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不诚不信不为过
作文的硬伤
高考作文中经常出现的“硬伤”
1.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如2001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一篇关于“诚信”的寓言故事,虽有限制,但范围较广,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是很多考生却简单地采用了“诚信”作标题。采用这种题目的,一般不会得高分。在高考评卷中被评为优秀作文的如《难舍诚信》《诚信专访》《扔掉“诚信”之后》《不诚不信不为过》等,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另一种情况是无标题,可能是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2.审题。
供料作文、话题作文的主旨和寓意往往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有些考生认为大家都去这么想,这么看,写出的文章岂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于是绕开这一主旨,别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提供的材料固然要认真审查,而命题者在提供的材料后,提出的要求、注意事项等也应视作“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这样看,片面理解,轻视后者,那么审题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如2001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之后有一段提示:“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个提示给了考生若干限制,但这个限制是有限的,它同时也给了考生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因此,考生要通过审题懂得哪些内容受限制,哪些又不受限制,从而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在限制中求发展,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写作才能。可是有的考生却漠视这个限制,不照章办事,所写内容完全抛开“诚信”,自作聪明,另起炉灶。
3.入题。
所谓“入题”是指文章在主体内容要尽快地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扩大文章容量,可以尽量发挥每一个字的效力。高考作文因篇幅限制,更要求写作尽早进入主体内容。而许多考生犯了“入题慢”的毛病。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考生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考生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
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议论文要尽早进入分析说理,扣住话题,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不理想的开头,易使阅卷老师产生先人为主的印象,即使你后面的论证“到位”,“上档次”,也难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4.结尾。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视为未完篇处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古人写文章讲究“风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为好文章,得不到高分。
5.卷面。
在有些考生的心目中,卷面整洁与否,似乎无关紧要。其实不然,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试卷马—上就给阅卷者一个不好的印象,在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而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则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你的文章即使内容表达稍微欠缺,也会因阅卷者惜才而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值。这么说,是不是卷子上一个字也不能改呢?也不是。该改的完全可以改,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哪些地方删掉,哪些地方增加,都要使人一目了然。与此相关联的就是错别字问题,高考作文偶尔出现一两处错别字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接二连三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你的得分也会大打折扣。
6.字数。
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高考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规定不少于800字,这个要求不算高,因为作文题要求明确,限制较少,考生有充分发挥写作才能的余地,写满800字是不困难的。在高考评卷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是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成绩必定会受到影响。
【篇二】不诚不信不为过
作文
1.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如有一年的作文材料是一篇关于“诚信”的寓言故事,虽有限制,但范围较广,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是很多考生却简单地采用了“诚信”作标题。采用这种题目的,一般不会得高分。在评卷中被评为优秀作文的如《难舍诚信》《诚信专访》《扔掉“诚信”之后》《不诚不信不为过》等,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另一种情况是无标题,可能是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2.审题。供料作文、话题作文的主旨和寓意往往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有些考生认为大家都去这么想,这么看,写出的文章岂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于是绕开这一主旨,别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提供的材料固然要认真审查,而命题者在提供的材料后,提出的要求、注意事项等也应视作“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这样看,
片面理解,轻视后者,那么审题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如某年的作文,材料之后有一段提示:“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个提示给了考生若干限制,但这个限制是有限的,它同时也给了考生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因此,考生要通过审题懂得哪些内容受限制,哪些又不受限制,从而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在限制中求发展,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写作才能。可是有的考生却漠视这个限制,不照章办事,所写内容完全抛开“诚信”,自作聪明,另起炉灶。
