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公开课当仁不让
《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执教者:廖莉红 高二七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三、请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尊师的故事:
尊师的故事,最有名、最感人的要数“程门立雪”了。《宋史o杨时传》载:有一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坐着睡了,杨时便侍立一旁,没有离去。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厚了。杨时看到先生醒了,这才踩着一尺深的积雪进去请教问题。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①他周游列国十四年之后,潜心编纂了《诗》《书》《礼》《易》《春秋》六部著作。史称“六艺”或“六经”,这六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②他开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使我国的教育从官府垄断进入民间。
③创立不少的教育理论(教学相长、循循善诱、有教无类)。
④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一·创设情景,进入新课
“引入话题”导入。
二·本节内容与重点
1·明确13则章节的含义,掌握重点的实虚词。
2·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怎样对待弟子的 ?弟子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三·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处理好重点字词。
三名学生诵读13则内容。
2·再读思考:
提问: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速读课文,可分为几大类?
1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本文中的句子进行筛选。
明确:可分为三大类
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与推崇—1 2 3
2)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4 5 6 7 8
3)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与感情—-9 10 11 12 13
(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子贡眼中的孔子:
1、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3、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颜渊眼中的孔子: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总结:
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孔子的自我认识:
(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拟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
(3)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总结:
孔子自认为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落的,不隐瞒、不背道,愿意让天来评价衡量自己。
(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
(1)贤哉,回也!贤哉,回也!
(2)吾与点也。
(3)斯人也而有斯病也!斯人也而有斯病也!
(4)天丧予!天丧予!
总结:
孔子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反复的话语表达了对弟子的一片真情。 四·重点语段解读
1)重点段落:1 3 / 4 7 8 / 9 11 12 13
2)解读·思考·评析
【原文】
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评点】
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子贡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
2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评点】
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原文】
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评点】
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
【原文】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评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 这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
【原文】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评点】
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
【原文】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评点】
表明孔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以及孔子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原文】
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评点】子游的对答,是“当仁,不让于师”这句话的最好体现。这则里的孔子也是一个十分可爱的人。
【原文】
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
1、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放荡,名声不好。当时把持着朝政。
2、“说”通“悦”,高兴。
3、“矢”通“誓”,发誓。
4、所""者:假如""的话。
3
思考:孔子为何见南子?子路为何不悦?
孔子是不得已而去见南子,她把持着政权。同时孔子还想以礼答之。
南子是卫灵公的宠妃,淫荡为人不齿。子路见到老师去见这种人,怀疑孔子做了不合礼的事,自然满肚子不高兴。
从上面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的人?
耿直忠厚
孔子怎么对待子路的不悦?
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思考:孔子为什么不明说情况?你对他发誓这一举动怎么看,可以看出孔子什么性格特点?
提示:
1、克己复礼,坚持原则。
2、尊重学生人格,没有给学生压力。
率真、可爱、善良、敦厚.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提示: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誓来为自己表白。
【原文】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评析】
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但品行卓越。这里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运用反复、对比的手法,再次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表现了孔子对“德”的重视和推崇。
【原文】
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评析】
孔子对弟子们充满了关爱,冉耕身患恶疾,孔子担着被传染的危险去看望他。 这段表达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以及师生情谊的深重。
【原文】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评析】
运用反复,表达其哀痛之深。颜渊因贫病三十几岁就早死了。孔子很伤心,反复念叨着:“唉!老天要了我的命!”
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沉!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不同人都盛赞颜回 :
①、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不能任用我时,就将这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4
藏之于身。只有我与你能做到这样啊!)
②、“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复 ”)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③、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论语·先进》)
五·回眸孔子经典神情:
(1)夫子莞尔而笑
(2)夫子哂之 (3)夫子矢(誓)之
(4)夫子喟然叹曰
(5)颜渊死,子哭之恸
学完本课,你心中的孔子形象是否更加完美清晰?(时尚一起总结)
六·搜集尊师名言:
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3、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4、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七·人们对孔子的评价: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 ——孟子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圣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启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国学大师钱穆先生
孔子在郑国与弟子离散,独立于外城东门,有人说他“累累如丧家之犬”,他不生气,还肯定人家说的好:“然哉,然哉。”这才叫圣人气象!
——北京电影学院教师李绚丽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北大教授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八·小结:
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深受弟子们的敬爱,但他总把自己放在跟别人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从学识、道德和日常生活中感受他 5
【篇二】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设想:
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大体来说,内容有三:
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
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
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一、 课文第1、2、3节: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
二、课文第9、10、11、12、13节: 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
三、课文第4、5、6、7、8节主要内容: 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一:品析第一类: 课文第1、2、3节。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
选文1
A、[注释]: 毁:。 逾:。 伤:。
无以:没有用来"" 多:只,仅仅。 见:表明。
B、【译文】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C、【评析】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
选文2
A、【注释】:知:通“智”,聪明,智慧。 阶:名作动,踩着台阶。
斯:就。 道 :“道”通“导”,引导。 绥(随):安抚。
如之何其可及:宾语前置句-可及其 和:团结协力。
B、【译文】陈子禽对谓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
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
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
C、【评析】写子贡面应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选文3
【注释】:喟然:深深感叹的样子。 循循:有次序。 坚:坚实
深奥。 诱:引导。 博:使""广博。 末:没有。 卓尔:高大的样子。 由:途径。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评析】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
小结: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深受弟子们的敬爱,但他总把自己放在跟别人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从学识、道德和日常生活中感受他的伟大!感受夫子的关爱!
