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笔墨千年下载 笔墨千年歌词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 笔墨千年下载
《2016书画大赛邀请函范文》

2016书画大赛邀请函范文配图

书画大赛邀请函范文

尊敬的艺术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广大中华儿女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建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激发全球炎黄子孙同胞同族同根同源的血脉之情。中国书画大世界艺术委员会、美国纽约东方文化艺术交流公司联合组织了这次“全球华侨华人书画大赛”,以艺术为媒介,抒中国情、绘中国根、聚中国心。为各界书画艺术爱好者提供一次展示中国名家书画优秀作品展示的盛宴,为全球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创造美好前景,力争把本次活动办成全球华侨华人广泛参与,共同书写汉字、丹青写意的艺术盛会。

此次书画展是由中国书画大世界艺术委员会和纽约东方文化艺术交流公司共同参与支持的重要活动,必将引起书画界乃至书画艺术品收藏机构、画廊、媒体的广泛关注。特邀广大的书画艺术家参加本次活动!

附:“全球华侨华人书画大赛”活动的安排:

一、主办单位:

1、主办单位:美国纽约东方文化艺术交流公司

二、活动内容:

1、评选委员会:由中国书协、中国美协资深艺术家和有关资深专家组成权威性评选委员会。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评选。

2、对象:全球范围内华侨华人(欢迎喜爱中国书画艺术的外籍友人投稿,其作品将作为特邀作品参展)

3、内容:创作内容要求健康向上,创作形式不限,风格丰富多彩。

4、参赛要求:书法和国画等作品,征稿作品不小于四尺整张,不需装裱。用挂号邮寄,在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注明姓名、年龄、电话、联系地址、邮编等,参赛作者请通过邮局邮寄作品。参赛作者寄稿同时附一份个人简介,统一使用a4纸。所有参赛作者请在信封背面注明“书法”或“国画”字样。本次大展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5、本次大展的获奖作品将由《中国书画大世界艺术委员会》《美国纽约东方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刊登或结集出版。

6、征稿时间:自2016年2月1日起到2016年6月30日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7、投稿地址:

1、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海盐塘路世纪贵族大酒店(南湖风景区对面)潘丽玲收邮政编码:314001电话:13362312088传真:82532277

2、纽约地址48-42187thstreetfreshmeadows,ny11365公司名称:orient-cultural&artexpress(ny)incnijiaciu收电话:6462561518 (以上两个地址都可投稿)

工作qq:1927123536e-mail:#url#(邮件主题请注明“全球华侨华人书画大赛征稿”)

vip专线:13215498170联系人萧雨

8、奖项设立:本次大赛获奖比例占来稿总数的30%,根据具体来搞情况,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给予现金等各种形式的奖励。获奖作者被授予中国组办单位和国外主办单位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获奖名单将于2016年7月中旬和中国书画大世界网站上予以公布。

9、说明:来稿一律不退。所有权归本次大展组委会。凡寄送作品的参赛作者、凡按本公告要求寄送作品的作者均为正式参赛作者,并认同本次活动的一切规定。

书画大赛邀请函范文 [

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南阳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2016年在河南省南阳市举办。为了宣传和迎接本次盛会,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特邀请众多名人名家和全国各地书画、摄影机构支持举办“全国首届迎农运书法、绘画、摄影大赛” ,从而发现和挖掘书法、绘画、摄影新人,并设立金、银、铜奖,奖掖优秀书画、摄影作品。

与传统大赛不同的是,大赛将依托现代网络技术,“中国网上电视台”和“中国网上展示网”联合推出网络平台,采用网上免费报名展示与评委会权威专家对初选合格的实际作品集中评选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选。参赛者可登陆#url#或#url#点击红色宣传条选择所在省、市免费报名和作品上传。

大赛自公告之日起起到2016年7月底止,共分三个阶段进行,持续时间长,参加报名者多,影响范围广,故特别邀请尊敬的全国各地书法、绘画、摄影名家和爱好者参加本次大赛,并在百忙之中对大赛给予指导和监督。