3.入题。所谓“入题”是指文章在主体内容要尽快地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扩大文章容量,可以尽量发挥每一个字的效力。作文因篇幅限制,更要求写作尽早进入主体内容。而许多考生犯了“入题慢”的毛病。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考生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考生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议论文要尽早进入分析说理,扣住话题,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阅卷时间紧、任务重,不理想的开头,易使阅卷老师产生先人为主
的印象,即使你后面的论证“到位”,“上档次”,也难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4.结尾。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视为未完篇处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古人写文章讲究“风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为好文章,得不到高分。
5.卷面。在有些考生的心目中,卷面整洁与否,似乎无关紧要。其实不然,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作文,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试卷马—上就给阅卷者一个不好的印象,在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而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则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你的文章即使内容表达稍微欠缺,也会因阅卷者惜才而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值。这么说,是不是卷子上一个字也不能改呢?也不是。该改的完全可以改,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哪些地方删掉,哪些地方增加,都要使人一目了然。与此相关联的就是错别字问题,高考作文偶尔出现一两处错别字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接二连三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
基础太差,你的得分也会大打折扣。
6.字数。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高考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近几年的作文规定不少于800字,这个要求不算高,因为作文题要求明确,限制较少,考生有充分发挥写作才能的余地,写满800字是不困难的。在高考评卷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是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成绩必定会受到影响。
7.文具。文具可以是圆珠笔,可以是钢笔,注意圆珠笔最好是蓝色,颜色要重,太轻了会给人模糊一片的感觉;钢笔的墨水建议使用蓝黑或纯蓝,这样可以使卷面看起来干净,即使有轻微的涂改,也不至于像用炭素墨水涂改后那样明显。
2010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
材料题: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的假设,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
了这个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自己选个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
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超人脱下他的袍子后也只是个会从马背上摔下导致瘫痪的普通人,然而演员克里斯托福·里夫懂得在消沉的黑暗期中让思维转弯,“‘禁止通行’的路牌不是要你停下,而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有些事单凭一腔热血和一份坚执是无法完成的,正如格林兄弟永远无法找出那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关系,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这种时候,让思维转个弯,也许你能(看)得见成功的彼岸草丰水美,风细柳斜。 困厄接踵,无所建树,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前路荆刺棘藜、乱石粗砺,何必囿于传统,不肯转圈?你无法知道你是否是在第666次实验中侥幸成功的欧立希,是否是尝试了五百多次而成果寥寥的普利斯特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直言索勒“在真理撞上鼻尖时还是没有找到真理”,也许正是由于后者和格林兄弟相同,不愿在原有假设上让步,让思维转个弯,终究把“氯气的发现者”这一称号拱手让人。人生极长又极短,岁月不会容许你做那个徒劳地把巨石重复推到山顶复又使其滚回谷底的薛西弗斯。让思维转个弯,无用功只会降低生命机械的输出功率。 郁悒幽囚,悲天悯人,何防让思维转个弯。
当人人都在“恨不能挂长绳于西天,系此西飞之白日”时,麦克阿瑟一句“幸运的是我们只会失去一次生命”有如木锋醒世。当世人皆叹“风住尘香花已尽”,怨“幽窗冷雨一身孤”之时,偏有人朗声道“肯信来年别有春”,“明年春色倍还人”如清夜鸣钟。事物往往有其好的一面,人生短暂到让人不舍得用郁郁寡欢来把它填满。让思维转个弯,在消逝中找寻美丽,在失去中找寻收获。
于是当道边柳絮吐白,上下纷舞,不妨放下心中执念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让思维转个弯,相信“韶华
【篇三】不诚不信不为过
先声夺人-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谈不诚不信不为过
石破天惊逗秋雨(1)
立意的基本原则:准确、新颖、高远、深刻
(1)所谓准确,就是要正确把握命题人命题意图,并在命题范围内立意,不偏题,不跑题
(2)所谓新颖,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选取新的切入点,写出“亏他想得出来”的文章。写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文章,写“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主题来。不要落入俗套,与人雷同。 《脚步声》一般选材是写实,如 父母亲的脚步声,这是写得最多最普遍的题材。这类文章很难有出彩的,除非生活场景特别具体,细节特别感人。如果选材避开大家都写的内容,就能一下抓住改卷老师的眼球。如有考生写邻居的脚步声,写汶川地震温总理的脚步声 、解放军武警官兵的脚步声、志愿者的脚步声(群像);还有的考生写虚拟的脚步声,写成长的脚步声、高考的脚步声(拼搏)、时间的脚步声(惜时)、自然的脚步声(环保)。
《走过泥泞》,一般人会把泥泞当作困难,写自己战胜了挫折,而梅玲写喜欢家乡土路上的泥泞,喜欢那种松软的感觉。而现在乡村小路都变成了水泥路。文章表现作者对家乡的依恋。罗郑柱写插秧,写实在的泥泞,写泥土钻过脚丫的舒服的感觉,并在文末写到泥泞的尽头就是收获。
(3)所谓立意高远,就是指文章格调清新,感情倾向积极健康,不落俗套,不低级趣味。优雅的风度,高雅的情怀,反映在文章中就是高尚的文品。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情怀令人仰慕,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令人振奋。他们的文章立意高远,能启发人思考,能凝聚民族精神,激励社会进步。