达标检测:
1、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 :“知”通“智” 道之斯行 :“道”通“导” 夫子矢之曰 :“矢”通“誓” 毋吾以也 :“以”通“已” 鼓瑟希 :“希”通“稀” 莫春者 :“莫”通“暮”
2、注意如下特殊句式或用法。
博我以文:使动用法。
是丘也:判断句。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3、完成课本课后练习
【篇三】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
教学新设想
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每类选取1-2则学习,整体感知本课主旨,其余的学生自学,把握选文主旨。
2.在教学中,可以通读之后归类,采取先疏通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
3.宰我与子贡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尤其是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对孔子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体味子贡的语言表达艺术。颜回是孔子道德学问的传人,颜回之死对孔子打击很大,显示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厚。 2教学目标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体味选文的表达艺术。
4.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以及孔子对弟子们的感情。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到集美中学借班上课。由于该班学生相对优秀,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容量较大,并较多旁征博引,融入孔子思想的分析。也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所以跟学生的互动还不够充分。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亚里士多德与老师柏拉图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打17岁起就跟随其师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还是他的挚友,正所谓:“良师益友”。
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他不畏权威、不畏传统.他毫不掩饰他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老师所存在严重的分歧,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的恩师的错误。这很自然引来一些人的指责:亚氏是背叛自己恩师的忘恩负义之徒.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响彻历史长河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活动2【讲授】解题: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在对仁这个问题上,对老师不必讲谦让。”
这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
活动3【讲授】学习新课:
(一)理清选文思路:
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可分为三大类:
⑴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类 1.2.3则
⑵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 4.5.6.7.8则
⑶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9.10.11.12.13则
(二)学习1、3、5、8、9、12、13则,每类都选取一、二则,来体会选文的主旨。
学习要求:
(1)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自行疏通文意,解释重点词句。
(2)分析写法,评析思想内容
1、学习1、3则,体会“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
选文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评析】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
思考讨论:
子贡是怎样面对叔孙武孙的诽谤的?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态度?
明确: 面对诋毁,子贡运用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他人—如丘陵—–可逾
贤(才德) 仲尼—如日月—不可逾
通过比喻说明了孔丘是他人无法超越的。子贡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以贯之的。
选文3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评析】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
教师明确:
⑴几个熟语理解好并积累应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善诱。 ⑵“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主要是翻译时,注意倒装句式。
⑶这则内容有三: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的手法;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2、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类选文,看看孔子是怎么和弟子们相处的,在相处中怎样体现出他的人格魅力。
学习5、8则,体会“孔子与弟子的相处中的人格魅力”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选文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o雍也6第28》 注释:① “说”通“悦”,高兴。 ②“矢”通“誓”,发誓。
【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评析】这一段非常有趣,让我们看到了孔子普通人的一面。我觉得这是儒家思想可爱的地方之一。儒家没有千方百计把孔子打扮成神,而是赋予他普通人的特性,子路不悦,孔子就连连发誓,很好地显示了师徒的关系——平等、融洽。(孔子把弟子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张岱《四书遇》评论说:“子见南子,妙在子路一怒,则圣贤循礼蹈义家风,神气倍振。”
孔子去见南子有没有做什么不正当的事我们可以存而不论,只从我们看到的事实部分来说,我觉得子路对孔子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孔子去见了南子,就有做了不正当事的可能。子路能当面指责老师可能的错误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也可见孔子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
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避嫌的说法,即“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誓来为自己表白,这也无形中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我觉得我们自己应该远离用赌咒发誓的方式来取信于人,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赌咒发誓的人。
第8则,子路对于子见南子十分不满,因为子路不悦,怀疑孔子做了不合礼的事,逼得孔子居然反复的对天发誓,保证自己没干,否则就让天厌弃我吧,让天厌弃我吧(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对老师仍持率真的态度,不因孔子是老师就对自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 表现出孔子的率真、可爱、善良、敦厚。这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平等、融洽。
明确:①对弟子的尊重,平等待人的品质和率真、和善的人格.
②平等、友好、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3、学习9、12、13则,体会“孔子对弟子的感情之深”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选文9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o雍也6第11》
【译文】孔子说:“颜回是多么有才德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是多么有才德啊!”
【评析】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但品行卓越。这里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再次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选文12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o先进11第9》)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说:“唉!上天要了我的命!上天要了我的命!”
[评析] 颜渊因贫病早死了。孔子很伤心,反复念叨着:“唉!老天要了我的命!”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沉!
选文13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o先进11第10》)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哭得很悲痛。跟着他的人说:“您太悲痛了!”孔子说:“真的很悲痛吗?不为这样的人极度悲痛又为谁极度悲痛呢?”