此致

敬礼

全国首届迎农运书法绘画摄影大赛组委会

2016年1月18日

书画大赛邀请函范文 [

一、团体报名以院校或各教育机构为单位,评审费20元/人。

二、参赛团体成绩优异者由组委会向组织单位颁发“先进单位”奖牌和证书,并评选出“全国百佳艺教名校”。

三、团体参赛成员达50人以上者,组织单位可推荐一人受邀参加评审委员会,参与作品初审并授予荣誉聘书。

四、《少年素质教育报》和《儿童大世界》杂志社等媒体将对全程进行报道。参赛团体成绩优异,可进行专题采访。

大赛详情及下载报名表请登陆《少年素质教育报》官方网站#url#或致电少年中国书画大赛组委会。

咨询qq:1400010956

联系电话:15131118520

书画大赛邀请函范文 [笔墨千年下载

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回顾中国伟大复兴以来在书画行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在书画行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和丰硕成果,更好的促进国内外书画行业交流发展。在文化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决定编撰出版典藏巨作《中国传统文化名家大典·书画名人卷》。特邀请国家领导为本卷亲笔题词,中国书画权威机构领导及部分专家担任编撰评委,全书汇集书画界各流派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精品,梳理并总结了一百年来书画界重大创新思潮与发展脉络,重点展示优秀书画家风采及艺术业绩,反映了多年来书画行业发展的真实全貌,具有跨时代性、实用性、鉴赏性与极大的收藏价值,更为书画家走向国际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书画卷采用国际标准大16开印制,国家级出版社定向发行,精装铜版彩色印制,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全书通过百年书画历史演变的方式进行系统编排,丰富详实的阐述各时间段艺术思想与艺术风格,重点展示各流派艺术精品与创作感悟,业内学者、专家、权威收藏家进行精心点评,提升作品美誉度与商业价值,是一部跨时代的工具典藏书籍。本书出版后,将在北京隆重举办首发仪式,多家新闻媒体现场报道,并做为礼品馈赠给相关部委领导及企业高管、各大艺术馆,博物馆。

经有关机构、新闻媒体和行业组织的大力推荐及本会在多种档案资料中遴选、审定,鉴于您曾获得的荣誉及在书画领域里的地位及突出影响,特别邀请您作为“书画名人”入编本书,具体入编要求见附件。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6年7月13日

书画大赛邀请函范文 [长征文化研究院

中国艺术家协会

主办单位:大众日报社

山东齐鲁风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华侨传媒网

中国艺术家协会山东省秘书处

笔墨千年下载

联办单位:中国艺术家协会河北省秘书处

中国艺术家协会河南省秘书处

支持单位:山东老区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会

山东省文联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山东省艺术中心

山东东方书画院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广网

中新网

中国将军网

山东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

中国日报驻山东记者站

香港商报山东办事处

《画廊》杂志等全美中华青年联合会

活动主题: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齐鲁风”体验式红色文化书画国际邀请大赛

活动宗旨:借艺术传播红色文化,用书画描绘中国梦想

特邀顾问(拟):毛小青(毛泽东侄女)

组委会名誉主任:刘国福尹忠显 李凤梧 王彦善

常正方 解洪烈

组委会主任:鞠成立

组委会执行主任:魏玉璋

组委会副主任:王金生王复进 李宁 徐鹏

评审会主任:刘大为(拟)刘国福王彦善

执委会主任:魏玉璋

执委会副主任:王现庆张新利王申占刘晓东

辛国栋

活动时间:2016年10月10日—2016年1月15日

报名时间:截止至2016年11月15日

入围方式:参评人员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个人资料及个人作品照片(作品格式为jpg/jpeg格式,大小5mb左右,800万像素以上,作品不允许ps修改)进行参评,由大赛评委会选拔出一百位书画家进入大赛选手名单。

比赛标准:

①参赛人员:海内外书画家、书画艺术爱好者

②作品题材:4尺—6尺,绘画(人物、花鸟、山水)、毛笔书法(毛体书法、传统书法,其中草书、篆书需有释文),共五类

③奖项设置:

长征奖(入围奖):50名证书

红星奖:三等奖:30名(每类各6名)奖杯、证书

二等奖:15名(每类各3名)奖杯、证书

和平奖(一等奖):5名(每类各1名)奖杯、证书

伯乐奖(优秀组织奖):3名牌匾、证书

书画大赛邀请函范文 [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的美育水平,全国青少年书法评级委员会在成功举办三届书法评级的基础上[已经对上万人次进行了书法评级],本次大赛联合全国社会书画艺术等级评定委员会和中国青少年艺术发展与研究中心增加美术评级,举办“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评级大奖赛”。

本次大赛采用书法美术评级与书法美术大赛结合的形式,一次参与,两次机会。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和支持。

