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双层的悲哀是什么含义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双重含义的成语集锦

双重含义的成语集锦

成语考查自1992年单独命题以来,十多年来它一直是高考成语考查的重头戏。所考查的成语中有一种成语是具有双重含义的,这种成语也叫双解成语。双解成语指一个成语有两种含义。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成语意义不同,感情色彩也相应不同,呈现出意义和感情色彩的双重性;另一种是成语意义呈现出双解现象,但感情色彩并不一定相应变化。

1、灯红酒绿:指夜间饮宴的情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

2、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3、想入非非: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也指胡思乱想。

4、淋漓尽致:形容文章和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5、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短小,但精明强干;也指文章、言论简短有力。

6、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7、按兵不动: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8、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9、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10、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11、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1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13、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14、难分难解:双方相持不下(多指竞争或争吵、打斗),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15、乘风破浪: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

16、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也形容欢喜而不能自持的样子。

17、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18、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

19、拼死拼活:不顾一切地斗争;拼个死活。也指用尽全部精力。

20、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21、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22、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23、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24、冷若冰霜: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态度严肃,使人不易接近。

25、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形容路弯弯曲曲。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26、人仰马翻:形容混乱或忙乱得不可收拾的样子。

27、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或人力,使经常不缺。也比喻一点一点地做某件事,总不间断。

28、六亲不认:形容人没有情义或不讲情面。

29、独善其身: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30、风流人物:指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物。旧时也用以指轻浮放荡或好色的人。

31、体无完肤:形容浑身受伤。也比喻论点被全部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得很多。

32、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33、纲举目张:比喻文章条理分明;或做事抓住主要的环节,带动次要的环节。 34、难兄难弟: nánxiōng-nándì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nàn xiōng

nàn dì彼此曾共患难的人;也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35、独往独来:形容毫无挂碍地独自往来行走。也比喻不仰仗他人,全靠自己。

36、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37、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

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38、登峰造极: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

就。

39、非同一般: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40、繁文缛节: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

余的事项。

41、逢人说项:项:指唐朝诗人项斯。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

42、顾影自怜: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

指自我欣赏。

43、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

可避免。

44、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45、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

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6、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说“不赞一词”也指一言不发。

47、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

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48、沙里淘金:淘:用水冲洗,滤除杂质。从沙里淘出黄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

而收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选择精华。

49、四平八稳: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

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50、引而不发: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

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51、洋洋洒洒: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

续不断。

52、稳扎稳打扎:安营。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53、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54、秀色可餐: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55、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

登上政治舞台。

56、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

57、醍醐灌顶: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

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58、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

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59、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60、 狗尾续貂:原指封官太多太滥,后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多用于文

艺作品,也用做谦辞。如:读了书稿,有些想法,写了上面这些话,算是狗尾续貂,放在后面吧。

61、不三不四: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的不三不四了。

62:平易近人:一般指态度和蔼,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易,容易了解。如:他写的文章平易近人。

63、平铺直叙:一般指说话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贬义。也指说话写文章不加修

饰,按顺序直截了当地叙述。

64: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去同流合污。也可用做只顾自己,怕惹是非。如:对危害社会的

不良行为,我们应当坚决制止,决不能采取洁身自好的态度。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65、百花齐放:指同一事物有许多做法,同一内容有多种形式。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指各种花卉一起开放。

66、指手画脚:多用来指轻率地指点、批评,也可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示意。如:王老师为了使课

上得生动形象,不停地指手画脚,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7粗枝大叶:一般指草率,不认真,也指简略或概括。如:没有时间了,我只好粗枝大叶地跟你说说

了。

68、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一般人又把它

视为贬义,其实,它是一个中性成语。如:两个入室歹徒穷凶极恶,他也只能铤而走险,拿起菜刀与坏人拼命了。

69、垂涎三尺:形容嘴谗,也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如:我看到人家新买的摩托,便垂涎三尺,

恨不得自己也有一辆。

70、无为而治: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政治民,不用刑罚,叫“无为而治”。后多指寓治于教化之中。现

指放任自流,不加约束的治理方法。如: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道路。

71、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如: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也指深刻的议论。

72、万紫千红:现多指繁荣兴旺、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也指白花盛开,色彩艳丽。

73、非同小可:不同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

常。

74、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75、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

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如: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76、眉来眼去: 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如: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

暗中交通

77、数米而炊:比喻把精力都放在做琐碎小事上,以至劳而无功。也形容生活困窘。(此义项使用较多)。如今他靠微薄的工资度日,虽然还不至于数米而炊,但已比较困难了。

78、贪多务得:原指尽量多地求得知识。如:我通常在早上写稿,中午自己弄东西给自己吃贪多务得”

的习惯在这时候便展现无遗。后多指贪心不足(含贬义,该义项使用较多)

