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视频
获得教养的途径
[瑞士]赫尔曼•黑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导入新课:
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2第二段至第五段探讨一下问题:
(1)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2)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前提是什么?
明确: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第四段中,作者特别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倾向。)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3)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是什么?
明确: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读书能磨砺人的思想,经典作品“常读常新”。文章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4)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四总结:
(略)
五布置作业
写一段有关书的感言,50个字左右
【篇二】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视频
获得教养的途径_公开课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6日星期三 [授课老师]:
[授课地点]:高一(4)班教室 [授课班级]:高一(4)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讨,侧重“阅读方法”的探究和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纯正的读书观。
【重点难点】
读书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方法】
合作探讨 对比阅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却了中国人经年的心愿,76年前的这段时间,有一位德国作家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的其中一篇作品。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视频
二、检查预习
字词
三、自己读
1、什么是教养?
2、怎样获得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3、文中所说“研读世界文学”是否是获得教养的唯一途径?编者所加题目是否妥当?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阅读中的思考能力,但又要注意不能钻牛角尖)
四、大家读
1、作者建议读什么书?
2、怎样读书?
(教学设想:通过问题探讨,分组总结,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作者的建议四散在文章的几个不同段落,要求学生仔细总结)
五、读自己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建议?你平时读什么书?怎么读的?
(教学设想:阅读和实践结合,其中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学生对流行文学的推崇,可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引导)
六、读“大家”
1、莫言《杂谈读书》:对比作者的读书方式,莫言有哪些和作者相同,哪些不同?那你认为哪个比较好?
2、你对这篇文章中黑塞的说法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设想: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阅读范围的广阔性,不必拘泥于一个作家、一篇文章的观点,要有自己的思考,并可在实际的基础上勇于提问)
七、小结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祝同学们能快乐地畅游在书海中,获得更好的教养。
【篇三】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视频
二十四获得教养的途径(精品公开课)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篇四】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视频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
赫尔曼〃黑塞 [瑞士]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技能目标: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教养的内涵。
2.认识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探讨教学方式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读一篇文章要掌握哪些东西?怎样阅读现代文?
高考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重要信息,整合问题要点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阅读的步骤与方法: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以上步骤可以借助问题来完成。
【整体把握】(检查预习)
(一)什么是真正的修养(1)
意义: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
形式:永远都在半道上
目的: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二)获得教养要读杰作(2-5)
获得教养必须以人格的追求为前提,必须追求文明,敬重知识。
现实中有的年轻人轻视读书,追求享乐,指出要提高阅读层次。
(三)获得教养要反复读杰作(6-7)
以儿童的阅读为例介绍两类阅读,以过程与结果的对比说明阅读能使心智成长。
以自己的阅读来说明反复阅读经典后的感悟与发现。
二、讨论。
2003年,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
“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
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讨论,交流
什么是“教养” ?
辞典: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瑞士)赫尔曼·黑塞: “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问: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提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教养的内涵与外延非常广泛: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生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
有“教养”的例子。
师: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存的境界吗?
三、研读第一部分(第1节)
第①节,简要说明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1)“真正的修养”的目的是什么?
真正修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真正的修养”有什么特点?
多侧重于目的性和永无止境,强调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即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
的;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3)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作者在此指出了“生存手段”与“生存境界”的区别,请从文中找出分别指向它们的话语。 生存手段: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生存境界: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努力。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四、研读第二部分(2-5节)
1.第②节中说,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研读世界文学。作者为什么强调阅读“世界文学”? 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了。而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如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视频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国内有学者曾著文从“思、诗、史”三个角度或标准来把握文学经典:
第一,在精神意蕴上,文学经典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它往往既植根于时代,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具有历史的现实的品格,又概括、揭示了深远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性的意蕴,具有超越的开放的品格。
第二,从艺术审美来看,文学经典应该有着‘诗性’的内涵。它是在作家个人独特的世界观渗透下不可重复的艺术世界的创造,能够提供某种前人未曾提供过的审美经验。
第三、从民族特色来看,文学经典还往往在民族文学史上翻开了新篇章,具有‘史’的价值”。 (黄曼君:《回到经典重释经典——关于20 世纪中国新文学经典化问题》,《文学评论》2004 年第4 期。)
经典是那些能够产生持久影响的伟大作品。
首先,从本体特征看,是原创性。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创造,凸现出丰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富有震撼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视频
其次,在存在形态上,具有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经典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艺术原创世界的结晶,它是公众话语与个人言说、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再次,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如莎士比亚之于英语与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语与俄罗斯文学,鲁迅之于中国新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意义,而富于民族的精神气质。
2.第②节中说,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读经典?