详细信息请登陆:华夏少儿书画网 #url# 查询

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评级

大奖赛组委会办公室

第二篇 笔墨千年下载
《2016朗诵会开幕词》

2016朗诵会开幕词配图

朗诵会开幕词

尊敬的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几千年的经典文化,几千年的中华国粹,朗朗上口,意味深长。绵延了华夏的文化长河,醇香之味,沁人心脾。

读书讲求“有声、有色、有情、有韵”要读出文气,读出感情。我们学校以阅读为载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循循善诱的孔子如在眼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的话犹在耳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名言让我们脚踏实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让我们懂得了勤学不辍的道理。诵读中,我们认识了李白的浪漫豪放;认识了杜甫的忧国忧民;认识了辛弃疾的清净高洁;认识了鲁迅的深沉冷峻;认识了林语堂的幽默隽永;认识了徐志摩的浓艳绮丽;认识了汪曾祺的恬淡纯净;认识了冰心的婉约清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现在,我宣布创信实验学校第六届朗诵会现在开始!

创信实验学校第六届朗诵会闭幕词

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我们举办这次经典朗诵比赛就是要让经典滋润我们的心田,让好书伴着我们成长,让书香溢满我们的校园!让我们学诗、用诗、赏诗、写诗,让经典诗词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生活有诗意,心中有诗情,做一名感情丰富,心灵高尚,会生活、懂生活、爱生活的人,让我们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我宣布创信实验学校第六届朗诵会到此结束!

朗诵会开幕词 [

你们好!在这枫叶飘飘的晚秋,我们在这里相聚一堂,隆重举行由语文组、校团委和教导处合办的“秋之韵”大型诗歌朗诵会,这是很及时的。同学们,秋天,不仅是农民丰收的季节,而且是你们丰收的季节,当然也是诗歌丰收的季节。你们,作为青春少年,不仅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国诗歌的未来。

可是,现在这个物质极度膨胀的时代,诗歌离却我们越来越远,曾经一度被称为“诗国”的中国似乎已经成为历史。诗歌生存的土壤正趋于消亡。谁来作诗,谁又来读诗?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性的问题。诗歌仅仅存活于所谓的诗人圈子和大学的中文系里,其处境尴尬到了极点。

同学们,让我们救救诗歌吧!你们是中国未来的知识群体。有朝一日,你们之中有人必会成为某一学术领域的精英,当然其中也不乏诗人的诞生。你们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学校这次举办本次活动,主要基于下面的考虑:一是为召唤诗歌复兴时代的到来,我们要让当代诗成为继《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后的再度崛起,让当代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二是为学习借鉴大家的文学性格、陶冶大家的性灵、铸造大家的诗魂;三是为推广普通话,让普通话为诗歌感情地飞扬插上伶俐的双翅。

就说这些吧,最后祝每一位参赛的同学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朗诵会开幕词 [

你们好!在这黄叶飘飞的季节里,刚刚送走了荣耀至极的期中工作总结大会,又迎来了由校德育组、团委和语文组联办的异彩纷呈的“感恩践行”大型诗歌朗诵会。借此,我代表所有心怀感恩的人向这次活动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筹备、组织盛会的全体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积极踊跃参与的同学表示诚挚的祝福! 这是一次很重要的盛会。为了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营造知恩感恩的良好氛围,陶冶师生的精神世界,全方位展示公中人的风采,经过领导的大力支持、组委会的充分酝酿、周密筹备、精心安排,隆重推出了这台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这是一次很及时的盛会,曾几何时,拒绝感恩已经成为一种道德癌症,这几乎成为一种可怕的时代病!传染病!让人们对善良变得麻木。对付出变得冷漠!今天,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学会感恩!对抗冷漠、改变麻木!

这是一次绽放美丽的盛会!学会感恩,你的心境会因感恩而舒展,相貌会因感恩而美丽,人格也会因感恩而升华,学业更会因感恩而上进。会感恩的人幸福和快乐不会失意,会感恩的人常常充满生机与活力。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公平中学的花草楼宇间,弥漫着浓浓的感恩的气息吧,让我们学会感恩,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感受到融融的春意。让我们常怀感恩的心,让公平中学成为温暖的大家庭。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本次活动的宗旨。 最后,祝每一位参赛的同学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我校第十三届诗文朗诵会取得圆满成功!

