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txt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作者:周向阳 收集 来源: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8-10-7 23:21:00 点击数:1040

【字体: 】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a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a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②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

④书本,稿本,版本

【篇二】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重点文言实词附例句翻译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

歌》) 几个州。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②遭受 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③安定,舒适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积贮疏》)

1.爱,ài (《季氏将伐颛臾》)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

(1)名词,恩惠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3)介词,表示被动

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2)动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①安身 记·屈原列传》)

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下来的恩惠啊。” 传·曹刿论战》) 没有怨恨吗?

(2)动词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读音二:pī,通“披”

①给人恩惠 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②安置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涉世家》)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街亭》)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为他所用。 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喜爱 ③抚慰,安抚 ②披散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记·屈原列传》)

③怜惜,同情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战》) 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4.倍,b^ai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④使""安定 (1)动词

向他们投降。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①背向,背着

④吝惜,舍不得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下来。 阴侯列传》)

桓晋文之事》) ⑤安心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会吝惜一头牛呢?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②违背,背叛

⑤通“薆”,隐蔽,躲藏 安心。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门宴》)

女》)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门宴》) 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挠腮来回走。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③加倍

(3)形容词,吝啬 得推辞呢?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3.被,读音一:b^ai ——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之事》) (1)名词,被子 是不能避免祸乱。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2)数词,一倍

2.安,ān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

(1)形容词 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子·谋攻》)

①安全,平安 (2)动词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谢庄遂安。(《冯婉贞》) ①覆盖 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力量。

②安稳 论师道书》)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①重病

焉。(《治平篇》)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生。 ——您的病在肠胃之中。

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 ②弊病,缺点

(4)副词,更加,倍加 6.鄙,bǐ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人们都笑话我固执,不大方,我不——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认为是毛病。

加思念亲人。 (2)动词 (2)动词

5.本,běn ①以""为边界(边邑) ①生病

(1)名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今而后我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①草木的根 秦师》) (《祭妹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今后我如果再次生病,让我从哪里思疏》) 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去叫你呢?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②轻视,瞧不起 ②使""成病态

根扎的稳固。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②根本,基础 ——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 记》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以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作文之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为职业来求取钱财。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③担心,忧虑

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远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论语》)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7.兵,bīng ——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疏》) (1)名词 不了解自己。

——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①兵器 ④责备,羞辱

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产。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训俭示康》)

④书本,稿本,版本 阳。 ——古人把俭朴认为是美德,今人却因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②士兵 为俭朴而讥笑羞辱人家。

未几,敌兵果舁炮至。(《冯婉贞》) (3)形容词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不久,敌兵果真抬着炮来了。 ①困苦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③军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杂记》)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说》)

——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列传》) ——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 堪了。

(2)量词 ④战争 ②疲劳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板》) ——兵灾旱灾一个接一个到来,天下的——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财富极度匮乏。 了。

了。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故上兵伐谋。(《谋攻》) 9.察,chá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所以最好的用兵策略是攻破对方(1)动词

官传序》 的计谋。 ①观察,仔细看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8.病,bìng 山记》) (4)副词,本来 (1)名词 ——(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

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 ——有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②看清楚 上就能到达江陵。 秦论》)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 ——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桓晋文之事》) 11.曾,读音一:c~ang 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 ——视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兽身上毫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读音二:sh^ang

毛的细梢,却看不见成车的柴草。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③详审,考察 南》)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论》)

战》) 熟悉。 ——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完全是想要读音二:曾zēng 取得了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势。 损害您的。 (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2)量词,辆

④了解,弄清楚 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治平篇》)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高祖曾祖的时代,空闲的土地还没符救赵》)

论战》) 有完全开垦出来。 ——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2)动词,通“增”,增加 (3)数词,四

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办。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殽之战》)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忧患,死于安乐》) ——先用四张熟牛皮做礼物,又送上十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二头牛来慰劳秦军。

