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浙江高考论语题 论语高考题默写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浙江高考论语题

浙江2016年高考语文考点集训(19)《论语》选读(含答案)

《论语》选读

(时间:120分钟 满分:180分

)

(90分)

1.(2015·浙江自选)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篇》)

(《论语·学而》) 材料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先进》)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1)解释《荀子》这段话中“仁者使人爱己”和“知者知人”的意思。(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荀子》这段话中孔子对颜渊回答的评价高于子路和子贡?恰当运用《论语》中的材料分析说明。(字数不超过150字)(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浙江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①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论语·子路》)

②孔子赞《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于《孝经》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于《论语》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又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圣人以名立教,未尝恶人之名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八)

(1)分别解释上面两则材料中“名”的含义。(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分析评价孔子对“名”的看法。(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杭州市一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

(二)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的思想性格。(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材科(二)中,孟子却说:“穷则独善其身。”你怎么理解他们看似不同的说法?(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一)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列子·仲尼》)

(二)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也,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所依据的哲学思想,并结合材料对这一思想作简要评析。(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联系现实简要分析。(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5·温州市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

政》)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注】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孝经·纪孝行》)

【注】 丑:民众。

(1)上述两则材料中对“孝”的看法,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孝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评价下面这则新闻中李某的“孝行”。(6分)

“浙江在线”宁波1月31日讯 李某从小家庭环境就不好,父母为了培养他一直辛苦奔波。而懂事的李某也很体谅父母,早早就打工贴补家用,周围邻居也一直夸李某是一个孝顺父母、知道感恩的好儿子。但前几年,李某的母亲不幸身染重病,昂贵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经济窘迫的家庭愈发捉襟见肘。眼看着家里再不筹集出医药费,李某的母亲病情将会恶化,这个孝顺的儿子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到钱,竟然不惜铤而走险加入贩毒的行列,最终被民警查获,沦为阶下囚。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嘉兴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在子路“述志”之前,若补上一句“由!尔何如?”好不好?为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5·台州市高三期末质量评估)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的“仁”和“礼”的理解。(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儒认为“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理解符合孔子的原意吗?(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5·宁波市镇海中学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材料一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材料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材料三 近日,舒城县初三女生小何骑电动车上学,见一老太摔倒,忙上前搀扶,不料老人一口咬定小何撞了她,交警反复勘查,终还小何清白。老人伤愈出院,小何不计前嫌,带着家人向这位困难老人捐款千元,在当地传为佳话。

(1)上述一、二两则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事原则?谈谈你对这种处事原则的认识。(4分)

【篇二】浙江高考论语题

2014年浙江高考权威模拟试题论语阅读与默写汇编

浙江高考权威模拟试题论语阅读与默写汇编

(一)2009年2月浙 江 六 校 联 考

语 文 试 卷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4.“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浙江高考论语题

答: 25.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只选做3小题)

①且尔言过矣, , ,是谁之过与?《〈论语〉选读》 ② ,目遇之而成色;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③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④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 。(王勃《滕王阁序》)

(二)2009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4.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

(1)子曰:“, ,齐之以礼, 。”(《论语·为政以德》)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3)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疏林不做美, 。(王实甫《长亭送别》)

(三)杭高2009年月考6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9·11)- ——《高山仰止》 24.(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试问,得以充分

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

(2)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作简要分析。(3分)

答:(1)____________

(2)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下列名句各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其为人也, ,乐以忘忧, 。(《论语》)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

《长亭送别》)

(3)关山难越, ;萍水相逢, 。(王勃《滕王阁序》)

(4)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

相如列传》)

(四)浙江省杭州二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卷 2009.03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4.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 。(王勃《滕王阁序》)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苏轼《赤壁赋》) (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 曾子曰:“ ,以友辅仁。”(《论语》)

(4)银瓶乍破水浆迸, 。曲终收拨当心画, 。(白居易《琵

琶行》)

(四)名句默写 (6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锲而舍之, ;锲

而不舍, 。 (荀子《劝学》)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欲寄彩笺兼尺素, ?

(晏殊《蝶恋花》)

(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五)杭州二中200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3.你是否赞成孔子的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3)志士仁人,无 ,有 。(《论语》) (4)江东子弟多才俊, 。(杜牧《题乌江亭》)

江碧鸟逾白, 。(杜甫《绝句二首》)

(六)学军中学2008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三)论语阅读(6分)

阅读下面几章文字,回答问题:

(一)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四)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0. 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2分) 答: 11. 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

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 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4分)

浙江高考论语题

答:

(3)颜渊问仁。子曰: 为仁。一日 ,天下归仁焉。 (《论语﹒

颜渊》)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七)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第7次月考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4.(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2) 答:

(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题)

(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

(《白居易《琵琶行》》)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4)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八)浙江省嘉兴一中2009届高三一模 (2009.3)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子曰: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贡问友。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24.孔子回答“子贡问友”,说明了怎样的交友之道?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观点?为什么?(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

(2)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3)子曰:“ ,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论语》)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司马迁《报任安书》)