公平中学:刘 飞

朗诵会开幕词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

又是一轮花好月圆日。

走进十月,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

投入国庆,我们有一样的感慨发自肺腑。

长江,黄河,惊涛裂岸

中国,我们为您激昂的颂歌;

泰山,黄山,刺破青天

为您捎上征服的欢乐。

全中国都在欢呼,

全世界都在雀跃。

我们只想为您送上一句话:

我们共祝祖国生日快乐,共祝中华繁荣富强!

没有祖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没有祖国为我们创造的良好学习环境,就没有我们新时代学生的今天! [河北教师网站-冀教网 ]

欢庆的歌声就要唱响,把颂歌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亲爱的老师,同学们,祝福我们的民族日益强大!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第三篇 笔墨千年下载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上海卷)解析版》

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

沈国全 解析

一 阅读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笔墨的超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

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

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 “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

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分)

解析: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一般有四个思考方向:一看表达方式,如果一个段落里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一般来说,议论的句子可能就是该段落的主要内容;二看段内文句之间是否存在总分关系,总说或总结的句子自然提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是较长的段落,再看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概括、归纳各层次的要点即可;还可以把该段落放在全文中观察,特别是观察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或许上文的结尾或下文的起首归纳了该段的主要内容。如果纯属叙事、说明、抒情的段落,其主要内容的概括另当别论。

第②段是一个议论性段落,一共四句。第①句是引论,第②句提出观点,③④句分论,从笔墨、造型、墨与水的调合、宣纸等方面分论为什么“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第①段的最后一句对本段的内容也有提示作用。

答案: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

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3分)

解析:本题貌似考查引证的作用,实质上还得研究段落内部的结构。不过,该段的中

笔墨千年下载

心句位于段中两个层次之间——“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这是两个分论点的共同指向。当然,从文脉上分析,也可以把这一句看作既结上又领下的过渡句,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本段的主要内容还是要从这句话中分析出来。两个分论点分别是:“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再考虑论证方法,懂得引用是为了论证观点、见解的,答案就豁然开朗了。需要做的还有归纳、概括,不要照抄原文。

答案:两处引用阐明了笔墨艺术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话阐明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引用宗白华的话阐明笔墨艺术胜过许多复杂的艺术。

3.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解析:从“不仅由于”来看,第④段显然是个过渡段。前三段是从笔墨的物质构成要素特别是“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这个角度阐述其艺术魅力的形成,所以,确实是“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从表达效果上来说,“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A项错在“对艺术的赞美之情”,应为“对笔墨艺术的赞美之情”。

答案:A

4.第⑤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 。(2分)

解析:“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这一句既呼应了第④段,又是第⑤段的中心句。接下来分两个层次分说,第一层到“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谈的是“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笔墨具有了人的情感,文人将笔墨作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所以,“性灵”的第一个内涵应为“情感、态度、思想”等精神层面的东西。第二层是说“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所以,性灵的第二个内涵应为“美感”等审美层面的东西。不要照抄原文,还要注意提问方式。

答案:情感和美感。

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虽然

解析:这里的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目的是让自己的说理更严谨。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概念——游戏笔墨,但又不是使用其常见义,所以需要加以解释。意思是说,虽然我知道“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但是,我还是可以从“游戏笔墨”这个词语中看到笔墨艺术中“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选用“虽然”。是倒装的转折关系复句,倒装的目的是强调——笔墨艺术中有“一种游戏的取向”。

本题的解答除了关注内容外及语句之间的关系外,还要熟悉标点符号的作用。

答案:D

6.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 (4分)

解析:从全文看,该段文字谈笔墨的“超越”主要是在后半部分,即第⑤段至结尾。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即⑤~⑥、⑦~⑧、⑨。根据语句之间的送迎际会,可以圈定三个中心句:“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解题方法是从结构入手,把握层次,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答案: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一12题。(20分)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④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合了。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

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 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陡峭的石阶两旁,柳杉武士样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傲气十足。若不是弥天大雾遮挡了视线,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年银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

⑧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月,仍是这些树,在荒野莽丛中陪伴他。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27岁那个年纪,大树却已千年。

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⑩母亲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树下。树身奇粗,三人合抱仅围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皱褶中写满沧桑。枝条上没有一片绿叶,惟有躯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惊叹中,母亲说,这就是真正的大树王,现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见过它活着的样子,树冠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整个开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阵山风袭来,雾气旋转着,雪花般从它粗糙的枯枝中穿过。刹那间,油绿的树叶似一树繁花,缀满了它坚韧的枝干,青枝摇曳,生机盎然,满山坡都是杉叶林涛的哗响。大树王在我的想象中复活,抑或说它从未死去。

