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山东异地高考新政策 河北异地高考新政策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山东省异地高考政策》

山东省异地高考政策

2012年12月7日,备受关注的山东省异地高考政策7日出炉。自2014年起,凡具有山东省高中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该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4部门印发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实施意见》的规定,从2014年起,凡具有山东省高中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该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当地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所需的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住所、保险缴纳等条件则由各市制定。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山东异地高考的“门槛”是,必须有山东省完整三年高中阶段学习经历,且具有山东省高中阶段学籍,两者缺一不可。

谈及决策背景,宋承祥表示,山东省是率先实行新课改和自主命题的省份,一名高中生在山东学习3年,再到别的省份高考,如果不提前回去适应,其所学就会和所考不一样。

家长对山东实施异地高考表达了担忧:“山东的录取分数线本来就高,这样一来,岂不是进一步抬高了山东的分数?”宋承祥表示,山东异地高考“门槛”确定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即是该省高等教育的培养能力。今年,山东省高等院校毛入学率已近30%,有能力把外地户籍的学生扩充进来,参与公平的高考录取。

据山东省教育厅测算,2014年最多会有1.5万名外省户籍的学生在山东参加高考。宋承祥表示,高考招生计划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来源于国家重点高校,二是地方主办的高等院校。他认为,重点院校目前提供的招生资源在山东省考生中竞争激烈,希望这部分院校能为山东考生提供更多录取机会,以缓解压力。

篇二:《山东异地高考破冰 满足两大条件即可》

山东异地高考破冰 满足两大条件即可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种昂 2012年12月7日,备受高中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山东省“异地高考细则”正式公布。

与其他省份强调学生父母要“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含租赁)”、“缴纳社会保险”等硬性要求不同,山东版的“异地高考细则”没有专门对此作出要求。根据山东省《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意见》,从2014年起,凡具有山东省高中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当地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指出,山东省是率先实行新课改和自主命题的省份,一名高中生在山东学习3年,再到别的省份高考,如果不提前回去适应,其所学就会和所考不一样。他介绍道,山东省异地高考方案的出台经过了大量的调查和论证,并多方咨询意见,这一“门槛”并不高,也符合目前山东省教育资源承受能力。

跟据山东省教育部门测算,2014年最多会有1.5万名外省户籍的学生在山东参加高考。随着外来人口流入的增多,今后外地户籍的高考生将会给山东本地学生升学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不过,山东省的异地高考政策对考生来说,远不如北京、上海、黑龙江等省市的政策有吸引力,原因在于山东省一直是高考大省,高考竞争过于激烈。以2012年高考为例,山东省高考人数49.7万人,是仅次于河南,是高考人数全国第二大省份。而且,山东省文理科本科录取线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这让许多外地考生望而却步。

促使山东率先对异地高考改革的另一个原因是,目前许多山东高校已陷入到生源危机,急需吸引大量的生源。

2008年后,中国高中毕业生人数正如预期一般开始逐年下滑。伴随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参加高考人数从2008年的1050万人下滑到2012年的915万人。其中山东生源减少27万人,生源下降人数全国最多。据山东教委预测,2013年到2014年,山东高考生源将从最高峰的80万人下降至40万人。

为了保住生源,近些年部分山东高校专科最低投档分数线降到了180分(总分750分)。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民办高校无法招到足够的生源,目前已有部分民办高校倒闭。

据悉,2014年是山东高考改革最为集中的年份,除了异地高考,还将实施取消英语听力和基本能力测试、英语分值降低、文理不分科、统一全省各批次录取线等多项改革。

篇三:《最新异地高考方案》

异地高考方案公布 广东随迁子女2016年就地高考

暂未出台

参加高考时间

京上广同日公布异地高考方案

北京:后年可参加高职考试 上海:与居住证挂钩

北京市30日公布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上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沪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30日公布;广东30日公布异地高考政策,于2013年、2014年、2016年为三个时间节点,分步骤分层次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高考的问题。

北京

暂未出台

参加高考时间

从2013年起,有北京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均满3年,子女有学籍且已连读初中3年,可参加中职考试录取。毕业后,可按照有关规定参加高职的考试录取。

从2014年起,有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均满6年,子女有学籍且连读高中3年,可参加高职考试录取,毕业后可参加升本考试录取。 从2014年起,进城务工人员持居住证明,有稳定职业及住所,随迁子女有本市学籍且连读高中3年,可以在京借考,回原籍录取。 上海

