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地理听课反思建议 初中地理听课反思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高中地理教学建议》

地理学科课程计划安排

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并结合我市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进行编写,共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以及高三两轮复习的教学建议。

一、课程总目标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知道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现状分析

(一)现状

1.通过二轮六年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地理学科已形成比较系统的校本课程体系。每一课时教学内容都有了相应的学案、教案。

2.通过校本化的课程实施,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引入课堂,形成地理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3.教学中更加重视地理图表、图像的分析,学生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4.通过每堂课的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课堂教学不断趋于完善。

5.地理教研组各成员对地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实施有了更系统、深层次的认识,并在小高考、高考中取得丰硕成果。

(二)问题

1.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掌握的局限性,制约了听课的效率和知识的掌握;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何时补充初中地理知识,补充什么,用何种方式补充存在困惑;

2.高一学生思维的浅层次及空间思维的缺乏导致必修1第一单元的学习具有一定困难;教师在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学广度和深度上有些纠结;

3.人教版必修1是整个高中地理最难的一部分内容,高一学生思想上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课后无巩固时间,许多学生该部分知识掌握差,给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留下很大的隐患,特别是选地理的学生今后

学习很困难;由于课时紧,教师在必修1教学节奏把握上很困难,即教师在内容取舍和节奏把握上还有困惑。

4.学生课堂实验和课后考察活动太少。

三、各年级教学进度

高一:

1.第一学期完成人教版必修一的学习——地理模块1学习。

2.第二学期完成人教版必修二的学习——地理模块2学习和必修三第一单元。 高二: 必修班:

1.第一学期完成人教版必修三;复习必修二和必修一; 2.第二学期小高考迎考训练。 选修班:

1.第一学期完成1.世界、中国地理概况;2.人教版必修三;3.海洋地理(如果期中考试后只有2课时,则《海洋地理》放到第二学期)。

2.小高考结束后一轮复习开始,5月1号前完成两本选修和地球和地图,学期结束时完成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

高三:

1.第一学期完成高考一轮复习。

2.第二学期进行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四、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一)总的教学建议

高一:为入门教育,立足趣味性和基础性教育。

教师备课立足于基础性和方法性,上课的趣味性,注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教师注重“图文转换”方法的运用;一章进行一小结,把知识盲点及时补上。“地球的运动”的教学要浅显直白,要引导学生从图文资料中归纳、提取或从生活经验中建构新的知识,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领略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并掌握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同时要适度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高二:注重学法指导和基础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二的选修学生要对他们课后看书的重要性以及怎样看书、怎样反思教师所讲和自己所看的知识、怎样做读书笔记等方面加以指导,教师要不断的反复和强调并加以督促和检查,用一个月的时间让他们养成习惯。大量的填或画图练习也很必要。还需指导记忆方法,通过默写检查掌握程度,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与鼓励,为高三厚积博发打下基础。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选取一个知识点加以归纳形成规律,说明此类知识的出题形式及答题技巧,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小高考后进行高三一轮复习节奏在地球地图和地球运动两块知识要慢;课堂知识点容量不能太大,课堂注重大量训练,课后要求学生归纳整理规律和错题;教师注重课后答疑辅导。

注意整个高二阶段对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培养要有计划性、衔接性、完整性,也要体现层次性。 高三:厚积博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高三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水平已发展到了较高层次,在心理方面,感知、思维、情感均较以前成熟。兼顾高考要求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轮复习抓基础同时注重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地理复习进入二轮后,其重点是以专题的形式把知识系统化,通过知识整合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对纯记忆的知识的淡化,根据学生一轮复习下来所掌握的情况选择某一方面重点突破,在精选专题上下功夫,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要自己设计题目,一般是以地理专题知识综合为小题,以中心问题形式设计为情景,强调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重视图表阅读和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学生地理知识延伸、迁移、灵活应用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述能力。高三复习中对试卷的讲评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每一份试卷高三老师在讲评之前都要做一番细致的研讨总结得出以下几个方面:分类归纳,集中讲评。讲评试卷,大可不必按题号顺序进行,可以采取分类归纳、集中讲评的方法。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集中讲评,这样可以使学生

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负迁移。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每次考试后,及时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①反思解题方法、过程和规律。不满足于一种解法,开拓解题思路,学会创新,防止思维定势,总结各类题的解题规律、技巧等,为以后“从优、从快”解题打下基础。通过评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解题能力。

(二)各学段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新授课的教学安排 必修一:

一、宇宙中的地球(共8课时)

国庆放假布置如下作业: 1.经、纬网相关练习;

2.画二至二分点光照图(侧视和俯视); 3.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 4.地球运动相关课后作业。

篇二:《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问题 师生互动 知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下面我主要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 对课前整体教学设计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地理听课反思建议}.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二、对教学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的反思

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难道是学生太笨了吗?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积极