⑾雾越发浓了,洇湿了母亲的头发。父亲说,他们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没有人知道那个57年前被枪杀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我说,你找不到他,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

第四篇 笔墨千年下载
《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

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

沈国全 解析

一 阅读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笔墨的超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 “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 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分)

解析: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一般有四个思考方向:一看表达方式,如果一个段落里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一般来说,议论的句子可能就是该段落的主要内容;二看段内文句之间是否存在总分关系,总说或总结的句子自然提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是较长的段落,再看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概括、归纳各层次的要点即可;还可以把该段落放在全文中观察,特别是观察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或许上文的结尾或下文的起首归纳了该段的主要内容。如果纯属叙事、说明、抒情的段落,其主要内容的概括另当别论。

第②段是一个议论性段落,一共四句。第①句是引论,第②句提出观点,③④句分论,从笔墨、造型、墨与水的调合、宣纸等方面分论为什么“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第①段的最后一句对本段的内容也有提示作用。

答案: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

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3分)

解析:本题貌似考查引证的作用,实质上还得研究段落内部的结构。不过,该段的中心句位于段中两个层次之间——“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这是两个分论点的共同指向。当然,从文脉上分析,也可以把这一句看作既结上又领下的过渡句,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本段的主要内容还是要从这句话中分析出来。两个分论点分别是:“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再考虑论证方法,懂得引用是为了论证观点、见解的,答案就豁然开朗了。需要做的还有归纳、概括,不要照抄原文。

答案:两处引用阐明了笔墨艺术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话阐明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引用宗白华的话阐明笔墨艺术胜过许多复杂的艺术。

3.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笔墨千年下载

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解析:从“不仅由于”来看,第④段显然是个过渡段。前三段是从笔墨的物质构成要素特别是“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这个角度阐述其艺术魅力的形成,所以,确实是“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从表达效果上来说,“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A项错在“对艺术的赞美之情”,应为“对笔墨艺术的赞美之情”。

答案:A

4.第⑤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2分)

解析:“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这一句既呼应了第④段,又是第⑤段的中心句。接下来分两个层次分说,第一层到“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谈的是“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笔墨具有了人的情感,文人将笔墨作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所以,“性灵”的第一个内涵应为“情感、态度、思想”等精神层面的东西。第二层是说“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所以,性灵的第二个内涵应为“美感”等审美层面的东西。不要照抄原文,还要注意提问方式。 答案:情感和美感。

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虽然

解析:这里的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目的是让自己的说理更严谨。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概念——游戏笔墨,但又不是使用其常见义,所以需要加以解释。意思是说,虽然我知道“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但是,我还是可以从“游戏笔墨”这个词语中看到笔墨艺术中“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选用“虽然”。是倒装的转折关系复句,倒装的目的是强调——笔墨艺术中有“一种游戏的取向”。

本题的解答除了关注内容外及语句之间的关系外,还要熟悉标点符号的作用。

答案:D笔墨千年下载

6.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 (4分)

解析:从全文看,该段文字谈笔墨的“超越”主要是在后半部分,即第⑤段至结尾。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即⑤~⑥、⑦~⑧、⑨。根据语句之间的送迎际会,可以圈定三个中心句:“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解题方法是从结构入手,把握层次,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答案: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一12题。(20分)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④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合了。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 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陡峭的石阶两旁,柳杉武士样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傲气十足。若不是弥天大雾遮挡了视线,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年银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

⑧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月,仍是这些树,在荒野莽丛中陪伴他。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27岁那个年纪,大树却已千年。

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⑩母亲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树下。树身奇粗,三人合抱仅围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皱褶中写满沧桑。枝条上没有一片绿叶,惟有躯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惊叹中,母亲说,这就是真正的大树王,现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见过它活着的样子,树冠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整个开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阵山风袭来,雾气旋转着,雪花般从它粗糙的枯枝中穿过。刹那间,油绿的树叶似一树繁花,缀满了它坚韧的枝干,青枝摇曳,生机盎然,满山坡都是杉叶林涛的哗响。大树王在我的想象中复活,抑或说它从未死去。 ⑾雾越发浓了,洇湿了母亲的头发。父亲说,他们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没有人知道那个57年前被枪杀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我说,你找不到他,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⑿世事变迁,惟有天目山的树,是永远的。为着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旧对他们深怀敬意。然而,在缥缈的雾中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山民说,天目山东西两峰之巅,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颇似双目仰望苍穹,故得名“天目山”。我想象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诘问苍穹。