读经典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即“选择个人闲暇时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3.第②节中,读经典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在于明白一切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它决不是消遣;不是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不是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4.阅读文章第④节:
A.作者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
①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
②以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所生气蓬勃,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
③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B.思考:文学经典阅读的不景气原因是什么?
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现状
曾有学者连续三年对自己所教的3000 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0 %以上的人选择阅读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30%阅读网络文学与畅销书,25%上网、读休闲杂志外几乎不看“整本书,舍得上网消费但几乎不买文化书籍的超过50%。
——杨棣. 关注大学生文化经典阅读.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科版),2004,(1)
另有学者对主要包含传统文学经典的中学生必读书目的“跟踪”调查发现:阅读名著的仅为10%,从1990年的第三位下降到2002年的第七位;阅读类型集中在卡通画、“快餐文化”和大众通俗文化上,内容偏爱时尚流行、轻松刺激,兴趣呈现感性化、表浅化。
——汪海龙. 推荐书目的尴尬 . 拓展视野,2002,(1)
文学经典阅读的不景气原因是什么?
首先,文学经典自身的高度导致其“曲高和寡”。
伟大的经典作家是高山,仰之弥高;是大海,深不可测。正如有人评莎士比亚是“不可超越的障碍:不管你是谁和身在何处,他总是在观念上和意象上超过你。他使你显得不合时宜,因为他包含你,而你却无法包含他”——[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M].译林出版社,2005:17;20.)
与经典作家对话是需要一定的知识修养的。若想达到巨人的高度或站在巨人的肩上是非常不易的。因而在这由文学巨人所组成的重重“障碍”面前,胆怯的、心虚的、修养不深的读者无法克服好逸恶劳等人性弱点而选择逃避之策,远离经典。
其次,时尚的诱惑过多。
在物质贫乏、娱乐较少、书籍奇缺的环境里,求知的渴望使人废寝忘食、如痴如醉。而今诱惑太多,物质的诱惑令人苦闷彷徨,感官的诱惑令人心旌摇荡,不良读物的诱惑令人精神空虚。感官愉悦只需投入金钱、时间与精力,而不需素质与水平,准入标准低,常常令人乐而忘返。而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沉溺于其中,得到的是感官的消费、视觉的盛宴、本能的冲动和器官的呈现,留下的是文明的碎片、精神的废墟,付出的将是尼尔波兹曼所说的“童年的消逝”与“娱乐至死”。
可以说,传统经典与娱乐时尚二者之间构成了一种张力:经典的斥力与时尚的引力共同凸显了人性的弱点,使文学经典遭到空前的冷落。
“我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我拥有观点,却没有原则;我有本能,却没有信念。”
“严肃的阅读或许是一种结束媒体生活对我同化的办法,一种找回我世界的办法。”
——[美]大卫丹比.伟大的书导言[M]. 曹雅学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7. (哥伦比亚大学校友:大卫丹比,美国《纽约》杂志的电影评论家。)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视频
5.阅读文章第③、④、⑤节:
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 态度:(文章第③节)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文章第⑤节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方法:文章第③节)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文章第④节)作者主张 “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五、研读第三部分(⑥-⑦节)
1.第⑥节作者以儿童阅读不同发展趋势为例,形象地介绍了两类不同的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这两种类型进行概括。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作者通过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
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2.第⑥节内容与中心论点有何联系?
本文论述的是读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段文字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了读书可以使人进入美妙的境界,而这正是作者所阐述的教养的较高境界。
3.第⑦节中说“每一位思想家……的共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经典之美和魅力是无穷的,因而它能常读常新;阅读者生活阅历的丰富、知识水平、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也使他在阅读经典时获得新体验、新认识、新理解。
4.文章第⑦节中,为什么强调作品要精读?
精读是深入经典作品其中的重要手段。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
5.作者在举自己例子证明时说(第⑦节)“它完全变成了另一本书”,另一本书是什么意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反复阅读后对书有了新的认识,看出了它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反复而认真的阅读经典能给我们带来巨大收获。
6.文章最后一句话中“斑斓锦缎”指什么?“真正的读者”指哪些人?“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是什么?
各民族语言汇聚成的“世界文学”;指通过阅读获得了教养的人们;实现了自我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后,新体现出来的人类共同的精神。如:爱、对生命的敬重等。
7.文章第⑦节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这一段在文章安排上主要采用例证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阅读对象与阅读感受的分析,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加以印证,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每一部作品,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六、总结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黑塞在这篇随笔里阐明了一个认识,即不仅要注意博览群书,尤其是读经典,而且要重视“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了解阅读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