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聊斋志异香玉翻译

高中作文 zuowen 5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小结: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2.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幽怨哀婉

3.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师问: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师问: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师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生答:白薠白芷兰草辛夷薜荔杜衡杜若石兰……

师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生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4.主题研讨

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篇二】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过程与技能: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涵咏探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蜀相》、《登高》、《登岳阳楼》这三此诗对仗工稳,音节齐整。读时要注意把握作者情感。

师问:《阁夜》的风格是怎样的?(沉郁顿挫)

2、对照课文注释,感知内容。

3、师问;这首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所见所闻和所想?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总结:

见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

听到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

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

4、生再次感情诵读。

三、合作探讨,赏析诗文

分四个小组分别探讨四个问题。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3、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合作交流后,小组代表上交流成果。

教师指点,补充后明确如下:

明确1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情。

明确2: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五更时分,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东坡志林》所言“伟丽”之外,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明确3: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忧国忧民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明确4: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他早已写过多次的战乱,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就像诗中所说,虽然有“野哭”,但也闻“夷歌”。

三、总结

明确: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作者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四、带着情感朗读全诗

五、作业

1.背诵全诗。

2.将此致诗与《旅夜抒怀》对比阅读,分析两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抒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篇三】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题《旅夜书怀》课堂类型欣赏课

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初步掌握欣赏写景诗的方法,建立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写景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写景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

程一、导入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用诗来记录历史,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示民生疾苦、官吏暴虐,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此类以“三吏”、“三别”为代表。此外,他还写了许多描写自然的诗歌,往往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也写了一些时代气氛不浓,感情比较淡泊的诗,在成都草堂,长期漂泊后得到暂时的安定,期间对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进行了细腻的观察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出示目标)

二、交流讨论

诵读《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和《望岳》,比较两诗在写景上有何不同特点。

要点提示:

1、《绝句》描写,《望岳》先写景后抒情。

2、《绝句》句句写景,一句一景。

3、《绝句》感情含蓄,《望岳》感情直白。

三、交流欣赏方法

面对写景诗我们如何去欣赏它呢?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归纳。

1、把握形象

把握诗歌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只有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方能体味诗歌意境,进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练习:改写《旅夜抒怀》前四句。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正误例文,以便交流比较。

学生宣读例文:

(1)岸上细草微风,江上停泊着一只小船,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眨着眼,探下身来,仿佛来到人间;原野的广阔无边,给人以开阔之感,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静谧非凡,好一幅雄阔宁静的江边夜景图。

(2)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摇,江面上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一,竖着高高桅杆,静静地停泊在朦胧的夜色中,周围一片冷寂。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

凄清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天地空旷无际,一叶小舟显得更加孤单、渺小,在凄清的江面上任由湍急的江流摆布,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深夜无眠的诗人面对眼前的景象,孤独寂寞之感不由涌上心头。

面对同样的文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哪种理解更准确合理呢?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意境。

2、体味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写景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要准确把握意境,必须从诗歌形象的特点入手,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景物的意境。

引导学生关注表现形象特点的词语。

提示:

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字上,其余全属烘托。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整个画面清冷沉寂。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3、领会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尤其是先写景后抒情的诗作,只要注意诗中的直抒胸臆的诗句就能把握作者情感。

学生分析“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所含情感,也可从材料中找其他例句分析。

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并了解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简介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学生分析后四句所抒之“怀”。

提示:“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

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语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我们已把握了本诗的形象、意境和情感,那么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让学生指出。——缓慢、低沉的

分析原因:“旅夜”书“怀”,有感而生。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直抒胸臆,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

学生齐读,揣摩作者抒发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小诗,一般较难理解。了解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特别是不了解写作背景的情况下,要对诗歌做出正确的解读,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写景的方法有很多,鉴赏时应注意写景的常用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以小见大、粗笔勾勒和细节描写相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般诗作是乐景写乐、哀景写哀。若是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必有直抒胸臆之句。

学生分析《绝句(迟日江山丽)》并与《旅夜抒怀》写景部分比较。

分类作业A类:背诵本诗,有兴趣的可从材料中自由选背。

B类:JC,温习写景诗的欣赏方法。

预习布置预习《新城道中(其一)》

板书设计把握形象首联—近景—孤舟夜泊

颔联—远景—雄浑阔大—反衬

尾联—比喻—自伤漂泊、孤独寂寞

体味意境冷寂空旷

领会情感直抒胸臆—颈联—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分析技巧乐景写乐、哀景写哀

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课后反思

【篇四】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聊斋志异》教案(高二选修)

