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出处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2高考优秀作文: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

一考生

人生就如纵横交错的田埂,难免会充满泥泞。而一路上,我们的行囊由空到满,负累和顾虑逐渐多了起来。当我们被太多顾虑困扰而变得摇摆不定时,何不脱了外衣鞋袜,卷起裤脚,稳稳当当地走一回呢?

可见,大道至简,简是胜的法则。

简单让我们变得专注。只有摒弃了身上的各种顾虑,才能专注于我们心中的目标,直达成功。香港神级作词人林夕并不是一二十首词就能成为高产词人,他看到的不是名利带来的丰厚利益,而是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词曲的苛求。他专注于对高质量词曲的追求,没有顾虑的干扰,他的词曲一出,必是精品。

是简单,让林夕看到名利之后的更高追求;是简单,让林夕去掉累累负重,在音乐之路上不断向前;是简单,让林夕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取得了骄人的累累硕果。可见,简单让我们变得更专注,勇往直前。

简单让我们变得坚韧不拔。如果一个人身上系着太多的名利和欲望,便会被生活中的风雨所摇摆,这样又如何能取得成功呢?22年来,张炜一直在路上,他隔绝和灯红酒绿的世界的联系,只带上一颗慈爱、悲天悯人的心行进在文化苦旅中。简单让他变得刚强,执着的文化追求让张炜用文字构成一栋文学大厦——《你在高原》。其中的艰辛和汗水,没有张炜的坚韧不拔,又如何去寻?

倘若张炜的行囊漫漫满满,又如何能超越孤独,拒绝诱惑,又如何能怀着一颗对文学的敬畏之心上路呢?可见,简单让我们变得坚韧不拔,取得成功。

简单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心态。没有多余的顾虑,才能不计较得失,保持一颗平常心。袁绍却不明白,是官渡营中的各种古玩金器,更是一身繁重的负重让他输掉了战役。袁绍过分追求繁文缛节,能干扰他的事情太多了。若没有一颗简答的平常心,又怎能统领全军,取得胜利?可是,简单让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只有紧握积极心态的链条,我们才能攀上成功高峰。

是的,简单就像王蒙从来不需名片的潇洒豁达一般,只要我们愿意,是可以做到的。 一路走来,太多的欲望、过高的追求往往只会加重我们的心灵负担。其实,简单才是人生的法则,只需一点阳光、空气和纯净的心,我们的人生就足够美好。

篇二:《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大美天然》

简单是终极的复杂,我喜欢简单,简洁,简约。观察高端的品牌,无论是家居的设计,还是汽车的造型,服装的剪裁,都是简洁中散发着尊贵与脱俗,气度与非凡。外形可以高仿,内在的气质与品味却无法复制。 北大教授于丹著《论语心得》,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最简单通俗的方式呈现给了普通观众,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于丹用现代的姹紫嫣红的色彩与灰色的孔子相印衬,灰色提升着品味,多彩保持了活力,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主题单纯,通俗,易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可谓用简单普适全民。

最早听老师说过:“把书本读薄”。当时理解不了,当了老师后我真正感受到的深刻的内涵,在教课时,把通篇冗长的教学内容,进行二次消化与内容重组后,最后提炼浓缩为几个字概括全文,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简单的故事渗透着深刻的道理。简洁的语句隐藏着深厚的内涵,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参考相关的理论,结合自己的感悟,使之变为简单而深刻的知识浮雕。

还有一个故事:某工厂一台关键设备出了故障,技术人员几天几夜都找不到原因,老板发话,能找出故障者给一万美金的奖励,于是一位工程师来了,围着设备听听,看看,敲敲,摸摸,然后在设备图纸上划了一条线,让从这里拆开看看,故障果然找到了,一万美金到手,有人议论:划一条线,就得万元奖金,太轻巧了。工程师说:划一条线只值一美元,在哪里划线值9999美元。丰富的经验,深厚的功底,才能化为简单炫丽的一道弧线。