79、另眼相看:褒义指看重和优待,如:他真是个难得的人才,难怪领导要另眼相看;贬义指用另外

的眼光来看待,含有歧视的意思,如:对后进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能另眼相看。

80楚楚动人:意思是"鲜明,整洁,让人爱怜",可以用在可爱的小动物身上,比如小麻雀、小兔子,

甚至小花小草也可以用上,还可以用来形容人。

81异想天开:用来形容思想解放,想法独特时,含有褒义;用来形容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带

讽刺意味时,含有褒义。

82龙飞凤舞:褒义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贬义形容字迹潦草。(多用于形容书法)

【篇二】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丘彩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

【篇三】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2017七下第四单元教案

2017七下第四单元教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律己的品性。

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难点

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作者简介

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文本链接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开明少年》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整体感知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二部分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二部分第二层(3~8):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三部分(9):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修改文章;(2)送客;(3)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2.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5.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6.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举例说说。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待人厚(2)送客(3)复信

叶圣陶人之师表 主张“写话”律己严重视“简洁”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对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并能根据文中议论的语句把握叶老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性。但对于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

学生目前能够从内容的层次理解即可,在实践中运用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14 驿路梨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

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

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

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修改文章

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

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

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

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一、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2.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眼前的梨花美景,并发现了小屋。

4.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5.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屋里黑漆漆的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木门板上有黑炭写的两个字:“请进!”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①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②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③安排是细心的。④感受是温馨的。

6.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

——从瑶族老人嘴里得知小屋“主人”是梨花姑娘。

二、二写梨花

1.齐读27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

——本段写梦中的梨花与梨花姑娘,将人与景结合起来,赞花,更是赞人,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

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我们为什么要修葺小屋?

——受梨花姑娘的感染,我们也要化感激为行动,为小茅屋做些什么。

小结:文中两次写梨花,一实一虚,既写环境之美,

又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瑶族老人为我们讲小屋的故事,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解开悬念,同时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一、三写梨花

1.文中写遇见哈尼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哈尼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解开了文中的悬念。

2.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米,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3.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

——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

4.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驿路梨花处处开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

5.文章结尾以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

——引用陆游诗句作结,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

6.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

①自然界中的梨花;②梨花姑娘;③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二、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歌颂了雷锋精神,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三、小结:

【篇四】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抓住阅读重点,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今天我们所学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记载的叶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拥有崇高德行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叶老具有怎样的德行。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先让学生采用略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点,要求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略读方法指导: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

1.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 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

3.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抓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

繁碎:fán suì,繁杂琐碎。

悲哀(bēi āi):指伤心、难过。

简明扼要(jiǎn míng è yào):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沾溉(zhān gài):浸润浇灌。 比喻使人受益。

高文典册(gāo wén diǎn cè):册:古代帝王发出的文书。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搀合(chān hé):搀杂混合。

躬行(gōng xíng):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师表(shī biǎo):①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学习榜样。②谓作表率。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

商酌(shāng zhuó):指反复仔细地商量。

自顾不暇(zì gù bù xiá):光顾自己都没法动了,不能帮助别人了。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énzhějiànrénzhìzhějiànzhì):仁者从仁的角度看待,智者从智的角度看待。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大势所趋(dà shì suǒ qū):大势:指整个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不即不离(bù jí bù lí):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修饰(xiū shì):①整理,装饰。②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③梳妆打扮,亦指讲究外表、形式。④修养品德

晦涩(huì sè):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

朦胧(méng lóng):①月光不明;,看不清。 ②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③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请同学们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段(1):叶老逝世我深感悲哀。

第二段(1-9):叶老待人宽待己严。

1.总写叶老品行(2)

2.叶老待人深厚

⑴文字往来谦和待人(3)

⑵日常交往守礼敬人(4-5)

3.叶老待己严格

⑴写作言文如一(7)

⑵文风倡导简洁(8)

⑶重语文求完美(9)

第三段(10):学叶老为人,学叶老为文。

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明确:

总结固趣:

本节课,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语言,从总体上了解叶老的德行以及在写作方面的主张。

1.本节课你有怎样的收获?

2.本节课按教学目标来检查,你还有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应怎样弥补?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课文,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2.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格。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上节课文,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在写作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探究生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对叶老的去世深感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关系非比寻常。

二、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这句话中“过去的印象”指什么?“失之太浅”指什么?

明确:“过去的印象”指:中先生的作品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失之太浅”指:评价只看到了作品这一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写汉魏以后中国读书人思想搀合的情况?

明确:强调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没有搀合,是单一的儒。

3.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4.“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三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叶老深厚的?

明确: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让张中行先生帮助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妥之处,谦虚而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复。

5.“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文中举了哪些事例来说叶老在日常生活方面宽以待人的?

明确:送别,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了,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我去拜访,他因与朋友有约不在家而他非常悔恨,以为朋友住旅店而悲伤。

6.“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律己严的? 明确:是从三方面来表现的。写文章方面要求自己言文如一,文风方面要求简洁,重视语文求完美。

三、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问题是行方面的如何效法”,作者认为应如何效?

