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别让他人束缚了自己 郝治博》
别让他人束缚了自己
高二·1班 郝治博
我们总会听到自相矛盾的信息,例如:生命在于运动和生命在于静止,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信息好像都有道理,但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我们无法辨别。我们变得犹豫,让我们下不了决心去选择一个来实践。
面对这样矛盾的信息,我们不应该立马就做出取舍,而是在考虑之后再做出决定。不要一味的去相信其中一方,而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想法,但往往会因为他人的意见,看法而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认为别人总是对的,自己总是错的。盲目的去跟从,没有自己的主见,而成为他人思想的木偶。在我看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光和看法,或者是实地考察一番,再做出决定。 在我小时候,我很爱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大人们被我问很很头疼。我有一次问妈妈:“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妈妈回答我说:“春夏是绿色的,到秋天就变成黄色的了。”我记在心里。第二天,老师问小朋友,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我立马就站起来回答,刚说完,就有小朋友反驳我,说枫叶是红色的。当时我气急了,就与他争论了起来,结果我输了。树叶不只有绿色,黄色,还有红色。当时我伤心极了。
这件事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明白了,不要一味的去相信
他人的话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的主见。
我认为,矛盾的信息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阶层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而产生的,时代不同,阶层不同,角度不同,产生的信息怎么可能会相同呢?
不要让他人束缚了自己,不要让他人的思想绑架了自己,不要因为他人的言语就打消了自己原本精心制定的计划。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你本来打算买一件物品,但你的朋友告诉你这件物品很不好,因为他也有一件。所以,你就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但朋友所说的问题,你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就信了,直到情况和朋友说的相反,你才后悔了。
这一切都归根于自己的盲从,他人的想法不是自己的想法,也不是所有人的意志,所以,我们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斟酌损益再做决定。
别让他人束缚了自己。
篇二:《自己的思想不能被别人束缚》
人总会有失败的时候,总会有失望的时候,总会有不满意的时候,但是请你记住相信自己就是他们最大的天敌。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路,坚定自己的选择,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的思想决不能被别人束缚! 那是一节英语课。黄老师童心未泯,便和我们玩起游戏来了。当老师教完了左右两个单词,黄老师把糖藏在手里。那糖果好像在跟我们招手似的,发出了阵阵诱人的香味。我们一个个坐姿端正,都想得到那一颗颗的糖果。 左!右!不对,是左!黄老师故意左手握紧!对,一定是左!我心里不停地琢磨着。于是,我举起高高的小手,真幸运!黄老师抽中了我!我满怀期待地准备说出我的答案时,听到同学们不停地说:右!右!是右啊!我犹豫了,那些声音仿佛在说:右!傻瓜,那只是黄老师的障眼法!我犹豫不决,答案究竟是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左?一阵细想之后,我觉得既然他们都说右,那我选右手吧。我说了右,可错误的雨点不停向我砸来。答案是左,我失望地坐了下来。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坚定自己的信念,我好没用!我好沮丧!我好难过!我好想哭&&可我知道无论遇到什么事,有泪都不能轻弹,我又把泪 赶回了眼眶。 虽然这只是个游戏,但小故事,大智慧,这件事不仅是得到糖果,不仅是自己不够坚定导致的原因,更是我生活中,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警告,她告诉我该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怎样才能自信地面对今后的生活&&只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不因别人的窃窃私语而动摇,那今后的生活会更美好! 一个人要学会放弃,放弃你不想做的事;一个人要学会选择,选择你喜欢并擅长做的事。只要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你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路,坚定自己的选择,不管别人的言语,自己的思想决不能让别人束缚! 指导老师:叶晓微
