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南唐李煜朗诵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李煜虞美人正式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高二语文组 张小燕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进文本;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因声求

气,吟咏诗韵”,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词,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词的能力;

(2)品味词作,探讨李煜在词中怎样展现愁情。 2、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2)鉴赏李煜的两首词作,评价李煜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着两大问题:首先是学生往往脱离作家及特定的时代背景,断章取义,挖掘不出诗文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东西;其次是学生普遍表现出缺乏鉴赏兴趣和鉴赏技巧不足,兴趣的缺乏使学生读不进去,自然也就无法理解,而技巧的不足使学生鉴赏时只能留于表面,无法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欣赏兴趣,丰富学生的鉴赏技巧,我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首先播放带画面的费玉清的缠绵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走进文本。

2、诵读教学法 。文言诗词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规律, 通过声情并茂的吟诵,自然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为进入诗歌的情境打好基础。

3、讨论、分析探究法 。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三个探究点,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说学法。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鉴赏兴趣、丰富鉴赏技巧的过程。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伴唱歌曲,提起兴趣,走入文本。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赏析本词中也完成了对以往知识、方法的回顾和整合。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词最初是歌唱的文学,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更好地置身诗境。在课前三分钟我设计用课件播放费玉清的缠满哀怨的歌曲《虞美人》,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听完歌曲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歌词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表扬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由此进入他的千古绝唱《虞美人》

(二)板书课题和作者;

(三)诵读: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1、老师朗读这首词。我首先诵读这首词,同时提醒学生,让他们认真聆听,在我朗读完之后,让学生谈对词作的感受。然后在此强调读诗词的注意事项:注意节奏、韵律和情感,要求学生把握好词的感情基调:凄凉悲婉。

2、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在上课之前也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这首词,不知道学生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这首词,在我讲解词的感情基调之后,让学生带着这种凄凉悲惋的情感自由诵读这首词。

3、请两名同学朗读,力求声情并茂,让一名学生进行点评,然后由我点评,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4、学生配乐齐读文本。

(四)分析鉴赏,品读词作。{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在分析作品上总体采用了体现“教师主导性”的问题引导法和“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是我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再进行小结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欣赏音乐和听、读作品,让学生总体把握全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我首先提出问题:请找出词中最能概括李煜内心感受的一个词?———愁。学生回答之后,板书“愁”字,并由此引出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提示学生从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

由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由我总结自己的观点,学生每提及一点愁情,我就在把这一点板书出来,然后我再加以补充,组成了本课板书的主要框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其积极性)

我设计了对这个探讨问题的总结是刚刚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看法,都说了不同的哀愁,但是有一点共同之处。这首词流传至今,最主要是感情真挚,抒发了他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正如 缪塞所说,世上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句话用在《虞美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虞美人》正是以它的字字血泪,打动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李煜的读者,在这首词中,我们不仅读到了一行行美丽的词句,读到的更多是词人愁苦、绝望的心情,孤寂、悲凉的处境。

2、由李煜在词中展现的愁情,此时我设计了一个拓展题,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有关含“愁”字的诗句,让学生交流,然后我列举一二,重点分析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句《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式相同,让我们更好地体会的愁之深、愁之多、愁之长、愁之绵绵不绝。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深度。

3、前面的环节让学生学会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因此,在这里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阅读李煜的《浪淘沙》,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感受这首词中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然后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我再加以点拨。

4、品读了李煜的这两首词之后,学生对李煜也有一定的了解,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题,“在你的心目中,李煜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所以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谈谈他们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听了学生的看法之后,我也谈了对李煜的看法。

我设计了对老师对李煜的看法。看来同学们对李煜有不同的评价,这里老师也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李煜只是李煜,他是一个文绉绉的真情词人,他不是勾践,勾践亡过国,但是他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吞了吴,恢复了自己的霸业。而在治国上一筹莫展的李煜,面对故国只能悲从中来,他选择的是沉溺于这样的痛苦之中,选择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之中永远也拔不出来,心念旧爱,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但是我们说,李煜的成功恰恰又是从他的亡国开始的,可以说,亡国的代价,却成就了一代可追唐诗的词人。政治是艺术的天敌。怪不得有人说李煜:“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惜薄命做君王。”还有人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他的成功就在于它的作品里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我们会觉得真挚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我们更会觉得,如果李煜不当皇帝,放在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仙。

