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材料作文,开头照搬法
读后感——材料在文中的使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作文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材料在议论文中的使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展示学生的三段读后感开头,讨论得失。然后引出话题。
《小兔学游泳》读后感
请看三个开头
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全面发展”的路线。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受到太多来自社会的压力。因此,想通过学习各种技能脱颖而出。但结果大多数是半途而废,成为人云亦云的无业游民。人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大部分的社会精英都是专注于一项事业,从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相信每个人都读过《兔子学游泳》,小兔子和其他的动物为了增加自己的生存能力,都在学习新的技能。有的技能小兔子学不会,但有的技能学的很快。而一些动物评论家对这件事也有不同的看法。
3、大自然中,造物主把兔子塑造成一个身手敏捷、奔跑迅速的动物,在陆地上,兔子充满了活力,但在水中,兔子就无用武之地了。所以兔子学游泳只是天方夜谭。他放弃自己的优势,去学一样不适合自己的生存技能,在所有人看来就是一个玩笑。这类似于乌龟向老鹰学习飞翔,最终的下场可想而知。(引述中有分析)
所以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放弃自己的优势而去学习自己的弱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应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才能超越自己。(观点)——(徐新)
一、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先定中心论点,后引述材料,引述材料要剔除原材料中,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做到要言不烦,中心明确
1、引述材料要简洁,概括;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如《小马过河》一则材料: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提炼的论点是:遇到问题要想一想。
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
(1)老牛和松鼠不同的答案,
(2)结果小马过去了(成功),
(3)遇到问题要想一想。
如果提炼的论点是:教育孩子应讲究方法。
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
(1)小马向妈妈提出的问题
(2)妈妈不是简单的告诉小马应该如何做,而是让他想想
(3)结果小马过去了(成功)。
2、亮出的观点要鲜明有力;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3、材料和观点之间有机过渡,有点分析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
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
②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试题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90%来自汗水。加油!”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1、论点:从教育者角度——因材施教,发展特长
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动物管理局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引述)
显然,动物管理局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做法是错的。他们忽略了小兔子和小松鼠的特性。一味的讲求全面发展,而不顾各自的特性,必然走向失败。(分析)
它启示人们,教育应因材施教,发展特长(观点)
2、教练野鸭的角度——认识到主观努力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认清努力者的自身条件,盲目努力是不可取的。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松鼠等。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90%来自汗水。”(引述)
读过这个材料,每个读者都会为教练的思维感到可笑。他以为两条腿的能游,四条腿的就一定能游。而且,只要主观努力,就一定成功。这显然是错误的。其一,他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其二,它认识到主观努力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认清努力者的自身条件。正因如此,兔子再努力,也学不会游泳。(分析)
这就告诉我们:要认清自身条件,盲目努力是不可取的。(观点)
1、提炼论点是:遇到问题要想一想。
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
(1)老牛和松鼠不同的答案
(2)结果小马过去了(成功)
(3)遇到问题要多想一想(体现定向性)
《小马过河》是个耳熟能详的寓言,小马要过河,面对牛伯伯和松鼠的不同答案,他找到妈妈,妈妈的引导让他想清楚了。他终于靠自己的思索判断。成功的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问题要多想一想
2、提炼的论点是:教育孩子应讲究方法。
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
(1)小马向妈妈提出的问题
(2)妈妈不是简单的告诉小马应该如何做,而是让他想想(体现定向性)
(3)结果小马过去了(成功)
《小马过河》是个耳熟能详的寓言,面对小马的疑问,妈妈不是简单的告诉小马应该如何做,而是让他想想。小马终于靠自己的思索判断。成功的过了河。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教育孩子不要用简单或粗暴的方法,应像小马妈妈那样,循循善诱、讲究方法
引述材料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照搬法
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是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2、概述法‘
供料的
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1986年5月,在取得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办,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
育民小学在A县游泳赛中一举夺得团体冠军,为什么呢?经过了解,原来该校办了一个游泳训练班,在一位教练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科学训练,这才夺冠的
运用概述法,一是扼要的概括要覆盖材料的内容,二是行文要跟中心论点同向。
3、裁缝法
供料的
阅读下面材料,以《更心爱的》为题,写一”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这是我干的”,父亲问道:”砍掉我的樱桃树,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用裁缝法引述,请看:
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了,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这样引述材料,其
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命题
达芬奇(公元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到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去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地训练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1、开头是如何引述材料的:
这是1980年高考作文的供料《画蛋》,要求考生据此写一他的目的是严格训练学生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描绘形象的能力。这正是佛罗基奥的”有方”。正是由于这有方,才使芬奇得以日后功成
这位考生引述材料的名师出高徒,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上面的引文围绕”师之教有方”引述材料,要言不烦,中心突出。引述材料要达到简洁的标准,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善于捕捉其中的关键句子和重点词语;并具备较强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能够灵活地将句群变成复句、复句变成单句,用简单的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做到以简驭繁,以少总多
王桂平
【篇二】材料作文,开头照搬法
高考语文130分答题模式 高考复习(高三)
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题】 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7、【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6-8题)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7、【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8、【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9、【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10、【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12.【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13.【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14.【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好了,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第I卷答卷用时约40分钟)
第II卷(共114分)
(四)(18分)
15.【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6.【诗歌鉴赏题】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17.【名句名按规定默写,要求写几句就写几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注意: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五)【现代文阅读】
怎样读懂文学类文章:
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
18.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19.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20.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21.综合探究题要结合文章本身作答。
总体建议:
★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如果有选择题,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目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
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⑤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六)【文字表达】
★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句扩展题】
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例如,2000年高考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注意仿写对象要同类,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干要求,变短要先提出主干,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将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先写出几个句子,后选出符合要求不出语病的句子作答。
【综合改错题】
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
(七)【作文】
可能还是考”给材料的话题作文”,强调开放与限制并存。
①作文应该是关注“人生、社会、发展”。可能考的话题有如下一些:“面对挑战”“竞争与合作”“沟通”。可持续发展—“现代化与环境”“精神家园的保护”“文化的破坏”。呼唤人才–人才的“要求、定位、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人才要会交际—“沟通”。
②看清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不要自拟标题)还是话题作文
③展开联想:由课内到课外,首先打开思路,为了使文章达到800字的基本要求,做到内容充实,需要充分而恰当地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由正面写到反面,由自己写到别人,由古代写到现代,由中国写到外国,由动物写到植物,由自然界写到人类社会,由学习写到生活,由社会活动写到思想认识,由文学写到艺术,由体育写到军事,由凡人写到伟人……但无论何种联想,都必须注意回到话题中去,扣住话题以免中途“跑题”。
材料运用:尽量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为了做到材料新鲜,建议多使用近几年出现的新人新事。如十大感动人物、社会新活材料,社会方面的吸毒、腐败、治安改革等问题,科技人员方面的盖茨、袁隆平,自然环境方面的沙尘暴,高科技方面的基因技术、数码技术,经济界的人物,尤其是要结合政治老师列举的典型事例。对一些过于“新鲜”、评卷老师可能不知道的,要适当地交代人物的身份和影响、事件的时间、地点等大体情况,以免给人捏造之感。
④谋开头末句一定要提出论点(起)——二段(承)承上启下用几个问句——三到5段(转)用几个小分论点加例子加分析——6到7段(结)。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⑤文体要固定: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要写什么象什么。一般要求写议论文。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名言为题,比喻为题,设问句为题,数字为题等。
⑦内容要限制: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如乱说教育的不是等),少政治术语,不要单纯发牢骚。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
⑧语言要优美: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引用贴切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严禁文白夹杂;不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不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
⑨细节要生动:一定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
⑩小处要留心:题目不要忘记写(3分);字数要达到(10字1分)写满作文纸;字迹要工整(3个错别字1分);卷面要整洁(可扣3分),不写出格字,不写连笔字,标点规范。
常用增加文采句式提示:
1、对称句:两两相对,相同或相反,不一定字数相同(如白天-黑夜、山上-山下、春天-秋天……)
2、假设句: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分析方法。因其用假设复句构成,所以称为“假设句”。
3、“名言+阐释+例证”句式
4、排比短句: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等
王斌
【篇三】材料作文,开头照搬法
高考语文最后一课(网友来稿)[吐血推荐]
汪振学wang359@163.com
高考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考试心态调节状况是软件。一个考生的失利可能失在知识的掌握上,也可能失在答卷的策略和技巧上,还可能失在心态上,这其中的任何环节都是成功的必要保证,不可忽视。