篇三:《不要让一本书束缚自己》
不要让一本书束缚自己
——评读《富爸爸穷爸爸》
齐 天
这样一本全球畅销书无需我再为之美言:赞誉的文字已超越本身何止几倍几十倍!像拉里森·克拉克:“我真希望20年前就读过这本书。”像休·布劳恩:“我希望我年青时就读过这本书,如果我的父母读过就好了,这是一本有价值的书,你应该多买几本,如果你有孙子的话,他们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你可以将这本书当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像齐格·齐格勒、埃德·柯肯博士等等全球著名的人物。
《富爸爸穷爸爸》揭示了现代教育一个巨大陷阱。一个中国人眼中经济如此发达、教育如此先进的国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本质竟和中国如此惊人的相似。这也许是人性中追求安逸、稳定的本能在全球各国都一样的缘故。正因为如此,《富爸爸穷爸爸》不仅在美国畅销,而且受到中国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关注。
不要为钱而工作,要成为金钱的主人,让钱为你而工作. 像富人一样思考, 像富人那样理财. 《富爸爸穷爸爸》运用浅显通俗的文字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富人那样思考,才能成为金钱的主人.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为财富奋斗终生而不可得,其原因在于虽然他们都曾在学校学习多年,却从未真正学习到关于金钱的知识;成功者善于创造投资机会,投资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学会驾驭风险,而不是一味的回避风险;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他们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和完善一种技能上,却不注意提高销售和发送的技能,因此越专业陷入的越深,无法自拔。
的确, 《富爸爸穷爸爸》的警句在书中随处可见,让你顶礼膜拜,心潮澎湃,但读过之后,掩卷而思,会有很多东西浮出水面,值得商榷.
他说:学校是培养好雇员的地方,而不是培养好雇主的地方.细想要是不能培养出好雇员,而只培养雇主那么谁将成为那些好雇主的雇员呢?谁又能好好在一个好雇主手下当好一个好雇员?假使大家都当雇主而不当雇员,一个只有雇主而没有雇员的企业是什么样、什么性质的企业?如果大家都不注意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陪养,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艺术性、政治家、医生、律师,世界上怎么会如此丰富多彩?企业的拥有者们生病了怎么办?等死吗?
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成功的富人吧!比尔·盖茨成为是世界首富的时候一定看过此书﹙那时该书还未出版),但他的专业知识异常丰富。孙正义、李嘉诚恐怕也没看过,他们又如和成为富人的呢?在再看看你身变的人,那些获得财富的人,很显然各不相同。再看看着者本人和富爸爸的儿子,他们的致富途径也不相同。书中所说只是成为道路中的一条,而不是全部。
虽然人的本性都一样,但各国国情、历史、文化、环境、体制、民族特征都不一样。中国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愿预支消费,如果说书中所说的那种购买资产的观念是先进的、超前、全新的、那么中国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而现在中国人反过来去追求现在美国那种预支消费的观念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呢?抛开各国的国情、环境,不因时、因地、因人而论,要想成为金钱的主人,让金钱为你工作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富爸爸穷爸爸》 如此畅销, 只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作者成
功的应用了心理学和营销学,并不只是书的内容等等。
因此,每一位朋友在读《富爸爸穷爸爸》的时候,千万不要被他的故弄玄虚所欺骗,一要看得进去,走得出来,不然你就会误入歧途,成为上当受骗的傻瓜。罗伯特先生一定会在地球的另面偷着乐:看,我不仅骗了他的金钱,而且还骗了他的“思想”,哈哈!