与现行政策并无太大不同

上海将于2014年实施与《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相衔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沪升学考试的具体方案。据了解,关于非沪籍人员子女在沪高考的资格与现行高考政策并无太大不同。

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达到一定积分的,其子女可在上海市参加中招考试;在上海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上海市参加高考。

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其子女可在上海参加中职学校自主招生考试;其子女在上海市参加中职学校自主招生并完成全日制教育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参加上海市普通高职自主招生考试;其子女参加全日制高职自主招生并完成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上海参加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

广东

参加高考要到2016年

2013年起,在广东积分入户的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子女“零门槛”参加高考;

2014年起,具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省居住证,并按国家规定在广东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广东中职学校具3年完整学籍的,可参加中职报考高职的考试,并与广东籍考生同等录取;

2016年起,具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省居住证,并按国家规定在广东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广东参加中考且具3年完整高中学籍的,可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广东籍考生同等录取。据新华社

对不符合在我省报考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知》指出,自2014年起,经户籍所在地省级招生办同意,可在我省借考,但须回到户籍所在省(市)参加录取。

对随迁子女报考资格的认定,《通知》明确,由教育部门负责对随迁子女在我省连续就学年限和学籍进行审核。公安部门负责对进城务工人员居住证进行审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进城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进行审核。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公安部门负责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合法住所进行审核。

(郑州晚报)

2012高考日记:异地高考进行时 记录各省脚步一路向前

教育部

目前进城务工人员达到2.45亿人,随迁子女有2000多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迁入地接受完义务教育后,遇到了在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解决异地高考要有条件准入。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家长基本条件是在当地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尽管不是户籍人口,但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学生本人条件是,有可能在这里学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3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什么样的学生跟本地学生是一样的。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这个群体,这个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教育部要求各地根据这3个条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篇四:《山东异地高考政策影响中考政策》

优质高中竞争会更趋激烈, 或面临调整

千呼万唤之中,山东版异地高考方案终于在12月7日出台。记者就异地高考可能带来的影响进入深入调查,发现不少青岛本地市民都担忧,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会导致外来人口到青岛上学,而外地考生对于异地高考态度不一,成绩上有学生倾向在山东高考,而中下游学生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则更倾向于回原籍考试,专家还指出,京沪异地高考方案几乎不可能复制山东模式。

在考生逐年数量下降的大背景下,山东高考录取率呈现不断攀登趋势,高考录取率达百分之八九十,进入普通高中就意味着一只脚迈入大学。然而在青岛中考竞争中则是另一番“惨烈”景象:今年有82454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但普通股高中计划招生39600人,至少一半考生将与普通高中无缘,优质高中竞争更是异常激烈,中考成为众多家长眼中比高考还要挤的“独木桥”。

青岛一所高中校长用“挤破头”来形容中考竞争,青岛比较好的高中,在中考中几乎要淘汰一半的考生。

“我担心的是,现在优质高中资源正越发稀缺,山东异地高考实行以后,将会加剧优质高中竞争激烈程度,这也是为什么中考政策很可能会调整的重要原因。”这位校长坦言,青岛中考过去并没有对考生进行专门的限制,但将来却可能会考虑家长是否在青岛当地有合法职业和住所,并设置子女连续就学年限要求,通过升高中们看来保证高中教育质量。

——半岛都市报,12月9日新闻

现在家庭内外的闲暇时间的比例是77:23,即在家庭内和家庭外的时间。

篇五:《异地高考政策需知(2014年30个省区市解决随迁子女异地高考)》

一搜就有 一学就会

{山东异地高考新政策}.

异地高考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

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截至2012年11月30日,北京最新出台的政策显示,外地户籍考生暂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

广东规定2016年起租房者子女可异地高考。

背景

现实意义

在2010年12月启动的国家教改试点中,解决异地高考列入了试点,进行试点的地区是山东、湖南、重庆三个地区。

各地异地高考方案接受专项督查

异地高考的突出矛盾,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换言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无法绕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这些大城市正是异地学生聚焦的场所,异地人口聚集的城市。

在北京,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2009学年度,30073名非北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学生在北京继续读初中;12599名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继续读普通高中。大量孩子在北京读完一部分课程后,不得不忍痛离开北京、离开家人,回原籍读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非本地学生在北京难以升学,尤其是难以参加高考。

而在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已有4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他们很快就面临中考问题,如果中高考问题不解决,这些孩子将有很大部分回原籍所在地求学,产生新的留守儿童问题。[1]

从2008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再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异地高考”这个议论了两年多的问题,在2011年两会上颇有“拨

一搜就有 一学就会

云见日”的迹象。同时,这个极具统筹性质的改革之举也让教育改革有了新的契机。

舆论焦点

教育公平

有网友认为,户籍制度是导致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异地高考能够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结果显示,有48%的网友认可这一观点,支持实现异地高考。

但是,也有舆论认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招生制度的不合理才

异地高考

是教育不公的根源,异地高考无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反而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譬如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催生新的限制标准,当地人的教育权益被削弱等。 政策落实{山东异地高考新政策}.