(4)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不能只抓表象,就事论事。它要求考生有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对材料深刻的挖掘力,对生活高度的概括力。(议论文)
简而言之,准确就是代命题人立言;新颖是指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言人之所未曾言;高远是在领会写作意图基础上超越自我所呈现出的使命感、时代感、沧桑感、厚重感,是言人之所不能言;深刻是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是言人之所未尽言
二、高考作文立意的常用方法
1、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大题小作,小题大做)
2、化虚为实,运实入虚(化抽象为具体)
3、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多角度命意
4、由表及里,层层解剖,追根究底,揭示因果
石破天惊逗秋雨(2)立意如何深刻
导语:“写得深刻”谈的是作文的立意问题。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大家首先要明白一点,从根本上说,一篇文章,尤其是议论文,主要表现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要使一篇文章立意深刻,最根本的途径是自己的思想深刻,也就是,看问题要透彻。
举例来说,有一年的作文题是一组漫画:《挖井》。在漫画里,当这个人快挖到有水的地方时,他停下来,说这里没有水,换了个地方;又快挖到有水的地方的时候,他又停下来,说这里没有水,又换了个地方;挖了三处地方,最后也没有挖到水。请问同学们,这样一组漫画,如果让你提炼一个论点的话,你会确立一个什么样的观点?-——不能半途而废——是啊,当年的考生,绝大部分立的都是这样的观点:做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但是,命题人是怎么阐释这个作文题的立意的呢?做事情要讲求科学。——大家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立意呢?——试想,漫画中的那个人为什么在快挖到有水的地方时停下来说这里没有水而换地方呢?因为他不知道确切的水位。假如他具有科学知识,能探测出准确的水位,那他还会不会在快挖到水的时候,放弃呢?不会。所以,做事情要讲科学,
避免盲目。大家看,同样一个作文题,可以提炼出两个观点,一个是——做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一个是做事情要讲科学,避免盲目。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观点,哪一个更深刻?——显然,第二个在认识上更深更透彻。
再举个例子。大家知道,拍电影的时候,一个镜头,往往要拍好几遍。许多演员很厌烦,很头痛。有的嫌导演苛刻。但有一个演员,他不但不反感重拍镜头,他还很乐意重拍,甚至有时候,有的镜头不重拍,他还很遗憾。这个演员就是——香港影帝梁朝伟。他觉得重拍给了自己一次机会,让自己弥补演的不够好的地方,可以将银幕上的角色形象演绎的更完美无瑕。梁朝伟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心态源于他对重拍有这独到的深刻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跟他后来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不是没有关系的。可见对事物深刻的认识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 再譬如,比尔盖茨,大家知道,他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但是他没有念完,就放弃了学业,转而创立微软公司。因为他意识到计算机发展前景广阔,他不尽早,就会被别人抢先占领这个市场。现在他成了全球首富。他的成功首先源于他的远见卓识——他对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深刻独到的认识。
再如,庄子。我们知道庄子是个思想很独特的人。大家知道“曳尾涂中”的故事。楚王派使者聘他为相。他说,有一只乌龟,死了三千年,人们用锦缎包着它,将它供在庙堂里。试想,这只乌龟是愿意死去被供在庙里还是愿意活着在小水坑里活蹦乱跳呢?使者回答说:愿意活着在小水坑里活蹦乱跳。庄子于是说:你们回去吧,我也愿意活着活蹦乱跳的在小水坑里。庄子的回答清楚的表明他的态度;他不愿意做官。那么,为什么?一般人千方百计想做官,想做高官。庄子为什么要拒绝楚王的聘请呢?活着在小水坑里活蹦乱跳意味着安于贫贱而保全纯真的天性;死去被供在庙堂里意味着地位尊贵而天性被禁锢,被扭曲,甚至身家性命也要押在官位上。庄子在“仕”与“隐”的问题上有清醒的认识。他看到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背后是人的真纯之性的丧失。所以他拒聘而选择了隐。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呢?
请大家看课本上“话题探讨”和“写法借鉴”两个栏目下的文字。
课本给我们介绍了使思想深刻的那些方法?
1、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小事情中看出大道理。文中举了箕子的例子。商纣王吃饭用的筷子换了,原来是竹筷,现在换成了象牙筷。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箕子敏锐的从中看出了商纣王思想的变化,
看出了纣王开始追求奢华,追求享受。有了享乐的思想后接下来可以预料纣王在吃的穿的用的甚至女人等方面都要改换。身为国君,他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而物质的欲望又是无止境的。身为国君这样下去当然不利于朝政,商的政权也很危险。大家看,箕子把纣王使用筷子的变化和商王朝的兴衰存亡联系起来。从小事中觉察出了大问题。这里包含了一种思想方法,即把小事和大问题联系起来,就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深刻。 《吕氏春秋 察今》有一段话说的很好: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称赞的就是这种“见微知著”的推理和预见能力。
2、多角度看问题。正看、反看;看到“利”,也看到“弊”,全面的看问题,辩证的看问题。例如:学生佩戴手机的危害。在校学生佩戴手机有便利的一面,可以方便的跟家人同学联系沟通,尤其是外地的学生,手机上网还可以查学习资料等等:但我们还要看到在校中学生佩戴手机的不利于学业的弊端,有些无法避免的垃圾短信,手机上网会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内容,有的同学缺乏自制力,上课玩手机游戏,听音乐等等。对在校学生佩戴手机,我们要试着全面的看待,不能固执的只看到它的便利的一面,还应该清醒的看到它不利于学业的一面。这样对问题的认识才深刻,透彻。
下面大家看“写作练习”
这个作文题讲了两件事。
第一件:一个人救了落水的小孩,小孩的家人用一头牛表示感谢,这个人高兴的接受了。众人说这个人太贪心,孔子却认为他做得对。他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大家探讨一下:这个冒险救人的人该不该收下这价值颇大的一头牛的酬谢?
第二件:鲁国人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人赎回来,然后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了人却不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孔子却严厉的批评了这个学生。认为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回。
探讨:孔子学生赎了人却不报账的行为是该受到赞扬还是该受到批评?