一、心态策略
高考是紧张、激烈的脑力劳动,需要考生全身心投入,且处于最佳状态,以保证每分钟都能积极思维。考试开始前,考生应像运动员竞赛前先做准备活动一样,摒弃与高考无关的一切杂念,排除种种可能在考场中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适当热身,提前进入“角色”。考试中要克服六种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考试时,有些考生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使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2、犹豫心态。一接触到试题,好象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3、烦躁心态。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正确的做法: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个大西瓜。
5、懊丧心态。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可以观察周围考生,认定“我难他们更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
6、冲动心态。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如何调整好心态,概括为16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二、时间安排策略
走进考场,大多数考生都会紧张的,这时要注意平衡心绪,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然后通过浏览全卷,大致了解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和试题的难易,进而确定题目相应的作答时间。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必须精打细算,其核心是让时间为你高考得分最大值这一目的服务。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50分钟左右,最多不要超过一个小时;16—25题35分钟左右,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一个小时。
三、答题策略
拿到试题后,可以先大致浏览一下,初步摸清题情,估计时间,并认真做好头一两个题目,让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要先易后难,先熟后生,但要注意,对熟题要千万小心,不可大意。回答问题时不仅要善于回忆,更要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书写的规范和工整。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A、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B、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
A、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B、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C、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D、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
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
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词语运用题
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这里要特别注意具体的语境,析同辨异,把握细微区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实词辨析题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
虚词辨析题
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高考中做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4.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5.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记号来提示自己。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语言连贯题
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一般是每句有两种选择,所以每题做对的概率至少50%。
总之,语段衔接,要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7-10题)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枝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
科学类文章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
(三)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12.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13.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14.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15.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是“忠臣”,而不是“不是忠臣”。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好了,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注意一下时间!)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千万不要在Ⅱ卷上圈点作标记。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文句翻译题(5分):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7.诗歌鉴赏题(6分)
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③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比喻),估计今年诗歌鉴赏中修辞考察分量不轻。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18.名句名按规定默写,要求默写三句就默写三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
①今年有可能考察名(1)选定多为当代作品,(2)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3)关注中学生的阅读主题,(4)考生阅读的容易入境。
☆选文多为哲理性文化散文,哲理性较强,文化内涵丰富,如《门》(2001年),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如《长城》(2000年)《话说知音》(2002年)。
☆选文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如《长城》、《门》,叙述描写的内容组成了文章的血肉,抒情议论的内容是文章的筋骨。而且文章结尾处往有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它们正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如《长城》《话说知音》二文的结尾。
☆选文多文笔优美,语言富于文采且风格别致,多适宜诵读,考生在阅读中既能得到一定的教益,又能感受到美的熏陶。