5、课堂小结。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对《虞美人》的学习,走进了一代词宗李煜。在我们语文课上还会学习到更多迁客骚人的精彩之作,“昔人已去,佳作犹存”,我们可以通过他们

的作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感知他们的欢哀苦乐,品味他们的精彩人生,读文就是读人,以后我们还可以从饮酒诗走进陶渊明,从赤壁赋走进苏东坡,从一剪梅走进李清照,让我们不断地从这些文化名人身上汲取精神的氧分,来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最后赠送同学们两句话“品诗冶性情,读文味人生”。(在ppt上展示)

6、学生再次齐读文本。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五)布置作业。

1、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虞美人》这首词改写成优美的散文。

2、熟练诵读,准确默写《虞美人》。

四、说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进行总结,李煜的愁有哪些?有往事之哀,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愁情。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词的内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本词的主旨。

五、说教学反思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重要考点,如何做到既要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能避免“满堂灌”而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应对高考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节课可以说是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在本节课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进行交流展示,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李煜词作的音乐美。反复诵读侧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深层品读,拓展阅读,拓展延伸,既结合考点又不致课堂气氛乏闷,反而给学生提供一个碰撞思想火花、展示交流的舞台。而且在整个课堂节奏上把握得当,没有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但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就是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做的功课较多,而且展示交流时忽略了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今后仍需努力改。

篇二:《【阅读欣赏+训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主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赏析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春花秋月”人多赋以美好,作者却殷切地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但却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1

2

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题库

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

参考答案:

①一年又过去,还要经受生不如死的煎熬。

②念念不忘故国,更加痛苦不堪。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

表示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自己的处境、容颜全变了。

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追怀故国,有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出阶下囚无尽的哀愁。

2

篇三:《虞美人公开课教案》{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 题: 《虞美人》

授课时间: 2013年 5月 29日 星期三 第 4节

教学课时: 1课时{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课 型: 公开课

授课班级: 高二88班

授课地点: 88班教室

授课教师: 罗 瑢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难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1、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激发学习诗词的兴 趣;

3、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冰冷的月光,寂寞的梧桐深院,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南唐美丽的河山,凄清的曲调在夜色中回响,那是怎样的无奈与忧伤。故国不在,江山不在,他再也无法整理这些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用生命和眼泪浇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一首词竟让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呢,让我们来静静地聆听这首《虞美人》。 (播放歌曲《虞美人》,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搭建学生与作者沟通交流的平台。)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它要表达什么感情?学生自由发言。那么,这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歌词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后主李煜的生活,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

二、 走近李煜(知人论世)

1、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书画,通音律,工诗文,尤以词著名,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2、写作背景: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南唐都城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从尊贵的皇帝变成被人羞辱的囚徒,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让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了《虞美人》词,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宋太宗赐酒将他毒死了,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三、诵读课文、因声求气(把握节拍和韵脚)

1、注意把握节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找出韵脚: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学生齐读课文

四、探究课文、整体感知

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你认为全词情感的关键词是什么?体现在哪里?

明确:“愁”。用意象: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故国、往事、雕栏玉砌、朱颜来体现。

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异国他乡的“春花秋月”是对他这个亡国之君来说是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和心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3、“只是朱颜改”一句中,哪些东西改变了?

明确:地位改变:一国之尊:尊贵——阶下囚:卑贱

生活改变: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窘迫不堪

心情改变:快乐、幸福——羞辱、悲痛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4、作者抒发了 什么样情感?

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五、精读细品

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好在哪里?

明确:1、巧妙地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手法,

2、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3、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

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六、拓展迁移—-与“愁”有关的诗句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6、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轼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七、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本文运用的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对比、夸张。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3、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对比、联想、意境、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情。

八、小结:

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我们看到了李煜用绝望与眼泪创造的美丽,看到了南唐后主用生命创造的辉煌!