石破天惊逗秋雨(3)立意如何深刻、高远
作文的立意是决定文章高下的最关键因素。没有一个作者不想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高远,大家苦的是找寻使文章立意深远的方法。十数年的经验告诉我,在这个问题上不要企望找到三言两语就能点石成金的方法,要使文章立意更深远是必须要经过长久的积累和训练才能做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培养同学具备这种能力的快捷方法。下面仅从我的经验出发谈几点能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高远的思维能力训练方法。
1. 辐射式思维训练
要想每次作文都能立意深远,就不但要脱出前人的窠臼,还要跳出身边大部分同学思维的圈子,这就需要运用辐射式思维。
辐射式思维又可以叫做开放式思维、发散性思维、多元化思维、全方位思维等。它是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探求多种答案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来寻找到更多更新的设想、答案或方法。要培养同学使用辐射式思维的能力,就要平时多培养横向拓展、广泛联想的能力,遇到一个问题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横向的、纵向的、多维的角度去联想。
例如:要求以“网”为话题写作文,就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各种有形的网――鱼网、蛛网、铁丝网、过滤网等等联想到各种无形的网――法网、情网、信息网、关系网、人才网、贩毒网、监视网、联络网
如果以“水”为话题写作文,可以联想到泽被万物的生命之源,也可以联想到生生不息的环保理念,还可以联想到污已洁人的的献身精神、镜鉴万物的冷峻态度、灵活变通的临机智慧、步步为营的踏实精神、亦柔亦刚的人生态度、载舟覆舟的政治哲理、包容万物的宽大胸怀、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吐故纳新的进取精神
再如,高考曾考过一个想象作文题“圆的联想”,可以辐射到的选材有篮球、足球、太阳、草帽、灯笼等,如果觉得这类联想过实过窄,还可以联想到树的年轮、深山的水潭、故乡的石拱桥、亲人坟上的花圈、清晨草上的露珠、家中祖传的手镯立意就能更高出一筹。这些立意更加新颖独特而富于个性,如写故乡的石拱桥,必然牵连起对故乡山水亲友的怀念,桥成了各种思绪的交叉点,它可以承载人们情感及历史的重负,仅就立意就已是一类文的风范了。
2. 反向式思维训练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就是站在事物的对立面进行思考,从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或观念的相反方向、相背角度进行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新颖性,从而使作文的立意更深远更有新意更别具一格。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文,就有一位同学以《不诚不信不为过》的反向立意赢得了满分。
不诚不信不为过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把“诚信”作为一个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我们都讲究待
人诚实守信,喜欢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可是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
《孙子兵法》中写道:“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等。在硝烟弥散的战场上,要想打败对手,就得抛开“诚信”,巧妙运用计谋,以诈取胜。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战例。春秋时,燕国派大将乐毅攻打齐国,占领了七十多座城,只有即墨还未攻下,田单是即墨的将军,他决心誓死保卫城池,而攻城的乐毅是他最大的威胁。于是他利用乐毅与燕王之间的矛盾,巧用反间计,散布乐毅要造反的谣言,使昏庸的燕王撤掉了乐毅。而后,田单又假意降燕,却暗地准备,乘夜大摆“火牛阵”,使围城燕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正是田单在国家危难之际,使诈谋迷惑了敌人,才打败侵略者,保全了国家,假如他在这种生死关头仍抱着“诚信”美德的背囊不扔,和敌人硬碰硬,恐怕齐国的历史之舟就要在此倾覆了。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张仪,名垂史册的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使诈的专家?而对他们所创下的伟业来说,这点不诚不信的手段又算得了什么?这点不诚不信的手段甚至正是成功的关键,也是令我们后人手捧青史,唏嘘赞叹的所在。
时至当代,古人使诈的方法依然大行其道,当然我这里说的仍是在一些特殊场合。 都说商场如战场,真是一点也不假。在行情瞬息万变的商场上,“诈而不欺”之道也是可取的。当然,我所说的“诈而不欺”是在不违法、不违纪的情况下运用计谋,赢得先机,使企业之舟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上乘风破浪。英特尔公司的前总裁葛洛夫曾说:“在我的哲学词典里,手段和目的是可以互换的词汇。”如果在商场上恰当运用诸如“避实就虚”、“暗渡陈仓”、“扮猪吃虎”等计策,那么你的对手就摸不清你的虚实强弱,从而达到“治人而不治于人”的效果,使你的企业在竞争中获胜。
“诈而不欺”固然好,但我们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可运用。在一般的社会交往,待人接物时仍要本着“诚信”的原则。
总之,我们欢迎诚实守信的人,但社会是复杂的,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
再如,以“自卑”为话题写作文,有同学就以“感谢自卑”为文题,写了“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挫折和失败往往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精神财富,它能促人进步面对自卑后的成功,我感谢自卑”。这样立意就非常新颖独到。
我以前训练同学用反向思维的方式为文章立意,有位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不愿当老师》,从反向来赞美老师,文中写到: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只短命的红烛。只为放出一点光亮,却要燃烧自己而孕育希望。即使看着生命一点点耗尽,看着鲜血一滴滴流淌,却没有丝毫悔恨与忧伤。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条呆傻的小蚕。只为营造他人无尽的幸福,就可将生命摒弃不顾。即使看着旁人身着华服,依旧保持着惯有的朴素,一刻不停的忙碌。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只劳累的工蜂。只为哺育幼小的一代,就可以倾注无尽的关怀。即使有时也会心存无奈,但耕耘的时钟不会因此而停摆,哪怕看不到生命绽放的一丝光彩。
我不愿意当老师,如同不愿做一位辛勤的园丁。只为让众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便可忍受几十年的辛劳,不羡慕绚丽多姿的妖娆,不需要富丽堂皇的夸耀,只会在看到百花争艳时欣慰的一笑。
