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作文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论文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6洛阳高三期末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今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于是,大学的很多教室里便出现了老师在讲课,学生在玩手机的情景。大学生上课玩手机不仅影响了学生自己听课的效果,也影响到老师上课的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某高校采取措施,在教室安装信号屏蔽仪,每当上课时开启,使得手机无法上网,从而达到遏制上课玩手机的目的。

这一做法引起了巨大争议。赞成者认为,这能让自制力不够的同学被迫放下手机,专注听课,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反对者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大学生已经成年,应该让他们自行控制和选择。而且,上课用手机上网并不等于玩儿,很多时候是在及时查阅和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知识点:

写作>>材料作文

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主题是由“手机”引发的,学生要选好角度进行写作。写自我约束与管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任与尊重,要给学生选择自我约束的权利等,均为符合题意的立意。

篇二:《带手机进校园》

关于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小论

兴小 赵冰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如果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手机带到课堂上,对课堂教学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普遍较弱,所以上课玩手机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但同时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学生带手机是必要的,首先,学生在回家路上可以及时和家长联系,保证安全,家长也能随时掌握孩子的安全情况。其次,手机是人与人交往以及了解信息不可或缺的媒介工具,如手机上经常会接受到一些公众信息,提示学生安全出行、天气预报等有益新闻信息。另外,有些学生求知欲强,他们还能够借助手机电子词典的功能、在线查询辅助学习。

总之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利大于弊,就如现在交通拥堵情况,只有科学的进行疏导,才能畅通,所以,关于学生使用手机这一问题,我认为关键还在于,校方和家长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沟通和教导,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能用手机,什么时候不能用手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而不能单纯的靠批评、没收、惩罚等方式简单的禁止。

篇三:《学生用手机的利与弊》

我的观点是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生带手机进校已是随处可见,手机作为最便捷的联系方式可以让自己和家长取得及时的联系,也方便自己对一些困惑寻求第一时间的解决方案。所以我认为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是应该的! 在这个科技的时代,我认为小学生也有权将手机带进校园。

其一,这有利于学习,学校不可能为每一个学生请一位老师,同学有问题时,老师不一定有空,而手机可以每个人都有,并且每时每刻有空。

其二,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这是科技的时代,小学生应该多和网络交流,发展兴趣,网络是最好最大的平台,可以让各种人展示自己,让孩子们可以自己观察这个社会。

学校担心的我们也知道,怕同学们沉迷于手机,荒废学业,但是社会上的诱惑那么多,岂是禁止带手机就可以让同学们专注于学习,意志不坚定的人,就算没有手机他也会想到别的娱乐方式,甚至比沉迷于手机更可怕,倒不如让他们带手机,教他们学会自己正确安排时间,偶尔放松一下自己,看看外面的世界。最容易失足的人不是与社会沟通的人,而是与社会隔绝的人,手机就是一个与社会沟通的平台。

所以,我认为小学生可以也应该带手机进校园。

1.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

2.水可以淹死人,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不靠近水;手机也是一样。

3.上课玩手机?那你可以要求他们上课关机。如果是引发攀比,那么他们可不可以戴手表?如果是引发盗窃和抢劫,那么他们可不可以带钱?

4.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对于全体人类有益的。那么对于学生为什么就有害呢。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学生自律意识缺乏、公众意识淡薄、学校德育教育不到位等“老问题”。有些学校已经严禁学生在校园带手机,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

5.手机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现代人普及的沟通工具。要想完全阻止高科技给学生生活带来的改变是不太可能的,关键还是靠家长和学校的引导,加强学生自身的自控力。学校应该从理解学生、体谅家长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手机、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机,这样做的效果可能会比简单地禁止学生使用来得好。作为家长,关爱子女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也需要正确对待。

6.手机不仅仅是单纯狭义的单一手机功能,一种科技的通讯手段。让学生接触手机可以培养学生利用高科技的,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和素养。

7. 如果认为玩游戏、发短信不利于学习,那么就算禁止学生用手机,学生还是会做其他的事打发时间,比如听随身听,关键是学生的自律,懂得尊重他人,不影响他人。

8. 与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让父母随时了解自己的动态。

9.学生用带手机,会在课堂上使用,导致上课不集中.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情况,不能代表全部.刀可能杀人,那么世界上为了避免杀人情况发生,就不再生产刀了吗?学生手机现象最根本原因还是方式问题,不应该从手机的方面找原因.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引导,避免手机使用产生的不良后果,才是正道.

关于辐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比如紫外线、红外线等等,而人们都没有因此而受到伤害,因为接受到的辐射并未过量。对于手机辐射也是一样,不过量就没问题。

导致攀比:即使没有手机,同学之间的攀比也会产生,许多同学拿名牌衣服做攀比,那是不是我们都不用穿衣服了?

