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眼中的高考 我眼中的高考为题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我眼中的高考改革》

我眼中的高考改革

说到高考,想必每位同学和我的感受一样,那是多么磨利人的岁月,在那个每天只有三点一线(三个地点是厕所,教室,家里)的日子里,只为了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便放弃了其他所有的爱好与娱乐。一句话,求高分,就是求未来,现在那个日子随着时间的行走,我可以大谈不求高分,求我们的能力与智慧,分数决定不了人的一生,大学也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命运。我想说,过去的高考改革是有所不妥的,现在也依然。

去年我看到一部电影是讲为高考而努力的莘莘学子们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班主任说了很多经典的台词,比如:“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发卷子!”“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就算拼个头破血流,也要给我冲进一本的大楼!”“提高一分,你就有可能干掉的是上万人!上万人!懂吗!!”“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破釜沉舟,拼它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它个无怨无悔!”“高考不仅仅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所以在这里,我要给各位家长提一个要求:没有什么比你孩子高考更重要的事了!所以你们有要破产的,请坚持坚持,熬过这一百五十八天;有要离婚的,也请先凑合凑合,等过了半年再说。现在你们最高的使命,就是高考!跟我高呼,奋战一百五十八天!为了孩子美好明天!”,看完后便觉的世界上只有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如此那些为高考而自杀的人可以说是死的其所了,只能说是那些自杀的人是犯傻,犯傻在了现在教育制度的刀剑下。教育的本质到底什么呢,是培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还是培养出可以在试卷上得到一个洞幺幺的白面书生?我想大家想的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将这种特长的技能放大,得到发展,而不要在那些毫无关联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说到浪费时间与无聊,中小学老师更值得一提,生字抄十遍,背诵全文,我不懂教育,但是我在初中我真不知道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下来对我现在有什么意义,除去那些华丽的辞藻,几乎没有任何一点让我触动,而那些华丽的辞藻,华而不实,说不好哪天走到朱自清描写的那个池塘,发现池塘臭气熏天,可能我会为历史而感叹的,那些华丽的辞藻可能会让我吐个不停。

由于这学期课少,读闲书的时间便有了,情感空虚的时候,就需要拿一些带有情感的文字喂饱自己的大脑。最近读到韩寒的《十年文集》,我很赞成韩寒对

现教育的看法,有很多的不公平,也有很多的不合理,就学英语来说,我也真不知道我以后在家乡甘肃就业的话对学不学英语有什么帮助,不是学不学的问题,记得早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了这门课程,到高三毕业,每天早上几乎天天背单词,背英语,最后呢,还是不能够与外国人交谈,这么多的时间,浪费极为可惜,如果花在学某门技术上,可能已经是高级工程师了,关键是花在了与自己未来毫无关系的事情上,如果要出国,直接去国外好了,三年后必定是流利的英语,你不可能比三岁的小孩子都笨吧,三岁已经可以听懂汉语了。

最近这几年一直提倡给学生减负,减来减去,依旧是残酷的高考竞争,政府说,我给你们减负了,父母老师说,你要比别人考的好,就不能给自己减。这种以笔试选拔人才的方式,只能在激烈的笔试竞争中一决胜负,而不是真正的选拔有特长,在某方面有所擅长的人才。

篇二:《我眼中的高考主题班会教案》

我眼中的高考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名称】我眼中的高考

【活动背景】新一年的高考刚刚结束,高中的时针即将跳到下一个刻度,时光飞逝,高考临近{我眼中的高考}.

【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高考,树立高考理想,懂得珍惜现在,珍惜时间,为迎战高考实现理想而努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

{我眼中的高考}.

【活动形式】班长主讲,全班讨论参与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过程】{我眼中的高考}.{我眼中的高考}.

【班主任小结】

很欣喜的看到同学们对高考都有清晰地认识,同学们都有理想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希望大家把理想放大,让目标清晰。

青春的成长中,不可能占有全部的快乐。你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旁人不会有的成就。人生过早地享受舒服和闲适,其实就是对未来幸福的透支,青春就是来吃苦的,是为未来奠基的。

这个规则最大的特点不是折磨人,而是公平。遵守这个规则,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刻苦学习,考高分,从而脱颖而出!同学们,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希望大家从今天做起,为了明天开始战斗!