我不愿意当老师,如同不愿做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为了铸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可以对气力不留丝毫惜怜,就算看到后人欢喜而迁,今生甘愿归守田园,索取又怎能比拟奉献?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我不能将毕生精力奉献于三尺讲台,不能将青春年华化作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不能呕心沥血传授自己的一切,更不能像克拉玛依大火中36个神圣的亡灵那样献出生命,因为我没有老师那崇高的精神——无私。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我不能像慈母对调皮的孩子们谆谆教导,不能为失途的孩子们指点迷津,不能帮助灰心丧气的孩子找到成功的道路,更不能用无尽的热情感化每一颗冰冻的心。因为我没有老师那崇高的品质——真诚。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老师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是一个普通而神圣的字眼;那是无私与真诚的代名词,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职而玷污了老师高洁的形象
我不愿意当老师,我只会在心中默默的向往那种真诚与无私,只能为心中的神灵献上卑微的崇敬与颂扬
这篇文章的立意运用了反向思维,独辟蹊径,别具匠心。多年之后仍令我记忆犹新。
3. “透视”能力训练
所谓“透视”能力,就是指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要培养同学洞察生活的能力,要善于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迅速地抓住问题的实质。“透视”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日常的思维训练,要培养同学用最短的时间敏锐地发现问题要害的能力。
例如,200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一幅漫画《人与机器人》,有些同学很快地就看出了这幅漫画的本质是在谈新时代的人才观的问题。
再如,面对“上海市选拔三好学生加考美术,多数同学削铅笔不扫木屑”的材料,有些同学很快就发现了这是谈公德与才学的关系问题,于是营就了《才学诚可贵,公德价更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优秀立意。
4. “聚焦”能力训练
所谓“聚焦”能力,就是指透过貌似杂乱无关的现象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的能力。其实这是一种求同思维的能力。求同思维又叫集中思维、聚合式思维,是通过对若干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与思考找出其相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求同思维也是培养创造型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求同,可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平时可训练同学面对多则材料确定统一立意的能力。
例如,我曾举出四则材料:《庄子》中“运斤成风”的寓言,中华名厨大赛上在少女背上切鲜肉的绝技,瑞士爱国者威廉·泰尔一箭射穿顶在儿子头上的苹果,电影《英雄》中无名用“十步一杀”绝技刺伤长空和飞雪。要求同学拟定统一的立意,有同学准确地发现了这四个故事的实质都是谈“勇气”和“信任”。
5. “选点”能力训练
有一些作文材料,本身可以含有多个不同的着眼点,可以由一个大话题分出很多小话题,每个小话题又会有许多不同的角度。而面对这些不同的角度,每个同学又有各自不同的能力长短的分布。所以,“选好点”是作文立意训练的重要环节。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同学,一篇材料的最佳点是不同的。善于“选点”的同学,能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特长等确定文章的立意,他们懂得藏拙露巧,扬长避短。这样才能避免“千人一面”,才能才思纵横驰骋,写出自己的特色。
选点时还要注意,选小的切入点更容易出奇制胜。话题作文的限制少范围宽,所以大题目居多。化大为小就容易下笔,便于表情达意。越是宽泛的话题,以大题小作治之就越能得到很多的作文题目,于是构思选材就更容易进入自由天地,然后择善而为,下笔就会游刃有余。单一话题可以派生出许多小话题,多头话题本身就提供许多支话题,而且还可以各自派生出更多小话题。可写作的时候只能选其中的一个话题来写,选取哪一个话题好呢?要选取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那一个。这便是“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在这个过程中,考生的大脑储藏的“内存”制约了“写什么”。可用的内存多,回旋的余地就大,反之就有捉襟见肘之苦。因此,要“独树一帜”,要尽量不说大家容易想到的道理,选材尽量不选大家都可能有过的经历,写作尽量不走大家习惯走的思路;也就是说要把一看到话题就冒出来的道理、材料、写法撇开,再深入一层进行思考,说新颖的道理,用新鲜的材料,走新奇的思路。一般来说,立意要寻求别人容易忽略的或不是一眼便能看到的角
【篇四】不诚不信不为过
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我们知道跟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降低了。我们有些同学就此认为话题作文用不着审题了,但从这几次高三模考、我们的期中期末作文阅卷的情况来看,因审题不用心而导致不同程度偏题的作文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审题解决的也不仅仅是切题的问题,它也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话题作文
究竟应该怎样审题立意。
打开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掌握话题作文审题的三个步骤
2、让学生了解掌握话题作文立意的三种方法
(继续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话题作文的构成,话题作文由四部分构成:
1、材料
2、话题
3、提示语
4、写作要求
师:下面我们由2002年高考作文题来具体地看看话题作文的构成
打出02年高考作文,提问:哪个同学能依据这个作文题具体说出话题作文的四个组成部分:
学生孙杰:
材料是: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提示语是: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话题是: “心灵的选择”
写作要求: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师:孙杰同学说的完全正确,接下来我们还是以本题为例请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审这题的,你的审题步骤和立意的方法。
让两位学生回答,老师综合并板书(顾丽 耿秋月说,老师板书)
审题步骤:
1、 通读材料知道材料大意
2、 看话题及材料的写作要求
立意方法:
抓关键 从小处着手
师:好,这是顾丽 耿秋月同学介绍的方法,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几个方法,首先我们来看审题的步骤,审题三个步骤:
进门:整体感知(材料、话题、写作要求)
登堂:辨明角度 抓关键
入室:挖掘立意
理论是空洞的,下面我们就以具体的例子来落实,我们先来看
一)、进门:整体感知(材料、话题、写作要求)
例1:
有这么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户人家,生了三个儿子。一个眼睛失明,一个天生驼背,一个天生跛脚。他们的父母让眼睛失明的学占卜,让天生驼背的搓麻绳,让天生跛脚的在家纺线织布。后来三个儿子都过得很好,衣食不愁。
三个儿子三个残疾,弄不好会成为一个家庭的沉重负担。可作为父母,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没有把他们看成家庭的不幸破罐子破摔,更没有把他们当作负担累赘而鄙夷嫌弃;而是怀着深沉的爱心,把残疾儿子当作有特长的人来看待,理智地为他们计划深远,让他们各自干自己适合干的事情,从而使个个都能扬长避短,自食其力。
可见,对子女光有爱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理智。爱,需要智慧。
请以“爱的智慧”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⑴审材料:理清材料的关系?