牛顿被苹果砸了脑袋,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沸腾的水顶起了壶盖,发明了蒸汽机,偶然的背后有他的必然性,只有储备了渊博的知识,积淀了雄厚的理论精华,才可能被智慧的火花擦亮点燃。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发现有一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他们请来了博士后来解决问题,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90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某乡镇企业也买了此生产线,也同样发现了此问题,老板找来了小工说:给老子把这个问题搞定,不然,滚……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190块钱在生产线旁放了一台大功率的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大道至简,大美天然,生活愈简单,愈能享受无牵无挂的轻松,追梦愈简单,愈能成就卓越与非凡,做人愈简单,愈能得到真诚与快乐,处世愈简单,愈能感受和谐融洽的友情与亲情。

我的微信公众号:jnjxclfp0308

篇三:《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

清代郑板桥有诗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导标新二月花。一“简”字,意藴无穷。

简单,是一种朴实无华,淡然宁静的生活态度,是包罗万象却流于简洁的哲理智慧。大道至简,唯简方能成就“繁”所不及之伟业。 然简单似乎从来都是被遗忘的存在。唐人杜苟鹤《经溪》云。经溪石险人棘克,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乎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简单的地貌被人忽视,复杂险恶的地形为人重视,于是渡溪人于简单处沉沦。简单并不是没有内涵,而是将一切复杂包罗,现以简的形式,而世人看不透它简单外表下丰富的内心,将它掷之一隔。

老子《道德经》有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言约简远,宇宇恳切,天下大事难事无一不是从简单细微处着手。简,是一种专一谨慎的行事态度,行事需简,也需从简处慢慢行进。老子曾说:“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过于繁杂绚目的事物会使人心生浮躁,不知进退。只有崇尚“简”,才能使人拥有平和静退之心,于简处耕耘人生,于简处成就不简之业,于简处获取人生“至简之道”。{大道至简}.

不过,如何行简却大有学问。《论语o庸也》记载了这样一则对话: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孔子认为桑伯子行事简单,值得赞赏。而冉雍接下来的话却让孔子赞叹不已。仲弓认为“居敬而行简”利民,“居简而行简”不可取。“居敬而行简”便是怀着一颗敬天畏地、谨慎小心的心行事,这样他行事便不会求繁冗杂,而是简

单简明。反之,若“居简而行简”则大不利。“居间”并不是态度朴素简单,而是随意潦草,以一种颟顸的态度行事,看似奉行“简”之道,实则是一种“伪简”,片面理解“简”的要义如此粗放行事,即便专注坚持,亦终不会达到真简者之成就,更不能享受“简”带来的朴实无华的人生感悟。

世人当晓“大道至简”之理,秉持“居敬而行简”之态度,方能于简中收获人生哲理。

篇四:《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大道至简}.

格林斯潘: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作者:安昀

格林斯潘曾任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在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红地毯上受到国家元首一般的接待。在格林斯潘盛大谢幕的前后,对他的批评声也不绝于耳,特别是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各种质疑更是层出不穷。人们开始追问格氏主政期间的种种失策,赠予他一连串新的"头衔":机会主义者、谄媚者、两面派——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对他进行全面客观的评述。

格老退下来后的思考,让我们领略到他极为睿智的一面。

第一, 在位和不在位天差地别。 现实中的决策都是各种利弊的权衡和取舍,极少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选择,所以不在位者其实很难客观评价在位者的决策,尤其是在考虑到信息不对称之后。

第二, 动物精神是一种“快思考”,这种思维模式几乎主导了我们所有的短期决策,特别是在金融市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实体经济,有相对固定的 演进路径;而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信用,信任而后能用,信任就是人心,本性多变,且多由动物精神主导。

第三,创新和监管永远是一对矛盾,政策制定者们必须做出选择,是否应限制甚至禁止很多正常市场活动,并且接受这些措施对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而这些市场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动物精神主导的。

第四,对于金融资产定价,风险是第一维度,收益是第二维度,流动性是第三维度,筹码是第四维度。

第五,独立性是相对的,比如美联储的决策是独立的,但美联储本身的独立性可以通过立法来改变,政策制定者的本性是寻求政治痛苦最小的解决方案。

{大道至简}.