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不管你选择哪一条,只要你坚定不移地向前走,就一定能成功。
篇四:《作文——打破束缚·》
断束缚之丝 绽生命之彩 3、3王策
(对比式结构)
透体乳白的蚕匍匐在翠绿的叶片上,蚕丝从其口中一寸一寸吐出,再一寸一寸包裹在自己身上,直至臃肿不堪动弹不得,多可笑的蚕啊。
蚕在自己的窠臼中难以自拔,而多少时候我们也曾被束缚在止步不前?由此看来,若我们想成功,就必须剪断束缚,从习惯的窠臼出来,走自己的路。 冲破束缚是成功的诀窍。冲破束缚有时候须我们剪断身边的丝,在这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痛苦,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但只要坚持,我们终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大禹冲破了传统的治水方法的束缚,变堵为导,使水患得到解决,百姓方得安宁;罗斯福冲破传统资本主义经济放任管理的方法束缚,采取小幅度的国家经济调控,使美国经济走出大萧条;杨振宁冲破传统因不崇洋而不加入外国国籍和家庭压力的束缚,加入美国国籍,潜心研究物理,为人类文明进程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他们成功的冲破了世俗的束缚,将生命演绎得更加完美,由此可见,冲破束缚是成功之诀窍。
作蚕自缚的人只能任由时光湮没。作蚕自缚的人只能拘泥于现在,或重复他人的悲哀,他们不能走出自己的路,那生命留给他们的也只有悲叹……项羽没冲破性格的束缚,任由自己滥杀无辜,优柔寡断,最终落{我自己把自己束缚了。}.
得四面楚歌,身首异处;赫鲁晓夫没冲破传统错误经济改革的束缚,只大面积开荒,不切实际的种植,最终导致偌大的苏联解体,
他们没能冲破被束缚,固守着来的路,作茧自缚,因此生活便没有能绽放光彩。
冲破束缚并不代表放弃过去、传统。我想我们都不想见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砸烧庙的行为,也不想见到无视亿孩童性命,冲破法律束缚的三聚氰胺事件,由此可见,我们所想冲破的束缚是思维和习惯上的缺漏之处,并在我们道德认知上可行的范围之内进行的。 你还在为自己仅是沧海一粟而苦恼吗?试着冲破习惯的束缚,也许下一个点亮世界的明星便是你!切记:可如蚕一样束缚住自己!
冲破束缚,迎接成功 3、4纪恩文 什么是束缚? 束缚是一把无形,阻挡着我们前行的脚步;束缚是一个无形的桎梏,使我们陷入窠臼难以自拔。束缚使我们安于现状不愿改变,它不断的消
磨着我们前进的激情与热情,最终使我们停下脚步。
束缚也许是一种习惯,也许是一份事业,也可能是亲情友情爱情。有了束缚我们就难以走远,唯有冲破束缚,才能寻得成功 。
一寸一寸的丝包裹着蚕、束缚着蚕,丝缠的越多越厚,眼前的光明便越淡越少。蚕的专注反而将蝉紧{我自己把自己束缚了。}.
紧束缚,无法冲破束缚,蚕的未来只是一片黑暗。 冲破亲情的束缚,南丁格尔依然的踏上了治病救人之路。他不顾亲人的极力劝阻,为了理想放弃了亲情,他没有将自己的爱仅仅局限于家庭,而是将自己的大爱洒向了世界。他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和平使者,它的名字永留青史。
冲破了世人的偏见,马丁.路德金让黑人也能昂首挺胸与世界。“我有一个梦想,人人生而平等。”为了这一梦想,他与世俗斗争,与偏见对抗,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他终于让所有黑人摆脱了肤色的束缚,平等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冲破前人的束缚,一代书法家米芾独创一派,走出了自己的路。幼时,他习得的前人书法之精髓,模仿前人字迹以假乱真。但他未被前人束缚,吸纳前人优点,融合自我见解,他终于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邓小平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大胆改革开放,让中华崛起;约翰.尼德普冲破陋习束缚,终成一代影帝。他们都冲破了束缚自己的茧,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 而那些不敢冲破束缚的人,失败也便是在所难免。子路被僵化的教条束缚,与敌人交战却还想着正衣冠,终难逃一死;商纣王被声色犬马所束缚,只能身死国灭;装在套子里的人被保守思想束缚,只能成为笑谈。那些甘于束缚的人被无形的丝越缠越紧,又何谈成功呢?