父母: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没有把他们看成家们的不幸破罐子破摔,更没有把他们当作负担累赘而鄙夷嫌弃;
三个残疾儿子:一个眼睛失明,一个天生驼背,一个天生跛脚。
父母为残疾儿子择业:让他们各自干自己适合干的事情,从而使个个都能扬长避短,自食其力。让眼睛失明的学占卜,让天生驼背的搓麻绳,让天生跛脚的在家纺线织布
⑵审话题:话题有什么特色?
话题有什么特色?
爱的智慧是一个偏正短语,其着重点在智慧上,范围不能超出“爱”的限制。二者之间又是互为因果的,因爱而产生智慧,因智慧而爱得更深,更加体现爱的力量。 ⑶审要求:
话题作文写作要求一般遵循“三自原则”:
1、题目自选:不能用原话题直接做题目
原因:
不符合题目自拟的要求不诚不信不为过
话题太大不易着笔并且容易旁生枝节
没有个性创造性不诚不信不为过
2、文体自定: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
记叙文:多描写、记叙、抒情
议论文:多理性分析
不能写成“四不像”
3、立意自定:(略)
字数要达标
话题作文写作要求:三自原则
Ⅰ。题目自拟:不要以话题作为题目:
1、不符合“自拟”的要求
2、题目范围太大,不容易着笔甚至会旁生枝节,鱼龙混杂
3、不能显示文章的个性
Ⅱ。文体自定: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多描写性语句。
议论文:多理性分析。
不能写成“四不像”
字数要有800字。
Ⅲ。立意自定:(略)
例2:
小时候苏赫姆林斯基住的地方离一间小杂货铺不远,每天他都可以看到,大人们将一种东西交给了老板之后,就能把自己所要的物品换回来。他觉得太有趣了,跃跃欲试。
终于,有一天,苏赫姆林斯基将一块石头递给了老板要“买”糖。老板犹豫了片刻之后才收下这块石头,随后把糖“卖”给了他。几十年过去了,这位教育家对此一直念念不忘。
他颇为感慨地说:这位老人非常善良,他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一生。 请以善良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审材料:材料提供了哪些信息?
孩子用石头向老板买东西
孩子的动机:想模仿觉得太有趣了,跃跃欲试。
老板的动作:犹豫了片刻之后才收下这块石头,随后把糖“卖”给了他 审话题:提问学生:什么是善良? 学生说不出或只说出其中的一种
善良是一种传统美德,范围大。
写作要求:同上
例3:
校园里的玫瑰花开了,真艳真美。早晨,一位幼儿园的四岁的小朋友摘下了一朵玫瑰。从容地往外走,恰好校长走来看见了,他很想知道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摘花,便亲切地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摘花,能告诉我吗?小朋友说:我告诉邻居的老奶奶,学校里开了很美的玫瑰,奶奶很想看,可她病得很重,走不动,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后再把它送回来。”听了小朋友的话,校长……校长会怎样说,怎样做呢?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教育小朋友不能损害公物;有的说,该教她一点植物学常识;有的说,该摘一朵玫瑰奖励她,因为他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审材料:
小朋友摘花,动机为了邻居生病的老奶奶
校长采取什么方法
审话题:永不凋谢的玫瑰,具有比喻意。玫瑰代表了什么?爱。
审写作要求:同样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步骤——登堂:抓关键
关键句:
第1个材料:对子女光有爱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理智。爱,需要智慧。 关键词:爱 理智
角度:重在“理智” ,但要以爱为前提,二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因爱而产生智慧,因智慧而爱得更深,更加体现爱的力量。
【篇五】不诚不信不为过
如何根治考场作文的
作文怎样少扣分
作文在整个语文考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语文考卷的“重头戏”,唱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语文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避免作文的无谓失分,以提高作文的总体成绩,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经验,考场作文主要有五种“硬伤”导致作文失分严重。
硬伤一、审题不清
供料作文、话题作文的主旨和寓意往往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有些考生认为大家都去这么想,这么看,写出的文章岂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于是绕开这一主旨,另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提供的材料固然要认真审查,而命题者在提供的材料之后,提出的要求、注意事项等也应视作“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这样看,片面理解,轻视后者,那么审题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2001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之后有一段提示:“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个提示给了考生若干限制,但这个限制是有限的,它同时也给了考生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因此,考生要通过审题懂得哪些内容受限制,哪些又不受限制,从而达到“随心所欲不逾距”的境界,在限制中求发展,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写作才能。可是有的考生却漠视这个限制,不照章办事,所写内容完全抛开“诚信”,自作聪明,另起炉灶。这就好比人家给你一条鱼,让你做一道菜,红烧也行,清蒸也可,可是你不用这条鱼做菜,却拿一块肉去做菜,当然不合人家的要求和口味呀!