【班会后反思】

篇三:《我眼中的高考改革》

我眼中的高考改革

我们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劳动者,进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而说到教育改革,就不能不说一说我国的高考制度。其实人才的选拔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几经变迁的,最早是贵族世袭制度,然后是九品中正的推荐制度,其实也是变相的世袭制度,无一例外都是有一个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决定的。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使不同出身、不同社会背景的学子们第一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地获得跻身管理阶层的机会,更是下层社会向上的希望。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一百年了,然而,我们今天回过头来反思,应该废除的是考试的内容、而不是考试制度本身。建国以来,以高考为主体的教育考试制度,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了大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无疑是成功的。文革十年,废除了高考,采用推荐上大学,严重的后果也是有目共睹的。高考制度是当今社会最公正的制度,需要改革的仅仅是高考内容,而决不是制度本身,本人也提出几点建议:

1. 理工科大学考试科目:数学(150分)、物理(150分)、生物化学(100分)、语文(100分)、英语(100分)

{我眼中的高考}.

理工科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专业科学技术人才的地方,而数学和物理是最能衡量一个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我们几十年的数理化教学和考试内容无疑是成功的,这也是我们在国内外都培养出大量可以人才的基础,只是在当今高考中占的分数比例太小了。

在八、九十年代,曾经把生物列入高考科目,但最终失败,其原因是未能向化学一样形成一门严谨的学科,而是变成了一堆枯躁的背{我眼中的高考}.

诵题目,最终的后果是一代人的生物科学常识偏低。

语文应加大作文的分数比例,对于理工科考生,应该以说明文为主,难道大家没看到很多大学毕业生以考过英语六级,却写不出一篇产品说明的例子吗。

至于英语,应该在小学成为一门主课,18岁以前能学什么样就什么样了,大学除了专业英语外不再列为主科,让20岁的人再去学语言不是十分荒唐的事吗。

{我眼中的高考}.

2. 文科大学考试科目:语文(150分)、历史(100分)、英语(100分)、数理化(100分)

作为一个文科考生,能写好文章是最重要的,我过一千年的科举都是以一篇文章定成败的,因为作文不点反映一个人的语文功底、文学素养,更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所以作文起码应占语文总分的一半。

我们最需要改革的是语文教材,我父亲50年前读《荷塘月色》、我20多年前读《荷塘月色》、现在我儿子还在读《荷塘月色》,不能说《荷塘月色》不好,可难道我们就没有别的好文章了吗,还有更多的课文,简直就是垃圾,每当看到我儿子学那些低劣的文章,都感到特别的悲哀。

还有一个需要改革的是历史教材,我上中学时学了几年历史,中国的几千年灿烂的文化说得很少,好像是几千年的黑暗,最闪光的竟然是若干次农民起义,长大后多看了几本书,才知道历史的真相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们的祖先有灿烂的文明和辉煌、也有亡国灭种之痛、有春秋大义之士、也有卖国求荣之徒。学习历史对培养一个人太重要

了,古代的皇帝和大臣们学习什么,主要是历史。

高考扩招后,把许多本应上职高和技校的学生收进了大学,毕业生质量整体下降,毕业后又找不到工作,感觉受了欺骗,而合格的技术工人却非常少,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荒唐的扩招,拿国家的未来开玩笑。

有人提出不能一考定终身,建议把高考分解成若干次考试,甚至到学校的每一次小考,这就更加荒唐。任何考试,只要是着为选拔的标准,关键是要同一套考题、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和评分标准,除了高考还能做到这一点吗。

至于老师推荐更是误国害民,那会直接导致整个教育系统、甚至整个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全国各省要统一考题,统一分数,起码要按各省考生比例录取,可是这已经超出教育改革范畴了