——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荐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我为孝廉。 (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13.诚,ch~ang

(2)形容词,精明 直 (1)名词,诚心诚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朔《答客难》) 符救赵》) 公移山》)

——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有鱼了;人——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天帝被他的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精明到了极点,就没有朋友。 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12.乘,读音一:ch~ang (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

(1)动词,朝见,朝拜 ①驾,坐 谏》)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传》) ——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之漂亮。

——蔺相如每当上朝时,常常假托有病下。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请假)。 ②升,登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

(2)名词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中对》)

①朝廷 江》) ——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登上鄂渚回头望啊,在秋冬的寒风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于是入朝拜见威王。 中叹息。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③冒着 14.除,chú

一代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1)名词,台阶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甫《蜀相》)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跟随皇帝到了雍棫阳宫,扶着御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冒着风雪,来到泰安。 下台阶。

询问天下大计,辅助两代君主,足见老④连接,一个接一个 (2)动词

臣心意。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①去掉,除去。

读音二:zhāo ——兵灾旱灾一个接一个到来,天下的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名词,早晨 财富极度匮乏。 之战》)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2)介词,趁着,凭借 ——(您)应当在天下纵横驰骋,替汉

朝除去佞贼臣。 ——如姬想为公子出力,就是献出生命水》)

②修治,清理 也不会推辞。 ——我如果不是来到了您的门前,就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③计较 危险了。

记》)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葬他们。 语·为政》)

③拜官授职 16.从,读音一:c"ing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1)动词 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

序》) .①跟随 (2)副词

——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

15.辞,cí 狼仍然跟随在后面。 详。(《石钟山记》)

(1)名词 ②依顺,听从 ——郦道元的所见所闻,大概和我一①诉讼的供词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样。

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如列传》) 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狱中杂记》) ——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幸好您也赦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讼词中没有写明是预谋杀人或故免了我。 ——燕国赵国处在其他国家几乎被秦意杀人的,经过秋审归入“矜疑” ③参与,参加 消灭光了的时候。

就可以免去死罪。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②言辞,文辞 ——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18.当,读音一:dāng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 ④追赶 (1)动词

符救赵》) 佯北勿从。(《孙子·军争》) ①两者相抵

——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追赶。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③托辞,借口 ⑤依傍,紧挨着 说》)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招募能捕到这种毒蛇的人,(用捕氏将伐颛臾》) ——樊哙紧挨着张良坐下。 到的蛇)顶他应交的租税。

——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 (2)介词,由,自 ②抵御,抵挡

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④命令 ——由小山包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宴》)

读音二:z^ing ——估计您的军队能够抵挡得住项王(《赤壁之战》) 名词 的军队吗?

——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 ①指堂房亲属。 ③占据,把守

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 ⑤一种文体 ——毕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 ——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侄子们得到。 不下来。

箧托焉。(《谭嗣同》) ②通“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的 ④主持,执掌

——并且带来他自己所撰写的书和诗盟约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文辞赋的稿件数册,一小箱家信托付给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 ——元军邀请主持国政的人相见。 我。 秦论》) ⑤判决,判罪

(2)动词 ——于是合纵的盟约被破坏了,(六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①告别,辞别 国)又争着割地贿赂秦国。 涉世家》)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你们这些人遇到大雨阻隔,全都——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17.殆,dài 错过了期限,错过期限就会被判处杀头②推辞,不接受 (1)形容词 的罪。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 ①危险 ⑥应当

窃符救赵》)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赤壁之战》) ②途径,方法 ——不如自己前去寻找,希望能有万 ——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 一的收获。

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 ——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②心得,体会

(2)介词 ③风尚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①表处所,对着,面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从师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流传 ——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 ——面对窗户梳理头发,照着镜子在了。 观察,往往有心得。

额头贴上花黄。 ④思想,学说 (2)动词

②表时间,值,在,正在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 ①取得,获得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生序》)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廉颇蔺 ——在这个时候,有商鞅辅佐他。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相如列传》)

