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琅嬛福地记 困难琅嬛福地

高中作文 zuowen 4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琅嬛福地记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卷古文阅读题《琅嬛福地记》翻译及答案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鲧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肃茂先人: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茂先坐与论说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若二十年外书 若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参考答案

16. A (肃:迎接客人)

17. B 18. C

19.(7分)

(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附《琅嬛福地记》全文翻译:

晋朝太康年间,张茂先担任建安从事,某天在洞山游玩。沿着溪流深入,见到一位老人枕着书在石上躺着,茂先便坐下与他谈论。看到他所枕书上的文字都是蝌蚪样的,不能分辩是什么字,茂先以之为奇。老人问茂先说:“你读了多少书?”茂先说:“二十年内的书,我还没有读完,如果是二十年前的书,那么我确实已经全部读完了。”老人微笑,拉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扇门可供进入,路径很宽,来到一精美的小屋,屋内藏书万卷,茂先问老人说:“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历代史书。”又来到一间室内,藏书更多。茂先又问“这什么书?”老人答:“是各国的史志。”后来又来到一密室内,门锁很坚固,还有两只黑狗守在门前,门上刻着篆书,文字是“琅嬛福地”。茂先问老人:“这是什么地方?”老人答:“这些是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二狗说:“这是痴龙,守在这个地方已经两千年了。”老人开门迎接茂先进入,茂先看到这些藏书记载的都是秦汉以前和海外各国的事情,大多是自己没听说过的。像《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这些书也都在这里。茂先一时间茫然失落,无所适从。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茂先为此在这里逗留了好几天才出来,对老人说道:“过段时间我多带点吃的再来拜访,到时我要看遍群书。”老人笑笑,什么也不说,送茂先出去。茂先刚一出门,门外的石头突然自行闭合。茂先回头看着石头,只见到杂草藤萝,绕着石头而生,石头上的苔藓也严丝合缝。茂先呆呆地站着看了良久,对着石头拜了两次后离去。

当初秦始皇嬴政烧尽史书,咸阳城的大火正猛,但这里却保留了全部的史书,连一个字都没有少掉。上至书契前,连上古结绳记事的年代都有记录。上至鲧和伏羲,下至末世将乱的年代。海外有很多国家,我们中原九州之地与之相比小的如同一粒黑痣。我读了这么多史书,不过是千万分之一二。这才知道我的见识短小,如同向蛄蟪问春秋是什么(蛄蟪不知春秋)。即使像石彭与凫毛这样的长寿者,其所见所闻也不过如同儿童。我想再进去向老人请教,无奈迷失路途不能进入。回头看着绝壁上,只见荒蔓与薜荔缠绕。我好后悔出了那扇门呀,如今只能可望而不可及。如果这里等上十几年,或许这扇石门才会再次开启。 (本文译者:瑞安十中尹瑞文)

【篇二】琅嬛福地记

张岱《琅嬛福地记》原文及翻译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鲧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琅嬛福地记》全文翻译:

晋朝太康年间,张茂先担任建安从事,某天在洞山游玩。沿着溪流深入,见到一位老人枕着书在石上躺着,茂先便坐下与他谈论。看到他所枕书上的文字都是蝌蚪样的,不能分辩是什么字,茂先以之为奇。老人问茂先说:“你读了多少书?”茂先说:“二十年内的书,我还没有读完,如果是二十年前的书,那么我确实已经全部读完了。”老人微笑,拉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扇门可供进入,路径很宽,来到一精美的小屋,屋内藏书万卷,茂先问老人说:“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历代史书。”又来到一间室内,藏书更多。茂先又问“这什么书?”老人答:“是各国的史志。”后来又来到一密室内,门锁很坚固,还有两只黑狗守在门前,门上刻着篆书,文字是“琅嬛福地”。茂先问老人:“这是什么地方?”老人答:“这些是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二狗说:“这是痴龙,守在这个地方已经两千年了。”老人开门迎接茂先进入,茂先看到这些藏书记载的都是秦汉以前和海外各国的事情,大多是自己没听说过的。像《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这些书也都在这里。茂先一时间茫然失落,无所适从。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茂先为此在这里逗留了好几天才出来,对老人说道:“过段时间我多带点吃的再来拜访,到时我要看遍群书。”老人笑笑,什么也不说,送茂先出去。茂先刚一出门,门外的石头突然自行闭合。茂先回头看着石头,只见到杂草藤萝,绕着石头而生,石头上的苔藓也严丝合缝。茂先呆呆地站着看了良久,对着石头拜了两次后离去。