当然,冲破束缚只是指摒弃迷惑自我,促使自身成功的因素,而不是打破一切规则,逾越与法律之上,冲破束缚可以是创新、改变,却不意味着反叛与叛逆。不要将束缚于他人的关心指导混为一谈。
不要如蚕一般可怜而可悲的作茧自缚,让我们勇敢地冲破束缚,拥抱成功!
打破桎梏,放飞我心 3、4宫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作为一只渺小的蚕,我“专注”地吐着丝,坚持着顽固,终于,丝将我裹住,那沉重的黑暗压抑呼吸"" 我明白了,我该咬断这丝缕,打破桎梏,放飞我心,让自己拥有光明的生命。
谁把香焚乱,散释了纵横思绪,回溯那斑驳的旧年,不禁扼腕:楚国没,身家毁,你灵魂的棱角嵌不入时代的模底,滚滚汨罗成了你的英雄冢。屈原,若你能打破桎梏,战胜痛苦,走出阴霾,那这大好河山说不定会是另一番色调。
战非罪,烽火灼烧,穿越了时空,燃疼了记忆:1918年,德国斯巴达克同盟在柏林发动十一月革命,王宫门前起义者视死如归,伤亡惨重,却无一人越过草坪攻击,只因草坪上的标语:“禁止穿行”。这份“守法”无疑令人心痛,这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若能打
破桎梏,脱离保守,开创新路,那这战争又会减少多少哭泣,减少多少牺牲,增添多少胜算。{我自己把自己束缚了。}.
是纵身一跃将一腔英雄血埋葬于汨罗江的屈原也好,是宁死“守法”将生命无谓放弃的起义者也罢,他们无疑是用内心的顽固,为自己做了一个笼子,那些丝越缠越紧,越箍越有力,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喘息,身死心亡。无法打破桎梏,就无法救赎自己,死守在一个角落,哪里会看到那明媚的温暖的阳光?
仰望浩瀚的苍穹,那份深邃令人歆往,思绪蹁跹,我听见那泣血风中飘传的凯歌:一代霸主,今为奴隶,寄人篱下,苟活于世,可一心雄志哪可弃?走出痛苦,走出阴霾,勾践,他没有被挫伤囚死。卧薪尝胆,岁月流淌于断刃身旁,那日,三千越甲吞并吴国,鲜血比酒浓烈,挥洒的乃是一片绚丽壮美。一代枭雄,君临天下。
吸一口沁人的空气,收回游弋的思绪,感受时代的气息,如今的世界愈发美好,新世纪的中国也愈发繁盛,这得益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打破桎梏,脱离了苏联体制,发展二字有了结果。
是走出挫败重现傲风的勾践也好,是创新改变新推的治国良策也罢,这无非均是因为打破了桎梏,才获得了崭新的优美的姿态。
人生路上,我们总在用“蚕丝”束缚自己,那丝中
篇五:《束缚让我如此美丽》
美丽,不是外表的光彩照人。那么是什么呢?也许你会禁不住这样问。是灵魂?May be yes may be no。对于美丽这样复杂的字眼,我有自己的诠释,不一定是独到,但一定是专有。人们永远渴望自由,渴望飞翔,主张人权,自然而然地,束缚便成了人们厌恶的字眼。他们一度认为当灵魂获得自由而飘飞,他们的美丽也随之升华。我不以为然。束缚——在我看来是一种修养,你相信吗?束缚并非枷锁与牢笼的代名词,着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关系,我从来不把这两者相互挂钩,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束缚是存在于我们思维中一种理性。帮助我们克制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组一个积极的人。面对社会上各类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充斥着的诱惑与贪婪,我知道sayno,我懂得拒绝;比起那些身着西装革领却因放纵自己的私欲而堕落的脆弱者,我是不是闪光了呢?他们美丽,西装革领;我不否认。但那只是表面的浮华。就像一朵香花,花朵的艳丽不过是点缀,绿叶下面才是重点。而这些人的重点已经毁于一旦。我的美丽不在我身上,而来源于这类人的衬托在他们的堕落里,我有如鹤立鸡群不是吗?只因为我会束缚。我会束缚,与此同时我也自由。因为我对自由的理解是:束缚=自由。歌德就曾对伟大诗人拜伦的死作过这样的评论:“毁灭拜伦的是他放荡不羁的性格。”是的,拜伦甚至曲解了自由,然后他随波逐流,那不是自由,他觉得一切都太逼窄,最后走向另一个极端。他撒下的是苦籽,怎么可能结出甜果呢?自由不是冲动,更不是放任;束缚同样也不是死板的压抑,强硬的克制。考试将至,棉队朋友的盛情邀请,我婉言谢绝。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捧着红光闪闪的荣誉证书,那些在台下因考试前一天彻夜玩耍而落榜的朋友,会黯然失色。我约束自己收获硕果——当留念相机“喀嚓”的一刹那,我微笑,因为我知道此刻的我最美。等考试结束,我放肆地闹,大声地喊,但我仍旧不会因一时兴奋而把“再接再厉”抛诸脑后。我仍旧约束自己,束缚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我自由的同时。于是,束缚与自由同在,自由与美丽同在,束缚与美丽同在。后记:月亮高挂天际的夜晚,站在《星空下》,自言自语:“我知道即使在《一千年以后》,束缚依然让我《不得不爱》,没有《一万个理由》只以为,束缚你竟让我如此美丽。”