乃与生挑灯至树下,取草一茎,布掌作度,以度树木,自下而上,至四尺六寸,按其处,使生以两爪齐搔之。俄见绛雪从背后出,笑骂曰:“婢子来,助桀为虐耶!”牵挽并入。(这是很精彩的一段,是从小孩数肋骨、抓痒为戏翻出来的。抓痒需找准部位,“布掌作度”是生活中常用之法,这样描写使虚幻之事读来顺乎情理,令人倍感亲切,而又不离绛雪为耐冬之植物特征。)

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遥遥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当妇溺时,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 扩展阅读

白秋练

直隶有慕生,小字蟾宫,商人慕小寰之子。聪惠喜读。年十六,翁以文业迂,使去而学贾,从父至楚。每舟中无事,辄便吟诵。抵武昌,父留居逆旅,守其居积。生乘父出,执卷哦诗,音节铿锵。辄见窗影憧憧,似有人窃听之,而亦未之异也。一夕,翁赴饮,久不归,生吟益苦。有人徘徊窗外,月映甚悉。怪之,遽出窥觇,则十五六倾城之姝。望见生,急避去。又二三日,载货北旋,暮泊湖滨。父适他出,有媪入曰:“郎君杀吾女矣!”生惊问之,答云:“妾白姓。有息女秋练,颇解文字。言在郡城,得听清吟,于今结想,至绝眠餐。意欲附为婚姻,不得复拒。”生心实爱好,第虑父嗔,因直以情告。媪不实信,务要盟约。生不肯。媪怒曰:“人世姻好,有求委禽而不得者。今老身自媒,反不见内,耻孰甚焉!请勿想北渡矣!”遂去。少间,父归,善其词以告之,隐冀垂纳。而父以涉远,又薄女子之怀春也,笑置之。 泊舟处,水深没棹;夜忽沙碛拥起,舟滞不得动。湖中每岁客舟必有留住守洲者,至次年桃花水溢,他货未至,舟中物当百倍于原直也,以故翁未甚忧怪。独计明岁南来,尚须揭资,于是留子自归。生窃喜,悔不诘媪居里。日既暮,媪与一婢扶女郎至,展衣卧诸榻上,向生曰:“人病至此,莫高枕作无事者!”遂去。生初闻而惊;移灯视女,则病态含娇,秋波自流。略致讯诘,嫣然微笑。生强其一语。曰:“‘为郎憔悴却羞郎’,可为妾咏。”生狂喜,欲近就之,而怜其荏弱。探手于怀,接为戏。女不觉欢然展谑,乃曰:“君为妾三吟王建‘罗衣叶叶’之作,病当愈。”生从其言。甫两过,女揽衣起坐曰:“妾愈矣!”再读,则娇颤相和。生神志益飞,遂灭烛共寝。女未曙已起,曰:“老母将至矣。”未几,媪果至。见女凝妆欢坐,不觉欣慰;邀女去,女俯首不语。媪即自去,曰:“汝乐与郎君戏,亦自任也。”于是生始研问居止。女曰:“妾与君不过倾盖之交,婚嫁尚不可必,何须令知家门。”然两人互相爱悦,要誓良坚。女一夜早起挑灯,忽开卷凄然泪莹,生急起问之。女曰:“阿翁行且至。我两人事,妾适以卷卜,展之得李益《江南曲》,词意非祥。”生慰解之,曰:“首句‘嫁得瞿塘贾’,即已大吉,何不祥之与有!”女乃少欢,起身作别曰:“暂请分手,天明则千人指视矣。”生把臂哽咽,问:“好事如谐,何处可以相报?”曰:“妾常使人侦探之,谐否无不闻也。”生将下舟送之,女力辞而去。无何,慕果至。生渐吐其情。父疑其招妓,怒加诟厉。细审舟中财物,并无亏损,谯呵乃已。一夕,翁不在舟,女忽至,相见依依,莫知决策。女曰:“低昂有数,且图目前。姑留君两月,再商行止。”临别,以吟声作为相会之约。由此值翁他出,遂高吟,则女自至。四月行尽,物价失时,诸贾无策,敛资祷湖神之庙。端阳后,雨水大至,舟始通。