关于异地高考政策落实的问题,尽管绝大多数网友力挺异地高考政策,但是对其落地前景却持悲观态度。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异地高考政策能够很快落实的网友寥寥无几,另有23%

的网友认为异地高考实现难度很大,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事情,绝非教育部门能单独解决的问题,所以不会有大的突破。[3]

随迁子女须满足三条件被指条件苛刻。随迁子女高考须满足3条件

家长:有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缴纳各种保险,系常住人口 学生:要在迁入所在地就读

一搜就有 一学就会

城市:发展需这个行业群体

分步走方案

2013年12月30日,北京市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正式出台。根据方案,2013年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2014年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高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4]

北京教育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加之以往投入是按照户籍学生配置,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幼儿园严重不足、小学入学高峰等问题难免加重,初高中阶段连带效应也将出现。无论异地高考还是基础教育,都事关公众权益和教育公平;再者,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搞不好,即使开放了异地高考,随迁子女的教育福利也将受到牵累。因此,对于北上广等地区来说,异地高考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部开放,分步走是现实的理性选择。不过,这个分步走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期限。

政策限制

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透露,教育部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这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工子女不用独自返回户籍地读高中。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担忧:异地高考是否会大大增加本地考生的竞争压力?异地教育一旦放开,如何避免“高考移民”泛滥?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广东是全国外来工最多的省份,也是外来

一搜就有 一学就会

异地高考

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规模最大的省,其数量达到313万人,占全国1/3,超过了北京、上海、天津3市义务教育学生数之和。

“异地高考,肯定是个好事情。”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汕头市金山中学校长李丽丽均表示。

贺优琳表示,他到北京参加两会之前,收到一封1.5万人签名的联名信,反映在北京上学却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的事情。这种情况在广东同样存在 很多外来工子女在广州上学,却只能回到户籍地参加高考。

“在以前全国一张卷的时期还好。各省命题,回去考等于回去重新学,难度很大。而且小孩独自回去,安全、开支都是问题。”贺优琳表示,教育部如果真在着手研究,确实令人鼓舞。

“如果真的实行异地高考,设计操作很复杂,这是对招生资源的重新分配。”贺优琳说,这包括高校的招生指标都要重新洗牌和分配,必须根据每个地方考试的人数进行再分配才合理,否则对广东户籍人口又是冲击和不公。

贺优琳说,国家高考政策对欠发达地区实行保护政策,而发达地区比如北京的高校多、资源也多,假如放开异地高考,哪个地方好考,人就涌向哪里,必然会造成混乱。“像广东,考生高考难度已经很大,假如资源不重新分配,只要在当地务工的子女都可以高考,那考生的压力更大。”

这也是李丽丽所担忧的问题。她指出,关键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前几年被严查的“高考移民”现象,就是钻了招生政策的空子。“实行异地高考,确实会促进公平,但必须强调可操作性,包括法律层面上有很多问题要做。”

一搜就有 一学就会{山东异地高考新政策}.

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的异地高考政策出台。截至2013年1月1日,全国共有27个省市已公布随迁子女就地中高考的方案。这其中,浙江、江苏等地的政策收获颇多赞誉,多数省份也被指称“有诚意”,而争议一致指向最后“堡垒”—北京、上海、广州。这三者中又以北京推延出台异地高考方案的表态招致最为激烈的讨论。但是北京异地高考方案未提本科开放时间。

异地高考在京沪由于牵涉教育利益,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裂缝非但没有弥合,反而越发深刻,这让不少教育学者非常心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异地高考不是一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对决,他们各自都有利益诉求,都要追求教育公平,这无所谓对错,而教育公平要通过制度改革来推进。[5]

2

官方回应

编辑

2011年

3月10日,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异地高考”,在所在地参加高考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称,城市应当为稳定就业者子女就学负责。

异地高考

篇六:《2015年高考新政策》

2015年高考新政策

目录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山东异地高考新政策 河北异地高考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