的故事,这很可能被阅卷老师认为你“腹中空空,写不出东西,水平太差”。

二、叙事的四“不”

1、不要动不动就“突然”、“忽然”,这使事情缺乏过程,很不自然。

2、不要动不动就说“热泪盈眶”“泪流满面”,太夸张,不真实。

3、不要在人物对话中讲政治大道理或哲学原理,这近乎荒唐。

4、不要把故事写得过于含蓄,这很可能被阅卷老师因阅卷速度快看不懂你的立意而判为走题。

三、议论的五“不”

1、不要写形式主义的“题记”。

2、不要引用名言太多而淹没了自己的观点。

3、不要为了“提升思想境界”而大写豪言壮语,更不要在结尾处写“让我们……吧!”之类的政治口号。

4、不要全文都用“我们”。滥用“我们”容易说大话,也是缺乏主见、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5、不要一上来就原封不动地抄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这会给阅卷老师“这个考生用抄材料来凑字数”的不良印象。

四、操作的三“不”

1、不要忘记写标题。材料作文要你自拟标题,没标题,扣2分。

2、不要写模糊不清的字,这会当作错别字扣分。

3、不要在格子外写字,因为阅卷老师看不到格子外的字。 喻旭初实战指导

如何“破题”

一、纯命题

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提示]

1、平,是平常、平等;视,是观察、看待。合起来的意思是:以平等的身份去看待人,用平常心态对待事物。

2、可以叙述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是名人)的平凡之事,展示他(她)真实的状况,写成记叙文。

3、可从“平视”的含义说起,用比较的方法写议论文。平视不是仰视,也不是俯视。仰视是降低自己,抬高他人;俯视是抬高自己,降低别人。仰视别人,会压抑个性,造成自卑;俯视别人,会居高临下,滋生自傲。此二者均不可取,都影响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只有以平常的心态、平等的姿态去看待人和事,才能看得真切,才能了解实情,才能真正认识

并解决问题。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既要自我尊重,也要尊重他人,相互敬重,彼此沟通,这无论是在个人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还是在国家之间(比如对美国,既不要仰视,迷信它;也不要俯视,仇恨它),都能促进和谐,实现双赢。在论述过程中,可以引名言,可以举实例,尽可能让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

4、为了使论证全面而辩证,下面的话可以提及:有时也需要仰视,如对天空,这是对大自然的敬畏;有时也需要俯视,如对困难,以显示内心的一种气概。

二、提示语+题目

对待学习和工作,有人光说不做,有人只做不说,有人既说又做,有人……

请以“说与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定。

[提示]:

1、写记叙文,可以记一个只做不说、具有务实精神的人;也可以用讽刺笔调写一个只说不做的人。

2、如果写议论文,可由题目想到初中学过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赞颂他“只做不说”“做好了也不说”的务实作风,然后联想到目前社会上某些人的“只说不做”,摆出他们心态浮躁、自我标榜、好吹牛皮的现象,指出其实质是功利当头,最后分析其危害(对个人来说,一事无成;对社会而言,难以进步)。文章结尾要呼应开头,并强调:“做”,要踏踏实实;“说”,要实事求是。

3、这类关系型作文题很多,如2006年江苏题“人与路”、2012年江苏题“忧与爱”,还有如大与小、多与少、快与慢、强与弱、虚与实、穷与富、眼前与长远、索取与奉献、分享与分担、依赖与自立、生存与生活、理智与冲动,等等。写这类题目,前后两个概念都要涉及,但要有侧重。

三、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领会其含义,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家乡分三个层次:把家乡当家乡,把世界当家乡,把心灵当家乡。无论在哪里,做好自己,让内心成为永远的家。

[提示]:

1、这段文字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指出了“家乡”的三个层次:“把家乡当家乡”是基础,因为它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把世界当家乡”是提升,是树立理想,开拓视野,胸怀天下;“把心灵当家乡”是最高境界,是以平静的心面对一切,体现了对豁达和谐精神生活的追求。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归纳,“做好自己”是重点。

2、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个人,他(她)热爱生活,踏实工作,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把“做好自己”作为内心中“永远的家”。

3、如果写议论文或散文,应阐释“让内心成为永远的家”的含义,着重论述如何才能做到“让内心成为永远的家”(培养健康独立的人格,以宽阔的胸襟看待世界,坚守自己内心的追求,等等)。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怜悯之心。他随手把10元钱塞到卖笔人手中便走了。很快他又返回,抱歉地解释说,忘了拿走自己买的笔,并郑重地对推销员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一年后,在一个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成功的推销员走向这位商人,感激地自我介绍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提示]:

1、材料中有两个人,就有两个角度:商人给人以尊重,给对方带来了自信,应该感激这位商人;推销员从商人的尊重中找回了自信,从而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最终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两个角度,都可以说故事,也都可以发议论。