【篇五】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聊斋志异之香玉教案

《聊斋志异》之《香玉》教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初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难点: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

《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 (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五、《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

《聊斋自志》说: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六、“花仙系列”概说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其中几篇写花仙的小说,包括写牡丹花的《香玉》《葛巾》,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而《香玉》和《黄英》是其中不朽的杰作。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香玉》和《黄英》两部作品;

2、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对比阅读两篇小说,感受其艺术魅力;

3、通过对作品的研读,理解全书的思想与艺术。

(二)梳理文意,把握情节

开 端(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 展(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 潮(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 局(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三)艺术鉴赏

1、《香玉》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黄生——香玉(爱情)

至情 “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黄生——绛雪(友情)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至深的爱情”呢?

(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忠贞不渝

①黄生邂逅香玉,“ 爱慕弥切 ”,感动了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

②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 夷 ” 。

③一年之后,香玉复生,“ 款洽一如从前 ”。

(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

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 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人为之心灵震撼,感慨不已! 明伦对此评价:“ 种则情种,根则情根,苞则情苞,蕊则情蕊""无限深情,一时全绽。”

(3)想像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为情死生

黄生说:“ 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

黄生离世前说:“ 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

这段神奇的描写,使整篇小说呈现出诗一样的美丽意境,也使爱情、友情所代表的人间至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

3、探讨: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①对作者而言,希望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②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的愿望。

4、思考: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体现的?

参考: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①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香玉的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②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 ”;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 香风洋溢”。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小说《黄英》,结合蒲松龄的创作特色,谈谈你的感受,写一篇鉴赏文字,题目自拟,不少300字。

【篇六】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香玉》《王六郎》(人教版高二选修)

《香玉》《王六郎》(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疏通文章大致内容,理清思路。

3、阅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的主要性格。

4、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5、感悟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阅读《世纪金榜》中《聊斋志异》的有关内容。

2、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2、阅读《香玉》,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3、分析香玉、绛雪的主要性格,感悟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一、导入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二、介绍

1、介绍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2、写作背景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入关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康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的怀旧情绪绝对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三、介绍《聊斋志异》有关常识

1、思想内容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或者来自的亲身见闻,或者来自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的虚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2、艺术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聊斋志异》的基本样式,就是历史传记和“传奇”的结合。

体裁上,大部分作品与欧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具备短篇小说的体制。

3、创作意图

《聊斋自志》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借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化为幻想故事。

4、“花仙系列”概说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其中几篇写花仙的小说,包括写牡丹花的《香玉》《葛巾》,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而《香玉》和《黄英》是其中不朽的杰作。

四、梳理文章,把握情节

1、学生复述文章大致内容

明确:这是一个香艳而凄美的故事。一个姓黄的书生坐在崂山下清宫里读书。院里有几棵耐冬和几株牡丹。一天,黄生看见一穿白衣的女子在花丛中若隐若现,后来又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女子。于是他对白衣姑娘顿生爱慕之心。并且作诗数首以寄相思之情。终于感动女郎并与其成其好事。

女郎告诉他,自己叫香玉,红衣的叫绛雪。有一天,园里的一株牡丹被买走,黄生方知香玉是花精。后来,黄生得知牡丹枯萎死去,就作了50首情诗悼念香玉。

终于感动花神,让香玉重生。在香玉柔弱生长的时候,绛雪就陪黄生读书。最终,香玉完全恢复,和黄生过上了夫妻一样的生活。10年后,黄生死去。他死前说,我死了会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红色花芽,长五瓣叶子。果然如他所说。3年后,道士的徒弟把黄生化身的牡丹砍掉,随后,园里的耐冬和牡丹相继徇情而死。

2、阅读课文,理清情节

开 端(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 展(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 潮(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 局(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五、分析课文

1、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明确:文章表现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又表现了他们与绛雪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

2、文中是如何表现黄生与香玉之间至深的爱情呢?

