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怎样和学生家长沟通案例 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案例》

班主任工作案例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也是学校与家长之间交流的纽带。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帮助,共同来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对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的错误也应该及时的给予指正,并帮助其改正,争取孩子得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2011年我带的高二(7)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她数学属于严重偏科,在高三刚开始的时候也就三十分左右的水平,平时根本不学习数学。但是她的英语很不错,语文也还可以。后来经过多次与其谈心、交流这个孩子开始努力的学习数学。到了高二下学期的一次月考中数学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得了七十二分的及格分。这对于她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十分的高兴。我告诉她让她回家的时候把这个喜讯告诉她的妈妈。

月末放假返校回来,我发现她的情绪很不正常。于是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她把这个成绩告诉她妈妈的时候,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表扬,而是妈妈的怀疑。她妈妈怎么也不相信这个成绩是她自己考试得来的,反而一直质疑她作弊。为此她还和妈妈吵了一架。听到这里我感觉我真的有必要好好和她妈妈谈一谈了。我先安慰了她,然后让她去班上上课。等她走了以后我给她的妈妈打了个电话,邀请她来学校一趟。她的妈妈十分配合,痛快的答应了。

很快,她妈妈就到了学校。一进办公室就还没等我张口就和我说,XX是不是又犯错了,这个孩子在家里不让我省心,在学校还总是给

您添麻烦。您就该怎么管就怎么管,我们家长全力支持。这孩子从小就不听话,总和我对着干足足说了大概十分钟都没让我插嘴。这样的家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过我没有打断她而是选择了倾听。本来我是想直接说她妈妈不相信孩子的事的,但是当她说完后我改变了主意。我和她妈妈说:“是这样的,最近这个孩子相当的用功,本次月考成绩相当不错。而且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她的妈妈一脸的惊奇“这样啊,这个孩子在家里的确是和我说她数学考了七十二分,我还不相信呢,认为她作弊。还把她狠狠的批评了一顿,我说她这次怎么反应这么激烈呢。原来我错怪他了。”

我顺势和她妈妈讲了几点关于孩子的教育方面的方法。

第一、要多发现她的优点,及时肯定她的进步,多给予鼓励、激励性的语言增加她的自信。

第二、发现孩子有问题要及时的指出,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并给与孩子一定的时间来改正。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有进步就是好的。

第三、要多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有问题相互协商来解决。不能在不了解情况的情况下就武断的否定、指责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好不容易提起来的学习积极性打消掉。

她妈妈听后也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和我说“我的确是冤枉了孩子,让她受委屈了。您看这样行不,您把孩子叫过来我当面在和她谈谈。”“这样最好了”我高兴的说道。我到教室把她叫到了办公室,我选择了回避。给她和妈妈一个单独的空间。后来等她妈妈走了他和我说,妈妈给她道歉了。这让她十分的意外。“老师,十分感谢您,您

让我和我妈妈之间的隔阂消失了。您放心今后我会更加的努力的。”这是她回教室前最后和我说的。在这之后她的学习劲头的确是更足了,她妈妈也经常来学校看她并经常的给予鼓励。在2013年的高考中这个孩子考取了河北经贸大学旅游系。

反思:

这件事使我感觉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这件事使我认识到: 首先,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的反馈给家长。在这个案例里假我及时的把孩子的进步的情况及月考成绩告知家长。就不会出现后面的问题。 其次,不能只有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才联系家长帮忙教育。孩子在学校里面的点点滴滴的进步也应该及时的联系家长告知。这样就不会出现只要家长一接到老师的电话就认为自己孩子是不是又在学校犯了什么错了的情况。也能避免一些家长怕接到老师的电话的现象。

再次,我认为与家长沟通要注意尊重家长。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对于家长的倾诉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假如刚一开始我就指责家长不信任孩子,不让家长说话。那么我估计后面的谈话也不会有那么好的效果了。

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本着诚恳的态度,注意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就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家长的有效沟通能使我们我们的教学、教育工作得到更好发展。

篇二:《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

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便利,同时,科技的发展,在带给人类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由此而喜欢上网,喜欢在网上浏览信息,但有些学生也以此作为借口,在虚拟的网络里交朋友,浏览不良信息。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学校采取了许多的措施,限制学生上网的时间,监控学生上网的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

作为中学生,由于年龄以及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在学习与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违纪的行为,这需要我们老师加以教育与引导。{怎样和学生家长沟通案例}.