2、如果写议论文,可论述尊重人的现实意义,也可阐述找回自信的重要。当今社会,有些人不懂得尊重人,凡事以我为中心,自视甚高,藐视他人。这种人很可能既成不了大事,也孤立了自己。尊重他人,体现了对人的人文关怀,最终必将赢得他人的尊重。这就像那位商人。自卑往往会导致自我放弃,而自信常常是成功的起点;找回自信,加上努力,就能拥有美好人生。那个推销员的成功就是对“自信成就成功”的生动诠释。 一位哲学家乘船到对岸去。他问船夫:“你懂数学吗?”答:“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将失去三分之一的生命。”又问:“你懂历史吗?”答:“不懂。”哲学家说:“很遗憾,你已失去了三分之二的生命。”此时,风大了,浪高了,船夫问:“你会游泳吗?”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将失去全部生命。”

[提示]:

1、材料中有两个人,有两个角度:“哲学家”是只重书本上的理论而缺乏实际生活能力的人的象征;“船夫”则是着眼于实际生活的普通人的代表。

2、这是个寓言,而不是生活中的实事。它的寓意是:不能做只重理论而不懂生活的书呆子,书呆子在生活的风浪中很可能“失去全部生命”;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干出一番事业,使生命闪光。

3、可以怀着既同情又批评的情感,写一个书呆子的故事,写成记叙文或小小说。

4、可以提示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肯定理论联系实际的可贵,写成议论文。前者可联系当前的教育,只重知识考查而不重社会实践,培养不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后者可联系科学发明和各种创新成果,它们无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

《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后让人叹为观止;而舌尖上的浪费则让人感慨万千。据央视报道,中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可供2亿多人吃一年。

[提示]:

篇二:《抛开成见 作文》

提纲:

成见是什么

成见的危害,抛开成见的必要

抛开成见的条件,如何抛开

总结,与开头呼应一下。

抛开成见

成见是我们的一种错误的、固定的思维。朱自清说:“它足以使我们无视新

的不同的经验,或加以歪曲的解释”。成见的危害可见一斑。因此我们有必要正视自己形成的成见,并抛开它。

由于有了成见,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就不假思索而又很自以为是地去解释,却不知会使自己贻笑大方,但更严重的,可能会因此以讹传讹,误人子弟。《荷塘月色》中写到了夜晚的蝉声。后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在夜间是不会鸣叫的。为此朱请教了昆虫学家刘崇乐,得到的答案是夜间也有蝉声。之后他又亲耳听到,由此认识到了成见的危害。

成见也是经验的一种,只是它是错误的。我们积累经验,它帮助我们更快

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当经验成为了成见,那我们应该抛开它,它不仅毫无帮助,而且会成为一种无形的障碍,阻止我们继续前进。

但是要抛开一种已有的、成为定式的思维,是很困难的,必定需要勇气与

决心。中国古代一直迷神信鬼,遇到难以说清的事情,就用鬼神来当解释。这种成见控制了中国人数千年,直到现在依然余威不减。我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说出“世上根本没有鬼神”。不管是谁,我都很敬佩他的这种质疑成见的精神与大声说出的勇敢。其实任何一种新理论的推出,都必须遭遇一场口水战。世人的思维一贯就是这样,已经延续了很久并且还要延续下去,现在却要它改变,那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办到。但就是因为有那么多“不安分”的人,不断挑战所谓的“权威”与“传统”,人类历史的车轮才会滚滚向前。

此外要抛开成见,亲身探索与实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朱自清,以及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法拉第、哥白尼等。如果他们只说不做,断不可能成功,而我们今天,也许依然生活在愚昧与无知当中,被成见控制着。抛开成见,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成见也是一样。成见本身并

不是最可怕的,关键是要敢于正视它,并抛开它。如此,我们才不至于执迷不悟,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命题作文《抛开成见》

一、 试题解读:

1、 “是什么”

“成见”一语,在古代叫做“成心”。语出《庄子齐物论》,“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亦有焉。”庄子认为,成心这种东西,不光懂得一点事物交替规律并努力把握它的人会有,一般的人,包括愚人也有。关于成心,成玄英以为:“夫域情滞著,执一家之偏见者,谓之成心。”郭象以为:“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谓之成心。”林云铭认为:“成心,谓人心之

所至,便有成见在胸中,牢不可破。”三家之言基本一致,又各有侧重。

成见的内涵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点:(1)这是一种偏见、成见;

(2)它域情滞著,足以制一身;

(3)这种东西往往是牢不可破的。

2、 “为什么”

成见有时来源于视野的狭窄。人类所能观察到的,对于宇宙来讲,永远只能

是一个可怜的局部。因此,人类如果不够谦虚,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很多,或者认为已经掌握了真理,这时,他所认识的东西就开始凝固和僵化,变为成心,或者成见。这一种的成见属于人人都有的,也是比较易于克服。比如那只蛤蟆,不论它多么固执己见,多么牢不可破,只要你请它从井里上来,看看外面的天地,这时,不用争辨,它马上明白天究竟有多大。