高额话费:家长可以限制话费,锻炼孩子节约。

篇四:《作文训练》

三、 评述类作文(现实类、任务驱动)

1、小陈举报父亲老陈打手机

2、创新、工匠、摄影,谁最具风采

3、最近微信和QQ上常出现这样的信息:“孩子正在参加评选活动,请大家帮忙给XX号孩子投上宝贵的一票,麻烦大家了。” 面对此类现象,有人说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样做有失公平,还有人说这是用媒体谋私利""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观点:这样的材料,就是按照一种说法去立意。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谈谈公平与不公平;谈父母的教育;媒体:为己与利人。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作文}.

4、对正值花季雨季的高中生来说,生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三点一线”的生活,“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是一种诱惑;面对“亚历山大”的学习,动漫网游是一种诱惑;面对按部就班的生活,某些人“一唱成名”是一种诱惑""面对那样的诱惑,你有怎样的思考呢?

观点:诱惑与积累;我的青春我做主;不被诱惑所扰;拒绝诱惑。

5、面对媒体各种动听诱人消息的轮番宣传,有些人欣然接受,有些人不为所动,还有人不仅自己不相信,还提醒别人“不要太天真”。

观点:正确认识与担当责任;认识自己与提醒别人;拒绝诱惑;不被利诱。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画坛干将、杰出的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大师、美猴王之父张光宇,被人遗忘已久,他创造了经典的美猴王、猪八戒、神笔马良、水泊梁山英雄等形象。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因为时代的误解,认知的偏差,以及1965年过早的去世,犹如被遮蔽的星宿,抑或沉底的宝船,鲜为人知。

木心,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陆续“出土”了一批文化名人,周作人、徐志摩、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汪曾祺、废名……但是木心不在这份名单之列。木心的尴尬在于我们的文化消费已经进入调笑时代,或许还有更多的理由……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误解与埋藏是暂时的;宿星与明星;暂时与长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人生是为了他人,还是实现自己的理想;阴霾与阳光。

7、张居正家书中说:“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千古之世家名德。”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家风的重视。作家王蒙近日也撰文指出:“有时候与一个人接触,很快就感觉到他或她的文明程度、道德自律、举止进退、做人修养、乃至人格人性这些东西,多半与家庭的影响、家学的渊源、家风的承继、家教的成果有密切的关系。家教家风关乎世道人心。”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

观点:家风与传承;家风与自律;家风与修养等等。

8、“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封平淡无奇的辞职信曾在网上迅速走红。原因就是它说出了人们的一种梦想——向往大世界。然而,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却安于蜗居之小,在“室仅方丈”的项脊轩里自信地说:“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这两

种人生态度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大与小”为内容范围,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观点:大世界与小天地;心胸博大与斗室生辉;谈心态;心境最重要;不为物役,只为内心。

9、人世纷繁复杂,当你以“信”的态度面对时,它就简单;当你以“思”的态度面对时,它就丰富……

观点:信与思;诚信与思考。

10、如今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于是,大学的很多教室里便出现了教师在讲课,学生在玩手机的情景。大学生上课玩手机不仅影响了学生自己听课的效果,也影响到老师上课的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某高校采取措施,在教室安装信号屏蔽仪,每当上课时开启,使得手机无法上网,从而达到遏制上课玩手机的目的。

这一做法引起了巨大争议。赞成者认为,这能让自制力不强的同学被迫放下手机,专注听课,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反对者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大学生已经成年,应该让他们自行控制和选择。而且,上课用手机上网并不等于玩儿,很多时候是在及时查阅和课堂相关的资料.

观点:同意一种办法,阐明观点。同意,临时管控,强化自律;不同意:要尊重人格,要信任,要教育,最终还是自律。综合两种观点:自控与他控;提高自制力;自律与他律。

12、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电梯上、马路边,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小孩子也在加入。“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phubbing,是一个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单词,由phone(手机)与 snub(冷落)组合而成,大意是因玩手机而冷落了周围的人的行为。2012年这个词被收进了澳大利亚全国大辞典。很显然,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

观点:不为物役;不要被手机绑架;时代发展了情感却在丧失;科技与情感;保持本真,不为物役。

13、“微”字被《新周刊》评为中国年度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的。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观点:不要小看“微”;微与大境界;人人都是微小的;世界有微小组成,甚而为大世界。

篇五:《对初中学生带手机现象的调查》

对初中学生带手机现象的调查

上海市实验学校 王幼红

一、 问题的提出

某日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突然学生中间传来一阵手机铃声,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转向发出铃声的地方,一位男生慌忙站起来说:“老师,对不起,我忘了关机”。接连几堂课都被学生所带的手机所影响,这一系列突发事件引发了我对本校初中学生带手机现象的思考,我从自己任教的五、六、七,三个年级六个班的学生入手,开展了对初中学生带手机现象的调查。

二、问题的研究

1、究竟有多少初中学生带有手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中学生们拥有手机已不再是个别现象,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了“手机一族” 。据对任教六个班所做的调查,拥有手机的比例如下: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作文}.