篇四:《我眼中的考试》

我眼中的考试考试这词语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已经是很熟悉可,作为一名学生考试是逃不掉的,正所谓的高考,是我们高中生最怕之事。曾有人提问过:“为什么会有高考呢?没有不就是很好麽。”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曾有科学家解释说:“高考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含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高考,二是婚姻。”所以说高考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假如说一个人他高考考砸了,那么他的未来就会添加一份困难,并混入昏暗的世界里,这有着巨大的影响。期中考试快要到了,从以往的成绩来看,是让人觉得头疼的,如今也不过如此依然还是那个让人头疼的成绩。因此就更讨厌考试了,下面我应该怎么样去面对这次重要的考试呢?记得政治老师跟我们说过:“在考试的前提下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应合理安排好每一科的复习时间。”我觉得自己的行动完全脱离这句话,因为考试前段时间给自己压力过大,紧张等现象。“不”我不能再这样盲目下去,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正确地面对每一次考试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每当考完试之后,应该更清楚自己当前的不足,更清楚自己的水平,反省下自己并找出考砸的原因便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法,去迎接新一次考试的到来。祝大家在每一次考试中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每天一笑】有次坐公交,挤都挤不进去,关门就走,还有个人在大喊:师傅,我包夹住了。司机是个东北人:包夹住了,这不是人没事吗!走了一站地,师傅打开门说:哪位包夹住了,现在可以拿出来了。有个乘客幽幽的来了一句:包夹住了,人没上来。【每日写作指导: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写作能力】

写作一直是语文中重要的一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语言应用的考察,也在考试分数中占有较大比例,但是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同学们来讲却一直是个难题。 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教学思路灵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

分数固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应当也是能力的提高,靠一次、两次的押题或许一时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但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及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问题是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专家告诉大家不妨用刘勰的话说“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间”启发他们: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谈如何生活,体察入微。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的水喝”,可见观察是中学生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结合课本中的名篇交给他们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学了《我的老师》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尊敬的老师,让他们明白老师的高风亮节,除了表现在批改作业到深夜,或带病上课,累倒在讲台上等外,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以前,同样的材料上代人用来赞颂老师,下一代“涛声依旧”。似乎老师永远是身穿中山装,口袋里插一支钢笔,不苟言笑;老的,少的,农村的,城市的,一个样。通过观察,让其明白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科目的老师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精神面貌、教学方式等都有差异。当今教师不但追求内在美,还注重外在美;他们不仅仅追求脚踏实地,还注重巧干。课上,他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评估论今,妙语连珠;课外,他们驰骋球场,泼洒丹青,舞文弄墨,雅趣如流。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实践证明,丰富的写作素材,都是靠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来的。

要关注生活,博采众长。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广泛阅读的重要性。老师应当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可写身边的人或事,也可摘录一些名言警句、优美的段落,或介绍一部生动的有趣的影视剧作;规定每月读一本优秀期刊;每个假期读两本名著,如学了《美猴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建议学生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施耐庵的《水浒传》,让他们领略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法。

我们只有“行万里路”——广泛深入生活,只有“读完卷书”——博采众长,才能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篇五:《我眼中的清华》{我眼中的高考}.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它所在的地区曾是北京的名胜园林区,最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这里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道光 皇帝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为近春园,东边的一部分仍旧叫做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清华园”这个名字的 最早由来了。{我眼中的高考}.

而要说到清华大学的建立,则是和一起重大的国耻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相联系的,所以老一代的清华人都把我们的学校称之为“国耻纪念碑”。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于1901年与八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 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加在一起为9.8亿两。当时的美国政府分得了3200万两,折合美元为2400 万元。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中国的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据理力争.谈话间海约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这说明美政府已发现其有关部门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之中,有“浮报冒报”的现象.梁诚非常机敏地放弃了谈判战略,不再去和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还是用银的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于是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

1906年初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送呈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份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同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1907年明恩溥发表《今日的中国和美国》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应该多让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去美国留学. 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动、鼓吹下,罗斯福给国会提出了一个谘文,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学及其它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意,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谘文.同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实应赔偿”,内容包括美国出兵中国的军费赔偿及美在华商人与传教士的损失赔偿.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

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因此他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