可是作为思想方法上的一种成见,这种成见显然不是来源于视野的限制。他们都有看得更高更远的可能性,但是他们拒绝这样做。他们大概是以为自己已经穷尽了真理,外部世界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超不出他如来佛的手掌心,只用腹中已有的见解去解释它就可以了。这种成见比上一种更具有不可穿透性。说来够不幸的,这种成见大致来源于已经终止了的阅读,要不就是灌输。这种人从心态上看具有某种盲目的虚妄意识。他们摆错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臵。在无限的宇宙面前,人类的谦卑意识从来跟他们不相干。他觉的世界并不怎么大,也不怎么复杂,人类的大脑却非常伟大,而且碰巧他的大脑掌握的知识却已经够多,自成体系同时也非常正确。他相信自己掌握了开启一切知识之门的钥匙,自己远比生活更聪明。他的这种想法十分可笑,是现代人狂妄自大的一种极端表现,但他决不会有这种感觉,他的僵化与贫乏,跟他良好的自我感觉成正比。他们不知道自己所以产生这种意识,部分地来源于懒惰而且还助长了懒惰。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一劳永逸地掌握了真理,也掌握了世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3、“怎么办”

成见是难以完全摆脱的。摆脱成见首先要像苏格拉底那样,勇敢地承认自己

无知。同时承认世界的无限。一个人所能了解的东西,总是片面的和零碎的;而世界则是丰富的,神秘的。承认自己无知是一件颇伤自尊的事情,也是一个唯一能够使人守住自尊的办法。谦虚永远是一种高贵的品质。这种谦虚出于对真理的尊重,对世界的尊重。心灵是永远对世界敞开的,永远不拒绝外部的信息对自己的补充和丰富,自己的意见随时准备因新的资料而更新和校正。这里当然不能放弃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但是判断的依据是原有的和新增的全部资料,而不是其它。正像一棵树,它从不设定自己是个什么样子,也不拒绝生长。它接受阳光,吸收雨露和养分,也接受着风霜的吹打,它在这些东西的作用下成长。一旦它觉得自己已经是一棵树了,拒绝了外部世界,拒绝了生长,这棵树也就死了。哈维尔有一段话,作为结语:“我总是试图独立地去思考,运用我自己的理性权力,并且

极力抵制种种将自己束之高阁的诱惑。我感到自己随时准备接受有意思的和 有说服力的每件事情,随时准备吸收新的观念和将它纳入自己的世界图景。”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我们也许就能接近真理,远离成见。

综上所述,学生可以在三个环节中任意一个入手,都可以谈且可深入谈,审题的难度不大,跑题的情况虽然有但不多。

二、 评分标准:

一类文45-50分,切合题意。

“抛开”“成见”缺一不可,定义准确,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环节的任意环节或多个环节入手,观点明确,不流于表面,认识较深刻,文体清晰,论证精彩。

二类文40-45分,基本符合题意。

“抛开”“成见” 虽有侧重,仍能兼二者,论点明确,但论证变化无多,材料不十分丰富不十分典型。有些“依赖性”写作的痕迹,并不十分注重思想性的表达,流于套作,并不想动脑筋想问题……

及格分数36分只谈“成见”,

“抛开”未及一字为偏题文,在及格分之下

文体不清30分以下;

400字—600字之间30分左右;

少于400字20分左右,错别字每个一分,不重复计数,没有上限。

在立意方面,较好的有:

(1)换位思考能抛开成见;

(2)多角度全面看问题可抛开成见;

(3)抛开成见需要学识、宽容、智慧;

阅卷中的一些问题:

1、在审题立意方面,概念不清,导致偏题跑题

如,有同学在没有任何设定的情况下将“成见”变成了“偏见”(“成见”和“偏见”还是有差别的),在文中交替出现,没有章法,还有一个学生谈成见不可怕,成见是一种动力,学会面对成见,活出自我等等,不知所云;

如,有点文章开头认为“抛开成见”需要“宽容”或者“变”,结果后文变换了中心,只谈“宽容”或者只谈“变”,对“抛开成见”只字不提,导致跑题; 如,蔺相如与廉颇文武之间深深的成见,使他们终日闹不合

2、在选材方面,用例较为陈旧:

很多学生还是拉出了老朋友陶渊明、司马迁、蔺相如、比尔盖茨等,甚至有些学生武断的认为“比尔盖茨不上学就是抛开成见”、“陈寅恪抛开成见坚决不食嗟来之食”等等

3、 材料与观点脱节:

如“抛开成见,才能看清本质”为其论点,事实论证说农民工劳作太累撞到老太太,老太太的三个儿子深切的了解农民工的生活艰辛后就放弃了起诉……可谓不知所云;

如“抛开成见,社会才可以进步”,摆脱成见让农民工得到尊重他们才会更努力的建设祖国,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

4、 学生不会先界定概念再入文,所以导致贴标签或者概念不清甚至偷换概念;

5、 写记叙文的同学这次分数普遍不高,平铺直叙无描写,“读者”模式,即记叙+直接点评;

6、 卷面差,字迹潦草,涂改多;个别同学字如蚂蚁,看不清……

7、 较多同学未能写够800字,对试卷没有全面的把握,时间控制不好;

8、 错别字比较多。

篇三:《关于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只说不做作文}.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宽它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只说不做作文 只说不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