2、命题角度。《考试说明》中关于现代文阅读部分虽然设置了9项具体的考查目标,从近年来试卷分析,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角度其实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a)理解文章的主旨是最主要的考查角度。《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都是从理解文章的主旨的角度来设置考查目标的,如2000年试卷第21题: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第23题: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2002年试卷第21题:俞伯牙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第22题选项A(这这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考生只要对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上述命题特点有了清晰的理解,理性的认识,就会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在考前建立起一种亲近感,做到心中有数,并进而建立起高屋建瓴,胜券在握的良好临考状态。
(二)掌握答题要领
1、如何实现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
A、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B、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C、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2、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强调三点:A、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B、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C、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之所以要这样去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如2002年试卷第19题的答案包括三个要点,评分办法是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4分)。还有一种评分法是“错位给分”,即答对一个不给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满分,如2001年试卷第21题作者对历史的长城的评份的评分法,而绝大多数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上失分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只答一鳞半爪,不全面,所以掌握进行全面解答的一些要领,至关重要。
A、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如2002年试卷第19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大多考生只答钟子期的表现(能感应琴声,领悟情思),而忽略了俞伯牙琴声的特点这一要点,因此4分的题只能得3分。[标准答案是: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评分标准为:“俞伯牙”句1分,“钟子期”句3分,“感应”、“领悟”两点,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如果认真读一下题干的前半部分——“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就会发现这句话暗含着俞伯牙的琴声如何这样的信息,而这一点正是答案的要点之一,如果其琴声一般,普通人都能听懂,还会因遇到知音而“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吗?所以读懂题干,有效地利用题干中的信息提示,方能回答得全面。
B、查语境。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如2000年试卷第21题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其答案的三个要点正好就是三个有并列关系的段落。再如2002年试卷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传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题干中的话所处的相关信息区是文章的第3段,根据第3段结尾的内容即能总结出答案的一个要点。但绝不能就此打住。如果再关注一下紧随其后的第4段开头第一句话——“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从“更何况”一词我们就能看出前后两段内容上构成了递进关系,而进一步阐述的这个段落的内容正是答案的另一要点。[(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新知音。(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该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C、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
3、如何有效地组织语言?现代文阅读多为主观题,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问题。2003年的试卷还有可能把其中的一道多选题也改为主观题,所以有效地组织好语言,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对于提高得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A、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B、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考生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那样的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
C、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
19.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19.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20.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20.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21.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21.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22.综合选择
★总体建议:
①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目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
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⑤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六)文字表达(12分)
仿句,概括等(三题)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的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
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找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调换、转换),其次数(数字数),其次对(与题干要求对应),最后是理(整理使之有条理)。
语句扩展题
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的“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例如,2000年高考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注意仿写对象要同类,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干要求,变短要先提出主干,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将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先写出几个句子,后选出符合要求不出语病的句子作答。