当初秦始皇嬴政烧尽史书,咸阳城的大火正猛,但这里却保留了全部的史书,连一个字都没有少掉。上至书契前,连上古结绳记事的年代都有记录。上至鲧和伏羲,下至末世将乱的年代。海外有很多国家,我们中原九州之地与之相比小的如同一粒黑痣。我读了这么多史书,不过是千万分之一二。这才知道我的见识短小,如同向蛄蟪问春秋是什么(蛄蟪不知春秋)。即使像石彭与凫毛这样的长寿者,其所见所闻也不过如同儿童。我想再进去向老人请教,无奈迷失路途不能进入。回头看着绝壁上,只见荒蔓与薜荔缠绕。我好后悔出了那扇门呀,如今只能可望而不可及。如果这里等上十几年,或许这扇石门才会再次开启。 (本文译者:瑞安十中尹瑞文)

【篇三】琅嬛福地记

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汤(bāo) 吓(dòng) 带血(jì) 整齐一(huà)

B.古(chà) 衣(bō) 大梁(tiǎo) 言心声(wèi)

C.肘(chè) 味(lǔ) 女座(chǔ) 吃卯粮(yín)

D.定(dǔ) 疮(cuó) 病恹(yāng) 气方刚(xu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拔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再聚光灯前,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3年6.6%,近五年来戒毒三年以上人员已迂120万

C.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问她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是黑老鸽子,怎么又长出风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6.(★★★)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来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藐视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7.(★★★)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处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 倡议书

各位同学: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众所周知, 文明乘车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有益于社会和谐 .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生倡议: 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举止文明,谈吐有礼 .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

XX中学学生会

X年X月X日.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9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

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政治文化语境下语言方式的变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概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的反援,又是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封个等文体表现形式;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式的发展;40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

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这不仅证明了文言作为文学语言的生命力,并未因白话文的兴起而消失,而且也表明:事实上文言也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所选文段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

B.“小说语言的政治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但客观上仍然起到了推动小说形式发展的作用.

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排对中国古典文学色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

D.冲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文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

(2)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C

A.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历程

B.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得与失

C.语言变革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D.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深受语言变迁的影响

(3)根据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文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两点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骑,虽则没有谁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付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田径,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象射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琅嬛福地记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然没有谁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说话了.”

“那是比航船还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么跑的呢?”

“那可说不上来.”

“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这究竟是怎样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响!”

“…”

跟她讲话的人唯恐她噜苏,急急想走开,可是母亲又拉住问:

“你想我能坐着火车去拜省城隍吗?”

“自然可以的,阿南婶,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1)根据文中【】的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

(2)简析“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5)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19分)

10.(★★★)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 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欲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扁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

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李.海外多名郭,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市.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开门 茂先人 肃:恭敬的样子.

而出信 宿:两三天.

再访裹 粮:携带粮食. B.茂先为停 C.异日

【篇四】琅嬛福地记

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3大题 (一) 考点3 概括与赏析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考点三 概括与赏析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琅嬛福地记

(明)张 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

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 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本题考查文中信息的筛选,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文本选用了张岱(明)的《琅嬛福地记》,文章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讲述了张茂先深山中的见闻,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

从题目的角度看,回答这一类试题,应在读懂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确定各选

项在全文中的阅读区间,然后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比对,以发现异同,确定正确的选项。

A项,抓住原文信息“固已读尽之矣”等,可知张茂先自大的性格特点,选项要素“自矜”符合原文;面对张茂先的狂妄自大和“纵观群书”等无理要求,老人的言行体现了其宽容、神秘的特点,选项要素符合原文内容。

B项,文中的大山和老人充满了神秘色彩,象征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其浪漫化的笔法与《桃花源记》相仿,选项的要素“揭示”“异曲同工”符合文章内容。

C项,从全文来看,文章之所以议秦王焚书之事,是为了说明洞中所藏之书保存地比较完整,并以此来揭示主旨“不可妄自尊大”,并不是为了批评秦王嬴政。该项不符合文章的内容。

D项,老人“枕书石上卧”渲染了其神秘的特点,痴龙“守此二千年矣”为琅嬛福地笼罩上了神秘色彩;两处符合选项“渲染”“传神”的要素。文章最后运用韵文,用“方知余见小”等句揭示了不可狂妄自大的道理。故选C项。

