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地理高考最后备考 高考地理备考计划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4年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经验总结》

2014年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分析与复习备考总结

2014年高考落下了帷幕,备受关注的高考试题展露真容,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虽然地理试题在不断变化,但一直不变的是知识体系和越来越贴近生活的出题思路。我们甘肃省所采用的新课标Ⅱ更加表现出这种倾向,试题难度逐渐降低,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对地理生活常识的理解和应用侧重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一直以来高考能力立意的宗旨。

一、试题分析和评价

试题结构:试题结构没有变化,必答部分有选择题11道(44分):非选择题36题(22分)、37题(24分)共46分;选答题在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任选一题作答(10分),总之题型体量试题结构都没有变化。

1

1、客观题(选择题)部分 【难度变化】下降

今年的高考试题仍然采用五组材料展开,分别为城市区位、世界区域地理、地球运动(仅第4题一道)、地理新概念理解(“蓝水”和“绿水”概念的判定)、地理环境整体性、气候成因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整体难度较低,题目综合性好,知识点考察范围广。选择题题组数量增加,共5组,每组题的数量减少,这样变化使得命题涉及到更多的知识点。今年的选择题整体偏简单、都是基础知识,考察以世界地理基本常识为主,基本没有“陷阱”型问题,难度较2012年、2013年高考题简单。

2、主观题(综合题)部分 【难度变化】简单

第36题考察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从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地理生物入手,难度较低,几乎都是讲课过程中的答题模版,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容易拿到高分。 第37题考察中国东北商品农业,特别是三江平原的农业类型,都是答题模版,直接套用就可以了,只是出题形式略有变通,没有直接考察农业区位选择,而是以“环境质量优良”、“病虫害少”、“化肥使用量少”这种原因描述的形式出题而已,基本答题模板基本没变。 3、选修题部分

【难度变化】持平

选修地理中“旅游地理”考察老工业区的资源化转变,发展旅游业,出题形式较新颖,必修三区域地理中“德国鲁尔区的老工业改造”有知识重叠的部分,是今年高考地理试卷中个人觉得出的最好的一道题。“自然灾害与防治”考察地质灾害类,以福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切入点,难度低。“环境保护”考察生物多样性问题,比较难答。

总之,2014年地理试题在变化中保持了稳定,重能力考查,起点低,贴近生活,巧妙地设计和隐藏了难度但没有回避难点,侧面考查了热点。更符合课改的趋势,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

二、复习备考经验总结

面对今年的高考试题和学生的高考成绩我们有一丝丝的欣慰甚至是一丝得意,令人欣喜的是一方面我们在复习备考中给学生进行了准确有效的指导,起码没有误导学生;再者是学生的成绩很令人满意,不少学生考下来说地理做的很有感觉,出错很少。地理学科再不是制约文综的瓶颈反而成了学生的得分学科。回顾一年的工作觉得我们比较可取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细制订备考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高考复习内容

一进入高三我们就纵观全局制定全年的复习备考计划,高三地理复习为三个阶段:第一轮3月初完成,第二轮是专题复习到4月底结束,第三轮5月初开始大概用两周到三周时间,最后留一周多时间学生自主复习。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差,课时安排比较紧,以往有些老师四月份一轮复习还没有结束,二轮只是象征性的讲几个专题就匆匆结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三轮四轮复习。根据我们的经验必要的轮次一定要做全做实,一轮复习重要,二三轮更是必不可少,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知识的重复和老师的总结都很有必要。到后期可能学校安排的各种考试比较多,学生和老师都开始着急,可以按照计划结合实际进度适当调整,但是必须把该做的轮次做好,既不能过于拖拉也不能跳跃式前进。

2、精心组织教学,认真做实备、讲、练、批、辅等教学常规环节

备课方面:在集体备课统一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每一位教师从自己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集体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既发挥集体的优势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彰显教师的独特教学魅力。

讲课方面:高三的课堂追求实效和高效,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所以课堂上“精讲”讲要讲的透彻,“精练”练要练的有效,结合学校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我们钻研每一种不同课型的上法: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等。

练习方面:认真编写和筛选课时练、周练、月考试题;在平时练习中要求学生重视审题和解

2

题技巧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尤其是后期的二轮三轮练习是老师们自己精心筛选和编写的,以求有的放矢。

辅导方面:①辅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②辅导学生有效做作业③辅导学生及时总结。

总之教学工作看似周而复始却是充满艰辛,没有华丽的语言不需要豪言壮语,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守,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去做好每一个环节,只有做好这些常规工作、只要做好这些常规工作我们就能取得骄人的成绩。