人是有各种各样的,有的聪明,有的笨拙,有的听话,有的调皮,有的家庭教育好,有的家庭背景不好,所以在一个班内有尖子生,也有后进生,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当然还有其他的许多情况。这都需要我们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一起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但如何与家长沟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深入考究也是一门挺高深的学问,很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本人认为,要做好与学生沟通,做好家访工作,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既要了解他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要了解他们的过去情况,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是后进生的话,向学生家长反映他们做得不够的地方,更要做好这一

点。例如,要反映学生在学校内打架的行为,必须要对整个事情全面了解,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他们为什么打架,有什么人在傍边,有没有人受伤,受伤的情况如何。学校想采取什么措施处理这件事,等等。千万不要什么都不了解,就通知家长来学校。否则就会让自己的工作很被动,也难以得到家长的理解与信任。

其次,要了解学生家长的心理。任何人都是喜欢受表扬而不喜欢受批评的,我们千万不要一味的指责学生的不是,那样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而应该与家长一起分析这件事发生的原因,后果。如果任其发展,对他们的人生道路有什么影响。取得家长与老师相同的认识。

再次,态度一定要诚恳,有些老师总认为“师道尊严”,习惯以教训人的口吻讲道理,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其实家长是最讨厌这种人的,以高高在上的态度与人谈话,很容易让对方不满,很容易激发不该有的矛盾。甚至会影响一个老师在群众的声誉。非常不好。教师要切记避免。

再次,面对任何一种家长,既要实事求是的说出学生的情况。也要在必要的时候说说学生的好话,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家长与学生的信心,更有利于让家长对老师甚至其孩子的好感。有利于以后的教育。

然后,要注意与家长聊天时的时间地点。有些老师,一遇到问题,马上打电话给家长,根本不考虑家长是否有空,是否合适。

其实,这也是很容易让家长反感的。有时他们正在工作,有时他们正在休息,这时,打电话给他们是不合适的。当然,如果是非常急迫的情况就要及时打电话。

最后。我认为,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点小事就打电话给家长,打得太多,家长就不“敏感”了。有事找家长,要以聊天的方式,态度聊。如果有可能,应该帮帮家长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最主要的,要让家长感觉你是关心他们的,是为他们好的,是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得。

总之,老师能做到时时事事为家长分忧,时时事事为学生着想。家长肯定会理解老师,支持老师,学生尊重老师,爱戴老师,那么老师一定会做得好自己的工作,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学习到许多知识,享受到教师工作的乐趣,受到同事的尊敬,领导的好评。

篇三:《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案例》

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案例

下裴小学 张凤琴 15135351932

小伟是名小学四年级的男生。他很爱运动,并且活泼可爱,但在他妈妈眼中,小伟却是一个不敢和人交往的孩子。在上课时,小伟经常有意无意地捣乱,并对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表现出了一种难以理解的仇恨,他说自己尤其厌恶现在的语文老师的教育方法,这也是他经常在语文课上故意捣乱的原因。但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小伟的父母却并没有将他的思想情况与老师沟通,结果反让老师对小伟的异常表现更加反感。

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专家与小伟沟通后,发现他是一个内心非常成熟、很有主见的孩子。在小伟的内心,他非常希望能通过校外的自主学习使自己的语文成绩有显著提高,好让老师对他另眼相看。

当孩子在学校因老师的管教而受到打击,表现出焦躁、愤恨的情绪时,家长不应急躁,既不能不问缘由对孩子横加斥责,也不能跟着孩子一起在背后数落老师的错误,这样都会使孩子在心里更加增长对老师的仇恨。家长应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情况,在共同理解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找回自信,也可以为他找一些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拓展。