篇六:《每天给自己一个宽慰_第五个宽慰 当思想束缚了你,放下背负才能释然》
无穷的欲望引导着我们追求所谓高质量的生活,现实却无法让我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在忙碌和追求当中伴随了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其实,恶劣的生活不是源于别人的罪恶,而是因为心灵受到了错误思想的束缚。学会放下才是明智的选择。放下思想包袱,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和荣辱,让一切顺其自然,给自己一点儿愉快和一点儿微笑,生活中就会少一些怨恨和痛苦,心情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心宽者无私,无私者无畏
人活在世上之所以有太多的痛苦,归根结底是因为私心过重。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虚荣和满足。当然,人活着若没有任何追求,就成了一具具的行尸走肉,生存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了。至于追求的方向,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则是最难把握的。
我们鼓励那些凌云壮志,也追求宁静致远的淡泊,两者之间似乎有点自相矛盾,然而,两者并无多少冲突之处,比如千古名相诸葛亮一方面有着青史上无法抹去的功勋,在生活上又是十分清贫的,他的意境幽远和心态旷达正好折射出整体的中华民族的追求来–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的正确追求。有了这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也就做到了无欲则刚,就可以潇洒走路,轻松做事,取得成功的把握就会大一些。
居里夫人是20世纪著名的科学家,她发现镭轰动了世界,因此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一时间,居里夫人的名字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外国科学家纷纷发出的邀请函,各地政要寄来的贺卡,如同雪片一样纷纷而至。怀着崇高敬意的人纷纷前来拜访,索要签名,请求合影……这和居里夫人只是一个穷学生时备受冷落的清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着今日的荣誉奖章和金钱等让旁人羡慕的东西,居里夫人依然是淡淡的,没有丝毫的夸耀与自满,表现出来的,永远是高贵的品质和那种谦虚的笑容。{我自己把自己束缚了。}.
有一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这位科学家,准备把她的事情报道出去,却遭到了居里夫人的拒绝,她说:"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人。多谢您的关心,我不能配合您的这次采访。"
有许多朋友劝说居里夫人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面对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居里夫人坚决地拒绝了:"这种违背科学精神的事我不能做。科学家应该不受限制地发表出个人的研究成果。发现镭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偶然的事情,在这上面我们没有任何优先权,镭对于病人来说是有好处的,应该把这个伟大的发现交给工业界和医学界来广泛使用,不能成为我们谋私利的工具!"