3、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准确把握高考内容、要求和方向

面对今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禁窃喜,其中对试题难度的把握、对地球运动部分的预测、对区域地理的分析、对试题题串的估计无不与我们的预计相符合,所考的考点也是我们平时反复强调的重点。所有的这一切应该归功于我们平时展开的教学研究工作为我们的复习备考工作正确的导航。

我们教研的主要途径有: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包括考纲考试说明的学习和解读;学校间组织的教学交流活动;自己平时积极主动地收集高考信息;做近几年高考试题和分析高考试题;参加省上等上级单位主办的高考信息发布会,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积极的学习。 4、胆大心细合理取舍、勇于创新

胆大源自于对考纲的准确解读、对教材的悉心参透,心细源自于高度的责任感和强悍的业务能力。教学不是墨守成规,不是照本宣科更不是人云亦云,高考复习备课更是对教师业务能力、敬业精神极好的锤炼和检验。在教学中我们大胆取舍,深切领悟新课改精髓,对于老旧知识进行舍弃,对非重点知识适当提及,对重点知识精讲细讲。到后期的二轮三轮复习没有现成的教材,主要靠老师的经验和智慧,合理地重组知识、整理专题,复习中我们打破陈规依据大纲要求参照高考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取舍,力求高效。比如区域地理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按传统的地名加矿产的教法需要记忆大量的东西,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负担。我们深刻领悟高考能力立意的精神,不让学生过多地去死记太多无用的东西,侧重区域分析的方法。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有效。

三、今后复习思路

1、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以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

2、高三复习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3、针对试题难度降低的实际平时训练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多抓基础,避免偏难怪题 4、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

5、地球运动部分侧重基础理论的理解,避免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6、开放性试题是近几年的一个亮点,继续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7、人都有惰性哪怕是高三的学生也不例外,布置的各种任务要勤督促抓好落实,只有抓住学生才能出成绩。

3

篇二:《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最后冲刺要点总结》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最后冲刺要点总结

一、地球地图

1、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

2、纬度相隔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

3、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二、地球运动

1、地方时的计算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士4分钟/10×两地经度差

(1)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区时的计算(1)确定时区:若题目中只有某地点经度,必须先判断出该经度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15°,余数小于7.5°则商为时区数,余数大于7.5°,则时区数为商+1。(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3、日期的判断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人为日期界线和自然日期界线

{地理高考最后备考}.

(1)人为日期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指180°经线,18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但钟点不固定。(2)自然日期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经线,该日期界线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但钟点固定。

4、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时空变化规律。当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极夜地区越往北昼越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则相反。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北半球的昼在变长夜在变短。

5、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一日内,同一纬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一段时间内,当太阳直射点靠近它则正午太阳高度在增加,反之减小。

三、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1.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返大地”(大气逆辐射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地理高考最后备考}.

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与热岛效应相关)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2)海陆风,解释在海边晚上比白天凉快(3)山谷风,解释山谷和盆地晚上容易降雨。

1 / 30

2 / 30

四、常见天气系统、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1.冷、暖锋面的区别 (1)看冷气团箭头指向

(2)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3)看符号 (4)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注意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2.气压系统

3 / 30

4.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主要有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氯氟烃化合物等。其共同特点是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4 / 30

{地理高考最后备考}.

五、水体运动和水资源

1.河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

式的变化特点。②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洪峰期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夏季。 2.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3.水循环的类型及其意义 5 / 30

篇三:《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方案》

赤峰二中地理备考方案

复习指导思想{地理高考最后备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备考详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课改形式下的高考要求。

二、复习目标

1、夯实基础,重视能力 2、图文转换,提取信息

3、注重整合,突出人文 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三、教法、学法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

1、要求:

(1)确定复习范围,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地理高考最后备考}.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地理高考最后备考}.

2、方法:

(1)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

基本过程:理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先做后讲或教师示范学生尝试—学生介绍思路—教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同类题型训练)(注重解一题会一类),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地理高考最后备考}.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2)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上课时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不能教师一厢情愿,高估教学实际效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基本知识要落实,基本技能(如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培养做到细微处人人过关。

(3)建立联系线索,为二轮复习提升能力作铺垫。例如: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和对比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平行并列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主次从属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大小包含关系联系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

2013年8月1日—2014年1月中旬

五、一轮复习具体措施

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多而杂,而且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如何搞好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学习与复习,是学生们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地理高考最后备考}.

总的复习策略:减量增效。具体做法:

第一、是要狠抓基础、提高能力。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密联系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中心就是主干。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对于这些主干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三、是要形成两个习惯。一个是尽早训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第四、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联系政治、历史。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识别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

篇四:《(新)2015年地理高考备考方案》

2015届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高三地理高考备考方案{地理高考最后备考}.

一、学情分析

(1)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不高,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且学生的地理

逻辑思维较弱,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地理高考最后备考 高考地理备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