1908年10月28日,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则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被派遣的学生,必须是“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当年龄”,中文程度须能作文及有文学和历史知识,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听讲,并规定他们之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 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 同时,中美双方还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务部负责建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于是,1909年6月,北京设立了游美学务处,这就是清华大学的雏形.1909年8月,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游美肆业馆的馆址,学务处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学生,从630名考生中,录取了47人,于10月份赴美.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 1910年8月又举行了第二次招考.400多人应考,最后录取了70人.这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中,后来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胡适,他当年考了个第55名.同榜中还有后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在此后十多年间,据统计,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就达1000多人.到1924年6月退回余款本利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在清亡以后继续利用庚子赔款选拔留学生.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其余的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成立“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或称“中国基金会”),掌管的金额为1254·5万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 中国人和5名美国人组成的托管董事会.其中的相当部分金额以奖学金的方式提供给清华大学.1949年掌管“清华基金”的杰出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到台湾后,又利用这笔款项创办了新竹清华大学. 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 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部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于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1911年,第一批校舍建成,1911年4月29号学校开学, 取名为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历史纪元了。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校园占地约450亩,全校师生只有1000多人。直 到1925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当时设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三个部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1928年8月17日,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校长.那一年开始公开招考留美公费生.1933年,又开始公开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学生. 1928年成立“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开始得到长足

的发展,1929年,清华大学最后一班留美预备生毕业,结束了我们的留美预备学校的历史。美国用心良苦的教育计划,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赔款(胡适是第二批)而留美的中国学生,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成了中国学术界最闪亮的明星,而他们的言传身教,又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

到了30年代,美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而同时,美国人在中国建立了12所教会大学,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学.教会医院则出现了协和医院,洛克菲勒基金会则资助了中国学者们的农村调查与考古行动.

1931到1937年是清华大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这一时期被清华人称为“黄金时期”。 但是很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北平非常不平静,很多大学开始南迁,清 华大学首先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又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西南联大也坚持了 8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是清华历史上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如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中国“两弹元 勋”邓稼先,都是毕业于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吴晗等,都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正是这四个字鼓励清华的学生 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才迁回清华园复校,当时只设了文、法、理、工、农等 5个学院,共26个系。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发展工业的号召,调出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其中文科基本上都并入了北京大 学和人民大学,理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其他的院系则成立了一些新的学校,比如现在的北京农业大学,就是我们的农学院分出成立的,还有总理温家宝的母校

中国地 质大学,就是当时清华大学地质系分出后成立的,还有因为神州五号升空而名声大噪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是当时我们的航空航天系分出成立的。当时的清华大 学,只留下了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文科、经济和管理类 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1年,在教育部批准下,我校成立了医学 院,2002年4月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04年5月18日,清华大学恢复了航空与航天系,并将他扩大为航空与航天学院,它的首任院长是神州五号的总设 计师,清华大学1952级校友王永志先生。

清华大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13个学院,53个系,成为了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 济、管理、航空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是:到2011年百年校庆之时,争取把清华大 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近春园遗址公园, “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到同治年间,同治皇帝想重修圆明园,因此拆 除了近春园的所有残存建筑,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圆明园没有修成,而近春园的所有建筑材料也不知去向,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现在一提到荒岛,清华人 都知道是这个地 方。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

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孔子的雕像、纪念碑和对面山坡上的零零阁也都是清华的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在清华大学像这样的小纪念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在这里我要简单给大家介绍两个清华大学的著名人物,第一个是吴晗先生。吴晗是清华大学 1934届毕业生,在校时因为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戏称为“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 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严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惨死于狱中。后 来,清华的师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亭内匾额“晗亭”两字是1984年邓小平亲笔手书。

与晗亭相连的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的意思,临漪榭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在我们正前方的这座亭子,叫做“荷塘月色亭”, 关于这个亭子,还必须提到一个人,它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作家朱自清。朱自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于1925年应聘来清华执教,前后担任过 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图书馆长等职。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都读过朱自清写的散文,像《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 的景观。1927年7月 由于蒋介石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眼中的高考 我眼中的高考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