长短句: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剂。
例如:我有一本红色的书。——我有一本书。这本书是红色的。
我在教室里讲课。——我在教室里。我在讲课。
综合改错题: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
(七)作文(60分):
1、审题
一定要看清题意,包括卷面上的所有文字提示,都要认真思考,严格遵循。不能随意置话题于不顾另题作文。有的考生不仔细研究话题材料,想当然作文,也有些考生认为大家都去这么想,这么看,写出的文章岂不是千人一面、千“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
考场话题作文的拟题原则为:确切、精练、生动、新颖、有意蕴。确切,指的是符合文章内容,同时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精练,指的是标题字数恰当,不宜过长。生动,指的是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新颖,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有意蕴,指的是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
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不理想的开头,易使阅卷老师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即使你后面的论证“到位”,“上档次”,也难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结尾: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视为未完一是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是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
9、书写
书写要认真。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年年书写都占相当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虽好看,不易辨认也并不好。要写楷体字,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要写草字,以免妨碍辨认。要规范,避免随意性,标点的书写也要规范,不要都点圆点。有几个标点的书写,还特别注意:
(1)一行之首不要出现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前一行的末尾。
(2)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
(3)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
10、卷面
在有些考生的心目中,卷面整洁与否,似乎无关紧要。其实不然,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试卷,马上就给阅卷者一个不好的印象,在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而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则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你的文章即使内容表达稍微欠缺,也会因阅卷者惜才而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值。这么说,是不是卷子上一个字也不能改呢?也不是。该改的完全可以改,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哪些地方删掉,哪些地方增加,都要使人一目了然。
与此相关联的就是错别字问题,高考作文偶尔出现一两处错别字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你的得分也会大打折扣。
审查自己的作文时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都必须修改。可改可不改的,就不必改,为了卷面的整洁美观,将错就错,或许更好。
四、检查策略
在做完考题后,一定要注意检查答卷,减少不合理失分。首先检查是否答完全卷,像前面所说的可能有暂时搁置的考题。任何一个题目都不能空白,空白就一分也不能得到,实在不能解答的题目最后应猜答,猜答也是解答。其次应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如有的选择题目是单项选择题,只能选一个答案,而有的同学开始时在两个选项中徘徊,写上两个选项,而最后却未检查,造成失分。此外还要克服某些心理性原因造成的失分,如临交卷时凭一时感觉,轻易更改答案或圈去部分解题等。
交了卷之后,立即回家休息或适当准备一下下面要考的科目,不要急着和同学对答案和讨论问题。此时讨论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定会懊恼不已,影响情绪的。
五、考场上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1、画图用铅笔。用钢笔画图对了也照样给分,但若画错就没有办法修改了。试卷上不可用铅笔来解答(否则按规定扣除该科分数的50%),最好根据平时感觉选用自己最顺手的笔来答题。
2、及时填涂答题卡。做完选择题要立即涂卡。免得最后一道题做不出来,苦思冥想而忘记了时间,到考试结束时就来不及了。
3、不要误做“标记”。高考不许在试卷上做标记,否则取消该科考试成绩。要注意钢笔水不要吸得太多、太饱,否则墨水容易滴到试卷上会被误认为是“标记”。
4、草稿纸的使用要得当。一要精当,二要清晰,便于誊抄和检查。
祝你好运,金榜题名!
【篇四】材料作文,开头照搬法
高考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作文失分,主要是立意不太准确。如有些考生立意太大,把孝敬父母转化成一般性的“感恩、回报”;或立意太小,把孝敬父母转化为“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之类;或立意太偏,把孝敬父母要么引申到对“老龄化社会”的议论,要么引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材料作文,开头照搬法
作文失分的另一大因素是因为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⑴引论的写作
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材料作文,开头照搬法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材料作文,开头照搬法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则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写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首先看材料在写作过程的作用,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作文的材料则是特定的观点的载体。也就是说:前者的材料只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本身并不规定文章的中心,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后者的材料却是写作内容和立意的依据,本身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其次看写作的角度,话题作文围绕的是话
题,所写的文字只须与话题有关就可以,材料作文围饶的是材,所写文字与材料密切相关。 (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2)句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材料作文,开头照搬法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我给学生总结了给材料议论文五步曲:“一标二转三证四联五结”。一标,标题,二转,是指正文开头就要转述材料提出论点。三证,是指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正确,使之有说服力。四联,是指应该由点到面生发升华。五结,紧扣主题,写好结尾。