明确:(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一往情深(至情)

黄生邂逅香玉,“爱慕弥切”,感动了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一日之去,如千里之

别”。

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夷”,“冷雨幽窗,苦怀香玉,辗床头,泪凝枕席”。展现他对一往情深的至情。

此情感动了花神,使变为花鬼的香玉,回到黄生身边,黄生细心培植和呵护,一年之后香玉复生,“款洽一如从前”。

(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

明伦对此评价:“种则情种,根则情根,苞则情苞,蕊则情蕊""无限深情,一时全绽。” 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人为之心灵震撼,感慨不已!

(3)想像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为情死生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黄生说:“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 黄生离世前说:“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10年后黄生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化为无花牡丹,陪伴香玉左右。对于死,黄生又有何哀?所以他欣然面对死亡,把死亡说成自己的“生期”。

这段神奇的描写,此处令人想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故事,使整篇小说呈现出诗一样的美丽意境,也使爱情、友情所代表的人间至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

3、文中又是如何表现黄生与绛雪之间的友情呢?

明确:最初不愿与黄生见面,是因为她认为“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但是在对香玉的共同怀念中,在了解了黄生至情至性之后,她才与黄生交往。

后来,绛雪有难,黄生立即赶去救助,他的至诚待友,终于赢得了绛雪最后以死相报。他们的友谊虽不是那么炽烈,却也超尘脱俗,自然真诚。

4、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1)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香玉——率真开朗。她见到黄生的题诗后,主动前往相见黄生,笑曰:“君汹汹似强寇,令人恐怖;不知君乃骚雅士,无妨相见”

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矜持庄重。她对黄生说:“妾以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不知君固至情人也,然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若昼夜狎昵,则妾所不能矣。”

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2)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香玉身为白牡丹,写她身着“素衣”;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香风洋溢”。

5、小结

文章通过描写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与绛雪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至情,表达了对真挚爱情、友情的渴望。

六、思考探究

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

【篇七】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香玉(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初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难点: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

《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五、《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

《聊斋自志》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六、“花仙系列”概说

【篇八】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香玉》教案

《聊斋志异》之《香玉》教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初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难点: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

《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 (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的贪虐、豪强的横行霸道、民生的痛苦无奈,在作品中都有所反映。比如《促织》通过成名一家为捉一头蟋蟀“以塞官责”而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昏庸;《席方平》则通过席方平魂赴地下,历尽曲折,为父伸冤的故事,写出了官吏的贪赃枉法和人民的痛苦无奈,虽然写的是幽冥,其实是现实的反映;《公孙夏》写王子的门客、与督抚有故交的公孙夏,劝说一位太学生行冥贿、图阴官的荒诞故事,将现实社会中官场的肮脏交易做了讽刺性的揭露。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蒲松龄19岁进学,文名日起,却屡应乡试不中,断绝了功名之路。他饱受考试的折磨,一次次名落孙山,沮丧、悲哀、愤懑不仅倾注于诗词里,也假谈鬼说狐发泄出来。如《素秋》《神女》等揭露科场的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司文郎》《于去恶》等讽刺考官的不学无术、颟顸无能,大都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尤其是《司文郎》,文笔幽默,讽刺更为尖刻。故事中,一位盲僧人能够凭嗅觉判别文章优劣,但他评价好的王生却名落孙山,于是他气愤地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今帘中人并鼻亦盲矣!”这是讽刺考官一窍不通。《贾奉雉》中又有一位异人,深知科举弊病,劝贾奉雉效法拙劣文章应试,说“帘内诸官,皆以此等物事进身,恐不能因阅君文,另换一副眼睛肺肠也”。他教贾奉雉“于落卷中,集其冗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在科场中神差鬼使地写了出来,竟中了经魁。放榜后,贾奉雉再读其文,汗流浃背,感到这是“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这些幻设的讽刺,矛头仅指向科场考官,虽然还不够深刻,但也表达出像作者一样怀才不遇的文士的愤懑心情。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与上述几类故事不同,大约是由于立意在于劝诫,这类篇章多数是直写现实人生,少用幻化之笔,而且是以现实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美刺的原则。这样,当他讥刺社会、家庭中的负义、伪孝、弃妇种种失德现象的时候,笔锋是犀利的;而要为社会树立一种道德楷模的时候,如《张诚》《曾有于》,以主人公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调和家庭嫡庶兄弟关系为美德,虽然表现了淳风厚俗的愿望,但却失之迂阔。《珊瑚》《邵女》等篇中精心塑造的现实妇女的典型,珊瑚被休而不再嫁,受凶姑悍娌虐待而无怨;邵文甘心作人妾,受大妇的凌辱至于炮烙,而“以分自守”,更是鼓吹了女性为夫权而牺牲一切的奴性。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想像丰富、构思奇妙、情节曲折、境界瑰丽。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它“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指出了《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