(九)金华一中2009年2月高三年级测试题

语 文 2009.2.28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4.(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2分)

答: (2)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的?(2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亦余心之所善兮, 路曼曼其修远兮, (《离骚》) (2)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苏轼《赤壁赋》) (4)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5)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论语》)

(十)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浙江高考论语题

14.17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23.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

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白居易《琵琶行》)

(2)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3)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4)子曰:“ ,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十一)浙江省宁波市08-09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统考试卷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18、7)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24.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法。

(1)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1分)

答: (2)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态度和角度有什么不同?(3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独上高楼, 。欲寄彩笺无尺素, ?(晏殊《蝶恋花》)(2)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论语》) (3)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4)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十二)浙江省上虞市2009学年高三第二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测语文卷

(三)阅读《论语》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24.下面《论语》名句是对教学的认识。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和启发。(4分)

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答:

2.有教无类。

答: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答: (四)古诗文默写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贡问友。子曰:“ ,不可则止, 。” (《论语·周而不比》) (2)转轴拨弦三两声, 。 ,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3)罗幕轻寒, ___ ____,____ ___,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4)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十三)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试题

语 文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2009.3

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诗经》中的含义是什么?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为

什么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诗了?(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 。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3) ,佳木葱茏而可悦。 ,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司马迁《报任安书》) (5)天下有道, ;天下无道, 。(《论语》)

(十四)温州中学20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语文试卷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内容(4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

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1、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其为“仁者”。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孔子的仁的标准是 ,而不是 。 (四)古诗文默写。(8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韩愈《师说》) (3)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4)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

(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 (秦观《鹊桥仙》)

(十五)浙江温州2008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三期末联考语 文 试 卷(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

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2.针对相同的问题,孔子说出了不同的答案,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法?联系

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每空1分)

(1)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王实甫《西厢记》) (3)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 (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一) 24.“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 25.“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 26.①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②耳得之而为声 取之无禁

③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④觉宇宙之无穷 识盈虚之有数

(二) 24.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即可。(4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三问3分) 25.(1)道之以德 有耻且格 (2)道之所存 道之所存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4)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 (6分,每空格1分。有差错不得分) (三)24、(1)反复(2)第一,孔子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导。第二,孔子不仅希望自己的学生“博学于文”,还希望学生“约之以礼”,更难得的是对学生采取了“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一点一分,简要分析一分。) 25、(1)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3)谁悲失路之人 尽是他乡之客(4)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四)24.中行之人世上鲜有,但是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教之人。狂者虽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自爱其身,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的最基本品德。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 25.(1)桂殿兰宫 列冈峦之体势 (2)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3)不以人废言

君子以文会友 (4)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5)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五)23. 赞成。读书人既志于学道,而又以恶衣恶食为耻,可见其心仍在名利、物质,志实未立,故不足与之谈道

不赞成。追求正道和追求好的物质生活并不矛盾,现代人在追求正道的同时,有权也应该提高生活的品

(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得2分;能联系实际,得2分。) 24.(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求生以害仁/杀身以成仁

(4)卷土重来未可知/山青花欲燃 (六)

10.(2分)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11.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2分)

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 (只要答一个方面就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12.(6分,每句1分)(1)骐骥一跃,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2) 望尽天涯路。 山长水阔知何处。

(3) 克己复礼,一日克己复礼。 (4)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七)

24.(1)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写出3个给1分,3个以上给2分)

(2)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2分) (四)(6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3)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八) 24.(4分)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1分)赞同孔子的观点。忠告善导,不可则上。与朋

友相交,首先在交心,即在思想与品格上相互砥砺。如果朋友在为人处世方面出现过错,便应告诫之、批评之,旨在劝其改过向善。但是,在劝友改过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适可而止。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还会给自己带来苦恼。(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不赞同孔子的观点,只要符合情理。能自圆其说,亦可)

25.(6分,每小题2分,每空1分) (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 (4)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九) 24.(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2)言之成理即可。 25.(1)虽九死其犹未悔 吾将上下而求索(2)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4)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十)

2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2分)

23、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3分) 24、(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3)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君子和而不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十一)

24.(1)知其不可而为之。(1分)(2)丈人以不屑的态度批评孔子不务实,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 (四)

25.(1)望尽天涯路 山长水阔知何处

(2)言之必可行也。无所苟而已矣。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十二)

24.略(4分)

25.(1)忠告而善道之 毋自辱也 (2)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3)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4)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三) 24、“切磋琢磨”是加工骨角玉石的各种方法。子贡引用这句诗,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求学之德应精益求精)。(2分)子贡由谈人生道理而开悟,悟到了诗经的深意,反映孔子对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重视。(2分) 25.(1)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轴 (2)梧桐更兼细雨 点点滴滴

(3)丰草绿缛而争茂 草拂之而色变 (4)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5)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十四)

22. 答:孔子仁的标准是维护王权(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爱护百姓而不是小信(小谅)。(4分) 23. (1)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8分) (十五)

【篇三】浙江高考论语题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精编(浙江新高考专用)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精编(浙江专用)