⒀山林寂静,水气迷茫。雾中影影绰绰的大树无言,没有回声。笔墨千年下载

7.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2分)

解析:这个比喻形神兼备,首先是形似,用海水状满含的泪水,其次是写出了内心的巨大起伏,结合前面“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及后文对故事原委的叙述,可知,内心翻动的是极度的悲痛之情。比喻的效果是:形象。

答案: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眼眶里饱含着泪水,表达了母亲的悲伤之情。

8.第②段这句话的含义是。(2分)

解析:这个句子倒装,调整过来是: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夙愿”,又作宿愿,意为一向怀着的愿望,久已有的愿望;“仪式”,指典

礼的秩序形式。从第一段来看,作者虽然说“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但实际上不仅为了树,更是为了人。这个人是革命先烈,牺牲于此,因某种原因作者及其家人一直没有去探望、缅怀,所以,成为夙愿,而“去天目山”的行为便也具有了某种“仪式感”。解答文学作品词句的含义,不仅需要把握该词句概括的生活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剖析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答案: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

9.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3分)

解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这段文字最突出的当然是: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比喻、对比、借景抒情等也有使用。解答的时候,先要概括作者使用的手法,再具体分析其是如何使用的,以及表达效果是什么。该段文字主要是表现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这从“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等描写中可以看出。而在母亲的追念中,突出了烈士的坚毅,文中写他的脚印“沉稳”,他的目光“坦然”——“他沉稳的脚印……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答案: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10.根据文中的内容,介绍萧洪明其人。(不超过60字)(3分)

解析:学生可能会忽略“介绍”二字。它是说明的意思,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如:身份、年龄、经历等),再分条罗列即可。但估计会有考生描写、评价,甚至讴歌、赞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革命志士,母亲的战友;57年前被枪杀于天目山的大树下;牺牲时年仅27岁。

11.对文中写“树”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描写雾气越来越浓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

B.第④⑦段写树形神兼备,赋予了树轩昂、雄健、不屈的气质。

C.描写“大树王”死而复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顽强的生命活力。

D.浓墨描写大树,层层铺叙,为篇末揭示赞美先烈的主旨服务。

E.本文以登山行踪为顺序,始终贯穿对大树的描述,脉络清晰。

F.天目山的树在父母眼里是一种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

解析:从2010春考开始,现代文阅读二的选择题的分析对象集中在文本的一个点上,这是一种变化。本题集中在全文突出的艺术形象——“树”上,从表现手法、作用、情感等方面做深入的鉴赏。A项错在对雾的作用的分析上——“烘托了天目山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这里的雾应属于“历史迷雾”的象征,即遮蔽了英烈形象的时间等历史因素;即使看不出来这一点,至少可以看出这里肯定不是要表现“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大树在文中被突出的形象是伟岸、坚毅等英雄形象。B项正确。C项错在对描写“大树王”死而复生情景作用的分析,此处应为一种崇高精神的复活。D项错在对篇末揭示的主旨的分析,篇末应是对当今“模糊”英烈的理想的忧思。E项正确。F项错在“天目山的树在父母眼里是一种植物”,在父母的眼中,这些大树也是一种象征。

答案:B E

12.第⑿段中写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图是。(4分)

第五篇 笔墨千年下载
《《笔墨千秋》一电子教案瞿岩 2015.09》

学科教案

[济南第五十六中学笔墨千年下载

]

课程名称:任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2015 ——20 16 学年第 一 学期

济南第五十六中学教务处制

课题:笔墨千秋

第六篇 笔墨千年下载
《笔墨传统和传统笔墨》

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继承与”笔墨传统“的发展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郭丽娟

20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传统绘画屡受冲击,“中国画的笔墨形式会阻碍现代化艺术的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人认为中国画应该“另辟新境”,创造出一种具有西方现代艺术意识的形式,使中国画成为走向世界的艺术载体。与此同时,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匮乏、笔墨掌握不足的情况下,现代中国画呈现出了学院派、传统派、现代水墨等多元化发展形态,很多画家不知不觉的受西方艺术思潮影响,导致了“传统笔墨“的严重流失,“笔墨传统”更是无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兼具深厚文化积淀和美学思想的宝藏,儒、佛、道等哲学思想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性是西方文化不可比拟的,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就是传统文化中最绚烂的瑰宝,它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也具有现代性。由于当代艺术具有兼容性,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成为倒戈传统的主要诱因,变归变,但应当找到稳固的根基——立足于传统,并在传统中挖掘其先进性的因素。