(3)副词 贤的学说。 ——在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了楚 ①表必然,必定,一定 ⑤道理,规律 国的和氏璧。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②具备

南飞》) ——我所喜欢的是(事物间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过不了多久我一定回来,回来之 ⑥好的政治措施和局面 (《劝学》)

后一定去迎娶你。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积累善行,成为美德,圣人的思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陈涉世家》) 想也就具备了。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 ③能够

师表》) 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 ——今天将要远离了,朝。 门宴》)

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 (2)动词 ——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和 读音二:dàng ①取道 项羽相见。

(1)动词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④完成

①符合 ——从郦山下来,取道芷阳从小路行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走。 ——医治完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 ——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符合(县 ②走路,赶路 心上的肉。

官的)心意。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赤壁之 ⑤通“德”,感恩

②当作 战》)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 ——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进军了)也》)

策·齐策》) 就日夜加速赶路。 ——是为了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 ——晚些吃饭,(粗茶淡饭)也可以当 ③说,讲 恩德吗?

作肉食;从容不迫地步行,就可以当成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3)形容词

坐车。 ——哪里讲得完呢? ①融洽

(2)形容词,适宜,恰当 ④通“导”,引导,疏导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货殖列公翱事》)

当。(《采草药》) 传序》) ——某某太监也很守法,和王翱相处 ——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 ——所以(对于人民),最好的办法是得很融洽。

月,这很不恰当。 顺其自然发展,其次是借有利的形势引 ②对,正确

导他们。 此言得之。(《六国论》)

19.道,dào ——这句话说对了。

(1)名词 20.得,d~a ③得意

①道路 (1)名词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①收获 列传》)

——有一只狼站在路中间,像人一样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 ——(晏子的车夫)趾高气扬,很得直立着嚎叫。 织》) 意的样子。

【篇三】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题学生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题

练习一

00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6古之遗爱也( )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

00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

3然后得一夕安寝( )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

7衣食所安( )

8既来之,则安之( )

003【被】

1禹,汤被之矣( )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将军身被坚执锐( )

4被发行吟泽畔( )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

00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 )

3每逢佳节倍思亲( )

00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 )

2盖亦反其本矣( )

3本在冀州之南( )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 )

6若止印三二本( )

7此之谓失其本心( )

) ) 1

8本未倒置( )

9抑本其成败之迹( )

006【鄙】

1蜀之鄙有二僧( )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3鄙人不知忌讳。( )

4孔子鄙其小器( )

00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

4左右欲兵之( )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

008【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 )

009【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

3虽不能察 ,必以情( )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 )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6人至察则无鱼( )

010【朝】

1朝服衣冠( )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

4于是入朝见威王( )

5两朝开济老臣心( )

6期年不听朝( )

7坐南朝北( )

练习二

011【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2 )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

4是高、曾时为一户( )

5曾益其所不能( )

012【乘】

1.乘犊车,从吏卒( )

2.乘鄂渚而反顾兮( )

3.自京师乘风雪( )

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

013【诚】

1帝感其诚( )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4帝感其诚( )

014【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2为汉家除残去秽( )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6扶辇下除( )

015【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3动以朝廷为辞( )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6《归去来兮辞》( )

7大礼不辞小让( )

8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10近者奉辞伐罪( )

016【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

4樊哙从良坐( )

5从此道至吾军( )

6弟走从军阿姨死( )

7其从如云( )

) 3

8欲不可从( )

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

017【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

4思而不学则殆( )

018【当】

1木兰当户织( )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

3有大石当中流( )

4北邀当国者相见( )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

8犯法当死( )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

019【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 )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4于是废先王之道( )

5伐无道,诛暴秦(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7臣之所好者,道也( )

8道不同,不相为谋(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

10故园谁道有书来( )

11道之以政( )

020【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3未得与项羽相见( )

4吾得兄事之( )