第六, 我们无法在消灭不定期的非理性冲动的同时,又不显著影响平均经济增长率和生活水平。社会发展需要鼓励乐观主义心里倾向,也包括非理性冲动,哪怕这些冲动在某些时候会产生过度效应。

经济预测始终是一门关于概率的学问,预测的不断失败并不能阻止我们对无法实现的先知先觉的追求,这是人类的本性使然。

我们的思考过程其实更多依赖于直觉而非逻辑思维。虽然所有知识和物质的进步最终都需要系统化的逻辑思考的证明,但我们的日常思维却很少采用那种严密的模式。急速变换的金融市场及其相关领域的多数决策都取决于瞬间的反应判断,这是一种“快思考”。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思考则是一种“慢思考”。但所有这些动物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理性的调节,在理性调节下的动物精神显著影响了宏观经济决策及其结果。

人们的风险厌恶程度和幅度在长期内非常稳定,例如南北战争结束时的优级铁路债券相对于美国国债的溢价幅度,与二战之后的情形非常相似。

人们的时间偏好水平也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动趋势,比如古希腊的利率水平就非常接近于我们今天的市场,英格兰银行在1694-1972年的官方利率一直在2%-10%之间波动,70年代后期滞涨中提升到17%,此后又回到个位数的历史区间。

从众是仅次于恐惧的另外一种最重要的心理倾向。人们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收入与类似群体乃至榜样人物的比较,而不是客观的物质指标。从众不但是指个人的模仿习惯,还是一种群体行为准则,因此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现代社会媒体的出现更是加剧了从众行为。

时间偏好加上风险厌恶与从众行为,主宰着所有收益资产的定价,经过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利率基准点由时间偏好确定,然后根据经济体中储蓄与投资的消长以及金融中介化的程度形成波动。

人类在现实中的所有行为都至少会受到动物精神的部分影响,而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是完全理性,所以可以理解为动物精神给完全理性模型的结果打了个折,完全理性模型可以让我们了解经济发展的可能上限在哪里。

流动性是风险厌恶水平的函数,当风险厌恶水平快速提高时,流动性随即蒸发,此时金融业被最可怕的动物精神控制了:恐惧所带来的惊散效应。

人们认为概率分布的负面“尾端”应该是很扁平的,然而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我们发现尾端的形状其实相当“肥大”。恐惧倾向的影响力度要远远大于狂热倾向,因此调整后的真实世界的概率分布状况是,正面结果的尾端依然小得难以察觉,而负面结果的尾端将变得非常明显和突出。

所有投机泡沫在其膨胀期内都有着大致相似的轨迹和时间结构,泡沫的产生经常是由于人们越来越相信能实现稳定的长期生产率和产出增速,同时保持稳定的物价水平,并有一定比例的市场参与者把这种变化当成结构性变化。

某些学者倾向于通过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以渐进方式去除泡沫,但在实际操作中此类渐进政策似乎从未奏效过。政策制定者随时面临各种非市场问题,我们可以在泡沫膨胀初期就将其识别出来,但还不能预见其复杂的解决和崩溃过程。政策制定者们必须做出选择,是否应限制甚至禁止很多正常市场活动,并且接受这些措施对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

“杰塞尔”悖论:一位疑心较重的投资者不太情愿地参与股市投资,他先是买入了100只交易量很少的低信用公司的股票,惊讶地发现价格立刻从10美元涨到11美元。他认为自己已经是位聪明的投资者了,于是继续买入。最终他一个人{大道至简}.

的出价把那只股票推到了每股30美元的高价,然后决定套现离场。他给经纪人打电话要求卖出股票,对方犹豫片刻后反问:卖给谁呢?