班级 人数 有手机学生 所占比例 家长主动给的 向家长要的 自己买的 亲戚送的 五(1)33 13 39.3% 4 5 1 3 五(2)31 12 38.7% 4 6 2 0 六(1)32 15 46.5% 6 4 2 3 六(2)34 17 50% 8 5 1 3 七(1)33 20 66.7% 11 4 2 3 七(2)34 19 55.8% 10 3 3 3 从调查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已经有将近一半左右的学生拥有手机,且年级越高,拥有的手机数也越多。分析学生拥有手机的原因:有的家长因为在外地经商或因工作关系需经常出差,为了方便与孩子联系主动该孩子配了手机;有的家长是因为经不住孩子的纠缠或是得到孩子的保证后才给买的;有的家长不同意给孩子配,孩子自己用压岁钱瞒着父母买了手机;有的是长辈、亲戚在节假日,特别是孩子的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的。加上现在手机和话费越来越便宜,这样一来,中学生“手机一族”日渐壮大,成为了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手机在初中学生中派什么用场?

当面问学生带手机主要有什么用途时,绝大多数的同学回答:“便于跟家长联系。”一部分同学说:“有助于放学后与同学联系。” 当问到带手机到学校是否会影响学习时,几乎98%的同学回答说“不会 ”,并说只要上课时不让手机铃声响起来就行了。但从对所教六个班的问卷调查看,其实,中学生带手机主要不是方便与家长、同学联系。

与家长联系 发短信息 玩游戏 闲聊 追求时尚

五(1) 37.5% 52.1% 19.2% 43.8% 6%

五(2) 37.8% 53.2% 20.3% 44.2% 7%

六(1) 36.9% 50.7% 20.8% 43.6% 8%

六(2) 35.3% 49.8% 18.6% 40.9% 9%

七(1) 40.3% 55.4% 23.5% 45.4% 11%

七(2) 41.2% 53.1% 22.4% 42.7% 9%{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作文}.

从上表情况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带手机主要是用来“玩”的,发短信息、打游戏、煲电话粥、互相攀比""由于自控能力不强,容易沉迷于此而浪费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荒废学业。这也是家长和学校最为担心的。

3、家长给孩子配手机的原因和心态?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给学生配手机有以下几种原因和心态:

(1)、家长主动给孩子买的。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关系经常不在孩子身边,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自觉,有了手机和家人联系更方便了,也不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有的家长是作为孩子考试成绩优秀的奖励,给孩子买了手机。

(2)、孩子吵着要买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疼爱有加,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总想满足他们的一切愿望。有的学生看到身边的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已经买了手机,吵着要买一部。作为家长,怕孩子在同学中没有面子,经不住孩子的纠缠便给孩子买了。

(3)、长辈、亲戚送给孩子的。在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手机是长辈、亲戚在过年、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的。做父母的碍于长辈、亲戚的面子,也不能过多干涉。

(4)、拒绝给孩子买的。在调查中有位家长告诉我,孩子一直吵着要买一部手机,但他始终没有答应。他是担心给孩子买了手机以后,会去和人家进行攀比 ,还有手机上传播的很多短信息都是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怕孩子学坏。所以他支持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

(5)、 有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买了手机,但还是显得忧心忡忡。他们认为给孩子买手机的主要目的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例如,生病,路上摔伤,回家特别迟时,能与家长及时联系上。 但买了以后又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

(6)、有的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自有一套管理方法,他们每个月去预存一定数额的电话费,不准孩子电话费超过这个数额,每个星期还去打一张通话清单,检查是否有“可疑”的电话。他们认为只要管理得当,给孩子配个手机未尝不可。

4、学校、老师和教育界有关人士的态度?

学校和教育界有关人士对中学生带手机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张明令禁止;一种是不提倡也不明确反对。一部分学校明文规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以“处分”来警告学生带手机入校园 。他们认为,手机并不是必备的学习工具,完全没有必要带。而且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学生使用手机主要不是用来与家长联系,而是用来煲电话粥、发送短信息,也有将其作为玩游戏、上网、听歌的“迷你”电脑。既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也干扰了别人的学习和生活。并且有无手机,谁的手机好,在学生中诱发了攀比。另外,不少老师认为,手机是贵重物品,离开教室到别的地方上课,尤其是体育课安全存放是个问题,万一丢失怎么办? 他们一致认为学生在校园内用手机弊大于利,作为学生应该安安静静地读书,要和外界联系,校内也有电话,很方便。 一部分学校不提倡中学生用手机,但也不硬性规定不准学生使用手机,采取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

做法。学校没有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必要的依据,中学生也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使用手机是他们的权利,毕竟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为学生配一部手机对于家长来说并不是什么负担,有了手机以后,家长能够通过手机和孩子们联系,能更好地监管孩子;但手机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中学生来说,算是一种高消费,此外,手机还有很多其他功能,例如游戏、上网、收发短信息等,并不一定都适合中学生,因此学校不提倡学生用手机。象我们学校,对于学生使用手机没有明令禁止,但必须在不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如果学生在上课、开会或自习的时候使用手机,将会受到处理。

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大多数老师都很难容忍,因为一些学生上课的时候悄悄地发信息,打游戏,影响了课堂纪律。但也一些老师认为,只要学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作文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