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4 )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

10此言得之( )

练习三

021【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度义而后动( )

4乃曰“吾忘持度”( )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 7一夜飞度镜湖月( )

8常有大度( )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10崔九堂前几度闻( )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 12春风不度玉门关( )

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 ) 022【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2而墨子非之( )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6觉今是而昨非( )

023【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 )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

4山重水复疑无路( )

5王辞而不复( )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024【负】

5

【篇四】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中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

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篇五】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2)30-60字

31、国

①国家;②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③国都,京城。

⑴登斯楼也,则有去国( )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岳阳楼记》)

⑵九国( )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⑶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 )中无与立谈者。(《齐人有一妻一妾》) ⑷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

⑴国都,京城;⑵诸侯国。

⑶国都,京城。⑷国家。(通国=全国。)

32、过

①走过,经过;②过错,过失;③犯过错;④形容词,错了,错误的;⑤超过,胜过;⑥拜访,探望;⑦过分;⑧指出过失,责备。

⑴人恒过( ),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无乃尔是过( )与?(《季氏将伐颛臾》)

⑶且尔言过( )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 )与?(《季氏将伐颛臾》)

⑷贾谊《过( )秦论》

⑸从此道至吾军,不过( )二十里耳。(《鸿门宴》)

⑹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鸿门宴》)

⑺雷霆乍惊,宫车过( )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⑻一日,大母过( )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 ⑼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 )蒙拔擢。(《陈情表》)

⑽我腾跃而上,不过( )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⑾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报任安书》)

⑿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⒀孟浩然《过( )故人庄》

⒁成语“文过( )饰非”“过( )犹不及”

⑴犯过错;⑵责备;⑶错了/过错,过失;⑷指出过失;⑸超过;⑹责备;⑺走过,经过;⑻探望;⑼过分;⑽超过;⑾责备;⑿过分;⒀拜访;⒁过错,过失/过分。

33、恨

①遗憾;②怨恨,仇恨。

⑴恨( )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 ⑵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出师表》) 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 )久之。(《陈涉世家》) ⑷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⑸成语“一失足成千古恨( )”

⑴遗憾;⑵遗憾;⑶遗憾;⑷怨恨,仇恨;⑸遗憾。

34、胡

①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②疑问代词,什么;③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 ⑴胡( )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 )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⑶嗟尔远道之人胡( )为乎来哉?(《蜀道难》)

⑴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⑵怎么,为什么;⑶什么。

35、患

①担心,忧虑;②祸患,灾害;③毛病,弊病。

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⑵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固不在战矣。(苏洵《六国论》) ⑶欲勿予,即患( )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避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⑸成语“人满为患( )”“防患( )未然”“患得患( )失”

⑴担心,忧虑;⑵祸患,灾害;⑶担心,忧虑;⑷祸患,灾害;⑸祸患,灾害/祸患,灾害/担心,忧虑。

36、或

①有的,有的人;②也许,或许;③有时。

⑴或( )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师焉,或( )不焉。(《师说》) ⑶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太山,或( )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⑷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⑸云霞明灭或( )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⑹成语“智者千虑,或( )有一失”

⑴有的人/有的人;⑵有的/有的;

⑶有的人/有的人;⑷有时;⑸也许,或许;

⑹有时。

37、疾

①病,疾病;②生病,患病;③痛苦,疾苦;④缺点,毛病;⑤厌恶,憎恨;⑥快速,急速;⑦妒忌。

⑴老臣病足,曾不能疾( )走。(《触龙说赵太后》)

⑵求!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⑶是疾( )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祭十二郎文》)

⑷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 )之。(《史记o孙子吴起列传》)

⑸成语“疾( )恶如仇”“痛心疾( )首”“讳疾( )忌医”“疾( )言厉色”“眼疾( )手快”“奋笔疾( )书”“大声疾( )呼”