一向清贫的居里夫人并不在乎巨额的诺贝尔奖金,而是把大部分的钱捐赠给了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朋友和她的老师、亲属等,自己还是坚持过着清贫的日子,有一次她想给自己的房间添置两把椅子,又怕椅子会使休息的时间加长而不能更好地去工作,最终也没有买。
瑞士的日内瓦大学准备聘居里夫妇去做大学教授,并且愿意为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当时的居里夫妇还只是普通的中学教师,这样的待遇可能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条件,但又可能影响甚至中断研究工作。再三考虑之后,居里夫妇谢绝了日内瓦大学的邀请,继续选择在那间破
旧的实验室里做实验。{我自己把自己束缚了。}.
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后来因病逝世。居里夫人将他们研究出的价值100万法郎的镭,无偿捐献给了研究癌症的一家医院。许多的朋友都在责怪居里夫人,说应该把巨额的财富留给自己的孩子。居里夫人解释说:"贫穷固然是不大好受的,但富裕也没有必要,有了铜臭反而更讨厌。我捐献镭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治好病,让病人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就足够了。"对待孩子,她的要求则是,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她给孩子们留下的独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就是给孩子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爱因斯坦这样评价他所尊敬的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颜回的评价,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追求的决不是物质的富有,而是精神的愉悦和道德的高尚。没有亲临其境的人很难理解颜回的快乐,更不懂得安贫乐道的真正内涵。只有一个人的思想升华到崇高的理想中去,不因为物质财富多少的羁绊而能从心所欲地去享受人生,就真的是苦亦乐、困亦乐了。能够有这样修为的人,内心深处一定有着崇高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没有精神支撑,断难有人做到这一步。因为,这是一种不被物役、乐天知命的精神。
接受不完美才能更完美
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诱惑,我们完全有理由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憧憬。由于欲望本身就有的无止境性,人们在追求理想憧憬的时候,也就希望追求尽善尽美。我们可以追求完美,只不过不能用完美主义来作为评价是非的准绳。
"完美"是个美丽的词眼,可惜,宇宙之大,却无它的容身之地。生命中不可能每天都是艳阳高照,璀璨的星体也不是想象中的纯净如水晶。画中的青山绿水,走近它时却发现河水浑浊,泥沙堆积。一切的完美,只不过是想象中的虚无缥缈。
现实和理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是普遍存在的社会规律和自然现象,我们无法去拒绝。过分地追求完美,会遇到太多失败的尴尬。造成的痛苦与失落也在所难免。为了不让自己的心灵受到过度的伤害,我们应该学会放弃,去接受已经存在了的不完美。
古时候,一位老和尚在圆寂之前想在弟子中选择一个人作为衣钵传人。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里,老和尚将弟子们带到一片果林前。此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上沉甸甸的果实发出了诱人的香味。老和尚吩咐弟子们说:"你们各自选择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寻找一枚最大最好的果子出来,不可以走回头路,不可以做第二次选择。"
弟子们出发了,在寻找过程中他们都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以寻找那颗最大最好的果子。等他们走出果林的时候,老和尚正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他们。只有大弟子手里拿着一颗极为普通的果子,其他的弟子都是两手空空。
大弟子说:"这颗果子虽然不是最大最好的,我却认为这是最完美的。所以就把它摘了下来。
篇七:《我相信我自己》
别人都说我的数学学的好是基因好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一直遵循我的原则,服从自己的态度,尊重自己的选择我从未怀疑过我的能力我从未怀疑过我的正确率我从未怀疑过我的速度更从未怀疑过我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甚至,没有一丝丝怀疑我自己的念头!不要理会别人算出来的答案是别人的而,不是你的自己算出来的答案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别人的成果轻如鸿毛,转瞬即逝不要人云亦云那样,只会使你迷茫,不知所措时时刻刻要想着我,有这样的能力为何要去做别人成果下的奴隶?很多人不敢在算出答案后大声地喊出自己的答案为什么呢原因是不够自信,没有胆量,缺乏勇气不要在乎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只要你无愧的付出过,认真的演算过不管对与错你,永远是当之无愧的正确者!放开你,被你自己束缚的心灵枷锁吧勇敢地去挑战数学无虑地在数学海洋里畅游吧放肆地在数学草原上奔驰吧勇敢地在数学山峰上攀登吧从现在开始,让思想,自由地飞翔!