思考问题吗?笔者曾这样问过自己。后来仔细思考,究其原因是:或提出的问题不正确;或问题太难;或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足;或缺乏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等等。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教师不能盲目、随意地提出问题,要仔细斟酌:1、对不明确的问题加上限制性条件,使答案控制在某一范围内;2、设计问题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问题难易程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回答;3、给学生充足的分析思考问题的时间,教师要想到学生在问题的理解上,速度要比教师慢得多,不可急于求成,特别是较难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思考问题;4、教给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一般方法,如分析某地的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来说明。分析某个大洲的地形特征,要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等方面来说明,等等。

三、对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否进行充分“沟通”和“合作”的反思

在对“城市功能分区”教学内容设计时,我原来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各功能分区布局的要求通俗易懂,我照本宣读,划划看看就过去了。结果在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时,学生虽大致能合理布局各个分区,但对于具体的理由,怎样才算合理布局答不上点,很显然对这个知识点,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而不是主动的探究。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于是我对这部分内容设计时,让学生探究学习,适当拓展。我首先要求学生扮演城市规划设计师,合理布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等,并讲出布局的理由。再把我们生活所在地的城镇平面图给学生看,一起圈出各个功能分区的集中地,看分布是否合理?有学生回答:老师,我们认为工业区布局得不好,它下风向的居民区,会受到污染。我问:那你认为怎么布局合理?学生回答:工业区的位置移到北边点。我说:很好,那么工业区污染厉害的企业有多少?学生答:不清楚。我说:回去我们去探知。另有学生说:老师,我们觉得我们扬子中学布局也不合理,太闹了。学校应该要求宁静的环境,而且我们学校周边有网吧、游戏机房等。我们有些学生自控差,中午不吃饭就溜到网吧、游戏机房玩。而附近的崇明中学、东门中学等新造的几所学校设计合理:既离城镇不远交通便利,又不是闹市区,环境幽静”。那堂课结束了但其实没结束,师生意犹未尽。

四、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制定出目标、重点与难点等。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碰到设计的目标与学生的掌握有较的差距。在进行“地球的运动”章节的教学设计时,原先我是这样的:课时定6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步子走,循规蹈矩,知识点全部讲好后再上一节练习课。结果,做到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的知识点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解题,把课堂上学的都“忘记”了,其实是当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根据的实际,我首先把基础打好,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知识点传授。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我用经纬仪演示把学生初中学过的地球、地图知识点重新热一下,这样的实物演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大有帮助而且充满好奇。知识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纬度变化→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边画边讲结合经纬仪实物演示,并且讲练组合,每一个难懂的知识点讲好就练习。讲练组合一来可以检验学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讲解。二是就某些练习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三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我适当点拔能顺利的攻克难题,自信大增,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好的掌握比较难懂的知识。

篇三:《教学反思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地理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获得提高,最终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欣喜的感到反思性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习态度,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中学地理;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有情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1]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教学反思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能及时地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因此,对教学反思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可为唤醒中学地理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性教学提供实践帮助,也可为学校管理者利用反思性教学提升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供合理的建议。

1 教学反思

1.1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在学习气候的影响因素时,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或生活经验(元宵节时,在广州会见到百花争艳,而在哈尔滨会看到冰灯、冰雕;夏季的白天,站在海滩上的人感觉地面好烫,而水中的人则感觉水里很凉,晚上则相反;山顶上要比山下凉快),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问题,从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便于学生接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是影响气候的三大主要因素。 由于初一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资源,如野外迷路怎么办?、地图的判读及距离的估算、‘南米北面’是怎么回事?……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1.2 发挥学科优势,增强学生的趣味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例如:在讲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时,先给学生播放歌曲《亚洲雄风》,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既使课堂更生动,也可调动学生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文字、动画、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国家地理时,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各国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新课标教材从结构和内容上均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的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世界人口问题时,我首先展示苦难母亲的漫画,画面上愁容满面的母亲不但手里牵着,背上也背着孩子,而且她的胀得酷似地球的肚子里的孩子也即将出生,她身旁的两个孩子为争食物还在打架呢!接着提出问题: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会给人类带来哪些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人口过多,这将会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水源不足……)。

1.3 重视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海陆分布(《地理》星球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教学为例,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借助多媒体制成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地理听课反思建议}.

[教师启发] 具体的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 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的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看课本第34页 海陆分布图 )或地球仪,并按东西半球的分

布(一、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大洋;二、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大洋;

三、介于东西两个半球之间的大洲、大洋。)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看课本或地球仪,并按东西半球的分布在电脑

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 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三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

时、评判)。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到了轻松舒畅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公平合理的竞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紧张、活跃而有序的地理课堂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2 作用

2.1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教学常态下,教师应当具备的内在的自省、自纠、自励行为。整堂课回顾可以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产生一个总体认识,以便为下节课调整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

所谓得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较好,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和片段。例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特点时,采取分组讨论(6人一大组,3人一小组)在图上旅行(沿东经15度经线从赤道分别向南、向北两个方向出发)的方法,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 参照课本(P8)相关地图(年均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分布),讨论完

成:

1)沿途你需要的日用品将会有哪些调整?

2)你认为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

3)沿途你看到了那些植物和动物?