明确:要知难而不畏难,要长记于心,向叶先生学习,德行如一。

2.“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这句话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语文方面要学习叶老关于写话的主张,要体会他提出那种主张的良苦用心。

四、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表现了叶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2.以《XXX二三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注意借鉴张中行先生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写作技巧。

总结固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要思考叶老具有怎样的品德以及在写作与文风方面有怎样的主张。我们要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

布置作业:

1.预习《驿路梨花》,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介绍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趣味教学资料

张中行简介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治学严谨,博学多识,造诣深厚,精通中国古典文字,熟悉西方哲学。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张中行先生一生低调澹泊、无欲无求,曾常年寓居于燕园女儿家。先生一生清贫,86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书几乎别无他物。老人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他的书房里书卷气袭人,桌上摊着文房四宝和片片稿纸,书橱内列着古玩,以石头居多。

张老谦称书房像“仓库”。而于治学方面,他则一丝不苟,晚年仍拍案而起,痛批台湾某“国学大师”南怀瑾,可谓“后五四时代”学者风范的真实写照。追忆张先生,有人感叹:“他有着古代文人的风范”,更有后辈赞道:“老头有骨气”。 终生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代表作有童话故事《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

【篇五】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我所理解的悲剧

我所理解的悲剧

近来,网络上出现一个流行语“杯具”,“杯具”即悲剧。我们习惯性的把这两个字挂在嘴边,那么,悲剧,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定义是这样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这一定义似乎太过于专业化了,我觉得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可以让我们更形象地去理解它——“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换言之,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一般来说,悲剧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历史悲剧。命运悲剧,即神秘力量左右现实人生;性格悲剧,即性格内在矛盾冲突;社会悲剧,即社会不平等,不合理造成人生悲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历史悲剧,即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矛盾冲突。

品析《骆驼祥子》这部作品,或许可以让我们对悲剧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老舍说:“世界上最古老的悲剧总是命运怎么捉弄人,摆布人;天意如此,无法逃脱。”虽然老舍不相信这套宿命论,他笔下的祥子却常在遭受厄运,受到命运的捉弄,怀疑命运的公平。祥子的结局是我们永远说不尽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祥子所面对的那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 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人是社会中的人,受社会的制约,他的人生道路,是由他所

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 初到北平的祥子,如同乡野泥土中生长的“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年轻力壮,坚韧顽强,风雨里咬牙、茶饭里节省,按理说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能够安稳与独立地生活,但客观上却失败了。因为横在他面前的是军阀的乱兵、政府的侦探、车行的豪夺这样一个强大、罪恶、病态的,把“人”变成“鬼”的社会,他不可能凭一个人的力量与这个社会抗衡,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祥子的悲剧还是一种性格悲剧。我们承认黑暗的、污浊的、人吃人的社会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但是祥子自身性格的双重性、堕落性、劣根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对他的人生悲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祥子性格上乐观与盲目、勤快与保守、外刚与内软并存,有较强的生活欲望却又不能看清社会的本质。这种性格特点,注定其孤独,无法应对环境的压迫和腐蚀。虎妞威胁他成亲,他很想找个朋友商量,但又没有朋友。一个孤独个人主义者,在跟整个环境对立时,支持不了多久,唯一的路就是也更着堕落下去,成为“个人主义的陌路鬼”。 就这样,积极向上、勤劳奋斗的祥子,一步步走向颓废堕落,毁灭,悲剧也就诞生了。

另一部作品悲剧《梁祝》,同样是给了我们最初的美好,却在最绚烂之时如同泡影一般幻灭,但是细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正是悲剧的另两种类型的集中表现。梁祝化蝶的悲剧,是历史悲剧和命运悲剧的叠加。梁祝的悲剧其实正是那个时代悲剧的反应,在那个官分九品人分十等,封建家庭包办婚姻的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在祝家那种士族

家庭中 ,又怎么会让那种超越等级和超越门第的所谓的爱情出现呢?哪怕这种爱情已感动上苍,哪怕是相爱的两个人已经到了相生相死的地步,也没有办法和一个社会的制度相抗衡。同时,命运的百转千回,让他们一次次无法聚合。所以他们的悲剧是注定的。

我们在欣赏悲剧时不禁会为故事中的不幸者遭遇感到伤心而落泪,这是同情的眼泪,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对自己内心积聚已久的相同或相似情感的激烈的宣泄。我们要在悲剧中得到精神的熏陶,感悟人生的美。悲剧是产生美的最高形式。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让我们感悟到心灵的美好和纯洁。人生的悲剧性是人生哲学不可避免的。尼采认为,以宇宙生命赋予个人生存以意义,要求个人站在宇宙生命的立场上来感受永恒生成的快乐,其中包括毁灭掉有限个体的快乐,也就是说,用生命本身的力量来战胜生命的痛苦,当你在与苦难抗争时,也会在痛苦中感悟到快乐的。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悲剧,然而死亡又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人生历程,我们应该学会用平常心来对待每一件事情,并且要学会从中悟出人生的点点真谛,为自己的漫漫人生路增添几抹美好的景致。对生活保留一份真和善,只有达到这种人生境界才能有更漂亮的活法。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双层的悲哀是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