【参考译文】

晋太康年间,张茂先做建安从事时,在洞山游玩。顺着溪水向里走,见到一个老人枕着书躺在石头上,张茂先坐下来和他交谈。看他枕着的书,都是蝌蚪文,张茂先不认识,对此感到很惊讶。老人问张茂先说:“您读过多少书?”张茂先说:“我没读过的都是二十年以来的书,如果是二十年以前的书,那我已经全读完了。”老人微微一笑,拉着张茂先的手走到石壁下面,忽见有一道门,进去里面的路很宽,来到一个精致的小屋内,(里面有)藏书上万卷。张茂先问老人说:“(这是些)什么书?”老人答:“是各朝代的史书。”又来到另一间小屋,(发现)藏书更多。张茂先又问:“(这是些)什么书?”老人回答说:“是记载各国的书。”后来又来到一个密室,门上的锁很是牢固,有两只黑狗守在那里,(密室)上面有篆书写的名字,叫“琅嬛福地”。张茂先问老人说:“这是什么地方?”老人回答说:“这是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两只狗说:“这是痴龙,守在这里(已经)两千年了。”开门揖拜后张茂先走了进去,看见里面的藏书,(记载的)都是秦汉以前和海外各国的事情,很多都不曾听说过,像《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等书,也都在这里。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张茂先为此停

留了两三天才出来,对老人说:“他日携带粮食再来拜访,(将尽情地)博览这些书。”老人只笑笑却没有回答,送张茂先出来。(张茂先)刚出来,石门就突然自动关上了。张茂先回头看,只见杂草藤萝,缠绕着石头生长,石头上的苔藓也是密合的,没有一点缝隙。张茂先呆呆地站在那里看,对着石头拜了两拜后离开。

秦王嬴政焚烧了史书,咸阳的火烧得正旺。(可是)这里(却)有完整的史书,并没有遗漏一个字。向上追溯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结绳记下的事也有记载。在繇前看伏羲,不过像他小时候。海外有那么多有名的国家,中国不过像其中的一个黑痣。(我)读书三十车,也只是(读了)千万之一二。(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石彭与凫毛相比,见识就跟小孩一样。(我)想进去问问老人,可是迷失了道路不能达到。回头看绝壁,疯长的只有薜荔。懊悔自己一出石门,就可望而不可即了。在此等上十多年,这里或许会开门(再)给我看。

一、“4招”巧整信息(针对“短板一”)

1.抓准对象

在选文中出现的人物不止一个,而我们要抓住题干中的“某人”的行为举止,作筛选和判断。

2.体情察意

作者往往通过记叙人物言行去刻画人物性格,因此要洞察人物言行背后的“隐情”去分析人物性格。

3.锁定内涵

选项中对人物某种品质或做法的说法,有时是命题者自己进行了概括,在时则摘引原文中的字眼,它们有时是明晰的,有时则是隐晦的,要注意回到原文进行甄别。

琅嬛福地记

4.关注手法

古代散文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往往采用多种手法,如叙述描写、作者评说等,抓住这些手法或信息有助于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和处理。

二、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3维度”(针对“短板二”)

1.锁定重点

把握文章表述的重点信息。大幅文段的叙述重心是什么,议论性文字体现在

哪里,并从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2.留心结语

仔细审读文章结尾部分,从中推敲出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文言文的文章结尾大都有一段议论性的评价语言,这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所在。

3.综合分析

有些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并没有通过抒情或议论表达出来,而是蕴含在了所叙述的人物事件之中了。这就要求大家综合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然后从事件的细节中分析提炼出隐藏信息,进一步简要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了解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设题的“9大陷阱”(针对“短板三”)

1.无中生有

命题人在选项中故意编造一些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或者是捏造的情节,以此来干扰考生思维。

2.张冠李戴

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3.弄错时间

在选项中将原文叙述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不同事件之间的时间混乱表述。

4.颠倒顺序

在选项中将原文中没有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当作已发生的事情,将原文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当作已出现或必然出现的情况来表述。

5.曲解文意

在选项中对原文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或词类活用现象等作不恰当的解释,故意歪曲理解原文语句的意思。

6.事件杂糅

在选项中或杂糅文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杂糅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杂糅不同人物的观点态度,或杂糅同一人物对不同事件的观点态度,使考生头绪难以理清,正误难以分辨。

7.言过其实

故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精神,对其观点态度故意作出错误解说,即对待古人

【篇五】琅嬛福地记

2016年10月浙江省语文学考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煲汤(bāo) 恫吓(d^ing) 脐带血(jì) 整齐划一(huà)

B.古刹(chà) 衣钵(bō) 挑大梁(tiǎo) 言为心声(wèi)

C.掣肘(chè) 卤味(lǔ) 处女座(chǔ) 寅吃卯粮(yín)

D.笃定(dǔ) 痤疮(cu"i) 病恹恹(yāng) 血气方刚(xu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学.科网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博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跋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琅嬛福地记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学科.网鲜有人会再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3年