《聊斋自志》说: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六、“花仙系列”概说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其中几篇写花仙的小说,包括写牡丹花的《香玉》《葛巾》,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而《香玉》和《黄英》是其中不朽的杰作。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香玉》和《黄英》两部作品;

2、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对比阅读两篇小说,感受其艺术魅力;

3、通过对作品的研读,理解全书的思想与艺术。

(二)梳理文意,把握情节

开 端(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 展(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 潮(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 局(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三)艺术鉴赏

1、《香玉》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黄生——香玉(爱情)

至情 “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黄生——绛雪(友情)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至深的爱情”呢?

(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忠贞不渝

①黄生邂逅香玉,“ 爱慕弥切 ”,感动了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 ②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 夷 ” 。

③一年之后,香玉复生,“ 款洽一如从前 ”。

(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

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 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人为之心灵震撼,感慨不已! 明伦对此评价:“ 种则情种,根则情根,苞则情苞,蕊则情蕊""无限深情,一时全绽。”

(3)想像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为情死生

黄生说:“ 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

黄生离世前说:“ 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

这段神奇的描写,使整篇小说呈现出诗一样的美丽意境,也使爱情、友情所代表的人间至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

3、探讨: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①对作者而言,希望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②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的愿望。

4、思考: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体现的?

参考: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①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香玉的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②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 ”;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 香风洋溢”。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小说《黄英》,结合蒲松龄的创作特色,谈谈你的感受,写一篇鉴赏文字,题目自拟,不少300字。

【篇九】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聊斋 之 香玉学案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之《中国小说欣赏》导学案 制作人:金研 使用日期:2012年5月15日

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

第四课:《聊斋志异·香玉》

【新课标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②用先略读而后精读结合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熟悉精彩文章。 ③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巩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古代文言小说的魅力。

三、《香玉》的写作背景

崂山太清宫三官殿前,有一株山茶,高8.5米,干围1.78米,树龄约700年,是世界少见的大山茶。冬春之际,满树绿叶流翠,红花芳艳,犹如落了一层绛雪。不远处原有一株白牡丹,高及屋檐。当年蒲松龄寓居于此,终日与牡丹、山茶相对,遂构思出《香玉》,

一天晚上他正在看书,忽然觉得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朦胧中,发现窗外一女子的身影一闪而过,起身推门一看,没见着人影,只有满院香气袭人。这一夜,蒲松龄怎么也睡不着,恍如梦中,只见上清宫的牡丹仙子和院子里的耐冬仙子来访,求他为他们立传,于是这株山茶便成了流传至今的花神“绛雪”。其实,绛为紫色,雪为白色,一紫一白构成奇特景致,因此作者便把花神称为“绛雪”。而香玉,其实是牡丹的一种,株壮花硕,为白色,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冰清玉洁,越发显得高洁脱俗。

【自主学习】

1、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曩 微忱 狎昵 创痏 谶语 悒悒不乐 不堪复戕 泫然 唐棣 朝暾 连袂 2、品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用七字概括) 开 端:黄生邂逅二美女 发 展: 再发展: 高 潮: 结 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至情”。

【知识链接】

一、作家作品

蒲松龄(1640–1715) 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①抒发公愤,刺贪刺虐——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如《促织》 ②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

③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如《婴宁》

④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席方平》等;

⑤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画皮》

二、后人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郭沫若:“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鲁迅:《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

【教师提问】

1、借助文章最后一段“异史氏”的评价来理解《香玉》的主要思想? 异史氏曰:“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花以鬼从,而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者深耶?一去而两殉之,即非坚贞,亦为情死矣。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耳。仲尼读唐棣而曰‘未思’,信矣哉!” 译文: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至情”的?

3、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疑问】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蒲松龄落第后自勉联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高二选修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聊斋志异香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