⑴快速,急速;⑵厌恶,憎恨;⑶病,疾病;⑷妒忌;⑸厌恶,憎恨/痛苦/疾病/急速/急速/急速/急速。

38、及

①赶上,追上;②到,到达;③推及,涉及;④如,比得上;⑤等到,到了;⑥和,与。

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⑵延及( )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 ⑶及( )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⑷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⑸成语“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爱屋及( )乌”“由表及( )里”“过犹不及( )”

⑴如,比得上;⑵到;⑶等到,到了;⑷推及;⑸赶上,追上/到达/推及/到/到,到达。

39、即

①走近,靠近;②副词,立即,马上;③连词,就,便;④副词,就是;⑤连词,如果,假如;⑥根据,依据;⑦登上(王位)。

⑴匪来贸丝,来即( )我谋(《诗经·氓》)

⑵项伯即( )入见沛公(《鸿门宴》)

⑶梁父即( )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⑷且壮士不死即( )已,死即( )举大名耳。(《史记o陈涉世家》)

⑸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 )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⑹萧相国即( )死,令谁代之?(《史记·高祖本纪》)

⑺成语“若即( )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

⑴走近,靠近;⑵立即,马上;⑶就是;⑷就,便/就,便;⑸根据,依据;⑹如果,假如;⑺走近,靠近/走近,靠近。

40、既

①尽,完了;②副词,已经,"之后;③副词,既然;(后起意义)④副词,不久,常“既而”连用;⑤常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 ⑴语未既( ),有老甿(老农民)笑于旁。(《书褒城驿壁》)

⑵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 )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⑶填然鼓之,兵刃既( )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⑷壬戌之秋,七月既( )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⑸既而( )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⑹既( )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⑺既( )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

⑻君既( )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⑼成语“既( )往不咎”“一如既( )往”“一言既( )出,驷马难追” ⑴尽,完;⑵已经,"之后;⑶已经,"之后;⑷"之后;⑸不久;⑹已经,"之后;⑺表并列;⑻既然;⑼已经,"之后/已经,"之后/已经,"之后。

42、假

①借;②凭借,借助,利用;③给予;④如果,假如;⑤jià,假期,休假。 ⑴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⑵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滕王阁序》) ⑶府吏闻此变,因求假( )暂归。(《孔雀东南飞》)

⑷汉人未可假( )大兵权。(《谭嗣同》)

【篇六】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1爱:

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 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2安 :

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 《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 :读音一:b^a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④加。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⑤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②披散,披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鸿门宴》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②一倍,加倍。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孙子o谋攻》

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③增加。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烛之吴退秦师》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

④越发、更加、倍加。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

(2)根本,根源。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本业。指农业。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

(4)底本,版本,奏本。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2.动词。推究本原,以""为范本。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3.副词。本来,原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琵琶行(并序)》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4.代词。这,那。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

5.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6.形容词。原来的。刘媪本姓实存。

★6鄙 :①边界地方。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为学》

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②动词,轻视。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训俭示康》译文:孔子轻视他器量狭小。

③庸俗,见识浅,鄙陋。肉食者鄙(庸俗,见识浅,鄙陋)《曹刿论战》

译文: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④复合词:鄙人:a自称的谦词: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史记o冯唐列传》

译文: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

b鄙俗,不开化的人。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译文: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

c乡下人。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o李将军列传》

译文:我见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

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5本(běn):1.名词。(1)草木的根或茎干。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气培欲平《种树郭橐驼传》

译文: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

★7兵:①兵器,武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武器)《过秦论》译文: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阳

②用兵器杀人。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史记o伯夷列传》译文:(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 ③战争,军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军事)《论积贮疏》

译文: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④士兵,军队。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军队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起视四境,而秦并又至矣《六国论》。译文:。(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⑤用兵策略,战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孙子o谋攻》

译文: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

⑥复合词:兵符。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我(侯生)听说晋鄙的兵符常在魏王卧室之内

