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
语文高考的文学类文本中,写景抒情散文的比例是很大的,在高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单元来体现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写景抒情散文在高中阶段的散文鉴赏中是很重要的,想要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就要在平时抓紧,要注意“授之以鱼”,并且要“授之以渔”下面就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谈谈我的心得。
一、掌握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可以从内容上与形式上来分析。
1、内容上“神不散”: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2、形式上“形散”:(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3、语言上“优美凝练,富于文采”:(1)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2)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鉴赏散文时,就是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掌握散文的分类
散文一般分为三类,即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这里重点分析写景抒情散文。
(1)、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三、抓住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掌握散文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理解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重点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七、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写景散文感受}.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其实,散文鉴赏的方法与诗歌鉴赏的方法大同小异,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借鉴。当然,无论是散文的鉴赏还是诗歌的鉴赏都需要平时多加练习,而且平时一定要做到规范,那么到考试的时候,才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篇二:《写景的散文》
写景的散文
> 散文《听雨》节选> 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写景散文口诀:
写景作文最有趣,借景抒情用比喻;景物不同特点异,抓住特点要牢记。
时间变化纵向思,地点变化横向联。景中有人景有趣,景中有情文章鲜。
总分写景最常见,描写景物抓特点;四季变化最常用,春夏秋冬是重点。
定点写景有顺序,时间变化分层点;静态动态对比写,颜色形状联想变。
动点写景是参观,地点变化交代全;首尾呼应最重要,结构完整是一篇。
联想写景最好玩,巧妙联想趣无限;视角变化写景物,空间方位要突出;
体验写景要新颖,独特感受不一般;分类联想细致写,下笔有趣是重点。
拟人抒情景生情,想象联想并列段;景物童话有乐趣,细节描述新故事。
写景多用修辞法,语言优美人人夸;首尾呼应结构新,景中有情情要真。
篇三:《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A、文本特点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点。
1)、写景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时间跨度大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如《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由当下的荷塘联想到六朝时江南采莲的旧俗,还引用梁元帝《采莲赋》和《西洲曲》以印证。
② 空间转换广 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空间跨度大,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从平面铺展的广度看,是从台北的长街短巷“凄凄切切”的“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非”,想到“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的江南,想到江南的杏花春雨;想到那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还想到了美国的丹佛山,落基山。
③ 景物意象牵涉多
写景散文重在写景,它所绘景象往往是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幅画面,营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
④ 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2)、“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散文虽思路开阔,包容量大,但它们都是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为了做到神不散,作者在选材上保持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
写景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承载有某一情感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②以作品中的“我”的活动作线索,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写出自己的想象。③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④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体验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常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B、方法指导
1、景物描写常考察的点:
写景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很少涉及)
感官角度(五感 常涉及视听、虚实、形声色)
时间、空间
写景手法: 情景结合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正面侧面
白描手法
对比衬托
修辞手法等
写景作用(可结合诗歌,小说的相似题型):
勾勒环境、交代时间地点、背景
情景交融、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
铺垫推动情节
表现主题
考题举例
例一: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①暮亦行。
【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①刮眼明:景物格外美好,使眼界开朗。
②更:改变。
③俗人轻:被世俗之人所看轻。
④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4分)
例二:
麦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
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
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
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这时候,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
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
一顿好饭,孝顺父母。
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
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
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
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写景散文感受}.