[评析] 孔子最推崇的颜渊死了。孔子极其悲痛。跟着他的人说他太悲痛了。孔子反问:“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能为谁悲痛呢?”显示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厚。
思考:颜回死了,孔子为什么会这么悲痛?
第12、13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击。这种悲痛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显示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厚。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归纳)
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人?
子贡眼中的孔子:1、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3、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颜渊眼中的孔子: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礼、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无自私之心的圣人。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
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
孔子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反复的话语表达了对弟子的一片真情。
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深受弟子们的敬爱,但他总把自己放在跟别人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从学识、道德和日常生活中感受他的伟大!感受夫子的关爱! 活动5【活动】畅所欲言:
根据你自己的认识,说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活动6【作业】课外作业
1、自学其余的选文;
2、根据你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我心中的孔子》
【篇四】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三、请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尊师的故事:
尊师的故事,最有名、最感人的要数‘程门立雪'了。《宋史o杨时传》载:有一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坐着睡了,杨时便侍立一旁,没有离去。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厚了。杨时看到先生醒了,这才踩着一尺深的积雪进去请教问题。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①他周游列国十四年之后,潜心编纂了《诗》《书》《礼》《易》《春秋》六部著作。史称‘六艺'或‘六经',这六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②他开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使我国的教育从官府垄断进入民间。 ③创立不少的教育理论(教学相长、循循善诱、有教无类)。 ④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一·创设情景,进入新课
‘引入话题'导入。
二·本节内容与重点
1·明确13则章节的含义,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2·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怎样对待弟子的 ?弟子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三·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处理好重点字词。
三名学生诵读13则内容。
2·再读思考:
提问: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速读课文,可分为几大类?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本文中的句子进行筛选。
1
明确:可分为三大类
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与推崇—1 2 3
2)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4 5 6 7 8
3)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与感情—-9 10 11 12 13
(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子贡眼中的孔子:
1、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3、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颜渊眼中的孔子: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总结:
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孔子的自我认识:
(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拟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
(3)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总结:
孔子自认为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落的,不隐瞒、不背道,愿意让天来评价衡量自己。
(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
(1)贤哉,回也!贤哉,回也!
(2)吾与点也。
(3)斯人也而有斯病也!斯人也而有斯病也!
(4)天丧予!天丧予!
总结:
孔子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反复的话语表达了对弟子的一片真情。 四·重点语段解读
1)重点段落:1 3 / 4 7 8 / 9 11 12 13
2)解读·思考·评析
【原文】
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评点】
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子贡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2
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评点】
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原文】
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评点】
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
【原文】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评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 这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
【原文】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评点】
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
【原文】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评点】
表明孔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以及孔子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原文】
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评点】子游的对答,是‘当仁,不让于师'这句话的最好体现。这则里的孔子也是一个十分可爱的人。
【原文】
3
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
1、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放荡,名声不好。当时把持着朝政。
2、‘说'通‘悦',高兴。
3、‘矢'通‘誓',发誓。
4、所……者:假如……的话。
思考:孔子为何见南子?子路为何不悦?
孔子是不得已而去见南子,她把持着政权。同时孔子还想以礼答之。
南子是卫灵公的宠妃,淫荡为人不齿。子路见到老师去见这种人,怀疑孔子做了不合礼的事,自然满肚子不高兴。
从上面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的人?
耿直忠厚
孔子怎么对待子路的不悦?
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思考:孔子为什么不明说情况?你对他发誓这一举动怎么看,可以看出孔子什么性格特点?
提示:
1、克己复礼,坚持原则。
2、尊重学生人格,没有给学生压力。
率真、可爱、善良、敦厚.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提示: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誓来为自己表白。
【原文】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评析】
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但品行卓越。这里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运用反复、对比的手法,再次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表现了孔子对‘德'的重视和推崇。
【原文】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评析】
孔子对弟子们充满了关爱,冉耕身患恶疾,孔子担着被传染的危险去看望他。 这段表达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以及师生情谊的深重。
【原文】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4
【评析】
运用反复,表达其哀痛之深。颜渊因贫病三十几岁就早死了。孔子很伤心,反复念叨着:‘唉!老天要了我的命!'
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沉!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不同人都盛赞颜回 :
①、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不能任用我时,就将这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藏之于身。只有我与你能做到这样啊!)
②、‘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复 ')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③、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论语·先进》)
五·回眸孔子经典神情:
(1)夫子莞尔而笑
(2)夫子哂之
(3)夫子矢(誓)之
(4)夫子喟然叹曰
(5)颜渊死,子哭之恸
学完本课,你心中的孔子形象是否更加完美清晰?(时尚一起总结)
六·搜集尊师名言:
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4、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七·人们对孔子的评价: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 ——孟子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圣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启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国学大师钱穆先生 孔子在郑国与弟子离散,独立于外城东门,有人说他‘累累如丧家之犬',他不 5
【篇五】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当仁不让于师1
陕科大附中高中部255自主学习教案
课题:当仁,不让于师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陕科大附中高中部255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当仁,不让于师
第 4 页
第 5 页
【篇六】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当仁不让于师
静宁二中课时计划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时间:2013年 3月14日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