恐惧是比狂热要强烈得多得一种人类心理倾向,克服恐惧是件知易行难的事情。许多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曾坦言,他们在1987年10月19日创纪录的单日跌幅的底部抛售了股票,但其实他们当时很清楚,从历史来看那将是错误的策略,但自己财富蒸发所带来的现实痛苦,导致他们想要通过脱离股市来寻求慰藉。

对于筹码有限的投资者来说,恐惧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当投资者的筹码较大时,他才能较为镇定地承受大额损失。资本雄厚的投资者有足够的资源承受周期性的市场冲击,能利用这些机会去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

风险是第一维度,收益是第二维度,流动性是第三维度,筹码是第四维度。

2008年的经济崩溃加深了此前已经留给我的深刻印象:股票价格不仅是商业活动的领先指标,还是促使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融危机的特点是债券发行呈现出递进式的困难,首先是长期债务,然后是短期债务,最后是隔夜债务。最能反映金融危机深度的特征还是短期信贷供应的减少幅度,即使在1929年股市危机的顶峰,活期借款市场仍能维持运转,当然年利率也飙升至20%。

{大道至简}.

在任何民主社会,政策制定者想要超越传统思维都非常困难,这些传统思维经常还会因为从众行为而被强化。引领市场需要政府官员具备罕见的信念,因为走在市场前面必然意味与市场中真金白银的参与者持相反的观点。通常来看,政策制定者如果选择站在少数派一边,出现错误后,他们会在政治上受到惩罚;如果选择站在多数派一边,出现错误后则会被容忍,政治损失要轻微很多。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决定从法律上说不能被其他任何政府机构推翻,但人们{大道至简}.

很清楚,如果货币政策触怒了国会或者总统,那么美联储的独立性有可能被他们通过立法来改变,从而削弱其政策效力。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我收到过许多来自国会的要求放松货币政策的意见,却从来没有收到过一份要求收紧货币政策的呼吁。

在这些不寻常的喧嚣岁月,我们会很自然地看到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中间出现重大分歧,例如有关政府规模和政策干预范围等议题。如果市场结构真正受到冲击,市场价格就无法回到均衡的趋势,自由市场上强有力的调节力量就会失败,要在此种情况下迅速恢复市场运转,必须用主权信用来替代私人信用。比如雷曼破产之后,隔夜拆借市场停止运转。

通过干预来稳定市场价格的政策制定者,即使失败了也会收到“尽力了 ”的赞誉,而放任市场清算让价格自由下跌的人则没那么好的名声。就像前主席沃尔克在1981年经历的那样,所幸他最终得到了事实的肯定。

由于具有系统重要性地位的企业债务获得了政府的隐含担保,投资者几乎将他们视为无风险机构,愿意给他们优惠利率。这种状况给这些企业带来了特殊的竞争优势,而非通过改进生产率得来。于是,国民储蓄被引导到有政治权势而非经济效率高的企业里,未来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这些危机是我们在狂热和恐惧的自然倾向之间摇摆的令人遗憾的结果,如果不采取严格的集体化经济模式(但同时也会导致发展的停滞不前),那我们永远也不能阻止动物精神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

(注:动物精神把基本面改善的理性资本化变成了“非理性繁荣”,最终发展成为泡沫,比如互联网泡沫。)

创新是生产率进步的关键。促进创新繁荣的必要环境因素是财产权利的有效执行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受到法制的约束, 以及有利于创新的其他政治和经

篇五:《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辉煌,也没有理所应当的才能。当羡慕嫉妒恨充斥着你所有的时候,你不知道别人一直在思考,更不会知道别人的24小时早已超越了时间空间甚至维度空间的限制。

有人说只做简单的事情,超越常人的想象,听了之后我只能笑笑,因为简单是最神圣的,是化繁为简后的一种觉醒,不容有任何侵犯。岁月无痕,人生有涯,在天地茫茫间,万物归自然。而又在自然界中水最为简单,是生命的源泉。无论是水的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还是水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水都是循环存在的,是永恒的,是遵循自然法则的,是简单到世人无法想象的。