(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一)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二) 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3分)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分)

(三)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

(四)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四)

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五)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法。

1、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1分)

2、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3分)

(五)1.知其不可而为之2.丈人对孔子不务实的处世观不屑一顾;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

(六)

⑴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刺。

⑵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2分)

2、 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2分)

(七)

1.“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八))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课外选文)

【注】①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②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③摄:统辖。④反玷(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1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1分)

2、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3分)

(八)

1.①管仲之器小哉 ②管仲是仁者

2.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1分)

2.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3分)

(九)

1.安贫乐道2.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浙江高考论语题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

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分)

2、 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

(十)

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2、 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十一)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2.示例:颜回 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3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

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

(十二)

⑴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则不复也。”(即不再教他)的态度。(1分)

⑵这两章里体现孔子的育人态度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他强调学生首先需要进行思考,尝试表达,只有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只有在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时候,他才“则不复也”。如果学生自身有求学之心,他就会诲人不倦。(3分)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6.13)

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2分) (十三)

1.“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指的是:得知学《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礼》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2.有教无类 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

(十四);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本段文字是《<论语>选读》中《高山仰止》的节选。

⑴请解释文中三个“如”字的含义。(1分)

⑵说说“子乐”的原因。(1分)

⑶“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的这句话中可能蕴涵着那些含义?(2分)

(十四)

⑴如:形容词词尾,释为:的样子。

⑵高徒济济一堂,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情感或性格特征,身为老师的孔子自然内心充满喜悦。 ⑶①可能是老师高兴时的一句玩笑话。

②孔子对他的学生了如指掌,他深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所以语言里充满着对弟子的深深的忧虑与牵挂。 ③孔子知人论事,具有先见之明,因为儒家主张温柔敦厚利于养身修行,这里可能是孔子由性格推断子路的命运。

(答出三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一点不给分)

(十五)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1分)

夫子A: 夫子B:

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3分)

(十五) 1.孔子 叔孙武叔2.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

(十六)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②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7.4)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分)

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2分)

(十六) 1.治理武城县 运用礼乐之道

2.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受指使,可见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学习礼乐之道,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和小人各安其分。从而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话。 (十七)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1.9)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11)

1.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运用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孔子怎样的感情?(1分)

2、 请结合第三章,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3分)

【篇四】浙江高考论语题

浙江省高考论语题考前训练试卷

浙江省2009年高考《论语》选读部分精选模拟试题

一、为政以德

(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季氏将伐颛臾。浙江高考论语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二、克己复礼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3分)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分)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四)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浙江高考论语题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五)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法。

1、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1分)

2、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

五、仁者爱人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2分)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2分)

(八)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课外选文)

【注】①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②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③摄:统辖。④反玷(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1.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1分)

2、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3分)

六、君子之风

浙江高考论语题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1分)

2.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

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

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分)

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

十一、诲人不倦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6.13)

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2分)

十二、高山仰止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

子路,行行如也。

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⑴请解释文中三个“如”字的含义。(1分)

⑵说说“子乐”的原因。(1分)

⑶“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的这句话中可能蕴涵着那些含义?(2分)

(十五)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叔孙武叔①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1分)夫子A夫子B

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3分)

(十七)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

1.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运用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孔子怎样的感情?(1分)

2、请结合第三章,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3分)

十三、沂水春风

(十九)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子路率尔而对曰”,众人对子路的“率尔而对”都持否定态度,包括孔子,以“夫子哂之”为证。你能否从子路自身出发并结合当代的社会形势作逆向思考,为“子路率尔而对”找点正当的理由?请分点表述。(4分)

十四、中庸之道

(二十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

(二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

(二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

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

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

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

(二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

【注】①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

【篇五】浙江高考论语题

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2009年6月】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25.默写题: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

〖评分参考〗

24. (1)举一反三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25. (3)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2010年6月】

(三)(4分)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选3小题)

(1)谨庠序之教, , 。(《孟子》)

〖评分参考〗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5. (1)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2011年6月】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 也,而用 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 ;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25.默写题: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评分参考〗

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以法治国

24.(4分)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该相互补充。

25.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2012年6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1) (2)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25.默写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5选3小题)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君子于其言,。(《论语》)

〖评分参考〗

23.(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25.(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2013年6月】

【2014年6月】

【篇六】浙江高考论语题

2009至2014高考关于论语的试题1020507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⑴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举一反三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学生主体原则(“自主学习原则”),注重身教原则(“教是为了不教”)。(1分)

评 析:略。对教学原则作简要分析给1分;对教学原则的价值进行恰当评判给1分。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①②③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

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为政以德 韩非子:以法治国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者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⑴ 贵人贱马 ⑵ 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 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23.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颜子 恶衣恶食

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1)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2)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ī):醋。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 择友 观。(1分)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23. 这一段中除了“与人为善”外,还有成语“闻过则喜”也源出于此。

24. 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主旨:此段言圣贤乐善之诚,并无人我的区分,所以,别人的善可以用来充实自己,而自己的善也可以施予别人

看法: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还要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浙江高考论语题 论语高考题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