★8病:①疾病。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扁鹊见蔡桓公》

——您的疾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

②生病。而江浙之梅皆病矣(生病)《病梅馆记》

——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生病了

③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病态)《病梅馆记》

译文: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④困苦不堪,困乏。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捕蛇者说》

译文: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⑤筋疲力尽。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筋疲力尽)《赤壁之战》

译文: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

⑥毛病,缺点。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原毁》

译文: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⑦担心,忧虑。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译文: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郑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

⑧损害。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史记o货殖列传》

译文:一斗米,卖二十钱损害农人,卖九十钱损害从事工商业的人。

⑨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训俭示康》

译文: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好的品德,现代人却用节俭来互相羞辱。

★9察 ①仔细看,观察。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石钟山记》

译文:我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②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看清楚)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③考察,审察。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察,审察) 《赤壁之战》

译文:刚才我(鲁肃)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

④明察,了解,弄清楚。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曹刿论战》

译文: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察臣孝廉(考察后加以推荐)《陈情表》译文:推举臣下为孝廉

⑥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译文:水清澈到极点就没有鱼(生活在里面),人精明到极点就没有人跟随。

⑦察察 ,洁净的样子。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察察,洁净的样子)《屈原列传》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

★10朝:1.名词:(1)读zhāo ①早晨。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离骚》朝夕相处 ②量词。日,天。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 告子下》)

(2)读cháo :①朝廷,朝堂。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朝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蜀相》)

③朝政 期年不听朝(《吕氏春秋》)

2.Cháo 动词。拜见,朝见,朝拜。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过秦论》

译文:强国请求降服,弱国入(秦)朝拜。

3.cháo。介词。对、向。坐北朝南

[说明]“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觐”,诸侯秋季朝见天子,后都泛指朝见帝王。“朝’’用的范围比较广,除见帝王外,子见父母也可以叫“朝”。另外,“朝见”一般指下对上,也指皇上上朝接见臣下。

★ 11曾 :读音一:c~ang

(1)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译文: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熟悉。

(2)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读音二: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治平篇》)

——高祖曾祖的时代,空闲的土地还没有完全开垦出来。

(2)动词,通“增”,增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12乘:读音一:ch~ang

①驾,坐, 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赤壁之战》译文:坐牛车,吏卒跟随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驾,坐)《石钟山记》译文: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到绝壁下面

②升,登。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登上)《涉江》

译文: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③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凭借)《过秦论》

译文: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凭借,依仗)《宋书o宗悫传》译文:希望能驾御长风踏破万里波涛

④冒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冒着) 《登泰山记》 译文: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到达泰安。

读音二:sh^ang

①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陈涉世家》译文:等到了陈,有战车六七百辆。 超乘者三百乘(辆)《殽之战》译文: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译文: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

②佛教的教派或教法 大乘佛教

③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孟子o离娄下》

译文: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都是一样的。

④数词,四。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 《殽之战》译文:用四张熟牛皮,二十头牛犒劳秦国军队。

★13诚 :①名词。真心真意。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心真意)《愚公移山》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上两座山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操情以傲物 (《谏太宗十思书》)

译文:原来是在打天下的时候,帝王对待臣民诚心诚意,一旦得志,便纵情傲物

②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六国论》

译文: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③连词,表示假设推论。果真,如果。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 译文:如果楚国能和齐国断交,那么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赤壁之战》

译文:现在将军如果真能派猛将统领几万大军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如果)《隆中对》

译文: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雄霸天下的伟业就能够完成,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14.除,chú:(1)名词,台阶: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跟随皇帝到了雍棫阳宫,扶着御辇下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您)应当在天下纵横驰骋,替汉朝除去佞贼臣。

②修治,清理: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③拜官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狱中杂记》)——讼词中没有写明是预谋杀人或故意杀人的,经过秋审归入“矜疑”一类,就可以免去死罪。 ②口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口实《左传》译文:想要强加给他罪名,哪用担心没有口实。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txt