SO 越是简单的,越是有效,越是长久。假如我们觉得某件事情很复杂,做得很艰难,只能说明我们没有找对做事方法。

篇六:《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的幕后故事

分类: 《大道至简》 2007-04-15 18:12 4979人阅读 评论(9) 收藏 举报

一、大道至简与愚公移山

=======

《大道至简》一书最初的领悟来自那张EHM图。这个故事我在书中已经讲过:在一次Delphi.NET培训的准备工作中,我顿悟“语言只是工具”,并由语言的工具本质为起点,透视了整个软件工程体系。这张图后来被补充为“软件工程层次模型(EHM)”。而从这张图起,我便有开始为我的这些想法写出一本书来,而书的名字就是《大道至简》。{大道至简}.

我写书是从前言开始,在写《大道至简》的前言(第一版的“前言后语”)时,我并没有想到从哪里开始写整本书。也就是说,只有写书的想法,却没有整个框架。因此你在前言中看不到有关“愚公移山”的任何信息。开始写第一章的时候,久久不能下笔,也不知道从何论起。我找来一本成语词典,东翻翻西翻翻,一眼便瞅见了这个“愚公移山”,再一想:嗯,的确是个好题材。这才由此下笔,因而《大道至简》开篇便与众不同。

二、第一版中的愚公移山

=======

在第一版(电子版)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只是用来总结“编程的精义”。尽管我称愚公为“工程名家”,但事实上第一版中所写的愚公“并不怎么会工程”,我对“愚公式的开发”、“积极的愚公”、“忽略成{大道至简}.

本的愚公”等都是持批判的态度的。唯一被肯定的是他的“聚室而谋曰”和“编程的(而非工程的)精义”。

我并没在更多的地方提到愚公,但这并不妨碍我想念这个人物。我在2005年4月完成了第一版的全文,7月我从郑州的那家软件公司职辞,驾车去西藏旅游。——说是驾车,其实不是我驾(我不会开车)。所以一路上便是听评书和想问题,这个过程中想得最多的便是这本书,以及书中提及到的工程问题。

思考的过程终于在我抵达珠峰大本营的那晚爆发了,爆发的原因则是一罐啤酒。我很自信地弄了一罐啤酒,准备在珠峰底下过过瘾,结果只能喝下一半。就这一半也很快发作了,当时便心脏受不了,晚饭也没吃便躺下睡去,而半夜又醒转来睡不着。这睡不着的光景里,愚公就开始移山了。——哈哈。整个愚公家族近三百年的移山工程,如同在我脑子里活着一样,一幕幕地演过去。

从西藏回程的时候,我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这个故事,终于不会再忘却了。我想我已经找到了《大道至简》一书的另外一种述写方式:一篇文言的、寓言式的故事。

三、第二版的起因

=======

第一版实在太薄,大概只有120来页,而且还是一种小开版的。当时也是跟博文视点谈的出版事宜,直到2005年10月也没结果。而我在9月开始便受聘于上海盛大网络,任架构师,并随即展开了“数字家庭

战略”中的软件平台的架构设计工作。我基本上不会再有时间纠缠在《大道至简》一书的出版,或者“愚公移山”故事的编写上。因此,我在10月以电子版的形式发布了该书的第一版,并约请蒋涛写了序。

第一版最终不能作为印刷品出版,这很令我沮丧。但心里仍有些不甘,当时给蒋涛说:如果博文视点有计划要出版这本书,我还是把优先权留给他的。

电子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有一些无关痛痒的争议。这些现象引起了邮电和清华两家出版社的注意,他们先后送出了合作的意向,想要出版这本书。清华出版社的朋友甚至为这本书拟了一个丛书,但也因为计划做成丛书的缘故,空耗了许久的时间,以至于后来邮电出版社挤了进来。我则两相努力,单等某一方递出最终的合同。而这时刻,博文视点的周筠老师也得了消息,打算要出版这本书了。缘于此前跟蒋涛的承诺,我很遗憾地拒绝了其它两家的合同(尽管合同已经寄了过来),从此这本书的出版权落在了博文视点(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手里。