篇八:《做最真实的自己》
做最真实的自己
生命中有一种轻,比重还难负荷。那就是——失落自我,为别人活着。人很少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所爱的人就是为所恨的人或其他无关紧要的人而活着。人的一生就是失去散灭。无奈之感常逼使我们在意旁人,疏忽自己。{我自己把自己束缚了。}.
有很多时候,我们下意识地在一隅用旁人的目光与口型来束缚自己,以至踌躇不前,以至无法执着于自己的方向。大事小事都要顾虑到旁人的看法,如同缆绳自缚,最终受苦的还是自己,弄得自己神经不能松弛,使自己无端受到许多纷至沓来的烦恼践踏。
人生苦短,为什么要在活着的有限时光自我折磨?为什么要患得患失,活得像一只惊弓之鸟,痛苦莫名?谁有精力成天处心积虑地去讨好别人、适应别人?
受约束的是心情,没有约束的是生命。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我们不应该为负担别人的目光而生存。可见,不是世界不给我们轻松,而是我们自己亲手扼杀了轻松。是思想、是物质、是种种欲望的因素,使我们失去了品尝生活乐趣的兴致与品味。
这个世界最缺的是两样东西:从容与友情。由于缺少从容,我们很难见到步履雍容、乾坤朗朗的人;因为缺少友情,难得遇到品格高旷、情趣盎然的人。这世间,只有一个人能够跑到你背后,去追寻你身影里的落寞与痛苦——那就是你自己。
想着依赖什么,是很惊险的想法。自己才是自己皈依处,那是你内在的空明状态。你是自己的囚徒,还得靠自己去释放。当意识到不自在的时候,你便有了自在。记住希腊特菲尔神庙门上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
让我们以生命之火点燃自己,去找回失落已久的自我。重新认识之后,在人生的大旷野中,确立属于自己的品质与风格。施以合体的心理引导,卧则高枕无忧,立则挺拔伟岸,行则昂头走自己的路,随别人怎么说。没听说:“芭蕉叶上无愁雨,只是听时人断肠”?没听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古诗也这样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才是我们生存方塘的源头活水?懂得爱、爱人、自爱的心,
就是那半亩方塘。敢爱、敢恨,从容淡定的真性情就是那源头活水。
把自己还给自己,做最真的自己,这才是正确的生存姿态。这样的人生才算是痛快的人生。
篇九:《自由与束缚》
“自由是什么?” 我不断地询问着自己试着去寻找可能的答案,可每次都无疾而终,这似乎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不难发现的是:“我们对于自由的渴求总是伴随着某种过度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发展的”。比如:在真正独立以前我们都依赖于自己的父母同时也意味着受父母的约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客观存在,导致追求自由的意识日益增加,最终想要摆脱父母和他们无形的约束。举一个很普遍的例子:当我们在成规化的生活状态下(比如说日复一日地从事无新意的工作、高三的学习生活等等),很容易产生渴望轻松、渴望放纵、渴望自由的想法,而且是一种异常强烈的愿望。但同时也不难发现:过度的自由同样也会导致寻求束缚的愿望。当我真正摆脱父母,一个人毫无约束地在外面生活时,时间长了,我便开始怀念家的温暖,父母的宽容与慈爱,想再次投入父母的安全港湾;当辛苦工作之后得到一个冗长的假期时,或者结束了高三紧张的学习步入到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后,时间长了,我便开始厌烦每天的无所事事与慵懒无为,想赶紧投入到下一轮的工作或者学习当中。由此来看,我们是在自由与束缚的状态中循环往复、苦苦挣扎,似乎我们追求束缚与追求自由的意愿是同等强烈的。
追求自由与追求束缚产生的根源究竟在哪?他们真的是互相对立排斥的么?这都是挺有趣的问题。