九、板书设计: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景: 虚实结合、联想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故国、往事、雕栏玉砌、朱颜

往事之叹、

情:亡国之恨、 情景交融

离家之痛、 乐景写哀情

思家之苦

篇四:《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案设计

篇五:《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李煜其人其作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我确定教学重点:

1、李煜其人其作;

2、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说教法

1、诵读教学法

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2、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在词中找出“李煜为何而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个性化解读

四、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合作探究分为4个小组,诵读、吟唱、书写、鉴赏,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一听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欣赏歌曲,引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二)诵读吟唱 读一读,唱一唱(9分)

听了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后,1、指导诵读,把握好词的感情基调:凄凉悲婉2、给2分钟时间学生自读3、然后请2名同学朗读,力求声情并茂,点评以鼓励和表扬为主4、播放FLASH歌曲,大家学唱,然后请一名唱歌好的同学演唱

(吟唱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根据高中生大多喜欢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唱歌带动背诵,寓教于乐)

(三)书法展示写一写

语文教学要培养大家听说读写的能力,写不仅指写作,也包括书法请同学们推选班级中书法好的同学到黑板板书《虞美人》这首词,竖写,更具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给其他同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知人论世 说一说

1、老师先简介词牌《虞美人》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发出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启发学生李煜用虞美人作词牌的用意奠定凄凉悲婉的感情基调

2、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简介李煜,老师补充,并出示李煜小档案

姓名李煜 性别男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忌日978年七月初七 国籍—南唐 职业——国君 词人 信仰——佛教 特长——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

(知人论世是鉴赏的重要环节,而用个人档案的形式介绍李煜,新颖易于记忆,激发学生兴趣)

(五)置身诗境 想一想

请学生闭上双眼,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现在时光隧道已经启动,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南唐你就是李煜,故事开始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一个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 眼看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

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的铁蹄之下,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一路呜咽,北上东京,过着被囚禁的生活,朝夕以泪洗面在他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着一弯残月,他慢慢回转身来,眺望南方千里河山,失落的泪水滑落在他的手臂上,多年郁积的愁绪喷薄而发,吟唱出最为绝望的悲歌宋太宗闻之大怒,一杯毒酒,结束了年轻君主的生命

亡国之君李煜外貌、衣着、神态表情如何呢?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大屏幕出示影视剧中的李煜:眉宇间忧郁的眼神 剧中李煜的身份发生了巨变:由帝王而沦为阶下囚,内心承受太多的恶痛苦面对这种天上人间的变化,心中的苦闷无处宣泄,只能寄情于诗词歌赋中,于是凄怨哀婉的《虞美人》诞生了

(六)问题探究 议一议

1、请找出词中概括李煜内心感受的一个词?愁 (抓住诗眼,整体把握)

2、春花秋月是美景,李煜为什么要追问“何时了”?

点拨:从李煜的身份变化入手,由君王变成了阶下囚,美景对他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一年一度的春花如期开放,一岁又一岁的高悬碧空的明月,只不过意味着他囚徒生活的 无限延续罢了明月依旧,美景写哀情可见李煜因被囚禁,失去自由而愁(板书)( 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由意象入手,进而把握情感)

3、词中两次提到月亮意象,用意何在?

月亮——思念 李煜用月亮来 寄托自己对故国的眷恋

4、往事指什么?

帝王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三千九五之尊,威风八面,掌握生杀予夺大权回忆往事,李煜失去的不仅仅是自由,还有他做皇帝的尊严

5、只是朱颜改,改字好在哪里?

改,改变的意思 改变的不只是朱颜,还有一国之君的地位,由尊容显贵到忍辱蒙羞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恋故国的繁华热闹,慨叹现处境的无限悲凉(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6、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设问 比喻 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绵绵不绝 愁之深、多、长

7、宋太宗听到这首词后大怒,赐了毒酒,结束了李煜年轻的生命那些词句触怒了宋太宗?

1何时了 2故国 3朱颜改

(体会词中李煜的愁之深,恨之深)

(七) 布置作业

1、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虞美人》这首词改写成优美的散文

2、熟练诵读,准确默写《虞美人》

六、说板书

虞美人

李煜

身份:君王————阶下囚

意象:月 美景反衬哀情

情感:愁 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设计意图 突出诗眼愁,突出李煜身份的变化,这是诗歌鉴赏中的知人论世环节板书醒目,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诗歌主旨这是教学重点分析意象,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强调难点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南唐李煜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