家长曹兆启是市健康小学二年一班学生曹某的爷爷,这个孩子一直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把这家作为重点家访对象之一。谈到老师到家里第一次家访的情景,曹爷爷说:“从未想到老师会来到我家进行家访。通过家访,老师对孩子家中的表现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家长也从老师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样子,这样老师和家长更容易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更有助于这个家庭特殊的孩子的健康成长。”小学四年学生刘子健的妈妈杨女士是个典型的“严母”,平日,无论孩子做什么,她都以“挖苦”“打击”为主导的教育方式。“你什么也不行”、“没有任何优点”是她的口头禅,连班主任姚远志老师通知要做家访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一定犯错了。”孩子委屈的告诉她,自己是作为班级的特长生被家访时,杨女士还不屑地说:“声乐、钢琴都水平一般,这算什么特长生。”当老师真正到家里家访时,告诉她刘子健是班级的文艺骨干,性格开朗,很有组织能力的时候,杨女士困惑了,“他真的很优秀,我怎么平时不觉得呢?”姚老师经过与她沟通交流,终于让杨女士“开窍”了。杨女士告诉记者,正在努力改变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样限制孩子的自由发展,孩子可开心了,也越来越爱和自己沟通了,感到很开心。“我平日不习惯到学校找老师,是家访让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杨女士由衷的表示。

在没有成为教师之前, 我认为一名好教师就是教学能手, 就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但自从真正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渐渐明白一名好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能手, 还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艺术地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但是, 现在不少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都有一条还有待跨越的沟壑,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遇到难题, 还是习惯性地把一切过错都推到家长身上,教师请家长到校不是交流、沟通, 而是“告状”、甚至训斥, 家长对孩子的老师多多少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惧意”,甚至是“敌意”,因此进而生出抵触情绪的也有很多。

那么, 教师应如何消除家长的“惧意” 、与家长之间如何进行沟通呢? 首先, 作为老师应当放下“架子”, 有的老师可能要问, 老师有“架子”吗? 有的, 以我所见, 当我们面对学生家长时,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端起自已的“架子”,把家长也当成了学生, 这时家长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对老师也诚惶诚恐起来,为了孩子也只好“委曲求全”了。其实有很多学生家长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有的甚至是硕士、博士,但是他们在自己孩子的老师面前,有时侯完全就像一位小学生面对自己的老师。

记得有一位学生家长, 在本单位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领导,但当他面对孩子的老师, 被问及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时,他竟毫不犹豫地说“一切都听老师的”。当我与他开诚布公的谈起他孩子的教育问题并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竟然感动不已。后来他才坦然的告诉:自从孩子上学,由于孩子的成绩不好,自己从来就没少受过孩子老师的训斥,他说自己今生最惧怕的就是自己孩子的老师。我觉得这位家长的话可能对老师有一点误解,也肯定是出于一种无奈,但是他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却非常具有代表性。这就说明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改正,那就是我们老师应当要放下“架子”,面对家长,我们应当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沟通, 少一些吩咐,多一些建议。应当把学生家长当成朋友,诤友,和他们共同探讨对其孩子的教育,不能认为“我是老师,你就应该听我的。”

其次,作为家长,也应该拿出与老师沟通的诚意。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属于“抱大的一代”,有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投入的精力不够,在教育上总是一味的“迁就”孩子, 认为只要给孩子穿好,吃好就行,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特别是对孩子独立性与良好习惯的培养方面更是如此。面对老师, 他们可能也认为老师说的不无道理,但就是不愿“委屈”一下自己的孩子,对于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总是虚与应付, 完全没有一点诚意,直到老师对其孩子丧失信心。另外,家长与老师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歧缺少一个和谐的沟通氛围,也容易产生一些难以沟通的障碍,这也很容易导致老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看法,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意见,使得两者之间的沟通不能顺利进行,这样的沟通往往就会产生这样的场景:老师成了训话人,家长成了毫不相干的听众,两者都对对方“不以为然”。这就难免陷入沟通的死胡同。其实,任何沟通都需要诚意,老师与家长也不例外,如果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能够放下自己的“架子”,家长也拿出自己的沟通诚意,这样就容易统一意见,容易对孩子选择一种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可避免老师讲一套,家长做一套,学生在两边应付而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都不理的尴尬。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

篇四:《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家长学校促进青少年成长事迹 贾昀斐,男,9岁,小学四年级学生,成绩较差,不遵守纪律,上课总是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写作业,常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他自己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接受同学的帮助。父母是个体经营者,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发现问题既态度粗暴,动辄出手。

他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上课,有的同学因为贾昀斐的屡教不改而排斥他,看不起他,有的甚至讥讽和挖苦。这使他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接受同学的帮助。 由于贪玩,完不成作业而成绩下降,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了学习兴趣。在学校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结果是自信的丧失,从而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贾昀斐的父母是个体经营者,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都不固定,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可一旦发现孩子不完成作业或成绩差,就态度粗暴,大打出手。这种方式令贾昀斐反感,产生逆反心理。