在我看来,想自由意味着想独立,而想独立其实是为了证明我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证明我自己跟其他任何人都有着不同之处,我单单只是我自己,任何人都不可替代。这也就说明想自由最根本的愿望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感,独一无二的存在感。当有一个人从内而外和我们一模一样并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时,难道我们不会怀疑自己到底是谁?难道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存在感顿失而恐惧万分?至于追求束缚的根源,我想大概和想要摆脱孤独感的愿望是有直接联系的吧。孤独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感受。当我们从脱离大自然的怀抱进化成人的那一刻起,也许孤独就注定了要永久伴随着人类。而我们的诞生更加剧了这种感受,我们在母亲的身体里被孕育成长着,从无到有直至通过分娩而来到这个世界,这是一个融合与分离的过程,我们本与母亲连为一体,最终却被迫与母亲分离,一分为二,开始独自承受这世界所有的一切,难道这不是孤独感根深蒂固的原因之一么?于是,我们得想方设法摆脱这种消极的感受,而摆脱这种感受最直接的办法便是重新寻找融合为一的状态,重新由二甚至多变为一,束缚就能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当许多人像你一样每天辛苦劳作、早出晚归,完全没有发挥自我潜能的机会;或者大家共同为着考大学这一目标而奋斗,努力学习、发愤苦读,看起来大家并没有什么不同时,你会发现你已暂时摆脱了孤独感摆脱了焦虑,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你依赖着这个集体,他减弱了你对孤独的感受。当然,消除孤独感的终极方式是爱,只有爱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完美融合,至于再说下去又是另一篇文章了。在生活中,若你追求绝对的自由,你将获得更多的存在感,但孤独感会日益吞噬你的内心;若你追求绝对的束缚,孤独感将逐渐离你远去,但你会发觉你的存在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求得存在感与摆脱孤独感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毕生奋斗目标而指引着人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又享受着束缚。
自由与束缚哪个更好?这似乎并不能给出明显的答案。绝对的自由于我而言同绝对的束缚一样都会导致自我的毁灭。绝对的自由能产生出我们个人对束缚的最大愿望,而绝对的束缚同样也能使我们无比渴望自由。这样看来自由与束缚就像一只手的两面,但他们同是一只手,是相辅相成的。再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如同施虐狂与受虐狂的关系,施虐狂拥有着绝对的自由,他需要掌握所有的主控权,不存在半点被动;而受虐狂则甘愿被剥夺所有的权利,将自己完全交给另外一个人掌控,是绝对的束缚。而他们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施虐狂其实像受虐狂一样可悲,如果他们任何一方缺少了另一方,那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煎熬,活下去也失去了意义。这显然是一种病态的表现,病态在于一个正常的人应该是兼具施虐与受虐两种性格,他们相互制约又能达到平衡,而施虐狂与受虐狂却过度地发展了其中一种,从而导致了人格失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半个人,而不能说是完完整整的一个人,这种关系恰恰切合自由与束缚的关系。
因此,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追求自由与追求束缚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作为一个卓越的人,他应该具备平衡自由与束缚的能力,而不是被自由与束缚控制住整个人生。他的自由与束缚都是相对的,他不随波逐流,不盲从众人所云,不屈服于体制,内心自有独特的思想见解,信仰理念;同时他又不放纵自我,不无所事事,自身有着严格的行为准则,秉持实在的原则。两者相互制约而并存,合二为一,当达到如此折中均衡的状态时,不恰好击中了我们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的核心么?而《大学》中也无比贴切地阐释了这么一个归一的道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愿自己也能成为上文中那个卓越的他,也像希望自己一样希望所有人都能成为他,这样,他即是我,我亦是他,全人类融为一体,都是在自由与束缚、在存在感与孤独感中寻找平衡,努力生活着的那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