1、偏离话题或否定话题。
如有一话题作文“美就在身边”,有个同学在文章中说:“现代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极差,城市污染严重,乡村垃圾遍地,哪里还谈得上美?”这就是对话题的否定,这样的作文,抛开话题,随心所欲,怎能获取高分?
处方:教师要训练学生作文时注意审题,看到文题后至少要用二三分钟的时间把话题及写作要求认真审视几遍,通过审题弄清楚什么内容受限制,什么内容不受限制,把握题目的本质内涵,弄清题目的要求,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审题失误而失分。
2、跑题偏题。
这是最要命的“硬伤”。
近年来高考阅卷把是否符合题意作为最重要的评分标准,如果跑题偏题,就几乎判了该篇作文的 “死刑”。
跑题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
1、因混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对材料的基本要求而导致跑题。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是近年来考场两种主要的作文形式,二者都提供材料,考生完成一篇作文实际上就是实现一次写作与材料的对接;但是这两种作文对材料的要求是大不相同的。话题作文的材料只起激发思维、引起联想、限定范围的作用,考生无需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而材料作文则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总结,依据材料确定主旨,然后展开议论。但是有些考生模糊了两类概念,把话题作文写成材料作文。例如 2003年的 “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这一话题作文,有考生从《智子疑邻》的故事中提炼出“邻居”“亡羊补牢”“警惕”等主题,写成《远亲不如近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防范于未然》,这样完全是将话题作文当材料作文写了,纵然文笔再好、立意再新,也是跑题作文。又如2002年的话题作文“心灵的选择”,有的考生从材料中提炼出“助人为乐”的主题,把作文写成《谈助人为乐》《助人与助己》,一位考生侃侃写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即助己,予人方便予己方便,何乐而不为!”这也是典型的误将话题作文当成材料作文来写。
2、因审题不清或关系不明而导致跑题。
首先是混淆近义词。2001年“诚信”,一些考生写成了“诚实”“真诚”。“诚信”既有诚实、真诚之义,还有在道义上的守信之义,“诚实”“真诚”属于态度认知,“诚信”是比“诚实”“真诚”更高一级的心理认知与行为诉求。再如“跑的体验”不同于“跑的体会”。前者命意在于通过亲身实践来抒写对事物的认识,要重点写亲身实践,如果仅写成心得感受,那就是“体会”而不是“体验”。不诚不信不为过
其次是关系不明。近年来高考作文关系式命题比较流行,一些考生匆忙审题,行文只及一处而忘记其他。例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与铭记”“位置与价值”“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都要求从两方面写,写出二者的辩证关系。可很多考生要么只写其一,顾此失彼;要么就将二者对立起来,非此即彼。 硬伤”二:立意不高
部分考生只是关注身边俗情琐事,拘泥于学习生活中的烦恼,甚至存在错误和糊涂的思想观念,作文立意不高,不深刻,得分自然较低。
对策:“以汪洋恣肆之笔,写济世为民之文”。高考作文,应当思考人生,
洞察社会;应当放眼宇内,面向未来;应当察古今之变,究兴亡之理,知穷通之道。笔下可描绘高山大河的壮丽,可抒写报国为民的理想,可赞颂善至美的情操,使作文富有理趣。 硬伤”三:1、不合文体
有的考生本来是想写一篇散文,却写得一半像议论文,一半像散文,成为既不像议论文,也不像散文的“四不像”,得分很低。胡国华说,话题作文不限定文体,并不是不讲究文体,而是要求考生自选一种文体。
对策: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应按选定的这种文体来写作。如果在议论文中,花大量的篇幅去描述事情的经过,就不符合文体要求了。
2、文体不清。
近年来作文淡化文体,常有“文体不限”的要求,这对考生创造力的发挥,对打破作文的条条框框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放手写不是随便写。如面对“美就在身边”这一话题,有些同学文章开篇详细描述了“身边的美景”,看似记叙文,可接下来又对“美”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了议论,又似议论文,结果造成文章的叙与议不能有机结合。
处方:训练学生要弄清文体不限,并不是不讲究文体,而是要考生根据写作内容,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教师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作文的长短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强项文体来写。如:大多数考生,往往比较熟悉偏于记叙的文体,考试时应该注意发挥这一长处,特别是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善于描写的同学就可以选择记叙文来写;逻辑思维比较发达,善于议论说理的同学,就可以选择议论文来写;感情丰富、视野开阔的同学,鼓励其选择散文来写,等等。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才能顺利成文,否则,文体不明,表达方式混乱,写出来的文章既不属于这种文体,又不属于那种文体,成为文体上的“四不像”。文体不明,行文就无法切题。切记:作文创新可以,但应当注意两点:一是文体形式一定要与内容符合;二是既然选择了一种文体,就应按照文体的特点、要求开展写作。
3、关于文体:
现在的一些杂志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文章:先记述一个故事,再讲一个人生道理。学生看多了也就学会了这样的写法。可是考场作文要求的“文题不限”并不是说不要文体,而是说学生写记叙文,写出来的作文就必须符合记叙文的要求,写议论文,写出来的作文就必须符合议论文的要求。那种杂志体的文章适合阅读而不适合考试,学生写作文是给老师看而不是给杂志编辑看。考场作文就是考场作文,它要规范要让评卷老师看后愿意给分。