辅导方法: 1、个别面谈。常与贾昀斐作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贾昀斐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不懂就不会写了。碍于自尊,他又不愿接受同学的帮助。 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贾昀斐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 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贾昀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③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3、与贾昀斐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①要求贾昀斐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上课认真听讲。 ②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贾昀斐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③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要求贾昀斐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贾昀斐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 ④巩固期。要求贾昀斐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4、创造良好的环境。指导贾昀斐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他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

学们的友谊。 5、给予鼓励,重建自信心。 ①对他的进步行为给予肯定。并鼓励他,相信他在课堂上也能管好自己。 ②无论是在适应期、过渡期,还是在巩固期,只要他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都给予表扬,以肯定他的能力。 ③当贾昀斐在课堂上能较认真地听课时,适当提问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回答,并给予鼓励,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贾昀斐进步很快,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和同学的关系也有了改善。在他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考试有了明显提高。

{怎样和学生家长沟通案例}.

他的学习态度转变了

班主任:付雯雯

刘辉,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父亲是工人,母亲为超市售货员。刘辉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刘辉的性格比较外向,嘴很甜,人乖巧,有人缘,虽不是班里的少先队干部,但在朋友圈中说话有人听。刘辉一家原住在闹市区,后因住房拆迁,搬到城郊新建的开发小区。由于小区的建设不配套,因此小区内便逐渐形成了一个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中,有附近的农民前来经商者,也有一些小区的居民加入到个体业余经商的队伍中。刘辉的父亲便是其中一员。刘辉的父亲主要经营时鲜蔬菜。从市区批发市场购进赶鲜的高档菜,在小区农贸市场出售。遵父母之命,刘辉近半年来下午放学后也常帮助爸爸卖菜。如果儿子表现好,生意做得也称心,父亲就给儿子以奖赏,或给买点好吃的东西,或给点零花钱。久而久之,刘辉对帮助爸爸摆摊卖菜产生了兴趣,而对学习的兴趣则越来越下降。刘辉的母亲对孩子也十分放纵,她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晚上吃过晚饭后,为图家中清静,经常催着孩子出去找同学玩,10点钟以前不要孩子进家门。鉴于以上一些原因,刘辉的厌学情绪愈益增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他甚至对同学说:“学习什么,真没劲,还不如跟我爸爸跑跑腿,要吃有吃,要钱给钱,那多够味!”{怎样和学生家长沟通案例}.

刘辉的厌学症无疑是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父亲工余经商捞外块,把孩子也拉上了,还不时有所奖赏,予以“积极强化”;母亲图清闲,晚上10点之前不让孩子进家门;父母都很少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心上。处于这样的一种家庭氛围,在孩子看来,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反正爸爸妈妈不计较这个,只要乖乖听话,让父母高兴就行。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因此,娇治刘辉的厌学症,关键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刘辉的家长切实认清教育子女学习的意义和责任。

辅导方法: 1、厌学的倾向表现在刘辉身上,但其直接原因却在于家长的“模型示范”和放纵自流。因此,学校应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介绍和分析刘辉近来的

{怎样和学生家长沟通案例}.

学习变化,充分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委婉地指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晓之以理,融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 2、教师抓住刘辉这一典型事例在全班进行教育,但不要点名公开批评。可以少先队队会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围绕“重钱轻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大家明确少先队员到底应该怎么办?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是学不学无所谓,有钱吃喝自在就行?这不仅对刘辉是一种教育,而且对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动机也有积极意义。 3、适当组织几名学习好的同学或班干部定期到刘辉家中帮助他补习功课。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刘辉以具体的帮助和监督,另一方面也是对家长的暗中提醒和促进。在采取这种措施之前,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如果刘辉的家长不同意这样做,则不勉强。 4、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刘辉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 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李刚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经一段时间的辅导,刘辉学习态度较以往认真,逐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下午放学后不再跑农贸市场帮父亲卖菜。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父亲不再要孩子放学后,帮自己卖菜,母亲也时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他不再胆怯了

班主任:徐玉峰

李嘉诚,男,11岁,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很好,上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在课堂一直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胆颤心跳,担心回答不对。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人际关系欠佳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怎样和学生家长沟通案例 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