6.6%,近五年来戒毒三年以上人员已迂120万。

C.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问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是黑老鸽子,怎么又长出风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有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傻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6.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来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7.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5分)

倡议书

各位同学: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 日常出行的选择。众所周知,□□□□□□□□□□□□□□□□□□□□□□□□□□□□□□□□□□□□□□□□。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生倡议:

□□□□□□□□□□□□□□□□□□□□□□□□□□□□□□□ □□□□□□□□□。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

XX中学学生会

X年X月X日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政治文化语境下语言方式的变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概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的反拨,又使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风格等文体表现形式;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式的发展;40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

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

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这不仅证明了文言作为文学语言的生命力,并未因白话文的兴起而消失,而且也表明:事实上文言也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所选文段有删改)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

B.“小说语言的政治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但客观上仍然起到了推动小说形式发展的作用。

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色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

D.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文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

9.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

A.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历程

B.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得与失

C.语言变革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D.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深受语言变迁的影响

10.根据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文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两点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母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象蛇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然没有谁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个世界。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 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说话了。”

“那末比航船还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么跑的呢?”

“那可说不上来。”

“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这究竟是怎样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响!”

“……”

跟她讲话的人唯恐她噜苏,急急想走开,可是母亲又拉住问:

“你想我能坐着火车去拜省城隍吗?”

“自然可以的,阿南婶,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11.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2分)

12.简析“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3分)

13.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分)

1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5分)

15.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①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

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 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 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 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琅嬛福地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 乘: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茂先坐与论说 /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若二十年外书 /若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而去 / 毕礼而归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 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分)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篇六】琅嬛福地记

学生版文言阅读1

(选自侯方域《马伶传》)

【注】分宜:严嵩。严嵩为江西分宜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A.金陵为.明之留都 是 B.人易为.乐 作 C.今日幸为.开宴 给/替 D.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 扮演 E.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 扮演 F.此吾之所为.师也 求/拜 G.求为.其门卒三年 在 (2)

A.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那些 B.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其中C.询其.

故 其中 D.乃竟辍其.技不奏 他的 E.遍告其.

故侣 他 F.其.

夜,华林部过马伶曰 那 G.察其举止,聆其.语言 他的 H.其.先西域人 他的 I.夫其.以李伶为绝技 他 J.耻其.技之不若 自己 (3)

A.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 广泛邀请 B.列兴化于东肆 安排 C.我走京师... 跑到京城 D.求为其门卒.三年 做差役 E.迨半奏,引商刻羽 等到 F.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超过 G.安得不工.哉 精妙 H.天下无以易.

李伶 替代

I.而华林部独著. 著名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译文: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

(2)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译文: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 (3)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译文: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

(4)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译文:真是不寻常啊,马伶自己这种求师的经历。 参考译文: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国家设置的百官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踩脚多得数不清。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岂止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的场中都演出《鸣凤记》,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

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马伶走后将近三年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演戏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

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李伶忽然失声惊叫,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在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现在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当时又不肯把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当时还称他为马回回。

侯方域说:真是不寻常啊,马伶自己这种求师的经历。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怎么能不精妙呢?唉!马伶以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为耻,就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文言文阅读(2)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

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欲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

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李。海外多名郭,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市。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A.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地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 乘:车。 E.藏书欲富. 富 : 丰富 F.扃.钥甚固 扃: .上闩,关门 G.亦皆在焉. 焉:之/此 H.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甫 :刚刚,才 I.茂先痴然伫.视 伫:久久地/呆呆地 J.并不遗.只字 遗:.

遗漏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张华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3)海外多名郭,九州一黑痣。

海外有很多有名的城郭,它们多如牛毛就像九州里的一颗黑痣。 (4)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市。