“传统笔墨”与“笔墨传统”有着本质的差异。“传统笔墨”指的是固守笔墨在某一阶段的表现形式,而“笔墨传统”更多强调的是笔墨的发展观,前者是持相对静态的观点看待笔墨,后者是持相对动态的观点看待笔墨。显而易见,“传统笔墨”的继承毋庸置疑,而“笔墨传统”才是我们需要去发展的。

一、“笔”、“墨”的产生、含义

1、“笔”、“墨”的产生

“笔”在远古时期就已产生,新石器时期的彩陶、青铜时期的壁画,都是以毛笔所绘制,魏晋时期,以线造型更是达到了一定高度,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都是其代表佳作;唐代的吴道子、北宋的李公麟更是将用笔的技巧发挥的炉火纯青。

“墨”在汉以前多指矿物颜料,直到汉代才开始使用松烟墨。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在《山水竹石》中首次提出“笔精墨妙”的原则,开始引起人们对墨的认识。于是气韵生动”“墨分五彩”等术语应运而生。到了唐代,水墨画和泼墨法相继衍生,墨的技法得到发展,与笔法结合在一起,“笔墨”由此出现。

2、笔墨的产生、含义

中国传统绘画,曾先后被称为“丹青”和“水墨”,在受到在西方绘画的冲击后,才提出“中国画”这一新概念。中国画的笔墨,首先从字面看是指毛笔和墨的合称,指用笔、用墨的能力(笔法指拖笔、破笔、顺笔、逆笔、颤笔、逆锋、散锋、中锋、侧锋、皴擦等笔法;“墨法”指泼墨法、破墨法和积墨法等);但是不能只见其物质的表面性,而忽视了笔墨精神,漠视其审美价值,不能够将笔墨工具化。

这里说的笔墨是用笔与用墨技法的简略叫法,指笔墨的功能和表现力及由笔墨凝结成的传统文化思想和民族审美观。因此,“笔墨”即是物质名词,又是文化概念,笔法和墨法是筋骨与肌肉的关系,只有筋骨俱全才能附之国画以生命力,所谓“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当如是。

二、中国画“传统笔墨”的演变过程

从中国画的历史看,笔墨自秦汉就有,起初都是有笔无墨,是靠“随类赋彩”来完成画面效果的,这时的笔墨是以线条出现。谢赫的《品画》也只提到古法用笔,并未提到用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对 “六法”进一步剖析强调用

笔在创作过程中的轻重关系。可见,笔墨初始时仍以用笔为主,用墨为辅。

南朝时的“笔精墨妙”的提出让人们对墨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五代后梁时期的山水画家荆浩是首先将笔墨并重的画家,提出“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形不质,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用笔”,强调用墨要渲染物象。进一步对 “笔墨”提出了要求,墨与笔并驾齐驱从此开始,“笔墨”二字从此成为中国画技法的代名词。自此,历代的中国画家不断探索实践,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使中国画笔墨技法日臻完善。

宋元时期,山水和花鸟画开始迅猛发展,元代赵孟頫所推崇的“南北宗论”,把笔墨推到了国画的技法中的重要位置,笔墨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明朝画坛上盛模仿之风的同时也单纯追求笔墨情趣,尤其徐渭以自己独特的笔墨魄力独步画坛,笔墨个性激情,而与他同期的董其昌也对用笔用墨创造出新的审美情趣,使中国画的笔墨融进抽象趣味。

清代画家石涛和八大山人是当时新画风的代表,打破常规,立意创新,用墨的技法变得多样化。既有“惜墨如金”,又有“泼墨如废水”;既有画家自身的功夫和修养,也兼具物我交融的笔墨关系,笔墨艺术表现为“当随时代”,继承前人艺术瑰宝的目的在于“借古开今”。

三、影响中国画“笔墨传统”发展的因素

1. 社会因素

传统绘画对于笔墨方法的要求体现着哲学中“物我两忘”、 “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对于描绘事物的外形,中国古代画家更注重笔墨精神内涵,充分发挥笔墨情趣以抒发内心情感,涌现了像唐寅、仇英、文征明、沈周、陈淳、徐渭、四僧、扬州八怪等名家;近代画坛更是异军突起,海上三任、岭南画派绘画作品从细密到疏简,从精确到变形,从赋色到水墨,越来越讲究画家个人情感的表达和性情的抒发。“笔墨”本身作为观念的物化、个体精神的外化和独立于作品题材之外的美,在人们的审美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而笔墨作为绘画“形式”和“内容”的概念越来越难分难解。