这件事我一直对邮电、清华的两位朋友深怀愧意。在《大道至简》的致谢中再一次提到这件事,用了八个字“未能兼美,深为致歉”。其实哪里单单是致歉的事情,心中之惭愧不便言说罢了。

四、《大道至简》中的古文

=======

这本书引用了不少的古文,由此引起的争议也不少。其实,我想反方同学读书大多不细致。因为仔细地看去,就会发现我所引的古文多是

大家熟读的。很多原本就是直接来自于成语,概略地数过去,就有:愚公移山、三人为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问道于盲、徒有其表、买珠还椟、自相矛盾、一鼓作气(三鼓而竭)、工欲其事先利其器""这些成语或寓言,大多在中小学的课本中就学过,所以谁要说读不懂或者不易读,那我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才好。

我大致地统计过,这些古文中生僻的只有三四处。生僻的引文我要么作为章节前的引用不讲,要么就讲得很细。所以在我看来,第一版中的古文如果令人不快,那么这人大概是根子里便不喜欢古典,而不是文化知识上的欠缺。

由于这本书本来就是讲思想方法的,因此很多古文并不直接引用原意,而是引申开来讲。例如“求道于盲”,原本是指不正确的做法,而在《大道至简》这本书中,提出的观点却是:可以求道于盲,但别睁着眼问。

很多人跑来给我说需求做不了,跟客户没法沟通。其实问题在于他根本不了解客户,也不会顺着客户的思路去了解需求。我见过很多客户为了满足软件开发方的“需求”,而组织什么UML或RUP的培训班,甚至学习一些建模或者流程工具来描述他们的想法,每每看到这种情况,我都为客户感到痛心:他们要付出多大的学习成本,才能满足软件公司对他们的(而不是他们对软件公司的)期望啊?

求道于盲真的错了吗?南橘北枳究竟是橘的问题,还是枳的问题,亦或者两者皆不是?""总之,这些(工程中的)问题,原本只是思想

方法的问题,而现在散落在工程实践中,被人们用不同的理论、方法解来解去,最终弄得一团糟。

所以我说:命题设错了,就成了问题了。

就如同这里的古文,我根本就不看成问题。因为问题并不在于易不易读,而在于读的人根本不想读。

那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五、插图与漫画

=======

邵荣国夫妇是我多年的好友了,邵先生现在在郑州一家公司任艺术总监,而他夫人(明明)则与他是同学。第一版的漫画是由明明画的,画稿的创意来自于她读这本书的过程。第一版中邵先生只画过一辆坦克,但在第二版中却没有用这一稿,因此在48页上的那辆坦克仍是明明的原作。

第二版决定加入一套“愚公移山记”的漫画,这套漫画最初我仍是请明明执笔。那时她正怀着小宝宝,赶在小宝宝出生前,明明给我了这套画稿——再次感谢她的工作。后来,周筠老师觉得画风不够细腻,希望重画一套时,明明正在哺育小宝宝,我已是不敢打扰的了。

再找画稿作者的任务很艰难,而且时间太紧。最终帮我完成这项任务的是同事武洲,我从他家领养了一只小猫,缘此而相互熟悉。而他给我推荐的人选,也是盛大网络的另一名前同事,叫丘宝——这不是他的