硬伤”四:标题问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2001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一篇关于“诚信”的寓言故事,虽有限制,但范围较广,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是很多考生却简单地采用了“诚信”作标题。采用这种题目的,一般不会得高分。北京市今年评选的几篇优秀作文,如《难舍诚信》、《诚信专访》、《扔掉“诚信”之后》、《不诚不信不为过》等,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另一种情况是无标题,可能是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1、考场上甚至平时的写作中,学生会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而仓促成文,不少学生往往先写作文,最后再去补标题。这样的做法至少有两个弊端:第一补充的标题不一定适合做标题,第二往忘了写标题。没有标题的作文评分时是先打分,再扣去无标题的2分。无标题的作文很吃亏,因为没有标题本来给老师的印象就不好,分值已经被降低了,再扣2分岂不更低了!所以考场作文一定要根据立意先明确标题,让标题能够体现立意,从而使作文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效果。
2、文章题目缺失或偏离主题
文题乃文章之眼目,文无标题或拟题不当的硬伤从直觉上就会令文章陡降一两个等次。特别是材料作文,它要求考生阅读所提供的材料,自己拟定题目去写作。因此,阅卷老师大多很看重考生所拟定的题目。按常理,题目缺失或拟题不当,酌情扣2~3分而已,其实远不是这么简单。例如2008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拟标题作文。材料是这样的:
父母工作忙碌而没能给你买早餐时,你是否能毫无怨言地自己解决?同学不小心弄脏你心爱的衣服时,你是否能大度地说没关系?在拥挤的街上,陌生人踩到你新鞋时,你是否能报以宽容的一笑?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一个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拥有它你会觉得人生的路宽广而灿烂。
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很多这样的经历和感受,用“心”写出,就是华丽的篇章。
平心而论,只要稍有一点阅读能力的考生都能看出,材料的主旨就是宽容。
况且,材料中曾先后两次出现了“宽容”一词,因此,围绕“宽容”这个中心词来拟标题、设立意、选素材就毫无疑问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部分考生没能抓住重点,写出“我无怨言”“广阔的海洋”“人生之路光辉灿烂”等内容。面对这样的作文,阅卷老师真是哭笑不得。这类作文,阅卷中均被判为最下等,仅能得15分左右。
3、缺少文题。
这个问题在考试作文中,特别是中考作文中经常出现,几乎所有的作文阅卷老师都反映碰到过没有文题的作文。在中考中,作文没有文题原则上要扣两分。而事实上因没有文题的作文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会影响主题的表达,阅卷老师会认为你缺少了最基本的东西,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距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扣分,考生可能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分数。
处方:出现缺少文题的原因是很多同学习惯于写完作文后,再根据文章提炼文题,而在写完作文后往往就忘记了文题。这就要求我们平常要训练学生养成先写文题后写作文的习惯,再就是写完文章后要仔细看一遍,这也是避免出现问题的有效方法。 硬伤”五:开头结尾有毛病
有些考生思路没理顺、没把文题想深想透,就随意或生硬地切入,致使写作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令阅卷老师抓不住要领;有些考生思路尚未清晰,便用某种方式开了头,后来觉得不满意,再换角度重新切入,造成了开篇时的叠床架屋;有些考生平常行文随意惯了,不知开头尤须慎重对待,文字写了不少还不能入题,让人看后觉得杂乱无序、中心不明。作文开头毛病便如此明显,下文即使妙笔生花,也难使作文提升到二类卷的档次。还有些考生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来不及结尾收束,随意用一句话硬结,或打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种形式都会被作为未完卷处理。开头与结尾导致的硬伤,其失分情况有时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去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以“心中的彩虹”为题作文,属全命题作文。有篇考场作文就因开头和结尾都有毛病而失败: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人生总会有一些烦恼和欣喜,但一切烦恼过后,总会有一道彩虹挂在天边,迎接着美好的明天。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从小总是少不了家人的关心和呵护。记得在一个炎热的夏日
这段开头的毛病在于没有点明“心中的彩虹”究竟是什么,“心中的彩虹”怎么又是“一道彩虹挂在天边”呢?还写“我出生在一个幸福家庭”等,写这些与主题无关的话,极大地倒了阅卷老师的胃口。接着作者又写了些家庭琐事,占了很大篇幅。所以结尾只好匆匆以“让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用行动去迎接心中的彩虹吧”作结。文章自始至终没能正确理解“心中的彩虹”是什么,结尾空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