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
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
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
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
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
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
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
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
了。”“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麦天》“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
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答:
总结:诗歌、现代文分析划线段描写有何特色,效果,考虑点
①选景,典型性
②写景角度
③修辞
④描写方法(细节,心理,环境)对比,衬托 白描等
⑤语言(词语运用,句式选择)
⑥结构 (铺垫,前后照应)
3、 抓住散文的线索
A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
为线。
B、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课堂训练: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
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
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
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
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
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
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
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
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
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
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
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
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
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
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
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
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
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
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
/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
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
“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
往东湖看雪
1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5分)
答:
1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答:
1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答:
1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答:
课外阅读:《村庄的词牌》
桃花水
桃花在三月的阳光里妖娇一笑,春水看见,生了浓情,推开残冰款款地淌。从此,俩俩相望,把心事开放得羞红。
桃花水以明镜的姿态,倒映着整个村庄。
人家的屋前或者溪边,柳树探出新枝,与阳光相互挑逗。瓜蔓藤萝向着云朵攀爬,紫芸英铺满块状的田野,打谷场上一片浓茵,竹林与桑圃浓妆淡抹,等待着一场即将的邀约。
小石桥的桥洞里,几只鸭子放弃了游鱼,去追逐初落的桃花。
素面的妇人提着竹篮,在水边拣块雪白的浣石,坐下捣纱。虽是春寒未走,但她的容颜里却晒出一抹暖色。捣杵像春天的花鼓槌,随意一擂,便是一串华章。穿过柳烟,穿过新翻的泥土,穿过奋放的油菜花,起伏在白墙苍瓦的静谧村落。
野陌上有背着背篓的小女孩在走,她随手摘下一朵野花,别在自己的发上。牧羊人赶着山羊,轻轻挥着竹枝,对着苍野唱响一曲山歌。山羊咩咩地走着,象一团团移动的云彩,飘过一带澄清的山泉。山泉水的边上,有一个俯饮的行人。他象一株探入水湾的茅草,酣畅地汲水,并不在意黄昏里那抹炊烟温柔的催归。
不知温飞卿的“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的那个多年前,是否也和这个春天一样?也有一样的土地和村庄?也有一样的桃花水?
长桥月
长桥与月,是村庄的清梦。
夜总是静籁的。灯火一起,除了篱笆墙后零落的几声犬吠,风过林梢的沙沙沙,便只有蛙鸣了。象汹涌的月光一样,在夜空里穿梭。
晚归的村人经过长桥,荷锄,赤脚,节奏分明地敲在桥身上。桥下流水长出一双眼睛,替他看到了一颗边沿分明的,凌冽的,有故事的月亮,像远古的插图一样贴在空中。他的心里忽然生出迫切的归意——那个清朗的院落里,躺在竹床上的孩子还在等他讲述昨夜未完的传说。
姑娘穿上好衣裳,抹上桂花油,来到长桥边,在月光里会见她的情郎。他们草地上闲走,拍打着身边闪烁的萤火虫,把它们当成星星般的心意送给彼此。
月上中天。月光被水反射着,在弯弯的石拱桥上投出一带银光。明灭着,依稀映出千年以前的盛唐夜,醉酒的李白正在俯身探水。
一对牵着牛的父子从田野归来,沉入水潭。牛在下游,人在上游,各得其所。孩子一到水边,一个猛子扎到水下,半晌后从另一端调皮地钻出来,咯咯乱笑。笑声落在月光水里,荡开圈圈水纹。父亲用厚大的手掌帮他拭去脸上的水珠,也笑。
月光下的水湾里,有两人,他们一高一低,一俯一仰,柔软得荡气回肠。
“爹,有三个月亮!”
“哪有三个?”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还有桥上,也有一个月亮!”
满庭芳
农家的院落总是不寂寞的。鸡雏与狗,蛐蛐飞蛾,还有满院庭芳。
谁家姑娘正在门前的泡桐树下低头缝纫,安静眉眼,神情寂然。偶尔拈针微怔,回过神来,浅笑一下,复又投到穿梭之中。几朵泡桐花随着风落下来,想看看她缝的到底是浅青的薄衫,还是大红的嫁裳?
老人推开门走出来的时候,在清光里闻见满院花香。仿佛是一场低语,向着天空,向着屋落。他忍不住拈须一笑。
篇四:《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指导》
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指导
写景抒情散文是指融写景与抒情一体的散文。写景抒情,是中学生写作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情景相生、情文并茂的优秀作文,这类散文所描绘的景和抒发的情不是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情景交融,呈现出“情由景生,景因情美”的和谐关系。
在尝试此类散文写作时,应注重以下两方面:
一、景物描写要传神
传神是指描写时不仅能够描绘出景物的特点,而且能给读者如在眼前的感觉。
1、善于观察,抓住特点。
善于观察,即用心体悟身边的景物,并在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对于景物的感受力是此类散文的写作基础。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的景物既在我们身边,又能挖掘出我们不曾发现的美。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由于自身构造因素的不同,不同的景物的形状、色彩、态势、光泽、声响等构造特征千差万别,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我们写景时一定要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本质特征。正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读者看了原型图片之后会发现,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荷塘。如果没看《荷塘月色》,我们很可能日日从旁走过也不觉其美。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同时,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无不具有其独特之处。善于观察,才有所感,这是写作的前提;抓住特点,才能写出与众不同之景,这是写作的要诀。三篇例文抓住校园、乡村、小城不同的特点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