2、个体因素

笔墨及笔墨精神的产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的产生现象。笔墨是什么?它在古人那里并不神秘,古人提笔蘸墨司空见惯,现代人对民族文化认知的缺失导致认为“笔墨是古人的程式化”, 现在的学生在高考前所接受的更多的是西方素描色彩,而不是笔墨,在大学阶段学习笔墨也只是以临摹为主,不懂得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磨练技巧和找寻灵感。如此笔墨怎会充实!

3、西方思潮的冲击

“五四”以来,中国画受到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严重冲击,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些画家将中国画改革,在国画中引入“写实主义”, 融合了西方科学写实的造型手法对中国画进行改造。上个世纪80 年代后,中国画又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形式主义美术思潮的冲击,借鉴抽象艺术与表现主义艺术的表现方法对中国画进行了又一次变革,大大妨碍了笔墨传统精神被后人理解的可能性

四、现代中国画应重拾笔墨传统

1、传统性因素与现代性因素的兼容

康定斯基认为:“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在当今各种现代画派的衍生下,人们反而对最原始的绘画风格产生了审美的共鸣。古代文人画的笔墨技法从盛唐开始,就带有强烈的道禅文化特征,庄子崇尚自然、无为的审美境界给心灵以绝对的自由,这便是其现代性的体现。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性,而现代派艺术也必须

包含传统文化的基因,所以“笔墨传统”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传统笔墨”的继承必不可少。

2、笔墨不等于落后

中国近现代画家黄宾虹在实践中以其深邃而独到的艺术眼光,总结出五种笔法,七种墨法,可以说是“传统集大成者”,开辟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笔墨语言,很多出人意料的墨韵都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为后世所用。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 既然笔墨可以创新、可以演变,被冠以落后的名词实在是曲解。

3、中国画笔墨精神对西方现代派产生的影响

毕加索曾临摹过数百张齐白石的画并在画中读到了思绪的变化;马奈曾经用过平涂和大块面的黑色来作画;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也曾说过:“中国绘画显示出一种广阔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它帮我走出写生画范围之外。”还有,凡高的作品中也有着强烈的笔情墨趣。所以说中国画一直都以其独特的笔墨精神影响着西方艺术思潮,像赵无极、杨德群这些海外艺术家能够深受国外人民喜爱,也正是因为其作品中流动的是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4、中国画笔墨精神不会被西化

中国画笔墨的形成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做后盾,笔墨情趣和笔墨精神都让主体在追求自由性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特有的材质也决定了中国画笔墨难以被西化,东方绘画艺术的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艺术基础在科学,中国画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应保留自己的民族精神。潘天寿先生就曾说过“中西艺术是两座高峰,中国画达到的高度绝不逊于西方,历史上最活跃的时代就是混交时代,应站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求新的表现形式”。

英国美术史家贡布里希在谈到中国绘画的笔墨以及其对西方美术的影响时说:“特别是在中国,纯粹笔法技巧最为人所津津乐道,最为人所欣赏。中国画家的雄心是掌握一种运笔用墨的熟练技巧,使得他们能够乘着灵感的兴致所至画下他们头脑中的景象,很像诗人记下他的诗篇一样。“

中国画传统笔墨历经上千年的运用和发展,已被深深的烙上了中华民族特征的烙印。作为中国画的特质,笔墨问题是中国画永远要解决的主题,没有笔墨作为中国画的语言,就不能很好地表达画家的思想,因此深刻地理解传统的笔墨精髓和研究笔墨传统的发展是及其必要的。作为当代从事绘画的年轻一代,既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学习,加强对中国传统笔墨理论的研究,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用生活之笔挖掘笔墨艺术语言,培养艺术情操和艺术感知力,将自然万物化作心中万物,通过内心的艺术处理转化为笔墨的能力,发扬具有时代特征的笔墨传统。

《中国画论辑要》周积寅,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年

《历代名画记》张彦远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 年第一版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剑华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5 年第一版

《笔墨论》林木.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2年

《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论文集》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版 《中国画笔墨形式语言初探》. 唐凝著,刘庆和指导,硕士论文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黄宾虹与笔墨问题文集》 王小明(美术)主编2008年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笔墨千年下载 笔墨千年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