4)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经过激烈的讨论、发言后,同学们发现向南走和向北走所经过的气候类型一样,看到的景观南北差异很大,从而得出结论:本区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季节正好相反。通过在图上旅行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所谓失,是指授课不得法或语言点拨欠妥,影响学生的接受,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环节和片段。失在哪里?首先应该细细研究症结形成的原因,然后设计改进意见,以便及时找出弥补的方法。吃一堑、长一智,变教训为经验。从而变本节课的失为下节课的得。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2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有赖于不断的总结、积累与创新。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而这种优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反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某项知识技能不是终极目标要求,而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讲比例尺的概念时,师生共同走出教室,带着皮尺实地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记录数据后回教室进行交流与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请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3个学生在黑板上画);

[学生]: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画地图(教师适时地引导);

[教师]请大家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看看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

[学生1]: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

[学生2]: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学生3]:……

教师点拨探究思路,设计探究方案、做地图制作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都让学生自主去尝试。这样一堂课中,由于涉及直观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加上学生实践的体验,所以探究性学习过程始终情趣盎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现今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总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教学任务完成后,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

参考文献:

[1] 杨淑红,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关键[J], 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

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北京,2007;

篇四:《浅析地理教学课后反思的做法和意义》

浅析地理教学课后反思的做法和意义

摘要:实施新课改后,各学校均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适应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对促进集体备课的健康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有的意义。(一)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留下的缺憾。老师在讲完一节课后,由于疏忽,或经验不足,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细节没顾到,重点没突出,或是重点没能突破。(二)总结每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授课技能、内容、结构,学生思维共鸣。(三)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匡正。同时,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提高自身专业的发展。(四)整理学生的普遍错例。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自我研究,在长期的自我剖析的研究中,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精湛,教学思路更趋完善。(五)注意学生的课后反馈。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应用,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关键词:新课改 课后反思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高中课堂同步基础行》

实施新课改后,各学校均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适应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集体备课备受表睐,减时增效天天说。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使得这一教育活动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存在集体备课只有集中的“壳”,没有互动、思想碰撞的“魂”;轮流主备,其他人照本宣科,统一教案、统一方法、统一作业,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灵魂等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认为我们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对促进集体备课的健康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有的意义。

一、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留下的缺憾

老师在讲完一节课后,由于疏忽,或经验不足,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

处,比如细节没顾到,重点没突出,或是重点没能突破。

1、这节课我是否有足够的激情?如果不够,是什么原因?(教师的态度和精神状态是可以感染学生的)

2、这节课,学生学得是否快乐?如果不够,问题在哪能里?(快乐学习是有效学习的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畅所欲言,在做题过程中自己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这比教师直接指出他怎么不对效果要好得多,让他们在愉快中改正自己的缺点。)

3、这节课的预设是否过于局限?生成是否足够?如果不够如何改进(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这样教师才能发现他们的问题,也能让他们自己发现自身的问题,可促使课堂达到预期效果)?

笔者曾利用英国中学理科革新教材(社会中的科学和技术)中的有关内容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一个厂址选择的问题。教材在给出了大量有关“食盐”及“食盐化工”等背景资料(略)之后,提出:

某公司正考虑在某镇附近建一新的食盐及食盐化工厂,给出了某镇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请对照地图和资料,以4人为一组讨论:图中“公司提出的地点”和“议会提出的地点”相比,哪一个方案更合理。4个人扮演的角色分别是:公司法人代表、工厂管理人员、议会代表和社区代表。讨论之后进行大组汇报。

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与此同时,教师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重点放在:(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

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比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利弊得失,从而优选出最佳方案。(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

在随后进行的大组汇报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扮演公司法人代表的同学,从工厂经营必须取得更大利润的角度,希望工厂建在距原工业区较近的地点;扮演工厂管理人员的学生,从方便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角度,建议工厂建在距交通线较近的地点;扮演议会代表的学生,从保护绿化的角度,呼吁新建工厂不能破坏树木,工厂应建在沼泽地;扮演社区代表的学生,从维护社区环境的角度,要求工厂建在与常年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之后,在自由发言时间,学生们比较了上述意见的利弊得失,一致认为,虽然从他们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的方案似乎都有道理,但是,综合大家的意见,从整体、全面的角度看问题,还是公司提出的地点比较合适。

我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重在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和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行为。之后,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这样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笔者在课后反思中注意到: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有设计富含知识和能力,并有利于展开多端性、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

的评价。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二、总结每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授课技能、内容、结构,学生思维共鸣

一节课结束以后,想一想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如在教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时,按常规引导学生看图就能说出来,但是有不少学生印象不深,于是就采取了分组在图上做图上旅行的方法,效果不错。首先在班级中提出倡议:让我们现在一起去旅行吧!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两组,从赤道出发,沿东经15度经线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去旅行,沿途你需要的日用品将会有哪些调整?你认为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沿途你看到了那些植物和动物?然后提出以下要求。

1、南边三行从赤道向南走,北边三行从赤道向北走,六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2、看课本第74—75页相关地图、景观图片和文字;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地理听课反思建议 初中地理听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