我坐着躺在这里十多年,也许这中间会开门。

【参考译文】

晋朝太康中年,张华担任建安从事,在洞山游览。顺着小溪进入深山,有一个老人枕着书躺在石板上,张华同他谈轮。张华看他头枕着的书,上面写的都是蝌蚪文,不能辨识,张华感到很诧异。老人问张华说:“您读了多少书?”张华说:“我没有读过的书都是近二十年内的新书,如果是二十年以前的书,我早就全部读完了。”老人微笑着,拉着张华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道门可以走进石壁,路径比较宽,到了一个精雅的屋舍,里边装了一万卷书。张华问老人说:“这是些什么书?”老人说:“这是世上的历史书。”又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收藏的书籍更加丰富。张华又问:“这里藏的什么书?”老人回答:“这是万国的历史书。”后又到了一个密封的房间,用坚固的锁锁着,有两只狗守在门前,门上印有大印,写着“琅嬛福地”四个字。张华问老人道:“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里藏有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两只狗说:“这就是痴龙,在这里守了两千年了。”老人开门躬身揖请张华进屋,张华看见这里收藏的书,全都是秦汉以前以及海外诸国的事,很多都闻所未闻。比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等书籍,也全都在这里。张华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张华因此在这里停留了两三天才出来,对老人说:“以后我带着粮食再来拜访,观看全部书籍。”老人笑而不答,送张华出来。刚走出来,石门忽然自己关闭了。张华回头一看,只见杂草藤萝,缠绕着生长在石头上,石板上苔藓也是一整块,一点缝隙都没有。张华呆呆地注视着,朝着石板拜了两拜才离开。

秦始皇烧掉了诸子百家的书籍,咸阳城中烈火正熊熊燃烧。这里却有保持完整的书籍,连一个字都没遗漏。上溯到书契之前,连结绳记事之时也有记载。(唐太宗)怀揣一只鹞子,连看伏羲都变成了叔李。海外有很多有名的城郭,它们多如牛毛就像九州里的一颗黑痣。读书即使读了三十车,也只能是千万分之一二。(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石彭和凫毛,它们所见的就如同小孩一样。想进去问问老人,可是却迷了路不能到达。回头看悬崖绝壁之间,只有疯长的滕蔓和薜荔。我懊悔遗憾,刚一出门就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即了。我坐着躺在这里十多年,也许这中间会开门。

【篇七】琅嬛福地记

文言文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胜任琅嬛福地记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诬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防备

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皆可为材且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

C.人愚也,则愚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拒而莫之与也 恐年岁之不吾与

18.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赞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犹 恐 予 之 愚 且 贱 闻 与 见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则 求 夫 贤 而 有 名 位 闻 与 见 之 博 者 而 从 之 问 其 人 之 孰 可 举 者 卒 亦 未 见 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奚重而不更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 涉 猎 书 史 姑 随 世 俗 作 所 谓 时 文 者 皆 穿 蠹 经 传 移 此 俪 彼 以为浮薄 惟 恐 不 悦 于 时 人 非 有 卓 然 自 立 之 言 如 古 人 者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此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鲧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肃茂先人: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茂先坐与论说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若二十年外书 若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八】琅嬛福地记

10月月考检测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城阳三中2016年10月份高三单元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济南之所以有“泉城”之名,是由于城南有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系石灰岩组成的千佛(fú)山

地,这些石灰岩具有较多的溶洞或裂隙,在济南附近没入地下,并受到不透水的侵入岩岩体

透水性不好,从而形成承压水构造。城南山...

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jǐ),在城区则以上升泉形式涌出地表向外排出。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

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又名瀑(pù)流,宋代开始称趵突泉。 泉城四大泉群会流一处,在济南盆地最低处形成湖面46

.5公顷的大明湖。北魏郦道元《水经内湖沿袭大明湖之名。一湖烟水,绿树蔽空,妖娆(yáo)多姿,风光秀美。清人刘凤浩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沿湖亭台楼阁,水树长廊,错落有致。其风貌不亚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杭州西湖。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千佛(fú)山 堆积物 B.补给(jǐ)

不可胜数

C D.妖娆(yáo) 错落有致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阻止 大约 记载 B.阻止 大致 记录

C.阻挡 大约 记录 D.阻挡 大致 记载

3.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千家明月万家春 B.满园月色一园梅

C.一城山色半城湖 D.何方春水一方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个暑假,省图书馆阅览室并未像往常一样“冷”下来,反而是人满为患。对此,负责人认为,这....

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B、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

C、中国早已今非昔比,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

D、在地板行业2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得以共同发展,但也有很多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劳燕分飞。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雪芮在赛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拼搏,力克多名强敌,最终摘得羽毛球女子单打金牌,实现了重庆健儿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B、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C、当诗人踏上故土,听到年轻的姑娘们还在弹唱古老的“断念歌”,还在跳着古典时期的舞蹈时,感到这些陈词滥调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格格不入。

D、贵州省遵义市发起了“重拾钢笔墨水,推动全民节约”的倡议,机关干部、企业员工、青年男女热烈响应,积极参与,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o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o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o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琅嬛福地记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

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

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欲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

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

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

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 乘: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茂先坐与论说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B.若二十年外书 其若是,孰能御之? ..

C.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D.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 ..

11.下列各项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B.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C.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D.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4分)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3、屈原《离骚》中,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品德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琅嬛福地记 困难琅嬛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