二转,给材料议论文写作,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更甚者,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所给材料和写作要求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给材料议论文一定要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转述时,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转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注意,不可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转述,把作文与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物。
引述材料的要求是简洁、有度、融合。简洁和有度是引述材料的基本要求,而融合则是引述材料的较高要求。引述材料要简洁,因为评卷老师太熟悉材料了,行文拖泥带水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从而影响得分。有度地引述材料,是一般考生都能够做到的,它使文章紧扣题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不至于在内容项、结构项大量失分。如能灵活地引述材料,使之如盐入水,便达到融合的标准,很能体现较高的写作水平,极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而获得高分。
引用材料要简洁简洁引述材料,是以阅读理解试题的供料为前提。只有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把握住中心,才能实现简洁引述材料的目标。其次,心中要有阅卷老师。你的作文是写给他们看的,他们对于供料熟悉的程度远远超过自己,大可不必担心他们看不懂自己扼要的引述。第三,引述材料要善于捕捉与自己议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增强引述的向心力。
开头引用材料,主体联系材料,结尾点及材料,算是引述材料有度。
引述材料较高的境界是“融合”
所谓“融合”是把引述材料与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表面上不曾直接搬用材料,实际上却把材料的引述融化在分析说理之中。这是高标准引述材料,具备较高写作水平的同学可以一用。 现在介绍几种引述材料的方法。
照搬法
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是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概述法 供料的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丰富,引述时可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加以概括。如:1987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1、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2.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3.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6.1986年5月,在取得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办。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00~600之间。
这道作文题目的材料篇幅长、内容多,宜用概述法:
育民小学在A县游泳赛中一举夺得团体冠军,为什么呢?经过了解,原来该校办了一个游泳训练班。在一位教练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科学训练,这才夺冠的。
运用概述法,一是扼要的概括要覆盖材料的内容,二是行文要跟中心论点同向。
裁缝法 供料的篇幅较长,但内容比较单一,可以先删去不太重要的句子,再把主干句连缀起来,这种处理供料的方法叫裁缝法。如:
阅读下面材料,以《更心爱的》为题,写一篇思想评论。
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这是我干的。”父亲问道:“砍掉我的樱桃树,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用裁缝法引述,请看:
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了,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这样引述材料,其篇幅不及原来的一半,但把华盛顿砍樱桃树,向父亲承认,以及受到赞扬的主要内容保留下来了,而且几乎是引用原句,很有裁缝法的特色。
切割法 在引述材料时截取供料的部分内容用以开头或用以议论的方法。如: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一次,吉鸿昌将军与国民党驻美大使馆的一位参赞去华盛顿邮局。邮局的工作人员看不起中国人,态度傲慢,吉鸿昌正要发作,那参赞悄悄地说:“你为什么说你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是日本人,这样就会受到礼遇。”吉鸿昌听了勃然大怒,大声训斥:“你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丢脸吗?”说完怒冲冲地回到住听,找了一块木牌,在上面写了“我是中国人”五个大字,佩在胸前,出入于美国大庭广众之中。
对这道题目的供料就可以用切割法处理,先截取供料的前半部分开头,而后对参赞进行批评,再引述供料的后半部分,对吉鸿昌的爱国行为予以赞颂,这样开头和议论都会与众不同,很有特色。
议论法
不是直接去引述材料,而是在议论中引述材料,把叙与议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融合”的境界。如: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理论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有指导作用。育民小学的孩子们也许水性很好,至于如何才能减少水对身体的阻力,如何才能游得快,他们就不知道了。而这些正是力学理论要告诉他们的。科学理论一经与严格训练相结合,就成了孩子们提高游泳技术的物质力量。
这是1987年高考作文优卷的选段,作者运用议论法引述材料,把材料溶解在分析说理之中,令人耳目一新。
引述材料最大的误区在于随意性,致使引述材料的文字缺乏向心力。克服的方法:先定中心论点,后引述材料,剔除原材料中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做到要言不烦,中心明确。引述材料过于繁冗,在文中占过大的比例,也是常见的毛病。解决的办法是力求简洁,尽量少引述材料,把重点放在分析说理上。
作文强化训练:
1、对此题审定主题的关键词是
2、你欲拟制的标题是
3、你在此标题下的精致化开头是:
4、你想在构思的文中欲引用的素材是(简单列出数例如名句、名人等)
达芬奇(公元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到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去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地训练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这是1980年高考作文的供料《画蛋》,要求考生据此写一篇读后感。有位考生在文中这样引述材料——
当达·芬奇投师于佛罗基奥时,佛罗基奥没有首先教他创作作品,却要他画蛋,这是佛与凡人不同之处。十几天只是画蛋,达·芬奇自然是不耐烦了。这时,那位名画家才告诉他画蛋的意义所在:他的目的是严格训练学生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描绘形象的能力。这正是佛罗基奥的“有方”。正是由于这有方,才使芬奇得以日后功成。
这位考生引述材料的篇幅不及供料的三分之一,应该说是相当简洁的了。由于他透彻地理解了材料,同时又把阅卷老师作为倾吐对象,所以能够大胆地准确地剪裁材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引述材料的文字有着很强的向心力。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名师出高徒。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上面的引引文围绕“师之教有方”引述材料,要言不烦,中心突出。引述材料要达到简洁的标准,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善于捕捉其中的关键句子和重点词语;并具备较强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能够灵活地将句群变成复句、复句变成单句,用简单的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做到以简驭繁,以少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