篇七:《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

《道德经》以简洁凝练优美的五千字,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深邃、博大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影响之广、影响之深非一般典籍所能及,不但融汇道、儒、释三位一体,铸成华夏文明基本框架,并且它的许多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所接受。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是个最早具有辩证思想的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据《史记》载,老子生卒年月不详,大约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后来被道家学派尊奉为创始人、被捧为天上神灵。尤其是到了唐代,被李唐王朝尊奉为李家始祖,进一步神化。事实上,老子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另说老子出生时须眉皆白(用今天的话说,应该是基因发生了变异),故被称为“老子”。老子曾经做过周朝洛邑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或历史博物馆的馆长),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后来老子弃官旅行,途经我的故乡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约二十公里)时,应关令尹喜要求,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老子》。我们应该感谢尹喜和他的后人,将这份珍贵的资料保存了下来,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81章,分上下两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文物推算,《道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中前期,最初称为《老子》,后来道教盛行,《老子》才被称为《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而是战国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

《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姓名不详)注,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注,还有清朝时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下面,我们就通过《老子》这本书简要了解一些老子的思想观念。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华夏民族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神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就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推翻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否认了鬼神的威灵。

“无为而治”。老子之道基本上可概括为“天道自然观”。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至于如何治理国家呢?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他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说过:“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第三十一章》)他同时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他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扑,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不要“圣智”、“仁义”、“巧利”,国家就大治了。这三种东西不足以治国,最好的办法是,使人们着意于“朴素”,少有“私欲”,不求知识,就可以没有忧患了。

那么,老子所向往的理想世界是什么呢?是小国寡民的原初社会。他说:“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

老子这一设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减轻剥削的愿望。老子说过,人民为什么过着饥寒的生活呢?是因为他们的君主攫取赋税太多的缘故。“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第七十五章》)。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这反映了老子政治思想中的进步因素。但是,小国寡民的理想,却是幻想,它是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但我们应当看到,老子的这一举动是抨击奴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它对后世的进步思想家、空想的社会改革家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反相成。老子学说的精髓,是他光辉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观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生与死、新与旧的相互关系,观察了社会历史与政治的成与败、福与祸等对立的双方的相互关系,发现了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一些辩证规律。在《道德经》中,他深刻地论证了相反相成和物极必反的道理。老子说过,有和无是彼此相生的,难和易是彼此相成的,长和短只有彼此比较才能显现出来,不同的声音产生谐和,前后互相对立而有了顺序。总之,老子承认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

物极必反,是说事物在变化中向它相反的方面过渡,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完全成为相反的东西。因此,老子一再告诫统治者,必须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分的措施,否则,就会使事物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就会丧失天下。他认为,高明的统治者必须懂得以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为了证明以弱胜强,以柔胜刚的道理,他举了许多的例子。他经常用水来比喻自然力量的伟大,比喻人类高尚的品质。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意思是说,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水的,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柔的战胜刚的,弱的战胜强的,天下没有人不懂的,可是没有人能做到。老子又举军队强大了就会破灭,树木强大就会摧折的例子。但他把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当作绝对的规律,没能认识到这种互相转化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尽管如此,老子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柔弱的是不可战胜的,这对于促使人们认识新生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道理是有着积极意义的。老子所处的时代,是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的春秋末期,正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提出这一观点,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老子还意识到,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他说,大树是由细小的萌芽产生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堆泥土筑起的;千里的远行,必须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见《第六十四章》)。 当然,老子的自然辩证观是直观的、原始的、朴素的。尽管如此,《道德经》一书中上述的这些光辉的思想火花,是很值得我们珍视的一份历史遗产。

大道至简。通读《道德经》,我们能够认识到,老子之道首在去私。当我们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超出了自我欲望的牢笼、真正忘记了自己的思想、忘记了自己的意识,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我们就能够沟通宇宙,达到宇宙在我心中,我在宇宙中,我与宇宙同体、息息相通和信息的交流共振共鸣。

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老子之道是一种道法自然、反璞归真的思想意识状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不必有所诉求、刻意的追求,身心或者社会状态就能够得到自然调整和进化。这就是大道至简、大道平常的真谛。

下面,就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越时空,与两千多年前那个睿智的灵魂进行对话,聆听

从远古传来的教诲。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